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高中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1-08-06 10:55:10 高中說課稿 我要投稿

        關于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集錦9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數學說課稿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集錦9篇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論,稱為集合論,是近、現代數學的一個重要的基礎,一方面,許多重要的數學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論的基礎上。另一方面,集合論及其所反映的數學思想,在越來越廣泛的領域種得到應用。

          二.目標分析: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集合的含義與表示方法.

          難點:表示法的恰當選擇.

          教學目標

          l.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例,了解集合的含義,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于關系;

          (2)知道常用數集及其專用記號;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

          (4)會用集合語言表示有關數學對象;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經歷從集合實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過程,感知集合的含義.

          (2)讓學生歸納整理本節所學知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感受到學習集合的必要性,增強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法分析

          1.教學方法:學生通過閱讀教材,自主學習.思考.交流.討論和概括,從而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2.教學手段:在教學中使用投影儀來輔助教學.

          四.過程分析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教師首先提出問題:(1)介紹自己的家庭、原來就讀的學校、現在的班級。

          (2)問題:像"家庭"、"學校"、"班級"等,有什么共同特征?

          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與此同時,教師對學生的活動給予評價.

          2.活動:(1)列舉生活中的集合的例子;

          (2)分析、概括各實例的共同特征

          由此引出這節要學的內容。

          設計意圖:既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為新知作好鋪墊

         。ǘ┭刑叫轮,建構概念

          1.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投影出下面7個實例:

          (1)1-20以內的所有質數;

          (2)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3)所有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xxxx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橋;

          (6)到一個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所有的點;

          (7)國興中學xxxx年9月入學的高一學生的全體.

          2.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這7個實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個小組選出--位同學發表本組的討論結果,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概括出7個實例的特征,并給出集合的含義.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對象的全體稱為集合(簡稱為集).集合中的每個對象叫作這個集合的元素.

          4.教師指出:集合常用大寫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寫字母...表示.

          設計意圖:通過實例讓學生感受集合的概念,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樂于求索的精神

          (三)質疑答辯,發展思維

          1.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點?并注意個別輔導,解答學生疑難.使學生明確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確定性.互異性和無序性.只要構成兩個集合的元素是一樣的,我們就稱這兩個集合相等.

          2.教師組織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判斷以下元素的全體是否組成集合,并說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數;

          (2)我國的小河流.

          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建解.

          3.讓學生自己舉出一些能夠構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構成集合的例子,并說明理由.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給予及時的評價.

          4.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

          (1)如果用A表示高-(3)班全體學生組成的集合,用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學,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學,那么與集合A分別有什么關系?由此引導學生得出元素與集合的關系有兩種:屬于和不屬于.[來源:Z,xx,k.com]

          如果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屬于集合A,記作.

          如果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不屬于集合A,記作.

          (2)如果用A表示"所有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組成的集合,則中國.日本與集合A的關系分別是什么?請用數學符號分別表示.

          (3)讓學生完成教材第6頁練習第1題.

          5.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數集擴充過程,然后閱讀教材中的相交內容,寫出常用數集的記號.并讓學生完成習題1.1A組第1題.

          6.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并思考.討論下列問題:

          (1)要表示一個集合共有幾種方式?

          (2)試比較自然語言.列舉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時,各自有什么特點?適用的對象是什么?

          (3)如何根據問題選擇適當的集合表示法?

          使學生弄清楚三種表示方式的優缺點和體會它們存在的必要性和適用對象。

          設計意圖:明確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使學生弄清楚三種表示方式的優缺點,從而突破難點。

          (四)鞏固深化,反饋矯正

          教師投影學習:

          (1)用自然語言描述集合{1,3,5,7,9};

          (2)用例舉法表示集合

          (3)試選擇適當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第6頁練習第2題.

          設計意圖:使學生及時鞏固所學新知,體會三種表示方式存在的必要性和適用對象

          (五)歸納小結,布置作業[來源:Zxxk.com]

          小結:在師生互動中,讓學生了解或體會下例問題:

          1.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內容?

          2.你認為學習集合有什么意義?

          3.選擇集合的表示法時應注意些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對概念的發生與發展過程有清晰的認識,回顧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及集合的三種表示方式。

          作業:

          1.課后書面作業:第13頁習題1.1A組第4題.

          2.元素與集合的關系有多少種?如何表示?類似地集合與集合間的關系又有多少種呢?如何表示?請同學們通過預習教材.

          五.板書分析

          PPT

          集合的含義與表示

          定義例1

          集合×××××××

          ××××××××××××××

          元素×××××××

          ×××××××例2

          元素與集合的關系×××××××

          ××××××××××××××

          作業××××××××××××××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輸入、輸出語句和賦值語句》,內容選自于新課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節,課時安排為一個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方法與手段分析、教學過程分析等四大方面來闡述我對這節課的分析和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我們用自然語言或程序框圖描述的算法,但是計算機是無法“看得懂,聽得見”的。因此還需要將算法用計算機能夠理解的程序設計語言翻譯成計算機程序。程序設計語言有很多種。為了實現算法中的三種基本的邏輯結構:順序結構、條件結構和循環結構,各種程序設計語言中都包含下列基本的算法語句:輸入語句、輸出語句、賦值語句、條件語句和循環語句.。而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是前三種算法語句,它們基本上是對應于算法中的順序結構的。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正確理解輸入語句、輸出語句、賦值語句的作用。

          難點:準確寫出輸入語句、輸出語句、賦值語句。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理解輸入語句、輸出語句、賦值語句的結構。

         。2)會寫一些簡單的程序。

         。3)掌握賦值語句中的“=”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讓學生充分地感知、體驗應用計算機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并能初步操作、模仿。

          (2)通過模仿,操作,探索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語句的用途,提高學生應用數學軟件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 通過對三種語句的了解和實現,發展有條理的思考,表達的能力,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2) 學習算法語句,幫助學生利用計算機軟件實現算法,活躍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3) 結合計算機軟件的應用, 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在計算機上實現算法讓學生體會成功喜悅.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分析

          1.教學方法:引導與合作交流相結合,學生在體會三種語句結構格式的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交流,充分挖掘三種算法語句的格式特點及意義,在分析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總結三種算法語句的思想與特征.

