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9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數學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1
一、教學目標
1.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數的定義(包括定義域、正負符號判斷);了解任意角的余切、正割、余割函數的定義.
2.經歷從銳角三角函數定義過度到任意角三角函數定義的推廣過程,體驗三角函數概念的產生、發展過程.領悟直角坐標系的工具功能,豐富數形結合的經驗.
3.培養學生通過現象看本質的唯物主義認識論觀點,滲透事物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4.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重點、難點、關鍵
重點: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數的定義、定義域、(正負)符號判斷法.
難點:把三角函數理解為以實數為自變量的函數.
關鍵:如何想到建立直角坐標系;六個比值的確定性(α確定,比值也隨之確定)與依賴性(比值隨著α的變化而變化).
三、教學理念和方法
教學中注意用新課程理念處理傳統教材,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僅要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而且要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師生互動,教師發揮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導學生主體參與、揭示本質、經歷過程.
根據本節課內容、高一學生認知特點和我自己的教學風格,本節課采用"啟發探索、講練結合"的方法組織教學.
四、教學過程
[執教線索:
回想再認:函數的概念、銳角三角函數定義(銳角三角形邊角關系)--問題情境:能推廣到任意角嗎?--它山之石:建立直角坐標系(為何?)--優化認知:用直角坐標系研究銳角三角函數--探索發展:對任意角研究六個比值(與角之間的關系:確定性、依賴性,滿足函數定義嗎?)--自主定義:任意角三角函數定義--登高望遠:三角函數的要素分析(對應法則、定義域、值域與正負符號判定)--例題與練習--回顧小結--布置作業]
。ㄒ唬⿵土曇、回想再認
開門見山,面對全體學生提問:
在初中我們初步學習了銳角三角函數,前幾節課,我們把銳角推廣到了任意角,學習了角度制和弧度制,這節課該研究什么呢?
探索任意角的三角函數(板書課題),請同學們回想,再明確一下:
。ㄇ榫1)什么叫函數?或者說函數是怎樣定義的?
讓學生回想后再點名回答,投影顯示規范的定義,教師根據回答情況進行修正、強調:
傳統定義:設在一個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量x與y,如果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確定的值和它對應,那么就說y是x的函數,x叫做自變量,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叫做函數的定義域.
現代定義:設A、B是非空的數集,如果按某個確定的對應關系f,使對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數,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數f(x)和它對應,那么就稱映射?:A→B為從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函數,記作:y=f(x),x∈A,其中x叫自變量,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A叫做函數的定義域.
設計意圖:
函數和三角函數是一般和特殊的關系,是共性和個性的關系,學生已經學習了函數的概念,因此對三角函數的學習就是一個從一般到特殊的演繹的過程,也是以具體函數豐富函數概念的過程.教學經驗表明:學生對函數兩種定義的記憶是有一定困難的,容易遺忘,此處讓學生對函數概念進行回想再認,目的在于明確函數概念的本質,為演繹學習任意角三角函數概念作好知識和認知準備.
。ㄇ榫2)我們在初中通過銳角三角形的邊角關系,學習了銳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等三個三角函數.請回想:這三個三角函數分別是怎樣規定的?
學生口述后再投影展示,教師再根據投影進行強調:
設計意圖:
學生在初中學習了銳角的三角函數概念,現在學習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又是一種推廣和拓展的過程(類似于從有理數到實數的擴展).溫故知新,要讓學生體會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就要從源頭上開始,從學生現有認知狀況開始,對銳角三角函數的復習就必不可少.
。ǘ┮熹亯|、創設情景
。ㄇ榫3)我們已經把銳角推廣到了任意角,銳角的三角函數概念也能推廣到任意角嗎?試試看,可以獨立思考和探索,也可以互相討論!
留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或自由討論,教師參與討論或巡回對學困生作啟發引導.
能推廣嗎?怎樣推廣?針對剛才的問題點名讓學生回答.用角的對邊、臨邊、斜邊比值的說法顯然是受到阻礙了,由于4.1節已經以直角坐標系為工具來研究任意角了,學生一般會想到(否則教師進行提示)繼續用直角坐標系來研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數.
設計意圖:
從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出發,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進行必要的啟發,將學生思維引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再創造"征程.
教師對學生回答情況進行點評后布置任務情景:請同學們用直角坐標系重新研究銳角三角函數定義!
師生共做(學生口述,教師板書圖形和比值):
把銳角α安裝(如何安裝?角的頂點與原點重合,角的始邊與x軸非負半軸重合)在直角坐標系中,在角α終邊上任取一點P,作Pm⊥x軸于m,構造一個RtΔomP,則∠moP=α(銳角),設P(x,y)(x>0、y>0),α的臨邊om=x、對邊mP=y,斜邊長|oP∣=r.
根據銳角三角函數定義用x、y、r列出銳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三個比值,并補充對應列出三個倒數比值:
設計意圖:
此處做法簡單,思想重要.為了順利實現推廣,可以構建中間橋梁或公共載體,使之既與初中的定義一致,又能自然地遷移到任意角的情形.由于前一節已經以直角坐標系為工具來研究任意角了,學生自然能想到仍然以直角坐標系為工具來研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初中以直角三角形邊角關系來定義銳角三角函數,現在要用坐標系來研究,探索的結論既要滿足任意角的情形,又要包容初中銳角三角函數定義.這是一個認識的飛躍,是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數概念的關鍵之一,也是數學發現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屬于策略性知識,能夠形成遷移能力,為學生在以后學習中對某些知識進行推廣拓展奠定了基礎(譬如從平面向量到空間向量的擴展,從實數到復數的擴展等).
。ㄇ榫4)各個比值與角之間有怎樣的關系?比值是角的函數嗎?
追問:銳角α大小發生變化時,比值會改變嗎?
先讓學生想象思考,作出主觀判斷,再用幾何畫板動畫演示,同時作好解釋說明:保持r不變,讓P繞原點o旋轉即α在銳角范圍內變化,六個比值隨之變化的直觀形象。結論是:比值隨α的變化而變化.
引導學生觀察圖3,聯系相似三角形知識,
探索發現:
對于銳角α的每一個確定值,六個比值都是
確定的,不會隨P在終邊上的移動而變化.
得出結論(強調):當α為銳角時,六個比值隨α的變化而變化;但對于銳角α的每一個確定值,六個比值都是確定的,不會隨P在終邊上的移動而變化.所以,六個比值分別是以角α為自變量、以比值為函數值的函數.
