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農民工就業情況及展望(通用11篇)
進城務工人員是指為用人單位提供勞動的農村居民,是中國改革開放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涌現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農民工就業情況及展望,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中國農民工就業情況及展望 篇1
農民工是改革開放進程中成長起來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是現代產業工人的主體,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農民工隊伍的產生和不斷壯大,對改變農村面貌作出了特殊的重要貢獻,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結構變革的巨大力量。“十一五”時期,我國農民工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取得了顯著成績,農民工規模保持了穩定增長,流動和就業環境大大改善,并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和趨勢。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民工就業問題,先后出臺了一系列與農民工切身利益相關的法律和政策,有效改善了農民工就業環境,清理和取消了各種針對農民工進城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的限制,逐步建立了城鄉平等的就業制度,并在全國范圍內大力開展農民工就業培訓工作,提高了農民工自身素質。在農民工權益保護方面,國家大力督促企業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依法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加強勞動監察力度,有效遏制農民工工資拖欠現象,開創了農民工工作的良好局面。
“十二五”期間,農民工就業形勢依然嚴峻,轉移難度進一步加大,制約農民工流動、就業和市民化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也將日益顯現?偨Y“十一五”期間農民工工作取得的成就與經驗,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統籌城鄉就業,以創業促進就業,把以人為本、公平對待、一視同仁作為解決好農民工問題的根本要求,以穩步推進農民工市民化為基本方向,以擴大農民工轉移就業、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完善農民工公共服務和促進農民工進城定居為重點,扎實提高人口城鎮化水平,促進農民工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為開創“十二五”期間農民工工作新局面奠定基礎。
一 “十一五”農民工就業回顧
(一) 農民工就業總量穩定增長
“十一五”期間,我國農民工就業總量穩定增長,外出務工人員逐年增加,就業領域仍然以制造業和建筑業為主,但是隨著國家產業結構和區域經濟布局的調整,農民工的就業和流動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和趨勢。
1.就業形勢日趨穩定,就業穩定性增強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資料顯示,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至2000年,中國農村累計向非農產業轉移勞動力1.3億人,平均每年591萬人。2003年中國農村已有1.7億人轉移出農業領域,其中外出務工的勞動力有1.1億人,2004年外出務工的勞動力則增長為1.2億人!笆晃濉睍r期,各級政府、各部門積極貫徹中央部署,認真落實農民工就業促進相關政策,農民工總量繼續增加。2009年全國外出農民工為14533萬人,比上年增加492萬人,同比增長3.5%。在外出農民工中,住戶中外出農民工11567萬人,比上年增加385萬人,同比增長3.4%;舉家外出農民工2966萬人,比上年增加107萬人,同比增長3.7%。在本鄉鎮以內從業6個月以上的本地農民工8445萬人,比上年減少56萬人,同比下降0.7%。到2010年,全年農民工總量則為24223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15335萬人,比上年增長5.5%。到“十一五”期末,我國農民工總數達2.42億人。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各級政府措施有力,平穩解決了農民工集中返鄉問題,促進了農民工就業持續增長,為保民生、保穩定作出了重大貢獻。
2.制造業和建筑業仍然是農民工的主要就業領域,服務業比重增加,但新生代農民工從業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從事建筑業的比例較低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課題組的跟蹤研究,2008年以前我國農民工就業的行業結構有以下主要特征:一是以制造業和建筑業為主:二是從事制造業的農民工比重最高,但就業增長開始放緩,服務業就業比重穩中有升:三是外向型制造業和城市服務業的就業比重逐步上升。國際金融危機后,農民工就業的行業結構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勢。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9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在外出農民工中,從事制造業的農民工所占比重最大,占39.1%;其次是建筑業,占17.3%;服務業占11.8%:住宿餐飲業和批發零售業各占7.8%;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占5.9%。從事制造業的農民工比上年下降2.6個百分點,建筑業、批零業、服務業、住宿餐飲業等均有所增長?偟膩砜,農民工就業從制造業向服務業轉移的趨勢更加明顯。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城鎮化的發展、農民工教育培訓的加強和新生代農民工文化素質的提高,農民工的就業結構、就業方式都將繼續發生變化:農民工仍將繼續流向工業和建筑業,但餐飲、娛樂、新型服務業等第三產業正在成為更多農民工就業的重要選擇。
新生代農民工從業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占44.4%,與上一代農民工相比,新生代農民工在制造業的比例有所上升;在建筑業的比例占9.8%,明顯低于上一代農民工在建筑業就業的比重(27.8%);在住宿餐飲、居民服務等服務業就業的比重明顯提高。
3.農民工流向發生變化,就近就地轉移加快
進入新世紀以后,隨著國家產業結構和區域經濟布局的調整,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政策的深入實施,以及沿海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農民工的區域流向有所變化。從農民工跨地區流向及就業區域分布上看,農民工流動開始從東部地區向中西部轉移。2009年在東部地區務工的外出農民工為9076萬人,同比下降8.9%,占全國外出農民工人數的62.5%,比上年降低8.5個百分點;在中部地區務工的外出農民工為2477萬人,同比增長33.2%,占全國外出農民工人數的17%,比上年提高3.8個百分點;在西部地區務工的外出農民工比上年增加775萬人,同比增長35.8%,占全國外出農民工人數的20.2%,比上年提高4.8個百分點。其中,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務工的外出農民工分別比上年下降2.4個和7.6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2011年電話調查結果顯示:在外出農民工中,在省外務工的農民工為7441萬人,比上年減少43萬人,同比減少0.6%,占全國的51.2%;在省內務工的農民工為7092萬人,比上年增加535萬人,同比增長8.2%,占全國的48.8%。在省內務工的比重比2008年上升2.1個百分點。調查結果顯示,2009年外出農民工的增加,主要是在省內就近轉移的農民工數量大幅增加。分地區看,東部地區農民工仍以在省內務工為主,中西部地區農民工大多數在省外務工,但中西部地區農民工在省內就近務工的比例明顯增加。
4.轉移就業方式由親朋好友介紹的傳統方式向“校企掛鉤”等模式轉變
“十一五”時期,國家大力支持職業學校發展訂單培訓、定向培訓,探索建立“校企掛鉤”、“校校聯合”等教育培訓與勞務交流相結合的合作模式,推進培訓就業一體化。學校在職業教育發展中積極開展“訂單”式培養模式,與企業簽訂人才培養協議,定向招生,學生畢業后定向就業,同時強化內部管理機制,積極探索產教結合、產學合作,努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行理論與實習總體1∶2的教學模式。通過職業學!坝唵巍笔降娜瞬排囵B模式,農民工改變了以往主要從親朋好友、熟人關系那里獲得就業信息,以“投親靠友”為主要特征的就業模式,逐步向就業培訓“校企掛鉤”等新的就業模式轉變。
5.農民工回鄉創業步伐開始加快,雙向流動日益顯性化
進入新世紀以來,農民工回鄉創業步伐正在明顯加快。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2007年的百縣調查顯示,301個調查村回流農民工3.7萬人,其中回鄉創業者占到了16.06%。根據百縣調查結果初步推算,2007年全國回鄉創業農民工總數約為800萬人,他們約創造了3000萬個就業機會。根據對3026名回鄉創業農民工的調查,1990年以前回鄉創業的農民工只占4%,1990~1999年回鄉創業的占30.6%,2000年之后回鄉創業的占65.4%。農民工回鄉創業的熱潮正在興起,農村勞動力雙向流動與雙向就業的新局面正在形成。
(二)農民工政策取得新進展
“十一五”期間,農民工工作的政策法規逐步建立。中央高度重視農民工工作,從解決農民工面臨的最緊迫、最直接、最重要的問題入手,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6年,國務院印發《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200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加大對農民工勞動權益的法制保障力度。200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做好當前農民工工作的通知》。200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2009~2015年)》。2010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民工培訓工作的指導意見》和《關于發展家庭服務業的指導意見》,全國人大常委會還通過了《社會保險法》,明確規定進城務工的農村居民依照本法規定參加社會保險。
通過一系列的立法和制定相關政策,國家逐步形成了解決農民工問題的政策體系,農民工權益保護工作力度大大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不斷推進,農民工的就業服務和培訓開始納入公共財政的范疇。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兩個為主”政策的確立,為進城農民工子女平等享受義務教育創造了條件。農民工社會保障從無到有,社會保障覆蓋面逐步提高。農民工公共衛生服務和計劃生育服務不斷完善,居住和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加強,戶籍改革和人口管理取得一定進展,流動人口信息管理服務系統逐步建立,全社會關心農民工的氣氛日益形成。
(三)農民工就業工作取得新成績
“十一五”期間,國家高度重視農民工的就業工作,把實現農民工的充分就業作為重要任務,通過制定相關法律政策,大力改善農民工就業環境,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合法權益保障、勞動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巨大的成就。
1.農民外出務工就業環境明顯改善,城鄉平等就業制度逐步實行
“十一五”期間,國家在改善農民工外出務工就業環境、實現城鄉平等就業方面取得了比較大的成就,清理和取消了各種針對農民工進城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的限制。在就業管理方面,取消對農民進城就業的職業工種限制和不合理收費,取消專為農民工設置的登記項目,實行暫住證一證管理;農村勞動者外出務工,不再需要辦理外出人員就業登記卡和外來人員就業證;各行業和工種尤其是特殊行業和工種要求的技術資格、健康等條件,對進城就業農民和城鎮居民要一視同仁;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對進城就業農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涉及的入學條件等方面與當地學生同等對待,不得違反國家規定亂收費。在職業介紹服務方面,城市公共職業介紹機構向農民工開放,免費提供政策咨詢、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各地在每年春節后開展以幫助進城求職農民找工作為主題的“春風行動”,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全部向農村勞動者開放,免費提供政策咨詢、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幾年來,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共為2600多萬農民工提供了免費就業服務。同時,加強對勞動力市場秩序的清理整頓,嚴厲打擊“黑職介”,取締“黑職介”1.24萬戶。
2.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廣泛開展,農民工素質不斷提高
“十一五”期間,國家大力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僅2006年和2007年,勞動保障、教育、農業、科技、扶貧等部門開展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技能就業計劃、陽光工程、全國鄉鎮企業藍色證書培訓工程、星火計劃、雨露計劃、“千校百萬”進城務工青年培訓計劃等農民工培訓項目,就培訓了農民工6000多萬人次,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工職業技能水平的普遍提高和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就業。
3.農民工工資拖欠現象得到明顯遏制,工資水平逐步提高
近幾年來,各級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已取得明顯成效。通過聯合執法、集中整治和日常督查等措施,共清理補發農民工工資約440多億元。全國普遍以建筑行業為重點建立了工資保證金制度和工資支付監控制度,欠薪投訴大幅下降。2009年以受雇形式從業的外出農民工中,被雇主或單位拖欠工資的僅占1.8%,比2008年的4.1%下降了2.3個百分點。另外,國家最低工資標準的不斷提高,促進了農民工工資水平的持續增長。2009年,外出農民工月平均收入為1417元,比上年增加77元,同比增長5.7%。從輸出地統計看,農民工工資性收入已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三分之一。
4.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逐步提高,勞動管理不斷加強。
隨著《勞動合同法》的制定和實施,特別是以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為重點的“春暖行動”的順利開展,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有了明顯的提高。截至2010年末,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97%,上海、深圳等地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已達到90%以上,并帶動了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比例的提高。2005年末,參加工傷、醫療保險的農民工人數分別為1252萬人、489萬人;2006年末,參加養老保險的農民工人數為1417萬人;到2010年末,農民工參加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等各項保險人數分別達3284萬人、4583萬人、6329萬人、1990萬人。
