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就業形勢分析
欲知2016年就業形勢分析,請參考下文,希望本文對大家有幫助!
2015年我國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
就業結構性矛盾的出現,與經濟增速減緩有關,與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梯度轉移有關;與農民工在農業之外求職再不用“舍近求遠”有關;與農業本身吸引力的增強有關;與區域經濟發展逐步協調有關;也與我國人口變動與勞動力供求狀況有關?梢哉f,“用工荒”是經濟社會發展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性現象,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政府、企業、職業培訓和中介機構等多方面努力,而且需要一定的時間。
1、經濟增速放緩,對就業的拉動效應減弱
就業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隨著經濟規模和產業結構的變化,單位GDP增長的就業拉動能力明顯擴大。據測算,每億元GDP容納的就業量,第二產業約為1058人,第三產業為1348人,后者超過前者約30%。2013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近十年來單位GDP增長拉動新增就業數量總體呈上升態勢。2008年以前,GDP增長一個百分點,拉動就業增加不足100萬人,而目前上升到140-160萬人。
從國內經濟形勢看,2013年我國經濟增長7.7%,處在預期目標的合理區間,但已連續兩年低于8%的水平,國內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發展速度變緩,下行的壓力短時期內還難以改變,用工整體需求下降,進而極大地減少了由經濟快速增長而帶來的就業需求量的增加,影響了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效應。
從國際形勢看,世界經濟復蘇減緩,直接影響著已經融入世界經濟的我國的對外貿易,使得外向型出口企業發展困難,吸納就業能力下降。為維護競爭優勢,各國多采取貿易保護措施,使得我國已經連續十幾年成為全球遭受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后危機時代我國外部經濟發展環境比較復雜,對我國外部經濟拉動就業產生了不利影響。
2、城鎮化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壓力大
近年來,我國城鎮化建設不斷加快,城鎮化率大幅提高,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的步伐加快,城鎮人口快速增加,我國城鎮化率由2000年的36.2%上升到2013年的53.7%。在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的就業壓力減輕,但是勞動力轉移就業壓力增大。一是城鎮對農村勞動力就業吸納能力有限,每年城鎮中新成長勞動力、高校畢業生需就業;二是農村勞動力向大中型城市轉移的門檻較高。由于戶籍限制、素質技能要求、就業信息不暢通等因素,農村轉移勞動力尋找工作難度大。
3、新興產業的加快發展影響到就業水平
一方面,在大力調整夕陽產業和淘汰落后產能時,要對涉及職工的轉移安置提供幫助;另一方面,新興產業在我國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這其中必然導致技術技能人才短缺。此外,由于科技進步、勞動生產率提高等因素,也使一些企業減少新員工吸納,甚至排擠出部分勞動力,這也會導致就業的結構性問題。
4、區域經濟格局調整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導致勞動力流動新變化
近年來,我國中西部經濟發展不斷加快,農民工工資不斷上漲,與東部地區的差距縮小,如在東中西部務工的農民工月收入差距已經縮小至30元左右。區域就業形勢差別明顯,東部地區求職人數同比出現大幅下降。隨著中西部地區傳統勞務輸出大省的工作環境好轉,返鄉就業、創業正成為越來越多外漂農民工的新選擇。
5、企業用工成本的承受力與勞動者高期望值的矛盾導致供求雙方難以對接
從2009年以來,貨幣工資一直以兩位數的速度快速增長,且增速逐年加快。據統計,2013年全國共有27個地區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調增幅度為17%;有17個地區制定了工資指導線,基準線普遍在14%左右。調查反映,當前工資增長和企業承受能力的矛盾已導致許多中小企業和大型勞動密集企業的普工短缺。
6、人口結構變化使勞動力供給增長放緩
我國正在發生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勞動力供求關系的變化。我國勞動適齡人口的總量開始減少,在新生勞動力供給方面,大學生將占據一半左右的水平,農民工總量特別是跨省流動農民工的增速減緩,并逐步趨于穩定。據預測,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將于2016年達到峰值,總量為9.99億人,之后逐漸下降,到2020年將下降至9.87億人。2011—2020年就業年均增速將比前期下降0.9個百分點,拉動經濟增長率下降約0.4個百分點。城鎮化加速推進所釋放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和勞動力素質的提高,仍然不能彌補勞動力人數減少對經濟增長造成的負面影響。
