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說課稿
尊敬的評委老師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共五部分。
一、說教材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人教版課標教材第七冊第七組第1篇課文。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少年周恩來耳聞目睹中國人在外國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情,深刻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襟和遠大志向。
教材編者的意圖是:
1.讓學生了解少年周恩來立志為振興中華而讀書的志向,引發學生思考自己讀書的目的,激勵學生將自己的學習生活與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大業聯系在一起;
2.引導學生繼續學習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所述的教材特點和編者意圖,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帝國主義、伯父、模范、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耀武揚威、巡警、吵嚷、得意揚揚、懲處、抱負、胸懷、喝彩、振興中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地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其中,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法
課程標準說:“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加上這篇課文結構嚴謹,層次清晰。
先寫12歲的周恩來剛到沈陽,就聽伯父嘆著氣說“中華不振”,這使他疑惑不解;接著寫周恩來在租界里親眼看到一位中國婦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圍觀的中國人都敢怒不敢言,這使他真正體會到伯父說的話的含義;然后寫在修身課上,周恩來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跡: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最后寫周恩來在少年時代就心系中華的振興,立下遠大志向。
對于已經具備初步的獨立閱讀能力的四年級的孩子來說,內容不算太難,又有課前孩子對當時中國的社會狀況和周恩來的生平搜集相關資料,為深入理解課文做準備。
因此,我采用以讀代講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讀中自主理解課文,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四、說學法
課標說:“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引導學生采用感情朗讀、邊讀邊想象、寫一寫的學習方式,感受少年周恩來博大的胸懷和遠大的志向。
課文的第一部分,可以用指導有感情朗讀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讀周恩來與伯父的對話時,要讀出疑惑不解的語氣,體現出周恩來在疑惑中不斷地追問和思考。
第二部分,周恩來親眼見到中國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這是他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遠大志向的直接導火索,這件事不但使他真正體會到了“中華不振”的含義,而且引發了他更深入的思考,逐漸明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課文中的情景。
第三部分,引導聯系全文體會周恩來從疑惑到靜思到立志的心理變化過程。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抓住“同學們常?吹街芏鱽硪粋人在沉思”一句,結合周恩來看到“中華不振”的現實和他在修身課上鏗鏘有力的話語等內容,推想一下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什么,讓學生談一談或寫一寫自己感受到的少年周恩來的內心世界。
另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在對比中理解,思考周恩來讀書的目的與其他同學讀書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課。
1. 以談論自己成長中的故事為題,引入少年周恩來的成長故事,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2. 指導學生學習課題中的“崛”字。
通過查字典理解“崛起”及“崛”的意思,指導書寫“崛”字。
(二)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詞。
出示兩組詞語:
帝國主義、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耀武揚威、得意揚揚
抱負、 胸懷、 喝彩、 振興中華
讀后讓學生辨別兩組詞語的不同。
由“振興中華”引入課題,思考:是什么原因讓少年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三)精讀課文,感受少年周恩來博大的胸懷和遠大的志向。
共四個部分來教學——
1.課文的第一部分,用指導有感情朗讀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如,在讀周恩來與伯父的對話時,“為什么?”“那又是為什么呢?”要讀出不解和追問的語氣,體會周恩來對這些事情的關注;“為什么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里?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要讀出疑惑不解的語氣,體現出周恩來在疑惑中不斷地追問和思考。
2 . 第二部分,周恩來親眼見到中國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這是他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遠大志向的直接導火索,這件事不但使他真正體會到了“中華不振”的含義,而且引發了他更深入的思考,逐漸明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課文中的情景。如,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當時那位婦女是怎樣哭訴的,那個中國巡警又是怎樣訓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會說些什么?再讓學生談一談作為中國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還可以讓學生結合課前搜集的有關資料,體會當時我國貧窮落后、遭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社會現實,更加深刻地理解“中華不振”的具體含義,體會周恩來當時的心理感受。
3 . 第三部分,引導學生聯系全文體會周恩來從疑惑到靜思到立志的心理變化過程。從“同學們常?吹街芏鱽硪粋人在沉思,誰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周恩來一直靜靜地坐在那里,沒有搶著發言”,到“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生可以體會到周恩來絕不是出于一時沖動,而是在此之前經過了認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了遠大志向,他的志向異常堅定,以后也不會有絲毫動搖。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抓住“同學們常?吹街芏鱽硪粋人在沉思”一句,結合周恩來看到“中華不振”的現實和他在修身課上鏗鏘有力的話語等內容,推想一下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什么,讓學生談一談或寫一寫自己感受到的少年周恩來的內心世界。
4. 引導學生在對比中理解,思考周恩來讀書的目的與其他同學讀書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使學生體會到,為明理、為做官、為掙錢、為吃飯而讀書,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則是把個人的學習與民族的振興聯系起來。在這樣的對比中,使學生感受到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抱負。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讓學生談談課文哪些部分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暢談自己讀文后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想想自己讀書是為了什么,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認識,升華情感;還應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閱讀鏈接”中的文字,如果學生不理解部分詩句的內容,教師可以作一些講解。
(五)作業設置
《同步閱讀》中選編了兩則周總理的故事《飛機遇險的時候》和《周總理的睡衣》,選讀課文中選編了一篇關于小仲馬的故事《真實的高度》,推薦給學生閱讀。
(六)板書設計
25.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伯父嘆氣
中華不振 不解、沉思、立志 振興中華
婦女受辱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說課稿】相關文章: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07-24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01-22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反思07-21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演講優秀03-25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名言精選190句06-08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書筆記(通用29篇)11-29
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有感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