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養老保險的市場發展空間大不大?
商業養老保險存巨大市場
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中保協”)發布《2015中國職工養老儲備指數大中城市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贰★@示目前狀況基本滿足城市職工養老儲備要求,但仍有較大空間。在我國養老體系改革加速的當下,安聯集團國際養老金負責人米畢嘉(Brigitte Miksa)表示,中國的養老體系改革可借鑒海外的經驗。
現狀:“未富先老”成全球關注問題
《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大中城市職工養老儲備指數為59.7分,接近評價基礎標準,表明目前狀況基本滿足了城市職工養老儲備要求。然而,要更好滿足國民的養老需求,城市職工養老儲備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正如安聯集團國際養老金負責人米畢嘉在主題為“平衡:持續與充足”的歐洲養老金管理及商業保險價值運用專題學術研討會上所言:“不僅是中國,全球養老金制度均面臨巨大挑戰,未來亟需于持續和充足中尋求平衡。”而中德安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陳良也表示,“未富先老”、“未備先老”是目前另全世界擔憂的問題。
然而,歐洲國家發達的保險市場和在養老領域的先行嘗試,對于我國的養老金體系改革仍然具有借鑒意義。
對此,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田素華教授表示:“隨著經濟發展和醫療衛生條件改善,中國老齡人口比重增加迅猛,人口老齡化已成為中國的現實國情。人口老齡化將改變中國現有的勞動用工制度、養老金制度、居民消費模式、醫療和社會保障制度,老年用品需求、社會保障用品需求將增加顯著。中國未富先老使得我們的養老保險工作有點措手不及,研究發達國家特別是德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和經驗,對我國養老事業發展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專家:于持續和充足中求平衡
在米畢嘉的講座中,她借助對多個歐洲國家的現行制度分析,傳遞當今最新的歐洲養老制度經驗。米畢嘉指出:“從目前正在施行的歐洲經驗而言,結合世界人口發展趨勢和老齡化結構的變化,其核心在于達到可持續性和充足性的平衡,這才是面向未來所設計的養老體制。”
具體來看,可持續性源于多支柱的養老體系實現風險分散,同時向前端固定繳款模式靠攏提升財務可持續性;而充足性則需要確保參與率和繳費。
米畢嘉詳細介紹了英國、德國、丹麥等國家的養老體系,而這些經驗對于我國的養老事業和養老保險的發展都具有參考價值。
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上海市保險學會秘書長趙雷在研討會上表示:“德國里斯特養老計劃、荷蘭的集體固定繳款計劃及英國的自動參保運作機制,這些最新的國際行業動態,將對我國保險行業,尤其是上海保險中心的建設,是大有裨益的。”
解決:大力發展商業養老保險
無論是國際經驗還是政策導向,都給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吹來了春風。而中保協的《報告》也指出,目前這一市場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報告》顯示,企業年金計劃和各種商業性保險(養老和醫療等)是職工養老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受訪者中,參加企業年金計劃的職工人數比例僅為33.5%,而購買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的人數占比為41.3%。另外,企業沒有提供重大疾病保險、商業意外保險、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和長期護理保險中任何一項的受訪者高達38.3%; 而個人沒有購買上述任何保險產品的比例為42%。
此外,我國家庭在大類資產配置以進行養老儲備的方式上還有待改進。數據顯示,中國城鎮職工平均擁有不動產為1.06套,住房作為養老儲備的工具是必要的,但考慮到未來住房從總體上將供大于求,隨著老齡化高峰期的到來,變現能力可能面臨著較大挑戰。對此,《報告》指出,住房的養老功能只能作為一種補充,而不應被過分夸大。
同時,受訪者(含家庭)對銀行儲蓄情有獨鐘,這一人數比例高達79.8%,而傾向基金、股票和債券的比例分別只有37.1%、31.9%和15.8%。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中國家庭的大類資產配置還是比較保守,要實現充足的養老儲備仍有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報告》 也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基本養老保障制度改革很有必要; 二是提高職工養老儲備水平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尤其是盡快推出“稅延個人養老賬戶”,讓職工自己參加賬戶投資增值; 三是重構家庭大類資產配置有利于提升職工養老儲備水平,需要完善資產市場,并進行文化塑造。
據悉,目前保監會已經擬定《關于加快發展現代商業養老保險的若干意見》 并在業內征求意見。這預示著,未來,保險公司將在養老保險產品上大有可為。
【商業養老保險的市場發展空間大不大?】相關文章:
商業地產市場的調研報告范文05-22
工商業市場銷售簡歷范文10-28
職業測評:你的升職機會大不大07-27
測工作上你的發展空間指數05-03
職業測評:怎樣讓你工作的發展空間變大07-09
服裝市場發展的調研報告范文(精選7篇)05-22
商業英語的簡歷范文11-09
英文商業書信11-18
養老保險的重要性06-01
農村養老保險的辦理方式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