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五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1
一、開場白: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長亭送別》。
二、說教材:
《長亭送別》選自新編語文教材第四冊第五單元,本單元學習中國古代戲曲,目的是培養學生鑒賞我國古代戲曲的初步鑒賞能力。
課文節選部分曲詞優美,文采飛揚,高中語文大綱指出:“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優秀文化的感情”據以上內容和所教學生特點,將學習目標確立為:
1、識記有關文學常識,了解故事情節。
2、鑒賞曲詞的美
3、欣賞鶯鶯的人物形象。
重點和難點解析:本文節選自我國古典名著《西廂記》,是我國古典戲劇中的經典之作,它的作者王實甫是我國古代杰出的語言藝術大師,他吸收了唐詩宋詞精美的語言藝術,融化百家,創造了文才斑斕的元曲語匯,吸收借鑒這些,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寫作,而且對加厚他們的傳統文化底蘊具有重要作用。同時,我們的學生的鑒賞能力又非常有限,有可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我把曲詞鑒賞做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主要用比較分析法來突破。
三、說教法:
適當的教學方法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遷移教學法
它最大的特點是激發學生興趣,增強信心,在本節課中主要體現為運用學過的古代戲劇知識,通讀課文,了解故事情節。
2、比較分析法
它能增強學生觀察、分析、交流的主體意識,使全班學生積極參與到主動的學習活動中去。在本節課課中主要體現為讓學生將書上內容與老師習進行以及動畫類比,突破重點和難點。
3、啟發--發現探究法
在本節課中主要體現為通過分析比較得出新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四、說學法
新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薄爸匾晫W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據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
1、動口動腦動手,討論分析法。
2、鑒賞誦讀法。
五、說教學程序:
語文教學要密切聯系社會生活,注意開發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學資源,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同時,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總是由一般到特殊,所以,要對劇中人物形象有更深的認識,就要對全篇的情節有細致的了解。因此,在進行新課之前,我讓學生做了如下準備和預習:觀看影片<<西廂記>>,運用上節課的有關戲劇知識,參看提示、注釋,通讀全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完成學習目。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本文必是修一第二專題“獲得教養的途徑”的第二版塊“經典的力量”下的唯一的的文本,本專題的學習方法是問題探討,而這一版塊的重點是“為什么要閱讀經典作品”。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理解經典作品對自我成長的意義,理解讀書的真正意義和價值,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讓學生從基本的讀書求知意識逐步上升為自我完善、服務人類的精神追求,并總結“問題探討”這種學習方式給自己的學習帶來的變化。
二、說學情
三、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知識和能力目標:通過探討了解人獲取教養的途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2.過程和方法目標:學習緊扣中心話題,多角度論證,對比說理的寫作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閱讀經典,繼承前人的思想成果,是獲得教養的重要途徑。要重視閱讀,樹立正確的讀書觀,提高自身修養。
教學重點:閱讀經典對一個人獲取教養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文本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
四、說教法學法立足文本,主要采取討論交流的問題探討教學方式。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人要想從蒙昧而走向智慧,從自然的人成為社會的人,成為有教養的人,只有讀書學習,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識積累。人應當具有終身學習的追求。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有賴于人開掘潛能,運用智慧,產生先進的思想,這就需要公民尊重知識,尊重科學,有學習的需求和讀書學習的欲望。
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獲得教養的途徑是什么?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學習瑞士作家赫爾曼?黑塞的《獲得教養的途徑》,聆聽大師的教誨。
二、對“教養”的理解
1.黑塞認為教養是什么?能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詞句嗎?
明確:“精神和心靈的完善”。
教養“不追求任何具體的目的”,即“這種或那種能力和本領”,這些只是生存的手段,教養是“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義”,不帶有功利色彩,這是生存的境界。
2.你認為哪些行為是有教養的表現?學生暢所欲言后歸納。
明確:忠誠、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臨危不懼、吃苦耐勞、堅貞不屈……充滿敬重敬畏敬仰之心。
教養的內涵非常廣泛,當然不局限于上面的內容,此外還有: 一個有教養的人,當熱愛大自然。 一個有教養的人,對歷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身而為人,我們走過了怎樣曲折的道路。 一個有教養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還會不由自主地想到他遠大的目標。 一個有教養的人知道害怕。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
三、我們為什么要閱讀經典
1.作者認為獲得教養最重要的途徑是什么?
明確:研讀世界文學,也就是閱讀經典。
2.你讀過經典嗎?你為什么認為它是經典?你覺得什么樣的作品才稱得上為“經典”?
