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親子關系與心理健康
親子關系是我們每個人來到世間的第一個人際關系,它對我們每個人的身心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淺談親子關系與心理健康,希望對你有幫助。
隨著我國社會的急劇變化,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家庭結構、養育方式也隨之改變。獨生子女在我國兒童中的比例逐年增加,家庭教育方式,客觀上給獨生子女帶來了一系列的影響,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兒童成長過程中的緊張因素,導致兒童的心理問題較以前明顯增多。有專家認為,我國兒童的心理發展普遍存在兩大缺陷:一是創造力低于計算能力,二是對長輩及他人的施愛行為反應遲鈍、冷淡,共處能力差。據全國22個城市的調查發現,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的檢出率為12.97%。上海精神衛生中心對上海市3000名4-6歲兒童的心理調查發現:88%的兒童有不良行為,11%的兒童情緒抑郁、自卑,8.5%的兒童憂慮、緊張。兒童的心理行為問題不僅影響其生長發育和社會化程度,還可能導致其成人期適應不良、違法犯罪和精神障礙。因此,兒童的心理健康和發育成長,已成為家庭教育關注的焦點,為其創設健康、積極、民主的家庭教育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影響兒童心理健康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生活氛圍。和諧的家庭氛圍有利于形成最佳的親子關系,并促進兒童的心理健康。一個健康的家庭,需要用愛來營造。愛的教育是父母對孩子進行的最有效的教育。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兒童最需要的心理營養素就是“愛”。作為父母,需努力給孩子營造愛的氛圍。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尊重愛護、以禮相待,為人處世通情達理,家庭氛圍安定和睦、融洽溫暖、民主平等、愉快歡樂,這樣才能給孩子留下和諧完整的印象,給孩子以信任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促進兒童的心理健康,還要多與孩子溝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父母要把孩子作為平等的人,而不是把孩子看作是一個“縮小了的成人”(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語),尊重孩子的愛好,關心孩子的興趣、能力和志趣,和孩子一起游戲一起學習,共享經驗和成果,增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和相互了解。在教育過程中采取有效的“賞識教育”和“挫折教育”模式,讓孩子在父母的鼓勵與引導下,勇于探索追求,體驗成功,增強自信。良好的家庭氛圍,可使孩子形成活潑好奇、開朗大方、誠實謙遜的品格。通過調查發現,當代城市獨生子女家庭的教育方式大體分為6種類型:溺愛型、過分保護型、干涉型、放任型、否定型和民主型。
(一)溺愛型
個例描述:張瑞小朋友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住在一起,天生體質差,常犯哮喘,一直在大人心疼的呵護和寵愛下成長。在家里凡是他喜愛的都是他說了算,他不喜愛的都可以亂扔,在班上,好登子是我坐的、好桌子是我的,好玩的玩具是我的、排隊我第一、不能滿足就大發脾氣,搗亂、倒地打滾,不管是上街還是回家說要背就得背、在與家長交流中了解到,由于孩子從小身體差和祖孫三代同堂隔代更親的原因,孩子倍受寵愛,就是孩子打人,罵臟話大人都覺得無所謂,就是班級搞親子活動時孩子表現出無理的行為媽媽卻笑看不語任其孩子隨意表現。
長期的溺愛型教育方式會導致兒童形成極度懶惰嬌橫的習慣,自理能力差,以自我為中心,指手劃腳,不求進取,不積極向上,驕傲自滿,老子天下第一的惡習。行為表現為:集體活動中自私,注意力不集中、不服從、易沖動、對任何事缺乏動力。在心理發展上兒童會無法形成健全的、積極的、自由發展的個性和人格,心理上難以成熟,認知能力差,在今后的生活中表現出任性、自私、為所欲為、好夸口、無責任感、無進取心等,最終造成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里難以找到自已合適的崗位,難有自已的發展空間。
(二)過分保護型