另外,在勞動執法監察方面也得到加強,國家連續兩年在全國范圍內以鄉村小磚窯、小煤窯、小礦山、小作坊為重點,開展了“整治非法用工、打擊違法犯罪”的專項行動,對拐騙民工、強迫勞動、使用童工等違法行為進行重點查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對零散和小規模就業的農民工改變過去投親靠友、口頭協議和家族式管理的用工方式,向規范的契約化合同式管理轉變;在流動性大、季節性強、簽約時間短、工作時間彈性大的行業,制定和推廣適合農民工的簡易勞動合同文本;廣泛進行勞動合同法制宣傳,嚴格開展督促檢查,努力提高勞動合同簽訂率。
5.農民工勞動權益保障機制逐步健全,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
近幾年,國家大力健全農民工勞動權益保障機制,切實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一是各級政府都建立了農民工工作協調機制,初步形成了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上下聯通、區域協作的工作網絡。各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保護農民工的政策法規。重慶、河南、山西、江蘇、云南等地還制定了農民工權益保障辦法或條例。二是農民工已成為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的重點對象。全國各級法律援助機構5萬多個,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網絡已經基本形成,使更多的農民工通過司法手段維護了自身的合法權益。各地工青婦組織,發揮各自優勢,幫助農民工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維護農民工的權益。
二 農民工就業存在的問題
盡管在“十一五”期間我國農民工就業工作取得了比較大的成就,在政策體系建設和勞動權益保護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由于我國農民工數量巨大,就業面臨的情況復雜,目前我國農民工就業工作依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農民工勞動權益保護制度不健全
1.農民工工資水平偏低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近些年來我國各地農民工的工資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笆晃濉鼻八哪辏珖髽I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年均增長15.4%,農民工工資年均增長12.8%,是歷史上增長最快的時期!笆晃濉睍r期,我國基本解決了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歷史拖欠和國有企業工資歷史拖欠問題,共分別清償337億元和665.4億元,但總體而言,仍處于較低的水平,且增長緩慢。目前的農民工平均工資水平大大低于城鎮職工平均工資水平,滯后于經濟發展。
2.勞動用工管理不規范
目前,一些地方私營企業勞動用工管理較為混亂,部分私營企業主勞動保障法制觀念淡薄,只注重經濟效益,不重視職工的合法權益,違反國家勞動法律現象十分突出。
(1)勞動合同不規范。一些私營企業主違反《勞動法》的有關規定,采取欺騙的手段,在與職工簽訂的合同上做文章;有的不簽訂工作內容和時間;有的不簽訂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有的不簽訂違約責任;有的即使簽訂合同,協議往往只規定或強迫勞動者應承擔的義務和用工方面的權利,對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卻避而不談。
(2)管理野蠻粗暴。有些私營企業主不尊重職工起碼的人身權利,動輒就訓斥、罰款,甚至打罵工人。
(3)不參加社會保險。《勞動法》明文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钡簧偎綘I企業以種種理由搪塞,不參加社會保險,有的即使參保,也僅是企業老板和領導班子成員,職工的“生老病死”無人管。比如,某地一家私營企業在招工時就明確規定,不參加社會保險,讓職工簽訂生死合同,在打工期間,患病、負傷均由職工自己負責。
3.農民工維權渠道不暢通
盡管近年來國家為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做了不少努力,國務院還專門下發了《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司法部、建設部、最高人民法院等也都相繼出臺了有關農民工的政策性文件和法律規定。但是,農民工維權成本依然居高不下,維權渠道依然不暢通。農民工維權在現實中有多種渠道,其中,通過司法途徑是解決問題的渠道之一。但遺憾的是,在現實中,司法途徑時間周期長、成本高。一件案子從立案到審理少則三五個月,多則三五年,事情久拖不決,即使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案件判決農民工勝訴,但是結果卻不容樂觀,許多時候是贏了官司輸了錢,得到的只是一張法律白條。由于依法維權需要付出的成本太高,且程序繁瑣、處理時限過長,而且付出巨額成本后許多權利仍不能得到維護,或者處理結果不能彌補其維權過程中付出的巨額成本,所以許多農民工不愿意通過勞動監察、勞動仲裁以及訴訟等合法方式解決勞動爭議。
4.農民工勞動安全條件差
(1)勞動時間長、強度大、報酬低。不少私營企業以銷定產、突擊性生產多,企業主隨意延長職工的勞動時間,一天干十幾個小時,有的甚至連續幾天加班加點,超時超強度勞動,使職工處于極度疲憊之中,身心健康受到嚴重損害。同時,職工工資普遍較低,有的還達不到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2)勞動條件差。有些私營企業主急功近利,無視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對有毒、高噪音、危險性大的生產車間不采取防護措施,甚至明文規定“發生工傷事故責任自負”、“醫藥費不予報銷”等霸王條款。
(二)就業公共服務無法滿足農民工轉移就業需求
1.就業信息服務不到位
近兩年來,政府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在解決農民工就業問題上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但與我國龐大和復雜的農民工就業需求相比,政府對農民工的公共就業信息服務仍然不到位。首先,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在農村基礎薄弱。我國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主要是為城鎮居民建立的,目前城市的市、區、街道、社區四級就業服務網絡已比較完善,而鄉鎮的就業服務工作卻還十分薄弱。不少省份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還沒有延伸到農村,鄉鎮和村兩級普遍沒有就業服務機構,相關的政策措施和用工信息難以及時傳遞到農民工手中。其次,權威性、指導性的公共就業信息發布不夠。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農民工就業統計和信息發布制度,更沒有就業預警機制。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之間缺乏溝通,信息網絡不能互聯互通。面向農民工的就業信息,不僅縱向短路,難以“進村入戶”,而且橫向阻隔,信息不能共享。
2.職業技能培訓不足
農民工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掌握的工作技能有限,大多數農民工沒有一技之長,在勞動力市場缺乏競爭力,所以急需加大對農民工工作技能培訓的力度,增強農民工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競爭力。但是目前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存在時間短、質量差、針對性不強等問題,許多培訓與實際生產脫離,不能滿足企業對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同時,農民工培訓的設施不夠完善,師資力量缺乏,不能很好地完成對農民工的工作技能培訓;而且由于農民工的文化水平限制,大部分人的培訓熱情并不高,培訓意識十分薄弱。企業出于自身原因以及財務資金方面的壓力,也沒有很好地履行對在職農民工的技能培訓義務,基本上忽視了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
3.就業服務針對性差
目前,以城市居民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就業服務模式不能適應農民工的就業需求。一些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雖然對農民工免費服務,但多以自發零散來城市求職和城市中打算轉崗的農民工為對象,服務方式主要是通過組織招聘洽談會或登記介紹。這種方式一般等待周期長、花費大、成本高,而農民工的流動性較大,對這種方式等不起、耗不起。此外,這種方式對于臨時工或低層次的勞動力也不適用。
(三)受戶籍制度制約,以隨遷子女教育和社會保障為主的基本公共需求難以滿足
1.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難以保障
新生代農民工基于自身閱歷和切身體驗,對子女受教育的期望都非常高。他們中越來越多的人正是為了讓子女能夠在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而選擇在務工地就業和定居的。隨著新生代農民工年齡的增長,他們中越來越多的人將步入育齡階段,與此相伴的隨遷子女教育問題,也必將越來越成為他們在務工地穩定就業、生活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性、緊迫性問題。
2.農民工社會保障水平較低
國際社會的成功經驗表明,社會保障替代土地保障,是農民實現從農村遷移到城市、從農業轉向非農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然而,據調查,目前新生代農民工中,享有養老、醫療、失業保險的比例分別為21.3%、34.8%和8.5%,且不說企業的繳費標準大多以各地的繳費下線為準,單是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保障對象也只是當地城市戶籍人口,農民工基本上沒有享受該項保障的權利。顯然,目前新生代農民工實際享有的社會保障水平,與他們企盼在務工地城市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訴求之間的距離還相當懸殊。
(四)勞動合同簽訂率低、欠薪時有發生
共同的經濟社會環境,同樣的農民工身份,差距不大的人力資本狀況,使新生代農民工在基本勞動權益實現上與傳統農民工相比雖然有所提高,但是總體境況相似,仍舊普遍面臨著一些共同的亟待解決的基本問題。這些問題突出表現在勞動合同簽訂率低、欠薪時有發生、職業衛生健康保障不夠等方面。據一項在廣東的調查,2009年,新生代農民工的勞動合同簽訂率只有61.6%;遭遇工資拖欠的人所占比例為7.1%;人均拖欠工資1538.8元,差不多相當于人均1.5個月的工資。另據國家人口計生委發布的2009年流動人口監測報告,60%的農村流動人口就業于工作條件差、職業病發生率高和工傷事故頻發的低薪、高危行業。同時,據調查,新生代農民工發生工傷事故時,僅有60%的用人單位為其支付醫療費用。其中,服務業最差,這一比例只有47.3%。
(五)用工環境惡劣,侵犯農民工合法勞動權益
盡管國家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禁止企業采取任何方式侵害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但是仍然有部分企業鉆法律空當,以侵害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來獲取自身的發展,而且此等現象屢禁不止。不法企業侵害農民工權益的方式主要是以隨意克扣農民工的工資、欠薪逃匿為主,而建筑業是克扣工資比較嚴重的行業。另外,一些地方和企業利用農民工權益保護意識淡薄的弱點,經常安排農民工加班加點,占用他們節假日休息時間,并且以各種理由拒絕支付加班工資。部分企業對農民工的勞動保護重視不夠,很多農民工從事高危行業而沒有必要的防護措施,導致職業病和工傷事故頻頻發生。同時,由于勞動合同簽訂率低且不規范等原因,農民工發生職業病和工傷后很難獲得及時、足額的補償。
(六)農民工的教育程度和職業技能水平滯后于城市勞動力市場的需求
據中國勞動力市場網發布的信息,2009年城市勞動力市場對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勞動力需求占總需求的60.2%,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勞動力需求僅占39.8%。然而,據當前已有的調查數據綜合判斷,在新生代農民工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三成左右。同時,城市勞動力市場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受過專門職業教育,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中專、職高和技校水平的.勞動力,這部分占總需求的56.6%,而在新生代農民工中這部分人只有二成左右。也就是說,在知識和技能逐漸代替簡單體力勞動作為勞動力市場選擇標準的背景下,如果新生代農民工的教育和技能水平不能獲得比勞動力市場需求更快的發展,按照他們目前的技能水平估算,只有大約三成的人能夠在城市長期穩定就業。
(七)職業選擇迷茫、職業規劃欠缺、學習培訓的需求難以有效實現
新生代農民工大多剛邁出中學校門,他們帶著對傳媒中、社會上成功人士的羨慕和崇拜,期盼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美好的夢想。但是,他們的心智發展尚未成熟、思想尚未穩定、身份認同尚不清晰,面對鋪天蓋地、瞬息萬變的信息和復雜的社會環境,確定具體職業發展目標的能力仍舊不足;加上家庭小型化帶來的更低挫折耐受力,他們制定及實施職業規劃的能力更低。同時,他們繼續學習的愿望非常強烈,據調查,69.7%的人表示迫切需要了解專業技能知識,54.7%的人表示需要學習法律知識,47.8%的人表示希望提升文化知識,但是,由于閑暇時間較少、下班時間較晚、學習培訓機構距離較遠等因素,導致他們能夠便捷、安全、有效接受專業學習培訓的渠道嚴重匱乏。在上述因素下,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發展目標、就業單位頻繁變換,學習培訓的專業技能缺少可持續性或者不適應市場需求。這既浪費了他們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又不利于其人力資本的積累和企業用工的穩定。
(八)情感、精神的強烈需求不能很好地滿足
新生代農民工正處在交友、戀愛、結婚的黃金期。同時,他們剛走出校門,仍處于“半成人”階段,對思想溝通和情感交流的需求更強。由于上班時間長、接觸面較窄、工資收入低、就業行業農民工男女比例失調(建筑業和制造業男性多、服務業女性多),這就使他們普遍面臨想交友沒時間、想戀愛沒人選、想傾訴沒對象的困境,再加上企業管理和文化建設的不足,以及社會人文關懷的欠缺,婚戀和精神情感成為困擾他們的首要心理問題。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感情孤獨”已成為新生代農民工面臨的主要困惑,在北京建筑業接受調查的農民工中,超過七成將“感情孤獨”作為困難的首選。在實地調研中,透過一些新生代農民工略帶羞澀的話語,常讓我們感到其內心閃爍的隱痛和不安。
三 “十二五”農民工就業面臨的新形勢
“十二五”期間,我國的農民工總量仍將繼續增長。如有關數據預示,到2015年,農村勞動力轉移人數將達26033萬人,外出務工人數將達17533萬人。此外,“十二五”期間,農村勞動力轉移人數將增加3000多萬人,而外出務工人數也將增加3000萬人左右!笆濉逼陂g,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各方面的進一步發展,給農民工就業帶來了機會的同時也為其帶來了較大的挑戰。
(一)“十二五”期間,農民工需求總量和供給總量都將進一步增大
