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七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數學說課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1
函數的單調性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函數的單調性》,下面我將圍繞本節課“教什么?”、“怎樣教?”以及“為什么這樣教?”三個問題,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重難點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五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選自北師大版高中數學必修1,第二章第3節。函數是高中數學的課程,它是描述事物運動變化的模型,而函數的單調性是函數的一大特征,它為我們之后的學習奠定重要基礎。
2、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學生是高一學生,他們在初中階段,通過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反比例函數的學習已經對函數的增減性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在高中階段,用符號語言刻畫圖形語言,用定量分析解釋定性結果,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為后續函數的學習作準備,也為利用倒數研究單調性的相關知識奠定了基礎。
教學目標分析
基于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以及新課標教學理念,我將教學目標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1.知識與技能(1)理解函數的單調性和單調函數的意義;
(2)會判斷和證明簡單函數的單調性。
2.過程與方法
(1)培養從概念出發,進一步研究性質的意識及能力;
。2)體會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由合適的例子引發學生探求數學知識的欲望,突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分析
通過以上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我將本節課的重難點
重點:
函數單調性的概念,判斷和證明簡單函數的單調性。
難點:
1.函數單調性概念的認知
。1)自然語言到符號語言的轉化;
。2)常量到變量的轉化。
2.應用定義證明單調性的代數推理論證。
四、教法與學法分析
1、教法分析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本節課我采用啟發式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和討論法。學生可以在多媒體中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啟發式教學和討論法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2、學法分析
新課改理念告訴我們,學生不僅要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怎樣學習,為終生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所以本節課我將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方法理解函數的單調性及特征。
五、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的實現本課的三維目標,并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以下五個環節來進行我的教學。
(一)知識導入
溫故而知新,我將先從之前學習的知識引入,給出一些函數,比如y=x、y=-x、y=|x|,讓學生作出這些函數的圖像,然后讓學生討論這些函數圖像是上升的還是下降的,由此引入到我的新課。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檢查學生掌握基本初等函數圖像的情況,而且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從知識產生、發展的過程中構建新概念,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二)講授新課
1.問題:分別做出函數y=x2,y=x+2的圖像,指出上面的函數圖象在哪個區間是上升的,在哪個區間是下降的?
通過學生熟悉的圖像,及時引導學生觀察,函數圖像上A點的運動情況,引導學生能用自然語言描述出,隨著x增大時圖像變化規律。讓學生大膽的去說,老師逐步修正、完善學生的說法,最后給出正確答案。
2.觀察函數y=x2隨自變量x變化的情況,設置啟發式問題:
。1)在y軸的右側部分圖象具有什么特點?
。2)如果在y軸右側部分取兩個點(x1,y1),(x2,y2),當x1 。3)如何用數學符號語言來描述這個規律? 教師補充:這時我們就說函數y=x2在(0,+∞)上是增函數。 。4)反過來,如果y=f(x)在(0,+∞)上是增函數,我們能不能得到自變量與函數值的變化規律呢? 類似地分析圖象在y軸的左側部分。 通過對以上問題的分析,從正、反兩方面領會函數單調性。師生共同總結出單調增函數的定義,并解讀定義中的關鍵詞,如:區間內,任意,當x1 仿照單調增函數定義,由學生說出單調減函數的定義。 教師總結歸納單調性和單調區間的定義。注意強調:函數的單調性是函數在定義域某個區間上的局部性質,也就是說,一個函數在不同的區間上可以有不同的單調性。 (我將給出函數y=x2,并畫出這個函數的圖像,讓學生觀察函數圖像的特點,讓他們描述函數圖像的增減性,慢慢得到函數單調性的概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把對圖像的感性認識轉化為了數學關系,這種從特殊到一般的學習過程有利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三)鞏固練習 1練習1:說出函數f(x)=的單調區間,并指明在該區間上的單調性。x 練習2:練習2: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①定義在R上的函數f(x)滿足f(2)>f(1),則函數是R上的增函數。 、诙x在R上的函數f(x)滿足f(2)>f(1),則函數是R上不是減函數。 1③已知函數y=,因為f(-1) 1我將給出一些具體的函數,如y=,f(x)=3x+2讓學生說出函數的單調區間,并指明在該區間x 上的單調性。通過這種練習的方式,幫助學生鞏固對知識的掌握。 。