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人際交往中產生的心理問題
學生人際交往中所產生的心理問題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成長,下面學生人際交往中產生的心理問題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能幫到大家。
一是心理自閉,孤僻不愿意交往。
學校生活是學生建立和發展社會交往關系的重要階段,也是青少年心理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時期。但這一時期許多家長反映孩子變得孤獨、不合群。有一個初二年級男生的家長曾經給我寫過一封信,問我如何引導孩子走出孤獨、更好地融入集體的問題。信中說,他的孩子性格到了初中后越來越孤僻,因為沒有一個朋友跟他玩,總覺得孤獨,可也不愿意跟同學們玩,常對他媽媽說:“我覺得跟同學玩沒有意思!币虼,常常不愿意上學,放假后返?偸浅蠲伎嗄樀模鋵嵲诩乙彩且粋人待著的多。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觀上講,初中學生進入青春期后,常常會產生心理閉鎖,使他們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封閉起來。從客觀上講,可能是沒有正常的同伴交往造成的。隨著電視機、手機、電腦等現代化設備的普及與增多,隨著人們居住條件的逐漸單元化,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越來越少,孩子間的接觸機會也就減少了。同時由于學校也不太注意組織集體活動,父母又忙于讓孩子上各種培訓班,使孩子們很少有機會一起去大自然中盡情地玩耍,再加上一些家長從安全方面考慮,怕孩子跑出去被人欺負、怕丟失等,不敢放手讓孩子交往。久而久之,孩子就產生了某些社交心理障礙,不愿與人交往,變得膽小、羞怯、敏感,以至于性格孤僻。因此應先了解情況,然后根據不同的情況,從客觀上創造條件,幫助孩子提高心理適應能力。
與同伴交往是孩子發展的基本需求,當孩子與小伙伴們一起玩耍的時候,不僅促進了身體的生長發育,而且可以使孩子學到各種知識、增長各種能力,同時對于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質也是極為有益的。通過交往,他們不僅能形成對自己的客觀認識,而且對別人也有所了解,既不惟我獨尊,又不自暴自棄,懂得相互學習、合作交流。
二是不當交往,失去自我。
問題從另一方面是,在成長過程中,不少學生不知道如何正確維護和發展同學友誼,同學交往成了自己一種無法承受的精神負擔;有的則因為“哥們義氣”而放棄為人原則,甚至當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做人原則受到侵害而且自己內心又非常不滿時,卻不能或不敢理直氣壯說出一個“不!”字,違背良知,失去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缺少保護自己的意識和能力,表現為懦弱、退縮性人格,缺少應有的勇敢、負責、率直精神,這已成為當前部分青少年學生的一個較為突出的成長問題。比如,礙于同學朋友面子,考試時協助作弊或者提供答案;同學約了打架、一起去網吧、一起抽煙等等,尋求刺激,等等。
為什么很多孩子明知有些事不能答應去做還要去做呢?除了意志力缺乏、哥們義氣影響等,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青春逆反心理,對成人的對抗和多同伴的認同和依賴,使很多孩子在同伴交往中失去自己。
三是同伴相欺。
發生在初中、小學校學生交往過程中的問題還有欺負與被欺負的問題。欺負是少年兒童之間經常發生的一種特殊類型的攻擊性行為。經常受到欺負通常會導致少年兒童情緒抑郁、注意力渙散、孤獨、逃學、學習成績下降和失眠。而欺負他人則可能造成以后的暴力犯罪或行為失調。學生的欺負存在性別差別,主要表現為:女生更多地使用言語和心理欺負,男生則更多地使用身體欺負。
學生發生欺負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在學校參與競爭和追求成績的結果,或者在學校老是得不到老師的肯定,經常被老師批評甚至體罰,便把憤怒的情緒遷移到弱小的同伴身上,是對學校受到挫折和失敗的一種反映;有的是因為自身具有一些外部異常特征,比如肥胖、肢體殘缺、結巴、講方言等,便容易受到同學的欺負,這和家庭、學校教育片面有關;有的是因為模仿影視、電腦游戲中的情節、動作而去欺負弱小同學。有研究表明,欺負他人的兒童知道如何去傷害對方,如何選擇逃跑的機會,也就是說這些少年兒童對對方的心理有較好的把握,但他們就是喜歡給別人帶來痛苦。這一現象不能不引起我們注意。
四是男女生交往困惑。
青少年學生的交往中,需要我們關注的還有男女生交往的問題。在這個方面,有些細小的事情,在我們看來微不足道,不足掛齒,但在學生心里邊卻常常是解不開的結,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甚至就有可能因為一件小事影響一生。有一個初二年級的小男孩寫信給我,說最近不知道怎么的,很想摸一摸班上一個女生的手,他長這么大,除了媽媽的手,其他任何“女人”的手還沒摸過。信中這位小男孩說,自己感到有這個想法很不好,所以不能對人說,但又確實有這樣的強烈的愿望,所以感到非常難過,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其實小男孩到初二,正屬于青春萌動期,隨著身體的發育,性心理的喚醒,有這樣的想法,也不能算是不正常,而且他的這個想法好像也不能用道德的眼光來評判,說是該不該、好不好。但小男孩內心卻有一種罪錯感,無法對人訴說,那個愿望更是很難通過正常的途徑得到滿足,因此帶來內心的沖突和心理上的痛苦。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只要班級多組織一些男女生共同參加的集體活動,在班集體活動中讓小男孩有機會和女生接觸,拉拉手,讓小男孩獲得到正常的男女生交往的體驗,他的那種罪錯感、神秘感也就沒有了。但如果不能這樣,小男孩就有可能在男女生交往上出現心理上的障礙,甚至影響到他的一生的幸福。
