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其實寫報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1
一、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現狀分析
20xx年筆者在上海市閘北區團委掛職期間,參與了上海市閘北區團委對轄區內大學生進行的就業創業狀況問卷調查,綜合分析和檢視大學生群體的就業心理、就業期待和創業意愿,調查顯示當前大學生就業創業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普遍擁有技能證書,但工作實習經歷不足。
技能證書是國家或者相關機構對于個人某方面技術、能力的認證,擁有技能證書往往對于個人的求職有相當大的作用。從本次調查的結果來看,在校大學生普遍擁有1張以上的技能證書(95.2%)。大學生認為有用的技能證書依次是外語等級證書、職稱證書(會計類、經濟類)、計算機等級證書;與此相對的是,在校大學生比較缺乏工
作實習經歷,有超過六成(60.7%)的被調查大學生沒有工作實習經歷。即使排除剛入學的大學新生,沒有工作實習經歷的大學生比例也是偏高的。這種偏重考取各類技能證書而輕視工作實踐的做法會對大學生日后的工作、就業或創業帶來負面影響,必須引起重視。
。ǘ┕ぷ饕庠篙^強,對擇業面臨的困難有理性的認識。
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具有比較強的工作意愿,有近七成(69.8%)的被調查大學生選擇在畢業后馬上參加工作。而在選擇不馬上工作的大學生中,有一半以上(58.5%)是因為想繼續讀書,提升學歷或技能,也有一部分(22.6%)是因為想出國留學或者在國外工作,而只有極少部分(3.8%)是因為家庭條件好而選擇不馬上工作。對于擇業所面臨的困難的認識,有超過一半(51.2%)的大學生認為最大的困難是社交能力不強和缺少社會關系,還有部分大學生認為最大的困難是畢業學校名氣不大、學歷和專業不夠好,這也表現出大學生對于自身以及就讀學校和專業對未來就業的影響有著理性的認識。
。ㄈ┚蜆I信心較強,對收入的預期較高。
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的就業信心比較強,有超過六成(60.1%)的被調查大學生對自己今后就業有信心或者非常有信心。而對自己工作后首月的收入(扣除三金后),大學生表現出比較高的預期,有四成二(42%)的被調查大學生對首月收入的預期在3000元以上,其中有一成多(11.1%)的被調查大學生的預期在5000元以上,另有近五成(48.9%)的被調查大學生的預期在1500到3000元;與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前幾年發布的畢業生平均薪酬相比,此次調查顯
示的大學生對于首月收入的預期是比較高的。
。ㄋ模⿹駱I標準呈現多元化,外資公司、國家政府機關是首選單位,普遍認可職前培訓的必要性。
此次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的擇業標準主要有四個,依次是發展空間大、薪水高、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工作穩定。與前三年的同類調查數據相比,閘北大學生的擇業標準由少到多,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對于畢業以后工作單位的選擇,在校大學生比較偏愛外資公司(44.6%)和國家機關以及企事業單位(36.9%),對于進入民營企業、從事藍領技術工種或者自由職業的熱情則相對小很多。此外,大學生普遍認為職前培訓是必要的,他們最希望參加的培訓內容是面試技巧、人際關系處理、就業形勢分析,而他們現在最希望得到的服務是社會實踐、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崗位推薦,這也表現出在校大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之外,為日后工作做準備的各種需求比較強烈。
。ㄎ澹﹦摌I意愿仍不夠強烈,創業行業范圍不廣,對創業政策了解不多。
創業是促進大學生就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創業的意愿有所欠缺,僅有三成多(30.2%)的大學生有創業的意愿,在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中,對于創業行業的認識稍有不足,范圍比較狹窄,僅僅局限在創意產業、零售業和IT行業;對于創業的條件和困難,他們的認識則比較深刻,缺乏資金、缺乏社會關系、沒有專業技能、擔心風險問題、沒有合適創業項目都是大學生眼中阻礙他們創業的困難,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校大學生
逐漸認識到了創業門檻逐步提高的趨勢;正是因為對創業的困難有足夠的認識,大學生希望政府對他們創業提供幫助,他們主要希望得到資金、創業培訓和開業指導、市場需求方面的服務和信息。此外,對于政府鼓勵和支持創業的優惠政策,在校大學生也了解不多,很了解這種優惠政策的大學生少之又少(3.2%),大多數人(57.4%)只是有一個一般的印象,而也有很多(33.5%)被調查大學生表示并不是他們不愿意了解這些政策,而是缺乏了解的渠道。
二、做好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的對策
通過以上對于調查所得資料的分析,可以發現在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方面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在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經歷不夠豐富,社交能力不強,社會關系網絡缺乏;其次,大學生對工作收入預期偏高,對工作選擇比較單一;第三,大學生創業意愿不足,創業條件不成熟,創業信息不夠;谶@些問題,著眼于拓寬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途徑,筆者認為一方面必須為大學生提供各種社會實踐的機會和崗位以及關于就業和創業的培訓、信息等,豐富他們的工作實踐經歷,鍛煉他們的社交能力,另一方面也必須對他們進行正確引導,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形成合理的工作和收入預期。
。ㄒ唬┱腺Y源、多方聯動,搭建就業和創業平臺。秉持政府主導推動、社會各方參與的原則,將政府相關部門以及高校、企業等機構的資源整合起來,搭建一個大學生就業和創業的一體化服務平臺,可以考慮以地方共青團組織和高校的團組織、政府的勞動局和高校的就業服務部門以及企業的招聘部門這兩條線來構建。并且將這個平臺
逐漸做大做強,把提供社會實踐和見習、信息發布和咨詢、就業培訓和創業指導等職能集于一體,這樣一方面有了政府和高校的合作,可以把最新的關于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各項新政策及時傳遞給大學生,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梳理、整合區域內的企業資源,從而給在校大學生提供各種實踐鍛煉的機會和求職就業的各種信息。另外,還可以考慮把其他社會力量,諸如志愿者、各種基金會、非政府組織整合進來,真正實現社會各方參與,讓大學生就業、創業問題在社會各方的聯動下得到有效解決。