個例描述:曾在我班上有個曹林小朋友,在幼兒園里,飯沒有老師幫助喂幾口是吃不完的,衣服反了沒有大人幫他反過來他自已就不會弄。連自已的鞋子都穿不上,鞋帶更是系不了。操作活動沒有老師在一旁指導就無法進行,通過與家長溝通,我了解到:曹林從幼兒小班到大班在家自已的事都不用自己動手做,全由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包辦了,由于大人的精心照顧,給兒童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沒有任何主見,嚴重缺乏自理能力。這類家庭教育方式是父母為兒童的言行畫框框、定條條,其結果是阻礙兒童獨立性的發展和個性的養成,長期如此會養成兒童不動腦筋不思進取的思想狀態,性格表現為缺乏主見人云亦云、脆弱、依賴性很強、獨立性差、缺乏創新思維,最終會導致社會適應能力差。
(三)干涉型
個例描述:曾有一個兒童因父母離異被判給媽媽,媽媽工作之余全身心地面對孩子,陪孩子學拉琴、陪孩子學畫畫、陪孩子學跳舞、要求孩子吃飯不準說話、不準爬在沙發上、不準玩抓貓游戲、不準玩老鷹抓雞游戲……孩子在家里還是在校園里表現都很文靜,見人總是怯生生的、與老師交流都是用點頭或搖頭表示,不愛參與同齡兒童的集體活動、連排隊都怕排在前面。
干涉型家庭教育方式的父母常對孩子實施"高壓政策〃,強調兒童絕對服從父母的意志,孩子的日常活動都必須在父母的掌控之中,超嚴格的管理,與兒童交流態度生硬、方式方法簡單、只從父母本人的意志出發,強迫兒童接受父母的要求,認同父母的看法與認識,不考慮兒童的心理愿望,不考慮兒童自身的感受,若有違背就以體罰打罵迫使孩子就范。
這種家庭教育方式下的孩子經常處于被動,壓抑狀態,缺乏自制能力,會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一種表現為不自信、一切都只是順從,心理孤獨、自卑,自尊和性格受到壓抑,遇事懦弱、唯唯諾諾,缺乏獨立判斷和果斷處理的能力,另一種表現逆反心理強,冷酷無情,有暴力行為,通常是學習無心情、作業很被動、成績很差。
。ㄋ模┓湃涡图彝ソ逃绞
個例描述:我曾教小學時有個兒童叫劉波,這孩子非常聰明、樣子也非?蓯,乖巧時讓你別提有多喜歡,然而他在班上的表現實在讓人頭痛,自由、任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從不受任何約束,上課時、發出怪聲,吃飯時把吃剩的骨頭放進別人的碗里;睡覺時、總愛在床上跳來跳去;做操時搗亂打人那是家常便飯,叫人簡直是拿他沒辦法,一犯錯誤被老師發現,他承認錯誤比誰都快,而且態度誠懇得讓人感動,但是、再次犯錯誤的速度更是使人吃驚。經過了解我發現:孩子的媽媽在單位工作比較忙,爸爸常和朋友聚會,沒時間陪孩子,就經常無原則地買東西給孩子玩,常帶孩子的外婆、外公、爺爺、奶奶根本管不住,孩子在家里經常是自已玩自已的,想起那樣就丟了這樣,愛干什么就干什么。
這種放任自由的家庭教育方式,缺乏和孩子交流,對孩子的言行無任何約束,對孩子在校園和家里的表現一無所知,對孩子的學習也毫不知情。
放任型的父毌認同"樹大自然直〃的觀念,對孩子采取漠不關心,放任自由的家庭教育方式,這種現象多存在于工作繁忙、交際應酬多,業余時間少的父母,一心撲在工作或學習上,顧不上與孩子溝通或陪孩子作業和玩耍,忽視孩子在這個時期的內心世界和心理需要。對孩子的行為表現和學習成績一點不上心,相信孩子大了就自然什么都懂了。
這種家庭教育方式下的孩子缺乏父母的潛溢黙化和道德教育引導,不利于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觀念,孩子容易形成各種各樣的性格和人格。大多數孩子表現為性格內向、情緒不安、對人冷淡,興趣狹窄、缺乏理想、與人交往一旦產生挫折后易產生對立仇視情緒、從而發生侵犯行為。
。ㄎ澹┓穸ㄐ图彝ソ逃绞
個例描述:李江在班上個頭最高、年齡也算最大、爸爸是工人,媽媽希望李江什么都要比別人強,要求比較嚴格,每天接孩子時的第一句話就是:"今天有沒有不守紀律,老師有沒有批評你〃,平常要求孩子背三字經,背不會就打手掌,不許吃飯,不許出去玩。漫漫地孩子在校園里不愛說話,也不愛與小朋友溝通交流,犯了錯誤被老師發現后死也不承認。
這種家庭教方式的父母存在"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不成才〃的觀念,管教過于嚴勵,對孩子的言行表現否定多于肯定和鼓勵,父母經常對孩子都是批評、責怪、打罵,使孩子較少接受到正面的教育和引導。
長期的否定導致孩子的上進心和自尊心受到傷害,自我接納程度低,產生自卑心理,認為自已不如別人,從而甘愿落后,在學業上不思進取,對自已的前途常懷恐懼無望之心,對生活和人生態度也發生改變,認為自已的生活和人生暗淡無光,沒有激情和興奮點,破罐子破甩。
(六)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
個例描述:一個鄰居小孩叫小芳,聰明機靈,學什么接收都快,有廣泛的興趣,畫起畫來神采飛揚,寫起字來方方正正,性格開郎、活潑,有同情心。小芳自小由父母自已教養,父母十分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孩子想學什么本領父母就支持并配合一起學習,十分重視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對孩子的要求要先讓孩子認識這種要求的目的,還讓孩子參與商量家庭大事,如家里需購買什么家具,家里應該買什么樣的車,家里要搞什么活動,奶奶過生該送什么禮物等都可讓孩子發表意見。