ㄋ模w納總結 我先讓學生進行小結,函數單調性定義,判斷函數單調性的方法(圖像、定義),然后教師進行補充,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既有利于學生鞏固知識,也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定的了解,為下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做好準備。 (五)布置作業 必做題:習題2-3A組第2,4,5題。 選做題:習題2-3B組第2題。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可以獲得不同的發展,因此要設計不同程度要求的習題。 二次函數的圖像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二次函數的圖像》,下面我將圍繞本節課“教什么?”、“怎樣教?”以及“為什么這樣教?”三個問題,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重難點分析、教法與學法、課堂設計五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選自北師大版高中數學必修1,第二章第4.1節。二次函數的圖像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學生是高一學生,他們在初中的時候已經學習過有關內容,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另一方面,二次函數解析式中的系數由常數轉變為參數,使學生對二次函數的圖像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能培養學生利用數形結合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分析 基于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以及新課標教學理念,我將教學目標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1.知識與技能 理解二次函數中參數a,b,c,h,k對其圖像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體驗對二次函數圖像平移的研究方法,能遷移到其他函數圖像的研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的學習,進一步體會數形結合思想的作用,感受到數學中數與形的辯證統一。 三、教學重難點分析 通過以上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我將本節課的重難點確定如下 重點: 二次函數圖像的平移變換規律及應用。 難點: 探索平移對函數解析式的影響及如何利用平移變換規律求函數解析式,并能把平移變換規律遷移到其他函數。 四、教法與學法分析 1、教法分析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新課改的要求,本節課我采用啟發式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和討論法。學生可以在多媒體中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啟發式教學和討論法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2、學法分析 新課改理念告訴我們,學生不僅要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怎樣學習,為終生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所以本節課我將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方法進行學習。 五、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的實現本課的三維目標,并突破重難點,我將設計以下五個環節來進行我的教學。 。1)知識導入 溫故而知新,我將先從之前學習的知識引入,給出一些函數,比如y=x2、y=2x2,讓學生作出這些函數的圖像,然后讓學生比較這些函數圖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由此引入我的新課。一方面讓學生總結復習已有知識,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另一方面,使學生在自己熟悉的問題中首先獲得解題成功的快樂體驗。 (2)講授新課 例1:畫出函數y=2x2,y=2(x+1)2,y=2(x+1)2+3的圖像 讓學生畫出他們的圖像并觀察函數圖像的特點,再讓學生與多媒體課件展示的圖像進行對比,得出結論:若二次函數的解析式為y=ax2+bx+c,先將其化成y=a(x+h)2+k的形式,從而判斷出y=ax2+bx+c是如何由y=ax2變換得到的。 前面的練習和例題,基本涵蓋了二次函數圖像平移變換的各種情況,啟發并引導了學生將實例的結論進行總結,得出y=x2到y=ax2,y=ax2到y=a(x+h)2+k,y=ax2到y=ax2+bx+c(其中,a均不為0)的圖像變化過程,即a>0開口向上,a<0開口向下;h正左移,h負右移;k正上移,k負下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把對圖像的感性認識轉化為了數學關系,這種從特殊到一般的學習過程有利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3)鞏固練習 我將組織學生進行練習,完成課本44頁1-3題。通過這種練習的方式,幫助學生鞏固和加深二次函數中參數對圖像的影響。 。4)歸納總結 我先讓學生進行小結,然后教師進行補充,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既有利于學生鞏固知識,也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可以進行適當反思,為下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做好準備。 (5)布置作業 略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叫***,來自**。我說課的題目是《概率的基本性質》,內容選自于高中教材新課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第一節,課時安排為三個課時,本節課內容為第三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四大方面來闡述我對這節課的分析和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主要包含了兩部分內容:一是事件的關系與運算,二是概率的基本性質,多以基本概念和性質為主。它是本冊第二章統計的延伸,又是后面"古典概型"及"幾何概型"的基礎。在整個教學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也是新課改以來考查的熱點之一。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應用;事件的關系與運算。 