一方面,“十二五”期間,我國仍然處于工業化、城鎮化飛速發展時期。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城市藍皮書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我國的城鎮化率為46.6%,預計到2015年,我國城鎮化率將達到52%左右。此外,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服務業比重也會進一步提高。這將為擴大農民工就業提供強大的持續支撐,農民工就業吸納能力將進一步增強。另一方面,據2010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0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4223萬,其中外出農民工數量為15335萬人。據有關的預測顯示,農民工總量和外出農民工數量2015年將分別達到26033萬和17533萬人。
(二)“十二五”期間,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將對農民工的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
部分企業很可能面臨結構性失業的問題。農民工的教育程度和專業技能水平滯后于城市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是阻礙其在城市長期穩定就業的關鍵性問題。農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技術能力、法律意識、市場競爭意識等相對于現代化產業發展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來說還存在著差距。如何妥善解決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帶來的結構性失業問題,如何提高勞動者素質以滿足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這將是我們“十二五”期間需要重點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三)后金融危機時期的國內外環境將對我國經濟和就業產生重大影響,這種影響也勢必影響到農民工的就業形勢
在過去的幾年里,各國經濟都經歷了一個大致“V”形的變化,但是,更重要的一點是各國已經開始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雖然我國最先從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中走出來,但后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仍影響著我國經濟,尤其是那些倚重出口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這些能吸納大量農民工就業的產業的萎縮也導致了農民工就業崗位的減少。另外,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比如低碳經濟的發展,將導致低碳經濟就業取代一些傳統的就業。
(四)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壓力依然比較大
“十二五”期間,我國農村可轉移的勞動力中,40歲以上的中年勞動力占到很大一部分,這些勞動力具備的知識、技能往往在勞動力市場上只能得到很低的報酬,加之現在外出就業的機會成本增高,其選擇外出就業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由此,這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壓力依舊很大。
(五)“十二五”期間,農民工工資將呈現趨勢性上漲
過去的幾年里,珠三角、長三角等沿海加工制造業密集地區相繼出現用工緊張。內地一些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缺工現象。目前,勞動力市場上不僅技工嚴重短缺,而且普工緊缺也呈常態化;季節性用工短缺與一些行業常年性缺工并存。需求的旺盛必然會帶動農民工工資的上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調查表明,近年來,農民工收入出現了較快增長。2005年與2009年相比,外出農民工月平均收入由872元提高到1417元,年均增長12.9%。農民工工資水平的上漲,除了國家經濟增長較快、就業需求比較旺盛的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農村富余勞動力供給特征發生了變化,即從過去的無限供給階段轉為有限剩余、有限供給階段。這種有限剩余的農村勞動力供給特征通過絕對工資水平上漲和局部勞動力供求緊張等方式體現出來,農民工工資趨勢性上漲將在“十二五”期間有所加強。
(六)“十二五”期間,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形勢仍然嚴峻
據一項在廣東的調查,2009年,新生代農民工的勞動合同簽訂率只有61.6%,遭遇工資拖欠的人所占比例為7.1%,人均拖欠工資1538.8元,差不多相當于人均1.5個月的工資。另據國家人口計生委發布的2009年流動人口監測報告,60%的農業流動人口就業于工作條件差、職業病發生率高和工傷事故頻發的低薪高危行業。同時,據調查,新生代農民工發生工傷事故時,僅有60%的用人單位為其支付醫療費用。農民工不能平等地享受城市公共服務,社會保障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七)“十二五”期間,我國的戶籍制度和農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問題對農民工就業仍將影響很大
影響農民工就業的制度問題突出表現在城鄉對立的二元戶籍制度、缺乏流動性的農村土地承包制度。一方面,戶籍制度的問題。多年以來,我國的戶籍管理制度一直是影響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主要障礙之一。戶籍制度的改革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十二五”期間將不會有徹底性的變化。另一方面,農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問題。目前中國農村的土地流轉面臨著許多障礙,從而導致農民的權益得不到保障。如:我國土地所有權制度不利于土地流轉,農村土地所有權的實現形式也不完善,政府對土地流轉的干預在某些方面存在過度的問題。這些問題在“十二五”期間也依舊存在。
(八)“十二五”期間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成為重點
新生代農民工日益成為農民工群體的主力軍,他們在就業取向、價值目標、生活習慣等方面與第一代農民工相比有很大的區別。在“十二五”期間,隨著時間的推移,較“十一五”新增的農民工基本上都是新生代農民工。因此,在“十二五”期間,新生代農民工總量更多。在職業狀況方面,第二代農民工對自己的生活條件和生活水平有著更高的要求,從而,他們更愿意從事輕松而待遇好的職業,故其從事服務業的比率較大。在社會資本方面,他們也擅長發揮自己的優勢,善于利用現代化的傳媒工具與別人溝通,更加注重社會資本的積累。
四 新形勢下做好農民工轉移就業的對策建議
新形勢下,做好農民工轉移就業的工作,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農民工就業具有脆弱性和不穩定性,要繼續堅持深化改革、調整結構、統籌城鄉,將促進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與就業政策的協調配合,全方位促進就業增長,確保農民工就業形勢和就業轉移的穩定,牢固樹立“就業優先”的理念,把農民工就業轉移的發展規劃落到實處。
(一)進一步加強農民工就業工作的領導,加大投入和宣傳力度
1.切實加強就業工作的領導
牢固樹立“就業優先”的理念,建立促進農民工就業的目標責任制;統籌協調產業政策與就業政策,制定促進農民工轉移就業的中長期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加強組織建設,更好地發揮國務院就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的作用,形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合力,共同做好促進和穩定農民工就業工作。
2.加大資金投入,改善就業環境,擴大和穩定就業
各級政府要實行有利于促進農民工轉移就業的財政政策,安排用于職業介紹、職業培訓、小額貸款等方面的就業專項資金,扶持公共就業服務來促進就業;要增加對就業工作平臺和場所以及信息化建設的投入;要增加對職業培訓和實訓基地的投入,加大對吸納困難群體就業的企業補貼,進一步發揮失業保險基金在促進和穩定就業中的作用。
3.加強就業政策宣傳,推進《就業促進法》的貫徹執行
進一步加強宣傳,使社會各界及時準確了解就業政策的具體內容和實施細則,使各項政策走進基層,走進群眾;使廣大農民工就業者增強各方面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正確認識就業形勢,轉變舊就業觀念,建立新就業觀念。
(二)實施就業優先的宏觀經濟政策,全方位促進農民工就業轉移
實施更加有利于促進農民工轉移就業的經濟發展政策、財政保障政策、稅收優惠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等綜合性的經濟政策。
1.實行更加有利于促進就業的經濟發展政策
調整過剩產能,把促進小企業發展作為產業政策的重要抓手,使產業政策與就業政策協調發展;推進結構升級和扶持就業創業相協調,進一步提升就業吸納能力;鼓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扶持中小企業,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尤其是勞動密集型民營企業發展,增加就業崗位,拓寬農民工就業渠道。
2.實行更加有利于促進就業的財政保障政策
財政政策繼續發揮公共投資作用,同時逐步轉向側重于結構性減稅和向民生支出傾斜的政策,更好地促進農民工轉移就業。進一步為小企業提供支持,向勞動密集型產業傾斜,加大財政政策對弱勢群體的扶持力度,加強對預防失業和穩定就業的支持力度,以有效增加農民工就業。
3.實行更加有利于促進就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要充分發揮稅收優惠政策在促進就業中的作用,對符合法定條件的企業和人員依法給予稅收優惠,并對從事個體經營的失業人員和殘疾人免除行政事業性收費,以鼓勵勞動者創業和企業增加就業崗位,促進農民工就業轉移。
4.實行更加有利于促進就業的金融支持政策
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信貸政策,積極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對就業和再就業的信貸支持,繼續引導金融機構做好小額擔保貸款、助學貸款,加大對農民工等特殊人群實現就業和再就業的金融服務。同時,進一步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積極推進農民工信用建設。
5.實行更加有利于促進就業和減少失業的對外貿易政策
將對我國農民工就業的影響作為制定、調整貨物和服務進出口政策,調整匯率變化,以及處理貿易爭端的重要依據之一。對受貿易摩擦影響較大的行業或企業,適時采取稅收減免等保護措施,盡量減少農民工大規模失業現象。
6.實施鼓勵農民工多渠道、多形式就業轉移的扶持政策
廣開就業門路,通過優惠政策和就業服務扶持勞動者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和靈活就業,加快完善和實施與靈活就業相適應的勞動關系、工資支付和社會保險等政策,為靈活就業人員提供幫助和服務。
(三)突出重點群體,統籌做好農民工就業轉移工作
要根據各個就業群體不同時期的不同狀況進行統籌安排,做好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創業帶動就業工作。
1.促進統籌城鄉和區域就業的協調發展
建立健全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縮小直至消除勞動者城鄉就業差別,實現平等就業;支持區域經濟發展,鼓勵區域協作,統籌協調不同地區就業的均衡增長;支持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經濟,擴大就業。
2.切實做好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
完善城鄉統籌的公平就業制度,形成培訓、就業服務、維權“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為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提供優質的就業服務。采取各種措施促進其穩定就業,并從貸款發放、稅費減免、工商登記、信息咨詢等方面,積極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鼓勵和規范發展靈活就業,有效保護農民工就業的合法權益。
3.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體系,改善創業環境,健全創業培訓體系,提高農民工創業能力
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強化政策扶持,拓寬融資渠道,制定促進農民工轉移就業的優惠政策。加強輿論引導,弘揚創業精神,選樹一批農民工創業典型,營造和諧創業環境和良好輿論氛圍。
4.加強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村勞動力在農業內部轉移
當前,城市化水平尚不高,城區吸納承受能力有限,農村勞動力的轉移需要在農村內部大量進行。必須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提高傳統農業的質量和效益,增強農業內部吸納勞動力的能力。利用農業的土地和環境空間優勢,發展高新農業、特色農業,這既是農民增收和固本之舉,也是轉移農村勞動力的一條現實途徑。
(四)健全面向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不斷提高農民工素質就業的能力和水平
1.健全面向全體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
動員技工院校和各類培訓機構,統籌推動就業前培訓、在職培訓、再就業培訓和創業培訓等各類培訓,加快構建農民工職業培訓體系。緊密聯系市場及用工企業需要,加強專業對口培訓,使所有有培訓需求的農民工都能結合市場需求和職業需要得到有針對性的培訓,不斷提升自身職業技能水平,及時掌握新技能,為實現就業和穩定就業打好基礎。
2.根據農民工就業需求實施分類培訓,完善培訓體系,促進農民工素質就業
重點開展企業吸納農民工培訓、勞動預備制培訓和創業培訓,努力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和“就業一人、培訓一人”的目標。對企業新錄用農民工,根據企業崗位要求,重點開展崗位培訓。對其中有創業愿望并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農民工,組織開展創業培訓。
(五)完善農民工就業服務,強化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效率質量
1.健全體系
建立完善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整合和加強現有農民工就業服務機構,確立服務屬性,建立健全由省、市、縣三級綜合性農民工就業服務機構和街道(鄉鎮)、社區基層服務機構組成的農民工就業服務體系。
2.完善制度
健全農民工轉移就業服務制度體系,全面落實對農民工的免費服務制度、對就業困難的農村人口的就業援助制度、對農民工和用人單位的就業與失業管理制度、對特定農民工群體的專項服務制度和對社會的市場供求信息服務制度。
3.提升能力
各級農民工就業服務機構在服務場所、服務功能、信息網絡和內部管理等方面得到全面系統的加強,人員隊伍得到充實,服務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人本服務”理念得到全面貫徹,推進就業服務效率進一步提高,質量進一步提升。
4.統一網絡
統一建立覆蓋促進就業全領域的農民工就業服務信息網絡,并使就業服務信息網絡與社會保障網絡實現聯通,在“十二五”時期實現全國聯網。
5.規范行業
規范社會中介、培訓機構的管理,培育多元化的農村勞動力轉移載體,構建農村勞動力自由流動的有效機制;規范社會中介行業的發展,出臺加快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的意見;建立市場監管信息系統,繼續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活動,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力度;切實保障農民工就業轉移在各服務行業的有效進行。
(六)加強農民工就業轉移調控力度,努力穩定就業
1.建立農民工就業和失業的評估制度