。ǘ┩七M青年職業見習計劃,完善見習崗位制度。
結合青年職業見習計劃實施幾年來的經驗教訓,繼續完善見習崗位制度,進一步推進青年職業見習基地的建設,堅持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相結合,智育德育雙促進,就業能力和就業崗位雙保障的'原則,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增加他們的工作經驗,增強他們的適應性。同時針對本次調查反映出來的大學生在面試技巧、人際關系處理、就業形式分析、技能、創業培訓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可以在職業見習計劃中增加這方面的內容,以滿足大學生的需求。同時,也可以考慮將職業見習計劃和大學生就業、創業一體化服務平臺一起建設,將職業見習計劃納入大學生就業、創業一體化服務平臺,或將職業見習計劃逐漸建設成一個一體化服務平臺,以避免職能重復,節省資源。
(三)樹立廣義就業觀念,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在“大眾化就業”時代,大學生必須調整就業觀和就業期望值,樹立大眾化的就業
觀。正確認識自我,認識社會職位要求,找準自己就業的社會定位。大學生要按市場經濟需求實現就業方式的多樣化,要樹立職業不分貴賤,適應社會需要,靠勞動體現自我價值的優良傳統觀念,形成一個良好的擇業氛圍。各類新聞媒體要加大宣傳力度,用正確的輿論導向引導大學生沖破精英就業觀念的束縛,走出心理誤區,形成有利于廣義就業的社會氛圍。樹立大眾化的廣義就業觀念,最終使大學生接受只要是憑借自身能力從事合法的經濟活動獲取收入即為就業的觀念。同時大學生的自身就業能力才是用人單位所看重的,才是順利實現就業的先決條件和必要條件。畢業生自己更應積極主動提升其綜合素質,突出個體優勢,增強自己的就業能力。大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習的只是本專業所涉及的最基本的東西,因此,還應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面,要倍加珍惜學習機會,努力掌握知識與技能,為將來打好堅實的基礎。
。ㄋ模┕膭钭灾鲃摌I,開發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
針對大學生創業意愿不高的問題,除了要繼續制定相對優惠的政策之外,還可從如下幾方面鼓勵大學生創業,一是幫助大學生獲取開業貸款擔保和開設大學生創業基金。政府部門要盡快出臺相關優惠政策,通過給予創業資金支持、減免創業規費、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實行工資傾斜政策、落實國家代償助學貸款政策等措施,積極支持高校畢業生到基層自主創業和就業,并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整合各方資源成立大學生自主創業基金。二是推出一批適合大學生的創業培訓項目、創業見習基地和開業服務項目等。政府和各相應部門可加強與各
高校的聯系,合作建立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中心,及時為大學生提供優惠政策信息。比如為自主創業的大學生代理工商注冊、稅務登記等手續,建立綠色通道,構建創業跟蹤服務平臺,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堅實支持。三是積極開發符合大學生需要的創業園區,向他們提供各種優惠條件。政府可以考慮與社會合作建立大學生創業園,為創業者減少初期的成本支出。相關部門還應暢通創業融資渠道,落實稅收優惠政策,降低大學生辦企業的注冊門檻。當然,以也可以考慮把以上三方面的工作納入大學生就業、創業一體化服務平臺內進行。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2
20xx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席卷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的中國并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xx年《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20xx年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20xx年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畢業面臨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真正原因
1、供過于求
在沒有出現經濟危機的時候,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也是比較突出的問題,從整個就業情況看,大學生的供給明顯大于實際需求。不是總量的供過于求,而是結構性的供過于求,主要是培養的大學生的方向及大學生所應該學習的內容和社會的實際需求是脫節的。
企業用人的時候,首選是相關專業,其次是高潛質的人,因為企業在發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員補給,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過程中逐漸培養的,這也為一部分專業不對口的大學生解決了就業的問題。
當經濟危機到來的時候,企業普遍實行的保守的發展戰略和緊縮的財務戰略,一方面人力資源的補給大幅減少,另一方面用于培養與培訓的費用也大幅減少,在招聘的時候會對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優中選優。經濟危機造成的結果是,無論是從結構看,還是從總量上看,大學生的數量都是供過于求。
2、缺乏勝任力
現在高校培養的大學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實踐非常缺乏,即便是對實踐要求極高的技工類,很多學校因為種種原因取消和減少了實踐的課程。大量理論的課程讓學生在專業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實踐能力的大學生成了紙上談兵的高手。
企業是非,F實經濟實體,需要的人就是能夠給企業直接帶來績效的人,而紙上談兵的大學生并不能馬上給企業帶來績效,還要搭上老員工給為其輔導,從而影響了企業的整體績效,F在很多企業都停止了招聘新員工,尤其是大學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實力的公司進行的優中選優的戰略性人才儲備;而有些有實力的公司,在進行人才的戰略性調整,希望通過現在的經濟危機帶來的變化,招募和儲備一批中高端人才和優秀的技術骨干,從而迎接經濟危機過去后的新的發展。
由此可見,一些企業認為經濟危機也是轉機,在這個轉機的過程中,良莠不齊的企業進行了自然而然的優勝劣汰,使得企業乃至整個行業以后的發展會更加規范。而大學生沒能在這一轉機中受到青睞,其根本原因是大學生畢業后,不具備相關工作的勝任力。
