- 相關推薦
生活中遇到心理問題,如何進行自我調節
在現代生活中,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或許會讓我們的心理失去平衡。心理失衡是一種不健康的狀態,會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必須想辦法擺脫心理失衡。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了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活中遇到心理問題,如何進行自我調節:
經常遇到的心理問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那么就要保證心理健康。其實一個人的心理是可以用一些方法來進行自我調節的。
自我調節(self-regulation)是個體認知發展從不平衡到平衡狀態的一種動力機制。自我調節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自我調節,指人們給自已制定行為標準,用自己能夠控制的獎賞或懲罰來加強、維護或改變自己行為的過程。狹義的自我調節,實際上指自我強化,即當人們達到了自己制定的標準時,用自己能夠控制的獎賞來加強和維持自己的行為的過程。
面對現實,適應環境。能否面對現實是心理正常與否的一個客觀標準,心理健康者總是能與現實保持良好的接觸。一則他們能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改造環境,以求外 界現實符合自己的主觀愿望;另則在能力不及的情況下,他們又能另擇目標或重選方法以適應現實環境。心理異常者最大的特點就是脫離現實或逃避現實。
結交知己,與人為善。樂于與人交往,和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是心理健康的必備條件。人是群居動物,與人群一起不只是可得到幫助和獲得信息,還可使我們的苦、 樂和能力得到宣泄、分享和體現,從而促使自己不斷進步、保持心理平衡、健康。人生是美好的,與人相處是有利于心理健康的。
努力工作,學會休閑。工作的最大意義不限于由此獲得的物質生活的報酬,從心理學的觀點看,它對個體還具有兩方面意義:一是工作能表現出個人的價值,獲得心理上的 滿足。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平,嵤(如寫篇小文章、修理家用電器等),還是從事長期性的職業工作,都能獲得一種成就感。個人在團體中要得到接受和承 認并提高自己的地位,而工作成績便是與人比較的最好標準。我們應該合理地安排休閑時間,經常改換方式,或郊游、或聚會、或訪友、或參觀展覽等等,也可參加 一些職業性的活動或社會性的活動。要使休閑風味豐富多彩,真正成為恢復體力、調劑腦力、增長知識,獲得健康的機能。
我們每一個人可以說都能夠成為自己的心理醫生,如果自己不開心,那么就可以自己對自己的心理進行調節,這時候不開心就會變成開心。情緒不佳的時候我們可以試著去想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情,不要讓憂愁控制我們的大腦,這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的不良情緒就會得到有效緩解。
一、自我調節三個基本過程:自我觀察、自我判斷和自我反應。
自我觀察
指人們根據不同的活動中存在的不同衡量標準,對行為表現進行觀察的過程。
自我判斷
指人們為自己的行為確立某個目標,以此來判斷自己的行為與標準間差距并引起肯定的或否定的自我評價的過程。
自我反應
指個人評價自我行為后產生的自我滿足、自豪、自怨和自我批評等內心體驗。
二、自我調節方法
意識調節
人的意識能夠調節情緒的發生和強度,一般來說,思想修養水平較高的人,能更有效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因為他們在遇到問題時,善于明理與寬容。
語言調節
語言是影響人的情緒體驗與表現的強有力工具,通過語言可以引起或抑制情緒反應,如林則徐在墻上掛有“制怒”二字的條幅,這是用語言來控制與調節情緒的例證。
注意轉移
把注意力從自己的消極情緒上轉移到其它方面上去,俄國文豪屠格涅夫勸告那些剛愎自用、喜歡爭吵的人:在發言之前,應把舌頭在嘴里轉十個圈。這些勸導,對于緩和激情是非常有益的。
行動轉移
此法是把情緒轉化為行動的力量,即把怒氣轉變為從事科學、文化、學習、工作、藝術、體育的力量。
釋放法
讓憤怒者把有意見的、不公平的、義憤的事情坦率地說出來,以消怒氣,或者面對著沙包、人頭面像猛擊幾拳,可達到松弛神經功能的目的。
自我控制
人們還可以用自我調控法控制情緒。即按一套特定的程序,以機體的一些隨意反應去改善機體的另一些非隨意反應,用心理過程來影響生理過程,從而達到松弛入靜的效果,以解除緊張和焦慮等不良情緒。
三、自我調節方式
1.告訴自己 沒有人不受危機影響
