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語文說課稿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大綱要求
新課程標準和新大綱對高中語文閱讀與鑒賞的介定與要求其中有以下幾點:
1、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
2、注重個性化閱讀,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發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3、注重合作學習,養成相互切磋的習慣。樂于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鑒賞心得,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
二、本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裝在套子里的人》是高中語文教材(人教社版)第四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作者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體裁是小說。現行的高中語文教材共編排了六個小說單元,其中第四冊有三個單元為小說單元,本單元作為高中小說教學的起始單元,無疑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和鑒賞小說的習慣至關重要。
三、教學設想
1、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本文特點及本文在教材體系中所處地位,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義;
2、能力目標: 結合社會環境分析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3、情感目標: 認識因循守舊的危害性及勇于改革創新的重要性.
《裝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語言淺易,情節簡單,人物關系單純,學生一拿到新教材就瀏覽一遍后,作為新授課再學時,已覺得興味索然,但對于小說的內容及主題,卻并不能準確深入地了解和把握。故本文的教學重難點為:①理解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②深入把握小說主題。
2、教法與學法
如何突破重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從學情出發,我考慮到高二年級的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他們喜歡語文課上得有深度、有內涵。作為一節小說鑒賞課,既不能熱熱鬧鬧沒內容,又應力避追求深度而顯死板的偏頗。為此,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學法,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促進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為目的,嘗試打破常規,力求創新,激發學生深入研讀課文的興趣。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還應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
四、教學程序
1、布置課前預習,印發預習材料。要求學生了解作家作品、寫作背景,熟讀課文,理清層次。
2、導入新課
首先,在屏幕上打出“自殺?他殺?”先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緊接著用具有鼓動性的導語幫助學生進入情境: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統治下的俄國,在一所中學的男性職工宿舍里,發現一具中年男尸。據查,死者為該校希臘文教師別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一個世紀以后,20xx年年初,某校高二某班學生特組成專案組,對這一事件進行立案深入調查。很多學生從小就想做警察,這無疑給了他們一次圓警察夢的機會,很容易就把學生引入到情境之中。
3、問題探究
把學生引入到情境之后,指出調查應涉及的幾個方面:調查一:案發背景; 調查二:現場勘查; 調查三:本人檔案資料; 調查四:有關人士采訪。通過這四個問題旨在探討典型環境、典型人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要求學生四人組成一組,討論決定該組選題。然后小組討論交流,一人執筆,共同寫出該項調查報告?紤]到調查三、調查四的可操作性。教師可以出示以下兩份材料加以引導:
材料一(表格) 本人 檔 案資 料
姓名 住所 性別 階級成份 死亡日期 生前職務 愛好 死前狀況 特征 人際關系
材料二:“有關人士采訪”對象可涉及柯瓦連科、華連卡、“我”(布爾金)及虛擬對象(“本市市長”、“別里科夫的親戚”等) 4、成果展示
讓學生充分準備15分鐘后,確定組內一人宣讀,組織班內交流、研討課堂過程至此,教師再順勢推向一個高潮:思考,寫出本案“結案報告”。 至此,學生對別里科夫這一人物形象已把握得相當完整準確。趁熱打鐵,把課堂引向另一個高潮(同時也是本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難點):本案引發的思考?讓學生領悟“創新求活,守舊必死”的主題。