          2.教學手段:運用計算機、圖形計算器輔助教學

          四、教學過程分析

          1. 創設情境(約5分鐘)

          在課的開始,我要求學生們舉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所應用到的有關計算機的例子,如:聽MP3,看電影,玩游戲,打字排版,畫卡通畫,處理數據等等,并告訴他們在現代社會里,計算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然后接著問他們知不知道計算機到底是怎樣工作的?通過這個問題引出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板出課題)

          在這個過程中,我讓學生們將課本學習的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了一起,這樣能夠激起他們對接下來的所要學習內容的興趣,為整節課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2.探究新知(約15分鐘)

          這里我先給出一個題目:用描點法作出函數

          的圖象,用描點法作函數的圖象時,需要先求出自變量與函數的對應值。編寫程序,分別計算當

          時的函數值。(程序由我在課前準備好,教學中直接調用運行)

          程序:INPUT“x=”;x 輸入語句

          y=x^3+3*x^2-24*x+30 賦值語句

          PRINT x 輸出語句

          PRINT y 輸出語句

          END

         。▽W生們先看,再跟著做,先不必深究該程序如何得來,只要模仿編寫程序,通過運行自己編寫的程序發現問題所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模仿能力)

          之后,我向學生們提問:在這個程序中,他們覺得哪些是輸入語句、輸出語句和賦值語句?(同學們互相交流、議論、猜想、概括出結論。提示:“input”和“print”的中文意思,還要請學生們注意到在賦值語句中的賦值號“=”與數學中的等號意義不同。)

          此過程由老師引導,學生們自己討論并總結出什么是輸入語句、輸出語句和賦值語句,這樣比老師直接地將知識傳授給他們,學習的效果更佳,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們思考問題的能力和概括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然后給出一個思考題:在1.1.2中程序框圖中的輸入框,輸出框的內容怎樣用輸入語句、輸出語句來表達?(學生討論、交流想法,然后請學生作答)這樣可以及時應用剛剛學習的內容,并可以將前后所學知識聯系起來。

          3.例題精析(約12分鐘)

          在本環節中我為學生們準備了三道例題,這三道例題均選自課本的例2、例3和例4,學生通過這幾道例題的講解,結合計算機程序上機運用,可以掌握在程序設計語言中的前三種算法語句,體會到他們在程序中的意義和作用。

          4.課堂精練(約4分鐘)

          P15 練習 1.

          提問:如果要求輸入一個攝氏溫度,輸出其相應的華氏溫度,又該如何設計程序?(學生課后思考,討論完成)通過提問啟發學生們思考,發散思維。

          5.課堂小結(約5分鐘)

         、泡斎胝Z句、輸出語句和賦值語句的結構特點及聯系

         、茟幂斎胝Z句,輸出語句,賦值語句編寫一些簡單的程序解決數學問題

         、 賦值語句中“=”的作用及應用

          ⑷編程一般的步驟:先寫出算法,再進行編程。

          6.布置作業

          P23 習題1.2 A組 1(2)、2

          [設計意圖]課后作業的布置是為了檢驗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和運用程度以及實際接受情況,并促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掌握所學內容。

          7.板書設計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

          掌握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方法;掌握公式的運用。

          B、能力目標:

         。1)通過公式的探索、發現,在知識發生、發展以及形成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聯想、歸納、分析、綜合和邏輯推理的能力。

         。2)利用以退求進的思維策略,遵循從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在實踐中通過觀察、嘗試、分析、類比的方法導出等差數列的求和公式,培養學生類比思維能力。

         。3)通過對公式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的剖析,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C、情感目標:(數學文化價值)

         。1)公式的發現反映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從而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熏陶。

         。2)通過公式的運用,樹立學生"大眾教學"的思想意識。

         。3)通過生動具體的現實問題,令人著迷的數學史,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欲望,樹立學生求真的勇氣和自信心,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心理體驗,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公式。

          教學難點:

          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公式的靈活運用。

          教學方法

          啟發、討論、引導式。

          教具:

          現代教育多媒體技術。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上幾節,我們已經掌握了等差數列的概念、通項公式及其有關性質,今天要進一步研究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提起數列求和,我們自然會想到德國偉大的數學家高斯"神速求和"的故事,小高斯上小學四年級時,一次教師布置了一道數學習題:"把從1到100的自然數加起來,和是多少?"年僅10歲的小高斯略一思索就得到答案5050,這使教師非常吃驚,那么高斯是采用了什么方法來巧妙地計算出來的呢?如果大家也懂得那樣巧妙計算,那你們就是二十世紀末的新高斯。(教師觀察學生的表情反映,然后將此問題縮小十倍)。我們來看這樣一道一例題。

          例1,計算:1+2+3+4+5+6+7+8+9+10。

          這道題除了累加計算以外,還有沒有其他有趣的解法呢?小組討論后,讓學生自行發言解答。

          生1:因為1+10=2+9=3+8=4+7=5+6,所以可湊成5個11,得到55。

          生2:可設S=1+2+3+4+5+6+7+8+9+10,根據加法交換律,又可寫成 S=10+9+8+7+6+5+4+3+2+1。

          上面兩式相加得2S=11+10+。。。。。。+11=10×11=110

          10個

          所以我們得到S=55,

          即1+2+3+4+5+6+7+8+9+10=55

          師:高斯神速計算出1到100所有自然數的各的方法,和上述兩位同學的方法相類似。

          理由是:1+100=2+99=3+98=。。。。。。=50+51=101,有50個101,所以1+2+3+。。。。。。+100=50×101=5050。請同學們想一下,上面的方法用到等差數列的哪一個性質呢?