設計意圖:
初中學生對函數理解較膚淺,這里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進一步研究初中學過的銳角三角函數,在思維上更上了一個層次,扣準函數概念的內涵,突出變量之間的依賴關系或對應關系,是從函數知識演繹到三角函數知識的主要依據,是準確理解三角函數概念的關鍵,也是在認知上把三角函數知識納入函數知識結構的關鍵.這樣做能夠使學生有效地增強函數觀念.
。ㄈ┓治鰵w納、自主定義
。ㄇ榫5)能將銳角的比值情形推廣到任意角α嗎?
水到渠成,師生共同進行探索和推廣:
對于一個任意角α,它的終邊所在位置包括下列兩類共八種情形(投影展示并作分析):
終邊分別在四個象限的情形:終邊分別在四個半軸上的情形:
;
。ㄖ赋觯翰划嫵鼋堑姆较颍砻鹘蔷哂腥我庑裕
怎樣刻畫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呢?研究它的六個比值:
。ò鍟┰Oα是一個任意角,在α終邊上除原點外任意取一點P(x,y),P與原點o之間的距離記作r(r=>0),列出六個比值:
α=kππ/2時,x=0,比值y/x、r/x無意義;
α=kπ時,y=0,比值x/y、r/y無意義.
追問:α大小發生變化時,比值會改變嗎?
先讓學生想象思考,作出主觀判斷,再用幾何畫板動畫演示,同時作好解釋說明:使r保持不變,P繞原點o逆時針、順時針旋轉即角α變化,六個比值隨之改變的直觀形象。結論是:各比值隨α的變化而變化.
再引導學生利用相似三角形知識,探索發現:對于任意角α的每一個確定值,六個比值都是確定的,不會隨P在終邊上的移動而變化.
綜上得到(強調):當角α變化時,六個比值隨之變化;對于確定的角α,六個比值(如果存在的話)都不會隨P在角α終邊上的改變而改變,六個比值是確定的(對應的多值性即誘導公式一留到下節課分析).
因此,六個比值分別是以角α為自變量、以比值為函數值的函數.
根據歷史上的規定,對比值進行命名,指出英文記法和讀法,記作(承前作復合板書):
=sinα(正弦)=cosα(余弦)=tanα(正切)
=cscα(余割)=sec(正弦)=cotα(余切)
教師強調:sinα表示sin與α的乘積嗎?不是,sinα是函數記號,是一個整體,相當于函數記號f(x).其它幾個三角函數也如此
投影顯示圖六,指導學生分析其對應關系,進一步體會其函數內涵:
。▓D六)
指導學生識記六個比值及函數名稱.
教師指出: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六個函數統稱為三角函數,三角函數有非常豐富的知識和思想方法,我們以后主要學習正弦、余弦、正切三個函數的相關知識和方法,對于余切、正割、余割,只要同學們了解它們的定義就夠了(遵循大綱要求).
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理解:
已知角的集合與實數集之間可以建立一一對應關系,對于每一個確定的實數,把它看成一個弧度數,就對應著唯一的一個角,從而分別對應著六個唯一的三角函數值.因此,(板書)三角函數可以看成是以實數為自變量的函數,這將為以后的應用帶來很多方便.
設計意圖:
把角的終邊分別在四個象限、四條半軸上的情形全作出來,有利于對任意性的全面把握.明確比值存在與否的條件,為確定函數定義域作準備.動畫演示比值與角之間的依賴性與確定性關系,深化理解三角函數內涵.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自主地對三角函數作出明確定義,是本節課的中心任務.由于學生剛學弧度制,對弧度制的理解有待于在以后的學習應用中逐步感悟,因此部分學生對"三角函數可以看成是以實數為自變量的函數"的理解有半信半疑之感,有待通過后續的應用加深理解.
。ㄋ模┨剿鞫x域
。ㄇ榫6)(1)函數概念的三要素是什么?
函數三要素:對應法則、定義域、值域.
正弦函數sinα的對應法則是什么?
正弦函數sinα的對應法則,實質上就是sinα的定義:對α的每一個確定的值,有唯一確定的比值y/r與之對應,即α→y/r=sinα.
(2)布置任務情景:什么是三角函數的定義域?請求出六個三角函數的定義域,填寫下表:
三角函數
sinα
cosα
tanα
cotα
cscα
secα
定義域
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如果沒有特別說明,那么使解析式有意義的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叫做函數的定義域,三角函數的定義域自然是指:使比值有意義的角α的取值范圍.
關于sinα=y/r、cosα=x/r,對于任意角α(弧度數),r>0,y/r、x/r恒有意義,定義域都是實數集R.
對于tanα=y/x,α=kππ/2時x=0,y/x無意義,tanα的定義域是:{α|α∈R,且α≠kππ/2}..........
教師指出:sinα、cosα、tanα的定義域必須緊扣三角函數定義在理解的基礎上記熟,cotα、cscα、secα的定義域不要求記憶.
(關于值域,到后面再學習).
設計意圖:
定義域是函數三要素之一,研究函數必須明確定義域.指導學生根據定義自主探索確定三角函數定義域,有利于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它、應用它,也增進對三角函數概念的掌握.
。ㄎ澹┓柵袛唷⑿蜗笞R記
。ㄇ榫7)能判斷三角函數值的正、負嗎?試試看!
引導學生緊緊抓住三角函數定義來分析,r>0,三角函數值的符號決定于x、y值的正負,根據終邊所在位置總結出形象的識記口訣:
。ㄍ玫谜、異號得負)
sinα=y/r:上正下負橫為0cosα=x/r:左負右正縱為0tanα=y/x:交叉正負
設計意圖:
判斷三角函數值的正負符號,是本章教材的一項重要的知識、技能要求.要引導學生抓住定義、數形結合判斷和記憶三角函數值的正負符號,并總結出形象的識記口訣,這也是理解和記憶的關鍵.
。┚毩曥柟、理解記憶
1、自學例1:已知角α的終邊經過點P(2,-3),求α的六個三角函數值.
要求:讀完題目,思考:計算什么?需要準備什么?閉目心算,對照解答,模仿書面表達格式,鞏固定義.
課堂練習:
p19題1:已知角α的終邊經過點P(-3,-1),求α的六個三角函數值.
要求心算,并提問中下學生檢驗,--------
點評:角α終邊上有無窮多個點,根據三角函數的定義,只要知道α終邊上任意一個點的坐標,就可以計算這個角的三角函數值(或判斷其無意義).
補充例題:已知角α的終邊經過點P(x,-3),cosα=4/5,求α的其它五個三角函數值.
