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什么是志愿何為職愿?
志愿?什么志愿?高考志愿。職愿?何謂職愿?職業志愿。
一句老話說得好,要從娃娃抓起。的確,在今天這個忙碌紛擾的時代,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都要提前近5年。換句話說,如果你即將大學畢業,還沒想好明天你的飯碗是什么,那大半你就畢業等同于失業了。最好的情況應該是,聰明的現代人一出生就琢磨自己的職業生涯(當然這不大可能),退而求其次,最晚也得在你高中時代好好思考這個問題。而那張高考志愿表也就成了一張職業志愿表了。
有感于此,筆者與著名教育學者,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熊丙奇合著的《高考頭等事———有的放矢填志愿》一書,就將著眼點與著手點放在如何將高考志愿填報與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結合在一起,幫助廣大有志考生填好“人生第一表”。
兩種誤區
思考如何尋找工作,尋找什么樣的工作,絕不該是大學畢業之后才開始考慮的問題。
所謂的職業生涯規劃,應該是從我們的學生時代就開始的———越早越好的學生時代。有一種錯誤的觀點,很多人認為進了大學之后才能明確自己的方向。事實證明,這是十分不合理的。只有明了自身的發展方向,才會進入適合的大學與相關的專業進行學習,從而能更好地踏上社會求職謀生。而那些直到大學畢業或大學最后一年再開始思考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同學,真的太晚了。
當下的整體社會氛圍以及繁重的升學壓力,往往導致在學生及家長中出現以下兩種誤區。
第一種是,只看重熱門的專業。認為只要在大學里修讀這類專業,畢業后就能平步青云,賺得盆滿缽滿。其實這是種“短視”的想法,通常的情況都是天未邃人愿。等到畢業之時,發現熱門專業已“熱度”不再,或是競爭對手太多,面臨僧多粥少的窘境。就好比現在大家都時興去海灘渡假,你也興沖沖地趕去?梢坏侥抢,發現海灘上人滿為患,看不到海水且不說,就連海灘上的沙子也難得踩到幾粒。
第二種誤區是,不顧其它,只管先進大學再說。這種情況在那些心系名校的考生中比較常見。所謂求學,只是一個 志愿和分數妥協下的結果。讀什么專業既與興趣無涉,也與未來無關。然而,一到了畢業,才恍然發覺自己進退失據,不辨南北。
要避免上述的誤區,最好在你的高中時代就盡最大的可能想想自己十年、二十年后希望成為什么樣的人,以及那樣的人所工作的模式。
三種標準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立志”。其實,志向不是那么容易確立的。只有那些很早就清楚到認識自己,看清自己未來發展路向的人,才適合確立志向。志向,是人生發展的一個前哨,嚴肅而又難以隨人事時世的消長而改變。
因此,高考志愿的意義不只是填下你想進入什么樣的學校與專業,更重要的是進而確立未來職業生涯的走向。
最重要的有三個標準:興趣,能力,資源。
找尋一個人的職業,就像找尋一個心愛的人。我常常建議考生,學會傾聽內心的聲音。問問自己什么是自己喜歡的,什么樣的人才是自己真正希望成為的,什么樣的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地激發我們的熱情,并進而值得為之投注下一個十年的心血。
在我填報志愿的時候,我母親曾跟我說過這樣一句話:“選擇一個你不喜歡的專業就像選一個你不喜歡吃的食物,味道會好嗎?”
是的,既然我們對自己的口味都如此認真,那又怎能不對自己的將來執著些呢?
可是,有興趣是一回事,有沒有能力又是一回事。
世界上的很多事,要想最終做得好,都關涉到個人的稟賦與才能。當你知道自己并不適合從事某項工作時,那就請你盡快止步。執著是重要的,但不考量自身的能力而盲目的執著則是不可取的。
如果把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比做一次遠行,當你發現自己腳力不濟的時候,建議你停下來,好好想想還有沒有走下去的必要。人生很多時候都需要變通,適時的變通會給你一份意外的收獲。學會取舍,也是一項現代人重要的生存技能。
有些人往往說,自己既沒有什么特別的興趣,也缺乏特別強的能力,那時又該如何選擇呢?我的建議是,仔細盤算一下自己的資源庫。自己擁有哪些條件?自己的家庭背景能提供什么樣的幫助?自己的知識結構適合什么樣的職業?學習整合資源,普通人也能做得到。在整合資源的基礎上做出最有理有利的選擇,就是一種明智的策略行為。
只要考較好這三種重要標準,你的高考志愿就很可能是一份出色的職業意愿表。
【什么是志愿何為職愿?】相關文章:
職業生涯規劃之什么是志愿?何為職愿?08-01
職涯愿景02-18
何為尾牙?尾牙是什么時候?01-07
何為國學?03-28
什么是平行志愿錄取規則09-18
何為項目管理?03-30
何為TOT融資?10-14
關于高考志愿平行志愿是什么意思「詳解」12-08
如何為自己勵志07-25
何為供給側改革?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