難點:互斥事件與對立事件的區別與聯系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帕私怆S機事件間的基本關系與運算; 、普莆崭怕实膸讉基本性質,并會用其解決簡單的概率問題。 2、過程與方法: ⑴通過觀察、類比、歸納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綜合能力; 、仆ㄟ^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動手探索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數學活動,了解教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知識應用于現實世界的具體情境,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情趣。 三、教法分析 采用實驗觀察、質疑啟發、類比聯想、探究歸納的教學方法。 四、教學過程分析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在擲骰子的試驗中,我們可以定義許多事件,如: c1=﹛出現的點數=1﹜,c2=﹛出現的點數=2﹜ c3=﹛出現的點數=3﹜,c4=﹛出現的點數=4﹜ c5=﹛出現的點數=5﹜,c6=﹛出現的點數=6﹜ D1=﹛出現的點數不大于1﹜D2=﹛出現的點數大于3﹜ D3=﹛出現的點數小于5﹜,E=﹛出現的點數小于7﹜ f=﹛出現的點數大于6﹜,G=﹛出現的點數為偶數﹜ H=﹛出現的點數為奇數﹜ 、乓砸肜械氖录㧟1和事件H,事件c1和事件D1為例講授事件之的包含關系和相等關系。 ⑵從以上兩個關系學生不難發現事件間的關系與集合間的關系相類似。進而引導學生思考,是否可以把事件和集合對應起來。 「設計意圖」引出我們接下來要學習的主要內容:事件之間的關系與運算 2、探究新知 ㈠事件的關系與運算 、沤涍^上面的思考,我們得出: 試驗的可能結果的全體←→全集 ↓↓ 每一個事件←→子集 這樣我們就把事件和集合對應起來了,用已有的集合間關系來分析事件間的關系。 集合的并→兩事件的并事件(和事件) 集合的交→兩事件的交事件(積事件) 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幫助學生區分集合關系與事件關系之間的不同。 。ɡ纾簝杉螦∪B,表示此集合中的任意元素或者屬于集合A或者屬于集合B;而兩事件A和B的并事件A∪B發生,表示或者事件A發生,或者事件B發生。) 「設計意圖」為更好地理解互斥事件和對立事件打下基礎, 、扑伎迹孩偃糁粩S一次骰子,則事件c1和事件c2有可能同時發生么? 、谠跀S骰子實驗中事件G和事件H是否一定有一個會發生? 「設計意圖」這兩道思考題都很容易得到答案,主要目的是為引出接下來將要學習的互斥事件和對立事件,讓學生從實際案例中體驗它們各自的特征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强偨Y出互斥事件和對立事件的概念,并通過多媒體的圖形演示使學生們能更好地理解它們的特征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染毩暎和ㄟ^多媒體顯示兩道練習,目的是讓學生們能夠及時鞏固對互斥事件和對立事件的學習,加深理解。 、娓怕实幕拘再|: 、呕仡櫍侯l率=頻數/試驗的次數 我們知道當試驗次數足夠大時,用頻率來估計概率,由于頻率在0~1之間,所以,可以得到概率的基本性質、 (通過對頻率的理解并結合前面投硬幣的實驗來總結出概率的基本性質,師生共同交流得出結果) 3、典型例題探究 例1一個射手進行一次射擊,試判斷下列事件哪些是互斥事件?哪些是對立事件? 事件A:命中環數大于7環;事件B:命中環數為10環; 事件c:命中環數小于6環;事件D:命中環數為6、7、8、9、10環、 分析:要判斷所給事件是對立還是互斥,首先將兩個概念的聯系與區別弄清楚 例2如果從不包括大小王的52張撲克牌中隨機抽取一張,那么取到紅心(事件A)的概率是1/4,取到方塊(事件B)的概率是1/4,問: 。1)取到紅色牌(事件c)的概率是多少? 。2)取到黑色牌(事件D)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事件c是事件A與事件B的并,且A與B互斥,因此可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和公式求解;事件c與事件D是對立事件,因此P(D)=1—P(c). 「設計意圖」通過這兩道例題,進一步鞏固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并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解決問題中去。 4、課堂小結 、爬斫馐录年P系和運算 ⑵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質 「設計意圖」小結是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回味與深化,使知識成為系統。讓學生嘗試小結,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補充幫助學生全面地理解,掌握新知識。 5、布置作業 習題3、1A1、3、4 「設計意圖」課后作業的布置是為了檢驗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和運用程度,并促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掌握所學內容。 五、板書設計 概率的基本性質 一、事件間的關系和運算 二、概率的基本性質 三、例1的板書區 例2的板書區 四、規律性質總結 一.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論,稱為集合論,是近、現代數學的一個重要的基礎,一方面,許多重要的數學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論的基礎上。另一方面,集合論及其所反映的數學思想,在越來越廣泛的領域種得到應用。 二.目標分析: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集合的含義與表示方法. 難點:表示法的恰當選擇. 教學目標 l.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例,了解集合的含義,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于關系; (2)知道常用數集及其專用記號;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 (4)會用集合語言表示有關數學對象;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經歷從集合實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過程,感知集合的含義. (2)讓學生歸納整理本節所學知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感受到學習集合的必要性,增強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法分析 1.