5、能力延伸訓練 借鑒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和雨果《巴爾扎克葬詞》 為“別里科夫”寫一篇悼辭。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孔雀東南飛》,是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一單元的第一課。這個單元的話題是愛的生命樂章,本單元這幾篇文章,都是純潔愛情的美麗贊歌。《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也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民間敘事詩,是本單元的重點篇目。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這首詩的思想內容及人物性格。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熱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對詩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了解人物美,愛情美
難點:理解劉蘭芝和焦仲卿愛情悲劇的根源與意義。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分析
這首詩歌的教法通常是:從詞句的理解到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主題的提煉,再到藝術手段的分析。同時擴展閱讀空間進行比較閱讀,在不同的形式轉換中深入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人物性格和藝術特征。主要采用三種教學方法:
(1)互動教學
(2)啟發探究式教學
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此類詩歌時,大多是等著老師來分析,自己做筆記,缺乏主動性,在學習這首詩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其中討論探究,作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通俗歌曲《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憐愛,萬種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時候,秋聲格外讓人悲。天若不盡人意,我愿生死相隨,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殘照斜陽,萬木低垂,情深的時候,哪種離別不傷悲?這次癡心赴水何時何地相會?我愿有情人共飲一江水。紅塵外,柔情內,有沒有斷腸的淚。我愿有情人共飲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對,今生何懼何悔。
這首歌曲調低沉舒緩,非常符合原詩的意境,而屠洪剛的演唱絲絲入扣,深沉含蓄,對劉蘭芝“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的心理揭示比較細微,可以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為本篇的學習奠下感情基調。
(二)課前檢查字詞
1古今通假,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終老不復取( )蒲葦紉如絲( )摧藏馬悲哀( )奄奄黃昏后( )
2重點字詞
堂上啟阿母(啟: )供養卒大恩(卒: )于今無會因(因: )
事事四五通(通: )卻與小姑別(卻: )逆以煎我懷(逆: )
渠會永無緣(渠: )
(三)整體感知
快速瀏覽全文,結合剛才的《孔雀東南飛》歌曲,談談你對整個故事的感受?并用一兩個字概括你的讀后感。
(四)重點突破
1、大家讀了文章,都認為劉蘭芝是本故事的主角,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仔細閱讀文章,看看哪些地方寫到了劉蘭芝?她有何特點?
點撥:文章第二段“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啾 :聰明能干,多才多藝,很有教養
當蘭芝離開劉家時: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鐺.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組細步,精妙世無雙.”:一連串夸張性動作的鋪張,意在表現蘭芝被逐離焦家前的沉著冷靜鎮定自若,突出“精妙世無雙”這一點,既體現蘭芝之美,堅強,也是對她命運不公譴責。
蘭芝離家時:善良
蘭芝的再嫁: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從側面烘托了她的美…….
2、(討論)蘭芝如此之美,她卻被休了,難道是她的丈夫的原因嗎?她的丈夫又是怎樣得人呢?
點撥:“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
“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娶!
“……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娶。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
一直到“自掛東南枝”。
說明:焦仲卿鐘情,叛逆
3、(討論)如此美麗的愛情怎沒延續呢,是誰制造了這場愛情悲劇?他們有什么特點起到什么作用?
點撥: 焦母蠻橫無理
蘭芝的兄長不近人情
作用:襯托
(五)難點突破
1、劉蘭芝是那樣的美麗善良,劉焦的愛情是那樣的完美,焦母為什么要把蘭芝休了呢?《禮記本命》中載:“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
去,多言去,竊盜去。”有人據“共事二三年”還沒子嗣,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彼蕴m芝被休。你有什么感悟,各抒己見。
2、閱讀下面文字,尋找原因。
*蘭芝: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
*焦母: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其得自由。
*蘭芝: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謂言無罪過,供養卒大恩。仍更被驅譴,何言復來還
點撥:真是“不順父母”嗎?當然不是,這只是“莫須有”的罪名,是封建禮教在作怪,一段美麗的愛情,一位美麗善良的女子,在封建禮教的摧殘下夭折了,封建禮教才是罪魁禍首。
3、被休后的蘭芝被太守家看中,為什么還要“舉身赴清池”呢?起到什么作用?