          生3:數列{an}是等差數列,若m+n=p+q,則am+an=ap+aq。

          二、教授新課(嘗試推導)

          師:如果已知等差數列的首項a1,項數為n,第n項an,根據等差數列的性質,如何來導出它的前n項和Sn計算公式呢?根據上面的例子同學們自己完成推導,并請一位學生板演。

          生4:Sn=a1+a2+。。。。。。an—1+an也可寫成

          Sn=an+an—1+。。。。。。a2+a1

          兩式相加得2Sn=(a1+an)+(a2+an—1)+。。。。。。(an+a1)

          n個

          =n(a1+an)

          所以Sn=(I)

          師:好!如果已知等差數列的首項為a1,公差為d,項數為n,則an=a1+(n—1)d代入公式(1)得

          Sn=na1+ d(II)

          上面(I)、(II)兩個式子稱為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公式(I)是基本的,我們可以發現,它可與梯形面積公式(上底+下底)×高÷2相類比,這里的上底是等差數列的首項a1,下底是第n項an,高是項數n。引導學生總結:這些公式中出現了幾個量?(a1,d,n,an,Sn),它們由哪幾個關系聯系?[an=a1+(n—1)d,Sn==na1+ d];這些量中有幾個可自由變化?(三個)從而了解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三個就可以求另外兩個了。下面我們舉例說明公式(I)和(II)的一些應用。

          三、公式的應用(通過實例演練,形成技能)。

          1、直接代公式(讓學生迅速熟悉公式,即用基本量例2、計算:

         。1)1+2+3+。。。。。。+n

         。2)1+3+5+。。。。。。+(2n—1)

          (3)2+4+6+。。。。。。+2n

         。4)1—2+3—4+5—6+。。。。。。+(2n—1)—2n

          請同學們先完成(1)—(3),并請一位同學回答。

          生5:直接利用等差數列求和公式(I),得

         。1)1+2+3+。。。。。。+n=

         。2)1+3+5+。。。。。。+(2n—1)=

         。3)2+4+6+。。。。。。+2n==n(n+1)

          師:第(4)小題數列共有幾項?是否為等差數列?能否直接運用Sn公式求解?若不能,那應如何解答?小組討論后,讓學生發言解答。

          生6:(4)中的數列共有2n項,不是等差數列,但把正項和負項分開,可看成兩個等差數列,所以

          原式=[1+3+5+。。。。。。+(2n—1)]—(2+4+6+。。。。。。+2n)

          =n2—n(n+1)=—n

          生7:上題雖然不是等差數列,但有一個規律,兩項結合都為—1,故可得另一解法:

          原式=—1—1—。。。。。!1=—n

          n個

          師:很好!在解題時我們應仔細觀察,尋找規律,往往會尋找到好的方法。注意在運用Sn公式時,要看清等差數列的項數,否則會引起錯解。

          例3、(1)數列{an}是公差d=—2的等差數列,如果a1+a2+a3=12,a8+a9+a10=75,求a1,d,S10。

          生8:(1)由a1+a2+a3=12得3a1+3d=12,即a1+d=4

          又∵d=—2,∴a1=6

          ∴S12=12 a1+66×(—2)=—60

          生9:(2)由a1+a2+a3=12,a1+d=4

          a8+a9+a10=75,a1+8d=25

          解得a1=1,d=3 ∴S10=10a1+=145

          師:通過上面例題我們掌握了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公式。在Sn公式有5個變量。已知三個變量,可利用構造方程或方程組求另外兩個變量(知三求二),請同學們根據例3自己編題,作為本節的課外練習題,以便下節課交流。

          師:(繼續引導學生,將第(2)小題改編)

         、贁盗衶an}等差數列,若a1+a2+a3=12,a8+a9+a10=75,且Sn=145,求a1,d,n

         、谌舸祟}不求a1,d而只求S10時,是否一定非來求得a1,d不可呢?引導學生運用等差數列性質,用整體思想考慮求a1+a10的值。

          2、用整體觀點認識Sn公式。

          例4,在等差數列{an}, (1)已知a2+a5+a12+a15=36,求S16;(2)已知a6=20,求S11。(教師啟發學生解)

          師:來看第(1)小題,寫出的計算公式S16==8(a1+a6)與已知相比較,你發現了什么?

          生10:根據等差數列的性質,有a1+a16=a2+a15=a5+a12=18,所以S16=8×18=144。

          師:對!(簡單小結)這個題目根據已知等式是不能直接求出a1,a16和d的,但由等差數列的性質可求a1與an的和,于是這個問題就得到解決。這是整體思想在解數學問題的體現。

          師: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對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Sn的運用一一剖析,引導學生觀察當d≠0時,Sn是n的二次函數,那么從二次(或一次)的函數的觀點如何來認識Sn公式后,這留給同學們課外繼續思考。

          最后請大家課外思考Sn公式(1)的逆命題:

          已知數列{an}的前n項和為Sn,若對于所有自然數n,都有Sn=。數列{an}是否為等差數列,并說明理由。

          四、小結與作業。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一起來小結本節課所講的內容。

          生11:1、用倒序相加法推導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

          2、用所推導的兩個公式解決有關例題,熟悉對Sn公式的運用。

          生12:1、運用Sn公式要注意此等差數列的項數n的值。

          2、具體用Sn公式時,要根據已知靈活選擇公式(I)或(II),掌握知三求二的解題通法。

          3、當已知條件不足以求此項a1和公差d時,要認真觀察,靈活應用等差數列的有關性質,看能否用整體思想的方法求a1+an的值。

          師:通過以上幾例,說明在解題中靈活應用所學性質,要糾正那種不明理由盲目套用公式的學習方法。同時希望大家在學習中做一個有心人,去發現更多的性質,主動積極地去學習。

          本節所滲透的數學方法;觀察、嘗試、分析、歸納、類比、特定系數等。

          數學思想:類比思想、整體思想、方程思想、函數思想等。

          作業:P49:13、14、15、17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在全書和章節中的作用是:《 》是 中數學教材第 冊第 章第 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 基礎,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在 中,占據 的地位。以及為其他學科和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2. 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讀圖分析,收集處理信息,團結協作,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初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3)情感目標:通過 的教學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 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