教學方法:學生通過閱讀教材,自主學習.思考.交流.討論和概括,從而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2.教學手段:在教學中使用投影儀來輔助教學. 四.過程分析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教師首先提出問題:(1)介紹自己的家庭、原來就讀的學校、現在的班級。 (2)問題:像"家庭"、"學校"、"班級"等,有什么共同特征? 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與此同時,教師對學生的活動給予評價. 2.活動:(1)列舉生活中的集合的例子; (2)分析、概括各實例的共同特征 由此引出這節要學的內容。 設計意圖:既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為新知作好鋪墊 。ǘ┭刑叫轮嫺拍 1.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投影出下面7個實例: (1)1-20以內的所有質數; (2)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3)所有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xxxx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橋; (6)到一個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所有的點; (7)國興中學xxxx年9月入學的高一學生的全體. 2.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這7個實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個小組選出--位同學發表本組的討論結果,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概括出7個實例的特征,并給出集合的含義.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對象的全體稱為集合(簡稱為集).集合中的每個對象叫作這個集合的元素. 4.教師指出:集合常用大寫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寫字母...表示. 設計意圖:通過實例讓學生感受集合的概念,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樂于求索的精神 (三)質疑答辯,發展思維 1.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點?并注意個別輔導,解答學生疑難.使學生明確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確定性.互異性和無序性.只要構成兩個集合的元素是一樣的',我們就稱這兩個集合相等. 2.教師組織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判斷以下元素的全體是否組成集合,并說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數; (2)我國的小河流. 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建解. 3.讓學生自己舉出一些能夠構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構成集合的例子,并說明理由.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給予及時的評價. 4.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 (1)如果用A表示高-(3)班全體學生組成的集合,用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學,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學,那么與集合A分別有什么關系?由此引導學生得出元素與集合的關系有兩種:屬于和不屬于.[來源:Z,xx,k.com] 如果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屬于集合A,記作. 如果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不屬于集合A,記作. (2)如果用A表示"所有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組成的集合,則中國.日本與集合A的關系分別是什么?請用數學符號分別表示. (3)讓學生完成教材第6頁練習第1題. 5.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數集擴充過程,然后閱讀教材中的相交內容,寫出常用數集的記號.并讓學生完成習題1.1A組第1題. 6.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并思考.討論下列問題: (1)要表示一個集合共有幾種方式? (2)試比較自然語言.列舉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時,各自有什么特點?適用的對象是什么? (3)如何根據問題選擇適當的集合表示法? 使學生弄清楚三種表示方式的優缺點和體會它們存在的必要性和適用對象。 設計意圖:明確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使學生弄清楚三種表示方式的優缺點,從而突破難點。 (四)鞏固深化,反饋矯正 教師投影學習: (1)用自然語言描述集合{1,3,5,7,9}; (2)用例舉法表示集合 (3)試選擇適當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第6頁練習第2題. 設計意圖:使學生及時鞏固所學新知,體會三種表示方式存在的必要性和適用對象 (五)歸納小結,布置作業[來源:Zxxk.com] 小結:在師生互動中,讓學生了解或體會下例問題: 1.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內容? 2.你認為學習集合有什么意義? 3.選擇集合的表示法時應注意些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對概念的發生與發展過程有清晰的認識,回顧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及集合的三種表示方式。 作業: 1.課后書面作業:第13頁習題1.1A組第4題. 2.元素與集合的關系有多少種?如何表示?類似地集合與集合間的關系又有多少種呢?如何表示?請同學們通過預習教材. 五.板書分析 PPT 集合的含義與表示 定義例1 集合××××××× ×××××××××××××× 元素××××××× ×××××××例2 元素與集合的關系××××××× ×××××××××××××× 作業×××××××××××××× 一、教學內容分析 圓錐曲線的定義反映了圓錐曲線的本質屬性,它是無數次實踐后的高度抽象.