點撥:以死向封建禮教抗爭
更是她反抗性格的升華,完成了她完美人格。
(六)小結
因此,作者給了我們一個完美的結尾,正像《梁!。放樂曲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內容分析,教學目標設計
本課是高中語文第二冊第一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本單元集中學習了四篇中外優秀小說,要求學生把握小說的文體特點,學習小說的三要素。尤其要學習小說的人物形象和他們的特色語言。要求在小說文體的特點理解上,結合小說的情節和環境描寫來綜合理解人物形象,分析、理解人物與小說情節和環境的關系。進一步提高品味語言的能力,準確理解各種風格流派的語言特點,能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語言的含義。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個性化的語言描寫和幽默諷刺手法的運用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學生一般較容易理解“套子”的含義,但是對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對小說語言的諷刺效果則難于全面準確地理解。本課教學,將力求從這些方面入手指導學生閱讀。
三、教法、學法設計在具體教授《裝在套子里的人》時,注意了利用小說的線索——“套子”,從文體分析入手,以人物形象解剖為主,聯系語言特點,展開了對本課的閱讀教學活動。
通過學生活動與教師活動的互動,讓學生多讀、精讀、巧讀、多討論,引導學生對課文的多向分析:如分析華連卡姐弟的形象、分析別里可夫的社會意義等。學生活動有100字的內容概述訓練,有形象思維再現訓練——素描別里可夫畫像。課后作業的設計有一定的難度,但卻可以做得非常個性化,尊重了學生思維個性的發展。本課時沒有在課前介紹寫作背景,是想尊重學生循序漸進的理解過程,體現從人物表象到深層含義的逐步深入理解,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自我探究的快樂,擺脫慣性思維的羈絆,更加及時、深刻地理解人物的社會意義,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四、教學程序安排教學過程中,筆者注意了對小說文本語言的關注。引入初中課文《變色龍》,通過對奧楚蔑洛夫形象的回憶,引導學生類比別里可夫。
整個教學過程由三部分組成:
。ㄒ唬、聯系別里可夫和“套子”的關系,“套子”和本小說三要素的關系,引導學生認識到:1、作者也巧妙地刻畫了“套子”式的外貌、思想特征,細膩地塑造了一個典型的個性化人物形象;2、是“套子”下的思想、語言和行為毀了他的美好愛情,是“套子”的約束限制了他的發展,禁錮了他的思想,促成了他的毀滅,對“套子”的外延逐層拓展,串連起個性人物的悲劇人生;3、作者對“套子”作用的夸張描述,展示了典型環境的社會沉疴。(二)、四、深化研習,拓展提高,體會典型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從分析學生體會人物和社會環境的關系以及華連卡姐弟的形象意義上下手,深入理解人物形象與小說線索“套子”、小說環境的關系,同時通過華連卡姐弟倆的分析,強化德育效果。
。ㄈ┘毣治,從語言品味的角度深入認識小說的魅力,加深對小說表現力的體會,鞏固對人物形象的理解。
最后,筆者引導學生反觀自身,認識自我,自己是否也裝在一些不該裝的套子里,又該如何做呢。通過自由思想、課后小作文訓練,將課文的教化作用向課外思考、向人本關注轉化!堆b在套子里的人》
一、說大綱要求 新課程標準和新大綱對高中語文閱讀與鑒賞的介定與要求其中有以下幾點:
1、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2、注重個性化閱讀,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發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3、注重合作學習,養成相互切磋的習慣。樂于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鑒賞心得,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
二、本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裝在套子里的人》是高中語文教材(人教社版)第四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作者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體裁是小說,F行的高中語文教材共編排了六個小說單元,其中第四冊有三個單元為小說單元,本單元作為高中小說教學的起始單元,無疑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和鑒賞小說的習慣至關重要。
三、教學設想
1、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本文特點及本文在教材體系中所處地位,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 認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義; 2、能力目標: 結合社會環境分析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3、情感目標: 認識因循守舊的危害性及勇于改革創新的重要性。
《裝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語言淺易,情節簡單,人物關系單純,學生一拿到新教材就瀏覽一遍后,作為新授課再學時,已覺得興味索然,但對于小說的內容及主題,卻并不能準確深入地了解和把握。故本文的教學重難點為:①理解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②深入把握小說主題。2、教法與學法
如何突破重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從學情出發,我考慮到高二年級的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他們喜歡語文課上得有深度、有內涵。作為一節小說鑒賞課,既不能熱熱鬧鬧沒內容,又應力避追求深度而顯死板的偏頗。為此,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學法,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促進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為目的,嘗試打破常規,力求創新,激發學生深入研讀課文的興趣。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還應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四、教學程序
1、布置課前預習,印發預習材料。要求學生了解作家作品、寫作背景,熟讀課文,理清層次。2、導入新課