          下面,為了講清重難上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目標,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教學策略(說教法)

          1. 教學手段: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擬計劃進行如下操作:教學方法;诒竟澱n的特點: 應著重采用 的教學方法。

          2. 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在老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法,師生交談法,圖像信號法,問答式,課堂討論法。在采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3. 學情分析:(說學法)

          (1)學生特點分析:中學生心理學研究指出,高中階段是(查同中學生心發展情況)抓住學生特點,積極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

          (2) 知識障礙上:知識掌握上,學生原有的知識 ,許多學生出現知識遺忘,所以應全面系統的去講述;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障礙, 知識 學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學中老師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3)動機和興趣上: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最后我來具體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4. 教學程序及設想:

          (1)由 引入: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的沉思,期待錄找理由和證明過程。在實際情況下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肖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知識,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2)由實例得出本課新的知識點

          (3)講解例題。在講例題時,不僅在于怎樣解,更在于為什么這樣解,而及時對解題方法和規律進行概括,有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

          (4)能力訓練。課后練習使學生能鞏固羨慕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與解題思想方法。

          (5)總結結論,強化認識。知識性的內容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盡快化為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并且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6)變式延伸,進行重構,重視課本例題,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例題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累積,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7)板書

          (8)布置作業。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

          教學程序:

          (一)課堂結構:復習提問,導入講授課,課堂練習,鞏固新課,布置作業等五部分

          高中數學集合教學反思

          集合這章內容,教學參考書上安排的課時為五課時,我們的導學案也是安排五課時,實際教學時,由于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估計不足,第一課時的導學案用了兩課時才完成。集合這一章的特點是概念不多,但這章所涉及到的內容很廣,學生學習本章內容時,不僅要理解本章的概念,還要理解與本章內容相關聯的其他內容,這些內容有初中學習過的內容、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相關知識,再加上高中學習方法與初中不同,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學生感覺學起來比較困難。針對這種情況,我在實際教學時,首先要求學生準確理解概念,如:集合的元素具有三個性質: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集合的關系、運算等都是從元素的角度定義的,所以解集合問題時,教會學生對元素的性質進行分析,反復訓練,讓學生通過實例體會這三個性質。

          第二,掌握相關的符號語言、venn圖,正確使用列舉法、描述法表示集合,特別要注意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時,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這是一個教學難點。第二個難點是集合的運算—交集和并集。突破難點充分運用數形結合思想,集合間的關系和運算,以數形結合思想為指導,借助圖形思考,可以使各集合間的關系直觀明了,使抽象的集合運算建立在直觀的基礎上,使解題思路清晰明朗,直觀簡捷,有利于問題的解決。

          第三,指導學生理解并掌握自然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這三種語言,靈活準確地進行語言轉換,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集合問題涉及到的其他內容,遇到了講透,不拓展。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5

          一、本節內容的地位與重要性

          "分類計數原理與分步計數原理"是《高中數學》一節獨特內容。這一節課與排列、組合的基本概念有著緊密的聯系,通過對這一節課的學習,既可以讓學生接受、理解分類計數原理與分步計數原理,還為日后排列、組合和二項式定理的教學做好準備,起到奠基的重要作用。

          二、關于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兩個基本原理的地位和作用,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正確理解兩個基本原理的概念;

          (2)使學生能夠正確運用兩個基本原理分析、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3)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使學生樹立"由個別到一般,由一般到個別"的認識事物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思想觀點。

          三、關于教學重點、難點的選擇和處理

          中學數學課程中引進的關于排列、組合的計算公式都是以兩個計數原理為基礎的,而一些較復雜的排列、組合應用題的求解,更是離不開兩個基本原理,所以正確理解兩個基本原理并能解決實際問題是學習本章的重點內容。

          正確使用兩個基本原理的前提是要學生清楚兩個基本原理使用的條件。而原理中提到的分步和分類,學生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深刻的,面對復雜的事物和現象學生對分類和分步的選擇容易產生錯誤的認識,所以分類計數原理和分步計數原理的準確應用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必需使學生認清兩個基本原理的實質就是完成一件事需要分類還是分步,才能使學生接受概念并對如何運用這兩個基本原理有正確清楚的認識。教學中兩個基本問題的引用及引伸,就是為突破難點做準備。

          四、關于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選用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我采取啟發引導式教學方法并充分發揮電腦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作用。

          啟發引導式作為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體現了認知心理學的基本理論。符合教學論中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鞏固性、可接受性、教學與發展相結合、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統一等原則,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點撥的方法,啟發學生通過主動思考、動手操作來達到對知識的"發現"和接受,進而完成知識的內化,使書本的知識成為自己的知識。

          電腦多媒體以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形式強化對學生感觀的刺激,這一點是粉筆和黑板所不能比擬的,采取這種形式,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大一堂課的信息容量,使教學目標更完美地體現。另外,電腦軟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可以將教師的思路和策略以軟件的形式來體現,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五、關于學法的指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傳授學生課本知識,還要培養學生主動觀察、主動思考、自我發現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達到教學的目標。教學中,教師創設疑問,學生想辦法解決疑問,通過教師的啟發點撥,類比推理,在積極的雙邊活動中,學生找到了解決疑難的方法。整個過程貫穿"設疑"——"思索"——"發現"——"解惑"四個環節,學生隨時對所學知識產生有意注意,思想上經歷了從肯定到否定、又從否定到肯定的辨證思維過程,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培養了學習能力。

          六、關于教學程序的設計

         。ㄒ唬┱n題導入

          這是本章的第一節課,是起始課,講起始課時,把這一學科的內容作一個大概的介紹,能使學生從一開始就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為下面的學習打下思想基礎。所以,首先閱讀引言,明確任務,激發興趣。由學生感興趣的乒乓球比賽提出問題,引出學習本節的必要性,明確研究計數方法是本章內容的獨特性,從應用的廣泛看學習本章內容的重要性。同時板書課題(分類計數原理與分步計數原理)

          這樣做,能使學生明白本節內容的地位和作用,激發其學習新知識的欲望,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做好思維上的準備。

         。ǘ┬抡n講授

          通過幻燈片給出問題,配圖分析,講清坐火車與坐汽車兩類方法均可,每類中任一種辦法都可以獨立地把從甲地到乙地這件事辦好。

          緊跟著給出:

          引申1:若甲地到乙地一天中還有4班輪船可乘,那么一天中,坐這些交通工具從甲地到一點共有多少種不同的走法?