在制定社會經濟發展戰略、改革經濟制度、制定宏觀政策措施時,對預期的就業影響進行評估:對有利于就業總量目標實現的,積極鼓勵;對可能導致農民工失業率大幅攀升的,要采取相應的保障措施。
2.建立農民工失業預警機制
總結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中應對失業的應急政策措施的經驗,建立農民工失業預警機制。在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對就業直接產生較大影響時,及時調整經濟發展政策,從源頭上控制農民工大規模失業。
3.努力穩定就業
當全國或局部地區出現失業農民工人群過多、過于集中時,有應急的預案和過渡性的措施,保持就業局勢的基本穩定,包括采取多種手段和措施減少失業,加強對關閉破產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和節能減排等過程中農民工安置情況的監測。
4.調控失業
規范企業裁員行為,規范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使其盡可能做到不裁員或少裁員;規范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社會責任,使其出臺穩定的裁員政策和步驟。必要時,實施減輕企業負擔的穩定就業政策,努力保持農民工就業局勢基本穩定。
中國農民工就業情況及展望 篇2
xxxx縣現有農村勞動力10.8萬人,外出務工年均6.5萬人左右。近兩年,受經濟下行和政策調控的影響,沿海及發達城市一些資本少、技術裝備程度低的企業陸續停產或倒閉,在外務工人員就業受到不同程度地影響和沖擊。如何做好返鄉農民工就業工作,成為影響我縣當前發展與穩定的重要問題。近期,筆者通過實地調查研究,就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提出幾點建議。
一、我縣農民工就業情況分析
。ㄒ唬┓掂l農民工逐年增多。一是由于發達城市企業受經濟下行和政策調控影響,部分企業停產倒閉,出口生產企業訂單減少,企業遭遇困難,不得不裁員,而城市生活費用較高,被解雇的農民工大部分選擇返鄉;二是受待遇低下的打擊,不少民工在城里居無定所,職業穩定性差,生活壓力加大,萌發回鄉念頭;三是受惠農支農政策影響,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提高,面對就業壓力,許多農民工選擇返鄉從事農業;四是一些農民工經過數年打拼,積累了一定規模的資金,掌握了一些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重返家鄉進行二次創業。
。ǘ┓掂l農民工就業壓力增大。一是受土地資源限制,我縣農業經濟的現狀不能容納,也不需要這么多的勞動力同時就業;二是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我縣許多農民從高山搬遷到城鎮、社區集中居住,原耕地無法耕種,為這一部分群眾增加新的就業機會成為當前工作的重點之一;三是我縣一些重點建設項目陸續完工,原本就近務工的農民必須尋求新的就業崗位。
。ㄈ┺r民工就地創業人員增多。調查表明,部分返鄉農民工不愿再外出,希望在本縣經濟發展中尋找就業崗位和創業機會,不想再務農,由于在外務工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技術和資金,想在家鄉自主創業,搞一些特色種植、養殖業以及創辦企業和從事個體經營。各鎮涌現出了一批在本地搞種、養殖的農民工,以傳統養殖業養豬、雞、羊為主,也有部分從事梅花鹿、孔雀、野豬等特色養殖,這部分人具有創新性思維和開拓精神,積極關注市場和信息,具有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目標,期望政府能夠在資金、技術和信息上多給予扶持。
二、目前我縣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采取的主要措施
面對復雜就業形勢,我縣采取多項舉措,幫助農民工就近就地就業和外出轉移就業,已初見成效。
。ㄒ唬⿵娀蜆I服務,讓農民工就業有門路,求職有信息。針對農民工節前返鄉時間提前的情況,一方面,加強勞務合作和交流,在輸出地和輸入地之間搭建勞務對接平臺,強化信息搜集和發布工作,舉辦大型專場勞務招聘洽談會、啟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組織引導農民工有序外出。截至全縣共舉辦8場招聘會,提供就業崗位6500個,1580名求職人員與企業和用工單位達成用工協議。另一方面,大力開發本地就業崗位,促進返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開發縣內公益性崗位,吸納安置返鄉人員就業。借助“十大工程”、獅子山開發等重大項目的實施建設高潮的機遇,搞好本縣企業和用工單位與農民工供需對接,農村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與農民工供需對接,以項目帶動返鄉農民工就業。目前,就地轉移就業近1.3萬人。
。ǘ╅_展大規模的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針對金融危機對企業用工需求帶來沖擊的影響,加大財政投入,擴大培訓規模,按照“新增勞動力一個不少”、“返鄉人員一個不閑”的要求,組織返鄉農民工大力開展有針對性的就業技能和創業培訓,解決目前崗位需求和勞動力技能不相匹配的問題,優化勞務產業結構,提高農民工市場就業創業能力,推進轉移就業和提升創業能力。今年以來,全縣已開展計算機應用、電子電工、電氣焊、電動縫紉、風味小吃等專業的職業技能培訓2236人。
(三)搭建創業就業服務平臺,提供項目推薦、創業指導、跟蹤服務等全方位的創業服務。在資金、場地、證照辦理、經費等方面給予優惠。縣上設立專門的創業服務機構,健全縣、鄉、村三級創業就業和勞務經濟組織領導服務體系,加強組織領導,從項目論證、項目孵化、項目落實、開業指導等各個方面搞好服務,指導、幫助返鄉農民工選好、選準創業項目,實現自主創業,通過自主創業實現就業,今年全縣已累計發放小額創業貸款2615萬元,扶持創業423戶。
三、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ㄒ唬┺r村勞動力就業盲目性大。往年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在節后返城、返廠的時間都比較規律,但近兩年不少返鄉農民工對節后出行方向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有的還處于觀望狀態。城市企業對農民工的用工數量有所擴大,但農民工的工資需求與就業供求矛盾比較突出,導致一些務工者因未找到工作又再次返鄉。
。ǘ﹦趧恿┬杞Y構性矛盾突出。主要是現有農村勞動力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專業技能等與勞動力市場的實際需求存在較大差距。部分有技術的人員受經濟波動影響相對小,即使失業也能很快重新找到工作,而技術單一或無一技之長的人只能回家觀望。從我縣農民工外出務工的調查情況看,大部分外出務工的農村勞動力屬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少數人掌握部分專業技能。由于文化程度偏低又缺乏專業技能,加之人生地疏,在競爭中與城市勞動力相比明顯處于劣勢,農村勞動力缺乏就業競爭力。
。ㄈ┓掂l農民工對政府給予就業方面的支持表現出較高的期待。通過走訪調查,在就業問題上,一是農民工期望政府在就業門路上予以幫助,特別是提供就業崗位。在宏觀環境復雜多變的情況下,農民工更希望得到來自政府及有關部門權威準確的就業信息和更直接的就業幫助。二是在自主創業上提供支持,特別是資金扶持。調查顯示,考慮返鄉留在本地自主創業的農民工,期望“提供信貸資金優惠和支持”和“提供創業服務指導”是農民工自主創業時最希望政府能給予的幫助。
四、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的對策和建議
。ㄒ唬┏浞掷煤蒙霞壏龀终撸涌彀l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具有投資少、吸納勞動力多、技術操作規程簡便、資金周轉較快等特點,對擴大城鄉就業、促進群眾增收具有重要意義。市政府出臺了《關于扶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意見》〔安政發(2018)9號〕,加大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扶持力度。從2018 年起,市、縣財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 萬元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其中:市本級1000 萬元、每縣不少于400萬元,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并以不少于當年新增地方財力的10%逐年補充,到2018 年年度預算達到1 億元以上,并從財政貼息、項目扶持、融資擔保、稅費優惠、用地保障、培訓補助、社保補貼等方面給予支持。利用這些優惠政策,把勞動密集型產業作為招商引資工作的重點來抓,發展好勞動密集型產業,促進返鄉農民工就地創業就業。
(二)加大技能培訓力度,增強返鄉農民工再就業能力。切實做好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的技能意識,有效緩解產業升級與經濟波動所帶來的就業困局,才是應對農民工就業問題的.根本所在。針對企業用工需求創新培訓模式,調整培訓方向,豐富培訓內容,根據農民工自身特點,制定相應培訓計劃,有針對性地集中開展農民工轉移、轉崗培訓,使他們能夠掌握就業技能,適應新形勢工作需要。一是對技術水平不高的返鄉農民工開展回爐培訓,提升新一輪輸出人員擇業競爭力;二是組織沒有技術的返鄉農民工參加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鼓勵他們自主擇業,以減輕社會就業壓力;三是對有志于回歸創業和有一定創業基礎的的返鄉農民工開展創業培訓,提升自主創業能力;四是對有意繼續從事農業的返鄉農民工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對年齡偏大、知識水平偏低,不愿再外出打工的農民開展特色種養殖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農業生產技能,實現科技種養增收。
。ㄈ┥钔谑袌,拓寬農村轉移就業渠道。一要靠血緣、人緣、地緣關系,增加輸出數量、擴大輸出規模。二靠能人帶動,充分發揮勞務輸出能人的作用,積極鼓勵他們為家鄉的勞務輸出獻計獻策,幫助更多的農村富余勞動力走出家門。三靠政府推動,構建農民工輸出轉移平臺。政府主管部門要發揮政府主管部門和勞務輸出組織作用,積極開展人力資源市場跨區域協作,為勞務輸出尋求新的途徑,引導返鄉農民工實現跨區域轉崗轉業。四是要加大本縣建設項目的爭取力度,利用農村交通水利、生態移民、新農村、產業示范園等項目建設就近就地轉移一批。五是支持發展勞務中介組織。鼓勵發展各類勞務中介組織和勞務經紀人,逐步形成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服務規范化的勞務中介服務體系,切實為農民提供職業介紹、就業指導、法律咨詢等各項服務。六是加強就業信息服務,開辟綠色通道,為農民工提供高效便捷的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同時加強輸出地和輸入地配合,及時溝通農民工就業和返鄉信息,為農民工提供更為周到的就業服務。七是加快建立健全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依托政府、部門、中介組織、勞務經紀人,在用工量大的地區、城市建立勞務信息服務站,廣泛收集、篩選和發布勞務信息。積極利用網絡、報紙、廣播、電視、短信等媒體向農民工傳播勞務信息,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規范化和組織化程度。
。ㄋ模┐罅Ψ龀洲r民工返鄉創業,以創業帶就業。農民工自主創業,這將是今后農民工轉移就業的一個重要渠道。在引導返鄉農民工創業方面,一是要進一步加大對有關創業政策的宣傳力度,增強投資的吸引力;二是要在項目、資金上給予一定支持,幫助他們把企業辦成、辦好;三是要貼近服務,及時為創業農民工提供生產技術、致富門道、市場信息等方面的咨詢和指導,積極幫助解決他們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四是要典型引路,發掘和報道一批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好典型,激勵返鄉農民工勇于創業。積極引導返鄉農民工轉換思路,利用他們在技術、資金、信息等方面的優勢,鼓勵、引導有創業愿望和創業條件的外出務工返鄉人員立足本地資源,創辦個體私營企業和發展各類經濟實體,實現自主創業。同時,引導他們創辦養殖業、農業產業化以及農村服務業等項目,實現自主創業、轉移就業。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優惠政策的落實力度,各級政府應采取積極的扶持政策,幫助他們解決融資、招工和行政審批等問題,統籌規劃安排,優化自主創業的環境。
。ㄎ澹I造全社會關心返鄉農民工、支持幫助返鄉農民工再就業的良好社會氛圍。要從思想上、組織上、經濟建設上、文化建設上以及社會綜合治理等各方面做出努力,統籌部署,加強指導,多角度掌握農民工返鄉動態。黨政領導、司法服務、勞動保障、農林水教育等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分工負責,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確保農民工在返鄉潮中實現良性回歸。
中國農民工就業情況及展望 篇3
據農民工年度監測調查資料顯示,20xx年我市700個農村居民調查戶中,全部家庭人口2313人,其中農民工 [1]920人,占家庭人口的比重為39.8%,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平均每戶擁有農民工1.31人。我市農民工呈現出男性多于女性、已婚多于未婚、31-50歲年齡者多、初中文化程度者多、未參加過技能培訓者多等基本群體特征;本地就業者多、制造業從業者多、生產或運輸設備操作者多等分布特征;從業時間增加、收入顯著提高、男女收入差距縮小等就業特征。
一、我市農民工基本情況
1、男多女少
從性別看,男性占 68.3%,女性占31.7%。男女比例為 2.15:1,比2017年的2.23:1有所降低,男多女少的趨勢沒有改變,但近年來呈現出男性務工比重逐年上升趨勢。
2、八成以上已婚
從婚姻狀況看,已婚人員占85.7%,其中男性和女性的已婚率分別為85.0%和87.0%;未婚人員占12.9%,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未婚率分別為13.1%和12.7%;離異或喪偶的人員占1.4%,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3、近六成農民工年齡在31-50歲
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我市農民工的平均年齡為41.3歲,其中男性為42.3歲,女性為39.0歲。
從年齡構成看,30周歲及以下的占20.6%,比上年降低1.8個百分點;31-40周歲的占23.7%,比上年降低1.4個百分點;41-50周歲的占 34.2%,比上年增加2.3個百分點;50周歲以上的占21.5%,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31-50周歲的接近六成,是農村居民家庭中非農就業的主體。
4、文化程度以初中為主
從文化程度看,小學及以下占13.8%、初中占67.6%、高中及以上占18.6%。我市農民工文化程度仍以初中為主。
從年齡看,年輕人群文化程度相對更高,30周歲及以下年齡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1.8%,比30周歲以上年齡組高16.6個百分點。
從性別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占21.5%,男性占17.2%,女性比男性高4.3個百分點。農村女性勞動力要付出努力,擁有更高學歷才能勝過男性,在競爭中獲得從業機會。
5、參加過技能培訓的農民工不足兩成
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我市接受過技能培訓的農民工占17.9%。其中只接受過農業技術培訓的'占24.2%;只接受過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占62.4%;同時接受過農業技術和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占13.4%。
從性別看,男性接受過培訓的比例為19.4%,明顯高于女性的14.7%。
從文化程度看,文化程度越高,接受過培訓的比重越高。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接受過培訓的農民工分別占14.2%、17.5%和22.2%。尤其是參加過非農職業技能培訓,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接受過的比重分別占9.4%、13.0%和18.7%,顯著高于參加過農業技術培訓的比重 5.5%、7.7%和4.1%。
