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駱駝和羊》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駱駝和羊》是人教版第三冊的一篇選讀課文。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童話故事,講的是駱駝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長處,用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比,誰也不服誰,因而爭論不休,最后只好找老牛評理的故事。童話是通過一個淺顯的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教學這類課文,我覺得學生本身就是有興趣的,只要讓學生多讀,有感情的朗讀,就會體會故事中所蘊含的哲理。理解老牛的話,明白其中的道理是課文的重點;能說出駱駝和羊聽了老牛的話會怎么想怎么說是課文的難點。
因此,我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本課重點是借助漢語拼音,正確的讀出“倆、盛、輸、跪、模、扒”等字的字音。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理解課文,理解老牛的話,懂得要正確對待自己和正確對待別人。
二、設計理念:
我覺得語文教學應以閱讀為主。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活動,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學生的閱讀能力只有在自主閱讀過程中才能得到鍛煉和提高。本課教學是體現學生主體在閱讀實踐中自讀、精思、感悟的學習過程教學中,創設開放性的教學情境,給學生提供觀察、思考和親自實踐的機會,力求做到生生和作,以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三、教學設計:
1、 結合課文朗讀讓學生自己學生字,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感知生字的字音,然后通過檢查朗讀生字和朗讀課文,強化生字讀音。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教給學生通過看圖、聯系上下文或動作表演來理解詞語的意思。如“茂盛”通過看圖理解,“大模大樣”結合動作理解,“評理”聯系上下文理解。
2、在教學中,我采用以讀為主,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以自讀字悟為主線理解課文內容。在備課時我把心思“我怎么讓學生主動來學”上,注重課堂的動態形成。我安排了以下三個環節:
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再精度重點端再精讀重點段,突出理解的重點,即老牛的話。學生反復朗讀老牛的話,理解駱駝和羊的長處、短處各是什么,讓學生了解再特定的情況下,長處能成為短處,短處也可能成為長處。再通讀全文,師生之間相互交流,體會里面所包含的哲理。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朗讀欲望!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放在低年級閱讀階段目標的第一條,閱讀教學就應把“讓學生朗讀課文并感受朗讀的樂趣”作為起步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教師利用各種手段把學生帶入課文情景,讓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下,產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躍躍欲試的狀態下進入閱讀,激發學生主動讀書的愿望。我這樣導入新課:自然界中許多動物,他們和你們一樣也經常發生矛盾。這一天,駱駝和羊碰到一起,他們就吵起來。想知道他們為什么爭吵嗎?請同學們快打開書,讀讀課文就知道了。《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放在低年級閱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閱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并感受閱讀的樂趣”作文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教師借助各種手段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躍躍欲試的狀態下進入閱讀,激發主動讀書的愿望。學生能主動地參與就能主動地獲得知識。在學第一自然段時我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表演讀,激起他們互不服氣的心理,分角色朗讀,讀出雙方的不服氣。在這個基礎上老師和學生互相讀,激發讀的高潮,在有趣的朗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朗讀興趣。
結合插圖,教學生抓關鍵詞句理解內容,品讀精彩段落。課文第二自然段,學生能夠輕而易舉讀出駱駝吃圍墻上的樹葉的輕松,但對羊吃圍墻上樹葉的著急和吃力可能讀不準。我引導學生先看圖,再讓學生邊讀課文邊看圖,之后邊讀課文邊做羊吃樹葉的動作,然后在課文中找出羊吃樹葉的動詞,最后讀羊吃樹葉的句子。這樣,學生朗讀時注意“抬”、“扒”、“伸”這些表示動作的詞,就能體現出羊吃樹葉的著急和吃力。
四、說板書:我讓學生通過總結課文學習的收獲來進行板書,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駱駝和羊》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歡慶》說課稿10-14
小學語文《陶罐和鐵罐》說課稿11-26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稱贊》說課稿范文10-14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黃山奇石》說課稿11-26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活化石》說課稿11-05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藍色的樹葉》說課稿10-21
二年級語文上冊《歡慶》說課稿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