          引伸2:若完成一件事,有 類辦法。在第1類辦法中有 種不同方法,在第2類辦法中有 種不同的方法,……,在第 類辦法中有 種不同方法,每一類中的每一種方法均可完成這件事,那么完成這件事共有多少種不同方法?

          這個問題的兩個引申由漸入深、循序漸進為學生接受分類計數原理做好了準備。

          板書分類計數原理內容:

          完成一件事,有 類辦法。在第1類辦法中有 種不同方法,在第2類辦法中有 種不同的方法,……,在第 類辦法中有 種不同方法,那么完成這件事共有 種不同的方法。(也稱加法原理)

          此時,趁學生對于原理有了一個較清晰的認識,引導學生分析分類計數原理內容,啟發總結得下面三點注意:(出示幻燈片)

          (1)各分類之間相互獨立,都能完成這件事;

         。2)根據問題的特點在確定的分類標準下進行分類;

         。3)完成這件事的任何一種方法必屬于某一類,并且分別屬于不同兩類的兩種方法都是不同的方法。

          這樣做加深學生對分類計數原理的正確理解,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接下來給出問題2:(出示幻燈片)

          由A村去B村的道路有3條,由B村去C村的道路有2條(見圖9-1),從A村經B村去C村,共有多少種不同的走法?

          提出問題:問題1與問題2同是研究從甲地到乙地的不同走法,請找出這兩個問題的不之處?學生會發現問題1中采用乘火車或乘汽車都可以從甲地到乙地,而問題2中必須經過先乘火車后乘汽車兩個步驟才能完成從甲地到乙地這件事。

          問題2的講授采用給出問題,配圖分析,組織討論,強調分步。用多媒體配不同的顏色閃現出六種不同的走法,讓學生列式求出不同走法數,并列舉所有走法。

          歸納得出:分步計數原理(板書原理內容)

          分步計數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個步驟,做第一步有m1種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種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n種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這件事共有

          N=m1×m2×…×mn

          種不同的方法。

          同樣趁學生對定理有一定的認識,引導學生分析分步計數原理內容,啟發總結得下面三點注意:(出示幻燈片)

         。1) 各步驟相互依存,只有各個步驟完成了,這件事才算完成;

         。2) 根據問題的特點在確定的分步標準下分步;

         。3) 分步時要注意滿足完成一件事必須并且只需連續完成這N個步驟這件事才算完成。

         。ㄈ⿷门e例

          教材例1:(書架取書問題)引導學生分析解答,注意區分是分類還是分步。

          例2:由數字0,1,2,3,4可以組成多少個三位整數(各位上的數字允許重復)?本題設置了4個問題:

         。1) 每一個三位數是由什么構成的?(三個整數字)

         。2) 023是一個三位數嗎?(百位上不能是0)

         。3) 組成一個三位數需要怎么做?(分成三個步驟來完成:第一步確定百位上的數字;第二步確定十位上的數字;第三步確定個位上的數字)

         。4) 怎樣表述?

          教師巡視指導、并歸納

          解:要組成一個三位數,需要分成三個步驟:第一步確定百位上的數字,從1~4這4個數字中任選一個數字,有4種選法;第二步確定十位上的數字,由于數字允許重復,共有5種選法;第三步確定個位上的數字,仍有5種選法。根據分步計數原理,得到可以組成的三位整數的個數是N=4×5×5=100.

          答:可以組成100個三位整數。

         。ń處煹倪B續發問、啟發、引導,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和計算方法,使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有所提高。

          教師在第二個例題中給出板書示范,能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兩個基本原理實質的理解,周密的考慮,準確的表達、規范的書寫,對于學生周密思考、準確表達、規范書寫良好習慣的形成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也可以為學生后面應用兩個基本原理解排列、組合綜合題打下基礎)

         。ㄋ模w納小結

          師:什么時候用分類計數原理、什么時候用分步計數原理呢?

          生:分類時用分類計數原理,分步時用分步計數原理。

          師:應用兩個基本原理時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分類時要求各類辦法彼此之間相互排斥;分步時要求各步是相互獨立的。

          (五)課堂練習

          P222:練習1~4.學生板演第4題

         。▽τ陬}4,教師有必要對三個多項式乘積展開后各項的構成給以提示)

         。┎贾米鳂I

          P222:練習5,6,7.

          補充題:

          1.在所有的兩位數中,個位數字小于十位數字的共有多少個?

         。ㄌ崾荆喊词簧蠑底值拇笮】梢苑譃9類,共有9+8+7+…+2+1=45個個位數字小于十位數字的兩位數)

          2.某學生填報高考志愿,有m個不同的志愿可供選擇,若只能按第一、二、三志愿依次填寫3個不同的志愿,求該生填寫志愿的方式的種數。

          (提示:需要按三個志愿分成三步。共有m(m-1)(m-2)種填寫方式)

          3.在所有的三位數中,有且只有兩個數字相同的三位數共有多少個?

         。ㄌ崾荆嚎梢杂孟旅娣椒▉砬蠼猓海1)△△□,(2)△□△,(3)□△□,(1),(2),(3)類中每類都是9×9種,共有9×9+9×9+9×9=3×9×9=243個只有兩個數字相同的三位數)

          4.某小組有10人,每人至少會英語和日語中的一門,其中8人會英語,5人會日語,(1)從中任選一個會外語的人,有多少種選法?(2)從中選出會英語與會日語的各1人,有多少種不同的選法?

