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初中政治說課稿

        時間:2022-11-19 16:55:01 紫陽 初中說課稿 我要投稿

        初中政治說課稿(精選2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政治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政治說課稿(精選20篇)

          初中政治說課稿 篇1

          一、教材簡析:

          《財產屬于誰》是八年級思想政治第七課的第一框題。本框設置三個目,主要幫助學生了解屬于公民個人所有的財產必須是合法財產,財產所有權的涵義,我國法律是保護公民合法財產的“利劍”。其落腳點是增強學生依法維權的意識和能力。學好本框,對學生了解相關知識的同時,能夠愛惜國家財產和他人合法財產,并增強依法維權的意識有重要意義。

          (一)教學目標: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全面發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制定“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公民的合法財產,財產所有權的涵義;法律保護公民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的重要意義、方式;財產所有權的歸屬發生爭議或所有權受到侵害,要及時尋求法律救助。

          2、能力目標:

          鑒別合法財產與非法財產的能力,依法維護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目標:

          珍惜國家、集體、他人、自已的財產,敢于同侵犯財產的行為做斗爭。

         。ǘ┙虒W重點:法律保護合法財產的所有權,

          教學難點:對個人財產合法性的認識

          二、學情簡析:

          在現實生活中,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自已的財產所有權日益重視。法律也加大了保護公民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的力度。例如,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第22條中明確做出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的規定。然而,由于各種原因,侵犯公民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的現象頻繁發生。有些未成年人采用搶劫、盜竊等手段侵占他人財產、危害社會和他人利益,對此,必須加強法制教育,以減少侵權事件的出現。另外,也有些未成年人缺乏維權意識和能力,當自已的財產所有權受到侵害時,不能及時尋求法律保護;谏鲜銮闆r,有必要對未成年人進行采用正當方式獲得財產的教育,有針對性地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素質。

          三、教法、學法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納要(試行)》,在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中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是為了不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所以本課教學在教學中遵循啟發示教學原則,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主要采用指導閱讀法、討論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通過“展示材料——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歸納結論”,并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

          四、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我在新課導入時,用多媒體出示了電影《有話好好說》的片斷,并組織學生討論:

          1、影片中趙小帥的什么權利被侵犯了?他侵犯了張秋生的權利了嗎?

          2、電腦是屬于誰所有的?張提出的賠償要求合理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出,這涉及到了有關財產所有權方面的知識,從而引入本課。

          這樣的新課的導入,利用學生感興趣的電影片斷,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味盎然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

          講授新課:

          本課共三目,即: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法律保護合法財產所有權;當財產所有權受到侵害時三目。知識點較多,內容豐富。我的這樣設計的。

          引導學習,解決目標:

          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出示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圖片,鼓勵學生大膽發言,通過自已的分析,得出結論,獲取知識。并培養學生敢于創新,勇于表現,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突破重點、難點:

          本課重點是:法律保護公民合法財產的所有權。具體有:民事法律保護和刑事法律法律保護。

          我在講這部分內容時,設計了一個案例,《王林房屋被侵占》。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角色互換,體會民事法律手段保護的內容。案例繼續,是使學生理解刑事法律手段的內容。并且通過“我來斷案”這個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合作能力。

          鞏固小結:

          學生談談這節課“我學到了什么?”,以檢測學生對本課知識的掌握情況。

          五、教學構想:

          本課內容較多,必須幫助學生理清頭緒。同時,擺正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優化課堂結構,給學生以思考的時間,每一個情景都是圍繞學生最感興趣的身邊事,從而幫助學生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節課我就是這樣構想的。有不足之處,請多指正,以便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愿為提高我縣的政治教學水平盡自已的微薄之力。

          初中政治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環境被破壞》是教科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的內容。本單元主要對孩子進行環境科學教育,貫穿著“正確認識自然和人類的關系”這一思想。整個第二課既使孩子深刻感受到人類生存的危機,又是第三課落實環保行動的前提。如果不能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就不會有意識地關愛和善待自然,不會主動地保護自然環境。本課時的教學是在孩子初步了解了世界特別是我國資源狀況的基礎上,進一步感受和理解環境問題的嚴重性,使孩子深切感受到人類生存的危機。讓孩子認識到人類既依賴于環境又影響環境,人類對環境有保護和改善的責任,為孩子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落實環保行動奠定基礎。

          二、說學情

          經過一年半的.初中生活,孩子的認知水平不斷提高,又正值春天,是孩子親近自然、感悟自然的好時機,對于環境的狀況孩子尤為關注;孩子在地理、生物、語文、英語等課程對于環境問題有所學習,再加上電視、報紙等媒體的報道,孩子對于資源、環境問題并不陌生。但是孩子的活動范圍和認知水平是有限的,老師應及時地給予指導。

          當前環境被迫破壞的狀況,特別能震撼孩子們的心靈,激發孩子親近自然、鑒賞自然、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感。孩子學習這一內容應該不會很困難。

          三、說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孩子關注自然;幫助孩子認識到目前環境的破壞帶來的災難性后果;使孩子深切感受到人類生存的危機。

          【能力】培養孩子關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保衛人類家園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知識】了解大自然的狀況,資源在枯竭、環境被破壞。知道人類目前的生存環境。

          四、說重難點

          教學重點:環境污染的現象,認識環境污染的嚴重性

          教學難點:環境破環的后果,進一步強化孩子的環保意識。

          五、說教法學法

          1、教學方法:

         。1)指導閱讀法。

          指導孩子的課堂閱讀活動,重視課堂引導,啟發孩子發現和探究問題,并點撥孩子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疑點、難點,做好輔導工作。

         。2)直觀演示法:利用多媒體、Powerpoint、掛圖等教學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孩子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活動探究法:引導孩子通過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孩子為主體,使孩子的獨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

          (4)討論交流法:組織孩子集體討論和分組討論,促使孩子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孩子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2 、學習方法:

          自主探究法、分析歸納法、總結反思法。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對孩子進行學法指導,讓孩子從機械的“學答”向主動地“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教學小結

          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與探討,我們知道了自然環境被破壞的形勢非常嚴峻,無論是水資源,還是土壤資源與空氣資源,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而人類對這些資源的破壞,恰恰又反過來受到了大自然的報復:沙塵暴、龍卷風、洪水,等等,都嚴重傷害了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健康成長。環境保護,對人類來說是義不容辭、刻不容緩的。

          初中政治說課稿 篇3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未來道路我選擇》。

          一、說教材

          1、《未來道路我選擇》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級教材第十課的第三框題。

          2、對應的課程標準:做好升學和就業選擇的心理準備。

          3、地位和作用:《未來道路我選擇》主要幫助學生解決如何選擇未來的人生道路問題。這個問題既是學生在人生發展階段上必然要經歷的問題,也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框的教學內容在全書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說學情

          九年級學生即將畢業,面臨新的選擇,新的挑戰。許多學生在升學和就業問題上,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思想問題,缺乏選擇的策略和勇氣,因此,很有必要對他們進行人生選擇方面的指導。

          三、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依據教材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九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知道選擇對人生的重要性,慎重地對待人生的一些重要選擇,愿意為自己選擇承擔責任。

          能力目標:具備一定的自主選擇能力,能為自己作出較為明智的選擇。

          知識目標:明白今天的青少年面臨的選擇越來越多;掌握科學合理的選擇方法和策略。

          重點:掌握科學合理的選擇方法和策略,作出合理的選擇。(依據本節課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學目標,得出此教學重點。)

          難點:慎重地對待人生的重要選擇。(由于一些學生的選擇意識不強,對人生選擇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知識比較抽象,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課時安排:1課時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活動探究法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 通過活動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體驗,在參與中得到發展。)

          學法:分析歸納法和自主探究法。(主要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3分鐘):

          一堂課的開始,我這樣設計:播放詩歌朗讀——《未選擇的路》,學生在詩的意境中感受選擇對人生的重要性,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聆聽詩歌朗誦,讓學生心靈受到觸動,引發思考,帶著興趣進入學習。

          (二)活動探究,學習新課

          生活的岔路口(12分鐘)

          活動一:思考“生活中的選擇”

          提問:

         、僮屛覀円砸惶鞛槔,看看普通的一天中,會遇到哪些選擇?

          ②小時候面臨過什么選擇?現在又面臨什么選擇?

          【設計意圖】從學生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選擇切入,引發學生對選擇問題的思考。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充滿選擇,有些選擇每天都會遇到,有些選擇則會對人的一生有重要影響。

          活動二:欣賞動畫《道路的選擇》

          學生思考:動畫《道路的選擇》說明了什么道理?

          【設計意圖】動畫歷來深受學生喜愛,以形象具體的事例,使學生懂得不同的選擇,可能會決定我們不同的人生道路;明白面對生活的岔路口,要慎重選擇,還要學會選擇,從而進入下一環節的探究。

          學會選擇,學會承擔(20分鐘)

          活動一:小江的`困惑

          結合教材的事例,學生小組討論:①填志愿時,面對眾多的學校,小江該選哪類學校?

         、诿鎸Ρ姸嗟囊运囆g訓練為主的學校,下一步小江該怎樣辦?

          【設計意圖】小江的困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過探索,幫助學生在面臨重大選擇時,了解來自周圍人的意見是什么,自己內心愿望和想法又是什么,學會處理兩者之間的沖突,慎重作出選擇。

          活動二:參加“模擬人才招聘會”

          (1)老師確定招聘人員,并發放招聘簡章。

          (2)指導學生填寫各自的簡歷(包括職業目標、能力、性格及特長)

          (3)每個同學均需帶著簡歷參加招聘。

          (4)學生談自己參加招聘會后的感受。

          【設計意圖】運用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也有助于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交融。

          活動三:采訪片段(視頻)

          主要采訪九年級學生對初中畢業后的人生道路作何選擇,現在應做什么?

          【設計意圖】采訪身邊同學的片段,讓學生有親切感,以他人為榜樣,給自己作出最佳選擇。

         。ㄈ┱n堂小結:梳理知識,深化認識。(2分鐘)

          (四)課堂小練(3分鐘)

          多媒體展示5道基礎的選擇題,學生搶答。

          【設計意圖】當堂訓練,鞏固知識。

         。ㄎ澹┱n后作業:如何作出人生的最佳選擇?

         。┌鍟O計:

          未來道路我選擇

          一、生活的岔路口

          1、生活充滿選擇

          2、慎重選擇人生道路

          二、學會選擇 學會承擔

          1、掌握科學方法和策略

          2、學會承擔

          【設計意圖】直觀系統的板書書,有利于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學內容。

          初中政治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本節教材的地位:

          個人隱私權屬于人格尊嚴權中的一種,是人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利。但在皇權至上的國和父權至上的家里,向來得不到承認和尊重,更不要說未成年的孩子了。因此,在初中階段對孩子們進行保護個人隱私的教育,無論是對于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還是建設文明法制的現代國家,都具有重要的時代和社會意義。但由于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習慣勢力,學生對于個人的隱私權缺乏自覺的認識。故而在教材編寫上,將其專門作為一節,足見本課在第六單元中,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

          2、本課的基礎知識有:

          A、隱私權以及對隱私權的尊重程度的社會意義;

          B、法律如何保護公民的、特別是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隱私權;

          3、知識與能力培養目標:

          A、了解個人隱私的內涵及保護隱私的必要性;

          B、理解個人隱私權對于現代社會的重要性;

          c、學會維護個人隱私和尊重他人的隱私

          4、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A、從個人隱私權的被尊重體會人的尊嚴;

          B、學習我國保護未成年人隱私權的法律規定,依法維護自己的隱私權和尊重他人的隱私權,建設現代文明國家。

          5、教學重點:什么是個人隱私權和隱私權在現代生活中的意義。因為現代社會中,信息傳媒手段越來越進步和普及,人們更加需要保護個人的隱私和空間。

          6、教學難點:在接受教育時,未成年人如何維護個人隱私權。因為在傳統教育中,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缺乏未成年人的隱私意識;再者,個人隱私的界定也難于把握。

          二、說教法

          1、引導和閱讀教學

          針對學生在隱私方面的模糊認識,在閱讀教材時設置相關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

          2、情景式教學

          設置一些侵害個人隱私的情景,讓學生來推測、想象事件的'結果,最后教師進行歸納說明。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體驗式教學

          引導學生交流自己隱私受到侵害時的感受,在討論中使學生切身體會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三、說學法

          現代教學思想特別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根據本課的特點,我指導學生采用自主探究、參與學習的方法。

          1、自主探究:針對一些案例要求學生首先認真閱讀分析,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培養情感。

          2、參與學習: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將通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盡可能多制造機會讓學生參與其中,通過分析、比較、思考、討論、釋疑,使學生都能動起來,活起來,讓他們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學會維權,學會做人。

          四、說教學過程

          (一)名畫欣賞導入課題

          通過欣賞土耳其著名漫畫家奧斯曼的杰作《偷窺》,提出若干問題,初步啟發和培養學生的隱私意識

          (二)新課教學

          因為教學內容有不同的側重點,我把本節內容設計成兩個板塊,每一板塊重點解決一個問題:

          第一板塊:解決“‘隱私’是什么”的問題即什么是個人隱私,什么是個人隱私權。這是本節重點。為了突出這個教學重點,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追根溯源――案例分析――火眼金晴

          追根溯源:用引導和閱讀法,通過學生閱讀課本P44法律導航第一部分“個人隱私權”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從閱讀到歸納的能力。

          案例分析:

          警方對犯罪嫌疑人李某的住宅電話進行了監聽,發現了犯罪事實。李某認為警方這么做是侵犯他的個人隱私權。你們覺得李某的想法對不對?為什么?