二、大學生就業難帶來的影響
1、負面影響
首先是大學生本人,原本以為考上大學就是天之驕子,原本以為大學畢業可以養活自己,原本以為找個好工作賺錢可以孝敬父母;沒想到考上大學后是“天之棋子”(自己的命運任天擺布),沒想到畢業后還沒上崗就已下崗,沒想到本應自力更生卻還要父母牽腸掛肚,這些對大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不可謂不大。
其次是對大學生家庭的影響,本來大學期間就花了很多錢,大學畢業后還得為孩子承擔一定的經濟壓力,更主要的是看到孩子找不到工作給孩子帶來的精神壓力。家長真想把這些壓力都攬到自己身上,既著急又沒有辦法,有些家長甚至希望孩子有點事干就行,哪怕一分錢不掙也行。
再次是社會壓力,有那么多人不能就業本身就是非常大的社會問題,而且還有可能變成更多的其他社會問題。
2、正面影響
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對教育的反思也愈發深刻,政府、高校、企業也都在自己的范圍內進行著自己的思考。
政府從財政上予以支持,雖然有些措施是短期的,有些效果是表面的,但畢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問題,政府還應該在教育改革上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更有效的投入。
學校也在積極尋找教育改革途徑,雖然每個學校都在做著虛假的就業率統計和報告,但是有些學校有些院系的教育探索已經在幾年前就開始了,比如有些學校的計算機院系幾年前就成立了實驗室,引進了實訓的教學模式,現在又在積極探討本身引進企業的教育產品和模式,應該說這些學校已經開始思考教育本身的問題、解決途徑和自身的價值了。
企業首要考慮的不是教育問題,卻間接地促進了教育的改革和對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企業一開始考慮的是如何能獲取更多更好的能快速勝任工作的人,于是一些企業在相關的高校建立了定制培養班,按照自己企業的要求和實踐培養大學生,然后招募其到本企業工作。而一些培訓公司也應運而生,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訓練后的大學生相對會更快地勝任工作。有些民營教育機構更是集合這兩種方式,直接模擬企業的技能環境,請企業的人來授課。這些企業和相關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而隨著經濟危機的到來,各種各樣的教育形式及補充教育形式的優劣勢凸顯出來,這對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無疑是一件好事。
三、大學生就業難如何解決
很多培訓機構認為XX年將是就業培訓的又一個轉機,毫無疑問,對于找不著工作的大學生,培訓確實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很多機構還承諾負責就業。但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是,就業形勢不好的情況下,很多培訓機構的承諾并不能兌現,而很多認證培訓除了一紙證書外,并沒有為參訓者帶來更高的附加值,連參加培訓的人自己都知道,這是自欺欺人的沒有辦法但又不得不試試的辦法。
而一些真正關心培訓內涵,注重技能提升的培訓機構,如果沒有承諾就業出口,如果沒有相關的證書,吸引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承諾就業但不能兌現,無疑是飲鴆止渴,還是自取滅亡。因為大學生真正關心的是能不能找到工作,能學到真正的本領如果找不到工作,和沒本領沒有什么差別。
問題在于能不能找到工作上了,這是企業的事情。但是目前情況下,保守和收縮策略的大絕多數企業,不可能招聘大批沒有經驗的新員工,因為企業首要解決的問題是生存,為新員工支付的薪水是企業直接成本,這可能會影響到企業的生存。
于是政府出面了,出臺了一些財政政策,企業接納大學生可以得到補貼等。這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政府要求半年后企業必須接收該員工,而大多數企業不能保證半年后經濟形勢會好轉,因此不愿承擔這樣的用人風險,因此對于這一政策也并不敢嘗試。
是不是可以將這些綜合起來考慮呢?大學生要解決的是工作的問題,很多人只要是有個工作不賺錢也可以,企業也要考慮如果經濟形勢好轉人才補給如何解決,政府考慮的是大學生有工作干可以解決一些突出的社會問題。那么在此階段,大學畢業后可以視為見習期,由企業接收并進行實際工作的訓練,當經濟好轉的時候,企業就會儲備了一定的補給人才,而大學生無論選擇是否留在該企業,都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求職也不再是一件難事了。而政府的補貼可以一部分用于補貼企業實訓的人力成本和場地設備成本,一部分用于補貼大學生的見習期間的生活費用,這就解決了企業的一部分問題,也解決了大學生家庭負擔的一部分問題。同時一部分培訓機構也將發揮一定的作用,對于培訓機構來說,真正要考慮的應該是究竟能夠給受訓者帶來什么樣的價值,帶來多大的價值,作為補充教育形式的優勢是什么,考慮的不僅僅是就業難帶來的收益機會,更應該是對教育本身的思考。
總而言之,目前既要解決大學生掌握實際工作技能的問題,又要解決企業的后顧之憂問題。因此,政府的補貼的錢要花在刀刃上,避免錢花了,大學生只是延期幾個月失業的情況發生。大學生自己花錢參加培訓,更要花在刀刃上,要真正考慮能否學到真實的本領。
這是解決目前問題的途徑之一,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還是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實踐。問題一直都存在,經濟危機只不過是讓問題體得的更加尖銳,如果能借助這次經濟問題,加快對教育的探索,加快政府職能的探索,加強企業和高校的更深層次銜接,對于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于未來中國的發展,也許是件好事。問題的產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決問題的過程也不會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從各個角度,不同的時間段有不同的側重點,逐步來解決這一問題。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3
我國大學擴招后,應屆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就業也就面臨著更大的挑戰。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后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此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580份,實際547份,回收率為。調查文件采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往返答題目。題目涉及大學生就業期看、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看與實際就業的相關題目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