二、我市農民工就業分布狀況
1、近九成以本地就業為主
由于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程度高,為勞動力就業提供了大量崗位,一直以來都是外地農民工務工的流入地。對我市農村勞動力來說,基本上無需外出就可實現充分就業。調查顯示,在鄉內從業的占88.9%,是我市農民工最主要的從業地區;在鄉外縣內、縣外市內及國內其他省市從業的農民工分別占5.8%、3.8%和 1.5%。
從年齡和婚姻狀況看,30歲以上農民工更傾向于在鄉內從業,比重比30歲及以下的農民工高19.4個百分點;已婚人員選擇在鄉內從業的比例比未婚人員高23.0個百分點。
中國農民工就業情況及展望 篇4
為了解我國城市農民工生活質量狀況,為黨和政府制定有關政策提供參考依據,今年8月,國家統計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一次城市農民工生活質量狀況的專項調查。調查結果表明:當前,城市農民工工作和生活條件普遍較差。他們勞動強度大,生活開銷大;文化程度低,社會保障低;工作環境差,生活條件差;文化娛樂少,技能培訓少。盡管如此,但多數農民工仍認可目前生存的現狀,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
城市農民工生活質量狀況調查報告共分四篇,第一篇為《城市農民工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狀況》,第二篇為《城市農民工生活與教育狀況》,第三篇為《農民工對城市生活的評價和希望》,第四篇為《農民工外出務工經商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調查基本情況
(一)調查范圍、方式和內容
本次調查范圍為:全國各級城市(含直轄市、副省級市、地級市和縣級市)中固定崗位就業的農民工和靈活就業的農民工。
調查對象是:年齡在16-65周歲的跨地區外出進城務工經商人員,包括被企業(單位)招用的在固定崗位就業的農民工和在社區街道上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靈活就業的農民工。
調查采用面訪方式,對在固定崗位上就業的農民工直接深入企業進行調查,對靈活就業的農民工采取街道社區攔截調查和入戶調查方式。
調查的主要內容是:城市農民工生活質量狀況,包括勞動就業、獲取報酬、就業保障、住房、子女教育、勞動技能培訓等情況。
(二)調查樣本的抽取
1、在固定崗位上就業的農民工樣本的抽取
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總體,分兩階段抽取城市農民工進行調查。即先在制造業等12個主要行業中抽取一定數量的企業(單位),然后從中選取一定數量農民工進行調查。在抽取農民工時按照該企業(單位)農民工從事的主要職業,適當考慮了農民工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的分布。
在抽取各省級農民工樣本總量時,考慮到東部地區是農民工的主要輸入地,因此江蘇、浙江、廣東省抽取的樣本不少于1200個,其他東部省份抽取的樣本不少于900個,中部省份不少于650個,西部省份不少于400個。
2、靈活就業的個體農民工樣本的抽取
以城市(包括直轄市、副省級市、地級市和縣級市)為總體從街道社區中選取靈活就業的農民工,適當考慮農民工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的分布。
4個直轄市各抽取200名農民工,15個副省級市各抽取30名農民工,各地級市和縣級市分別抽取10名和5名農民工進行調查。
(三)調查的樣本情況
本次共調查各類農民工29425人。
1、樣本分布情況
按工作崗位分,固定崗位就業農民工23880人,流動就業農民工為5545人,分別占81.16%和18.84%。
按從事工作的行業分,在制造業,建筑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中工作的農民工分別占19.53%、15.12%和14.84%;在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中工作的農民工分別占13.88%、9.75%、8.22%和1.26%;其他農民工在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房地產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采礦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金融業中工作。
按從事的職業分,主要為各類服務員、生產工人、技術工人、建筑工人、專業技術人員等,分別占17.49%、15.46%、13.22%、9.08%。和7.17%。
按東中西部劃分,東部地區調查農民工13435人,中部地區調查農民工8980人,西部地區調查農民工7010人,分別占被調查的農民工數的45.66%、30.52%和23.82%。
2、農民工基本情況
在調查的29425名農民工中,男性農民工19027人,女性農民工10398人,分別占64.66%和35.34%。
從婚姻狀況看,已婚的有18191人,未婚的.有10743人,分別占被調查農民工數的61.82%和36.51%。
從年齡上看,16-25歲的農民工有8954人,25-35歲的農民工有10553人,35-45歲的農民工有7516人,45歲以上的農民工有2402人,分別占被調查的農民工數的30.43%、35.86%、25.54%和8.17%。
從文化程度上看,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農民工有756人,小學文化程度的農民工有3750人,初中文化程度的農民工有15312人,高中文化程度的農民工有7848人,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農民工有1759人,分別占被調查的農民工數的2.57%、12.74%、52.04%、26.67%和5.98%。
二、城市農民工勞動就業情況
(一)農民工的求職主要靠親朋好友
許多農民工在外出務工經商前并沒有聯系好工作,進城后,一般經城里的親戚、朋友或已在城里定居的老鄉介紹找到工作。據調查,由定居本地的親屬、朋友介紹的占28.20%,由同樣在外務工經商的同鄉、親友介紹的占25.99%,自薦到用工單位工作,占10.51%。另外,還有部分農民工是通過自主就業,招工廣告,包工頭、老板招募,勞務市場,招聘會,報紙、電視、廣播等媒體找到工作,分別占7.94%、7.38%、5.15%、3.85%、2.46%和2.05%。
(二)農民工職業涉及城市生活的諸多方面
調查結果表明,農民工從事的職業有各類服務員、生產工人、技術工人、建筑工人、專業技術人員、一般職員、辦事員、管理人員、居民服務人員、商務服務人員、個體業主、小攤小販、家政服務人員、市政環衛工人等。
從性別上看,男性農民工從事的職業主要有技術工人、生產工人、建筑工人和專業技術人員,分別占被調查農民工總數的17.65%、16.66%、12.99%和8.94%;女性農民工從事的職業,依次為各類服務員、生產工人、一般職員及辦事員,分別占被調查農民工總數的35.14%、13.27%和10.45%。
(三)農民工工作時間過長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在城里務工經商的農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29天,平均每天工作8.93小時。
從每天工作時間看,平均每天工作時間不足8小時的占6.85%,每天正常工作8小時的占53.26%。每天工作9-10小時的占26.28%,每天工作11-12小時的占10.70%。有2.91%的農民工平均每天工作時間在12小時以上。
從每周工作時間上看,46.90%的農民工每周工作7天,36.71%的農民工每周工作時間為6天,15.58%的農民工每周工作時間為5天,只有0.81%的農民工每周工作時間在4天以下。
從調查中了解到,造成農民工勞動時間過長的原因主要是:私營、個體業主追求高產量,高效益,而工人也為了多掙錢,主動延長工作時間。
三、城市農民工社會保障情況
(一)農民工所在單位提供的工作待遇普遍不高
據調查,29425名農民工所在的單位提供工作待遇情況是:簽訂合同或協議的占54.01%,能兌現工資的占85.14%,提供加班補貼的占49.87%,有雙休日的占11.87%,能提供工傷補償的占42.84%,可以帶薪休假的占20.47%,可提供崗位培訓的占47.23%,有住房補貼的占7.58%,提供住房公積金的占4.76%,婦女可以帶薪休產假的占被調查的女農民工的比重為20.22%。
(二)半數以上的農民工簽訂了勞動合同
在調查的29425名農民工中,簽訂了勞動合同的有15891人,超過半數。其中,簽訂固定期限合同的占68.27%,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占10.53%,簽訂臨時合同的占21.20%。
在簽訂有固定期限合同的10849名農民工中,平均簽訂合同期限僅為一年。其中,75.68%的農民工簽訂了9-12月的合同,7.91%的農民工簽訂了1-2年的合同,只有10%左右的農民工簽訂的合同時間超過兩年。
據調查,簽訂過合同的農民工對合同的認知程度相對較高,很清楚所簽合同詳細內容的農民工占了22.94%,比較清楚合同內容的占了41.94%,一般了解合同內容的占了23.02%,不大清楚和完全不清楚合同內容的只占9.05%和3.05%。
(三)農民工購買保險比重較低
據調查,農民工沒有購買保險的情況居多,沒有購買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的農民工分別占被調查農民工總數的73.37%、73.77%、84.65%、67.46%。以上四險由單位購買的比例分別為11.89%、12.61%、8.41%和23.09%,由農民工個人自己購買的比例分別為6.56%、7.23%、2.55%和4.62%,由農民工個人和單位共同購買的比例分別為8.18%、6.39%、4.39%和4.83%。
(四)多數單位能夠為農民工提供基本安全防護措施和防暑降溫措施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在特殊崗位上就業的農民工中,10.93%的農民工有非常嚴密的勞動安全防護措施,23.74%的農民工有較為嚴密的勞動安全防護措施,51.47%的農民工有一些勞動安全防護措施,13.86%的農民工沒有勞動安全防護措施。
調查結果還表明,在高溫下作業,由單位給農民工采取防暑降溫措施的占60.97%,由農民工自己花錢采取防暑降溫措施的占19.77%,還有19.26%的農民工未采取任何防暑降溫措施。
注:職業中各類服務員包括餐館、飯店、發廊美容、保潔等服務員,技術工人包括木工、石工、泥水工、電工、修理工、縫紉工、廚師、駕駛員等,居民服務人員包括送貨員、送奶工、送報員、送水員、洗衣、洗染、搬運工、人力車夫、廢舊物資收購人員等,商務服務人員包括打字、排版、影印、美工人員、快遞員、話務員、保安員等,家政服務人員包括保育員、保姆、小時工、護工等,小攤小販包括賣菜、賣報、賣煙、推銷員、售貨員等。
中國農民工就業情況及展望 篇5
據農民工年度監測調查資料顯示,20xx年我市700個農村居民調查戶中,全部家庭人口2313人,其中農民工[1]920人,占家庭人口的比重為39.8%,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平均每戶擁有農民工1.31人。我市農民工呈現出男性多于女性、已婚多于未婚、31-50歲年齡者多、初中文化程度者多、未參加過技能培訓者多等基本群體特征;本地就業者多、制造業從業者多、生產或運輸設備操作者多等分布特征;從業時間增加、收入顯著提高、男女收入差距縮小等就業特征。
一、我市農民工基本情況
1、男多女少
從性別看,男性占68.3%,女性占31.7%。男女比例為2.15:1,比XX年的2.23:1有所降低,男多女少的趨勢沒有改變,但近年來呈現出男性務工比重逐年上升趨勢。
2、八成以上已婚
從婚姻狀況看,已婚人員占85.7%,其中男性和女性的已婚率分別為85.0%和87.0%;未婚人員占12.9%,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未婚率分別為13.1%和12.7%;離異或喪偶的人員占1.4%,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3、近六成農民工年齡在31-50歲
調查結果顯示,XX年我市農民工的平均年齡為41.3歲,其中男性為42.3歲,女性為39.0歲。
從年齡構成看,30周歲及以下的占20.6%,比上年降低1.8個百分點;31-40周歲的占23.7%,比上年降低1.4個百分點;41-50周歲的占34.2%,比上年增加2.3個百分點;50周歲以上的占21.5%,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31-50周歲的接近六成,是農村居民家庭中非農就業的主體。
4、文化程度以初中為主
從文化程度看,小學及以下占13.8%、初中占67.6%、高中及以上占18.6%。我市農民工文化程度仍以初中為主。
從年齡看,年輕人群文化程度相對更高,30周歲及以下年齡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1.8%,比30周歲以上年齡組高16.6個百分點。
從性別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占21.5%,男性占17.2%,女性比男性高4.3個百分點。農村女性勞動力要付出更多努力,擁有更高學歷才能勝過男性,在競爭中獲得從業機會。
5、參加過技能培訓的農民工不足兩成
調查結果顯示,XX年我市接受過技能培訓的農民工占17.9%。其中只接受過農業技術培訓的占24.2%;只接受過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占62.4%;同時接受過農業技術和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占13.4%。
從性別看,男性接受過培訓的比例為19.4%,明顯高于女性的14.7%。
從文化程度看,文化程度越高,接受過培訓的比重越高。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接受過培訓的農民工分別占14.2%、17.5%和22.2%。尤其是參加過非農職業技能培訓,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接受過的比重分別占9.4%、13.0%和18.7%,顯著高于參加過農業技術培訓的比重5.5%、7.7%和4.1%。
二、我市農民工就業分布狀況
1、近九成以本地就業為主
由于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程度高,為勞動力就業提供了大量崗位,一直以來都是外地農民工務工的流入地。對我市農村勞動力來說,基本上無需外出就可實現充分就業。調查顯示,在鄉內從業的占88.9%,是我市農民工最主要的從業地區;在鄉外縣內、縣外市內及國內其他省市從業的農民工分別占5.8%、3.8%和1.5%。
從年齡和婚姻狀況看,30歲以上農民工更傾向于在鄉內從業,比重比30歲及以下的農民工高19.4個百分點;已婚人員選擇在鄉內從業的比例比未婚人員高23.0個百分點。
2、五成農民工從事制造業
從產業結構看,從事第一產業的占0.1%;從事第二產業的占60.0%,比上年增加1.6個百分點;從事第三產業的占39.9%,比上年減少1.6個百分點。
從行業分布看,超過五成農民工從事制造業,占51.3%,是吸納農民工就業最多的行業;其次是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占17.8%;再次是批發零售業和建筑業各占8.0%;隨后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占7.4%。五個行業一共吸納了92.5%的農民工,比上年增加2.8個百分點。
3、近四成農民工從事生產、運輸設備操作等工作
從職業分布看,經營類、管理類、技術類的從事人員比重較低。從事生產、運輸設備操作等工作的人員比重最高,占39.8%;服務業人員占13.5%;個體經營人員占8.3%;專業技術人員占7.3%;辦事人員及有關人員占4.3%;商業人員占2.0%;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占1.2%;私營企業主占0.6%;農林牧漁水利業生產人員占0.1%;從事其他工作種類的人員占22.9%。
三、我市農民工的就業時間和收入狀況
1、平均從業時間略增
XX年我市農民工人均從業時間為10.9個月,比上年增加0.1個月,其中本地務工、本地非農自營、本地非農務工和外出從業時間分別為0.5個月、1.4個月、7.9個月和1.1個月。調查顯示,有26.1%的農民在從事非農活動的同時兼顧自家的農業生產,務工務農兩不誤。
2、非農收入顯著提高
調查結果顯示,XX年我市農民工月均非農收入為2535元,比上年增長18.0%,其中月均收入在600元及以下的占1.8%;601-800元的占2.6%;801-1200元的占9.5%;1201-1600元的占14.5%;1601-2400元的占30.4%,2400元以上的占41.2%。月均收入在1600元以上的農民工占到了71.6%,比上年增加了14.4個百分點,呈現出收入大幅增長,低收入者比重減少的趨勢。
3、男女農民工收入差距略有縮小
