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需改革養老制度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表示,我國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齡最早的國家,平均退休年齡不到55歲。經中央批準后,人社部將向社會公開延遲退休改革方案,通過小步慢走,每年推遲幾個月,逐步推遲到合理的退休年齡。
延遲退休需改革養老制度
之所以要“延遲退休年齡”,當然確實具有許多“必須如此”的理由,或者說現實合理必要性。比如,與其他國家相比,目前我國現行“平均不到55歲”的退休年齡確實明顯偏低,同時也與人均壽命狀況顯得有些脫節。另一方面,從養老負擔角度,在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劇、勞動年齡人口持續減少的背景下,目前我國過于年輕的退休年齡,也會明顯加大整個社會的養老撫養負擔,使其不堪重負。如“目前我國職工養老保險撫養比是3.04:1,2050年將下降到1.3:1”。
盡管“延遲退休”合理必要性顯而易見,但回到現實,考慮其中所涉及的問題復雜性,如不同勞動群體現實情況和利益訴求的不同,具體究竟應如何設計“延遲”方案,顯然又并不能簡單“一延了之”、“一刀切”,無疑還必須進一步進行更為全面細化精準的制度設計。比如,目前我國平均退休年齡之所以不到55歲,實際上主要是由現行男女退休年齡差距太大造成的,即“女職工50歲、女干部55歲、男性均60歲退休”。因此,“延遲”方案不應簡單“男女同步”,而應適當“女先男后”“女快男慢”。
專家建言彈性機制與養老金改革
針對延遲退休可能直接影響養老金收益的問題,專家認為不能因解決勞動力供給問題而影響勞動者原有權益和福利。延遲退休應與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同步推進,才能達預期政策效果。
當前我國繳費型養老保險制度核心變量有兩組,一是費率與費基,另一組為工作年限、繳費年限和退休年齡。養老金改革目標應是實現兩組變量動態平衡。延遲退休年齡首先意味著工作年限延長,繳費時間和年限延長。只有將繳費基率降下來,才能維持個人利益均衡。
人口老齡化與勞動力減少并存
2012年6月,人社部負責人首次明確提出推遲退休年齡已成“趨勢”,建議到2045年不論男女,退休年齡均為65歲。此言一出,引發社會廣泛熱議,擔憂和質疑聲顯現。面對媒體與公眾持續關注,當年7月26日,人社部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回應各界爭議,提出“小步慢走”思路,擬針對不同群體訴求采取“差別化”策略。這一時期國務院通過由發改委、人社部、民政部、財政部、衛生部、社保基金會制定的《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將研究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政策納入其中。但并未進入政策實操層面。
今年6月30日,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表示,降低養老保險費率需打組合拳,如實行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等,拓寬資金籌集渠道,才能為降低費率創造條件。之后延遲退休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退休福利與崗位傳承
公眾熱議焦點背后不僅涉及延遲退休依據及與養老金改革關系,更關乎延遲退休在中國經濟社會改革進程中的'作用和對未來中國勞動力乃至人口紅利格局的重要深遠影響。業內觀察家認為,這說明公眾對退休政策理念和認識尚未達成“共識”。
所謂退休政策,核心是勞動者在具備一定工作年限前提下可享受的社會福利,本質是勞動者在職期間勞動貢獻與退休后所享福利間的均衡。我國現行退休年齡政策規定源于1951年頒布的《勞動保險條例》,規定男職工退休年齡為60周歲,女職工為50周歲。1955年,國務院頒布《關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休暫行辦法》,將女干部退休年齡提至55周歲。197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國務院關于安置老弱病殘干部的暫行辦法》和《國務院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規定男工人退休年齡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干部年滿55周歲。
【延遲退休需改革養老制度】相關文章:
延遲退休養老金提高09-11
退休養老金改革解讀09-17
延遲退休相關問答03-18
延遲退休養老金領取時間會受影響嗎04-07
延遲退休要怎么實施03-18
2017年延遲退休方案08-20
養老保險制度改革09-01
2021年延遲退休實施原則03-19
延遲退休可以自主選擇嗎03-18
2016延遲退休方案年內將推出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