調查結果呈現出幾個題目:
一、多數學生對于“務實”有新的熟悉,就業期看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后擇業成為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后擇業”、“先擇業后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題目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占,有過四分之一學生?蠢^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進步;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咨詢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回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于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進步,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咨詢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回避的方式,職業期看趨于“非風險化”。的同學對就業遠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里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咨詢素質因素題目。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咨詢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占。這說明兩個題目: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進步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影響學生擇業就業的因素突出。
(1)多數學生對職業價值標準上,把“工資福利待遇”、“實現自我價值”作為重點考慮。兩項占的比例分別為、26%,具體情況調查結果見圖4。
這與學生實際就業時考慮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與個人價值和能力的體現作為重點考慮因素。調查顯示,學生的就業除了受薪酬的影響外,人生價值觀中個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學生在進行人生選擇時較多考慮個人因素,較少考慮社會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實現時也折射出主要夸大的是“自我”而非“社會”的需要。對于這現象的利弊值得我們研究與思考。
(2)在就業過程中,有44%的學生以為“經驗及實踐能力”為最重要的因素。而“學歷”、“畢業院;驅I”、“應聘技巧”則各占、、。這可能與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的要求有關。
三、多數學生對就業素質的評價都有比較明確的熟悉,明確自身的上風與劣勢。
(1)多數學生的上風為“理論基礎”、“專業技能”。
(2)有半數以上的學生以為自己的“實踐能力”、“競爭與風險意識”處于劣勢狀態,它們分別達到了和;在學生以為自己最缺乏的素質方面中,“創新能力”、“實踐工作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被納進了前三項選擇。其總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識更新迅速,知識越來越深,越來越廣,職業素質越來越綜合;另—方面學校教育滯后,教育的知識結構不盡公道,使大學畢業生就業時普遍有壓力感和不適應感,對自己所學習和把握的.知識與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學生勇于挑戰的心理咨詢素質還沒形成;在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說得多卻做得少,培養的覆蓋范圍也相對狹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養的環境。除了進步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外,如何進步學生勇于挑戰的心理咨詢素質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將成為高校就業指導的兩大課題。
從調查所反映出的題目來看,進一步實現我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治理規范化,特別是如何把就業指導工作切實納進學校教書育人的整體工作軌道,還有值得深進研究和改進的地方。
擇業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選擇,也是對大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心理咨詢素質的一次檢驗。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擇業心態十分復雜,各種矛盾和沖突交織在一起,對此我們應當進行認真的分析并加以積極的引導、疏導。
通過調查,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大學生擇業心態特點
1.成就動機水平高,但害怕面對現實。大學生有強烈的成就感。在擇業中,大學生的追求和憧憬更為強烈,有著?闯晒蛨笮鐣膹娏覂A向。他們愿意為祖國繁榮富強貢獻氣力,有較高的抱負水平。不過現實卻有諸多不盡人意之處。
2.擇業心理咨詢期看高,但缺乏信心和競爭力,F代大學生的心理咨詢期看值從進校開始就很高。這種高期看值歷經四年更加高漲,大學生的擇業心理咨詢期看值高就是其中一個突出表現。
3.實現自身價值愿看強,但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咨詢預備。隨著改革開放的深進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大學生擇業十分重視自身價值,追求自我實現,愿意根據自己的專業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往,到他們以為能實現自己“價值”的單位往?墒,他們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咨詢預備,現實中不愿到艱苦的地方、到邊遠山區、到基層往。大學生想走捷徑,幻想成才的道路一帆風順。他們固然也愿為國家繁榮富強作貢獻,卻過分夸大自我價值;有實現自身價值的雄心壯志,但對吃苦刻苦恐懼,沒有充分做好艱苦奮斗、艱苦創業的心理咨詢預備,產生恐懼和彷徨,形成強烈的心理咨詢矛盾。