首先,在屏幕上打出“自殺?他殺?”先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緊接著用具有鼓動性的導語幫助學生進入情境: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統治下的俄國,在一所中學的男性職工宿舍里,發現一具中年男尸。據查,死者為該校希臘文教師別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一個世紀以后,2004年年初,某校高二某班學生特組成專案組,對這一事件進行立案深入調查。很多學生從小就想做警察,這無疑給了他們一次圓警察夢的機會,很容易就把學生引入到情境之中。3、問題探究
把學生引入到情境之后,指出調查應涉及的幾個方面:調查一:案發背景; 調查二:現場勘查; 調查三:本人檔案資料; 調查四:有關人士采訪。通過這四個問題旨在探討典型環境、典型人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要求學生四人組成一組,討論決定該組選題。然后小組討論交流,一人執筆,共同寫出該項調查報告。考慮到調查三、調查四的可操作性。教師可以出示以下兩份材料加以引導:
材料一(表格)本 人 檔 案 資 料
姓名住所 性別階級成份 死亡日期生前職務愛好死前狀況 特征人際關系
材料二:“有關人士采訪”對象可涉及柯瓦連科、華連卡、“我”(布爾金)及虛擬對象(“本市市長”、“別里科夫的親戚”等)4、成果展示
讓學生充分準備15分鐘后,確定組內一人宣讀,組織班內交流、研討課堂過程至此,教師再順勢推向一個高潮:思考,寫出本案“結案報告”。 至此,學生對別里科夫這一人物形象已把握得相當完整準確。趁熱打鐵,把課堂引向另一個高潮(同時也是本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難點):本案引發的思考?讓學生領悟“創新求活,守舊必死”的主題。
。、能力延伸訓練借鑒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和雨果《巴爾扎克葬詞》 為“別里科夫”寫一篇悼辭。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勸學》是高中語文新教材第一冊第六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個單元主要是先秦諸子散文,其篇目的順序安排也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定,前面兩篇分別是孔子的《論語》和《孟子》的《寡人之于國也》,而《勸學》則是《荀子》的開篇之作,主要講述了荀子對學習觀的理解。為什么要選擇這篇呢?首先,荀子是繼孔孟之后先秦儒家學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而且,《勸學》是荀子對學習觀的理解,所以放在這個位置,對于已經熟悉高中學習方式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高中語文教材大綱要求我們:繼續熟悉常見的文言實詞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見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閱讀課文,從文體上講,又是一篇典型的總——分式議論文,所以,這篇文章的教學既要擔負起積累文言文基礎知識的任務,又要把在精讀課中學到的知識延伸,能力遷移,形成基本技能的雙重任務;诖,我確立了本文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重點文言知識,積累文言詞匯。實詞如:勸、中、就、假、絕等等,虛詞如:而、焉、以、其、之。
。2)掌握比喻論證的方法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淺顯文言文,理解重點詞句含義,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誦的技巧。
3、德育目標:了解學習的意義、態度和方法,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根據這些教學目標我確立了本文的重難點:
1.文言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理解比喻的含義及其內在聯系。
二、說教法:
學生通過前一單元的文言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言基礎,而且,我所教授的班級中有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在教師地點撥下較準確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種特殊現象,比如詞類活用、句式活用、通假字、古今異義等,所以擬定采用以學生自讀和教師點撥相結合的方法突破重難點。主要的教學設想是:
1、抓住學生好新好奇的特點,利用幻燈片激發其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集中注意力,并激發其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講,以思維訓練為中心,通過提問、討論、學生質疑學生答疑、教師點撥的方式餓授課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解決文字障礙,并掌握文言知識,特別是重點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3、以文章的脈絡為基礎,在自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在每段中找出比喻句,并引導學生得出比喻的含義和他們的內在關系,把教師的認知結構輕松轉化成學生的認知結構。
4、在授課的同時注意提醒學生背誦課文的技巧。
三、說學法:
由于初高中對文言文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有所不同,高中要求得更深,所以,這對于部分學生特別是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來說,聽不懂,看不懂的挫折感可能會更加嚴重,這時候,學生只有從教師身上得到肯定,才能建立起自信心,也才能調動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學生的年齡層決定了他們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的特點,所以,在學生的學法上我設定:
1、創造更多的條件和機會,讓更多的學生發表見解,并給予適當的肯定和鼓勵;
2、學生在學習本文時將遇到一些知識障礙,如"雖有槁暴,無復挺者,鞣使之然也"生詞比較多,又是判斷句式,學生比較難于理解,所以教師更做好點撥工作,首先讓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嘗試翻譯重點句子,從而教給他們處理這類問題的能力。
3、學會辨析詞義,并對重點字詞的意思進行歸納總結。
四:說教學程序:
布置預習:預習《勸學》,找出比喻句,思考每一段的'比喻句的含義和它們的內在聯系。
第一課時:
1、導入:以《花未眠》中"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入手,引出人不能因為能力有限自然美無限就停止審美,停止審美意味著死亡的結論,使他們更深刻的明白,學習不能因為沒有止境就停止學習。自然導出新課
2、解題。包括:
。1)、"勸"的意思為鼓勵,并聯系以前學過的課文中的句子(國人皆勸),起到統領全文的作用。
。2)、荀子簡介,復習孔子和孟子的相關知識。
3、聽磁帶并對照注釋,正字正音。主要有:輮、槁暴、輿、跬步、騏驥、鍥