恰當地利用定義解題,許多時候能以簡馭繁.因此,在學習了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的定義及標準方程、幾何性質后,再一次強調定義,學會利用圓錐曲線定義來熟練的解題”。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我所任教班級的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強,思維活躍,但計算能力較差,推理能力較弱,使用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也略顯不足。 三、設計思想 由于這部分知識較為抽象,如果離開感性認識,容易使學生陷入困境,降低學習熱情.在教學時,借助多媒體動畫,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主動參與教學,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發現、獲取新知,提高教學效率. 四、教學目標 1.深刻理解并熟練掌握圓錐曲線的定義,能靈活應用定義解決問題;熟練掌握焦點坐標、頂點坐標、焦距、離心率、準線方程、漸近線、焦半徑等概念和求法;能結合平面幾何的基本知識求解圓錐曲線的方程。 2.通過對練習,強化對圓錐曲線定義的理解,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問題的不斷引申,精心設問,引導學生學習解題的一般方法。 3.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1.對圓錐曲線定義的理解 2.利用圓錐曲線的定義求“最值” 3.“定義法”求軌跡方程 教學難點: 巧用圓錐曲線定義解題 六、教學過程設計 【設計思路】 (一)開門見山,提出問題 一上課,我就直截了當地給出—— 例題1:(1) 已知A(-2,0), B(2,0)動點M滿足|MA|+|MB|=2,則點M的軌跡是( )。 (A)橢圓 (B)雙曲線 (C)線段 (D)不存在 (2)已知動點 M(x,y)滿足(x1)2(y2)2|3x4y|,則點M的軌跡是( )。 (A)橢圓 (B)雙曲線 (C)拋物線 (D)兩條相交直線 【設計意圖】 定義是揭示概念內涵的邏輯方法,熟悉不同概念的不同定義方式,是學習和研究數學的一個必備條件,而通過一個階段的學習之后,學生們對圓錐曲線的定義已有了一定的認識,他們是否能真正掌握它們的本質,是我本節課首先要弄清楚的問題。 為了加深學生對圓錐曲線定義理解,我以圓錐曲線的定義的運用為主線,精心準備了兩道練習題。 【學情預設】 估計多數學生能夠很快回答出正確答案,但是部分學生對于圓錐曲線的定義可能并未真正理解,因此,在學生們回答后,我將要求學生接著說出:若想答案是其他選項的話,條件要怎么改?這對于已學完圓錐曲線這部分知識的學生來說,并不是什么難事。但問題(2)就可能讓學生們費一番周折—— 如果有學生提出:可以利用變形來解決問題,那么我就可以循著他的思路,先對原等式做變形:(x1)2(y2)2 5這樣,很快就能得出正確結果。如若不然,我將啟發他們從等式兩端的式子|3x4y|5 入手,考慮通過適當的變形,轉化為學生們熟知的兩個距離公式。 在對學生們的解答做出判斷后,我將把問題引申為:該雙曲線的中心坐標是 ,實軸長為 ,焦距為 。以深化對概念的理解。 (二)理解定義、解決問題 例2 (1)已知動圓A過定圓B:x2y26x70的圓心,且與定圓C:xy6x910 相內切,求△ABC面積的最大值。 (2)在(1)的條件下,給定點P(-2,2), 求|PA| 七、教學反思 1.本課將借助于“XXX”,將使全體學生參與活動成為可能,使原來令人難以理解的抽象的數學理論變得形象,生動且通俗易懂,同時,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節省了板演的時間,從而給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自悟、自練、自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充分顯示出“多媒體課件”與探究合作式教學理念的有機結合的教學優勢。 2.利用兩個例題及其引申,通過一題多變,層層深入的探索,以及對猜測結果的檢測研究,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從學會一個問題的求解到掌握一類問題的解決方法. 循序漸進的讓學生把握這類問題的解法;將學生容易混淆的兩類求“最值問題”并為一道題,方便學生進行比較、分析。雖然從表面上看,我這一堂課的教學容量不大,但事實上,學生們的思維運動量并不會小。 總之,如何更好地選擇符合學生具體情況,滿足教學目標的例題與練習、靈活把握課堂教學節奏仍是我今后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而要能真正進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自己首先必須更新觀念——在教學中適度使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有參與教學實踐的機會,能夠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激發起求知的欲望,在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和成功的體驗,于不知不覺中改善了他們的思維品質,提高了數學思維能力。 一.說教材 1.1 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課為《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試用教材數學(第二冊)》5.6函數圖象的定位作圖法的第一課時,主要內容為基本函數 與一般函數 間的圖象平移變換規律。 函數圖象的平移,既是前階段函數性質及具體函數研究的延續和深化,也是后階段定位作圖法以至解析幾何中移軸化簡的基礎和滲透,在教材中起著重要的承上啟下作用。更為重要的是,這段內容還蘊涵著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如化歸思想、映射與對應思想、換元方法等。 1.2 教學目標 1.2.1知識目標 、、給定平移前后函數解析式,能熟練敘述相應的平移變換,正確掌握平移方向與 、 符號的關系。 、啤⒛茌^熟練地化簡較復雜的函數解析式,找出對應的基本函數模型(如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指數函數等)。 、恰⒊醪綄W會應用平移變換規律研究較復雜的函數的具體性質(如值域、單調性等)。 1.2.2能力目標 、拧⒃跀祵W實驗平臺上,能自主探究,改變相應參數和函數解析式,觀察相應圖象變化,經歷命題探索發現的過程,提高觀察、歸納、概括能力。 、、結合學習中發現的問題,學會借助于數學軟件等工具研究、探索和解決問題,學會數學 地解決問題。 、恰B透數學思想與方法(如化歸、映射的思想,換元的方法)的學習,發展學生的非邏輯思維能力(合情推理、直覺等)。 1.2.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合作交流的主體意識,在知識的探索和發現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意義,改善學生的數學學習信念(態度、興趣等)。 