4.全面素質重要性意識強,但自身欠缺且培養不夠。大學生就業競爭是十分激烈的,主要是全面素質(綜合素質)競爭。大學生對全面素質重要性的熟悉十分明確,但是有些人大學四年卻未得到很好的培養。
二、大學生擇業心態矛盾沖突原因
1.畢業生自身處于矛盾期。首先,大學生擇業是在各種矛盾中的艱難選擇。如自我與客我矛盾、理想與現實矛盾、奉獻與索取矛盾、社會需求與自身實力矛盾等。其次,大學生正處于人生心理咨詢矛盾的突出時期。他們心理咨詢發展不穩定、不平衡、不健全往往會產生種種矛盾。再次,大學畢業生有相當部分心理咨詢還不成熟,所以形成的個性心理咨詢特征有較大的差異,在擇業中就表現出內在心理咨詢特征的復雜性與矛盾性。
2.高等教育處于過渡期。當前,高校進行大幅度擴招,就業崗位跟不上畢業生數目的快速增長和無法完全滿足畢業生的期看。如何適應這種新形勢、新情況,進行專業結構、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進度等改革,進步師資水平,加強高校的配套發展,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有效教育和引導大學生轉變觀念和調整心態,保證他們擇業活動的順利開展,是高校甚至全社會值得研究和探討的題目,這個題目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應引起我們的關注。但是高校無法在短時間內適應這種新形勢、新情況,它是一個長期性和漸進性的過程。這種狀況是畢業生產生不同擇業心態的直接原因。
三、調整大學生擇業心態
我們應當正確熟悉大學生擇業心態中的種種矛盾沖突,決不能籠統地以為都是消極心態。大學生擇業的矛盾心態使其碰到困難、挫折和沖突是不可避免的,既有積極方面,又有消極方面,但積極方面是主流。這種矛盾心態是其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咨詢現象和心理咨詢發展趨向成熟的動力。除了大學生本身要努力尋求積極的解決辦法外,高校與社會也要加強教育和引導,使他們保持穩定、積極、正確的擇業心態進行公道擇業。
1.大學生要全面提升自身綜合素質。21世紀經濟、科技的競爭回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市場經濟條件下畢業生在人才市場的競爭主要是綜合素質的競爭,大學生在大學四年應留意自己各方面素質的培養,提前做好擇業預備。自覺培養自己的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身體心理咨詢素質等,培養自己的交際能力、創新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2.畢業生要進行擇業心態的自我調整。在擇業中,不可避免地會碰到困難、挫折、矛盾和沖突,畢業生應學會全面了解社會,客觀地分析、評價自我,使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同一起來,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關系,根據社會需求正確解決自己就業定位題目,調整自己的擇業心態。
3.學校應加強全方位的就業指導工作。學校要適應新形勢,采取相應改革措施。除了對大學生進行專業知識教育,培養學生各方面素質、能力外,還要進一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心理咨詢咨詢活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客觀地進行自我評價,增強他們的心理咨詢素質和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力,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還應大力加強就業技巧指導,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
4.社會和畢業生家長要給予積極的關注和引導。社會要努力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擇業環境,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擇業機會,完善就業市場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的公正、公平的競爭機制。這是對大學生擇業心態調適的最有力的措施。另外,家長和親友要主動關心畢業生擇業期間的心理咨詢變化,積極配合學校,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緩解心理咨詢壓力,使他們有積極、健康的擇業心態。
時下又是畢業生就業的高峰了,很多人已開始進進“準工作”狀態?焖俪砷L是每個畢業生的理想,但好高騖遠的策略會讓他們賠上老本。因此,必須從基本做起,累積實力,才能在穩健中不斷增長才干,獲得職位的升遷與報酬的增加。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4
一、 摘要:
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就業難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從教育內部分析,就業難問題主要體現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變化與高校專業設置調整相對滯后、市場需求與人才培養結構失衡等諸多方面。大學生就業狀況已經成為衡量高等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如何解決好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是推進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大課題。
二.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經濟,發展
三、 正文:
今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國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群體不斷擴張膨脹,大學生就業難等一系列社會性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最近深圳富士康公司發生的連續跳樓事件,在人們為那些年輕的生命感到惋惜的時候,也更加關注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解決大學生這個弱勢群體的就業難問題、生活難等問題,已經迫在眉睫,只有真正的解決這個問題,才能促進社會的和諧安定,才能能真正把知識變成生產力,從而推動一個國家的實力發展。