學生分組討論,推舉代表回答。歸納:
真正的經典,不怕被世人忘卻,不在乎如冰的冷嘲和如火的熱評,也不會使讀者淺嘗一口即束之高閣。經典作品是產生某種特殊影響的書,經典作品是具有持久魅力的作品,經典作品是每次重讀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
3.為什么要閱讀經典,經典對我們的人生有何意義。
請一位學生閱讀課文第二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邊用筆畫出重點語句。
明確:研讀世界文學,能讓我們“逐漸地熟悉掌握各國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們在作品中留給我們的思想、經驗、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財富”,“會使你感到滿足和幸!,“有了鮮活的意識和理解”,“在自己與整個人類之間,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動聯系,使自己的心臟隨人類心臟的跳動而跳動”,“幫助我們將自己的人生變得越來越充實、高尚,越來越有意義”。
培根: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四、怎么讀,才能讀出經典的意味?
作者認為,我們該以什么樣的態度和具體的方法去讀經典呢?學生討論后回答。
明確:態度:閱讀杰作,特別是讀那些有久遠影響、有世界聲譽的杰作,要有愛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對知識的敬重!這就是作者第五段中寫的“我們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價值”如果沒有一種敬重之心,是難以體會到杰作的偉大的。
具體方法:作者主張“從自己能夠理解和喜愛的作品開始閱讀”,“需要我們認真對待,需要我們在讀的時候花力氣、下工夫”。
作者在第七段中以自身的閱讀經驗說,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過一些年都會對讀者呈現出新的、變化了的面貌,都將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喚起新的共鳴”,學會讀書,懂得運用自己的經驗深入閱讀,融會貫通,就能發現經典作品的獨特魅力。而人的經驗不斷增長,閱讀不斷深入,就能不斷地從名著中有所發現,這就是所謂的“常讀常新”。
精細、深入和舉一反三的閱讀。
教師:黑塞倡導的讀書觀是“愛的閱讀”。善于讀書的人,并不追求數量,而只追求他心靈的獲得,這是有價值的閱讀。
作為普通人,我們如何讀經典?我的經驗是,不妨把經典當作閑書來讀。也就是說,閱讀的心態和方式都應該是輕松的。千萬不要端起學問的架子,刻意求解。讀不懂不要硬讀,先讀那些讀得懂的、能夠引起自己興趣的著作和章節。這里有一個浸染和熏陶的過程。
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说谝痪骋病!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贝说诙骋病!氨娎飳にО俣龋嚾换厥,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贝说谌骋病#ㄇ濉ね鯂S)
五、教師進行小結,并引導學生自我反思
小結: 教養是一些習慣的總和,教養是衡量一個民族整體素質的一張x片子。教養和遺傳幾乎是不相關的,是后天和社會的產物。閱讀經典,能夠讓教養在我們的骨髓里繁衍,假以足夠的時日,就將自然而然地散發出香氣。
同學們,臉面上可以依靠化妝繁花似錦,但只有內心的強健,才經得起沖刷和考驗,才是力量的象征。 引導反思:我是一個有教養的人嗎?
六、拓展:你的心中是否存在這樣一本經典著作,你一直渴望讀卻總是沒有讀到?如果事實如我所說,同學們,當我們學完了《獲得教養的途徑》這篇文章后,你是否為了教養,為了精神和心靈的完善,為了更加明確生活的意義,有了一種更強烈的想讀書的欲望?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選自《論語》,是選修的內容,本文用九則話語闡述了什么是“仁”,怎樣實施“仁”。
2、該課的地位和作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高中語文選修第一單元的四篇講讀課文。單元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掌握文言詞語的含義及其在課文中的用法。課文安排在單元的尾篇,如何指導學生學好這篇課文,實現"由教到不教",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這是一個關鍵所在。
3、教學目標:
a.認知目標:識記本節選中的基礎知識。
b.技能目標:通過翻譯文中重點句子分析作者觀點。
c.情感目標: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現代價值。
4、教學重點與難點:
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ㄖ攸c理解“什么是仁”“怎樣才能達到仁”“為什么這樣做就可以達到仁”)
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現代價值。(集中探討“仁”與我們的生活)
二、說學生:
1.學情分析:
經過初中階段與必修的文言文學習,學生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于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已掌握一定的步驟,而且經過朗讀訓練,他們很容易感受到本文的獨特之處,容易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悅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地加入到背誦,了解大意,歸納相關知識點的學習中來。不過,由于文言文語法較難,絕大部分學生對詞語活用、特殊句式的掌握有相當的難度。這就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相應對策:通過聽讀、示范朗讀、充分調動學生讀書的興趣,以讀帶動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并自主地進行文言知識的總結歸納。
三、說教法:
1、學生誦讀、教師范讀,整體感知的教學方法。
2、串講法,文言文詞語的積累仍是學習文言文的重點。點撥詞句方面的一些知識,循序漸進,逐步積累的教學方法。
3、學生的互相學習法
4、探究拓展法:學生擴展閱讀的材料,聯系顯示,鞏固所學知識,開拓視野。
四、說學法:
1、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
2、參照注解,動口動腦,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3、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
五、說課時安排:1課時
六、說教學步驟:
。ㄒ唬⿲胄抡n: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從孔子及《論語》說起。
(二)介紹《論語》相關背景。
。ㄈ┱w感知設置以上預習的依據是:①大綱要求培養學生自學語文的習慣,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索。②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總是由一般到特殊,或由整體到具體。學習課文也是如此,先對課文整體感知,然后再精讀細研。
1.聽讀全文,糾正字音:
2.自讀全文,提出要求:圈點勾畫不理解的句子,批注有疑問的內容。
3.再次自讀課文,小組互助。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的活用以及特殊句式:
4.在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嘗試用現代漢語復述課文:
(四)學生共互助,理清主旨。
1.什么是仁
2.怎樣實施仁
。ㄎ澹┨骄客卣梗
現實生活中的“仁”
我們所知道的“仁”
(六)課后作業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4
一、 教材分析
1、本課的地位與作用。
我說課的課題是:蘇(人、魯)教版高中語文必修(選修) , 模塊 《 》。這篇課文在本冊課文中的地位是:
學習本課有以下幾個作用:
2、教學目標及依據。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自主全面主動發展的原則,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①知識與能力目標:
、谶^程與方法目標: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3、重點與難點突破及途徑。
本節教學重點是:
難點原因:
突破途徑:
二、教材處理
1、學生狀況及對策:
2、內容的組織安排:
三、教法學法與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關鍵的。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節課的特點,我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控制變量法、知識遷移法、建立模型法、認識類比法、分組討論法、問題討論法、教師導學法、學生自學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這樣既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2、學習方法
古人主張:“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課堂上不僅要傳授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為他們今后繼續教育或終身教育打下基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滲透學生學法指導,如:(自學法、實驗探究法、控制變量法、知識遷移法、模型法、類比法、由簡到繁法、動手動腦)
3、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板書、錄音機等其作用是:
四、 教學程序設計
為了完成本節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環節: ( 分鐘)
l 導入……激發興趣,(激發求知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求知欲同樣是學生積極思維、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
第二環節: ( 分鐘)
新課學習:
第三環節: ( 分鐘)
課堂小結:
為了體現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改變傳統的教師總結學生被動聽教學模式,為學生小結教師適時引導補充,這樣,既強化了學生所學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歸納和概括能力。
第四環節: ( 分鐘)
布置作業:
分為兩部分:
。1)書面作業p……和復習本節。
。2)預習下節內容,目的是為了鞏固本節知識和順利學習下節課做準備。
第五環節:
教學體會
總之,本節課我是在培養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前提下設計的。教學中采用(實驗探究法、控制變量法、知識遷移法、建立模型法、認識類比法、分組討論法、問題討論法、教師導學法、學生自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運用實驗、電教媒體等教學手段,把學生探索知識、培養學生興趣和能力、滲透學生學習方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目的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第六環節:
板書設計: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5
紅星中學章榮勛
一、說文本——解得妙曲如夢
本課三首詞都用《如夢令》作為詞牌,共同抒發了個人內心不同的感懷。
蘇詞作于1088年(元祐二年),作者當時53歲,在汴京為翰林學士。這首詞是寄給黃州友人的,它表現了作者對當年貶官黃州,躬耕于東坡時清靜自適生活的懷念,和遙想東坡,意欲歸去的心情。
秦詞作于1096年(紹圣三年)。秦觀一生,屢遭貶謫,這一年詞人自處州再貶郴州。這首小令作于是年冬季赴郴州途中。詞借描寫夜宿驛亭苦況,訴行旅艱辛,嘆宦游坎坷。
納蘭詞創作時間不詳。詞中描寫了詞人在暮春時節和鐘情之人一次美麗的邂逅,卻因彼此無緣相聚而陷入內心的紛擾,表現了作者綿綿不盡的相思憂愁。
三首詞均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二、說策略——探得幽徑漸明
、逭f目標
三首詞都以抒發內心感懷為主,但在表現情感上又有不同之處,所以在教學時要緊緊抓住同中有異、異中有同這一特性,同時從提高學生鑒賞古典詩詞能力角度,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了解《如夢令》詞牌的格律特點;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和詩歌的創作背景。
2.能力目標:指導學生從詩歌的不同角度進行鑒賞;比較文本,找出異同;仿照文本,嘗試改詞。
3.情感目標:結合作者的不同背景和不同經歷,分析三首詞抒發的不同情感。
、嬲f重點
如何在每首詞中找到恰當的切入點品鑒文本,揣摩情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缯f難點
高中生鑒賞古典詩詞大都以單篇為主,比較鑒賞很少涉及,因此本課對三首詞的比較鑒賞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㈣說教法
1.誦讀賞析法: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誦讀文本,品味本文精煉卻富有深蘊的語言。
2.知人論世法:指導學生結合作者的生平經歷和文本的創作背景,準確把握文本蘊含的情感。
3.比較鑒賞法:指導學生通過對三首《如夢令》進行比較,找出同一詞牌下三首詞的異同點。
、檎f課時
一課時
、暾f教具
多媒體課件
三、說過程——踏得小令慢行
、鍖耄褐苏撌
1.將去掉詞牌,去掉作者的三首《如夢令》呈現在多媒體幻燈片上,請學生齊讀,然后問學生是否知道這三首詞的作者。如果學生不知道,再提供三位詞人,讓學生嘗試將作品和相對應的作者連線。
。ㄔO計意圖:采用猜作者和連線的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過渡到詞作和作者的關系上)
2.學生對蘇軾比較熟悉,對秦觀和納蘭性德比較陌生,此時提供三位詞人生平經歷和詩歌創作背景的材料:
生平經歷
創作背景
蘇軾
一生屢遭貶斥,仕途坎坷多舛,但性格率真,并未消沉,而是走向了曠達清放。
作者在京城官翰林學士期間所作,此時詞人在朝中遭受政治排擠,心情并不舒暢。
秦觀
因涉黨禍,半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遷徙。
詞人自處州再貶郴州。于是年冬季赴郴州途中所作。
納蘭性德
出生高貴,家室顯赫一生錦衣玉食,但生性多情,多愁善感,自稱天上癡情種,人間惆悵客。
源于一次與鐘情女子短暫而美麗的邂逅。
看完材料,師生討論出用恰當的詞語概括三位作者的相關信息:蘇軾“曠達率真”、秦觀“苦悶憂愁”,納蘭性德“多情善感”。
追問學生,三首詞哪一首體現了“曠達率真”,哪一首看出了“苦悶憂愁”,哪一首寫的最“多情善感”。
學生根據問題,結合內容,對號入座。教師借機進入下一環節——品鑒文本。
。ㄔO計意圖:通過知人論世導入,使學生在宏觀上把握文本,在詞風上了解詞作,為后面鑒賞奠定基礎)
㈡尋異:品鑒文本
。ㄒ韵颅h節,視學生自己挑選哪首作品分析而定,通過分析文本,揣摩詞人情感。)
三首詞都呈現了不同的個性和不同的情感,請學生討論交流,鑒賞詩詞的時候,可以從哪些角度進行鑒賞?
課堂預設:學生會調動以前所學知識,從多個角度去回答問題,譬如分析意象,品味詞語,分析手法,不一而足,教師加以引導,然后分別從每首詞選擇一個切入點進行鑒賞。
1.析意象——人生如夢念歸去
主要引導學生重點抓住“玉堂”和“江上”兩處描寫地點的意象。
問學生此時作者身在玉堂,而心卻向往江上,為什么?