從性別看,XX年我市男性農民工月均收入2774元,女性農民工月均收入1993元。男女收入比是1.39:1,比上年的1.55:1有所降低。
4、不同年齡組的農民工,收入愈高增速越低
從年齡組看,41-50周歲年齡組農民工月均收入最高,為2823元;其次是31-40周歲年齡組,為2662元;排在第三位的是50周歲以上年齡組,為2224元;最低的是30周歲及以下年齡組,為2205元。70后、80后是月均收入最高的人群,他們從業多年,擁有較多的工作經驗,且年富力強,收入水平最高。
從收入漲幅看,漲幅最快的是30周歲及以下年齡組,增長25.6%;其次是50周歲以上年齡組,增長17.2%;第三是31-40周歲年齡組,增長16.4%;第四是31-40周歲年齡組,增長14.9%。增長幅度的高低正好與絕對收入的高低相反,收入越高增幅越小,呈現出差距縮小的趨勢。
5、初中文化程度的農民工月均收入最高
從文化程度看,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農民工月均收入分別為2215元、2616元和2472元,比上年分別增長了26.2%、15.5%和20.4%,初中文化程度的農民工收入最高,增速最小。
6、本地非農務工收入最低
從就業方式看,本地非農務工、本地非農自營和外出從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分別為2155元、4667元和2600元,比上年分別增長了18.1%、14.9%和16.9%,本地非農務工農民工收入最低,自營農民工收入增幅最小。
7、交通運輸業收入最高,批發零售業增速最快
從農民工從事的五大行業看,收入水平由高到低分別是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業、建筑業、制造業和居民服務業,月均收入水平分別為3313元、3241元、2798元、2434元和2047元。收入增速由高到低分別是批發零售業、居民服務業、制造業、交通運輸業和建筑業,分別為29.7%、21.7%、16.7%、7.1%和6.5%。
中國農民工就業情況及展望 篇6
我校xx年5月下旬受xx縣委托和授權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積極開展招生宣傳、教學培訓以及轉移就業工作,為完成xx縣政府今年下達我校“富裕勞動力技能培訓900人,其中引導性培訓農民工400人”的目標任務。從xx年5月下旬開始,學校就業、培訓中心充分發揮就業和培訓的職能和資源,在xx縣縣政府和學校領導的支持、學校相關科室密切配合下,結合農村富余勞動力和勞務市場需求實際,運用一切積極因素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民工引導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截至xx年10月中旬,我校共完成農民工培訓培訓任務900人。并轉移輸出(安置就業)980多人,為促進我市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農民增收,推動城鄉經濟一體化進程起到了應有的作用,F將我校5個多月來開展的農民工培訓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這段時間來就業、培訓中心的主要工作與措施
(一)積極爭取xx縣政府陽光辦的支持,強化農民工培訓工的領導與管理。
農民工屬于多行業、多工種范疇。因此,農民工培訓是一項社會性、系統性工程,必須要有政府的參與和領導,才能使農民工培訓和就業轉移工作做到健康有序、卓有成效。基于此,我們根據陽光培訓文件精神,主動做工作,并向xx縣陽光辦匯報申請,取得支持。xx年6月1日學校在原就業指導、培訓中心基礎上增加工作人員,成立“農村勞動力轉移歲昌學校陽光培訓工程點”由學校常務副校長吳玉姜直接領導,并在招就辦領導下開展工作,領導機構的確立,為順利開展農民工培訓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ǘ┟迩闆r,開展宣傳,落實工作。
自今年6月份xx縣政府以候委農辦〔xx〕35號文批準成立我校農民工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后,我們在全市范圍開展了農村富余勞動力及就業現狀和教育培訓資源調查,通過調查,摸清和掌握了我市農村勞動力資源和與之有關的培訓資源情況,為正確指導全市開展農民工培訓工作提供了科學可靠的決策依據。在此基礎上學校利用暑假這段時間學校在教學和教學設施相對空閑的有力條件,學校培訓中心組織人力物力深入xx竹歧多個村鎮以及福州、xx多家企業,同村干部和企業建立密切的聯系,并同多家企業建立訂單式培養關系,尤其是取得了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支持,在整個培訓過程中他們參與完成培訓學員的招生工作,并積極介入具體培訓工作,學校負責組織具體的培訓上課工作,企業承擔學員相應專業的操作技術指導以及實訓崗位的提供,這個階段完成了絕大部分的培訓(共培訓營銷專業三個班次,學員3百多人)和就業安置工作(學員全部安排在海峽都市報和東南快報社發行營銷部門),并積累了農民工培訓工作的經驗,在之后暑假結束的學期初一個月時間中又開展了商品包裝和酒店服務員兩個專業100多人的培訓班,向這部分即將走向社會的新的勞動者傳授怎樣操作具體的技能、如何適應社會、怎么保護自己,增強了他們的就業本領。并在實訓工作進行的同時完成了所有參加培訓的學員的就業安置工作,安置率100%,分別安排在福建歲昌學校師生餐廳和xx東升包裝廠,目前培訓中心對暑假三個班級的就業跟蹤情況顯示,就業率鞏固率超過了97%。
。ㄈ┚慕M織實施,開展培訓工作和轉移就業工作。
在農民工培訓具體實施過程中,我校從自身情況出發,充分整合職業教育培訓資源,建好農民工培訓基地。利用職業學校教育資源優勢,和周邊企業聯合開展農民工培訓的招生工作,企業需要具備一定勞動技能的人力資源,我們需要企業為學員提供就業崗位以及操作型的教師,校企簽訂訂單式聯合培訓工作,邀請福州市區部分企業的.行業專家到我們的培訓課堂授課,這些來自生產一線的教師熟悉操作生產流程和具體生產技能技巧,他們現身說法,以師徒的務實培訓方式和在生產崗位上手把手地教會學員掌握一門具體的勞動技能(比如營銷專業我們邀請了四位平安保險公司高級講師,汽車美容邀請了歐邁克汽車美容高級技師參與授課等),即達到了開展農民工培訓的基本目的,在此同時學校還采取靈活多樣的辦學形式(如把培訓班辦在市中心方便學員上課,實訓課安排在就業企業實際生產崗位上),加大了崗位實訓的力度,力求培訓的實際效果,在具體崗位上掌握具體的操作技能。在擴大農民工培訓規模的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的培訓經驗,不斷提升農民工培訓質量。這些培訓工作都是在和農村干部以及用工單位人力資源部門的積極配合下完成,在目前勞動力匱乏的用工環境下,培訓中心的這些工作獲得企業的歡迎。因此培訓結束之后的安置工作順理成章,安置率達到了百分百,之后的就業跟蹤情況顯示這些學員的就業情況穩定,平均工資超過900元。參加培訓的農民工都表示了較大的滿意度。
二、存在的問題及明年的工作要點
(一)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們前幾個月農民工培訓工作在各方努力配合下,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培訓招生工作依然還是今后培訓最困難的工作。這些問題集中反映在農村勞動力對培訓工作的認識上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我們在陽光工程深入宣傳工作做的還是遠遠不夠,在深入開展陽光工程農民工培訓工作的同時,我們也遭遇了深入農村宣傳費用高效果不好的實際情況,因此學員的招生工作依然還是今后工作的難點,一些農民工對培訓學習和培訓畢業證存在無所謂的態度,認為企業急需人力是事實,因此學員更加注重培訓機構介紹“好的工作”,所以陽光工程的宣傳以及讓農民工明白提高務工的質量還是應當先提高自身的素質和具體地掌握一門生產技巧的道理,因此,我們的招生宣傳工作還應當做得更加深入細致一些,和一些信譽好,效益好的企業結合更加密切一些,充分了解企業急需怎樣的人才,農民工需要怎樣的務工環境,在具體的培訓工作中,我們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農民工培訓才能真正有效開展下去。
第二是培訓的經費還是十分的有限,不能在一些人力資源緊缺的行業開展更加深入的培訓工作,為農民工上崗前提供更多的專業知識培訓,尤其是崗位實訓的指導工作,例如汽車美容和家居服務等,這些行業急需能夠掌握一定操作技巧的,具備一定的禮儀知識和較好的敬業精神務工人員,但是這些培訓工作需要時間較長,學習的內容較多,費用相對較高,今年,我們嘗試開展了這些專業培訓,就遭遇了經費問題,我們非常遺憾沒有能夠為學員提供更加細致的培訓內容,因此這些專業的培訓,既要邀請較好的有豐富的就業一線操作經驗的老師以及提供具體的并且是針對性的教材,又要控制緊張的培訓費用,培訓工作開展得相當艱巨。
。ǘ┙窈笠龅闹饕ぷ鳌R皇且e極爭取縣陽光辦對該項工作的支持,增加對農民工培訓經費的投入;二是加強周邊各縣勞務輸出網絡建設,調動各種力量,疏通農民工就業出口,保證暢通,擴大培訓后就業輸出成果;三是利用學,F有的招生隊伍以及每年的招生工作,在做好學校招生工作的同時也做好學生家長以及他們周邊人群的宣傳工作,將陽光工程農民工培訓的精神擴大到全省各個農村村落,同時利用省級重點職業,F有的就業資源網絡和長期合作的就業單位資源為農民工做好實訓和就業安置工作,擴大富裕勞動力輸出工作的宣傳力度。
在明年的具體培訓工作中,無論培訓招生、培訓教學(授課、實訓)、就業工作中都應當加強同兄弟學校的交流和學習,加強學員和用人企業每月一次的就業跟蹤工作,及時總結和檢討培訓工作的不足。在招生和就業兩塊工作上要細化工作,以務實精神切實做好具體工作,爭取更好地完成年度培訓計劃,為農民工和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
中國農民工就業情況及展望 篇7
近期,XX縣農業局組織有關人員,深入全縣勞務輸出大鄉,就XX縣返鄉農民工現狀進行了專題調研,具體情況如下。
一、農民工返鄉基本情況
20xx年9月以來,全縣農民工提前返鄉人數逐月增多。據統計,返鄉農民工達29982人,占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總人數的83%左右。其中,因金融危機影響返鄉農民工1080人,占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總人數的2% 。目前XX縣尚未出現農民工返鄉潮。
二、農民工返鄉的主要原因
1、因金融風暴返鄉。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導致沿海地區部分企業倒閉、停產、減產、降薪、減員,全縣因此返鄉農民工達1080人,占返鄉農民工總數的2%。
2、因季節性等因素返鄉。西北、東北等建筑行業受季節影響返鄉農民工達28902人,占全縣返鄉農民工總數的 96%。
3、因災后重建返鄉。5.12地震中XX縣農房損毀多,是省級重災縣之一,政府規劃重建總戶數達8888戶,要求2008年12月底完成,災后重建任務較重,導致農民工提前返鄉達6225人,占全縣返鄉農民工總數20.7%。
4、受中央惠農政策影響。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如新的糧食收購政策的出臺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對農民工返鄉具有吸引力。回鄉創業興辦實體130人,占全縣回鄉總人數0.4%。
三、返鄉農民工結構性特點
一是從地域分布上看,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返鄉農民工達1493人,占4.9%。
二是從行業分布上看,制造業、建筑業農民工返鄉達26983人,占90%。從事制造業的返鄉5696人占19%,從事建筑業的返鄉21287人占71%,從事服務業和其他行業的僅占6%。
三是從年齡結構上看,29歲以下15590人占52%,29歲至40歲10493人占35%,40歲以上的3899人占13%。
四、存在問題
農民工經過城市工作與生活的“洗禮”,學到了現代企業的先進管理經驗,掌握了熟練的技能技術,帶回了多年積攢的資金,是家鄉社會經濟發展的一股生力軍。但仍存在一些不利影響。一是XX縣就業形勢將更加嚴峻。受金融風暴影響,經濟將持續疲軟,企業用工也會減少,對勞動力轉移輸出影響較大。大量農民工回流,目前只有少量求職者現身人力資源市場求職。由于該縣本身就業崗位有限,加之受金融危機影響能提供的崗位也在減少,預計今年將對該縣人力資源市場構成沖擊,就業形勢將更加嚴峻。二是沿海一帶的企業受國際金融風暴影響停產倒閉的速度比較快,面比較大,目前在當地觀望和處于“半就業”狀態下的農民工有可能在后期陸續返鄉。三是當前返鄉農民工大部分年齡偏大,沒什么技術特長,再就業難度相對較大,需要政府引導。四是近年來農民工返鄉創辦的企業規模小、勞動強度大、技術含量不高,面臨融資難、人才缺、土地緊張等困境,急需國家出臺相關政策給予扶持。五是如不妥善處理好農民工失業返鄉后的培訓、就業、社保轉移接續、隨返子女入學、土地經營、權益維護、社會穩定等相關問題,將不利于構建穩定和諧的社會關系。
五、決策建議
針對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變化,認真貫徹中央有關文件精神和省、市的部署,積極應對,主動解決農民工返鄉新問題,努力把各種不利影響降至最低程度,促進擴大內需,推動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1. 加強動態監控。在勞務輸出重點地區設立農民工返鄉監測點,做好在外務工人員的穩定工作和在當地的轉崗推薦就業,及時掌握農民工返鄉的`規模和速度。各鄉勞務部門每周上報一次本地農民工返鄉情況。為減少農民工返鄉后就業生活困難,要建立農民工返鄉回流基礎臺賬,加強動態監控和統計分析。
2. 搭建就業平臺。加強對農民工的信息引導和就業服務,加強與勞務輸入地區的聯系和銜接,發揮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縣外勞務辦事機構和勞務經紀人的作用,同時合理引導返鄉農民工就業。鞏固與外省大型企業的勞務合作基礎,將輸出重點逐步轉向長三角地區及環渤海灣等受金融危機影響小的地區和行業。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以及地震災區災后重建的契機,加強區域勞務合作,為農民工外出務工開辟新的渠道。各級人力資源市場要加大收集和發布用工信息量,降低農民工求職成本,暢通求職渠道,充分發揮各類職介機構的中介組織作用。
3.大規模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逐步提高農民工培訓補貼專項經費。動員社會培訓資源,利用農民工大量返鄉時機,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能力。
4. 鼓勵和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在全縣確定3個農民工回鄉創業示范鄉,扶植示范鄉創業就業培訓,以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吸納當地勞動力。各鄉要在創業場地、稅收優惠、金融信貸、就業扶持政策、創業培訓、創業服務等方面,鼓勵扶持有創業愿望和創業條件的農民工返鄉創業,發展規模種植、養殖業,興辦農產品生產及加工企業,推動農業產業化、規;洜I,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
5.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推進農民工工傷保險、醫療保險,探索農民工養老保險可接續、可轉移的辦法。切實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加強與勞務輸入地區勞動保障部門的協調配合,督促用人單位按規定支付農民工工資和經濟補償金。多渠道提供和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公辦中小學為主的“兩為主”方針,解決好農民工子女就學問題。加強執法監督,依法規范職業中介、勞務派遣活動,嚴厲打擊坑害農民工的違法犯罪行為。及時妥善處理因企業裁員發生的勞務糾紛,切實維護該縣農民工合法權益。
中國農民工就業情況及展望 篇8
自接到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通知》后,我局高度重視,及時對開展農民工工作自查進行了研究與部署,并嚴格按照省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關于開展農民工工作自查的通知》要求與部署,對XX年我局開展農民工工作情況進行了認真、深刻、細致地自查與自評,F就我局開展農民工工作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民工就業創業管理服務情況
1、加強領導,積極引導農民工創業就業。成立領導小組。去年,我市對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進行調整和充實,成立了以市長任組長,36家單位主要負責人任成員的“淮北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市勞動保障局抽6名專職人員從事扶持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工作。按照市委畢美家書記的“常年抓、抓常年”重要批示精神,我市建立了市、縣、鄉鎮、村四級外出人員返鄉創業工作領導體系。