          (提示:由于8+5=13>10,所以10人中必有3人既會英語又會日語。(1)N=5+2+3;(2)N=5×2+5×3+2×3)

          只要大家用心學習,認真復習,就有可能在高中的戰場上考取自己理想的成績。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是立體幾何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二面角的概念發展、完善了空間角的概念;而二面角的平面角不但定量描述了兩相交平面的相對位置,同時它也是空間中線線、線面、面面垂直關系的一個匯集點。搞好本節課的學習,對學生系統地掌握直線和平面的知識乃至于創新能力的培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學大綱明確要求要讓學生掌握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和運用。

          2、教學目標

          根據上面對教材的分析,并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特點,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使學生正確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并能初步運用它們解決實際問題。

          (2)進一步培養學生把空間問題轉化為平面問題的化歸思想。

          能力目標: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為重點。

          (1)突出對類比、直覺、發散等探索性思維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2)通過對圖形的觀察、分析、比較和操作來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育目標:

          (1)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來自實踐,并服務于實踐,從而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2)通過揭示線線、線面、面面之間的內在聯系,進一步培養學生聯系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是兩個過程的教學:

         。1)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的形成過程。

         。2)尋找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的發現過程。

          其理由如下:

         。1)現行教材省略了概念的形成過程和方法的發現過程,沒有反映出科學認識產生的辯證過程,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相悖,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了很大的困難,非常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動手能力的培養。

         。2)現代認知學認為,揭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對學生學習新知識是十分必要的。同時通過展現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給學生思考、探索、發現和創新提供了最大的空間,可以使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進而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大膽求索的精神,這樣才能全面落實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二、指導思想和教學方法

          在設計本教學時,主要貫徹了以下兩個思想:

          1、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通過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有利于學生主體精神、創新能力健康發展的寬松的教學環境,提供學生自主探索和動手操作的機會,鼓勵他們創新思考,親身參與概念和方法的形成過程。2、堅持協同創新原則。把教材創新、教法創新以及學法創新有機地統一起來,因為只有教師創新地教,學生創新地學,才能營建一個有利于創新能力培養的良好環境。

          首先是教材創新。

          (1)在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引入上,我變課本上的“直接給出定義”為“類比——猜想——操作——定義”,也就是變封閉的、邏輯演繹體系為開放的、探索性的發現過程。

          (2)在引入定義之后,例題講解之前,引導學生發現尋找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為例題做好鋪墊。

         。3)重新編排例題。

          其次是教法創新。采用多種創新的教學方法,包括問題解決法、類比發現法、研究發現法等教學方法。

          這組教學方法的特點是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逐步發現知識的形成過程,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和探索的基礎上,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這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數學,用數學,不僅強調動腦思考,而且強調動手操作,親身體驗,注重多感官參與、多種心理能力的投入,通過學生全面、多樣的主體實踐活動,促進他們獨立思考能力、動手能力等多方面素質的整體發展。

          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益,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根據本節課的教學需要,確定利用《幾何畫板》制作課件來輔助教學;此外,為加強直觀教學,教師可預先做好一些模型。

          最后是學法創新。意在指導學生會創新地學。

          1、樂學: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要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斷強化自己的創新意識,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成為學習的主人。

          2、學會: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學生要注意領會化歸、類比聯想等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學會建立完善的認知結構。

          3、會學:通過自已親身參與,學生要領會復習類比和深入研究這兩種知識創新的方法,從而既學到知識,又學會創新。

          三、程序安排

         。ㄒ唬、二面角

          1、揭示概念產生背景。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明確數學概念的學習目的和意義時,就會對概念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創設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營造了創新思維的氛圍。

          問題情境1、我們是如何定量研究兩平行平面的相對位置的?

          問題情境2、立幾中常用距離和角來定量描述兩個元素之間的相對位置,為什么不引入兩平行平面所成的角?

          問題情境3、我們應如何定量研究兩個相交平面之間的相對位置呢?

          通過這三個問題,打開了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為知識的創新做好了準備;同時也讓學生領會到,二面角這一概念的產生是因為研究兩相交平面的相對位置的需要,從而明確新課題研究的必要性,觸發學生積極思維活動的展開。

          2、展現概念形成過程。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節是人教A版高中數學必修三第二章《統計》中的第三節 “變量間的相關關系” 的第二課時。在上一課時,學生已經懂得根據兩個相關變量的數據作出散點圖,并利用散點圖直觀認識變量間的相關關系。這節課是在上一節課的基礎上介紹了用線性回歸的方法研究兩個變量的相關性和最小二乘法的思想。

          從全章的內容上看,線性回歸方程的建立不僅是本節的難點,也是本章內容的難點之一。線性回歸是最簡單的回歸分析,學好回歸分析是學好統計學的重要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前面的分析,結合高二學生的認知特點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最小二乘法和回歸分析的思想;

          2. 能根據線性回歸方程系數公式求出回歸方程

          過程與方法:

          經歷線性回歸分析過程,借助圖形計算器得出回歸直線,增強數學應用和使用技術的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合作學習,養成傾聽別人意見和建議的良好品質

          三、重點難點分析:

          根據目標分析,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

          1. 知道最小二乘法和回歸分析的思想;

          2.會求回歸直線

          教學難點:

          建立回歸思想,會求回歸直線

          四、教學設計

          提出問題

          理論探究

          驗證結論

          小結提升

          應用實踐

          作業設計

          教學環節

          內容及說明

          創設情境

          探究:在一次對人體脂肪含量和年齡關系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獲得了一組樣本數據:

          問題與引導設計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問題1. 利用圖形計算器作出散點圖,并指出上面的兩個變量是正相關還是負相關?

          教師提問,學生

          通過動手操作得

          出散點圖并回答

          以舊“探”新:對舊的知識進行簡要的提問復習,為本節課學生能夠更好的建構新的知識做好充分的準備;尤其為一些后進生能夠順利的完成本節課的內容提供必要的基礎。

          教師引導: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散點圖是研究兩個變量相關關系的`一種重要手段。下面,請同學們根據得出的散點圖,思考下面的問題2.