“玉堂”——苦悶,束縛,不自由。
“江上”——閑適,灑脫,無束縛。
結論:通過兩處對比,可以看出詞人雖居廟堂之深,但念東坡之閑。
2.煉字詞——驛路如夢怕無寐
重點引導學生煉字詞,重點抓住“遙”、“沉”、“緊”、“閉”、“破”、“窺”、“侵”、“嘶”、“起”等傳神的動詞和形容詞,體會煉字描述典型環境,表達羈旅愁思的妙趣。
“遙”——長夜漫漫!俺痢薄股畛。“緊”——風聲凄厲。
“閉”——驛亭荒寂。“破”——美夢破碎!案Q”——荒涼破敗
“侵”——霜寒襲人!八弧薄呷松下贰!捌稹薄嗽诹b旅
結論:凝練傳神的詞語,寫出了無寐之夜的沉重壓抑和寒冷孤寂,表現了羈旅之人內心憂愁苦悶和沉重無奈。
3.賞場景——相逢如夢問誰省
重點引導學生賞場景,重點抓住相逢時和相逢后兩個場景。
場景一:實寫相逢瞬間。在“轆轤金井”浪漫之地,在“落花紅冷”暮春時節,詞人和鐘情女子美麗邂逅的場景。相逢是欣喜的,但“花”已落,“紅”已冷,仿佛又昭示著結局,“心事眼波難定”,更是傳達出了驚鴻一瞥的美好情感轉而陷入了內心的紛擾。
場景二:虛寫別后相思!皬拇唆〖y燈影”,相逢的喜悅過后,苦于對方的心思無法琢磨,對于未來的不可測,詞人添上了一份恐慌,于是,又開始想象別后深宵,青燈旁,孤枕畔,轉輾反側,相思不眠的場景。
結論:兩處場景,一實一虛,前后觀照,更能體現詞人別后相思之苦,輾轉無眠之愁
小結:學生再次齊讀三首詞,歸納三首詞分別在情感上的不同之處。
鑒賞點
情感不同
蘇軾
析意象
廟堂之深
東坡之閑
秦觀
煉字詞
貶謫之苦
宦游之倦
納蘭性德
賞場景
相思之痛
無眠之愁
。ㄔO計意圖:指導學生從詩歌的不同角度進行鑒賞,有助于幫助學生掌握鑒賞詩詞的方法,提高鑒賞詩詞的能力)
、缫捦罕容^鑒賞
1.因韻誦情:
提問學生,三首詞分別使用了不同的手法,體現了不同的情感,但它們有沒有相同之處呢,比如在字數、句數、韻腳等方面,和你們初中學過的哪首詞相似呢?
學生回答李清照的《如夢令》
學生尋找《如夢令》詞牌共同點,教師歸納總結。
格律上:單調,七句,押五仄韻,一疊句。
詞牌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韻),仄仄仄平平仄(韻)。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韻)。平仄(韻),平仄(疊句),平仄仄平平仄(韻)。
格調上:
除了格律相同,我們發現三首詞的抒情風格上,也有共同點,都更適合抒發個人的愁思。所以我們回過頭再來看這些詞的情感,發現都是抑郁的情愫,難以排解的憂傷,即便曠達如蘇軾,也仍是有思念故地的憂傷。這主要和詞的仄韻有關,用仄韻,能夠表現出詞人的深情。
結合剛才的分析,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詞,讀一讀,感受詞韻,品出感情。
2.據詞擬題:
教師提供《如夢令》詞牌的由來。
憶仙姿·曾宴桃源深洞
【后唐】李存勖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鳳。
長記欲別時,和淚出門相送。
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如夢令》源于后唐莊宗李存勖創作的一首詞《憶仙姿》,但蘇軾因嫌其詞牌名不雅,認為該詞的尾句“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最為巧妙,尤其是“如夢,如夢”的繁音促節,一語道出詞人心緒,堪稱點睛,遂改為《如夢令》,從而使該詞牌廣為流傳。
追問學生,為什么蘇軾改的巧妙?
討論歸納:這重復的詞語,是小令的轉折之處,是使詞的意境升華,感情強化的句子,其中的繁音促節,基本上都能直接抒發作者的情感。
引導學生用用同樣的方法為三首詞擬題。
教師再次提示學生把握詞中詞人情感:蘇軾歸去心切,秦觀羈旅無眠,納蘭性德相思誰省。
據此,可以引導學生分別將三首詞擬題為《如夢令·歸去》、《如夢令·無寐》、《如夢令·誰省》。
結構上:
《如夢令》一詞在結構上,后三句基本上宕開一筆,富有轉折,出人意料,引人遐思。尤其是五、六兩句繁音促節,大都重在直抒胸臆,堪稱壓軸之句,點睛之筆。
(設計意圖:把握住詞韻和格調以及結構的共同點,進行鑒賞,采取因韻誦情和據詞擬題方法,環環相扣試圖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并再次激趣促學。)
、枳鳂I:學以致用
根據所學知識,以《如夢令》為詞牌,嘗試填詞并誦讀品情。
教師呈現下水詞作。
如夢令·風定
昨夜堂前初醒,殘月孤燈人影。
驟雨送清明,絮語暮春飛杏。
風定,風定。只此扁舟微冷。
結合內容板書的最后詩意收尾:
不同的詞人,平平仄仄起來,《如夢令》便是他們的憂愁,歸去,歸去,是蘇子的曠達率真;無寐,無寐,是少游的苦悶憂愁;誰省,誰省,是納蘭的多情善感。今日一曲如夢令,三分詞韻心中存,也愿你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如夢令。
四、說板書
【關于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五篇】相關文章:
關于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8篇07-25
關于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六篇07-22
精選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8篇07-30
【精華】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7篇07-28
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六篇08-13
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7篇08-07
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9篇08-15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七篇08-08
【精華】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七篇08-02
關于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6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