          通過案例,引導學生深層次的對個人隱私權的含義的理解?梢哉{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火眼金睛:

          給出實例,判斷是非

          A、小琳在取款機前取錢時,好幾個等待取錢的人圍著她。

          B、李某在實施手術的過程中,發現有多名實習醫生在觀摩自己的手術過程。

          xxxx年10月某娛樂周刊在報上以地圖的形式登出了馮小剛的家庭地址。

          據美聯社報道,美國白宮5月13日公布的一份聯邦財務報告,布什和他妻子勞拉申報了xxxx年擁有的財產。布什總統還匯報了所收禮品情況,其中包括價值400美元的隨手小折刀,最貴的禮物是一輛價值2700美元的山地自行車。

          活動要求:每一小組組員合作判斷上述材料哪些侵犯了公民的隱私權,哪些沒有。如果其中一小組的剖析,另一小組有不同看法,可以直接提出。

          通過此活動,學生能更好理解個人隱私權的范圍以及對生活的意義。提高學生認識和自主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斷、合作能力。

          第二板塊:解決“請保護我的隱私”的問題即法律保護公民的隱私權和未成年人的隱私權受法律特殊保護兩個內容。這板塊是本節難點,為了解決這個教學難點,我安排了三個環節:法律導航——角色扮演——老師支招

          法律導航:用引導和閱讀法,通過學生查閱課本P44“法律保護公民的隱私權”歸納總結出法律對保護公民隱私權有哪些規定,培養學生的從閱讀到歸納的能力

          角色扮演:讓學生來表演課本P43情境研討中的內容。提出問題:當這些矛盾激化時,究竟該如何處理?

          此環節可以讓學生換位思考,合理的解決孩子的隱私權和父母及老師的監護、教育權之間的矛盾。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能力,樹立隱私意識,懂得要依法維護自己的隱私權。這樣就突破了本課的教學的難點,使學生懂得維權的方法是法律。

          老師支招:學生現在知道出現問題時要運用法律,但法律并不是解決這種問題的最好辦法,所以老師應該結合實際,教給學生幾種更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子女與父母、老師之間矛盾

          具體方法:

          1、當未成年人發現父母、老師想打聽自己的秘密或侵犯自己的隱私時,應該平心靜氣的告訴父母老師這是自己的隱私,自己有權得守護這些秘密;

          2、如果父母老師已經偷看、窺探,那么就違反了法律,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可以向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等機構反映,請相關機構對父母老師進行批評教育;

          3、如果父母老師侵犯自己的隱私給自己帶來很大傷害,未成年人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要求父母停止侵害、陪禮道歉甚至賠償相應損失。

         。ㄈ┱n堂小結,強化認識:

          請學生用一句話表達對今天這堂課的感言。這句話里應包括“社會、隱私、法律、道德”

          小結的設置目的是讓學生回顧本課的學習內容,并能體會隱私與法律的關系,為下一課時“如何依法保護隱私權”做準備。

         。ㄋ模┳鳂I布置:

          辯論會:“分數屬不屬于隱私”要求明確自己的觀點,準備好辯論資料。

          布置作業的目的是為了檢驗學生關于隱私權學習的實際效果,在生活與法律的矛盾沖突中去學習隱私權的內容

         。ㄎ澹┌鍟O計:

          6.3保護個人隱私

          一、個人隱私權

          1、個人隱私的含義

          2、尊重個人隱私的意義

          3、個人隱私權的含義

          二、法律保護公民的隱私權

          1、法律保護公民的隱私權的規定

          2、未成年人的隱私權受法律的特殊保護

          這樣的板書設計直觀、系統、一目了然,即體現教材的知識點,又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初中政治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分析:

          本課是《思想品德》(人教版新課標)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我們的人身權利”第四課“維護我們的人格尊嚴”第二課時的內容。通過第一課時學習,學生已初步了解了人格尊嚴權的內涵,集中表現為名譽權、肖像權、姓名權、隱私權。本課時將進一步具體說明其中的肖像權和姓名權,使學生懂得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和他人合法權益。

          本課對應的課標要求是:“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權利與義務”部分——“了解法律保護公民的肖像姓名權不受侵犯,能夠自覺尊重他人,運用法律維護自己合法權益。”

          2、對教學目標的分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教學,引導學生反思自己在與同學交往中侵犯他人姓名權和肖像權的不良表現,體驗給受害者所造成的危害;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姓名權和肖像權的責任意識;加強法制觀念,增強依法維權意識。

          能力目標:通過教學,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夠正確區分哪些行為是侵犯公民姓名權和肖像權的行為;提高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和他人姓名與肖像權的能力,能夠運用法律武器追究侵犯者的法律責任。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幫助學生認識肖像和姓名是一個具體的人的兩大外在標志;懂得姓名的作用,姓名權的含義和內容,侵害姓名權的表現形式與后果;懂得肖像的含義及作用,肖像的內容,侵害肖像權的表現形式與后果。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法律保護公民的肖像權和姓名權,侵害公民肖像和姓名權的行為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難點:公民在依法維護自身權利的同時要履行維護他人肖像和姓名的義務。

          確定依據: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對肖像和姓名中的權利認知較差,在生活中侵犯他人此類權利的事情以及自身權利被他人侵犯的事情時有發生;部分學生更是出于好奇好玩、不懂尊重他人,加之電腦技術的發展及網絡的虛擬性,在網絡上惡意損毀、丑化和擅自使用他人肖像的行為也屢見不鮮,因此有必要教育學生重視維護他人和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說教法:

          1、問題教學法:、分析問題,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指導學生觀察周圍環境,從中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

          2、調查分析法:通過學生對周圍侵權現象的發現與調查,了解現實生活中種種侵權行為,引發學生的思考,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3、體驗教學法: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切身感受權利的意義,從而激發他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和尊重他人權益的意識。

          4、案例教學法:再現生活中的典型案例,通過分析,了解并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5、多媒體教學:借助多媒體手段,利用生動的漫畫與動畫,增強學生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三、說學法

          1、合作交流法:學生通過一系列活動及探索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合作意識,培養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2、體驗學習法:通過玩游戲和小品演繹,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探究法律的興趣,更有助于情感的理解與升華。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

          具體步驟

          教學目的

          課前準備

         、偈占藞D片,準備游戲道具,排演小品“喂”

         、谒鸭l生在學生身上的有關侵犯姓名權和肖像權的案例和素材。③查閱有關肖像權、姓名權等法律知識

          培養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形成期待心理;

          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講授新課

         、儆螒颦h節:蒙著眼睛猜猜他(她)是誰?可以怎么猜?(看容貌,叫名字)

          點評:肖像和姓名是我們將不同的人區分開來的兩大外在標志

         、诿藞D片欣賞

         、郯咐簞⑾枧c阿爾法故事,思考:他們行使了什么權利?具體內容包括?

         、馨咐白冏冏儭彼伎迹阂陨闲袨榍址腹袷裁礄嗬繎撊绾尉S護自身權益?

         、菪≠Y料展示不構成侵犯肖像權的幾種情況。

          ⑥小品演繹“喂”(正反演繹),認識姓名的重要意義。

         、甙咐拔业拿治易鲋鳌薄捌饌好名字”思考:壽生可以更改自己的名字嗎?父親有權阻止嗎?

          ⑧案例分析“求婚后傳”思考:

          王先生是否侵權?李小姐應該如何維權?

         、嵴n堂小結:請同學們尊重他人的肖像權和姓名權,同時依法維護自己的肖像權和姓名權,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公民。

         、僖杂螒虻姆绞綄胄抡n教學,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谝龑W生認識肖像的含義、作用。

         、垡龑W生認識肖像權的具體權益。

         、芤龑W生認識身邊侵害肖像權的行為表現和侵害肖像權的行為要承擔的責任,把握本課教學重點。

         、菀龑W生了解肖像權行使的限制條件,突破難點。

         、尥ㄟ^小品演繹同學身邊的“小事”,使學生懂得姓名和個人人格的關系。

         、咭龑W生了解公民姓名權的具體權益;明確任何人不得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權;同時學會用辨證的全面的觀點看待取姓名的現象,從而掌握本課的又一重點。

         、嘁龑W生認識侵犯姓名權的具體情景,學會維護自身權益,突破難點。

          鞏固新課

          板書展示

          課堂練習:判斷正誤、分析案例

          在豐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結合課本的知識點,適當地幫助學生總結與鞏固本課知識。

          五、教學反思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生實際,本節課主要采用活動式教學,通過游戲、小品、生活案例分析等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學理念。

          通過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也培養了學生對法律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教學過程中盡量少評價他們的描述正確與否,讓他們自主發現,享受成功的喜悅。

          初中政治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ㄒ唬┙滩暮單

          "法律規范經濟行為"是八年級思想政治第三課的第二框題,本課第一框題主要從理論(法律、法制)的角度講了憲法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規定,第三框題主要從實踐的角度講依法打擊經濟犯罪的幾種類型。本框主要介紹我國經濟活動中的各種規則以及經濟活動的參與者要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它主要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說明如何規范經濟行為在全課中具有承上啟下、前后銜接的作用,學好本框對理解全課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使學生初步了解經濟常識,對學生今后參與經濟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ǘ┙虒W目標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全面發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制定"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識記:我國規范經濟活動的幾個重要法律法規的名稱。

          理解:各種經濟活動的參與者都要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能力目標

          結合個人的所見所聞所為,對照有關法規,具有初步的正確判斷多種經濟活動的參與者是否依法規范自己行為的能力。

          思想覺悟目標

          使學生懂得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離不開法律的道理,提高自己關于法律對經濟建設起重要作用的認識,使學生懂得在經濟活動中要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經濟活動的參與者都要依法自己的行為。

          確立依據:經濟建設需要良好的經濟秩序,經濟活動的參與者依法自己的.行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經濟秩序,從而促進經濟的快速有序發展。所以把它確定為重點。

          教學難點:法律規定我國經濟活動中的各種規則。

          確立依據:概念抽象,學生的知識容量較少,思維能力不強,涉及經濟活動的范圍較小,所以把它確定為難點。

          二、說學情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法律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學生看電視、購買消費商品、參與經濟活動、接觸一些經濟現象,并產生一定的思考,對經濟活動有感性的認識,因此學生對學習本課內容感到需要和興趣。但八年級學生沒有直接參與經濟建設工作,只參與一些簡單的經濟活動,分析判斷能力不強,對理解經濟活動的規則、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有一定的難度。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中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本框題在教學中遵循啟發式教學原則,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主要采用指導閱讀法、講授法、討論法,通過展示材料→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歸納結論,并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進行。

          教學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教是為了不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對本框的學習主要通過閱讀思考、討論,結合教師歸納講授掌握知識并提高分析判斷能力。

          四、教學程序

          導入新課

          我選擇了多媒體展示以下資料:材料一:課本P44山西假酒中毒案。材料二:課本P39小天鵝公司重信譽。讓學生思考并討論:這兩則材料說明了什么?你的感受如何?教師歸納并導入新課:任何人從事經濟活動都要遵守法律,只有如此,買賣才能生財,贏得人們的信任與稱贊,你的行為才能受到法律的保護,否則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引出新課--法律規范經濟行為。