1.3 教材重點和難點處理思路 重點:函數圖象的平移變換規律及應用 難點:經歷數學實驗方法探索平移對函數解析式的影響及如何利用平移變換規律化簡函數解析式、研究復雜函數 教材在這段內容的處理上,注重直觀性背景,注重學生豐富感性知識的獲得,淡化形式化的邏輯推導和形式化的結果即平移公式。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如果學生不經受足夠的親身體驗而簡單的記住結論的話,往往很難在形式化的解析式與具體的圖象平移之間建立聯系,并且移軸與移圖象之間也容易搞混,說明這段內容不能采取簡單的“告訴”方式,須讓學生自主發現命題、發現規律,讓他們“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中采取了以下策略: ⑴、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精心設計一些適合學生學力的數學實驗平臺,分層次逐步引導學生觀察圖象的平移方向與函數解析式中 、 符號的關系,抽象、歸納出平移變換規律。 ⑵、創設情境,引發學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求知欲,能借助于數學軟件多角度積極探求錯誤原因,使學生認識到形如 的函數須提取 前的系數化為 的形式,從而真正認識解析式形式化的特點。 、、數學實驗采取小組合作研究共同完成簡單實驗報告的形式,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從而實現對平移變換規律知識的建構。 二.說教法 針對職高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征,在遵循啟發式教學原則的基礎上,本節課我主要采取以實驗發現法為主,以討論法、練習法為輔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手段,從直觀、想象到發現、猜想,親歷數學知識建構過程,體驗數學發現的喜悅。 本節課的設計一方面重視學生數學學習過程是活動的過程,因此不是按照已形式化了的現成的數學規則去操作數學,而是采取數學實驗的方式,使學生有機會經受足夠的親身體驗,親歷知識的自主建構過程;使學生學會從具體情境中提取適當的概念,從觀察到的實例中進行概括,進行合理的數學猜想與數學驗證,并作更高層次的數學概括與抽象;從而學會數學地思考。 另一方面,注重創設機會使學生有機會看到數學的全貌,體會數學的全過程。整堂課的設計圍繞研究較復雜函數的性質展開,以問題“函數 的性質如何”為主線,既讓學生清楚研究函數圖象平移的必要性,明確學習目標,又讓學生初步學會如何應用規律解決問題,體會知識的價值,增強求知欲。 總之,本節課采用數學實驗發現教學,學生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究;利用實物投影進行集體交流,及時反饋相關信息。 三.說學法 “學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睂W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須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美國某大學有一句名言:“讓我聽見的,我會忘記;讓我看見的,我就領會了;讓我做過的,我就理解了!蓖ㄟ^學生的自主實驗,在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的基礎之上,真正正確掌握平移方向。 教師的“教”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知識”,更主要的是要讓學生“會學知識”。正如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所指出,“數學知識既不是教出來的,也不是學出來的,而是研究出來的!北竟澱n的教學中創設利于學生發現數學的實驗情境,讓學生自主地“做數學”,將傳統意義下的“學習”數學改變為“研究”數學。從而,使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融為一體,在轉變學習方式的同時學會數學地思考。 四.說程序 4.1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在簡要回顧前面研究的具體函數(指數函數、冪函數、三角函數等)性質后,提出問題“如何研究 的性質?” 引導學生討論后,總結出兩種思路,即:思路1、通過描點法作出函數的圖象,借助于圖象研究相關性質;思路2、將 的性質問題化歸為 的問題,借助于基本函數 的性質解決新問題。 從而自然地引出課題,關鍵是找出 與 的關系,尤其是圖象間的聯系。更一般地,就是基本函數 與 間的聯系。 4.2數學實驗,自主探索 這一環節主要分兩階段。 1、嘗試初探 引例、函數 與 圖象間的關系 這一階段主要由教師講解,學生觀察發現,意在突出兩函數圖象形狀相同、位置不同,后者可以由前者平移得到。 講解時,利用幾何畫板的度量功能,給出兩個對應點的坐標,易于學生發現點的坐標關系,并給出相應的輔助線,一方面便于學生發現規律,另一方面也是為后面定位作圖法的學習作好鋪墊。 2、實驗發現 本階段由學生以小組合作探索的形式完成,通過填寫實驗報告的形式完成探索規律的任務。 實驗1、試改變實驗平臺1中的參數 、 ,觀察由 的圖象到 的變換現象,依照給出的樣例填寫下表,并總結其中的平移變換規律。 函數 解析式平移變換規律12向左平移2個單位,向上平移1個單位 實驗結論 一、教材分析 1!吨笖岛瘮怠吩诮滩闹械牡匚、作用和特點 《指數函數》是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第一冊第二章“函數”的第六節內容,是在學習了《指數》一節內容之后編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指數和函數的概念等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后面進一步學習對數、對數函數尤其是利用互為反函數的圖象間的關系來研究對數函數的性質打下堅實的概念和圖象基礎,又因為《指數函數》是進入高中以后學生遇到的第一個系統研究的函數,對高中階段研究對數函數、三角函數等完整的函數知識,初步培養函數的應用意識打下了良好的學習基礎,所以《指數函數》不僅是本章《函數》的重點內容,也是高中學段的主要研究內容之一,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外,《指數函數》的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有著緊密的聯系,尤其體現在細胞分裂、貸款利率的計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測算等方面,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還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本節內容的特點之一是概念性強,特點之二是凸顯了數學圖形在研究函數性質時的重要作用。 2。