師生探索:已知y=-3,要求其它五個三角函數值,須知r=?,x=?.根據定義得=(方程思想),x>0,解得x=4,從而--------.解答略.
2、自學例2:求下列各角的六個三角函數值:(1)0;(2)π/2;(3)3π/2.
提問,據反饋信息作點評、修正.
師生探索:緊扣三角函數定義求解,首先要在終邊上取定一點。終邊在哪兒呢?取定哪一點呢?任意點、還是特殊點?要靈活,只要能夠算出三角函數值,都可以。
取特殊點能使計算更簡明。課堂練習:p19題2.(改編)填表:
角α(角度)
0°
90°
180°
270°
360°
角α(弧度)
sinα
cosα
tanα
處理:要求取點用定義求解,針對計算過程提問、點評,理解鞏固定義.
強調:終邊在坐標軸上的角叫軸線角,如0、π/2、π、3π/2等,今后經常用到軸線角的三角函數值,要結合三角函數定義記熟這些值.
設計意圖:
及時安排自學例題、自做教材練習題,一般性與特殊性相結合,進行適量的變式練習,以鞏固和加深對三角函數概念的理解,通過課堂積極主動的練習活動進行思維訓練,把"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貫穿在每一節課的課堂教學始終.
(七)回顧小結、建構網絡
要求全體學生根據教師所提問題進行總結識記,提問檢查并強調:
1.你是怎樣把銳角三角函數定義推廣到任意角的?或者說任意角三角函數具體是怎樣定義的?(建立直角坐標系,使角的頂點與坐標原點重合,---,在終邊上任意取定一點P,---)
2.你如何判斷和記憶正弦、余弦、正切函數的定義域?(根據定義,------)
3.你如何記憶正弦、余弦、正切函數值的符號?(根據定義,想象坐標位置,-----)
設計意圖:
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后慢,回顧再現是記憶的重要途徑,在課堂內及時總結識記主要內容是上策.此處以問題形式讓學生自己歸納識記本節課的主體內容,抓住要害,人人參與,及時建構知識網絡,優化知識結構,培養認知能力.
。ò耍┎贾谜n外作業
1.書面作業:習題4.3第3、4、5題.
2.認真閱讀p22"閱讀材料:三角函數與歐拉",了解歐拉的生平和貢獻,特別學習他對科學的摯著精神和堅忍不拔的頑強毅力!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上網查閱歐拉的相關情況.
教學設計說明
一、對本節教材的理解
三角函數是描述周期運動現象的重要的數學模型,有非常廣泛的應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直角三角形簡單樸素的邊角關系,以直角坐標系為工具進行自然地推廣而得到簡明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定義,緊緊扣住三角函數定義這個寶貴的源泉,自然地導出三角函數線、定義域、符號判斷、值域、同角三角函數關系、多組誘導公式、多組變換公式、輔助角公式、圖象和性質,本章教材就是這些內容的具體安排.定義直接用于解析幾何(如直線斜率公式、極坐標、部分曲線的參數方程等),定義還是直接解決某些問題的工具,三角函數知識是物理學、高等數學、測量學、天文學的重要基礎.
三角函數定義必然是學好全章內容的關鍵,如果學生掌握不好,將直接影響到后續內容的學習,由三角函數定義的基礎性和應用的廣泛性決定了本節教材的重點就是定義本身.
二、教學法加工
數學教材通常用抽象概括的形式化的數學書面語言闡述其知識和方法,教師只有通過教學法加工,始終貫徹"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科學教育觀,"將數學的學術形態轉化為教育形態"(張奠宙語),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活動,直接參與體驗數學知識產生發展的背景、過程,返璞歸真,揭示本質,體會其中的思想和方法,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和方法,有效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
在本節教材中,三角函數定義是重點,三角函數線是難點,為了較好地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分散重點和難點,同時兼顧例題、課堂練習的協調匹配,將不按教材順序來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安排三角函數的定義(突出重點)、定義域、符號判斷、例題1、2及p19課堂練習1、2、3,第二課時安排三角函數線、p15練習(突破難點)、誘導公式一及課本例題3、4和其它練習.本課例屬第一課時.
教學經驗表明,三角函數定義"簡單易記",學生很容易輕視它,不少學生機械記憶、一知半解.本課例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采用"啟發探索、講練結合"的常規教學方法,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圍繞學生的學習目標設計了一系列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程序,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動畫演示比值與角之間的'依賴關系,拓展思維活動時空,力求使學生全員主動參與,積極思考,體會定義產生、發展的過程,通過思維過程來理解知識、培養能力.
將六個比值放在一起來研究,同時給出六個三角函數的定義,能夠增強對比感和整體感,至于大綱對兩組函數掌握與了解的不同要求,在下一步的教學中注意區分就行了.
教學中關于符號sinα、cosα、tanα的出場安排,教材首先對比值取名并給出英文記法,再研究它們與α的函數關系;另外可以先研究六個比值與α之間的函數關系,然后再對六個比值取名給出記法.后者更能突出函數內涵,揭示三角函數本質.本課例采用后者組織教學.
三、教學過程分析(見穿插在教案中的設計意圖).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線性規劃是運籌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不等式、直線方程的基礎上,利用不等式和直線方程的有關知識展開的,它是對二元一次不等式的深化和再認識、再理解。通過這一部分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體驗數形結合和轉化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畫可行域;在可行域內,用圖解法準確求得線性規劃問題的最優解。
難點:在可行域內,用圖解法準確求得線性規劃問題的最優解。
二、目標分析:
在新課標讓學生經歷“學數學、做數學、用數學”的理念指導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分設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線性規劃的意義,了解線性約束條件、線性目標函數、可行解、可行
域和最優解等概念;
2、理解線性規劃問題的圖解法;
3、會利用圖解法求線性目標函數的最優解.