根據預習,學生對不理解的字詞進行質疑,其他同學答疑,教師進行點撥。
4、找出第二段中的五個比喻句,并分析其含義和內在聯系。
"青,取之與藍,而青于藍"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輮木為輪
"木受繩則直"
"金就礪則利"
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可以得到提高和發展,并且能夠改變原來的狀態。
5、約五分鐘時間給學生按照論證過程嘗試背誦。
6、仿照第二段的分析方法,嘗試以相同的方法分析第三、四段的比喻句的內在聯系
7、歸納:本文的設喻有什么特點: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或現象作為喻體
設喻方式多樣(類比、對比、正面、反面)
設喻與說理結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
7、總結:《勸學》以"勸"字統領全文,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態度和方法三個角度說明了"學不可以已"的論點。
五、教學設計依據:
通過學生的討論、質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這樣循序漸進,能發散重難點,使其迎刃而解;又有利于學生從大出入手,品味細微知識,并形成好的閱讀習慣,逐漸形成一個學習系統。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一)課文分析:《游褒禪山記》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五單元的講讀課文。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屬于唐宋散文。這個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要理解課文所總結的歷史教訓以及所闡發的人生哲理,了解幾種常見的詞類活用現象,積累文言文知識。
《游褒禪山記》是宋代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名作。這篇游記,敘述他和幾位同伴游褒禪山的經過,并借此生發議論,說明要實現遠大理想,成就一番事業,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外,更需要有堅定的志向和頑強的毅力,并提出治學必須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態度。教學本課我安排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是講授記游山的部分,第二課時是講授發議論的部分,我的說課內容是針對第二課時來說的,這個課時的教學重點是掌握虛詞“者”、“其”的意義與用法,教學難點是領悟文章所闡發的人生哲理。
(二)學情分析:《語文教學大綱》在語文教學目的闡述中有這樣的話:“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高二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但由于人生閱歷的缺乏和知識結構的不完善,對文章所闡發的人生哲理的領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這節課我的教學設計是通過疏通文本,學習文中文言文知識,從而領會作者闡述的“深思慎取”的道理。
(三)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大綱,分析本文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文本中詞語的活用,了解文言虛詞“者”、“其”的意義與用法。
2、能力目標——熟讀背誦課文,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目標——領會治學處事必須堅定意志,并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
二、說教法
《游褒禪山記》是一首晦澀難懂的文言文,作者所闡發的人生哲理也是很難把握的,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主要采用了“反復誦讀法”、“串講翻譯法”和“問題探究法”的教學方法。
反復誦讀:這是本課教學的主要方法,通過反復誦讀能熟悉并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言知識。
串講翻譯:通過文本的疏通,為學生理解課文掃清障礙。
問題探究:展開教師、學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間的對話,理清“志”、“力”、“物”之間的關系,從而理解作者所闡發的人生哲理。
三、說學法
我將結合作者因事見理、敘議結合等寫作手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誦讀、齊讀、品味,力爭能通過這三方面使學生領會作者所闡發的“深思慎取”的道理并培養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南朝劉勰說過:“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鄙剿畼吩谟谔找毙郧椋苍谟谝簧揭凰o我們諸多的聯想與點滴的感慨,你們也會有這樣的體驗吧?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大綱要求
新課程標準和新大綱對高中語文閱讀與鑒賞的介定與要求其中有以下幾點:
1、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
2、注重個性化閱讀,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發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3、注重合作學習,養成相互切磋的習慣。樂于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鑒賞心得,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
二、本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裝在套子里的人》是高中語文教材(人教社版)第四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作者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體裁是小說,F行的高中語文教材共編排了六個小說單元,其中第四冊有三個單元為小說單元,本單元作為高中小說教學的起始單元,無疑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和鑒賞小說的習慣至關重要。
三、教學設想
1、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本文特點及本文在教材體系中所處地位,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義;
2、能力目標: 結合社會環境分析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
3、情感目標: 認識因循守舊的危害性及勇于改革創新的重要性.