就業形勢不樂觀任務依然艱巨
今后一個時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就業任務依然艱巨。突出表現在: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并存,結構性矛盾今后會更加突出;就業公平性得不到有效保障,就業歧視現象時有發生;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問題突出,高校教育制度和社會就業需求不相匹配;勞動者能力素質和就業技能較低,職業技能培訓薄弱,進城務工人員職業技能偏低問題突出;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不健全,人力資源市場管理制度不完善。從影響未來就業的多種因素分析,部分企業“招工難”與部分勞動者“就業難”狀況并存的就業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
1、內外經濟增速趨緩,將對就業產生一定影響
中國經濟整體仍處下滑周期中,經濟發展速度的放緩和結構的調整,客觀上會對勞動者就業結構產生影響,同時也會對就業總體規模產生擠壓效應,對勞動者就業產生影響。尤其是傳統支柱產業企業改革的重組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部分行業持續低迷及產能過剩將造成結構性失業和轉型性失業,就業難度加大。國際經濟發展形勢仍然不確定,風險和變數依舊較多,歐美主要經濟體面臨著財政緊縮、主權債務風險上升等諸多問題,新興經濟體面臨著經濟結構調整、出口下滑等問題,世界經濟艱難復蘇,影響著出口型經濟及就業的發展。
2、勞動力供求矛盾將繼續對勞動者充分就業的實現產生一定影響
一是外來務工人員流動率高已成為困擾企業的一大難題!叭送咛幾,水往低處流”,每到年底,人力資源市場員工跳槽、另覓高就的現象十分普遍,節后企業一般都需要進行補充式的招聘;二是農民工“返城流”和企業“招工流”錯位導致“招工難”加劇;三是技術人才供求失衡導致就業結構性矛盾加劇。企業對技術、高級技術等技術性人才的需求缺口較大,幾乎所有行業的熟練技工、高級技工都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3、市場預期和企業轉型升級對就業的影響依然較大
一是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緩慢。一些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的能力還比較薄弱,產品結構轉型的步伐比較緩慢,受國內外市場競爭、產品技術含量、附加值等因素的影響,企業不得已實施低價競爭策略,部分企業過分控制人工成本,支付給員工的工資待遇偏低,導致員工流失;二是部分企業對近期的生產形勢不夠樂觀,裁員頻繁,急于消解成本壓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傷害了員工對企業的感情;三是部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比較欠缺,長期沿襲的“需要就招工、不需要就解雇走人”的用工模式傷害了勞動者的感情,讓他們沒有安全感和穩定感。
未來5年中國就業大趨勢
(1)經營、營銷、技術、投資、醫療、設計等方面高端人才需求旺盛提升,薪酬持續、快速上漲;
(2)公務員供需畸型結構緩解,由持續高熱走向持續降溫,基本工資額和透明度將同步提升;
(3)新城鎮化下,隨著“農一代”的老去和土地的失去,大量中堅“農二代”、新生“農三代”將淪為城市貧民或失業游民;
(4)建筑工程、低端制造、傳統零售等民工儲水池水位將明顯降低,失業壓力加大;
(5)服務業分層和個性化將更加明顯,服務業就業容量將加大,整體收入水平將提升;
(6)無專業技能、年齡優勢的低端人力群體就業更加困難,實際可支配收入下降,或增長十分有限;
(7)應屆畢業生就業壓力加大,隱性失業和隱性就業特征都更將更加明顯;
(8)新成長勞動力和農業勞動力向城鎮及非農領域轉移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
(9)2015至2019年可能新增6000萬失業人口,結構性失業更加突出。
(10)就業渠道中,現場招聘會將由過去的主導地位、目前的輔助地位,逐漸走向沒落地位;獵頭公司渠道將逐步成為高級人才和專業人才就業的主導渠道,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招聘工具的使用將更普及和細分。
創新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
就業是關系經濟升級、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的大事。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就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要充分認識到做好就業工作的重要性,認真分析復雜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強分析研判,進而采取切實有效的針對性措施,全力以赴做好就業這一民生之本的工作。
1、促進經濟增長、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與增加就業的良性互動