2、制定優惠政策,積極扶持農民工創業就業。4月初我市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各部門結合工作實際,研究制定了具體的辦法和措施,對于返鄉農民工創辦企業的享受招商引資企業同等優惠政策;對入園創業的享受下崗失業人員同等優惠政策;對創業農民初創的小企業,可適當放寬注冊資本額度和注冊資本到位期限等。切實從政策層面上支持和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
3、強化目標管理,積極落實農民工工作責任。市目標辦印發了《淮北市XX年就業工作目標任務分解和考核辦法》,將扶持農民工創業就業等目標任務和責任層層分解下達,列入市、縣區、鄉鎮(街道)三級政府目標責任考核重要內容,實行月報告、季調度、半年督查、年底考核制度。
4、建立工作臺帳,積極規范農民工工作程序。在18個鄉鎮分別設立了返鄉農民工監測點,建立了返鄉農民工日報告制度。各縣區和鄉鎮勞動保障工作機構采取分片包干制的辦法,組織專人深入村戶,通過上門走訪、發放問卷調查表、召開能人座談會等形式,了解返鄉農民工意愿和要求,建立了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信息臺帳。
5、強化政策宣傳,積極幫助農民工創業就業。市、縣區勞動保障部門分別在服務大廳設立了宣傳咨詢窗口,在火車站、汽車站設立了宣傳咨詢臺,深入開展了外出務工人員宣傳咨詢活動,發放各類宣傳資料10萬余份。國家廣播電臺、中國勞動保障報、安徽電視臺等新聞媒體曾多次對我市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工作進行宣傳報道。
6、加強創業扶持,積極促進農民工創業。分別在市、縣區兩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分別成立了“農民工創業培訓指導中心”,建立了返鄉農民工創業人員扶持檔案,做到家庭住址清、聯系方式清、技能優勢清、發展項目清、經營狀況清。成立了以勞動保障、工商、稅務、財政、銀行及大專院校等部門專家組成的創業指導委員會和創業咨詢指導專家志愿團,免費為學員創業提供幫助和指導。收集適合返鄉農民工創業項目600多個,組織專家對創業項目進行篩選,編印成冊,推介給返鄉創業農民工。共舉辦10期返鄉農民工創業培訓班,390名返鄉農民工參加培訓,其中成功創業195人,帶動1365人就業。
7、加強園區建設,積極孵化農民工創業。為加快推進工業化,帶動農業產業化,促進城鄉產業整合發展,積極支持縣域、鄉鎮工業聚集區合作發展,加快產業集聚,提高開發園區的經濟規模和輻射能力,從而形成增長極,有效帶動農業及農村經濟的繁榮,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市分別在濉溪縣臨渙、劉橋、南坪三鎮第二批省級“返鄉農民工創業園”,且初見成效,累計完成道路框架、電力配置、供排水配套等基礎設施投資1400多萬元。建成標準化廠房11棟,建設面積123畝,現已入住華強面粉廠、淮北天王機械加工、淮北巨鑫特種鑄鍛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安排返鄉農民工入園創業45人,帶動1186名農民工就近就業。濉溪縣百善鎮,相山區渠溝鎮,杜集區石臺鎮、高岳街道,烈山區古饒鎮、宋疃鎮等6個鄉鎮,正在建設第二批省級“返鄉農民工創業園”。
二、存在問題
1、勞動力素質不適應市場需求,結構性矛盾突出。據調查統計,“xx”期間我市需求量較大的`工種是煤化工、紡織、電子、電焊、車床、鉗工。高技能人才嚴重不足,難以滿足我市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需求。從去年開始,部分在淮企業“招工難”的問題已經逐步凸顯。
2、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基礎薄弱。目前,我市鄉鎮勞動保障平臺建設滯后,行政村沒有建立勞動保障工作站,沒有配備專職人員,缺乏專項工作經費,難以滿足農村勞動者對就業培訓的需求。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強農民工基礎工作。進一步加強統計工作,依托基層勞動保障平臺,摸清全市外來失地農民工基本情況,規范信息分解,實行動態維護,確保數據的精確。強化農民工政策調研,探索適合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辦法,進一步完善實施《淮北市失地農民參保辦法》。
2、完善聯動工作機制。實行“會議聯席制度”、“日常聯系制度”、“信息報送制度”、“工作總結制度”和“工作督察制度”同步進行了,同步到位。
3、強化農民工服務工作。完善農民工服務體系,充分發揮街道(鄉鎮)、社區(村)的聯絡、服務功能,印制信息卡,維權服務卡等服務下鄉,讓更多的農民工及時得到好信息。
中國農民工就業情況及展望 篇9
xx市是一農業大市和人口大市,全市160多萬人口中,農業人口約130萬人,約占總人口的80%。據統計,常年在外務工的農民工有14.4萬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受金融危機影響,在今年春節前返鄉的農民工總數為41689人,其中失業返鄉農民工5686人,截止到今年2月底止,仍未返崗農民工的總數4327人,其中在當地實現就業的有2765人,未返城滯留農村留守“三畝”保命自留地的有1562人。
在目前嚴峻的經濟形勢下,如何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拓寬就業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社會的責任。xx市農信社把社會責任扛為已任,把支持農民工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農信的一大舉措,緊密結合本地區自然資源和當前的經濟環境,靈活運用政策和資金扶持,開通綠色通道,快、簡、盛方便地為農民工就業提供資金保障,幫助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民工創造就業崗位;支持勞動密集型型企業擴軍,幫助農民工就業牽線搭橋。
一、建立長效信貸機制,解決農民工創業資金需求
xx市農信社以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為依托,通過“信貸專柜、送貸上門、集中發放”等多種方式,推出了一系列針對農民工實際需要的金融服務,為農民工提供了全方位的資金支持。
。ㄒ唬檗r民工開通綠色通道,鼓勵農民工自主創業。
為解決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問題,該社注意引導有一定技術特長的農民工進行創業,以農民工帶動農民工就業。有效緩解一部分農民工的就業壓力。春節前,xx市農村信用聯社組織基層信貸人員走進返鄉農民工家中,了解農民工返鄉原因、就業愿望、創業項目及資金需求,對返鄉農民工的個人能力、技術水平、經濟狀況、創業條件、創業項目和資金需求逐戶進行調查登記。在此基礎上,適時推出了返鄉農民工創業專項貸款,對于符合貸款條件的農民工積極開通“綠色通道”,簡化貸款手續,減少審批程序,快、簡、盛方便地為農民工再就業提供資金扶持,提高返鄉農民工創業項目的成功率,以幫助他們渡過難關。竭盡全力為需要創業的返鄉農民工提供信貸支持。
該社還春節期間在南湖廣場豎起廣告,公開貸款受理條件、審批程序,實行“陽光信貸”。據統計,去年10月份以來,全轄農村信用社先后推出了“創業貸款”、“小額授信貸款”等適合返鄉農民工需要的貸款新品種。截至今年3月末,全轄農村信用社累計發放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貸款7592萬元,直接幫助農民工1127人返鄉創業;發放生活消費貸款391.29萬元,幫助農民工813人解決實際生活困難;附城鎮南田村等10多名返鄉農民工在信用社貸款20萬元,在海灘涂上養殖海豆芽。沈塘鎮茂蓮村返鄉農民工利用貸款租用20多畝土地,建起了6000多平方米的富貴竹養殖大棚,帶動當地群眾加工富貴竹,使不少村民走上了致富道路,也為返鄉農民工起了示范作用。
。ǘ┲攸c支持農民工發展特色種養業
并實行利率優惠,有效地緩解了農民工創業貸款難、資金少的問題。
多年走闖在外的農民工,因為見過世面,善于發現市場契機,能夠獨辟蹊徑發展特色種養業。由于特色種養業市場前景看好,產品有銷路,能起輻射示范作用,帶動一方群眾致富,所以,該社對這類貸款放松政策,擴大信用額度,增設特級、特大信用戶,授信額度由3萬元提高到5萬元,特大信用戶可憑承包合同養殖合同授信到50萬元。從去年至今,我社累計投放支持特色種養專業戶貸款達5012萬元,其中:支持香菇種養戶36戶,支持金額127萬元;養土黃雞48戶,支持金額97萬元;種植火龍果11戶,支持金額35萬元;養殖土元、海豆芽、食用蝎子7戶,支持金額28萬元;另外,還支持香蕉專業戶129戶,金額達792萬元,養蝦專業戶80戶,金額達583萬元,種樹專業戶55戶,金額480萬元,種植甘蔗專業戶300多戶,金額2480萬元,種植菠蘿專業戶130多戶,金額240萬元,其他專業戶200多戶,金額150萬元。
二、支持農村基礎設施,擴大農民工就業渠道
農業基礎設施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加強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就是為廣大農民工鋪設“小康之路”。目前,政府已調整投資結構,把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重點轉向農村,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和繁榮。xx市農村信用社堅定“三農”服務方向,因地制宜,突出重點,按照“聚集項目、捆綁資金、集中投向”的方式,圍繞當地經濟發展思路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重點,創新信貸服務舉措,堅持信貸資金向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傾斜,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是結合新農村建設需要,積極投身到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進程。配合當地政府村村通公路的建設,投資1370萬元,完成道路硬底化28公里,直接提供就業機會685人;全市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投放資金1127萬元,改造農村危房560座;直接提供就業機會824人;積極支持沼氣示范村建設,投入資金370萬元,建設沼氣池26.1萬戶,直接提供就業機會225人。這些投入有效解決了全市農民生活用能、生產用肥、養殖用料問題,實現了家居溫暖清潔化、庭院經濟高效化、農業生產無害化,促進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同步增長。
二是加快對農村建設資金投入,支持增加農民就業機會和促進農民直接增收的項目。充分利用農村冬春農閑的有利時機,投入大量資金,組織農民工大力開展農田水利、改善了農業生產的條件和環境。至XX年3月底止,目前,該社投入1,500多萬元支持水利建設,維修水庫、塘壩7座,完成渠道清淤維修36處,新增農田灌溉8萬畝。解決人畜飲水1萬多口,創造農民工就業機會852多人;發放低產田改造貸款800萬元。幫助完成低產田改造任務2萬多畝,解決農民工就業1125人。
發放農業生產資料貸款1.73億元,支持農民購買地膜、化肥、種子、農藥、農機具等生產資料,改善了農業生產的條件和環境,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三、支持勞動密集型型企業擴軍,幫助農民工就業牽線搭橋
該社對本地勞動密集型產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和服務業給予融資方便,擴大其信用額度,鼓勵企業穩定就業崗位,盡可能多地吸納農民工就業,支持遇到困難的'企業解決實際困難,采用靈活用工、彈性工時、技能培訓等辦法,盡量不裁員。
一是支持如服務型的餐飲業、農產品加工業。我社按照“擇優扶持,突出重點”的信貸策略,對勞動密集型企業實行傾斜政策,全力支持涉農龍頭企業發展,切實增加就業機會和農民收入。如我社向xx市伊齊爽食品有限公司貸款1,220萬元,增加農民工就業崗位200多人。投放2,180萬元支持珠聯和遠源兩家出口創匯水產品加工企業,創稅利近1,000萬元,解決就業人員1500多人。
二是支持發展訂單農業。許多返鄉農民由于農業領域就業渠道窄、農業品價格不穩定、農業種植收益低而對農業生產失去興趣,為提高他們的勞動生產積極性,我社專門組織有關人員對農信社與糖廠、農民合作的可行性進行深入調研,積極主動與糖廠合作,試行甘蔗訂單農業貸款。實施“甘蔗訂單農業貸款”合作模式。從去年至今,我社又在原基礎上,與有資金需求的凱基、信通、恒福等糖業有限公司合作。累計發放甘蔗訂單農業貸款1,014戶,金額達24,80多萬元,有力支持本地區農民累計種植甘蔗27萬多畝,充分顯示農信社支農主力軍的強大作用。
三是加強用工信息溝通。該信利用與平時有業務往來的企業相互溝通聯系,及時獲得企業的用工信息,倡導企業招收本地返鄉農民工,同時,支持其增加投資,擴大用工規模,成功地幫助一批技能較為熟練的返鄉人員實現再就業。在農村信用社的支持倡導下,該市各家中小企業紛紛舉辦了專門針對農民工的專場招聘會。如“XX年春風行動”大型系列招聘會,參加招聘活動的33家用人單位共提供涉及營銷、餐飲、水產加工、安全保衛等就業崗位1367個,“春風行動”讓700多農民工找到了工作。
中國農民工就業情況及展望 篇10
20xx年四季度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全國經濟增速明顯放緩,伴隨著危機進一步蔓延,對我市農民外出務工產生一定的影響。我市農民工非正常返鄉人員增加,務工收入下降,農民工外出就業形勢嚴峻,給我市農民持續增收帶來壓力和困難,引起各級領導及相關部門高度關注。為了及時了解我市農民工非正常返鄉情況,為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提供決策依據,近日,市統計局采取全面調查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全市農民工外出務工情況及農民工非正常返鄉人員進行了調查,F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前我市農民外出務工基本情況
近幾年來,我市農民外出務工從快速增長期轉入到穩定發展期,全市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的規模不斷擴大,勞務經濟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截止20xx年底全市農村外出務工人員31.6萬人,占全市農村鄉村從業人員比重38.7%。我市農村外出務工人員主要集中在鳳臺縣(農村外出務工人員13.7萬人,占全市農村外出勞動力比重43.4%),潘集區(農村外出務工人員8.7萬人,占全市農村外出勞動力比重27.5%),毛集區(農村外出務工人員3.1萬人,占全市農村外出勞動力比重9.8%),大通區、謝家集區、田家庵區、八公山區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數及所占比重分別為:2.1萬人、6.7%;1.9萬人、6.0%;1.7萬人、5.4%;0.4萬人、1.3%。
我市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地域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主要從事勞動密集型的工業和建筑業。
二、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市當前農村勞務經濟的影響
據調查,截止到20xx年12月底,受金融危機影響全市農村外出打工勞動力非正常返鄉人數2。1萬人,僅占我市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人數的6.7%,目前盡管從數量上來看還并未形成大批民工返鄉潮,但綜合多種因素分析,真正對我市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影響將在春節后,應引起各級政府的廣泛關注和重視。
。ㄒ唬┮蛩趩挝徊脝T或停產、收入明顯減少成為農民工非正常返鄉的主要原因。
據對全市5732名非正常返鄉人員的問卷調查,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全市2.1萬非正常返鄉人員中因為收入明顯比金融危機發生前減少而返鄉的占46.2%,所在的公司(單位)因訂單減少而裁員或停產返鄉的占37.1%,在外生活成本提高,繼續外出打工不劃算返鄉的占7.6%,所在公司(單位)因經營困難而破產倒閉返鄉的占4.5%,認為所處的打工環境明顯不適應(包括:住宿不方便、孩子上學不方便、當地人岐視民工、工資不能足額及時兌現、醫療養老失業保險等政策不配套、在當地受老板欺負等)返鄉的占1.4%,認為其它原因返鄉的占3.2%。
。ǘ┪幕潭鹊偷那鄩涯贽r民工成為非正常返鄉的主流。