          這樣的新課導入:能使學生從感性材料中得到感性認識:經濟行為需要法律的規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引導學習,解決目標

         。ㄒ唬┓梢幎ㄎ覈洕顒又械母鞣N規則

          首先我提問:山西假酒中毒案中的王青華等人的行為是違法的,受害者應該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那么,依據那些法律判斷經濟行為是否合法?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判斷經濟活動主要根據民法通則、經濟合同法、產品質量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

          投影:

          1、規范我國經濟活動的幾部重要法律

          民法通則

          經濟合同法

          產品質量法

          反不正當競爭法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投影:

          2、法律規定我國經濟活動的各種規則

          平等

          公平

          誠實信用等

          我利用材料二小天鵝公司重信譽,引入法律規定的經濟活動規則,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等。

          法律規定我國經濟活動的各種規則是本課的難點,為了解決這個難點,我設計了一個分組討論的活動。

          討論活動的內容:應該如何理解法律規定我國經濟活動的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等各種規則(要求:依據材料一、材料二或自己的耳聞目睹,前后座同學分組討論。)

          教師點評,并依據教材內容進行必要的補充。我通過舉一些現實經濟活動中人們深惡痛絕的欺騙性交易行為的例子,即:"反面實例".由同學們進行討論、分析,總結出規范我國經濟活動的各種規則是"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等。例如:當前市場上的"虛假廣告"、各種形式的"打折狂潮"、"降價風暴"等。

          通過這樣的教學,使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ǘ┓梢幎ń洕顒拥乃袇⑴c者必須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投影:

          1、經濟活動的參與者

          生產者

          銷售者

          消費者

          結合材料一,引導學生分析、掌握參加經濟活動的人們有三類: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

          2、經濟活動參與者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它是本課的重點,我采用以下方法突破。 在分析"生產者"、"銷售者"時我首先出示山西假酒中毒案中的有關資料,讓學生分析其中的生產者、銷售者的違規之處及其危害,然后我根據上述材料,讓學生說說生產者、銷售者在經濟活動中應當遵循哪些要求?學生回答后教師作簡要說明,然后請學生根據教材上列出的其他要求,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類似的違法經營者,并談談體會。對"消費者",我結合《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3.15消費者權益保障日,說明消費者的權益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可請學生適當舉例說明消費者受保護的一些例子。教師可作適當點撥。教師歸納小結。

          課堂小結

          再以幻燈出示時政:我們國家的強化產品質量管理,規范經濟活動行為上又有重大舉措,為我國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而作為我們每一個公民,既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規范自己的經濟行為;同時也要敢于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敢于同各種經濟犯罪現象作斗爭。下一課我們將專門介紹如何依法打擊各種經濟犯罪。

          初中政治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ㄒ唬抖Y貌的力量》是七年級思品上冊第四單元第十一課交往的藝術的第一課時,本課時主要從語言文明和行為文明兩個方面闡述交往的藝術,從“說”和“做”由潛入深教會生如何交往,掌握交往的藝術和技巧。促進良好的人及關系。

          (二)地位作用分析

          交往是學生生活的永恒主題,《人與人之間》這一單元是在本冊第一單元《揚帆起航》學生進入新環境、接觸新老師和新同學的基礎上,進一步討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交往主題的延伸、拓展和深化。在本單元,是“面”上的展開,在初二年級的相關單元還將從“點”上深入。初一上學期,學生到一個新的環境里,怎樣與人交往,成為學生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與此同時,讓學生了解一些交往的基本要素和藝術也是必要的。本課時的教學就是要告訴學生交往的禮儀與交往技巧,幫助學生培養文明禮貌的良好習慣,為學生今后良好的發展奠定基礎。

         。ㄈ┙虒W目標

         。壑R目標]:認識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了解文明禮貌的基本要求。

         。勰芰δ繕耍荩簩W會基本的人際交往禮儀與技能,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矍楦袘B度、價值觀目標]:樹立文明交往意識,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

         。ㄋ模┙虒W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文明禮貌對交往的重要意義,掌握基本的人際交往禮儀。

          教學難點: 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能。

          二、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針對七年級學生有想法,樂于表現,擅長直觀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較弱的特點,我設計的教學方法是“活動探究教學法,情感體驗教學法”。體現“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解為輔”的精神,讓學生自己會活動、探究、體驗、領悟,在關鍵處教師給予適當點撥。

         。ǘ、說學法

          從中學生的交往狀況看,一方面中學生渴望自己有許多朋友,渴望被人們所接納和歡迎,另一方面因為缺乏交往技巧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而遇到不少障礙。基于這一點學情,在教學過程中我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日;旧顔栴}入手,通過小品表演,禮貌用語PK臺,即興表演等活動形式,讓學生參與交流與合作,從而形成一定的體驗,分享成功的快樂。在學法指導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程序設計與分析

          (一)設計情境,引入新課

          師生課前準備一些漂亮的`微笑圖片或照片,上課伊始教師先用語言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再請幾位學生模仿圖片表演,引導學生掌握本節課我們的主題是關于“禮貌”,進而引入本課的教學。

          設計意圖:由學生身邊的真實情境導入,使學生以旁觀者的身份思考微笑的現象包含的深刻道理,使學生明白微笑的禮貌力量。為以后的教學做鋪墊,同時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鍛煉了學生的表演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漫畫賞析

          讓學生欣賞漫畫“是否有禮”(漫畫有兩組,一組是有禮貌的,一組是沒禮貌的。)教師提出思考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再讓學生結合自己親自經歷說一說受到禮貌或不禮貌待遇的事,說說自己的感受,分析不講禮貌的害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文明禮貌對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再進一步引導分析:你認為對人有禮貌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語言和行為兩方面)

          設計意圖:分析漫畫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現,體驗禮貌的外在表現,結合自己親身經歷進一步體驗不講禮貌的危害,使學生自主認識到文明禮貌對于人際交往的重要性,通過漫畫形式,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有利于提高思想認識,內化品質行為。

          (三)禮貌PK臺

          這一環節教師可以先做提示引導,如:(任何需要麻煩他人的時候說:“請”,)再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寫出所知道的禮貌用語,如:(您好、謝謝、貴姓、對不起、別客氣、請多關照、打擾、請教)將禮貌用語分類,在全班展開競賽,看哪個小組說得最多。評選出優勝組。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旨在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共同分享禮貌用語,使學生認識到利用文明禮貌語言可以更有效表達我們的意圖,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同時為下面即興表演奠定基礎。

         。ㄋ模┘磁d表演

          師生可以在課前將下列情境制成紙條,課上請學生隨意抽取紙條進行情景表演,感受禮貌的表現:

         、僬埨蠋熃o你講解難題(請教)

         、诘缴痰曩I東西(麻煩)

          ③到圖書館借書(勞駕)

         、懿恍⌒牟鹊絼e人的腳(對不起)

         、莓斈阃型瑢W辦事時(拜托)

         、蕻斈闳ネ獾孛月废蛉藛柭窌r(請問)

          設計意圖:使學生學會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現自己的文明禮貌的素養,將理論認識落實到交往實踐中。

          (五)禮貌自省

          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態度、舉止等方面反思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的表現,看看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與同學們共享,共同制定改進方案并評選本班的禮貌之星。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檢查,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學會正確評價自己,提高禮貌素養,提升思想覺悟。通過評選活動,使學生以身邊的有禮貌之星為榜樣,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落實講文明懂禮貌的具體要求 。

         。┒Y貌踐行

          由老師對學生提出踐行要求。正如蒙田所說,“禮貌無須花費一文而贏得一切”,既然如此,那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到文明禮貌,以禮相待。以文明的中學生、禮貌的中國人向世界展現我們文明古國的風采和魅力。

          設計意圖:將品德教育延伸到現實生活,將思想認識內化為實際行動,有助于思品課終極目標的實現。

         。ㄆ撸 板書: 交往有藝術

          語言文明的意義

          語言文明

          學會使用禮貌用語 禮貌的力量

          禮貌的力量 是

          行為文明的表現 巨大的

          行為文明

          微笑的力量

          設計意圖:通過板書設計,幫助學生建立起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強調重點,突出難點,加強對教材觀點的理解,并有意識的將禮貌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去。

          初中政治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ㄒ唬┦紫仁菍τ诮滩牡姆治觯骸段抑壹摇肥侨私贪嫔绨四昙壣蟽运枷胝蔚谝粏卧谝徽n的第一個框題,本單元的主題是學會善于與父母溝通交往,在學生不斷擴展的社會生活中,家庭是他們最熟悉的生活領域,與家長的交往,更是他們學習與其他人交往的基礎,可以說,本框題的學習為下面內容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全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其次就是對于學情的分析,初二的孩子普遍存在責任感不強的情況,他們中的很多人會認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對于在家庭中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認識不足。因此我個人認為通過對《我知我家》這一框題的學習,不僅會讓學生加深對于家庭的情感上的了解,還有更深一層次,那就是讓學生明白自己對于家庭對于父母的責任,懂得理解自己的父母以及愛自己的家。

         。ǘ┱f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家庭關系、家庭關系確立的情形和現代家庭結構的三個類型;了解家庭的相關功能;了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

          2.能力目標:增強辨證看待家庭中父母與子女權利義務關系的能力;感受家庭親情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發揚自己良好的家風和傳統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加深對于家庭的熱愛、對于父母的熱愛。

          (三):說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生對于“家”的理解;對于家庭關系的確立的認識;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逐步的認識“自己與父母的關系是不可選擇的”并明確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二、說教法

          1、情景導入法:通過一個故事或者一首歌曲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設計的活動的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三、說學法

          根據新課程的標準以及我所設計的教法,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選擇了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這三種學法。希望能讓學生真正做到從被動的學習轉變主動探索,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由學生自己來把握整個學習過程的節奏。在把握知識的基礎之上,培養應試能力、以及在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我要著重突出講解的就是我的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5-6分鐘)我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四個部分。首先第一部分是大約5-6分鐘的新課導入。首先我會為學生播放歌曲《大中國》,同時,在屏幕上顯示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各種照片,先通過歌曲與圖片為學生學習本課奠定情感基礎。而通過歌曲和圖片的展示,我意圖讓學生知道中國是我們共同的家,在家里各族人民是兄弟姐妹、是親人,彼此之間有親情。但是我們每個人除了這個大家之外還有自己的小家,家里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兄弟姐妹彼此之間就像一顆大樹上的枝與干相互牽連。接著我會設計小一個活動,讓每個學生繪制自己的親情樹,讓學生從自己的家人開始了解自己的家庭和家的含義。

         。2)講授新課活動一:我說我家(30-35分鐘)我會先向學生介紹自己的家庭,然后我會讓學生從自己的家庭成員、家庭特色等各個方面去介紹自己的家,從而引導學生了解家庭結構的不同類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單親家庭、聯合家庭。本環節的設計意圖在于幫助學生了解家庭結構,然后我會總結一下,告訴學生,不管是什么樣的家庭結構,都不能淡化家人之間的關系,父母永遠是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永遠是手足情深。雖然我們的`家庭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建立的情形不同,家庭結構有別,但一樣的是:我們都有家人,都有親情。

          活動二:

          我愛我家我會給學生播放配樂詩《孩子,快抓緊媽媽的手》(汶川地震相關作品),告訴他們突如其來的地震,讓許多孩子失去父母,也讓許多父母痛失孩子,剛才我們聽到的這首詩歌及音樂作品,就是網友為紀念在四川汶川地震中逝去的小生命所作的。然后我會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父母們怎樣的心情?第二個問題:在孩子與媽媽的對話中,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和約定,是什么?(來生還要一起走)這個心愿真的能實現嗎?這個環節的設計,是想讓學生領悟到,也許他們曾經和父母有過爭吵,有過意見分歧。也許他們曾抱怨過父母的諸多不是,但所有的這些不快、不解、不滿在最純真的親情面前,都顯得那么的微不足道。生命是父母給的,這種關系不可改變,無法選擇。與痛失親人的同胞相比,我們是多么幸福和幸運,親人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每天都能和家人享受天倫之樂。何須等到來世?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家庭,也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換句話說,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優良傳統,我們的父母肯定有不少值得稱道地方。讓我們用欣賞的眼光再次認識自己的家庭。