能力目標:
1、在應用圖解法解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
2、在變式訓練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探索能力。
3、在對具體事例的感性認識上升到對線性規劃的理性認識過程中,培養學生運用數形結合思想解題的能力和化歸能力。
情感目標:
1、讓學生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體驗數學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的作用,品嘗學習數學的樂趣。
2、讓學生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讓學生學會用運動觀點觀察事物,了解事物之間從一般到特殊、從特殊到一般的辨證關系,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思想。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指數函數》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指數函數》是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第一冊第二章“函數”的第六節內容,是在學習了《指數》一節內容之后編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指數和函數的概念等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后面進一步學習對數、對數函數尤其是利用互為反函數的圖象間的關系來研究對數函數的性質打下堅實的概念和圖象基礎,又因為《指數函數》是進入高中以后學生遇到的第一個系統研究的函數,對高中階段研究對數函數、三角函數等完整的函數知識,初步培養函數的應用意識打下了良好的學習基礎,所以《指數函數》不僅是本章《函數》的重點內容,也是高中學段的主要研究內容之一,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外,《指數函數》的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有著緊密的聯系,尤其體現在細胞分裂、貸款利率的計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測算等方面,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還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本節內容的特點之一是概念性強,特點之二是凸顯了數學圖形在研究函數性質時的重要作用。
2.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
通過初中學段的學習和高中對集合、函數等知識的系統學習,學生對函數和圖象的關系已經構建了一定的認知結構,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知識維度:對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等最簡單的函數概念和性質已有了初步認識,能夠從初中運動變化的角度認識函數初步轉化到從集合與對應的觀點來認識函數。
技能維度:學生對采用“描點法”描繪函數圖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夠為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做好準備。
素質維度:由觀察到抽象的數學活動過程已有一定的體會,已初步了解了數形結合的思想。
鑒于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的分析,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如下:
(1)知識目標:①掌握指數函數的概念;②掌握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③能初步利用指數函數的概念解決實際問題;
(2)技能目標:①滲透數形結合的基本數學思想方法②培養學生觀察、聯想、類比、猜測、歸納的能力;
(3)情感目標:①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學習規律,認識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與相互轉化,培養學生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②通過教學互動促進師生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抽象、概括、分析、綜合的能力③領會數學科學的應用價值。
(4)教學重點: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5)教學難點:指數函數的圖象性質與底數a的關系。
突破難點的關鍵:尋找新知生長點,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充分結合圖象,利用數形結合來掃清障礙。
二、教法設計
由于《指數函數》這節課的特殊地位,在本節課的教法設計中,我力圖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達到不僅使學生初步理解并能簡單應用指數函數的知識,更期望能引領學生掌握研究初等函數圖象性質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為今后研究其它的函數做好準備,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我根據自己對“誘思探究”教學模式和“情景式”教學模式的認識,將二者結合起來,主要突出了幾個方面:
1.創設問題情景.按照指數函數的在生活中的實際背景給出兩個實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順利引入課題,而這兩個例子又恰好為研究指數函數中底數大于1和底數大于0小于1的圖象做好了準備。
2.強化“指數函數”概念.引導學生結合指數的有關概念來歸納出指數函數的定義,并向學生指出指數函數的形式特點,請學生思考對于底數a是否需要限制,如不限制會有什么問題出現,這樣避免了學生對于底數a范圍分類的不清楚,也為研究指數函數的圖象做了“分類討論”的鋪墊。
3.突出圖象的作用.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圖形始終使我們需要借助的重要輔助手段。一位數學家曾經說過“數離形時少直觀,形離數時難入微”,而在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時,更是直接由圖象觀察得出性質,因此圖象發揮了主要的作用。
4.注意數學與生活和實踐的聯系.數學的本質是來源于生活,服務于實踐。在課堂教學的引入、例題的講解和課外知識的拓展部分,都介紹了與指數函數息息相關的生活問題,力圖使學生了解到數學的基礎學科作用,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三、學法指導
本節課是在學習完“指數”的概念和運算后編排的,針對學生實際情況,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嘗試:
1.再現原有認知結構。在引入兩個生活實例后,請學生回憶有關指數的概念,幫助學生再現原有認知結構,為理解指數函數的概念做好準備。
2.領會常見數學思想方法。在借助圖象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時會遇到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等基本數學思想方法,這些方法將會貫穿整個高中的數學學習。
3.在互相交流和自主探究中獲得發展。在生活實例的課堂導入、指數函數的性質研究、例題與訓練、課內小節等教學環節中都安排了學生的討論、分組、交流等活動,讓學生變被動的接受和記憶知識為在合作學習的樂趣中主動地建構新知識的框架和體系,從而完成知識的內化過程。
4.注意學習過程的循序漸進。在概念、圖象、性質、應用、拓展的過程中按照先易后難的順序層層遞進,讓學生感到有挑戰、有收獲,跳一跳,夠得著,不同難度的題目設計將盡可能照顧到課堂學生的個體差異。
四、程序設計
在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本著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去經歷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的原則,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程序,啟發學生逐步發現和認識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①用電腦展示兩個實例,第一個是計算機價格下降問題,第二個是生物中細胞分裂的例子,②將學生按奇數列、偶數列分組。
學生活動:①分別寫出計算機價格y與經過月份x的關系式和細胞個數y與分裂次數x的關系式,并互相交流;②回憶指數的概念;③歸納指數函數的概念;④分析出對指數函數底數討論的必要性以及分類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掃清由概念不清而造成的知識障礙,培養學生思維的主動性, 為突破難點做好準備;
2.啟發誘導、探求新知
教師活動:①給出兩個簡單的指數函數并要求學生畫它們的圖象②在準備好的小黑板上規范地畫出這兩個指數函數的圖象③板書指數函數的性質。
學生活動:①畫出兩個簡單的指數函數圖象②交流、討論③歸納出研究函數性質涉及的方面④總結出指數函數的性質。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作簡單的指數函數的圖象對深刻理解本節課的內容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學生完成基本作圖之后,教師再利用課前已列表、建立坐標系的小黑板展示準確的作圖方法,達到進一步規范學生的作圖習慣的目的,然后借助“函數作圖器”用多媒體將指數函數的圖象推廣到一般情況,學生就會很自然的通過觀察圖象總結出指數函數的性質,同時對于底數的討論也就變得順理成章。
3.鞏固新知、反饋回授
教師活動:①板書例1②板書例2第一問③介紹有關考古的拓展知識。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本節課是蘇教版第二章《函數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數Ⅰ》2.1.3函數簡單性質的第一課時,該課時主要學習增函數、減函數的定義,以及應用定義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2、教材所處地位、作用
函數的性質是研究函數的基石,函數的單調性是首先研究的一個性質.通過對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領會函數單調性的概念、掌握證明函數單調性的步驟,并能運用單調性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通過上述活動,加深對函數本質的認識.函數的單調性既是學生學過的函數概念的延續和拓展,又是后續研究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三角函數的單調性的基礎.此外在比較數的大小、函數的定性分析以及相關的數學綜合問題中也有廣泛的應用,它是整個高中數學中起著承上啟下作用的核心知識之一.從方法論的角度分析,本節教學過程中還滲透了探索發現、數形結合、歸納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函數單調性的概念,掌握判別函數單調性
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從實際生活問題出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函數單調性的概念,應用圖象和單調性的定義解決函數單調性問題,讓學生領會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體驗數學的科學功能、符號功能和工具功能,培養學生直覺觀察、探索發現、科學論證的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
4、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1)函數單調性的概念;
。2)運用函數單調性的定義判斷一些函數的單調性.