《裝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語言淺易,情節簡單,人物關系單純,學生一拿到新教材就瀏覽一遍后,作為新授課再學時,已覺得興味索然,但對于小說的內容及主題,卻并不能準確深入地了解和把握。故本文的教學重難點為:
、倮斫獾湫铜h境中的典型人物;
、谏钊氚盐招≌f主題。
2、教法與學法
如何突破重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從學情出發,我考慮到高二年級的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他們喜歡語文課上得有深度、有內涵。作為一節小說鑒賞課,既不能熱熱鬧鬧沒內容,又應力避追求深度而顯死板的偏頗。為此,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學法,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促進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為目的,嘗試打破常規,力求創新,激發學生深入研讀課文的興趣。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還應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
四、教學程序
1、布置課前預習,印發預習材料。
要求學生了解作家作品、寫作背景,熟讀課文,理清層次。
2、導入新課
首先,在屏幕上打出“自殺?他殺?”先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緊接著用具有鼓動性的導語幫助學生進入情境: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統治下的俄國,在一所中學的男性職工宿舍里,發現一具中年男尸。據查,死者為該校希臘文教師別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一個世紀以后,2004年年初,某校高二某班學生特組成專案組,對這一事件進行立案深入調查。很多學生從小就想做警察,這無疑給了他們一次圓警察夢的機會,很容易就把學生引入到情境之中。
3、問題探究
把學生引入到情境之后,指出調查應涉及的幾個方面:
調查一:案發背景;
調查二:現場勘查;
調查三:本人檔案資料;
調查四:有關人士采訪。
通過這四個問題旨在探討典型環境、典型人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要求學生四人組成一組,討論決定該組選題。然后小組討論交流,一人執筆,共同寫出該項調查報告。考慮到調查三、調查四的可操作性。教師可以出示以下兩份材料加以引導:
材料一(表格) 本 人 檔 案 資 料
姓名 住所 性別 階級成份 死亡日期 生前職務 愛好 死前狀況 特征 人際關系
材料二:“有關人士采訪”對象可涉及柯瓦連科、華連卡、“我”(布爾金)及虛擬對象(“本市市長”、“別里科夫的親戚”等)
4、成果展示
讓學生充分準備15分鐘后,確定組內一人宣讀,組織班內交流、研討課堂過程至此,教師再順勢推向一個高潮:思考,寫出本案“結案報告”。 至此,學生對別里科夫這一人物形象已把握得相當完整準確。趁熱打鐵,把課堂引向另一個高潮(同時也是本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難點):本案引發的思考?讓學生領悟“創新求活,守舊必死”的主題。
。、能力延伸訓練
借鑒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和雨果《巴爾扎克葬詞》 為“別里科夫”寫一篇悼辭。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初步鑒賞文學作品。”本文是我國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的代表作。作者描繪的荷塘月色,形象生動、語言優美、典雅,藝術技巧純熟、自然,是一篇經典的美文。鑒于以上分析,根據課程改革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了解作者尋求寧靜、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品味作者高雅的審美情趣。
2、知識目標:學習巧妙的語言修辭,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3、能力目標:訓練朗讀、分析、表達能力。
。ㄈ┙虒W重點:鑒賞語言美,掌握情景交融藝術手法
。ㄋ模┙虒W難點:通感的學以致用
二、說教法:根據以上的分析以及學生原有知識基礎和年齡、心理特征(感性思維為主),擬采用誦讀法、直觀演示法、設疑討論法。聲情并茂的配樂誦讀法:此法可使聽眾漸入佳境,引起共鳴。圖文并茂的直觀演示法:利用多媒體打出荷塘月色圖幻燈片,配合語言描繪,視聽結合,調動人的多種感覺器官和想象,使學生多角度感受到美。合作互動的設疑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集中探討。
三、說學法:教學相長,學生又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結合學生特點,以提升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為目標,有針對性的引導他們自學自我提升。
1、 課前預習,明確課堂任務,提高效率;課后拓展,多渠道閱讀相關文章,廣開眼界,鍛煉自身收集信息、自主閱讀能力。
2、 多模仿示范朗讀,是提高朗讀水平的有效途徑
3、 深入研讀課文,課堂上積極參與,提高思辨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ㄒ唬 導入(2分鐘)1、擬用舊知識導入法,讓學生列舉關于“荷”“月”的古詩詞等名句,如“小荷才露尖尖角”“出污泥而不染”“月上柳梢頭”“月兒彎彎照九州”,等等。2、明確本堂課教學目標為賞析語言美,感受畫面美。
。ǘ4、5、6段課文分析(33分鐘)
先介紹作者是為了排遣不寧靜的心情,選擇了獨游荷塘,然后自然過渡到4、5、6段荷塘月色的學習。(一兩句簡單的過渡必不可少,即可突出重點,又保證課堂結構的完整性和嚴謹性。)
1、朗讀訓練(8分)
課前預習已整體感知文章,課堂設計配樂朗誦,加深美感印象,可挑選學生代表與老師一起聲情并茂的朗讀,并進行點評。
2、賞析語言美,品味畫面美(25分)
提問:這幾段寫了什么?都說它美,它美在何處?