          活動三:我家“趣事”大爆料這個環節我會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認為自己父親或母親最值得他自豪的事.(讓學生自由發言,把自己家中的趣事同大家一起分享),通過這個很人性化的活動,讓學生更加深刻的明白,既然我們不能選擇父母和家庭,我們就應該學會接受、學會珍愛。當我們學會用“心”來看我們的家、我們的父母時,就會發現其實他們真的很優秀。

          (3)知識小結,鞏固升華(2-3分鐘)我主要通過兩個部分來幫助學生進行課堂小結,一個是通過看板書回憶所學內容,同時還準備了兩道小練習來幫助學生進行操練,最后總結一下,兒不嫌母丑,愛家要知家,愛父母要知父母,我們要發揚良好家風,為家庭的健康成長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做貢獻。

          (4)課后作業課外實踐:寫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

          五、說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我為什么要這樣上課】

          一、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內容有增有減。

          二、教學策略的選用

         。ㄒ唬┻\用了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

          教材這部分知識所對應的生活現象,學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但是缺乏對這種體驗的深入思考。因此在進一步強化這種體驗的過程中進行了思考和認知,使知識從學生的生活體驗中來,從學生的思考探究中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現有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也有助于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交融。

         。ǘ┙M織學生探究知識并形成新的知識

          我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運用案例等形式創設情境呈現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中主動構建知識。

          在引導學生思考、體驗問題的過程中,可以使學生逐步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做既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創新思維能力,又有利于學生表達、動手、協作等實踐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力求實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并重,知識與能力并重的目標。

          也正是由于這些認識來自于學生自身的體驗,因此學生不僅“懂”了,而且“信”了。從內心上認同這些觀點,進而能夠主動地內化為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并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有助于實現知、行、信的統一。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學生們,本節課我根據初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初中政治說課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我是9號考生 我來自黃淮學院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xxx,我將從以下幾點說說我對本課的分析與設計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xxx是人教版思想品德第 單元第 課第 個框題。本冊教材的主題是學會交往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能力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在吃透教材基礎上結合著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

          難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方法

          為了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情感體驗式教學法”“啟

          發式教學法”“討論法”進行教學。堅持以學生學習為主以教師為主導的啟發式教學原則。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同學都能參與到其中。使平時基礎較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的機會。

          下面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2—3分鐘)

          由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依據:一時很貼近學生的生活,可以吸引學置導入新課。學生的注意力,而是可以為后面要講的教學內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容做好鋪墊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是政治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本節課我采用了圖片(歌曲)導入法。導入

          2、講授新課:(最重要)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

          趣化。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4、布置作業。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課堂作業: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初中政治說課稿 篇10

          一、教材地位與作用

          《如何講禮貌》是北師大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第3單元第6課第2站內容。學會如何講禮貌是文明交往前提,是做一個文明人基本要求。如今中學生在文明禮貌上存在很大欠缺,本課學習會對學生文明禮貌素質形成具有正確引導作用,這將為學生今后健康發展奠定基礎。因此這一課在全書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如何講禮貌》上一站內容主要向學生說明了禮貌是什么?為什么要講禮貌?這一站內容則從不同角度說明如何才能做到講禮貌,承接了上一站內容。同時,講禮貌也是平等待人,與人為善前提與基礎。因此,本站內容在教材編排上起到了承上啟下過渡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知道如何從態度、語言、行為、儀表方面做到講禮貌。

          2.能力目標:通過學習講禮貌中對態度、語言、行為、儀表方面要求,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并通過課堂活動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讓學生深刻意識到禮貌在人際交往中重要性,從而自覺樹立文明禮貌意識,養成文明禮貌行為習慣。

          三、學情分析

          通過前一課內容學習及學校、家庭教育,學生對禮貌知識有一定認識基礎;隨著年齡和知識增長,七年級學生也具有了一定分析辨別能力;另外,七年級同學正處在身心發展過渡時期,思想行為方面具有極大可塑性。為此,根據七年級同學還具有樂于表現、擅長直觀形象思維特點,我將采用合適教學方法讓同學較好地掌握本節課內容。而七年級同學又存在不定性,所謂不定性包括兩方面:

          ①七年級同學還未深刻意識到學習重要性,導致上課時定力不足,容易開小差、走神;

         、诋斀裆鐣嬖谥芏嗖晃拿鳜F象,加上家長對禮貌教育忽視,致使一些同學受到不良環境影響,很難自覺養成文明禮貌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本著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結合學情,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同學知道如何在語言、行為方面做到講禮貌。

          確立依據:語言和行為是同學日常生活中最常見、最易受影響,也是能最快從課堂教學上得到實效方面。

          教學難點:針對同學在生活中很難自覺養成文明禮貌習慣情況,我本節課教學難點就確定為:如何讓同學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養成文明禮貌好習慣。

          在教學中,我將對同學身邊不禮貌案例進行分析,加強教學針對性;開展課堂活動,進行情境表演,讓學生獲得切身體會;并通過課后作業,將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促使學生在課外生活中自覺養成文明禮貌習慣。以此爭取突破重、難點。

          五、教學方法

          教法:基于本節課內容具有很強實踐性,為體現“以學生活動為主,老師講解為輔”教學原則,結合學情,本節課我將采用以下教法:

         、侔咐治龇

         、谇榫辰虒W法

         、壑庇^教學法。

          2.學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本節課內容,在指導學生學習方法方面有以下方法:

         、僮灾魈骄糠

          ②總結反思法。

          六、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3-4分鐘)

          課堂討論——《“變質”牛奶》

          一名客戶來到餐飲店,要了一杯熱牛奶、一杯檸檬汁。他在熱牛奶中加進檸檬汁,發現牛奶結了塊。他大發雷霆,責問服務員:“怎么是變質牛奶?”服務員很有禮貌地將“變質”牛奶端走,微笑著送上一杯新奶。她對客人說:“熱奶加檸檬會起反應,您最好分開喝!笨腿寺犃耍媛独⑸,連聲道歉。

          提問:

         、龠@位客人為什么會面露愧色,連聲道歉呢?

          ②你喜歡這位服務員嗎?為什么?

          ③這位服務員從哪幾個方面做到了講禮貌?

          設計意圖:運用有趣故事導入,在課堂一開始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也讓學生從故事中感受到禮貌魅力;通過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在思考中得出結論:要從態度、語言、行為方面做到講禮貌;鍛煉了學生分析能力,也為后面知識點具體展開做了鋪墊。

          (二)講授新課(約35分鐘)

          態度應誠懇(板書)

          案例分析——《志強與志輝故事》

          志輝因為別人誤解而郁郁寡歡,為了排解心中煩惱,他向好朋友志強訴說自己苦悶,希望能得到志強幫助,可是志強卻態度冷漠,因為他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幫助志輝解決問題,還不如對他敷衍了事。志輝見他如此態度,只好黯然離去。以后他不再像從前那樣對志強無話不說了。志強也覺得很委屈。

          提問:

          ①志強與志輝兩人漸漸疏遠,問題出現在什么地方?

         、谌绻闶侵据x,你能接受志強態度嗎?志強應該是什么態度?

          設計意圖:這個案例貼近學生生活,易激發學生興趣;通過問題可以引導學生換位思考,找到問題根源,從而明白態度誠懇重要性,達到對這個知識點理解和掌握。

          語言應文明(板書)(重點)

          1.漫畫欣賞——《買書》

          提問:

         、贋槭裁蠢蠲飨鹊綍曩I不到書,而后到那位同學先買到了書呢?

          ②李明和后面那位同學用稱呼有什么不一樣?聽人感受有什么不同?

          2.小品表演——公交車上芳芳同學踩到另一位乘客腳

          提問:是什么原因導致兩種情況出現?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設計意圖:漫畫很形象、直觀,符合七年級學生思維特點,學生很容易理解;漫畫中故事可以引發學生思考,設計問題可以讓學生馬上意識到語言文明重要性。再用小品形式活躍課堂氣氛,讓課堂更加生活化,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及我點撥,達到對知識點鞏固與強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行為應得體(板書)(重點)

          1.視頻觀看——你有過這樣行為嗎?

          提問:

         、倨綍r生活中,你是否看到過或自己也有過類似行為?

         、谶@些行為對嗎?它們會造成什么樣影響?

         、畚覀儜撛鯓痈恼縖page]

          2.情境演示——遇到以下情況怎么辦?

         、儆鲆娡瑢W時,應該

          ②回答老師問題時,應該

         、圻M入別人房間時,應該

         、芗抑衼砹丝腿藭r,應該

         、萃瑢W走上頒獎臺領取獎品時,應該

         、奚险n遲到了,進教室前,應該

         、咴趫D書館看書時,應該

         、嗔⒄龝r,應該

         、嶙鴷r,應該

         、庑凶邥r,應該

          設計意圖:這兩個活動設計意圖在于通過視頻可以讓學生很直接地看到不得體行為造成不良影響,從而意識到行為得體重要性;情境演示中通過全體學生主動參與、親身體驗,將意識轉化為行動,從而規范自己行為。也培養了學生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儀表應大方(板書)

          1.案例分析——《有個性》

          初一學生小強自認為有個性,長時間不理發,不洗澡,牛仔褲穿三個月不洗,甚至連每天刷牙洗臉都嫌麻煩,他認為這才是男子漢象征?墒钦斔笱蟮靡庥谧约号c眾不同時,卻發現周圍朋友開始遠離他,班里沒人愿意和他同桌。

          提問:

         、俟适轮行娛钦嬗袀性嗎?

         、谖覀儜撛鯓訋椭?

          2.大家來找茬——錯在哪?

          用多媒體展示學生儀表規范和不規范圖片,讓學生對比找出錯誤,再由學生對自己及班上其他同學儀表進行點評。

          設計意圖:這兩個步驟通過一個簡單案例分析鍛煉學生分析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學生也能從中能得出儀表要大方知識結論;第二個步驟則是對這個知識運用,提高學生知識運用能力,找出圖片中錯誤,并引起反思看看自身儀表是否符合規范,不符合要怎么改正,從而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三)課堂小結:(2-3分鐘)

          以學生為主角,讓他們說說自己在這堂課學到了什么?收獲了什么?最后,以一首歌曲《我們從小講禮貌》結束本課。

          設計意圖:課堂小結可以幫助學生梳理課堂知識,同時在總結感悟中使知識在學生心中得到升華。

          (四)作業布置:(1-2分)

         、僬堊约喊职謰寢屩赋鲎约荷砩洗嬖谀男┎晃拿、不禮貌地方,把它們記下來,并思考自己將怎樣改正?