教學難點(1)函數單調性的知識形成;
。2)利用函數圖象、單調性的定義判斷和證明函數的單調性.
二、教法分析與學法指導
本節課是一節較為抽象的數學概念課,因此,教法上要注意:
1、通過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問題引入課題,為概念學習創設情境,拉近數學與現實的距離,激發了學生求知欲,調動了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
2、在運用定義解題的過程中,緊扣定義中的關鍵語句,通過學生的主體參與,逐個完成對各個難點的突破,以獲得各類問題的解決.
3、在鼓勵學生主體參與的同時,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具體體現在設問、講評和規范書寫等方面,要教會學生清晰的思維、嚴謹的推理,并成功地完成書面表達.
4、采用投影儀、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增大教學容量和直觀性.
在學法上:
1、讓學生從問題中質疑、嘗試、歸納、總結、運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利用圖形直觀啟迪思維,并通過正、反例的構造,來完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思維的一個飛躍.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5
說課:古典概型
麻城理工學校謝衛華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本節課是高中數學(必修
3)第三章概率的第二節古典概型的第一課時,是在
隨機事件的概率之后,幾何概型之前,尚未學習排列組合的情況下教學的。古典概型是一種特殊的數學模型,也是一種最基本的概率模型,在概率論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學好古典概型可以為其它概率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計算一些事件的概率,有利于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根據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制訂教學重點: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隨機事件的概率;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即尚未學習排列組合,以及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制定了教學難點:如何判斷一個試驗是否是古典概型,分清在一個古典概型中某隨機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個數和試驗中基本事件的總數。
。ǘ└鶕抡n程標準,并結合學生心理發展的需求,以及人格、情感、價值觀的具體要求制訂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計算公式(2)會用列舉法計算一些隨機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數及事件發生的概率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概率教學的核心問題是讓學生了解隨機現象與概率的意義,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以科學的態度評價身邊的一些隨機現象。適當地增加學生合作學習交流的機會,盡量地讓學生自己舉出生活和學習中與古典概型有關的實例。使得學生在體會概率意義的同時,感受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初步形成實事求是地科學態度和鍥而不舍的求學精神
。ㄈ┙虒W方法: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通過模擬試驗讓學生理解古典概型的特征,觀
察類比各個試驗,歸納總結出古典概型的概率計算公式,體現了化歸的重要思想,掌握列舉法,學會運用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的思想解決概率的計算問題。
。ㄋ模┙虒W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入新課:在課前,教師布置任務,以數學小組為單位,完成下面兩個模擬試驗:試驗一:拋擲一枚質地均勻的硬幣,分別記錄“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數,要求每個數學小組至少完成20次(最好是整十數),最后由科代表匯總;
試驗二:拋擲一枚質地均勻的骰子,分別記錄“1點”、“2點”、“3點”、“4點”、“5點”和“6點”的次數,要求每個數學小組至少完成60次(最好是整十數),最后由科代表匯總。
教師最后匯總方法、結果和感受,并提出問題:1.用模擬試驗的方法來求某一隨機事件的概率好不好?為什么?2.根據以前的學習,上述兩個模擬試驗的每個結果之間都有什么特點?
二、思考交流形成概念:學生觀察對比得出兩個模擬試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教師給出基本事件的概念,并對相關特點加以說明,加深新概念的理解。我們把上述試驗中的隨機事件稱為基本事件,它是試驗的每一個可能結果。
基本事件有如下的兩個特點:(1)任何兩個基本事件是互斥的;(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給出例題1,讓學生自行解決,從而進一步理解基本事件,然后讓學生先觀察對比,找出兩個模擬試驗和例1的共同特點,再概括總結得到的結論,(1)試驗中所有可能出現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個(有限性);(2)每個基本事件出現的可能性相等(等可能性)。我們將具有這兩個特點的概率模型稱為古典概率概型,簡稱
古典概型。
三、觀察分析推導公式:教師提出問題:在古典概型下,基本事件出現的概率是多少?隨機事件出現的概率如何計算?引導學生類比分析兩個模擬試驗和例1的概率,先通過用概率加法公式求出隨機事件的概率,再對比概率
結果,發現其中的聯系。實驗一中,出現正面朝上的概率與反面朝上的概率相等,即
1“出現正面朝上”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個數,試驗二中,出現各個點的概率相等,即
P(“出現正面朝上”)==
2基本事件的總數3“出現偶數點”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個數,根據上述兩則模擬試驗,可以概括總結出,古典
P(“出現偶數點”)==
6基本事件的總數
概型計算任何事件的
的理解,教師提問:在使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時,應該注意什么?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應該注意,(1)要判斷該概率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
。2)要找出隨機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個數和試驗中基本事件的總數。
四、例題分析推廣應用:通過例題2及3,鞏固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明確決概率的計算問題的關鍵是:先要判斷該概率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再要找出隨機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個數和試驗中基本事件的總數。適時利用列表數形結合和分類討論等思想方法,既能形象直觀地列出基本事件的總數,又能做到列舉的不重不漏。
五、總結概括加深理解:學生小結歸納,不足的地方老師補充說明。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有一個系統全面的認識,并把學過的相關知識有機地串聯起來,便于記憶和應用,也進一步升華了這節課所要表達的本質思想,讓學生的認知更上一層。
。ㄎ澹┎贾米鳂IP123練習1、2題(六)板書設計
3.2.13.2.1古典概型古典概型試驗一試驗二基本事件
古典概型概率
計算公式
例3列表
例1樹狀圖古典概型
例2
以上是我對《古典概型概型》這節課的理解和處理方法,歡迎各位專家朋友批評指正,謝謝!
說課教案:古典概型
麻城理工學校謝衛華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
上午好!