首先,在總體布局中要體現“就業優先”。通過健全完善產業政策、財政政策、稅收政策、投資政策及收入分配政策,激勵和引導有利于擴大就業的經濟投入、產業調整、項目布局和企業發展,努力實現經濟增長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其次,要將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與拓展就業空間結合起來。
在產業結構上,著力發展就業容量彈性最大的第三產業,繼續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培育新型消費產業,引導發展服務于社會管理和發展的社會組織、社會工作等服務性行業。
在經濟形式上,鼓勵民營經濟發展;在企業類型上,支持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同時鼓勵勞動者通過自主創業發展微小型企業,通過創業帶動就業崗位的增加。
2、促進就業政策與結構調整相結合
一方面要在推動與生活相關的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上下工夫,包括電子商務、社區服務、家庭服務、健康服務、養老服務等,形成放開搞活就業扶持的相關政策;另一方面要在推動與生產相關的現代服務業上下工夫,包括研發、信息、科技、物流、金融、咨詢等智力密集型領域,實行鼓勵支持創新研發帶動大學生就業的政策。
在推動發展中,要切實落實相關的便利工商登記、財政支持、金融信貸、稅收減免等扶持政策。就業和社會保險(放心保)政策要主動跟進,在小額貸款、就業資金扶持、社保補貼、崗位補貼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營造良好條件,引導勞動者進入這些領域就業創業。
3、促進城鎮化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協調發展
在城鎮化進程中,要注重城鎮化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協調發展。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創新小城鎮建設機制,建設一批產業集聚、企業集群、就業集中的新型城鎮,增強城鎮就業功能。促進中小企業、小城鎮和勞動密集產業發展,通過扶持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鄉鎮企業、鼓勵農民工回鄉創業等多種形式拓寬就業渠道。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能力,加大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投入,建立政府主導、多方籌集的投入機制,完善激勵政策,引導農民工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努力適應新的工作、生活環境。
4、建立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的聯動機制,健全政府促進就業的責任制度
要把解決好就業問題作為經濟發展的優先目標,實施就業有限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通過穩定經濟增長和調整經濟結構增加就業崗位,建立經濟增長與擴大就業聯動機制。在制定經濟發展規劃、確定經濟發展速度時,要優先考慮擴大就業規模的需要,使經濟健康發展的過程成為就業持續擴大的過程。
綜合運用財政、稅收、金融、產業等各項經濟調節政策促進就業,通過稅收優惠、社會保險補貼、小額擔保貸款等扶持性政策,鼓勵企業更多吸納就業,鼓勵勞動者多渠道、多形式就業。積極幫扶困難群體就業,通過政府投資開發公益性崗位和開展就業援助行動,幫助他們盡快實現再就業。健全政府促進就業目標責任制和就業工作協調機制,強化政府促進就業的責任。
5、創新扶持創業的體制機制
創業是就業之源,具有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要完善政府扶持創業的優惠政策,通過稅費減免為創業者減輕負擔;對創業開業資金缺乏的,給予小額擔保貸款扶持;鼓勵發揮各方資源優勢,為創業者提供場地便利、創業孵化和跟蹤服務。要繼續推進創業示范城市建設,健全評估機制,發揮創業引領作用。要轉變就業觀念,增強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人的創業意識,努力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要完善扶持創業的優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勞動者勇于創業新機制。
更多相關文章:
【就業形勢分析】相關文章:
護理專業就業形勢分析03-22
當前護理就業形勢分析02-25
醫學檢驗專業就業形勢分析04-26
護理當前就業形勢分析03-21
護理個人就業形勢分析12-25
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03-23
關于法學專業就業形勢分析03-29
大學生就業形勢現狀分析05-11
關于工程造價專業就業形勢分析10-28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就業形勢分析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