         、谟^察生活,分別舉出兩個你所看到講禮貌例子和不講禮貌例子。

          設計意圖:通過這兩個課后作業,將課堂延伸至課外,學生通過自我反思和對別人觀察,在生活中學習,從而自覺養成文明禮貌習慣。也有利于突破本課難點。

          初中政治說課稿 篇11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直面挫折》。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學法指導,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五個方面進行本次說課。

          先說教材分析,在教學內容把握上,《直面挫折》是廣東版教材七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第六單元《自強不息》中的第一框。

          《直面挫折》是第六單元起始課,主要講解挫折的含義,挫折難以避免的原因,分析了面對挫折不同的態度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應對挫折的方法。學習本課有助于培養學生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勇于克服困難、開拓進取的良好品質。

          在對這一課全面把握和分析后,根據教學實際的需要我對課文進行了重新整合,我想本課可以分3課時教學,第一課時引導學生理解人生難免有挫折。第二課時主要任務是學生知道挫折影響的兩重性,引導學生自覺認識到面對挫折應該擁有積極應對的態度、并主動尋找應對的方法,直面挫折。第三課時是對本框的拓展,參閱參考書可定為“生命的贊歌”。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對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基于對課標和教學內容的理解,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節課學習,讓學生能做好直面挫折的心理準備,并以積極樂觀的態度應對生活中的挫折與逆境,養成勇于克服困難和開拓進取的優良品質。

          2、能力目標

          理解掌握挫折的兩重性,懂得面對挫折時能轉化為積極的心態,會運用應對挫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3、知識目標

          了解挫折產生的原因,明白挫折的兩重性,掌握應對挫折的方法。

          教學的重點:

          知道挫折的兩重性并以積極態度應對挫折。

          難點:

          應對挫折的方法。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做了如下的分析

          1、從學生知識結構來看,在本課前,同學們已經學習了《人生多彩》,懂得了生命、價值、青春、友誼等內容,這為過渡到本課培養戰勝挫折的心理素質起到了鋪墊作用。對于本節內容的學習已有了良好的基礎。關鍵是教師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去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增強抗挫折的心理素質。

          2、從學生學習方法來看,盡管七年級下學期學生思維方式偏重感性,但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已具備初步的理性思維能力,至于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相互幫助、共同提高。

          本節課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主要采取啟發法、活動探究法、合作學習法。

          結合學情實際,為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我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是

          1、情景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視頻、圖片等進行直觀演示,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對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升華。

          2、故事推進法:主故事逐漸推進,脈絡清晰,知識結構層層深化,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建構知識。

          3、合作探究法:通過開展游戲活動,學生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自學自悟能力和思維能力。

          下面我簡單說說我的'教學思路:建構式低結構課堂理念,主故事板塊式教學設計。我將在下面的教學過程中具體闡釋我的教學設計和課堂理念。

          在導入新課前,我有個教學前奏。請學生把課前填寫的難以應對的或者不想面對的挫折卡放在我事先準備的魔法合里。導入新課環節中,我與學生在情景中互動:告訴你們一個秘密:我可是會魔法的老師哦!在學生強烈的好奇心中我因勢利導:這節課就讓我們踏上尋找直面挫折的魔法旅程!我的設計依據是: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青春期學生對自己的問題更感興趣,迫切地想解決自己所遇到的難題。我的設計目的是:通過學生填寫自己所遇到的挫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營造魔法意境,讓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自覺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在第一板塊的教學中,通過多媒體呈現兩個學生兩次高考失利遭遇挫折的故事為引子,請學生猜想兩個學生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故事。我的設計依據是:建構主義生本思想,學習過程是學生主動參而不是被動接受。我設計的目的是:學生續寫故事的過程,就是學生思維品質的外在呈現,它會展現一個學生面對挫折的認識和處理挫折的態度,這為本課突破難點做了很好的鋪墊。

          視頻播放兩個真實人物的后續故事,驗證學生的猜想。第一個同學就是武漢的瑩瑩因為兩次考試失敗一蹶不振,在故事中學生自悟挫折的影響有消極的一面。第二個故事是參加第三次高考最終考入北大的俞敏洪學生感悟到挫折影響也有積極的一面。通過兩個真實人物故事的對比,學生很自然的得出結論:挫折的影響的有兩重性,面對挫折不同的態度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為了引導學生樹立面對挫折的積極態度,培養戰勝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質,我請學生自己在課前搜集戰勝挫折的故事,在課堂上小組互動交流,并思考:戰勝挫折的人都有哪些積極的態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生生合作、師生合作,故事的沐浴過程中不自覺地得出戰勝挫折取得成功的人物身上可能具備的品質有:冷靜思考,保持積極的情緒,鍛煉培養心理承受能力,分析原因、尋找方法,不屈不撓、勇敢面對。我的設計目的是:榜樣人物身邊人物戰勝挫折故事的搜集,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搜集、整理、分析材料的能力,這些人物身上積極面對挫折的人生態度、良好的心理素質,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以熏陶。

          為了讓這一結論更有說服力,我再次播放了俞敏洪自己面對挫折因為勇敢取得成功的北大演講截屏。我設計的目的是:教師少說教,潤物細無聲。隨著故事謎底的一點點揭開,學生找到了第一個魔法:面對挫折需要勇敢應對,這樣才會讓挫折對自己產生積極的影響。至此,完成了第一板塊的學習。

          回顧第一板塊知識,過渡到第二板塊的學習,我設置了游戲環節:請學生在不改變紙張厚度的情況下,讓紙張盡可能多的承受重量。學生動手動腦樂在其中做出自己的答案。在各個小組呈現結果的過程中他們已經可以意識到:面對同一件事,積極的態度很重要,可是擁有好的方法會事半功倍。這就引入了第二模塊戰勝挫折方法的學習。

          【設計依據】

          實踐探究 自主生成。

          【設計目的】

          培養學生合作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在第二板塊教學中,我再次使用了俞敏洪的故事,學生在對俞敏洪人生故事回顧分享中,分析、歸納出戰勝挫折可能使用的方法。第二個魔法找到,第二模塊的學習完成。設計依據是:突破教學難點,掌握應對挫折的方法。同時學生也找到了第二個魔法,完成了第二板塊的學習。

          兩個魔法已經找到,教學內容基本完成后,我設計一個學以致用的環節,學生回顧本課內容后,鼓勵學生:你愿意將你魔法合里的挫折拿回去嗎?和同學分享你將準備如何戰勝它?設計依據:本框教學目標。設計目的:既升華了知識,又能對學生進行情感激勵,引發學生思考。

          最后教師小結:當我們擁有了兩個魔法后,我們就擁有了直面挫折的勇氣和方法!布置課外作業:請學生在課下寫出對挫折的感言并把它貼在本班級的智慧欄里。

          設計依據:心理學的自我暗示、自我成就需要。設計目的:學生通過自我智慧的展示獲得成就感,在課后自己及別人智慧的閱讀中,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培養積極樂觀的應對生活中的挫折與逆境的態度,養成勇于克服困難和開拓進取的優良品質。

          這就是我這節課的說課內容,謝謝大家!

          初中政治說課稿 篇12

          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四年制初中三年級思想政治第十二課第二框《法律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一、 本課地位

          本課在全書中占有重要地位。

          初二思想政治講的是法律常識,是通過對法律知識的傳授逐步培養學生的法制意識和維權能力。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法律常識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在當前消費生活中屢屢發生侵權行為。在這種情況下,講好消費者權益保護對于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二、依據教學大綱的規定,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本人的教學經驗,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如下基本知識:

          1、 明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基本法律

          2、 消費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權益的具體內容

          3、 解決消費糾紛的正確方式和途徑

          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提高學生對社會經濟現象的觀察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覺悟目標

          通過教學增強學生在消費過程中的法制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樹立科學的消費觀

          三、為完成以上教學目標,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消費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權益,消費者要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教學難點:消費者要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下面闡述確立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的依據:

          從理論上講,我國正在進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正在實施依法治國戰略,要讓全體公民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要實現這個目標,就一定要加強社會主義法制教育,要加強法律常識的教育和宣傳。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一部很重要的法律,應該讓學生明確自己享有合法的權益有哪些和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從實踐上講,學生也是消費者,在日常消費行為中也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消費問題。為了更好的讓學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我們應該讓學生明白我國法律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也應讓學生了解維權的方法和途徑。

          教學重難點突破方法:

          1、理論引導。通過講述有關的法律知識和對典型案例的分析,讓學生在理論上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2、實踐鍛煉。通過讓學生模擬現實生活中具體的消費現象,使學生感性的了解作為消費者享有的權益和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方法。

          四、依據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我對本課的設計如下:

          首先,遵循教育原則,必須了解教育對象。根據初三學生的認知能力、身心特點,我運用不同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

          從認知能力上看,初三學生的抽象思維日益占主要地位,但是,初三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有局限性,進行抽象思維往往還需要具體形象作支柱,獨立思考時容易出現片面性,因此,在講述本課時,我應用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相結合的原則,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從身心特點上看,初三學生的積極情感在學習和交往中逐步發展。但由于知識和經驗不足,他們容易接受一些消極影響。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應用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相結合、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相結合、教書與育人相結合的原則。

          最后,運用多種方式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具體的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播放錄象片《山西假酒案》,通過現實案例激發學生興趣。

         。2)發放課堂調查表,調查一下作為一名消費者,學生是否具有必要的消費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本環節的設置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學習興趣。

         。3)在調查的基礎上教師趁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假如你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你該怎么辦?引入下一個教學環節。

          (4) 投影案例,讓學生結合案例談怎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5)總結全課:播放歌曲《霧里看花》讓學生結合歌曲復習本課內容。

          五、遵循目的性原則,反饋性原則和學以致用性原則,針對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為鞏固基礎知識,提高學生思想覺悟,培養學生能力,我設計了本課的課后練習:做一次本地區消費者維權情況調查。本活動的設置可以讓學生充分接觸社會,運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具體的問題,符合政治教學的目的。

          六、 教學手段:

          投影 多媒體 錄音機

          運用這些媒體可以充分活躍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七、最后,為了對本課的知識結構有所概括和總結,突出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我設計了板書設計如下:

          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基本法律

          消費者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和要求賠償的權利

          二、消費者享有合法權益

          消費者有權知悉商品或服務的真實情況,

          有權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

          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享有人格尊嚴、

          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

          到當地消費者協會投訴

          與經營者協商解決

          三、消費者維權途徑 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初中政治說課稿 篇13

          一、說教材

          《換位思考,與人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九課的第二框題,在教材第105頁至108頁,計劃一課時。本框內容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理解之上,善待他人”兩目組成,主要內容是自己不喜歡的事就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采取什么方式對待他人,要設身處地地替對方想一想,要善于站在別人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體驗他人的情感世界,與人融洽相處,對他人多一分欣賞,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愛心。所依據的課程標準是“我與他人關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關心和尊重他人,體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學會換位思考,能夠與人為善。”這框題內容的學習,對學生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重要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領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實質。

          2、能力目標:在生活中、學習中能夠換位思考,與人為善;對他人多一分欣賞,多一分理解。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態度,學會換位思考。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換位思考的實質。

          2、教學難點:領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四、說教法

          為了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采用“情感體驗式教學法”、“活動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等方法進行教學。這樣做符合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八年級學生好奇、好動、好表現,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聯系實際安排教學,有利于形成積極融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說學法

          為了順利達到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我設計的學法指導是:

          1、讓學生結合課本105頁虛框內容和生活中給別人取綽號的現象導入新課,讓學生體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和這樣做的危害,讓學生直接進入情感體驗。

          2、讓學生分組準備一個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小故事,在班上交流,并談感受,在活動中去掌握知識,領會做人道理,提高語言表達、分析、理解等能力。

          3、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課本108頁的虛框內容,懂得如何去理解他人、欣賞他人,與人為善。

          六、說教學過程

          1、開門見山,導入新課。

          直接利用課本105頁的虛框內容和學生中給別人取外號的現象導入新課,讓學生直接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集中注意力,形成一堂課的良好開端。

          2、講故事,談感受,學習新課。

          老師或學生講別人把自己不喜歡的事強加給自己的小故事及當時的'感受,體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及這句話的實質,引起思想上的共鳴。交流幾個準備好的關于“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小故事,并討論主人公的感受,從中掌握課本知識“換位思考的含義、實質”領會做人道理。

          3、自己動手,完成課本所設活動。

          先讓學生朗讀課本108頁的《相關連接》并討論長者的話給大家什么啟示?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觀

          察、感受,完成課本活動內容,懂得如何去理解、欣賞他人,與人為善。

          4、新課鞏固,展示所學知識。

          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板書提示,自己歸納本節課所學知識,談談這節課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難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總之,對本節課的設計,我努力體現新課程理念中的“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做到知、情、意、行的統一。我的說課結束了,如有不對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初中政治說課稿 篇14

          一、材

          1、地位、作用和特點

          《學會與老師溝通》是初一思想品德第三單元第二課第二課時內容。本單元是根據學生進入中學后,生活接觸面的逐漸拓寬,會越來越多地面臨與人相處的問題而設置的。本課是在同學們學完第一課《親子之間》,了解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矛盾和糾葛,學會了協調這類矛盾的方法之后,轉入處理師生交往中的各種隔膜。同時,為下一課時掌握與朋友友好相處的“金鑰匙”奠定基礎,使學生盡快學會處理中學里新的人際關系,減少不和諧產生的負面影響,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的基礎。因此,本課是七年級上冊教材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方面,現實意義十分重大。

          本課的特點之一:活動“說一說”,是學生對他的一位老師一天工作情況的記錄。可以設計成學生課前準備活動,既可作為課堂教學資源,也是完成課堂教學情感目標的一個有效的方式。

          特點之二:采用具體事例,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思考、,讓學生從中得到,體會老師的辛勞,從而能主動去關心老師,化解師生之間的矛盾沖突。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及確定的依據

          根據新課程的,結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在這個人生的“第二起跑線”,能夠協調好與各位老師之間的關系,對于較快適應中學生活意義十分重大。重點確定為讓學生主動溝通,積極協商,配合老師的工作,并領會師生關系的重要性。