根據新課改的理論標準,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分析,學法、教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以及板書設計這六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和教學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北師大版高中數學必修二的第______章“__________”的第________節內容。
本節是在學習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后編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后面學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下基礎,所以_________________是本章的重要內容。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生產、科學研究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學習這部分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已熟悉掌握______
2、學生的認知規律,是由整體到局部,具體到抽象發展的。
3、學生思維活躍,積極性高,已初步形成對數學問題的合作探究能力
4、學生層次參差不齊,個體差異還比較明顯
三、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2、過程與方法:通過___學習,體會__的思想,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交流表達能力,提高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把握空間圖形的能力,欣賞空間圖形所反應的數學美(認識數學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加強數形結合的思想,形成正確的數學觀)。
教學重點:
難點:
四、學法、教法分析
。ㄒ唬⿲W法
首先,通過自學探究,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學生課堂中體現自我,學會尋找問題的突破口,在探究中學會思考,在合作中學會推進,在觀察中學會比較,進而推進整個教學程序的展開。
其次,教學過程中,我想適時地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搭建平臺,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統一的教學規律”,
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能力出發,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學生只有不斷地解決問題、產生成就感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地提高學習的興趣,也只有這樣才能“學”有新“思”,“思”有新“得”。
(二)教法
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曾經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即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發展規律、性質和聯系!备鶕䦟W生的認知特點和知識水平,為落實重點、突破難點,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為中心的思想,本節課我將采用啟發式、合作探究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運用多媒體演示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五、教學過程分析
1、創設情境,引入問題。
新課標指出:“應該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從我們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問題,問題的設計改變了傳統目的明確的設計方式,給學生最大的思考空間,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2、發現問題,探究新知。
數學概念的形成來自解決實際問題和數學自身發展的需要.但概念的高度抽象,造成了難懂、難教和難學,這就需要讓學生置身于符合自身實際的學習活動中去,從自己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經歷
“數學化”、“再創造”的活動過程.
3、深入探究,加深理解。
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的模仿與記憶,數學思想的領悟和學習過程更是如此。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親身經歷和實踐體驗,師生互動學習,生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4、當堂訓練,鞏固提高。
通過學生的主體參與,使學生深切體會到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方法,從而實現對知識識的再次深化。
5、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小結歸納不僅是對知識的簡單回顧,還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從知識、方法、經驗等方面進行總結。
6、作業設計
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
針對學生能力和水平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在所有學生獲得共同知識基礎和基本能力的同時,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將學習從課堂延伸到課外,獲得更大的能力提升,這體現新課改理念,也是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的具體運用。
現代數學教學觀和新課改要求教學能從“讓學生學會”向“讓學生會學”轉變,使數學教學真正成為數學活動的教學。所以,本節課我們不僅僅是單純的傳授知識,而更應該重視對數學方法的滲透。從熟悉的知識出發,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難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板書設計
板書要基本體現整堂課的內容與方法,體現課堂進程,能簡明扼要反映知識結構及其相互聯系;突出本節重難點,能指導教師的教學進程、引導學生探索知識,啟迪學生思維。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各位專家、評委批評指正。
謝謝!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7
各位老師: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輸入、輸出語句和賦值語句》,內容選自于新課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節,課時安排為一個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方法與手段分析、教學過程分析等四大方面來闡述我對這節課的分析和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我們用自然語言或程序框圖描述的算法,但是計算機是無法“看得懂,聽得見”的。因此還需要將算法用計算機能夠理解的程序設計語言翻譯成計算機程序。程序設計語言有很多種。為了實現算法中的三種基本的邏輯結構:順序結構、條件結構和循環結構,各種程序設計語言中都包含下列基本的算法語句:輸入語句、輸出語句、賦值語句、條件語句和循環語句.。而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是前三種算法語句,它們基本上是對應于算法中的順序結構的。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正確理解輸入語句、輸出語句、賦值語句的作用。
難點:準確寫出輸入語句、輸出語句、賦值語句。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理解輸入語句、輸出語句、賦值語句的結構。
。2)會寫一些簡單的程序。
(3)掌握賦值語句中的“=”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讓學生充分地感知、體驗應用計算機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并能初步操作、模仿。
。2)通過模仿,操作,探索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語句的用途,提高學生應用數學軟件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 通過對三種語句的了解和實現,發展有條理的思考,表達的能力,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2) 學習算法語句,幫助學生利用計算機軟件實現算法,活躍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3) 結合計算機軟件的應用, 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在計算機上實現算法讓學生體會成功喜悅.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分析
1.教學方法:引導與合作交流相結合,學生在體會三種語句結構格式的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交流,充分挖掘三種算法語句的格式特點及意義,在分析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總結三種算法語句的思想與特征.
2.教學手段:運用計算機、圖形計算器輔助教學
四、教學過程分析
1. 創設情境(約5分鐘)
在課的開始,我要求學生們舉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所應用到的有關計算機的例子,如:聽MP3,看電影,玩游戲,打字排版,畫卡通畫,處理數據等等,并告訴他們在現代社會里,計算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然后接著問他們知不知道計算機到底是怎樣工作的?通過這個問題引出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板出課題)
在這個過程中,我讓學生們將課本學習的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了一起,這樣能夠激起他們對接下來的所要學習內容的興趣,為整節課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2.探究新知(約15分鐘)
這里我先給出一個題目:用描點法作出函數
的圖象,用描點法作函數的圖象時,需要先求出自變量與函數的對應值。編寫程序,分別計算當
時的函數值。(程序由我在課前準備好,教學中直接調用運行)
程序:INPUT“x=”;x 輸入語句
y=x^3+3*x^2-24*x+30 賦值語句
PRINT x 輸出語句
PRINT y 輸出語句
END
。▽W生們先看,再跟著做,先不必深究該程序如何得來,只要模仿編寫程序,通過運行自己編寫的程序發現問題所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模仿能力)
之后,我向學生們提問:在這個程序中,他們覺得哪些是輸入語句、輸出語句和賦值語句?(同學們互相交流、議論、猜想、概括出結論。提示:“input”和“print”的中文意思,還要請學生們注意到在賦值語句中的賦值號“=”與數學中的等號意義不同。)
此過程由老師引導,學生們自己討論并總結出什么是輸入語句、輸出語句和賦值語句,這樣比老師直接地將知識傳授給他們,學習的效果更佳,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們思考問題的能力和概括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然后給出一個思考題:在1.1.2中程序框圖中的輸入框,輸出框的內容怎樣用輸入語句、輸出語句來表達?(學生討論、交流想法,然后請學生作答)這樣可以及時應用剛剛學習的內容,并可以將前后所學知識聯系起來。
3.例題精析(約12分鐘)
在本環節中我為學生們準備了三道例題,這三道例題均選自課本的例2、例3和例4,學生通過這幾道例題的講解,結合計算機程序上機運用,可以掌握在程序設計語言中的前三種算法語句,體會到他們在程序中的意義和作用。
4.課堂精練(約4分鐘)
P15 練習 1.