          問題2. 甲同學判斷某人年齡在65歲時體內脂肪含量百分比可能為34,乙同學判斷可能為25,而丙同學則判斷可能為37,你對甲,

          乙,丙三個同學的判斷有什么看法?

          學生能夠表達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可能會認為乙同學的判斷是錯誤的;有的學生可能認為甲乙丙三個同學的判斷都是對的,答案不唯一

          該問題具有探究性、啟發性和開放性。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通過設計該問題,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注意到散點圖中點的分布具有一定規律,體會觀測點與回歸直線的關系;進而引起學生的對本節課內容的興趣。

          問題3. 反思問題,你還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嗎?小組討論,看哪個小組提出的問題多

          在小組討論的形式下和比較哪個小組提出的問題多,學生之間會充分的進行交流,提出問題

          通過小組討論比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達到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的效果,培養學生的學生創新思維和問題意識。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贋槭裁醇住⒈瑢W的判斷結果正確的可能性較大,而乙同學判斷結果正確的可能性較小?

          ②某人年齡在65歲時體內脂肪含量百分比最可能是多少?在其它年齡時呢?

         、圻@些樣本數據揭示出兩個相關變量之間怎樣的關系呢?

         、茉鯓佑脭祵W的方法研究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呢?每個問題都是學生“火熱的思考”成果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8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是08數學本科(2)班的xx,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集合的含義與表示.下面我先對教材進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集合的含義與表示是選自高中新課標A版教材必修1第一章第一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接觸過集合的一些相關概念,如自然數的集合、有理數的集合.集合是一個基礎性概念,是數學以至所有科學的基礎,應用廣泛. 集合是高考的對象,在高考中以選擇題或填空題的形式出現,在高考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本節內容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數學素養.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集合的含義,集合的元素的特征,元素與集合的關系.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了解常用的數集.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應用自然語言與集合語言描述不同的具體問題,與學生一道歸納出集合的含義. 掌握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使得學生感受數學的簡潔美與和諧統一美. 培養學生正確的、高尚的、唯物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敢于創新、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激發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重點和難點

          重點:根據上述對教材的分析,確定的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集合的含義,集合的表示方法.

          難點: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與認知能力,我認為教學難點是集合的表示方法. 關鍵:學好本節課的關鍵是理解集合的含義,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四、教學方法 1.學情分析

         。1)生理特點:高中階段是智力發展的關鍵年齡,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走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之迅速發展.

         。2)心理特點:高中學生雖有好奇,好表現的因素,更有知道原理、明白方法的理性愿望,希望平等交流研討,厭煩空洞的說教.

          (3)認知障礙:有的學生遺忘了學過的知識,有的學生想象能力與歸納能力較差. 2.教法學法

          根據上面的分析,從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出發,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認知障礙,按照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采用學生廣泛參與,師生共同探討的啟發式教學法. 五、教學過程(用描述性語言,不要具體化。

          根據以上分析,我對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作如下安排:

          1.引入課題

          先引導學生回顧自然數的集合,有理數的集合,再提出問題:集合的含義是什么呢? 2.新課講解

         。1)分析自然數的集合,有理數的集合,不等式的解集,歸納出它們的共同特征:都是由一些確定的、互不相同的對象組成的整體.

         。2)根據上面的分析與討論,以及歸納出的共同特征,講解集合的含義,元素與集合的關系,一些常見的數集.

          (3)為了化解教學難點,我將結合具體的例子,講解列舉法與描述法.

          (4)為了加強學生對集合的含義的理解,我將與學生一起歸納出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5)為了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將講解三個不同題型、不同難度的例題. 3.課堂練習

          為了使得學生掌握等差數列的定義與通項公式,提高解題技能,我將在課堂上布置3道不同類型、不同難度的練習題.

          4.歸納小結

          完成以上的教學內容后,我將組織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做一個總結,強調重點. 5.布置作業

          為了鞏固所學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我將布置3道不同類型、不同難度的作業題. 六、板書設計

          結合中學黑板的特點,我將如下板書本節教學內容: 集合的含義與表示 實例 1. 2. 3. 集合的含義 常見數集 元素與集合的關系 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例1 例2 例3 練習 作業 各位老師,以上只是我的一種預設方案,但課堂千變萬化,我將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隨機發揮.本說課一定存在諸多不足,懇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1.1.2集合間的基本關系

          數學必修1第一章第二節第1小節《集合間的基本關系》說課稿.

          一 、教學內容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理論是近代數學的基石,集合語言是現代數學的基本語言,通過學習、使用集合語言,有利于學生簡潔、準確地表達數學內容,高中課程只將集合作為一種語言來學

          習,學生將學會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語言表示有關的數學對象,發展運用數學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

          本章集合的初步知識是學生學習、掌握和使用數學語言的基礎,是高中數學學習的出發點。本小節內容是在學習了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的表示方法、元素與集合的從屬關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系,同時也是下一節學習集合之間的運算的基礎,因此本小節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本節課的教學重視過程的教學,因此我選擇了啟發式教學的教學方式。通過問題情境的設置,層層深入,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幫助學生的逐步提升數學思維。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學生進入高中學習的第3節數學課,也是學生正式學習集合語言的第3節課。由于一切對于學生來說都是新的,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相對來說比較濃厚,有利于學習活動的展開。而集合對于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在初中就已經使用數軸求簡單不等式(組)的解,用圖示法表示四邊形之間的關系,陌生的是使用集合的語言來描述集合之間的關系。而從具體的實例中抽象出集合之間的包含關系的本質,對于學生是一個挑戰。

          根據上面對教材的分析,并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特點,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如下: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集合之間包含和相等的含義; (2)能識別給定集合的子集;

          (3)能使用Venn圖表達集合之間的包含關系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復習元素與集合之間的關系,對照實數的相等與不相等的關系聯系元素與集合之間的從屬關系,探究集合之間的包含和相等關系;

         。2)初步經歷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語言表示有關的數學對象的過程,體會集合語言,發展運用數學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了解集合的包含、相等關系的含義,感受集合語言在描述客觀現實和數學問題中的意義;