          難點是讓學生克服緊張、拘謹的心態,在日常的學習生活確應用與老師之間溝通的方法,真正達到師生的和諧。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師工作的的特點,認識到和諧的師生關系,對適應初中學習的重要性,主動與老師溝通,營造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積極主動與老師溝通的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與老師溝通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系列活動,讓同學感受到和諧的師生關系的重要性,克服閉鎖心理、意識的不良影響,積極、主動、與老師交往。通過記錄老師一天的活動,引導學生體會老師的辛勞,學會關心老師。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盡量消除師生間的隔膜,體會和諧的師生關系帶來的快樂,使生活充滿樂趣,學習更自信更輕松。培養學生關心老師,尊敬老師的良好情感。

          二、法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本人嘗試實施式教學。課堂以活動為依托,采用調查采訪法,小組討論法,師生組成“學習共同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己討論解決疑難問題,自己內化實的情感,尊重和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從文本中走出,以人為本。教師以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努力實現“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一新課程的最高旨和核心。

          三、說

          1、學情分析:中學階段,處于青春期的學生,隨著智力的發展和意識的增強,師生關系開始發生一些變化。在思想意識方面,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思考,渴望得到老師的理解和尊重,他們要求擺脫對老師的依賴,有教強烈的“”心理。在行為方面,他們甚至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和行為,發生師生矛盾沖突,但又不知道如何較好地處理師生之間的矛盾。

          在知識掌握上,七年級學生對于人際交往的具體方法比較難理解,同時獨生子女交往面較窄,人際交往經驗較缺乏,在新中的適應能力較差,因此,應注意采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幫助理解、掌握。

          2、指導:根據學情分析和貫徹“一切為了每一位同學生的發展” 的新課程,在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方面的指導:調查法,小組合作討論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同時培養同學的合作意識和團隊。

          四、具體活動過程構想及依據

          1、新課導入:由學生表演情景劇導入,該短劇輕松活潑,適合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營造氣氛,同時此劇來源于日常學習生活中,反映了師生之間的隔閡,點明主題。

          2、新課教學:

          (1)根據目標期望理論,對課本活動“說一說”進行創新,布置學生課前準備,了解自己老師一天的工作情況。在課堂上要開展“你說我說”活動,談談對老師一天工作的全新認識,是否和平時的想象一致。

          這樣設計的目的:由于教師、學生角色的差異、地位的不同、看問題的立場和視角的分歧等等,師生交往的過程中有時就會產生一些隔閡。師生矛盾產生的現實原因還有學生對教師的工作缺乏感性的認識。通過這個活動可以讓學生從熟悉教師的工作特點開始,體會教師日常工作的辛勞,讓學生了解老師,從而能主動去關心老師,為化解師生之間的矛盾沖突,形成和諧關系打下一個情感基礎。

          (2)創設情境一:在英語測試時,我沒有把英語課本放在課桌里被英語老師發現,受到了英語老師的,對此我毫無怨言,這次提醒我以后做事時要周到。但班主任在我時,有一句話卻深深地刺痛了我“別人為什么都把課本放在桌洞里,你這樣做了,這就說明內心深處仍有作弊的念頭”。

          試一試:針對上述情境,如果你是那位學生或老師,你應該怎樣做?

          這樣設計讓學生學會在適當的場合,采取一些適當的方式,通過適當的語言,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師。讓學生了解到師生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平等相待。學生要主動與老師交流、溝通,老師也應該經常傾聽學生的,彼此加深了解,互通有無,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這種學習方式讓同學感到親切,自然,在相互的討論中掌握了處理師生矛盾的方法,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列舉一些尊敬老師的事例,如“程門立雪”、訪問美國,一下飛機就去看望自己的老師等。讓學生討論:尊敬老師要做到哪些?

          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從以上所列舉的事例中通過自身的,認識到尊敬老師,最重要的的尊重老師的勞動;尊敬老師,要老師的;尊敬老師,要對老師有禮貌。避免了教師的空洞,挖掘了學生潛能,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有的放矢地進行了品德教育,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懂得了處理好師生關系的前提是尊重老師,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認識。利于促進學生品德教育回歸生活,達到學以致用,突破難點。

          3、行為訓練:

          想一想:當遇到下列情況時,你會怎么辦?

          與老師意見不一致時;老師因不明錯怪你時;

          當老師當眾地你時;當老師嚴格要求你時

          通過對這些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討論和回答,可以檢驗課堂的教學效果,同時對學生處理師生關系時也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4、:引導同學朗讀教材59頁《女老師的》,讀讀議議。

          5、課后延伸:請你也試著當一天的班主任,并讓同學對你進行評價,最后,總結當過一天班主任之后的體會,以便更好地了解老師的苦與樂。

          讓學生當一天的班主任是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這樣一方面可以了解本堂課的教學實效,同時,繼續發現問題,為下一節課的教學活動提供參考。

          總之,對本課時的設計,我始終貫徹新課程“在活動中學,在活動中用,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教學,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目標期望理論為指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合理的整合和再創造。嘗試實施式教學,采用調查采訪法,小組討論法,以活動為依托,師生組成“學習共同體”,注重學生的合作探究的培養,讓他們懂得分享,體驗課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以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努力實現“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一新課程的最高旨和核心。

          初中政治說課稿 篇15

          一、鏈接新課標

          本教案按新課標中的“認識自己生命的獨特性,體會生命的可貴”,“知道應該從日常的點滴做起,實現人生的意義,體會生命的價值”的要求編寫。

          二、教學總體設想及依據

          本節課的主題是“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延伸生命的價值”,這一主題的三個組成部分之間是層層遞進的。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人手,設計了談談“我給他人帶來歡樂和幸福, 他人給我帶來歡樂和幸福”兩個教學環節,使學生感受到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價值的。在此 基礎上闡述尊重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并通過對《有的人》這首詩的分析,體會什么樣的生命最有價值和怎樣使生命價值得以提升,從而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

          三、本教案的特色和風格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人手,選用正反兩方面的典型事例,從強烈的對比中獲得感受; 通過“生命箴言的制作”使教學目標 得到內化。

          四、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價值的,應該尊重自身和他人的生命;正確理解 生命的涵義,懂得人的生命不僅有時間的長短之分,更有質的差別,知道怎樣的生命才更有 價值;懂得要提升生命的價值應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能力目標] 提高自我生存能力與關愛其他生命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對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貢獻的人充滿敬意;立春提升自身生命的價值。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因為這是提升生命價值的前提和基礎。

          難點:提升生命的價值。理由:人們對生命價值認識的差異性,對初中生的影響較大。

          六、教法及教具

          教法

          小組討論法、談話法、故事講述法、比較法。

          教具

          多媒體設備、心形卡片。

          七、整體板書或課件流程設計

          歡樂和幸福

          不輕言放棄生命

          勇敢面對自身生命的困境

          幫助他人脫離生命的困境

          認識生命的價值

          提升生命

          尊重生命

          我給他人帶來

          他人給我帶來

          每個人的生命

          都是有價值的

          肯定生命

          八、課時 1課時。

          九、具體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教師 珍惜生命,永不放棄生的希望,這是對自己、對社會負責任的表現。為什么呢?

          (學生討論,教師引出觀點。)

          新課教學

          教師 因為,每一個生命的誕生都會給許多人帶來快樂和幸福。

          (多媒體展示:新生嬰兒的啼哭、父母的笑臉和長輩們慈愛的微笑、鄰居贊許的目光。)

          在你的記憶中,有沒有父母因找不到你而著急的`事?

          (讓學生回憶童年趣事,可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明白:自己能夠為他 人帶來歡樂,所以要珍惜生命,肯定自己生命的價值。)

          教師 同學們,在我們看到自身給他人、給社會帶來快樂和幸福時,你是否體會到他人 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呢?

          (引導學生討論:如果父母不在自己的身邊,我的生活會……如果朋友不在身邊,我們 的生活會……如果沒有醫生呵護我們的健康,我的生活會……如果沒有農民種田,我們的生 活會……如果沒有……)

          (師生共同得出結論:我給他人帶來歡樂和幸福,他人給我帶來歡樂和幸福———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價值。)

          教師 既然每個人對國家、社會、他人都有價值,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呢?讓我們來讀一讀下面的兩個故事。(媒體展示)

          初中政治說課稿 篇16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主要解決怎樣調控不良情緒,著力介紹調節情緒的方法,是第十二課《情緒能調控》的教學重點之一。由于初一的學生正處于“危機”的年齡階段,他們的情緒呈現出豐富而強烈、波動性大、不穩定,不成熟的特點,情緒品質的培養與他們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個人性格等心理品質的形成都密切相關。因而,針對初一學生情緒發展的這些特點,指導學生正確認識情緒,把握自己情緒的特點,學會合理的宣泄與調控自己的情緒,培養和保持愉快樂觀的心境,這對他們順利的度過“危機時期”、保持心理健康、培養健全人格都具有重要意義。

          2、教材的處理:

          教科書就是老師“教”和學生“學”的課本。以往的教科書,通常以老師“教”的角度編寫,故稱“教本”;這套《思想品德》課本主要是從學生“學”的角度編寫的,可以稱作“學本”!皩W本”的意思,是在老師的組織和幫助下,學生自己學。因此,本教材主要讓學生自己閱讀、思考,學習小組討論,最終在老師的適當引導下得出結論。

          二、說教學目標:

          結合初一學生的心理特點,依據課程標準,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認識到調節情緒的重要性,使其面對情緒問題有調節的愿望,做情緒的主人,自覺培養態度樂觀、興趣廣泛等情緒品質。

          ●過程與方法:以學習材料為載體,組織發動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探討擺脫不良情緒的做法,聯系實際由小組內部探究擴大為全班同學交流合作,師生共同總結調節情緒的方法。

          ●知識與技能:了解并知道行之有效的調控情緒的方法,會運用這些方法調控情緒。

          三、說教學重難點:

          認識情緒需要調控可以調控,是本課的重點。

          了解和正確運用調控情緒的具體方法是本課的難點。

          理由一

          初中生情緒豐富而強烈、不穩定、難自控的特點,很容易產生各種不良情緒,而這會危害他們的`身心健康,知道情緒需要和可以調控,是自覺調控情緒的基礎。因此認識情緒需要和可以調控,便成為本框的重點。

          理由二

          知道情緒可以調控,關鍵在于日常生活的運用,而這又為初中生的閱歷水平、思維力自控力所限制,因此引導學生將調控情緒的具體方法運用到現實的學習生活中就成為本框的難點。

          四、說教法:

          依據學生的特點和本框內容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問答法:師生問答是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方法,重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總結歸納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在課堂上起復習舊課導入新課的承上啟下的作用。

          2、比賽激勵法:結合初一學生好奇、好動、好表現的心理特點,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展開比賽,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3、談話法:和學生平等對話,談論某一特定話題,師生共同感受真、善、美與假、惡、丑,以認識該提倡什么,什么是該反對的。

          4、情景教學法:盡可能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實現直觀教學、興趣教學。

          五、說學法:

          新課程改革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指導學生運用以下學法:

          1、閱讀發現法:這是學習間接知識的有效方法,教材中某些好材料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思考、學習小組討論,最終在老師的適當引導下得出結論。

          2、合作學習法:通過小組同學間的合作,充分發揮集團軍的作用,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成長。

          3、聯想和回憶歸納法:讓學生在閱讀中自設問題并想方設法解決問題,并及時歸納每一小節的所學心得,讓學生時時感受要學并有所學。

          六、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及學生的認識規律,我作了如下教學過程的設計:

          提出問題、導入新課

          經驗交流、小組探討

          閱讀發現

          情景分析

          課堂小結

          課堂思考、升華情感

          導入新課:

          幻燈出示問題(1)

          根據情緒的不同作用,情緒可以分為幾種?對我們有何不同影響?我們應該怎么對待不良的情緒?

         。▽W生回答、教師總結,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重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總結歸納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在課堂上起復習舊課導入新課的承上啟下的作用。

          幻燈出示問題(2)

          經驗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你通常是用什么方法調節情緒,保持良好心情的?