民主型父母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大,平等地對待孩子,尊重和信任孩子,與孩子平等溝通,平等交流各自看法,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為孩子的發展提出的建議,孩子有足夠的自信心,就可以按照自已的愛好和興趣發展。父母只要理性地指導孩子成長,對孩子的缺點錯誤能給予恰如其分的批評指正,孩子就容易接受,從而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父母遇事總是先給孩子講道理,若有時父母錯了也會給孩子道歉。實踐證明,孩子在溫暖、民主、寬松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能使孩子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也易產生發揮自身潛能的動力,在學習上能表現出較強的主動性。
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長。這種家庭教育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易于形成健全的個性和健康的心理,自我接納程度較高,自信心、自尊感、成就欲望也比較強,容易形成敢想敢說敢干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不一致的教養態度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
。ㄒ唬隔代教養、調查顯示,我國約有一半的兒童正在接受隔代教養,許多缺少育兒精力的現代年輕父母們都把孩子交給祖輩看管。由于"隔代親〃的原因會出現無原則的遷就和溺愛導致兒童過于"以自我為中心〃,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習慣。"隔代親〃的過分保護抑制了兒童的獨立能力和自信心的發展,增強了孩子的依賴性、削弱了孩子的適應能力;"隔代親〃教養的祖輩易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不吃虧的教育意識去誘導兒童,使兒童錯失形成與他人合作、關心他人、熱心幫助他人等品質的良機,滋長驕橫,霸道的不良習慣。0一5歲這一時期的兒童最需要的是父母的親情關懷,滿足兒童對父母正常的情感依戀,會對兒童今后的心理健康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而"隔代親〃不能滿足兒童的情感需要,導致兒童情感不穩定。
。ǘ紅臉白臉教養、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這種教育方式自古就有。"嚴父慈母〃、"嚴母慈父〃,父母兩人對待孩子不一樣,使孩子不能正確認識自已的行為是對是錯,對于塑造兒童的言行極為不利,孩子采用誰的觀點不知所措。心理產生很大的矛盾,不利于兒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及世界觀,這種教育態度的不一致使家庭內部缺乏穩定感,導致孩子情緒不穩定,容易恐懼,焦慮、自卑、易產生不良行為和心理疾病。
(三)隨心所欲教養、這種家庭教育態度就是今天父母心情好,對孩子就放縱,寬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一味滿足,不考慮對孩子的成長是有益還是有害。明天心情不好了,就對孩子嚴厲,專制,甚至苛刻,不管孩子提出什么請求都一味拒絕,甚至遭罵。家庭教育態度以父母的心情隨心所欲會導致孩子對自己的行為不知所錯,使孩子易產生焦慮心理,造成孩子情緒不穩定,自卑,對父母怨氣,對家庭不滿,易引發不良行為和心理疾病。嚴重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和發展。
三、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
本著以民主平等為基礎,保證兒童自由發展的空間,促進兒童人格和個性的形成為教育原則。父母應注意以下幾點:
。ㄒ唬┮陨碜鲃t,合理管束。
美國心理學家鮑倫德經過研究發現;對成長中的兒童適當的行為管束是必要的!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父母對子女要立下合理的規矩,用這些規矩去管理、約束兒童的同時父母要以身作則地遵守這些規矩,讓孩子做有標準、學有榜樣,孩子做錯了要接受批評,那父母做錯了就必須承認錯誤并道歉,體現家庭里的民主與平等,這樣的家庭教育觀念能促進兒童紀律觀念、平等觀念、是非觀念的建立,有利于兒童心理健康和成長。