理論依據:美感是一種心理現象,美感產生的生理基礎有視、聽、味、嗅覺等多種感覺器官,品味作者筆下的荷塘月色也需要調動多種感官的想象,這種美的想象屬于心理學中的再造想象,即是根據別人的描述或圖樣進行的想象。一句話,調動多種感覺器官進行想象,給予學生充分自主感受的空間,才能深刻品味到這種美。
、耪Z言美
本文語言突出特點,運用大量修辭手法,神采飛揚,其中的博喻、疊詞、通感為重點,對此學生卻較生疏。
①博喻就是用幾個喻體從不同角度反復設喻去說明一個本體,又叫連比,運用博喻能加強語意,增添氣勢,使得意象更形象,如文中荷花的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比绱斯鉂崱摑、精致的荷花,你能不多看幾眼嗎?
學以致用:發揮想象,仿寫或擴寫,寫出你心中的荷花(仿寫、擴寫是高考考察的語文能力之一)
、诏B詞
切入角度:用音樂的擊鼓打節奏方式領略疊詞獨有的韻律感,如“曲曲/折折”“陰/森森”“脈脈”節奏分別是……(學生會用手指叩響桌子去感受疊詞帶來的音樂美感,荷塘月色的靈動飄逸。)
課外拓展:《詩經》中的大量疊詞,如“關關雎鳩“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弁ǜ校
明確定義和用法,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想引起感覺轉移,典型例句如,“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清香乃是嗅覺,歌聲乃是聽覺,作者將兩種感覺互通,讓讀者通過聯想、想象得到了嗅覺、聽覺上的雙重美的享受,似真似幻,若隱若現、撲朔迷離。
課外拓展:中國古典詩詞中有大量的通感現象,注意積累。如杜牧《秋夕》“天階夜色涼如水” 宋祁《玉樓春》“紅杏枝頭春意鬧”
學以致用:當堂造句,鞏固消化,鍛煉文筆。
、飘嬅婷
語言的美即表現出了畫面的美,詳見板書。
根據學生對美的體驗以及老師的總結,列出本堂課的主板書,見第3 頁。
3、 課堂小結(5分鐘)
心理學“注意規律”的教學運用:展出幾幅荷塘月色圖幻燈片,讓學生用原文中的句子進行描述。此法的作用一可大大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二可以讓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進行自檢;三可實施啟發性教學,如下:
教育學“啟發性教學原則”的教學運用:引發學生思考并討論,“圖片的荷塘月色與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你覺得哪個更美?”引導學生領會語言文字的魅力和表現力,最終落實本課教學目標,品位語言美,從而感受語言背后的畫面美。
4、 課后練習學以致用,運用本課語言技巧“疊詞”“通感”等,以“沙灘月色”為題寫一片情景交融的小短文。
【【精華】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7篇】相關文章:
【精華】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6篇07-19
【精華】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六篇07-14
【精華】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總8篇07-02
【精華】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8篇06-25
【精華】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八篇06-23
【精華】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八篇07-26
蘇教版高中語文《登高》說課稿模板12-02
【精華】高中語文說課稿三篇06-14
【精華】高中語文說課稿匯編6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