首先,“弱勢群體”這一概念,在以前雖然不同程度上也劃分過一定階級、一定人群,但還沒有把大學生納入其列,隨著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生活難等問題的日益加劇、形式的更加嚴峻,無形中把大學生劃分到了實實在在的弱勢群體之列, “畢業即失業”的言論已經不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情況下,社會上存在的許許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視態度和歧視行為,使大學生弱視群體無法獲得平等的就業權,被無情地剝奪了公平競爭的資格,也引發了種種社會沖突和矛盾。
據國家人力資源部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就連續八年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統計:20xx年212萬、20xx年280萬、20xx年333萬、20xx年413萬、20xx年495萬、20xx年559萬、20xx年610萬、20xx年631萬、20xx年660萬,從詳細數據觀察,可見畢業生的人數程猛增趨勢,八年累計3533萬,而據教育權威部門統計顯示:到目前為止20xx年畢業生就業率僅為35%,加之以往畢業還沒有就業的學生,并且不考慮虛假就業信息的存在,我們可以看到目前的就業形勢是多么嚴峻,如此龐大的基數已形成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以往的畢業生還沒有一個良好的就業環境之下,又一撥的人群又加之到來,緊缺的、理想的就業崗位上更顯得前仆后繼。雖然許多的企業面臨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崗位都是普工崗位,整個社會都在鼓勵大學生下基層,從基礎干起,但這又與上學最終的初衷相違背,從而甚至形成了教育無用論的局面。以至于他們高不成低不就,從而走向社會的弱勢群體、邊緣人群。
其次,之所以出現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大學生自身也存在著不少問題。一方面許多的大學生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不高,缺乏實際經驗,動手能力極差。在具體的工作中勝任不了領導交給的任務,且怨天尤人;另一方面,大學生中也存在錯誤的就業觀念 許多大學生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對工作的期望值過高。他們始終以“天之驕子”身份自居,姿態過高,對自身和現實缺乏準確的評估,缺乏正確的就業心態。這些都要求加強大學生自身素質修煉與轉變就業觀念,調整就業心態,樹立“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職業發展理念,要認清自身的現狀,不能太急功近利,合理地降低就業期望值,要注重自身經驗的積累和技能的培養;要加強社會實踐鍛煉,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通過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主動尋找就業之路。
另外,出現這樣現狀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企業。自20xx年下半年金融危機的余波逐漸隱退,就業形式大大回暖。許多的企業雖面臨用工荒的窘態,但一些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經驗歧視和性別等歧視甚是嚴重,不能提供合理的平臺。另外還有一些企業對勞動法的實施力度不夠,缺乏培養人才、留用人才的經營理念,以至于眼睜睜的看著人才流失。這主要表現在企業的薪酬不合理、所提供的崗位不匹配、對勞動法的實施力度不夠。許多企業對畢業生總是挑三揀四,提出一些十分苛刻的就業協議條款,擅自延長試用期,無償地占有畢業生的勞動成果。國家雖在這一方面加大力度規范、調整,但企業配合不積極。如果說每個企業的`薪資都和公務員、事業性單位員工基本工資相持平,并為每位員工依法辦理象公務員所享有的養老保險、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障,切實做好保證勞動者合法權益,這樣的話他們就不會再與公務員做對比、追求公務員之路現象就會隱退,從而腳踏實地的為企業服務。
除此之外,大學生最低生活得不到保障,政府機制不夠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學生就業難和生活難的問題。現在無論是對農民還是到國家干部、公務員等不同群體都制定落實了相關保障措施:像公務員他們擁有相對較高的待遇、完善的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農民也逐步推行養老保險,實施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并給生活困難戶發有低保補貼。而未就業大學生呢?什么都沒有,成為一個被忽視的弱勢群體、邊緣人群。對此國家在以人為本的情況下也應當制定未就業大學生相關保障體系,以促進社會均衡、和諧發展、推進社會注意建設。
對于選擇創業的大學生,這無疑是一種很好的就業方式。會議報告提出全民創新,把創新、創業納入了全民經濟發展戰略,要求全民在正確領導下積極投身于自主創業。對于大學生來說,尤其是未就業大學生面臨許多機遇與挑戰。隨著城市經濟的日益崛起,商業競爭日顯激烈,許多創業者選擇城市創業,卻忽視了農村這片創業樂土。其實對于創業者來說,農村創業環境有著不可預測的發展潛力,農村有著市場競爭力小、環境寬松、風險小等優勢。黨和政府應當積極號召、鼓勵有志青年去農村創業,多為大學生提供一些農村創業平臺。鼓勵高校畢業生去農村發展種植、養殖,新型科技產業等,爭取利用自身力量帶動、形成一個新型的就業群,這樣也能更好的落實科學發展觀。
另據調查,有很大一部分高校畢業生雖然都有著自行創業的激情,但絕大部分都被這樣那樣的困難所限制。國家、政府雖在某種程度上有所優撫。但對于大學生自主創業機制還不夠完善,在政策上還存在程序復雜化等多方面問題。在大學生創業方面,國家、政府應當加大創業資金投放,政策優撫等。應從政策上支持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為有志創業的青年學生搭建創業平臺,提供創業培訓、幫助其融資并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做到“扶上馬、送一程”。切實解決創業資金、技術等問題。
最后,我認為,要切實解決好這些畢業生,這就要求無論是那個行業、那個部門都要形成一定的就業比例。政府應一方面規范、提高企業(國有、私有)各項勞動保障制度,吸取一部分人群;另一方面政府諸多職能部門也要有計劃、有需要地解決一部分學生的就業。企業要有長遠的眼光,努力將大學生培養成一個可以為企業帶來活力與生產力的團體,而不是只把大學生當做勞動力。而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我們不能在心里把自己看做是需要社會照顧的弱勢群體,我們要認清當前就業形勢,牢記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努力學習和培養自己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要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會發光的,只有我們擁有真正的能力和實力,才能被社會和企業所接受,才能創造我們自己人生的輝煌!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5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不斷進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的步伐,高校大學生數量迅速增加,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凸現。通過本次問卷調查,我們進一步了解分析了大學生就業觀念以及大學生為就業所需要提高的素質能力和就業工作指導,尋求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
