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心職場陷入“彼得原理”的迷思
在企業里,一個工作認真、能力卓越的基層員工,會被提升到低階主管(主任);如果能力依然表現不錯,將繼續一路被提升至中階主管(副理),進而到高級主管(經理);直到公司的最高主管(總經理)。
但大部分的員工在中途就不能勝任,只好一直處在一個最終無法勝任的職位,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組織里的“彼得原理”。
為什么那些多年來表現都很卓越的人士,突然間就無法勝任新工作了?
因為他們并沒有領悟到新工作所需的能力和應該具備的條件,還是依然故我,按照先前在舊職務上獲得成功并得以拔擢的那套做法行事。
他們之所以無法勝任新職,并不是因為能力太差,而是根本就沒做對的事。
在工作上,有些問題要靠他人的指點和提醒,因為自己往往在前一個職務上做得越成功,就會越走向職務上的盲點、專業上的無知與熟練上的無能。
德魯克二十四歲時,在英國從金融保險公司的證券分析師,跳槽到小規模但成長快速的私人銀行,擔任執行秘書和經濟分析師。但一年后創始人弗里德伯格卻提醒他:
“我知道你在那家保險公司的證券分析做得很出色,但如果我們要請你做證券分析師,就讓你待在原公司好了,F在你是合伙人的執行秘書,卻還繼續做證券分析的工作。你想清楚了現在該做什么,才能在新工作中發揮效能了嗎?”
別以為自己無需改變,不必調整,就可以照樣做得好。還好創辦人愿意講真話,提醒德魯克勿以為昨日的成就、昨日的才華依然管用,可以延續下去,而不必去正視現實的環境如何,工作變更后要怎么樣,讓他避免了不必要的代價。
個人做決策時也要有反對的意見,正如德魯克換了工作、職務也需要創辦人的反對意見,才能認清自己的工作真相,也才能做好新工作。
最終德魯克因為價值觀的原因,辭掉了這份工作。當時經濟蕭條,工作很難找,但他還是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公司,重新尋找工作。
日后證實當時他做了一項正確的決策,他沒有成為經濟學家,卻成為一位社會思想家,而且發明了“管理學”這項工具,來解決社會和人的問題,給社會和人帶來了莫大的機會。
【當心職場陷入“彼得原理”的迷思】相關文章:
當心職場“黑哨” 如何應對?11-11
職場:哪些人要當心職業枯竭?_綜合指導11-30
如何避免陷入求職陷阱02-24
當心“補充通知”騙局!!11-13
當心會議中介的騙局11-13
教你如何避免陷入求職陷阱11-11
為什么會陷入職業低谷11-22
求職,當心誤入新騙局11-22
網上求職當心"潛規則"02-22
打工的學生屢次陷入不法中介的陷阱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