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學豐沛你的生活
想要有效地攻克和改變對方的心理,首先就必須從自身心理工作做起。
縱觀人們的事業、交際和生活,導致人們失敗的原因往往就是太過浮躁,遇事也總是表現得急于求成。再仔細看看古今中外那些成功人士和社交精英們,其實不難發現,他們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似乎都有著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謀略”。所謂謀略,就是謀取成功的策略。
當然,謀略的表現形式不僅僅是在行為上,更重要的是心理,也就是心理謀略。曾任法國巴黎高等研究院心理學實驗室負責人的著名法國心理學家雅克·拉普拉特曾說:“在復雜的社會關系環境中,想要取勝,就必須攻心為上。”
所謂攻心,不僅僅是要準確地知道對方的一切心理,關鍵在于掌握對方的一切心理動態后,怎樣去攻克或改變對方的心理。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攻克或改變對方的心理呢?就此而論,拉普拉特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想要有效地攻克和改變對方的心理,首先就必須從自身心理工作做起。”
對于自身具體應該做到哪些方面的心理工作,拉普拉特列舉出了幾個方面的觀點和內容,這些觀點被無數的社會精英和成功人士引用并實踐,并用他們的成功驗證了拉普拉特的觀點是有效而正確的。其中,拉普拉特的觀點有以下幾點:
第一,妙用心理效應,提升個人價值。
心理效應是在一切社會活動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心理規律。它指的是人們用自身的心態和行為,引起周圍人產生相應的心態和行為變化,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連鎖反應和因果反應。當然,它有著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的反應和意義。因此,正確有效地利用積極的心理效應對于自身和周圍的人都具有著積極的意義和作用。
實際上,這種心理效應也就是心理策略。在不同的社會活動中,只要你能夠有效地運用各種不同的心理策略,就一定能影響他人、感化他人,甚至征服他人,從而也體現出了個人的人生價值與社會影響力。
而這種心理策略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其中的“首因效應”,它能讓你的第一形象有效地深入對方的心中,從而給自己創造有利的條件;又如“名人效應”,它能夠有效地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再如“焦點效應”,它可以讓你在眾人中脫穎而出,成為社會活動中的佼佼者。
第二,掌握心理策略原理,加強自身的資本。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總是有太多的心計,他們往往不會給人什么幫助,卻會使一些人對他們感恩戴德,原因就是他們有效地掌握了心理學策略的原理?梢院敛豢鋸埖卣f,心理策略原理是攻破人心最實用的知識。
其中,心理策略原理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登門檻原理”,這就需要運用心理策略中的“引誘”,誘使對方先同意自己的小要求,這樣就有可能使對方一步一步同意自己的最終目的;“留面子原理”,即是指人們在提出自己內心真實的要求之前,先故意向對方拋出一個大的要求,在對方拒絕自己大的要求之后,再借勢提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比較小的要求,這樣出于補償心理,對方答應自己的要求的可能性便會增加,從而達成自己的'真實目的;“承諾一致原理”,這種心理策略原理其實就是一種迫使對方對自己履行承諾的一種技巧;還有一種相當重要的心理策略原理,那就是“行為互惠原理”,其實,這種原理是人們在社會活動中必須遵循的一種行為準則,因為互惠使人們在社會活動中有取有予,只有禮尚往來,事業、人際、生活才能順利地進展。
即便是在動物世界里,也存在著這種“行為互惠原理”。在非洲,有一種蝙蝠專以吸食其他動物的血為生,然而,經科學家觀察發現,這些蝙蝠通常在飽餐一頓之后,往往會把自己吸食的血液吐出一部分,以此反哺周圍瀕臨死亡的同類,盡管它們之間不存在任何關系。有趣的是,這些受饋獲生的蝙蝠會回贈曾經饋贈過它們的同伴,而不會向一些知恩不報的同伴饋贈。