1前言
1.1提出問題
近年來,用人單位所招職工幾乎都為大學畢業生。在這個大學生多如牛毛的社會,大學生已經不能領時代潮流,將大學生視為天之驕子的時代早已過去。許多大學生正為找工作而煩惱。這就是說,大學生難找到工作,而大學以下學歷的便難上加難。這就是在告訴我們,大學生要有憂患意識。
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社會“精英崗位”依然存在,但大學生選擇它的機會成本大大提高了,除了少數精英人才外,大部分畢業生將會“大眾化就業”,接受“大眾化崗位”的選擇。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快,大學生就業模式從“國家包分配”到“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轉變以及就業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大學生的價值觀和就業價值取向也不斷發生變化,呈現出一些新特點。調查研究新時期大學生的就業價值取向,把握其變化趨勢,及時掌握相關信息,可以為大學生就業與就業政策的實施及教育實踐提供重要的參數,對解決大學生就業中的實際問題、針對性地做好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加強對大學生價值觀和就業觀的教育引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了解我校大學生的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通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系;為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助大學生盡快認識自我,學校為學生提供就業引導,使學生能謀取理想職業。為同學們在今后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提供參考。
1.2背景說明
經過了去年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家對20xx年大學生就業形勢,格外關注。去年全國大學畢業生達727萬,被一些人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然而20xx年,大學畢業生有749萬人,大學高校畢業人數創歷史最高,堪稱“史上更難就業季”。據《20xx典范企業人才招聘狀況報告》顯示,盡管20xx典范企業在市場上收入平均增長23.4%,招聘規模達到38萬人,平均每家招聘683位大學應屆畢業生,比20xx的606人增加了12.8%。但20xx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749萬,是高校畢業生人數最多的一年。加上14年尚未就業的大學生,今年20xx年大學生就業形勢仍難好轉。在這樣的形勢下,如何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就成為了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2研究方法
2.1被試
選取本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共計4個年級的70名大學生作被試(以班為單位整群抽樣),剔除4名被試的無效問卷和量表,實得66名被試的有效問卷和量表66套。
2.2工具
自編調查問卷向被試學生發放,此次調查問卷調查采取隨機抽樣形式,主要對畢業生的擇業價值取向、薪酬標準、就業地點、專業滿意度、擇業心情、就業服務等問題進行
調查。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7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66份,有效率為94%,其中男生占51.5%,女生占48.5%。由于在抽樣調查中,充分考慮了樣本的代表性和性別比例的協調性,因此此次調查較為客觀地反映了當前大學生擇業心態。為方便學生答題,問卷均采用選擇題形式,分為單選和多選。
2.3數據處理
本研究采用問卷星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3研究結果
3.1大學生自我定位不清
根據問卷調查的數據統計結果來看,98%的在校大學生規劃過自己的就業目標,但其中77%的同學對此目標不明確,只有21%的大學生有明確的就業目標。如此可見,當代大學生對自己未來的就業情況不太重視,本著過一天是一天的“寒號鳥”精神,沒有什么精神動力。
表1
圖表2顯示,在對自己的興趣特長及能力的了解方面,只有18.2%的人非常了解自身能力,72.7%的人比較了解自身能力,還有9.1%的學生完全不了解自身能力。由此可見先進大學生的在校生活太過松泛,很多學生不僅不重視專業學習,更不重視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導致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后對未來的迷茫。
表2
圖表三顯示的是四個年級對以后自身職業發展的優劣勢的看法,可以看出不論是剛入學的大一還是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都有約60%的人不太清楚自己在職場中的優劣勢,甚至還有16.7%的大四學生沒考慮過這方面情況,這再次體現了在校大學生有相當數量的人對自身定位不明朗,對未來缺少思考和規劃。
表3
3.2大學生“官本位”觀念減輕
在“選擇就業單位”問題的回答中,根據圖表4可看出選擇“政府機關”的同學占16.7%,僅排在第五位。與此同時,絕大多數同學仍然最看重事業單位,尤其是國有企業單位,而以往“政府機關”這一熱門行業并未顯出優勢。非國有企業也成為學生的重要選擇之一,比例高達47%,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官本位”就業需求逐漸減輕,正逐步樹立自主就業意識,不斷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表4
3.3大學生重經濟待遇,更重發展前途
