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讓孩子對你漸行漸遠的行為
覺得孩子與自己漸行漸遠?那么你知道會讓孩子對你漸行漸遠的行為到底有什么嗎?
每個人的內心中,都有一個內在的小孩,生活和工作中很多困擾我們的情感,都和內在小孩的狀態有關。內在小孩與我們的童年經歷有關,童年接受到的教育和深埋心底的信念影響著自己。
孩子和成人就好像來自兩個星球,有不同的模式和需要,成人需要的是外表整潔,講秩序,懂禮貌,按流程辦事。但孩子可不注意這些,在孩子的世界里,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有多少的孩子生來會想要在意他人和社會怎么看他呢?
家長花很多的時間調教孩子,讓他們的行為符合社會規范,然而,家長的調教越強烈,孩子越反抗。有一些植入家長內心的對待孩子的習慣和信念可能會時常的冒出來,明知不應該,卻難以克服,需要家長時常的反省和覺察,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那些讓我們受挫的教育方式,我們是不是還一如既往的運用在孩子的身上呢?
當孩子的行為沒有符合社會的規范,沒有按照流程進行,有一些處理方式雖然常用,但卻并不恰當,將心比心,你會是什么感受?
1.責備和問罪
比如:“我和你說了多少遍了,不要把你的臟手按在門上,要用門把手,你從來就不聽……”“你怎么老是這樣?到底怎么回事?”如果你是孩子,你的丈夫/妻子或老板和你說這樣的話,你會是什么樣的感受呢?
2.謾罵
“把房子弄這么臟,你真是個懶蟲,簡直懶的跟豬一樣。”“來,我來喂飯給你吃吧,這點事都做不好,就知道哭。”如果聽到這樣的謾罵,你的內心是什么樣的感受呢?你可能會說,“孩子不懂事,他怎么會難過,你看他一會兒就沒事了。”那我只能說,你真是一個“心大”的父母。孩子沒有情緒的表達,源自他對父母的忠誠和愛,沒有表達不代表內心沒有傷害。
3.威脅
“你再碰電泡的話,你會被電死的。”“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我讓抓人的人販子把你帶走。”或者說,“你再哭,我讓警察把你帶走。”這個方式通常對于孩子的哭鬧很快見效,孩子強制壓抑住自己內心的情緒,在強大的恐懼面前,把自己保護起來。成人會覺得見效,但在孩子的內心,那是何等的恐懼體驗,甚至是不被愛,沒有安全感,不受保護。自我的價值感降低,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去應對外面的危險,心理問題繼而產生。
4.命令
沒有人喜歡被別人命令的,如果你的老板或朋友用命令的語氣和你說話,而你不得已的去做了對方所命令的事情,你的內心是什么樣的感受呢?
5.說教
比如:“你覺得你這樣做對嗎?”“你知不知道好的習慣對一個孩子來說是有多么的重要?”“你必須明白,如果我們希望對方尊重我們,那我們就一定要先尊重對方,我們就要對人有禮貌。”“沒有禮貌的小孩,別人是不會喜歡的,也不會有人愿意和一起玩,知不知道?”“下次見到老師要和老師說打招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看到這里我想你也煩了吧,如果一個人以這樣的方式和溝通,你會愿意和對方接近,并說出你內心的真實的想法和感受嗎?
6.警告
“小心點,別讓車子撞到你了。”“看著點,別燙到自己了。”“穿上毛衣,要不會感冒的。”“別爬到凳子上去,會摔下來的。”我在想,為什么不好的事情,好像總是會發生在我們在乎的孩子身上呢?這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種愛,但這種愛其實是焦慮和恐懼的轉移,說了這些話,父母便安心一些。孩子則會把這份擔心和恐懼接過來,覺得外面的世界太危險了,到處危機重重,我做什么事情都會有麻煩。
7.控訴
比如:“你們倆這樣是想折騰死我嗎?我們再這樣我就要犯心臟病了。”“你看到我頭上的白頭發了嗎?都是因為你讓我操心的。”“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和你爸爸離婚了。”聽到自己的父母對自己說這樣的話,孩子的內心是很內疚的,他覺得父母過得不好,是因為自己,孩子會覺得是自己不好,都是自己的錯,甚至懷疑自己存在的必要性,或是隔離自己的感受,不在乎父母任何的言語感受和控訴,內心早已很是愧疚或憤怒,而這份情緒被孩子壓抑。
8.比較
父母經常會拿自己家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這種比較更多的是用自己的弱項和對方的強項做比較,而比較的對象也許有很多個。父母的動機是為激勵孩子進步,但很多孩子往往感受到的是“我不如別人”“爸爸媽媽其實根本就不喜歡我”“我覺得自己很失敗,我是一個沒有能力的人”“我恨她,都是她的錯。”
9.諷刺挖苦