提問:如果要求輸入一個攝氏溫度,輸出其相應的華氏溫度,又該如何設計程序?(學生課后思考,討論完成)通過提問啟發學生們思考,發散思維。
5.課堂小結(約5分鐘)
、泡斎胝Z句、輸出語句和賦值語句的結構特點及聯系
、茟幂斎胝Z句,輸出語句,賦值語句編寫一些簡單的程序解決數學問題
⑶ 賦值語句中“=”的作用及應用
、染幊桃话愕牟襟E:先寫出算法,再進行編程。
6.布置作業
P23 習題1.2 A組 1(2)、2
[設計意圖]課后作業的布置是為了檢驗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和運用程度以及實際接受情況,并促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掌握所學內容。
7.板書設計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8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是08數學本科(2)班的xx,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集合的含義與表示.下面我先對教材進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集合的含義與表示是選自高中新課標A版教材必修1第一章第一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接觸過集合的一些相關概念,如自然數的集合、有理數的集合.集合是一個基礎性概念,是數學以至所有科學的基礎,應用廣泛. 集合是高考的對象,在高考中以選擇題或填空題的形式出現,在高考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本節內容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數學素養.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集合的含義,集合的元素的特征,元素與集合的關系.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了解常用的數集.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應用自然語言與集合語言描述不同的具體問題,與學生一道歸納出集合的含義. 掌握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使得學生感受數學的簡潔美與和諧統一美. 培養學生正確的、高尚的、唯物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敢于創新、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激發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重點和難點
重點:根據上述對教材的分析,確定的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集合的含義,集合的表示方法.
難點: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與認知能力,我認為教學難點是集合的表示方法. 關鍵:學好本節課的關鍵是理解集合的含義,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四、教學方法 1.學情分析
。1)生理特點:高中階段是智力發展的關鍵年齡,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走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之迅速發展.
。2)心理特點:高中學生雖有好奇,好表現的因素,更有知道原理、明白方法的理性愿望,希望平等交流研討,厭煩空洞的說教.
。3)認知障礙:有的學生遺忘了學過的知識,有的學生想象能力與歸納能力較差. 2.教法學法
根據上面的分析,從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出發,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認知障礙,按照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采用學生廣泛參與,師生共同探討的啟發式教學法. 五、教學過程(用描述性語言,不要具體化。
根據以上分析,我對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作如下安排:
1.引入課題
先引導學生回顧自然數的集合,有理數的集合,再提出問題:集合的含義是什么呢? 2.新課講解
。1)分析自然數的集合,有理數的集合,不等式的解集,歸納出它們的共同特征:都是由一些確定的、互不相同的對象組成的整體.
。2)根據上面的分析與討論,以及歸納出的共同特征,講解集合的含義,元素與集合的關系,一些常見的數集.
(3)為了化解教學難點,我將結合具體的例子,講解列舉法與描述法.
。4)為了加強學生對集合的含義的理解,我將與學生一起歸納出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5)為了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將講解三個不同題型、不同難度的例題. 3.課堂練習
為了使得學生掌握等差數列的定義與通項公式,提高解題技能,我將在課堂上布置3道不同類型、不同難度的練習題.
4.歸納小結
完成以上的教學內容后,我將組織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做一個總結,強調重點. 5.布置作業
為了鞏固所學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我將布置3道不同類型、不同難度的作業題. 六、板書設計
結合中學黑板的特點,我將如下板書本節教學內容: 集合的含義與表示 實例 1. 2. 3. 集合的含義 常見數集 元素與集合的關系 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例1 例2 例3 練習 作業 各位老師,以上只是我的一種預設方案,但課堂千變萬化,我將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隨機發揮.本說課一定存在諸多不足,懇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1.1.2集合間的基本關系
數學必修1第一章第二節第1小節《集合間的基本關系》說課稿.
一 、教學內容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理論是近代數學的基石,集合語言是現代數學的基本語言,通過學習、使用集合語言,有利于學生簡潔、準確地表達數學內容,高中課程只將集合作為一種語言來學
習,學生將學會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語言表示有關的數學對象,發展運用數學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
本章集合的初步知識是學生學習、掌握和使用數學語言的基礎,是高中數學學習的出發點。本小節內容是在學習了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的表示方法、元素與集合的從屬關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系,同時也是下一節學習集合之間的運算的基礎,因此本小節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本節課的教學重視過程的教學,因此我選擇了啟發式教學的教學方式。通過問題情境的設置,層層深入,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幫助學生的逐步提升數學思維。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學生進入高中學習的第3節數學課,也是學生正式學習集合語言的第3節課。由于一切對于學生來說都是新的,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相對來說比較濃厚,有利于學習活動的展開。而集合對于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在初中就已經使用數軸求簡單不等式(組)的解,用圖示法表示四邊形之間的關系,陌生的是使用集合的語言來描述集合之間的關系。而從具體的實例中抽象出集合之間的包含關系的本質,對于學生是一個挑戰。
根據上面對教材的分析,并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特點,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如下: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集合之間包含和相等的含義; (2)能識別給定集合的子集;
(3)能使用Venn圖表達集合之間的包含關系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復習元素與集合之間的關系,對照實數的相等與不相等的關系聯系元素與集合之間的從屬關系,探究集合之間的包含和相等關系;
。2)初步經歷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語言表示有關的數學對象的過程,體會集合語言,發展運用數學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了解集合的包含、相等關系的含義,感受集合語言在描述客觀現實和數學問題中的意義;
(2)探索利用直觀圖示(Venn圖)理解抽象概念,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四、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1)幫助學生由具體到抽象地認識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系——子集; (2)如何確定集合之間的關系; 難點:集合關系與其特征性質之間的關系 五、教學過程設計
