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求職面試不要過于“職業化”
很多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時顯得比較生澀,雖然這對面試會有一定的影響,但相對于一些“輕車熟路”的、所謂的成熟,他們可能更具備競爭力。有些畢業生表現得越來越“職業化”,面對考官,他們開始在言談舉止上“包裝”自己,仿佛面試高手,久經沙場。然而,在準備面試時,真的需要把自己演練成“職場老手”嗎?答案無疑是否定的。
過于“職業化”可能適得其反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反映的是他(她)的內在修養,不同類型的人,會表現出不一樣的行為習慣,而不同公司、不同部門,也就在面試中通過對應聘者言談舉止的觀察,來了解他們的內在修養、內在氣質。
業內人士說,面試能否成功,是在應聘者不經意間被決定的,而且和應聘者的言談舉止很有關系。有經驗招聘人員在招收新人時,一眼就能看出應聘者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他(她)的氣質、個性是否適合在自己的公司工作,而這些內在素質,都會在平常的言談舉止中流露出來。
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剛從校園走出的大學生,穿著剛買來或借來的西裝,躊躇滿志地走進某公司的面試辦公室,在面對考官的時候,他們口若懸河,并不時蹦出一個個連專業人士也不經常使用的“兇悍”詞匯,仿佛這樣才夠成熟、夠職業。其實,大學生就是大學生,招聘單位的人員一眼就能看出你有沒有經驗。
大學生首先要承認自己本來就經驗不足,而不是“裝”作有經驗,如果一味地學習別人,反而把自己的本性給掩蓋了,給面試人員不自然的感覺。
有信心是好但可能過猶不及
有的時候,畢業生們過于“職業”的言談舉止是為了增加自己的信心。有信心是好事,但是用人單位看重的信心來自于你的專業和你的能力,而不是來自你咄咄逼人的言語和過分包裝的舉止。
在回答面試官問題的時候,很多畢業生往往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喜歡在自己的答案里用上太多的修飾,甚至隨意夸大自己的能力,對思考的嚴密、答案的客觀卻不太重視,當提問更加深入的時候,他們常常又不能自圓其說。
面試時表現出一定的信心是會受到肯定的,但如果一言一行中顯得太過自信,就會讓人覺得你太過有“攻擊性”,不善于和別人合作。大學畢業生在準備面試言談舉止的時候,有一個準則,就是放低自己的姿態,不要為了顯示自己的信心而過分表現,更不要言過其實。言談舉止其實由內在決定,但這并不意味著面試前無法準備,特別是對于沒有面試經驗的畢業生們,適當的“包裝”還是需要的。
提前演習但不要弄巧成拙
在接受面試之前進行一定的演練是完全可以或者說是必要的,但面試時的一些細節絕對不是可以預計的,因為每一個用人單位招聘的標準和眼光都是不一樣的,只有做到泰然處之、不慌不亂才能更加接近成功。
【求職面試不要過于“職業化”】相關文章:
異國求職不要過于謙遜11-11
畢業生求職不必過于“職業化”11-11
求職心經:面試不要自己嚇自己求職謀略11-22
求職面試想過關 不要帶“陪考”02-18
求職寶典:面試時謹記“四不要”11-11
面試:不要吹噓自己11-10
面試后不要失落11-24
求職簡歷的“要”與“不要”11-30
面試前的要與不要 面試8注意02-18
面試不用過于迎合用人單位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