比如:“你明知道今天要考試,你還起來遲了,真是明智。”“什么?你想參加學校的舞蹈隊?算了吧,就你那身材。”如果有人和你說這樣的話,你的感受會是什么樣呢?你可能會很憤怒,并告訴自己,這個人不可交。但是如果是父母和孩子說這樣的話,孩子當然也會覺得憤怒,但是父母不能選擇,孩子會將這份憤怒轉向自己,覺得父母真是討厭,或者是心里默默的想著怎么報復父母,也可能會覺得自己真的什么都做不好。
10.預言
比如:“你的這個脾氣和秉性,以后一件事情都做不成。”“你這么自私,沒有人愿意和你玩,你不會有朋友的。”“你這么丟三落四,以后出去肯定會被人嫌棄的,以后工作肯定也做不好。”孩子在潛意識里是忠誠于父母的,而潛意識是盲目的。父母的言語對孩子來說那么的.重要,父母的預言對孩子來說也是那么的重要。很多的孩子在成年之后,真的實現了父母童年對他的預言,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父母預言式的教育會讓孩子覺得“我很沒用”“她說的對,我不會有出息的,這是命中注定的”或者“我會讓他們信任的,我要證明他錯了”不管是什么樣的信念,在孩子的內心中已造成傷害,也讓孩子和父母的距離拉遠了。
看到這里,我們成人在這樣的話語中已經感受了這么多,想想真實生活中的孩子會是什么樣的心情?不是每個孩子面對同樣的一句話,都會有同樣的感受,進而內心形成信念。然而,學習更好的教育和與孩子溝通的方式,是我們每一個作為父母角色的家長的必修課。
在上述的十種教育方式中,家長都是將自己和孩子分開,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沒有與孩子建立起互相尊重的平臺。而互相尊重才是合作的開始,也是我們走進孩子內心的基石。
那么,有更好一些的方法嗎?
第一,可以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是描述問題
比如說,你剛擦了地板,孩子就將一瓶牛奶打翻在地,弄得地上很臟。這個時候你可能頓生憤怒,進而采用謾罵、責備等各種方式去發泄你的情緒。然而,靜下來細想這件事情,孩子將牛奶打翻,是在他這個年紀和能力狀態下很容易發生的事情。父母如果換一個角度思考,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可以嘗試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是描述問題本身,“地上有一些打翻的牛奶”。只是描述你所看到的情況,孩子自己也會知道自己犯了錯誤,會想辦法去解決。
第二,提示孩子要完成的事情
如果孩子將牛奶打翻在地,并沒有意識到這個事情的影響,家長可以提示孩子,比如說,”牛奶打翻在地上把地板弄臟了,你可以打掃一下嗎?”給孩子直接的提示和需要做的事情,比如,“蘋果核應該扔在垃圾桶里。”“我現在需要由人幫我收拾桌子”等等。父母需要了解和認可孩子的努力,孩子所完成的事情,在當前階段,是很不容易的。
第三,用簡單的詞語表達
還是上面的那個例子,你可以用簡單的詞語表達說“牛奶”,孩子便會自主意識到自己犯的錯誤并努力去解決問題,鼓勵孩子自己處理,有助于孩子自立,形成自己獨立的人格。
第四,說出你的感受
并不是完全不能表達和宣泄情緒,而是以什么樣的方式去表達,“說不說”和“怎么說”是兩個問題。在生活的瑣事中,孩子很多的行為都會讓家長感覺到抓狂,這個時候,你需要直接表達出你的感受,比如,“我剛把地板擦干凈,我不喜歡地上被牛奶弄得臟臟的,這讓我很惱火。”孩子會了解你的感受,也會從父母直接的表達感受里,認識自己內心的感受,并學會表達,而不是壓抑或隔離。
第五,寫便條
把你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寫在便條上,不帶抱怨和責備,孩子也會有收到爸爸媽媽來信的感覺,比如,孩子將臟衣服扔在地上,你可以寫一個便條貼在洗衣機上:請將我放到這里面洗干凈,謝謝!——臟衣服?
看完以上內容,有沒有一些新的想法和感受呢?當然,不是每一個技巧對每個孩子都有用,但可以做一個嘗試和改變——當你在和孩子的溝通中,有意識地注意自己的語言模式,用一種沒有傷害的方式和孩子溝通,那就值得為你的孩子高興了。
當然,在我們嘗試調整和改變溝通方式的時候,會遇到情緒習慣的阻礙,習得的新模式也不一定每次都有效,但不代表我們要回到老路上去。保持覺察就是在進步,最讓孩子能夠感受到的,是你真誠又智慧的愛。
【會讓孩子對你漸行漸遠的行為】相關文章:
讓孩子對你漸行漸遠的10大元兇09-23
大學生第二課堂踐行漸遠論文07-16
歲月會讓你明白勵志文章11-04
孩子行為背后的心理原因10-18
淺談關于孩子的行為教育10-14
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的竅門有哪些01-17
職業測評:你做哪種工作會讓你如魚得水07-04
你會統籌時間嗎?這里的十條讓你學習10-04
三招讓你不在孩子面前發脾氣10-12
如何讓面試官對你過目不忘?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