伴隨著失業、求職受挫,焦慮情緒總是會存在,也會給求職者帶來強烈的挫敗和無助感, 此時一定要學會正視現實,告訴自己,在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失業、求職不順都是正常的社會現象。
其實對當事人心理健康真正有破壞力的,是失業、求職過程中產生的害怕、震驚、憤怒、怨恨、自卑的感覺,并不是失業、求職失敗這件事本身。某種程度上看,人一生中,危機是肯定存在的,沒有人能夠幸免,不管一個人受過多少訓練、做過多少心理準備,當他面臨嚴重危機的時候,解體、失衡、迷惑以及應對機制無效都是不可避免。不同的是,每個人的感受程度不同,應對方法各異,一味相信自己能夠免于遭受心理打擊,能夠穩定、冷靜地處理任何危機是不明智的。
所以當危機來了,焦慮來了,要學會理智的看待問題,認識到事情的實質之后,再去具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2.停一停 理解自己的情緒
不管怎樣感受和解讀,失業、求職受挫都是重大應激事件,需要花點時間、精力去消化處理,通常危機的影響是有時間限制的,主觀不適的感覺會在6~8周中減輕。可能的話,最好讓自己停一停,來理解危機給自己帶來的憤怒、內疚、羞愧、緊張、自責、回避等負性感覺,會有利于下一步行動。
同樣是失業、求職受挫,每個人的情感反應有很大差異,這取決于對情境認知產生的不同想法。一個人的感覺常與他們如何解釋和理解這個情境有關,情境本身不能直接決定他們的感覺。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當事件發生時,大腦總會產生一些快速的估價思維,快速到像自動涌現的一樣,相當迅速而簡單;其實大多數情況下,這些估價思維總是受到情感的左右,往往并沒有經歷自我批判的過程。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可以通過注意自己的情緒感受學習確認、評價你的自動思維。當你注意到自己正在感受憤怒、不平衡,或者煩躁不安時,可以問自己一聲:我心里剛才在想什么?這時,你可能找到某個想法。當確定了你的自動思維,你可能已經在一定范圍內評估其正確性。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解讀有誤,糾正之,你就會發現心境隨之好轉。當你的思維不局限在某一個“死結”里的時候,你的感受會有很大不同。
3.通過行為自我調節
理解了自己的負性情緒,就可以嘗試用一些方法來緩解焦慮和壓力,讓自己保持一個放松且適度緊張的狀態。
有研究表明,失業之后,負性情緒會影響力增加,使得消極壓力值上升。壓力會使人產生與之相應的生理反應,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壓力表征,比如情緒失控、頭疼、頸部痙攣、背部痙攣、心臟疼痛、胃痛、腹瀉、皮膚發紅、皮膚發癢、呼吸急促、困倦、激動、吸煙、喝酒、吃東西……這時候可以采用呼吸放松、想象、自我催眠等方法改變壓力狀態。
例如人們的呼吸方式會影響到情感,激動時呼吸急促,害怕時吸氣比呼氣長,肩膀起伏更大。憤怒時,會喘息著深吸氣,緩呼氣?奁鼤r,呼吸會斷斷續續。平靜時呼吸比較均勻。我們可以把這些過程顛倒,找到從情緒通往身體的新入口,通過檢查和改變呼吸,從根本上影響心理狀態。
大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應該如何自我調節:
大學既是令人倍加珍惜的青春時光,也是人生階段的一個重要成長期和轉折點。在這四年的學習和生活中,很多大學生容易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大學生心理問題通常分為以下幾種。
1、不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和環境。初入大學的大學生們很容易有環境適應的問題,這種不良的心理情緒通常集中在大一新生群體中。對于他們來說大學是一個集體生活的陌生環境,很多學生在高中時可能沒有住過集體宿舍,學習也是由老師和家長的督促完成的。突然步入大學的他們,可能會感覺環境很陌生,每天都會想家想父母,注意力難以集中到新同學的交往和學習上。
2、人際交往問題。通常大學宿舍會有4~8個人,這些同學們來自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城市,擁有著不一樣的性格和生活習慣,難免會有些生活上的小摩擦。很多大學生沒有掌握人際交往的良好技巧,容易與他人發生沖突,給自己帶來不良的心理情緒。
3、戀愛煩惱。走在校園中的大學生們,滿是年輕的臉龐,他們活潑可愛,對愛情充滿著向往與憧憬。初次步入戀愛生活的大學生們,可能對愛情方面沒有比較成熟的認知和了解,很容易出現愛情方面的煩惱。大學生也正處于生理成熟階段,很多學生會陷入一個對性生活充滿向往,又不得不抑制自己性心理的矛盾沖突當中。
4、擇業與就業的未來規劃問題。畢業后該何去何從?是該考研還是找一個像樣的,適合自己的崗位,如何去尋找合適的崗位呢?這些問題可能給快要畢業的大學生們很多壓力,長期有壓力的同學就會給身心帶來不良的影響。很多同學缺乏對自己專業和社會崗位的了解。每天充滿著迷惘與恐懼的情緒。
