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管理心理學個性心理

        時間:2024-08-25 23:35:43 心理學與生活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管理心理學個性心理

          人格,似乎是一個很學術的名詞,但實際上,如果對人格略有所知的話,我們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人格”。一個孩子樂觀自信,不怕失敗,活躍而有創造力,我們會說:“這個孩子具有健康人格”;若一個孩子沒有安全感,常常自卑,或常主動攻擊他人,我們會說:“這個孩子可能有人格障礙”。

          3.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心理學有很多理論說明人格的形成。盡管有不同的觀點和流派,但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后天的環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先天的遺傳因素即素質,是嬰兒初生時所具有的解剖的和生理的特性,包括腦和神經系統類型、內分泌腺以及身體外表的特征等。

          比如,心理學家巴甫洛夫發現,神經過程平衡的人能有效地分配注意力,同時做好幾件事情;不平衡的人如興奮占優勢的神經類型則在分配注意力上有一定困難。又如,荷爾蒙中的某種成分分泌過剩,容易產生興奮,分泌不足,則容易產生疲勞,這都會引起孩子個性的變化。此外,人的身體外表也會引起人格問題。我們都有這方面的體會。從小時候,我們就把自己的體格、容貌、身體的姿態特征與其他人相比較,總希望自己比別人有更好的身體條件。如果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往往會引起對自己本身的期待或自卑感體驗。在我們這次調查中,有高達15.3%的獨生子女對自己的相貌、體形很不滿意,比較不滿意的也達42.3%,也就是說,近70%的孩子覺得自己的相貌、體形有點問題或有很大問題。從心理學的觀點看,這些孩子的人格發展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總的說來,人格就是在這個自然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

          對大多數身體健康發育正常的人來說,先天的遺傳因素會起一定的作用。據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陳會昌介紹,行為遺傳學的最新研究證明,遺傳對人格(總體上)的影響占50%。但是,其人格發展也受個體的生活史以及社會歷史條件的重要影響。

          一些兒童心理學家對個體生活史的作用有很好的描述,比如:

          埃里克森說:人在生長過程中有一種注意外界的需要,并與外界相互作用,而個人的健全人格正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班都拉指出:一個人的行為的獲得是對他人的行為、態度和各種反應的模仿和認同,如同孩子經常模仿父母行為、語言等。

          羅杰斯強調自我概念及其與現實的協調,認為:理想的自我概念是個體所希望的自我形象。人格很重要的方面是自我與現實之間的和諧,以及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之間的和諧。

          這些描述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即:后天的環境、教育因素對兒童人格發展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這本書里,我們主要討論影響人格的個體生活史,而不討論先天遺傳因素。這不僅因為在一定條件下個體生活史更重要,也因為我們的目標是研究教育方式。遺傳因素對兒童人格的影響這一題目更應由醫學、心理學專家來研究。

          2.我們怎樣解釋人格?

          心理學已產生了許多關于人格的定義。據美國心理學家澳爾波特1937年統計,人格定義已達50多種,現代定義也有15種之多。也許讀者會說,這么多定義,如果不是專門的研究人員,我們還有希望了解什么是人格嗎?其實,那么多具體的定義對我們來說無關緊要,可以統統不管,簡單地說,每個人的行為、心理都有一些特征,這些特征的總和就是人格。人格特征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隱藏在內部的。我們從獨生子女的外部行為,來看獨生子女的道德表現、個人興趣等,又通過專門的測量,來看他們心理內部的人格需要(如是否有成就需要或攻擊性需要等)、自我接納程度和學習需要。比如:在調查中,如果一個孩子告訴我們,他(她)經常感到學習的快樂,或總想弄明白不懂的問題,我們會判斷這個孩子認知需要非常強烈;如果一個孩子告訴我們,他(或她)不滿意自己的學習狀況、性格,經常感到別人對自己不重視,或好象在各處都不能起作用,我們會判斷這個孩子自我接納程度較低。認知需要被視為健康人格之一,而自我接納程度較低被視為人格障礙之一。在我們的研究中,類似這些都是人格的內容,它們從不同層面表現了獨生子女的人格特征。

          3.什么是健康人格?

          以往心理學對人格的研究重點是“人性的疾病”(心理疾病)方面,但現在更關心“人性的健康”(心理健康)方面。心理學研究人性健康的目的是要打開并釋放人的潛能,以實現和完善我們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健康的人格?具有健康人格的人的特點是什么?我們的孩子會變成有健康人格的人嗎?

          心理學們從各方面描述了健康人格的特征,我們還是來看看他們的描述:

          奧爾波特: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成熟的人。成熟的人有七條標準:①專注于某些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是一個真正的參與者;②對父母、朋友等具有顯示愛的能力;③有安全感;④能夠客觀地看待世界;⑤能夠勝任自己所承擔的工作;⑥客觀地認識自己;⑦有堅定的價值觀和道德心。

          羅杰斯: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充分起作用的人。充分起作用的人有五個具體的特征:①情感和態度上是無拘無束的、開放性的,沒有任何東西需要防備;②對新的經驗有很強的適應性,能夠自由地分享這些經驗;③信任自己的感覺;④有自由感;⑤具有高度的創造力。

          弗洛姆: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創造性的人。除了生理需要,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心理需要,這正是人與動物的重要區別。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將以創造性的、生產性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弗蘭克: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超越自我的人。超越自我的人被概括為:在選擇自己行動方向上是自由的;自己負責處理自己的生活;不受自己之外的力量支配;締造適合自己的有意義的生活;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生活;能夠表現出創造的、體驗的態度;超越了對自我的關心。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非常關注現代教育制度和家庭教育方式能否使兒童具有健康人格。比如,根據上述描述,我們會提出如下問題:兒童能否專注于學習活動(學習活動被現代教育制度認為是最重要的兒童活動)?是否感到對所學的東西有一種勝任感?是否是學習活動中的活躍的參與者?是否有自由感?是否有獲得創造性培養的機會?能否根據自己的成熟程度在一定范圍內決定自己的生活?是否能夠締造適合自己的有意義的生活?是否有能力控制自己的生活?是否對新的經驗有一種開放的態度等等。這些方面將在相當程度上決定兒童的人格。

          我們以更通俗的語言來表述現代社會中兒童所具有的健康人格:能比較客觀地認識自我和外部世界;開放的;對所承擔的學習和其它活動有勝任感;充分發揮潛能的;對父母、朋友有顯示愛的能力;有安全感;喜歡創造;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有自由感。我們希望兒童都能成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以充分地享受人生。

        【管理心理學個性心理】相關文章:

        管理心理學書籍12-10

        管理心理學心得03-27

        管理心理學論文07-31

        管理心理學經典書籍03-13

        有關管理心理學論文12-04

        管理心理學主題論文09-28

        有關管理心理學論文08-06

        管理心理學論文「參考」05-09

        管理心理學論文心得07-26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