         。2)探索利用直觀圖示(Venn圖)理解抽象概念,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四、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1)幫助學生由具體到抽象地認識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系——子集; (2)如何確定集合之間的關系; 難點:集合關系與其特征性質之間的關系 五、教學過程設計

          1.新課的引入——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我們的教學方式,要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方式。那我們來思考一下,在何種情況下,學生學得最好?我想,當學生感興趣時;當學生智力遭遇到挑戰時;當學生能自主地參與探索和創新時;當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時;當學生得到鼓勵與信任時,他們學得最好。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這樣才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就感,保持積極的興奮狀態。而集合的語言對于學生來說是陌生的,雖然比較容易理解,但是由于概念多,符號多,學生容易產生厭煩心理,如何讓學生長時間興趣盎然地投入到集合關系的學習中呢?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層層設問,不斷地向學生提出挑戰,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引入的環節,我設計了下面的問題情境1:元素與集合有“屬于”、“不屬于”的關系;數與數之間有“相等”、“不相等”的關系;那么集合與集合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問題的拋出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這兒,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迫切尋求答案的愿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提出這一節課我們來共同探討集合之間的基本關系。(板書課題)

          2.概念的形成——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從已知到未知 問題情境1的探究:

          具體實例1: (1)A={1,2,3}; B={1,2,3,4,5}; (2)A={菱形}, B={平行四邊形} (3)A={x| x>2}, B={x| x>1};

          此環節設置了三個具體實例,包含了有限集、無限集、數集(包括不等式)、圖形的集合。第一個例子為有限集數集,最為簡單直觀,對學生初步認識子集,理解子集的概念很有幫助;第二個例子是圖形集合且是無限集,需要通過探究圖形的性質之間的關系找出集合間的關系;第三個例子是無限數集,基于學生初中階段已經學習了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啟發學生可以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來研究集合之間的關系,從而引出Venn圖。對第一個例子,借助多媒體演示動畫,幫助學生體會“任意”性。使學生在經歷直觀感知、觀察發現的基礎上建構子集的概念,并且我在教學的過程中特別注重讓學生說,借此來學習運用集合語言進行交流,對于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結果我都給予積極的評價。

          3、概念的剖析

         。1)A中的元素x與集合B的關系決定了集合A與集合B之間的關系,

         。2)符號的表示,Venn圖的引入及其用Venn圖表示集合的方法。

          這里引入了許多新的符號,對初學者來說容易混淆,是一個易錯點,因此我在這里設置了一個填空小練習:

          0 {0}, {正方形} {矩形},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 {梯形} {平行四邊形},{x|-1

          并引導學生類比數與數之間的“≤”“≥”符號來記憶“?”“?”符號。

          4、概念的深化——集合的相等與真子集

          問題情境2: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那么對于任意的x?A,有x?B;那么對于集合B中的任何一個元素,它與集合A之間又可能是什么關系呢?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本節課是蘇教版第二章《函數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數Ⅰ》§2.1.3函數簡單性質的第一課時,該課時主要學習增函數、減函數的定義,以及應用定義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2、教材所處地位、作用

          函數的性質是研究函數的基石,函數的單調性是首先研究的一個性質.通過對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領會函數單調性的概念、掌握證明函數單調性的步驟,并能運用單調性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通過上述活動,加深對函數本質的認識.函數的單調性既是學生學過的函數概念的延續和拓展,又是后續研究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三角函數的單調性的基礎.此外在比較數的大小、函數的定性分析以及相關的數學綜合問題中也有廣泛的應用,它是整個高中數學中起著承上啟下作用的核心知識之一.從方法論的角度分析,本節教學過程中還滲透了探索發現、數形結合、歸納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函數單調性的概念,掌握判別函數單調性

          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從實際生活問題出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函數單調性的概念,應用圖象和單調性的定義解決函數單調性問題,讓學生領會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體驗數學的科學功能、符號功能和工具功能,培養學生直覺觀察、探索發現、科學論證的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

          4、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1)函數單調性的概念;

         。2)運用函數單調性的定義判斷一些函數的單調性.

          教學難點(1)函數單調性的知識形成;

         。2)利用函數圖象、單調性的定義判斷和證明函數的單調性.

          二、教法分析與學法指導

          本節課是一節較為抽象的數學概念課,因此,教法上要注意:

          1、通過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問題引入課題,為概念學習創設情境,拉近數學與現實的距離,激發了學生求知欲,調動了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

          2、在運用定義解題的過程中,緊扣定義中的關鍵語句,通過學生的主體參與,逐個完成對各個難點的突破,以獲得各類問題的解決.

          3、在鼓勵學生主體參與的同時,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具體體現在設問、講評和規范書寫等方面,要教會學生清晰的思維、嚴謹的推理,并成功地完成書面表達.

          4、采用投影儀、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增大教學容量和直觀性.

          在學法上:

          1、讓學生從問題中質疑、嘗試、歸納、總結、運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利用圖形直觀啟迪思維,并通過正、反例的構造,來完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思維的一個飛躍.

          三、 教學過程

        教學


        環節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意 圖


        問題


        情境


        (播放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的音樂)


        滿足在定義域上的單調性的討論.


        2、重視學生發現的過程.如:充分暴露學生將函數圖象(形)的特征轉化為函數值(數)的特征的思維過程;充分暴露在正、反兩個方面探討活動中,學生認知結構升華、發現的過程.


        3、重視學生的動手實踐過程.通過對定義的解讀、鞏固,讓學生動手去實踐運用定義.


        4、重視課堂問題的設計.通過對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關于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集錦9篇】相關文章:

        關于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集錦6篇08-11

        關于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集錦5篇08-11

        關于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集錦7篇08-10

        關于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集錦8篇08-10

        關于高中數學說課稿集錦六篇06-20

        關于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集錦十篇08-18

        關于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集錦七篇08-17

        高中數學經典說課稿范文06-24

        關于高中數學說課稿模板集錦八篇08-01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