1.新課的引入——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我們的教學方式,要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方式。那我們來思考一下,在何種情況下,學生學得最好?我想,當學生感興趣時;當學生智力遭遇到挑戰時;當學生能自主地參與探索和創新時;當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時;當學生得到鼓勵與信任時,他們學得最好。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這樣才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就感,保持積極的興奮狀態。而集合的語言對于學生來說是陌生的,雖然比較容易理解,但是由于概念多,符號多,學生容易產生厭煩心理,如何讓學生長時間興趣盎然地投入到集合關系的學習中呢?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層層設問,不斷地向學生提出挑戰,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引入的環節,我設計了下面的問題情境1:元素與集合有“屬于”、“不屬于”的關系;數與數之間有“相等”、“不相等”的關系;那么集合與集合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問題的拋出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這兒,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迫切尋求答案的愿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提出這一節課我們來共同探討集合之間的基本關系。(板書課題)
2.概念的形成——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從已知到未知 問題情境1的探究:
具體實例1: (1)A={1,2,3}; B={1,2,3,4,5}; (2)A={菱形}, B={平行四邊形} (3)A={x| x>2}, B={x| x>1};
此環節設置了三個具體實例,包含了有限集、無限集、數集(包括不等式)、圖形的集合。第一個例子為有限集數集,最為簡單直觀,對學生初步認識子集,理解子集的概念很有幫助;第二個例子是圖形集合且是無限集,需要通過探究圖形的性質之間的關系找出集合間的關系;第三個例子是無限數集,基于學生初中階段已經學習了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啟發學生可以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來研究集合之間的關系,從而引出Venn圖。對第一個例子,借助多媒體演示動畫,幫助學生體會“任意”性。使學生在經歷直觀感知、觀察發現的基礎上建構子集的概念,并且我在教學的過程中特別注重讓學生說,借此來學習運用集合語言進行交流,對于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結果我都給予積極的評價。
3、概念的剖析
。1)A中的元素x與集合B的關系決定了集合A與集合B之間的關系,
。2)符號的表示,Venn圖的引入及其用Venn圖表示集合的方法。
這里引入了許多新的符號,對初學者來說容易混淆,是一個易錯點,因此我在這里設置了一個填空小練習:
0 {0}, {正方形} {矩形},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 {梯形} {平行四邊形},{x|-1
并引導學生類比數與數之間的“≤”“≥”符號來記憶“?”“?”符號。
4、概念的深化——集合的相等與真子集
問題情境2: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那么對于任意的x?A,有x?B;那么對于集合B中的任何一個元素,它與集合A之間又可能是什么關系呢?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9
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說課的題目是《正弦定理》。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我這堂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知識是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的第一節內容,與初中學習的三角形的邊和角的基本關系有密切的聯系與判定三角形的全等也有密切聯系,在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也時常有解三角形的問題,而且解三角形和三角函數聯系在高考當中也時?家恍┙獯痤}。因此,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知識非常重要。
根據上述教材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及原有知識水平,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現正弦定理的內容,掌握正弦定理的內容及其證明方法,使學生會運用正弦定理解決兩類基本的解三角形問題。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推導,比較,由特殊到一般歸納出正弦定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觀察與邏輯思維能力,能體會用向量作為數形結合的工具,將幾何問題轉化為代數問題。
情感目標:面向全體學生,創造平等的教學氛圍,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和評價,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正弦定理的內容,正弦定理的證明及基本應用。 教學難點:已知兩邊和其中一邊的對角解三角形時判斷解的個數。
二、教法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編排的特點,為是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空破難點,以學業生的發展為本,遵照學生的認識規律,本講遵照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 采用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即在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和合作交流為前提,以“正弦定理的發現”為基本探究內容,以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讓學生的思維由問題開始,到猜想的得出,猜想的探究,定理的推導,并逐步得到深化。
三、學法
指導學生掌握“觀察——猜想——證明——應用”這一思維方法,采取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的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對任意三角形性質的探究。讓學生在問題情景中學習,觀察,類比,思考,探究,概括,動手嘗試相結合,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維能力,形成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增強了鍥而不舍的求學精神。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3分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節課有個好的開頭,那就意味著成功了一半,本節課由一個實際問題引入,“工人師傅的一個三角形模型壞了,只剩下如右圖所示的部分,∠A=47°,∠B=53°,AB長為1m,想修好這個零件,但他不知道AC和BC的長度是多少好去截料,你能幫師傅這個忙嗎?”激發學生幫助別人的熱情和學習的興趣,從而進入今天的學習課題。
(二)猜想—推理—證明(15分鐘)
激發學生思維,從自身熟悉的特例(直角三角形)入手進行研究,發現正弦定理。 提問:那結論對任意三角形都適用嗎?(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并得出猜想)
在三角形中,角與所對的邊滿足關系
注意:1.強調將猜想轉化為定理,需要嚴格的理論證明。
2.鼓勵學生通過作高轉化為熟悉的直角三角形進行證明。
3.提示學生思考哪些知識能把長度和三角函數聯系起來,繼而思考向量分析層面,用數量積作為工具證明定理,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三)總結--應用(3分鐘)
1.正弦定理的內容,討論可以解決哪幾類有關三角形的問題。
2.運用正弦定理求解本節課引入的三角形零件邊長的問題。自己參與實際問題的解決,能激發學生知識后用于實際的價值觀。
(四)講解例題(8分鐘)
1.例1. 在△ABC中,已知A=32°,B=81.8°,a=42.9cm.解三角形.
例1簡單,結果為唯一解,如果已知三角形兩角兩角所夾的邊,以及已知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都可利用正弦定理來解三角形。
2. 例2. 在△ABC中,已知a=20cm,b=28cm,A=40°,解三角形.
例2較難,使學生明確,利用正弦定理求角有兩種可能。要求學生熟悉掌握已知兩邊和其中
一邊的對角時解三角形的各種情形。完了把時間交給學生。
(五)課堂練習(8分鐘)
1.在△ABC中,已知下列條件,解三角形. (1)A=45°,C=30°,c=10cm (2)A=60°,B=45°,c=20cm
2. 在△ABC中,已知下列條件,解三角形. (1)a=20cm,b=11cm,B=30° (2)c=54cm,b=39cm,C=115°
學生板演,老師巡視,及時發現問題,并解答。
(六)小結反思(3分鐘)
1.它表述了三角形的邊與對角的正弦值的關系。
2.定理證明分別從直角、銳角、鈍角出發,運用分類討論的思想。
3.會用向量作為數形結合的工具,將幾何問題轉化為代數問題。
五、教學反思
從實際問題出發,通過猜想、實驗、歸納等思維方法,最后得到了推導出正弦定理。我們研究問題的突出特點是從特殊到一般,我們不僅收獲著結論,而且整個探索過程我們也掌握了研究問題的一般方法。在強調研究性學習方法,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積極性,使數學教學成為數學活動的教學。
【實用的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9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10篇08-18
實用的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八篇08-17
實用的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7篇08-17
實用的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九篇08-16
實用的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6篇08-15
實用的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8篇08-15
實用的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六篇08-13
實用的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七篇08-20
實用的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十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