綜上所述,大學生通常會有這四類的心理問題,那么有了這些問題之后該如何去解決呢?
1、認識并主動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很多同學可能沒有意識到出現了不良的心理情緒,可能是患有了心理疾病,他們通常將這種不良情緒以為是自己的性格問題或者是不幸的處境帶來的。大學生要想良好的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首先要主動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高等學校通常會設立心理健康課,在課上學生們應該積極聽講,多了解關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
2、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普通高等學校通常會有心理專業的老師,出現自己解決不了的心理情緒或心理疾病,可以及時向心理老師求助,大膽、坦誠的將自己的問題敘述給心理老師,不要有任何的害羞和擔憂,通過心理老師的專業疏導可以有效的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
3、自主尋找心理類的書籍。學校的圖書館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學習資源庫,對于非心理專業的學生也可以很輕松很容易的從中找到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對于不想尋求心理輔導師幫助的同學,可以自行到學校的圖書館尋找心理類的書籍,了解心理健康知識,試圖從書中的內容中給自己的心理問題做一個診斷和自我疏導。
生活中哪些誘因會導致心理問題
一、感情與家庭的變故
失戀無疑是很痛苦的情感體驗,失戀的一方會因對感情的難以割舍而痛苦不已,失落感會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產生心理障礙甚至是不理性的過激行為,給對方和自己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二、超負荷的工作壓力
很多都市白領被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所困,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時的調理,久而久之便會產生焦慮不安、精神抑郁等癥狀,重則誘發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
另外,對于離婚后的受損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經受不住家庭解體的打擊,造成心理傷害。一項相關調查表明,目前我國離婚人群中,感到心理壓力過重的約占70,這一群體非常需要心理支持與幫助。
三、對網絡的依賴心理
網絡新生代幾大病癥適當上網是有益的,但每天以大量時間上網,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網站,極可能誘發心理疾病。如長期上網聊天、游戲、網戀,極可能使上網者因長期處于虛擬狀態而影響其正常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嚴重者甚至會發生人格分裂。
四、生活貧困加重心理壓力
這一群體主要是下崗職工和高校的貧困生。一些下崗職工觀念一時難以轉換,對家政、建筑等工作不屑一顧,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心理壓力與生活壓力的雙重作用極易導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
以上這些都是生活中現代人心理疾病的誘因,正是因為這些誘因,才讓我們的生活中存在很多心理疾病,只有解決了這些心里的問題,我們的生活才能更美好。
【生活中遇到心理問題,如何進行自我調節】相關文章:
心理學教你如何進行自我調節11-11
怎樣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調節01-03
面試中可能遇到的問題10-27
心理疲勞該如何自我調節04-03
遇到心理問題去看心理醫生11-25
面試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1)11-15
面試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2)11-17
進行面試問題如何設想10-11
心理咨詢時會遇到哪些心理問題12-27
生活中惹上強迫癥如何自我調節呢?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