          組織學生分組交流探究,各組選一名代表準備發言。學生分組討論后,請各組代表依次向全班交流,老師板書記錄學生的不同調節方法,根據各組歸納的方法多少展開競爭,可適當用語言和掌聲鼓勵。最后,老師點撥,把學生的做法分類歸納為轉移法、宣泄法、自我暗示等,并對教材內容進行必要的延伸,如心理換位、升華法等。

          這主要考慮:

         、偌ぐl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趧撛O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

          ③使他們在活動中,自然地獲得新知識。

         、茉诨顒又懈惺艿谝徽n中說的“合作與競爭的關系”。

          請學生認真閱讀課本

          P64插圖(不同的人對待同一件事情“下雨”,有不同的情緒表現)

          P65相關鏈接(老奶奶對賣傘和開洗染店的兒子在下雨時的態度變化引來的不同情緒表現)

          P65“xxxx世界杯足球賽”材料

          (一韓國青年因在看球賽時不滿母親的責罵而將其母殺死)

          并談談你對此的看法

          這主要讓學生自己閱讀、思考、討論、歸納、總結、小組探討,教師適當引導得出相關結論,以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從書本上學習間接知識的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突出本框重點并為突破難點起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適當組織引導,分別得出以下結論:

          對同樣的事情,為什么不同的人會有不同情緒表現呢?

          對待事物的態度不同,會使人的情緒感受不一樣。

          我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態度來控制自己的情緒。

          情緒與個人的態度緊密相連,一個態度樂觀的人往往具有積極健康的情緒表現。

          青少年的情緒特點:豐富而強烈、不穩定、難自控。

          青少年的不良情緒危害性很大,更需要合理地調控。

          幻燈出示問題(3)

          請你分歸納以下同學調節情緒的方法:

          在一次小組討論會上,同學們分別介紹了自己調節情緒的方法。小王說:"每當我苦惱時,總讓自己去想些曾使自己高興的事,如逛園。"小李說:"我受到委屈時常找老師訴說,控制不住時就獨自大哭一場。"小張說:"每次考前我都按老師的要求認真復習,進考場時我會反復提醒自己,我已復習的很充分了,會考好的。"

          學生歸納,教師引導得出:小王用的是注意轉移法,小李用的是合理發泄法,小張用的是能力排除法。

          這里,和(1)的“經驗交流”前后呼應,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引導學生了解和學會運用調控情緒的方法。

          3、歸納總結:

          1)情緒調節的重要內容(情緒可以調節,需要調節,要用理智調節)

          2)情緒調節的有效方式(請學生閱讀P66相關鏈接:注意轉移法、合理發泄法、認識改變法、能力排除法、理智控制法、情緒升華法)

          重在把本課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系統中,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系,還可提出一些帶思考性的問題,承上啟下。

          幻燈出示問題(4)

          課堂思考:

          你是否有過與朋友分享快樂的機會?是否有過與朋友分擔痛苦的經歷?記得那一次你是怎么做的,當時的做法效果怎樣?現在能做得更好嗎?你能歸納一下你當時或現在的做法是屬于調控情緒的什么方法嗎?

          這要考慮上課時間的不可預料性,一般是放在課堂思考,不再布置課后作業,以減輕學生負擔。否則就放在課后思考,主要啟發學生繼續思考,鞏固已學知識。升華情感。

          總結:

          本節課我根據初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初中政治說課稿 篇17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要進行的說課題目是《我知我家》。接下來我將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ㄒ唬┦紫仁菍τ诮滩牡姆治觯骸段抑壹摇肥侨私贪嫔绨四昙壣蟽运枷胝蔚谝粏卧谝徽n的第一個框題,本單元的主題是學會善于與父母溝通交往,在學生不斷擴展的社會生活中,家庭是他們最熟悉的生活領域,與家長的交往,更是他們學習與其他人交往的基礎,可以說,本框題的學習為下面內容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全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其次就是對于學情的分析,初二的孩子普遍存在責任感不強的情況,他們中的很多人會認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對于在家庭中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認識不足。因此我個人認為通過對《我知我家》這一框題的學習,不僅會讓學生加深對于家庭的情感上的了解,還有更深一層次,那就是讓學生明白自己對于家庭對于父母的責任,懂得理解自己的父母以及愛自己的家。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家庭關系、家庭關系確立的情形和現代家庭結構的三個類型;了解家庭的相關功能;了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

          2.能力目標:增強辨證看待家庭中父母與子女權利義務關系的能力;感受家庭親情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發揚自己良好的家風和傳統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加深對于家庭的熱愛、對于父母的熱愛。

         。ㄈ┱f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生對于“家”的理解;對于家庭關系的確立的認識;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逐步的認識“自己與父母的關系是不可選擇的”并明確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二、說教法

          1:情景導入法:通過一個故事或者一首歌曲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設計的活動的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三、說學法

          根據新課程的標準以及我所設計的教法,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選擇了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這三種學法。希望能讓學生真正做到從被動的學習轉變主動探索,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由學生自己來把握整個學習過程的節奏。在把握知識的基礎之上,培養應試能力、以及在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我要著重突出講解的就是我的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5-6分鐘)我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四個部分。首先第一部分是大約5-6分鐘的新課導入。首先我會為學生播放歌曲《大中國》,同時,在屏幕上顯示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各種照片,先通過歌曲與圖片為學生學習本課奠定情感基礎。而通過歌曲和圖片的展示,我意圖讓學生知道中國是我們共同的家,在家里各族人民是兄弟姐妹、是親人,彼此之間有親情。但是我們每個人除了這個大家之外還有自己的小家,家里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兄弟姐妹彼此之間就像一顆大樹上的枝與干相互牽連。接著我會設計小一個活動,讓每個學生繪制自己的親情樹,讓學生從自己的家人開始了解自己的家庭和家的含義。

         。2)講授新課活動一:我說我家(30-35分鐘)我會先向學生介紹自己的家庭,然后我會讓學生從自己的家庭成員、家庭特色等各個方面去介紹自己的家,從而引導學生了解家庭結構的不同類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單親家庭、聯合家庭。本環節的設計意圖在于幫助學生了解家庭結構,然后我會總結一下,告訴學生,不管是什么樣的家庭結構,都不能淡化家人之間的關系,父母永遠是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永遠是手足情深。雖然我們的家庭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建立的情形不同,家庭結構有別,但一樣的是:我們都有家人,都有親情。

          活動二:

          我愛我家我會給學生播放配樂詩《孩子,快抓緊媽媽的手》(汶川地震相關作品),告訴他們突如其來的地震,讓許多孩子失去父母,也讓許多父母痛失孩子,剛才我們聽到的這首詩歌及音樂作品,就是網友為紀念在四川汶川地震中逝去的小生命所作的。然后我會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父母們怎樣的心情?第二個問題:在孩子與媽媽的對話中,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和約定,是什么?(來生還要一起走)這個心愿真的能實現嗎?這個環節的設計,是想讓學生領悟到,也許他們曾經和父母有過爭吵,有過意見分歧。也許他們曾抱怨過父母的諸多不是,但所有的這些不快、不解、不滿在最純真的親情面前,都顯得那么的微不足道。生命是父母給的,這種關系不可改變,無法選擇。與痛失親人的同胞相比,我們是多么幸福和幸運,親人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每天都能和家人享受天倫之樂。何須等到來世?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家庭,也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換句話說,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優良傳統,我們的父母肯定有不少值得稱道地方。讓我們用欣賞的眼光再次認識自己的家庭。

          活動三:我家“趣事”大爆料這個環節我會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認為自己父親或母親最值得他自豪的事.(讓學生自由發言,把自己家中的趣事同大家一起分享),通過這個很人性化的活動,讓學生更加深刻的明白,既然我們不能選擇父母和家庭,我們就應該學會接受、學會珍愛。當我們學會用“心”來看我們的家、我們的父母時,就會發現其實他們真的很優秀。

         。3)知識小結,鞏固升華(2-3分鐘)我主要通過兩個部分來幫助學生進行課堂小結,一個是通過看板書回憶所學內容,同時還準備了兩道小練習來幫助學生進行操練,最后總結一下,兒不嫌母丑,愛家要知家,愛父母要知父母,我們要發揚良好家風,為家庭的健康成長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做貢獻。

         。4)課后作業課外實踐:寫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

          五、說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我為什么要這樣上課】

          一、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內容有增有減。

          二、教學策略的選用

         。ㄒ唬┻\用了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

          教材這部分知識所對應的生活現象,學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但是缺乏對這種體驗的深入思考。因此在進一步強化這種體驗的過程中進行了思考和認知,使知識從學生的生活體驗中來,從學生的思考探究中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現有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也有助于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交融。

          (二)組織學生探究知識并形成新的知識

          我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運用案例等形式創設情境呈現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中主動構建知識。

          在引導學生思考、體驗問題的過程中,可以使學生逐步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做既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創新思維能力,又有利于學生表達、動手、協作等實踐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力求實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并重,知識與能力并重的目標。

          也正是由于這些認識來自于學生自身的體驗,因此學生不僅“懂”了,而且“信”了。從內心上認同這些觀點,進而能夠主動地內化為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并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有助于實現知、行、信的統一。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學生們,本節課我根據初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初中政治說課稿 篇18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有是非善惡》是七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第8單元17課的第一框。初中階段是形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如何分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惡,是非善惡對個人和社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這些都是極為重要的人生課題。初一學生正處于一個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他們對這些問題也有朦朧的思考,但是我們生活的世界畢竟是一個復雜的世界,有些事情是不容易分辨的,這就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與幫助。

          二、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樹立正確的是非善惡觀,在社會生活中努力做到抑惡揚善,做一個正直的人。

          [能力]

          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能夠分辨是非善惡,學會在比較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做出正確的選擇

          [知識]

          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惡,了解是非善惡對個人和社會造成的不同影響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是非善惡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因為讓學生了解是非善惡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善惡觀,有利于學生在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做出正確的選擇。

          四、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為了達到本課教學目標,在聯系學生實際的基礎上,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始終貫徹啟發式教學,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利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真實事件和照片并展示在課件上,這樣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主動并善于思考問題。

          2、自主討論法:在分析影響時,主要采用了讓學生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法,這樣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拓展學生思維,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3、表演法,通過表演活動,為學生的實踐提供平臺,學生在活動中明理,在明理中導行,恰當深化課堂教學。

          4、談話法、講述法,起到一個點撥、引導、總結的作用。

          5、練習法,讓學生做練習冊,可以檢驗學生本堂課的達標情況。以此鞏固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五、教學用具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自己的.教學安排的要求,我使用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制作了大量課件,包括圖片、歌曲等。以此服務于教學,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六、教學過程

          為了有利于達成教學目標,我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圍繞著“如何分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惡”和“是非善惡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兩個層次,設置相應的環節,引導學生思考,突破突出重難點,并結合相應的環節對學生的道德情操進行升華,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主動發現,主動發展,初步實現三維教學模式。

         。ㄒ唬┉h節一:導入: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師談話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絢麗多彩的,又是紛繁復雜的。生活中的是與非、善與惡、美與丑往往是交織在一起的。生活中既充滿了真善美、也存在著假惡丑。我們究竟如何分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惡,是非善惡對個人和社會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下面讓我們帶著這兩個問題一塊來學習17課第一框的內容《生活中有是非善惡》(課件,隨之板書——是非善惡)(設計意圖:因為學生剛一上課,注意力往往停留在某些課間活動的刺激上,還處于延續思維狀態,因此用開門見山式的導入法,一是可以節約課堂時間,二是轉移學生注意力)

         。ǘ┬抡n教學:

          展示圖片,學生表演,學習先進模范人物,啟發學生思維,拓展學生能力。

          環節二

          對“如何分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惡”的教學:讓學生自己舉出生活中的是非善惡的例子,(目的是檢查學生對生活中的是非善惡了解有多少,以便于在下一步的教學中更好的落實教學目標)在學生舉完例子之后,讓學生歸納真善美的概念,(以助于學生對真善美有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也提高了學生歸納推理的能)學生在回答完之后,老師總結——凡是符合大多數人的目的、滿足大多數人的要求、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就是真善美。(目的是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正確的概念,讓所有的學生形成一個統一的觀點,也為下一個環節的教學做鋪墊。)

          [過渡]為了考一考大家是否真的能正確分辨是非善惡,老師這里有幾幅圖片需要大家來分辨一下。

          環節三

          展示課件(看圖片、辨是非),利用分別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生活中的一些是非善惡讓學生分辨出哪些是真善美、哪些是假惡丑。(這樣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主在頭腦中對是非善惡形成一個明確的界限。這一環節也是對上以上環節關于真善美的概念的一個運用和鞏固。)

