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區)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于2008年6月批準建立,依托吉首大學建設。它由植物種質資源、資源植物發育生物學、植物化學與天然藥物和植物產品開發四個研究室以及《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編輯室組成。
實驗室主任:陳功錫 教授;副主任:李 輝 教授
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組成
學術委員會主任:
陳良碧(湖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教授)
成員(以姓名拼音為序):
陳功錫(吉首大學資環學院 教授)
恩特馬克(吉首大學資環學院 教授)
李鵠鳴(吉首大學資環學院/湖南炎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教授)
李 菁(吉首大學資環學院 教授)
劉選明(湖南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 教授)
龍春林(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學 教授)
宋松泉(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研究員)
汪思龍(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研究員)
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
1.武陵山區植物種質資源與物種多樣性
本方向以分類學和區系學、種子生物學以及種質材料保存技術研究為主題,致力于調查、收集、保存和研究武陵山及其周邊地區植物種質資源,對以上植物種質資源材料進行信息化處理,充分發揮植物種質資源優勢,為我省特別是武陵山及其周邊地區植物資源保護與持續利用,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實現生物多樣性的有效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奠定基礎。
2.資源植物生理生態與繁育生物學
本方向研究湖南西部武陵山及其周邊地區特色資源植物的生理生態學和繁育生物學研究。一方面以珍稀瀕危植物(尤其是苔蘚植物)為對象,以探討物種瀕危機制及保育對策體系為主要目的開展以生理生態為基礎的保護生物學研究,為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有關科學理論和技術,為我省特別是武陵山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服務。另一方面以本地優勢并具備良好科研和產業化前景的資源植物,如獼猴桃、杜仲、絞股藍、淫羊藿、蛇足石杉等為對象,以服務產業化開發前期研發為目的,從分子、細胞、個體、種群和群落不同層次,開展繁育生物學的應用基礎研究,為建立特色植物資源科學研究體系和生產實踐服務。
3.植物代謝組學與資源植物開發研究與利用
本方向以武陵山重要植物資源(重點是藥用植物資源、食用植物資源和能源植物資源)為對象,以實現區域植物資源持續利用、農民脫貧致富與地方經濟高效持續發展一體化運作、產業化經營為目的,綜合運用現代生物學、化學等學科理論以及生物工程技術和食品工程技術等,在植物活性成分、高效利用次生代謝途徑等方面,致力于當地特色植物資源持續利用的新途徑、新技術及新方法研究與開發,為促進地方農業產業化和新型工業化的推行提供技術支撐。
實驗室條件
實驗室目前擁有以氣質聯用儀、薄層層析系統、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為代表的先進儀器設備200余臺套,總價值600余萬元。近年來,承擔各級科研項目12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參與國家科技平臺子項目4項;鑒定科研成果8項;獲得科技進步獎勵7項,其中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得國家專利20項,其中發明專利12項;出版著作5部。
吉首大學植物保護與資源利用實驗室介紹
發布時間:2017-11-26
編輯:
上一篇:吉首大學歷史與文化學院介紹
下一篇:吉首大學商學院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