設置“選擇職業時考慮的因素”選題時,共設計了“收入及福利”、“工作地點”、“工作穩定程度”、“單位發展前景”、“個人發展機會”、“專業對口與否”、“個人興趣愛好”、“日常工作環境”、“單位類型與規!9個選項,根據圖表5可以看出,在眾多的選項中,選擇了“收入福利”回答的學生比例達到60.6%;選擇“單位發展前景”和“個人發展機會”的同學各占到56%和53%。
表5
根據圖表6可以看出,在“企業收獲”問題中57.5%的學生仍然把酬薪福利放在首位,但也有33%的學生覺得從企業獲取先進的管理模式很重要,還有28.8%的學生重在實現自我價值。
表6
從這兩幅統計圖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絕大多數同學認為選擇職業時“單位發展前景”、“個人發展機會”、“收入福利”的三個因素起著關鍵的作用?梢钥闯鲭S著時代和社會的進步,新一代大學生的個體意識逐漸加強,更加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和關注生存條件。
在擇
業觀上既重經濟待遇,把它作為生活的基礎,同時更重視前途發展,有較強的事業心。
3.4大學生就業地區選擇趨向多元化
大學就業選擇多元化更多體現在對工作地域的選擇方面,目前大學生就業“孔雀東南飛”的狀態日趨明顯,在表7中可以看出,雖然選擇“有較大發展機會”的學生比例仍然高達45%,顯得稍為偏高些,但選擇其他城市的比例也接近50%,這也說明在就業單位地理位置的選擇上已不僅僅是經濟發達地區或大城市,中等城市也逐漸成為畢業生選擇的重點,與當前社會上人才回流趨勢相吻合。
表7
就對“一線城市蟻居”問題的看法中,四個選項比例差別不大。在表8中可以看出贊同去一線城市蟻居發展的學生占47%,剩下53%的學生則認為這種擇業行為太過于盲目且會增加一線城市的就業壓力,更不利于自身發展。由此可見,大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上更加理性化,多元化。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6
一、前言
【調查背景】:我國大學擴招后,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后有關。
2.【調查目的與意義】:主要了解在校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通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的'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系;為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助大學生盡快認識自我,學校為學生提供就業指導,使學生能謀取理想職業,為同學們在今后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提供參考。
3.【調查時間】20xx年5月28日——20xx年6月7日
4.【調查地點】:滄州市
5.【調查對象】:滄州市各大高校學生
6.【調查方式】:問卷調查
7.【調查過程】:首先調查問卷,然后到各高校進行調查問卷,調查完畢后,做數據分析,歸納與整理。
二、正文
1.大學生就業問題現狀:
大學生就業難,遍地都是大學生。每到找工作的時候,大家都會爭先恐后得去招聘會擠,到頭來可能有些人花了錢進入會場,卻連和招聘官交談的機會都沒有,很多人投了簡歷都如石沉大海,無聲無息去也!罢业揭环莺线m的工作實在太難了!焙芏鄳獙卯厴I生從心底發出這樣的慨嘆。20xx年,據估算全國至少有80萬名畢業生要面對“一畢業,即待業”的窘境。很明顯,我們人才缺口大和大學生就業難形成一個矛盾,當高教供給與社會需求之間出現失調時,便會出現一個“擴招怪圈”:高校擴招——本科畢業生就業難——碩士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后層層擴招——就業矛盾“后推上移”——高一層次畢業生擠壓低一層次的畢業生,層層擠壓,整個社會就業形勢更趨嚴峻——繼續加速擴招。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容易引發教育通脹,由此帶來的畢業生就業矛盾被“后推上移”,隱患將日益凸顯。而且會加劇人才“高消費”現象,大馬拉小車,造成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
2.大學生就業問題出現原因分析:
從調查的數據看出,大學生未來就業形勢嚴峻主要是由社會、學生、學校和用人單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問題體現在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不足和社會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嚴重不一致造成的。我們就這四方面原因進行了分析:
(1)用人單位
用人單位選擇大學畢業生,最主要是看重學生如何“調整就業心態”,而“提高職業素質”、“提高技能”反倒其次;而大學生甚至學?磥,“提高技能”及“提高職業素質”是最主要的,“調整就業心態”并不重要。用人單位認為“德才兼備”是用人的恒久標準,單位對畢業生“品德”的重視程度遠遠比畢業自身的重視程度要高得多。
。2)自身原因
、佟厴I生就業觀念存在誤區。一是選地域。在大學生的意識中,大都市總是意味著機會、高薪和前途,這導致最需要大學生的地方少人問津,而都市的大學生求職者則人滿為患。二是挑單位。大學畢業生都希望選擇一個地域條件好、待遇優厚、社會地位高的職業。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觀念在大學生中流行,帶來了就業難。
②、畢業生綜合素質缺憾。一是學業不精。有的學生在學校里只是混,沒有靜下心來學習。二是社交能力欠缺。說話辦事的能力、溝通合作的能力、交際公關的能力欠缺。三是缺乏社會實踐經驗。有的學生很不重視社會實踐,甚至連學校要求的暑期社會實踐都不能認真完成,更談不上學到具體的實踐。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婦女就業情況調研報告06-24
關于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研報告11-19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熱門】05-11
關于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精選]05-11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通用05-13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通用]05-13
女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研報告11-14
農村青年就業情況調研報告01-28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5篇05-28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精選10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