          [過渡]:學生在正確分辨出是非善惡之后,師總結:同學們分辨得非常正確,分辨能力非常強,通過以上學習,我們知道真善美與假惡丑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現象,那他們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肯定也是不同的,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第二個內容,(板書),順勢進行第二層次的教學。

          環節四

          對“是非善惡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的教學”,仍然用展示圖片的方法,分別展示真善美與假惡丑的圖片,讓學生自主討論,合作學習,分析影響。(目的是讓學生在探究中解決問題,引領學生從感性體驗上升到理性分析,明白是非善惡對個人和社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集思廣益、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促使問題的解決,并且可以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回答完之后,老師總結:真善美對個人起到凈化心靈,提高自身品德修養的作用,對社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假惡丑使人價值觀發生扭曲,鋌而走險,違法犯罪,危害社會秩序,敗壞社會風氣。(老師及時做出總結,給學生一個正確的結論,讓學生明確正確的觀點,讓學生深刻了解是非善惡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

          [過渡]以上是我們在圖片當中了解到的是非善惡,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每天也都在上演著是非善惡的故事,下面就有一個發生在103公交車上的事情,順勢進入下一個環節,學生表演:讓座。

          環節五

          表演:“讓座”,采取表演的形式,可以刺激學生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善于去思考問題。學生邊看表演,可以邊思考兩個問題:

          1、分析故事中兩位同學的行為。

          2、假如當時你就在這輛公交車上,這兩位同學的行為分別會對你的心靈產生什么樣的觸動?(在問題的設置上,特別是第二問,之所以這樣設置可以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設身處地的去談自己的感受,那樣學生談出來的就會是發自肺腑、并切是真情實感的感受。此環節也是對第二層次教學的拓展與鞏固)

          [過渡]:順承學生談出來的感受,師總結:之所以真善美的東西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巨大的、正面的、積極的影響,所以,古往今來,人們在不斷的謳歌著真善美、頌揚著真善美、追求著真善美。下面請同學們把所知道的關于頌揚真善美的名言警句寫出來并讀給大家庭。這樣就進入下一個環節。

          環節六

          名言警句,讓學生說出自己所知道的名言警句,然后再展示老師自己的。(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分析理解能力,深化對真善美的積極作用的理解和認識。

          環節七

          回顧內容:讓學生來總結這節課的學習內容,目的檢驗學生是否掌握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是否能把我本節課的層次與脈絡。

          [過渡]:讓我們帶著今天所學到的只是一塊來走進生活

          環節八

          走進生活:讓學生結合今天所學到的知識來談一下在聽了兩位先進模范人物的事跡后的感受。(這是一個復習鞏固的環節,也是一個拓展學生思維和能力的環節,在這里利用兩個先進模范人物的事跡對學生進行思想和行為上的教育和指導,以達到教學上知、情、意、行的統一。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總結、概括、分析問題的能力)

          環節九

          :做練習:講求講練結合,既復習本節課所學知識,也可以檢驗一下學生達標情況,爭取當堂課的問題,當堂解決。

          環節十

          老師做最后總結,讓我們祝愿世間不再有邪惡,原世間永遠充滿正義與真誠,也祝愿世界永遠充滿愛,最后,讓我們來共同欣賞一首歌曲。——《讓世界充滿愛》。思想品德課力求以理服人、以情動人讓一首深情、優美動聽并極富深刻意義的歌曲來打動學生的心靈,在歌聲中激發學生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

          七、學生達標情況,

          一節課下來,學生基本達標,比如,在授課過程當中,學生積極地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踴躍的回答問題,這不僅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還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復習鞏固階段,老師和學生帶著本節課所學到的內容一塊走進生活,學生在聽完了關于兩位先進模范人物的故事之后,都談了自己的感受,學生談得都非常好,即結合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又聯系了自己的實際,學生們都重新深刻認識了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為,并在此基礎上為自己樹立了一個正確的人生目標。最后在做練習時,都作的基本正確。通過做練習可以看出學生對是非善惡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對一些是非善惡能做出正確辨別,并能利用所學到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基本達到所預期的教學目標。

          八、教學反思

          教學中運用多種手段拓寬學生視野,協調教材與社會實際的聯系,創設了一個寬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討論思考中進一步加深了對是非善惡的理解。使學生的學習既以教材為主,又不拘泥于教材,以理論為依據,又不空背理論。課堂形式多樣,氣氛熱烈,學生興趣高昂,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學較好地實現了知、情、意、行的統一。上完了這堂課以后,我自己不管在思想上還是在教學上都感到收獲不少。但同時自己也感到出現了一些問題,在時間的安排上不是很恰當,前半部分時間緊湊,進行得有點快,而到了后來又有點寬松了,我想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可能是因為課前在備學生這一塊準備的不是很充分,所以這是自己在以后備課過程當中應該注意的一個問題。

          說課到此結束,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加以指正。謝謝。

          初中政治說課稿 篇19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文化之旅》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第五課第一框的內容。本冊教材的主題是學會交往,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本課由前兩個單元的家庭交往、學校交往,擴展到社會交往,而本框則主要是介紹各國不同的文化以及面對不同文化應采取的正確態度,為學習下一框題《做友好往來的使者》奠定基礎。對于培養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跨國文化交流所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了解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導致行為方式的差異;知道在面對文化差異時應該持有的正確態度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尊重本民族文化價值的同時,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價值。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重點的依據是

         、傩抡n程標準中“懂得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②學生在和其他國家人民交往的過程中,只有了解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才能理解各國文化的不同會導致行為方式的不同。

          2、教學難點:正確對待文化差異

          難點的依據是

          ①新課程標準中“以平等態度與其他民族和和人民交往”

         、谶@個年齡段的學生會認為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在交往中也容易產生矛盾

          二、說學情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學生和其他文化的距離拉近了,有些同學迷失在其他文化中,對本民族文化不了解或不屑于了解;有些同學對外來文化持有偏見,采取防衛的心態;有些同學在進行跨國文化交流時,由于語言問題以及價值觀的差異會使溝通產生困難……因此本框的學習對學生來說十分必要。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根據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現狀及認知規律,我主要采取以下教法

          1、問題教學法: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記憶和觀察的能力。

          2、活動教學法:開展相關活動,吸引學生參與課堂,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故事啟發法:通過閱讀故事,啟發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學法:

          1、自主探究法:創設相關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合作學習法:通過學生間相互交流和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學習能力。

          四、說教學手段:采用多媒體手段

          五、重點要說的教學過程

          導入:播放視頻“魅力九江”宣傳片《潯陽月夜》

          在剛剛那優美動人的樂曲聲中,學生欣賞到九江秀麗的風景,如潯陽樓、琵琶亭、長江大橋、李公堤、煙水亭等,讓學生感受我們家鄉深厚的文化底蘊。

          在感受了我們身邊的文化之后,緊接著我將帶領學生進行一次世界文化之旅。

          展示一幅世界地圖,開始我們的文化之旅,第一站是歐洲的法國;第二站是亞洲的中國;第三站是北美洲的美國

          展示圖片

          節日方面:中國傳統節日及習俗;外國節日

          從而讓學生認識節日就是一種文化習俗。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往往通過各具特色的文化習俗表現出來

          在展示建筑方面的圖片:中國長城、法國埃菲爾鐵塔

          代表人物方面:法國拿破侖、美國林肯以及九江的陶淵明

          通過一系列的圖片展示,使學生分別從節日習俗、建筑風景、代表人物等方面充分感受到世界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也正是這樣林林總總的文化把我們的世界裝扮成一個百花盛開的大花園。從而達到突破教學重點的目的

          教師歸納:

          (1)節日是一種文化習俗。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往往通過各具特色的文化習俗表現出來

          (2)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著各自的標志和代表人物

          在帶領學生感受了豐富多彩的世界文化之后,我將引導學生進一步去認識文化的差異性

          (一) 文化的和諧發展(認識)

          主要開展兩項活動:

          一是讀一讀;二是辯一辯

          先閱讀兩個故事:有趣的菜單翻譯和幽默故事《望文生義》

          通過故事讓學生感受到各國語言文字的不同,各國文化存在的差異性。引導學生思考,語言文化不同,有沒有優劣之分呢?

          接著就開展辯論活動:全球化等于標準化嗎?

          經濟的全球化就會導致文化的單一嗎?

          通過辯論,讓學生明白各國文化沒有優劣之分,都是人類文明的成果,世界文化應該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應該和諧發展。“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們的世界文化大花園也是如此。

          為了更好說明這個問題,我再展示一組圖片:沙發、巧克力、可口可樂、咖啡等外來語,讓學生感受文化的融合

          在感受了文化的豐富多彩,認識到文化應和諧發展之后,緊接著,我將引導學生一起來探討面對文化差異,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正確態度

          (三)文化的溝通交流(踐行)

          開展三項活動:

          一是小品表演SHOW;二是學生自主探究;三是經典欣賞

          通過小品表演“哪里哪里”的誤會,引導學生明白正是因為文化背景不同才導致行為方式的不同,從而為突破難點奠定基礎。

          一般對于別人的夸獎,我們中國人的回答“哪里哪里”是謙遜而不失禮節的,而外國人卻認為虛偽,因此我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這種溝通障礙有可能跨越嗎?該如何面對?

          兩種態度:

          ①排斥。

         、跍贤。

          前面說過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人類文明的成果,不存在優劣之分,因此在對待文化差異時,我們應該堅持的正確態度就是溝通,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價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價值。主張平等交流,互相學習。

          最后請同學共同欣賞

          小提琴協奏曲《梁!,在這優美的經典名曲樂聲中,欣賞中國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能代表中國文化的精髓。

          展示一組圖片:中國的剪紙、秦陵兵馬俑、國粹京劇、以及美麗的廬山

          這么做的是為了讓學生從理性認識升華到到感性認識,體會中外文化的相互融合。更是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傳承本民族的優秀文化

          六、說板書和作業

          文化的豐富多彩

          (節日習俗、標志和代表人物)

          ↓

          文化的和諧發展

          (全球化不應導致文化單一而應該相互融合促進)

          ↓

          文化的溝通交流

          (待人方式的不同、采取溝通的態度)

          這樣的板書全面簡明地將所學內容傳授給學生,層層遞進,能促進學生理清知識脈絡,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作業:開展社會調查,主題是“廬山別墅群”的建筑文化

          布置該項作業是因為廬山別墅群的建筑風格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其中有美國的、德國的、英國的等等。它們無比和諧地一一坐落在廬山,構成了美麗廬山的一道亮麗風景線。進一步讓學生從身邊領略到文化的多樣性以及文化的融合。

          正是應了著名學者費孝通的那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七、說教學反思

          我認為1、總體思路比較清晰,層層遞進

          2、利用圖片、視頻、歌曲等開闊了學生的文化視野

          3、至始至終利用鄉土

          初中政治說課稿 篇20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xxx是人教版思想品德第 單元第 課第 個框題。本冊教材的主題是學會交往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能力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在吃透教材基礎上結合著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

          難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四、 說教法方法

          為了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情感體驗式教學法”“啟

          發式教學法”“討論法”進行教學。堅持以學生學習為主 以教師為主導的啟發式教學原則。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同學都能參與到其中。使平時基礎較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的機會。

          下面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

          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2—3分鐘)

          由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依據:一時很貼近學生的生活,可以吸引學置導入新課。 生的注意力,而是可以為后面要講的教學內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容做好鋪墊 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是政治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本節課我采用了圖片(歌曲)導入法。導入

          2、講授新課:(最重要)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

          趣化。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4、布置作業。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

          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課堂作業: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初中政治說課稿】相關文章:

        初中政治說課稿04-26

        初中政治說課稿(推薦)|說課稿09-27

        初中政治說課稿15篇11-07

        初中政治說課稿(15篇)11-20

        初中政治《孝敬父母》說課稿07-15

        初中政治說課稿:《如何講禮貌》11-07

        初中政治《如何講禮貌》說課稿12-04

        初中政治《如何講禮貌》說課稿3篇12-04

        初中政治說課稿:《如何講禮貌》3篇11-07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制服丝袜欧美精选在线 |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 亚州国产精品一线北 | 竹菊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 | 午夜福利在线视频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