從心理發展來說,人到了這個年齡,都有男女交往的愿望。有一所初中學校的班主任告訴我,他曾經布置學生寫過一篇題為“我班上最好的朋友”,很多同學寫的都是班上的異性朋友。其實,向往異性,是人的情感世界中美麗珍貴的內容,中學生正常的男女生交往也是其人格健全的一個重要方面。男女同學的正常交往,在學習上開展互助,在生活上相互照顧,這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培養是大有益處的。同時,正常且正當的男女生交往,有助于男女同學自重文明,F實生活中,有男女生在一起參加的活動往往比只有男生或女生參加的活動效果要好。男女生相互之間起到了制約作用,這樣有助于學生自覺地向更加文明、高雅、高尚的方向發展。
我覺得,與其把中學生的異性交往看成是“早戀”,不如說是一種“早練”。而作為“早練”,就像完成某項作業一樣,迫切需要成人,尤其是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如果教育缺失,這種練習就可能出錯。特別是初中階段的學生,身體性征發育基本顯現,但由于自身認知的原因和社會開放的大環境的影響,對異性的好奇朦朧而強烈,與異性交往的欲望有時甚至難以自制。有一個初三女孩子對外校的某個男生產生好感,把這個男生的名字就刻在自己的手背上,為了表達心中的這種交往的愿望,她甚至大膽地跑到男孩所在的學校應把情書塞在男孩的手里。這種青春期異性交往沖動,很容易演變成性過錯,而這種性過錯,在初中階段的發生的可能性往往高于高中階段。有資料表明,12-15歲的青少年正是犯性罪錯的高峰期,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可是在學校教育這方面卻往往談男女生交往色變,把本來很正常的男女生交往看得不正常,不是進行疏導,而是一味堵禁,而且是和家長聯合起來堵禁,這樣男女生交往就可能由正常的、公開的、“地上”的活動,被堵禁到“地下”!暗厣稀钡腵公開的正常的交往活動,我們是能夠控制和引導的,但如果被堵禁到“地下”去,就很難控制和引導的了,就有可能變成不正常的了。這其實也涉及到我們教育工作者觀念上的問題。由于觀念上的問題,當前中學普遍存在青春期教育、性教育的缺失現象,這方面的教育卻讓給了成人化、低俗化的流行歌曲、影視文學,這對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長也是不利的,這怎么能體現教育的先進性呢?這不能不說是當今教育的一種悲哀。
拓展:幾種常見的心理障礙
1、孤僻心理
有兩種情況,一是孤芳自賞,自命清高,不愿與人為伍;另一種是屬于有某種持殊的怪癖,使別人無法接納。從而影響了社會交往。
2、害羞心理
表現為社會交往中過多地約束自己的言行,以致無法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阻礙了人際關系的正常發展。
3、自卑心理
表現為在社會交往中想象成功的體驗少,想象失敗的體驗多,缺乏自信,總認為自己不行,缺乏交往的勇氣和信心。
4、恐懼心理
表現為與人交往時(尤其是大眾場合下),會不由自主地感到緊張、害怕,以致手足無措、語無論次,嚴重的甚至害怕見人,常稱為社交恐懼癥、人際恐怖癥。其中有些人主要表現為對異性的恐懼,稱為異性恐懼癥。
5、封閉心理
表現為把自己的真實思想、情感掩飾起來,試圖與人保持嚴格的距離。
6、自傲心理
表現為不切實際地高估自己,在他人面前盛氣凌人,自以為是,常使交往對方感到難堪、緊張、窘迫,從而使交往變得困難,尤其表現在兩代人的關系上。
7、干涉心理
表現為專門打聽、傳播或干預別人的私事、秘密,從而引起別人的不滿、厭惡情緒,影響彼此關系。
8、敵意心理
這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社會交往障礙。表現為討厭他人,乃至仇視他人,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視為爾虞我詐;另一種情形是認為別人總在尋機暗算他、陷害他,從而逃避與人交往,甚至表現為攻擊心理行為。
社交心理障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這些因素包括:以往的挫折;三觀不正;個性缺陷,乃至人格障礙,還有就是缺乏經驗,沒有正常社交的途徑。
【學生人際交往中產生的心理問題】相關文章:
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11-01
兒童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07-22
因離別產生心理問題07-05
考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及預防11-21
幼兒害怕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07-15
孩子心理問題產生根源08-31
盤點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08-31
兒童受虐容易導致產生心理問題07-13
分析新的環境產生新的心理問題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