從年齡構成來看,全市非正常返鄉回流農民工20歲及以下的占11.7%,21歲至44歲的青壯年卻高達61.7%,45歲至54歲的占21.0%,55歲及以上者占5.6%。
從勞動力文化素質來看,受教育低的勞動力返鄉的比重大,其中:小學文化程度(包括文盲)以下返鄉人員占全部非正常返鄉人員的52。4%,初中文化程度占37.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僅占10.6%。
(三)經濟發達地區返鄉人員和外出務工時間較短的人員返鄉比例較大。
在調查中從長三角非正常返鄉回流的占全部非正常返鄉人員的30.0%,從珠三角非正常返鄉占23.5%,從本省其它市非正常返鄉回流的占14。3%,京津地區非正常返鄉回流的占8.3%。
據調查外出務工時間的長短也是影響非正常返鄉的主要原因,在調查中發現外出2-5年的勞動力返鄉占到69.5%,20xx年當年外出當年返鄉的占14.5%,外出6-10年的占12.3%,長年在外打工而非正常返鄉回流的僅占3.7%。
(四)從事勞動密集型及外向型產業的人員受到的`沖擊最為明顯。
據調查,在我市非正常返鄉人員中從事服裝加工行業的返鄉人員占到22.3%,從事玩具加工行業的占到11.5%,從事電子行業的占到2。8%,從事其他工業的占到3.8%;從事建筑業行業的返鄉人員占到26.8%,從事批發零售行業的回流人員占到19.8%,從事餐飲業的占到3。6%,從事交通運輸行業的占到1.3%,其他行業占到7.4%。
。ㄎ澹┓钦7掂l人員返鄉后收入下降明顯,少數農村居民家庭生計可能發生困難。
據對返鄉人員調查中發現,有81%的人員返鄉后不能馬上就業,僅有19%的人員在返鄉后馬上能夠就業。
工資性收入一直是拉動我市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20xx年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約4500元,其中:工資性收入2443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達54.1%。據對我市非正常返鄉回流人員調查了解,有95.8%人認為返鄉回流后收入明顯減少,其中:有48.3%的人認為每月收入減少2000元以上;有27.9%的人認為每月收入減少在1500—2000元;有9.9%的人認為每月收入減少1000—1500元;只有13.9%的認為每月收入減少1000元以下。
(六)由于金融危機還在蔓延,我市非正常返鄉回流人員春節后繼續外出務工的意愿大大降低。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進一步加深,我市農民外出務工就業的形勢愈發嚴峻,我市農民持續快速增收的壓力加大。
調查顯示非正常返鄉回流人員中有71%的人員春節過后不準備外出務工,僅有29%的人員在春節過后繼續外出務工,表明絕大多數農民工對金融危機沖擊下,外部打工形勢不看好,對將來感到迷茫。
三、對穩定和發展我市農村勞務經濟的措施和建議
(一)加強宣傳引導,做好農村穩定工作,確保農民收入持續增長。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對當前經濟運行形勢和宏觀經濟政策的宣傳,堅定各級政府與廣大農民發展農村勞務經濟的信心,困境之中困難之時,信心比黃金更加珍貴。同時進一步貫徹中央2009年一號文件《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要求的積極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切實解決當前農民工就業困難和工資下降等問題。中央在20xx年底追加的1000億拉動內需的資金,我市積極爭取了2.9億元,主要用于煤礦棚戶區改造和農村民生工程、農村基礎設施項目的投入,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利用投資項目的帶動功能,最大限度安置好農民工就地就業,努力增加農民的務工收入。
(二)加強對農民外出務工人員的技能培訓!肮び渖票叵壤淦鳌保嘘P部門要加強組織農民工實用性、針對性的業務技能培訓,幫助提高農民工業務素質和就業競爭力。在調查全市非正常返鄉回流農民工對政府的建議和希望中,首先選擇有關部門加強業務技能培訓的高達64.8%,由此可見農民工對本身職業技能提高是多么急迫與渴望。
。ㄈ⿵娀屯晟普毮埽岣邽檗r村勞務經濟服務水平。發展農村勞務經濟是一項巨大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政府多個職能部門和社會方方面面,目前實行的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的力度弱,解決困難問題有些力不從心等,建議市政府對現有相關部門力量整合,建立起調度有力協調有序的長效運轉專門機構,以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對農民工的管理和服務,提高服務水平與服務效率。我們僅以農民工外出組織化程度為例,據了解當前我市農民工以老鄉親戚介紹方式結伴自發外出務工占絕大多數,而通過政府職能部門或市場中介形式組織外出務工的尚微不足道,我市廣大農民工對外地務工需求準確信息和行情迫切渴求,并希望有關部門搞好信息服務,以便減少外出盲目性及辛苦求職的旅途奔波,減少開支。
。ㄋ模┙梃b外地經驗與我市實際制定出臺幫扶農民工創業就業的優惠政策。外省、市有許多扶持和幫助農民工就業和創業的先進經驗,我市可以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實際,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制訂相關政策和措施幫助和支持農民工就業和創業。如:我市可否將失業返鄉農民工在城鎮創業就業人員納入小額貸款扶持范圍。是否對誠實守信企業在資金周轉困難時,減免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存入等。
注:1、由于目前國家關于農村外出勞動力及非正常返鄉回流尚無統一的界定標準,為此我們結合農村經濟工作特點及本地實際,確定我市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必須同時符合兩條標準統一調查口徑:一是農村勞動力外出轉移在空間上必須達到跨出鄉鎮及以上地域;不包括在本鄉(鎮)內由第一產業就地轉入到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因為此方面難以界定統計數據難搞準確),二是外出打工20xx年全年累計時間必須達到3個月及以上,全年累計低于3個月,視為臨時工,屬未成功轉移不在統計之列。
2、對于受金融危機影響造成的農村外出打工勞動力非正常返鄉回流的統計標準我們規定是:20xx年10月至12月份因金融危機沖擊引起外部經濟環境變化而造成的非正常返鄉回流,主要是考慮到了金融危機蔓延負作用于20xx年10月份方才顯現明顯,也考慮到新年返鄉團聚,全國各地于2009年元月中旬步入春運高峰的民俗傳統等,不包括外出農村勞動力正常返鄉過年,因家中私事或生病返回等。
中國農民工就業情況及展望 篇11
本文采用深入實地調查、與返鄉農民工座談、查閱有關資料等調查方法,對位于中西部地區,xx市xx鄉xx寺村返鄉農民工的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外出就業對農民的生存發展,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對近80%的農戶有著決定性作用,但農民工在外務工期間大量存在合法權益受侵犯的問題,造成農民工外出打工的積極性受挫。
一、基本情況
xx位于省會鄭州西南40公里處,總面積1001平方公里,轄13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人口75.9萬。xx是全省26個加快城鎮化進程重點縣(市)、35個擴權縣(市)和23個對外開放重點縣(市)之一。
xx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8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此出生,立宮建殿、建都定國,開創了華夏一統基業,締造了華夏五千年文明歷史。西漢高祖劉邦始置密縣,迄今已有20xx余年。境內名勝眾多,風光秀美,軒轅丘古城寨城址、黃帝宮、鄭公墓、漢墓鍾華夏之靈,青屏山、神仙洞、香峪寺、桃花源毓溱洧之秀。軒轅丘古城寨址的發掘,被評為20xx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xx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已被專家考證為黃帝古都軒轅丘。
xx資源豐富,物阜品優。礦產資源遍布全境,已探明礦藏有25種,煤炭、鋁釩土、石灰石、硅石等儲量大、品位高,為工業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由此逐步形成了煤炭、耐材、造紙、建材四大支柱產業,超化鎮是聞名國內外的耐火材料專業鎮,大隗鎮被譽為全國造紙第一鎮。農特產金銀花、桑杈、大蒜、密香杏等品質優良,享譽海內外。
xx區位優越,環境優良。xx地處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隆起帶和“鄭州半小時經濟圈”內,已納入大鄭州建設規劃,交通網絡四通八達,緊臨京珠高速公路和鄭州國際機場,鄭少高速橫貫東西,基礎設施完備,電力、水資源充足,綜合通信能力已跨入全國百強。城市建設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城市功能更加完備,人居環境更加和諧,一座現代化的中等城市正在崛起。
二、農民工提前返鄉情況
xx鄉xxx村位于xx市北部山區,面積9平方公里,距離縣城10公里,是一個省級重點扶持的典型山區農業貧困村。20xx年底,全村總人口256戶,954人,耕地面積900畝,人均耕地不足1畝,常年以種植玉米、小麥為主,沒有特色支柱產業,附近沒有任何廠礦企業。外出務工人員300人,占總人口的34%,約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51%,人均純收入750元,其中務工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5%。舉家外出務工的有10戶,外出務工人員中,輸入到鄉外省內占25%,省外占75%;男性占80%,女性占20%;16—25歲的占70%,25歲以上的占3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5%,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5%。輸出務工地點主要集中在鄭州、廣東等地。目前,農民工返鄉200人,有10對夫妻同時返鄉,在返鄉的農民工中有100人準備過完年繼續出去打工,有50人準備就在xx附近打工,有15人準備在鄉自主創業,有20人決定不出去打工在種地,剩余15人暫時不確定自己來年的計劃。
三、農民工提前返鄉原因
xx村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部分在耐火材料企業打工的,由于上游鋼鐵企業受到鐵礦石價格波動影響停產或者減產,造成耐火材料企業停產放假;二是部分企業經濟效益差并停工停產、減員減薪,昂貴的城市生活花費使部分農民工在務工地留不下來;三是臨近年關,建筑行業疲軟,建筑工地停工,少數技能偏低、年齡偏大的農民工沒有活干,自己又不能夠勝任其他工種而被辭退;四是個別在外務工人員利用國家針對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優惠政策,決定返鄉自主創業、自謀發展。
四、農民工返鄉后存在的問題
xx村作為省級貧困村,位于山區,缺乏資源,主要是靠勞務輸出支撐。從目前情況,xx村返鄉農民工帶來的影響還不大。一是春節臨近大家主要集中在過年;二是大部分返鄉農民工是領到工資返鄉的,暫時手頭寬裕,還不急于尋工作。
將來可能帶來以下幾方面的影響:一是影響社會穩定,20xx年全球金融危機,工廠倒閉、破產或企業裁員,外出務工的農民提前返鄉,由于臨近年關在本地難再找到工作,而青年農民工不懂耕作也不愿耕田,以至返鄉后無所事事四處游蕩,酗酒鬧事、打架斗毆時有發生,如何幫助返鄉農民工再就業確保地方穩定成了一道難題。二是可能出現返鄉農民工爭地現象、違章建房、超生等現象,將會影響本地農業發展和社會的'穩定。
xxx,1980年出生,初中畢業,在廣東一家機械廠做電焊工已經2年,從去年開始,他明顯感覺到工資少了,到12月他被裁掉了。在那里找不到工作被迫返鄉。失業回家后,有人介紹他去酒店當服務員,月薪600,工資感覺太少了就沒有去,除了喝酒就是打麻將,整日游手好閑。
xxx是,今年46歲,初中沒畢業,沒有什么專業技能,只能在建筑工地賣苦力,20xx年10月份被辭退了。他曾跟遠房親戚到東莞、珠海等建筑工地打工,多年來工種一直沒改變。為什么農民工這么扛不住金融危機?根據我的走訪得出結論:整體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專業技能,只能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競爭力較差。
五、返鄉農民工務工期間遭遇困難的具體表現
1、社會管理嚴重歧視農民工。在社會穩定上,把農民工作為不安定因素,一旦整頓社會秩序,就把矛頭指向農民工,強制審查,收容遣送。農民工xxx說,外出務工一般都需要身份證、外出務工證、暫住證、健康證、所在工廠工作證這五種基本證件。未婚婦女還需辦理未婚證,已婚婦女要辦婚育證。每年在家鄉和打工地兩頭辦證花的“冤枉錢”就達300元左右。若被當地派出所查出“五證”不全,則會被扣留、罰款甚至送到收容遣送站。
2、就業限制。農民工xxx反映,大多數城市將農民工排斥出城市明文禁止的一些崗位,絕大多數農民工只能在非正式市場尋找就業機會,從事城市人不愿干的清潔、搬運、地下、高空等“臟、累、粗、!惫ぷ。許多城市還從保護本地人就業的角度出臺了禁止和限制外來人口就業的政策。
3、就學歧視。一些地方對解決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政策的執行大打折扣,甚至違背政策。公辦中小學校向農民工子女額外亂收費的現象,并未停止。農民工xxx反映,其在外務工期間,子女上學交借讀費小學每學期少的1000元,多的20xx至5000元,還暗示要拿不成文的一次性贊助費,不然就以學生名額已滿拒收。
4、社會保險和福利權利的缺失。大多數用人單位,特別是個體和私營企業要么不給農民工買社會保險,要么為了應付檢查只給少部分農民工投保,要么避重就輕只買一種保險,而回避其它幾個險種。大多數用工單位沒有按《勞動法》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一些從事危險行業的用工單位與農民工簽訂“事故責任自負”的“生死合同”。
5、拖欠工資問題仍然存在。在調查過程中,有部分民工反映工資存在被拖欠和克扣,占調查人數的62%。據民工反映,拖欠、克扣工資的形式多樣,有的是建筑業包工頭在工程完工后拒發工資,有的拖欠工資發給回家路費,有的連路費也不給。有的是企業向民工收取上崗押金,或扣發一個月工資,也有的是企業一年中平時只發給民工生活費,把大部分工資扣在老板手里占用,并隨時找借口處罰民工、克扣工資,如果農民工對企業不滿意,要離開,那已做幾個月的工資也就拿不到了(這種情況在建筑行業尤其明顯)。
六、個人建議
1、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一是向農民工提供制度化保證。對農民工輸出及就業實行市場化、網絡化運作,減少農民工的盲目流動。農民工輸出地政府要主動與用工地政府取得聯系,增加溝通,爭取對方在農民工管理和維權工作上的支持,維護其合法權益;二是加大懲處侵權行為力度。組織有關部門對侵權行為嚴重的企業或雇主依法進行查處、重罰并公開曝光。
2、著力降低農民工就業門檻放寬城鎮門檻,讓更多的農民工成為城市的新市民,加大對農民工密切行業及企業的社會保險面力度,制定管理辦法,農民工工作流動后,對其保險費用要有規范的累計和轉移程序。
3、加強外出就業前培訓工作。一是職業技能的培訓,提高農民工的勞動技能和勞動力價值。二是要結合技能培訓做好農民工維權的教育。要提高農民工的法律意識,通過教育使農民熟悉法律,運用法律維護自己正當合法的權益。
4、大力扶持返鄉農民工創業。對返鄉農民工有創業愿望的,采取系列幫扶措施,如:免費開展創業培訓,創業項目推介,快捷落實小額擔保貸款,組織專家和企業成功人士進行技術指導,并爭取有關政策支持進一步幫助他們創業。
【中國農民工就業情況及展望】相關文章:
婦女就業情況調研報告07-08
德國移民在德就業情況介紹10-26
車輛工程專業就業情況分析11-19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07-30
文秘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1-19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11-05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5篇02-23
關于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研報告11-19
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匯報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