(二)尊重個性,適當期望。
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因人而異,給兒童提出適當合理的期望是有利于兒童心理健康的成長。沒有期望的教育就是沒有目的的教育,對兒童的教育要在尊重個性的同時提出適當期望,讓兒童有足夠的自由發展的空間又有積極向上發展的目標。但期望必須適當,要根據兒童的承受能力而定,任何超負荷的壓力只會給兒童帶來消極、被動的負面影響,父母對兒童的期望應是長遠目標和階段目標相結合,道先要著眼于兒童本身的特點,要兒童經過努力能夠得以實現,不能高于兒童的能力,也不能低于兒童的能力,其次要考慮到實現目標的可能性,期望目標要有遠景性和近景性,如兒童長大想做什么,這是遠景性目標:那么、從現在起應該做些什么,這是近景性目標。為了實現近景性目標,就要提岀具體的要求,要求可以由低至高,在低要求實現后給予鼓勵,讓兒童體念成功的喜悅,自信心更加增強,再提出高要求,逐步升級以實現預期目標,并將父母的關心和支持與愛護滲透其中,就會使兒童從父母美好的愿望中吸取力量,不斷進取,從而促進兒童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的健康心理。
。ㄈ┭普T、溝通情感。
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留點時間陪陪孩子,經常與孩子在思想上,情感上不斷溝通,建立起信任、和諧的親子關系。這是教子的基本條件。父母同孩子的關系既是長輩和晚輩的關系,又是朋友關系,孩子對父母應該尊敬、父母對孩子也應該尊重、信任、愛護。當孩子出現過錯時,父母應該耐心啟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循循善誘、說明行為善惡、解釋行為意義;讓孩子心悅誠服。在這種家庭教育觀念下成長的孩子的內在潛能容易得到發揮,他們或許有讓父母意想不到的為人處事等方面的能力。所以,孩子不管在生活上的事,學習上的事,父母都要多啟發、誘導、幫助;讓孩子對一切都充滿信心和積極的態度。
(四)感受關愛與恰當的挫折。
兒童最需要的營養素就是"愛〃,作為父母,一方面要努力為孩子營造愛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感受得到父母生活細節上的細致入微的關心,同時也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與和諧;從而使孩子自覺地熱愛父母,進而自覺地去熱愛身邊的長輩和同伴。另一方面要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讓孩子從小就經歷一些逆境,讓孩子體會一下勞苦和艱辛,讓孩子忍受一些饑餓,讓孩子經受一些失敗,讓孩子去克服一些障礙,讓孩子接受適當的批評,鍛煉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增強平等競爭意識和堅持向上的能力。提高社交能力及與人協作的能力。
總之,不同類型的家庭的不同教養態度和教育方式對兒童的個性品質、心理素質的形成,具有關鍵的影響。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心骨、頂梁柱,是孩子言行舉止的示范者,待人接物的指導者,孩子成長的責任人。因此有責任去構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掌握科學的教育態度和方式,創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融洽氣氛,使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因此,兒童的心理健康和發育成長,已成為家庭教育關注的焦點,為其創設健康、積極、民主的家庭教育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淺談親子關系與心理健康】相關文章:
淺談親子關系與心理健康03-19
淺談如何促進心理健康10-14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1-15
淺談怎樣了解孩子心理健康12-14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2-13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9-05
淺談中專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12-08
淺談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11-19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