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 通過初中學段的學習和高中對集合、函數等知識的系統學習,學生對函數和圖象的關系已經構建了一定的認知結構,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知識維度:對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等最簡單的函數概念和性質已有了初步認識,能夠從初中運動變化的角度認識函數初步轉化到從集合與對應的觀點來認識函數。 技能維度:學生對采用“描點法”描繪函數圖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夠為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做好準備。 素質維度:由觀察到抽象的數學活動過程已有一定的體會,已初步了解了數形結合的思想。 鑒于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的分析,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如下: 。1)知識目標:①掌握指數函數的概念;②掌握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③能初步利用指數函數的概念解決實際問題; (2)技能目標:①滲透數形結合的基本數學思想方法②培養學生觀察、聯想、類比、猜測、歸納的能力; (3)情感目標:①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學習規律,認識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與相互轉化,培養學生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②通過教學互動促進師生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抽象、概括、分析、綜合的能力③領會數學科學的應用價值。 。4)教學重點: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5)教學難點:指數函數的圖象性質與底數a的關系。 突破難點的關鍵:尋找新知生長點,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充分結合圖象,利用數形結合來掃清障礙。 二、教法設計 由于《指數函數》這節課的特殊地位,在本節課的教法設計中,我力圖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達到不僅使學生初步理解并能簡單應用指數函數的知識,更期望能引領學生掌握研究初等函數圖象性質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為今后研究其它的函數做好準備,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我根據自己對“誘思探究”教學模式和“情景式”教學模式的認識,將二者結合起來,主要突出了幾個方面: 1。創設問題情景。按照指數函數的在生活中的實際背景給出兩個實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順利引入課題,而這兩個例子又恰好為研究指數函數中底數大于1和底數大于0小于1的圖象做好了準備。 2。強化“指數函數”概念。引導學生結合指數的有關概念來歸納出指數函數的定義,并向學生指出指數函數的形式特點,請學生思考對于底數a是否需要限制,如不限制會有什么問題出現,這樣避免了學生對于底數a范圍分類的不清楚,也為研究指數函數的圖象做了“分類討論”的鋪墊。 3。突出圖象的作用。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圖形始終使我們需要借助的重要輔助手段。一位數學家曾經說過“數離形時少直觀,形離數時難入微”,而在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時,更是直接由圖象觀察得出性質,因此圖象發揮了主要的作用。 4。注意數學與生活和實踐的聯系。數學的本質是來源于生活,服務于實踐。在課堂教學的引入、例題的講解和課外知識的拓展部分,都介紹了與指數函數息息相關的生活問題,力圖使學生了解到數學的基礎學科作用,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三、學法指導 本節課是在學習完“指數”的概念和運算后編排的,針對學生實際情況,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嘗試: 1。再現原有認知結構。在引入兩個生活實例后,請學生回憶有關指數的概念,幫助學生再現原有認知結構,為理解指數函數的概念做好準備。 2。領會常見數學思想方法。在借助圖象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時會遇到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等基本數學思想方法,這些方法將會貫穿整個高中的數學學習。 3。在互相交流和自主探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叫xxx,來自xx。我說課的題目是《用樣本的數字特征估計總體的數字特征》,內容選自于高中教材新課程人教A版必修3第二章第二節,課時安排為三個課時,本節課內容為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方法與手段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四大方面來闡述我對這節課的分析和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在上一節我們已經學習了用圖、表來組織樣本數據,并且學習了如何通過圖、表所提供的信息,用樣本的頻率分布估計總體的分布情況。本節課是在前面所學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如何通過樣本的情況來估計總體,從而使我們能從整體上更好地把握總體的規律,為現實問題的解決提供更多的幫助。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⑴能利用頻率頒布直方圖估計總體的眾數,中位數,平均數。 、企w會樣本數字特征具有隨機性 難點:能應用相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利用頻率頒布直方圖估計總體的眾數,中位數,平均數。 (2)能用樣本的眾數,中位數,平均數估計總體的眾數,中位數,平均數,并結合實際,對問題作出合理判斷,制定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本節課知識的學習,初步體會、領悟"用數據說話"的統計思想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有關數據的搜集、整理、分析、判斷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工作作風。