第三,掌握人心密碼,準確透視人心。
在社會生活中,想要找準解讀人心的密碼,就必須要學會察言觀色,從而有效地進行推理和判斷。所謂察言觀色指的就是從對方的言談舉止、神態表情甚至一個細微的手勢或動作中分析判斷出人物的性格、品質以及心理活動,從而透視人心。
然而,要做到準確透視人心,僅僅從言談舉止或神態表情方面入手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從一些極其細微處入手,這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內在本質。比如從對方的服飾中可以獲取他人對待生活的態度;從肢體語言中可以判斷整個局面的事態,借勢向對方提出某些請求和要求;從對方的語言、行為上,可以正確地透視對方的內心想法,從而掌握對方的真實意圖。只有這樣,你才能在社會關系中搶在對方之前出手,而不是被動地接受。
第四,引發心理共鳴,縮短距離感。
在日常與社會生活中,要成為受他人喜歡的人,就必須要將注意力和重心從自己的身上轉移到他人身上去。那么,要怎樣才能做到呢?從原則上來講,首先要拿對方感興趣的事情作為切入點,讓對方感覺到他在你心目中的地位。在滿足了對方的興趣之后,很多問題也就會迎刃而解。其次便是用自身行為去左右對方的言行。
比如掌握社會活動中的“心理交互原理”,首先以他人的興趣為切入點,而取得更進一步的發展;掌握“心理親和原理”,可以使別人配合你的言談行為,從而建立起自身的親和力;掌握“同步行為原理”,用相似的言談和行為促使他人對自己產生好感,引發彼此的共鳴;掌握“同情心原理”,可以激發他人的同情心,為自己爭取足夠的時間,也就更容易取得有效的成果;掌握“幽默原理”,就會懂得利用自嘲的方式自謙,從而給彼此營造一個輕松的交流氛圍。
如果你能有效地掌握這些,便能引發對方的共鳴,然后再借勢進一步提出自己的態度與人生價值觀,從而使對方感受到與你有諸多相似的地方,快速有效地縮小與對方的心理距離,使對方更樂意與你交往,最后達成自己的愿望。
第五,巧用心理暗示,間接地達成愿望。
所謂的心理暗示,指的就是在和對方無實際對抗的條件之下,通過自身的言語、行為以及神態表情或某種特殊符號,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為進行干預。
當然,心理暗示也分為很多種。在使用時,可以用“模糊暗示”,隱約的表達要比直接表達更易于讓人接受,也能使他人感覺到你很尊重他,為他著想,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還有更為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又稱“權威暗示效應”,即是指自身的信念、意見以及期許對所研究或攻克的對象產生的影響。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專家羅森塔爾在1968年曾和另外幾位知名心理學家共同做過一項著名的實驗。他們在小學同一階段不同的三個班選取了幾名兒童進行“預測智能發展”的實驗,然后,他們將實驗中認為有“優異智能發展可能”的學生名單交給了各班的教師。然而,教師們卻并不知道,這些“優異智能發展可能”的學生名單不過是他們隨機抽取的。他們之所以這么做,就是為了以“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們,從而調動了教師對名單上那些學生的某種心理期待。
八個月后,他們對這些兒童再次進行了智能測試,有趣的是,之前那份名單上學生的成績在原來的基礎上普遍都有了提高,原因就是教師對那份名單上的學生給予了良好的評價。
這個實驗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只要你對別人有所期許,并有良好的評價,那么別人也一定會給你相應的回報。
事實上,這個事實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學生,而在于教師,羅森塔爾等心理學家主要是為了測試教師能否領略他們的權威性暗示,從而影響他們的學生。
【用心理學豐沛你的生活】相關文章:
心理學書籍之《心理學與你的生活》05-16
如何運用心理學過上幸福生活11-09
心理學與生活之寫給情感轉移的你10-30
心理學這19條習慣,改變你的生活!09-11
生活心理學:十二個會讓你開心的生活習慣10-05
讓你看透生活的9個心理學法則10-26
應用心理學書籍推薦09-08
應用心理學求職簡歷封面11-04
應用心理學專業簡歷范文09-03
應用心理學碩士就業前景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