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分析 1、教學方法: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在教法上,我采用"問答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層層深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 2、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四、教學過程分析 1、復習回顧,問題引入 「屏幕顯示」 〈問題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并不需要了解總體的分布形態,而是更關心總體的某一數字特征,例如:買燈泡時,我們希望知道燈泡的平均使用壽命,我們怎樣了解燈泡的的使用壽命呢?當然不能把所有燈泡一一測試,因為測試后燈泡則報廢了。于是,需要通過隨機抽樣,把這批燈泡的壽命看作總體,從中隨機取出若干個個體作為樣本,算出樣本的數字特征,用樣本的數字特征來估計總體的數字特征。 提出問題:什么是平均數,眾數,中位數? 。ń處熖釂,鋪墊復習,學生思考、積極回答。根據學生回答,給出補充總結,借助用多媒體分別給出他們的定義) 「設計意圖」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做好知識準備。 (進一步提出實例、導入新課。) 「屏幕顯示」 〈問題2〉選擇薪水高的職業是人之常情,假如你大學畢業有兩個工作相當的單位可供選擇,現各從甲乙兩單位分別隨機抽取了50名員工的月工資資料如下(單位:元) 分組計算這兩組50名員工的月工資平均數,眾數,中位數并估計這兩個公司員工的平均工資。你選擇哪一個公司,并說明你的理由。 。▽W生分組分別求兩組數據的平均工資。 學生:甲、乙平均工資分別為:甲:1320元,乙:1530元。 所以我選乙公司。 學生乙:甲、乙兩公司的眾數分別為甲:1200,乙:1000,所以我選擇甲公司。 學生丙:我要根據我的能力選擇。) 「設計意圖」學生按"常理"做出選擇,教師指出只憑平均工資做出判斷的依據并不可靠,從而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問題。 2講授新課,深入認識 ⑴「屏幕顯示」 例如,在上一節抽樣調查的100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的數據中,我們畫出了這組數據的頻率分布直方圖,F在,觀察這組數據的頻率分布直方圖,能否得出這組數據的眾數、中位數和平均數? (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計算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或估計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然后比較結果,會發現通過計算的結果和通過估計的結果出現了一定的誤差。引導學生分析產生誤差的原因。原因是由于樣本數據的頻率分布直方圖把原始的一些數據給遺失了。讓學生明白產生這樣的誤差對總體的估計沒有大的影響,因為樣本本身也有隨機性。) 「設計意圖」讓學生懂得如何根據頻率分布直方圖估計樣本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使學生明白從直方圖中估計樣本的數字特征雖然會有一些誤差,但直觀、快速、可避免繁瑣的計算和閱讀數據的過程。 ⑵〈提出問題〉根據樣本的眾數、中位數、平均數估計總體平均數的基本數據,并對上一節的探究問題制定一個合理平價用水量的的標準。 (師生通過共同交流探討得知僅以平均數或只使用中位數或眾數制定出平價用水標準都是不合理的,必須綜合考慮才能做出合理的選擇) 「設計意圖」使學生會依據眾數、中位數、平均數對數據進行綜合判斷,并做出合理選擇。也為接下來對他們優缺點的總結打下基礎。 ⑶總結出眾數、中位數、平均數三種數字特征的優缺點。 。ㄏ扔蓪W生思考,然后再老師的引導下做出總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能更準確更全面地依據樣本的眾數、中位數、平均數對數據進行綜合判斷,并做出合理選擇,使實際問題得到正確的解決。 3、反思小結、培養能力 、賹W習利用頻率直方圖估計總體的眾數、中位數和平均數的方法。 、诮榻B眾數、中位數和平均數這三個特征數的優點和缺點。 、蹖W習如何利用眾數、中位數和平均數的特征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小節是一堂課的概括和總結,有利于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較快轉化為學生的素質,也更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4、課后作業,自主學習 課本練習 [設計意圖]課后作業的布置是為了檢驗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和運用程度,并促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掌握所學內容。 5、板書設計 【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七篇】相關文章: 有關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七篇08-15 關于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七篇08-14 實用的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七篇08-20 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7篇08-01 精選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五篇08-12 關于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六篇08-11 關于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9篇08-10 有關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五篇08-09 有關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10篇08-09 篇二:高一數學必修一說課稿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2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3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4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5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6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