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畢業生就業協議違約的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情簡介:小龔是外地生源,2002年7月畢業于清華大學軟件工程系,2002年2月小龔與一計算機軟件公司簽訂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協議書及服務協議書,在服務協議書中約定了小龔的服務期為三年,同時約定了違約責任:若小龔提出解除本協議,應向公司賠償培訓費和接收費,其標準為,培訓費按照實際發生額償付,接收費賠償標準為,小龔每違約一年賠償5000元,不足一年的按月計算;2002年7月小龔畢業后,于同年8月來該公司任軟件工程師職位,小龔與該公司于2002年11月20日簽訂了期限為2002年11月20日至2005年11月20日的勞動合同,公司為小龔辦理了北京市戶口并按期安排了工作崗位。2003年4月由于受“非典”的影響,該公司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從而導致該公司從2003年6月至9月沒有按時向全體職工支付工資。小龔于2003年11月19日以該公司不能按時發放工資、拖欠工資為由提出辭職。該公司認為小龔在服務期內提出辭職,屬于違約行為,應按照“服務協議書”的約定支付違約金。而小龔卻認為,因為公司不發工資在先,故辭職不構成違約,不應依據“服務協議書”的約定支付違約金,公司應按照規定為本人辦理辭職手續,并按照規定辦理檔案轉移。
問題:①小龔在服務期內提出辭職,是否屬于違約行為?②非主觀惡意拖欠小龔的工資,公司應否為小龔辦理辭職手續?
答復:小龔作為外地留京的應屆畢業生,并與計算機軟件公司簽訂了“服務協議書”,約定了服務期及違約責任;在服務期內,如若小龔違約提出解除勞動關系,應依據服務協議的約定向公司支付違約金。
但在本案中,一方面,該公司確實存在著沒有按照約定向小龔按時支付工資,存在拖欠工資的事實。依據《北京市勞動合同規定》第三十五條(三)項: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提供勞動條件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規定,該公司如果仍以小龔在服務期內提出辭職,屬于違約行為,并要求龔某支付違約金,對龔某來說,顯失公平。另一方面,該公司確實由于受“非典”的影響,導致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即該公司并非主觀惡意拖欠員工的工資,亦非主觀惡意違約。在小龔以拖欠工資為由提出解除雙方勞動關系時,如果完全免除小龔的責任,對計算機軟件公司而言未免也有失公平。
所以,由于雙方約定的違約情況確實存在,但雙方當事人對該情況的存在又都沒有主觀上的故意或過失,根據《民法通則》公平責任原則的有關規定,雙方當事人應對目前局面的產生共同承擔不利后果。
當然,如果該公司無故拖欠小龔的工資,小龔依法提出解除勞動關系,違約責任應完全由公司單方負擔,小龔不承擔任何違約責任。
仲裁結果:此案雙方當事人在仲裁委主持下進行了調解,雙方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小龔向計算機軟件公司支付了部分違約金,該公司為小龔辦理相關辭職及檔案轉移手續。
案例一:小王是北京某高校畢業生,2005年11月開始找工作。小王一直想在北京當一名公務員,但由于國家公務員的錄取要在次年的5月才有結果,而北京公務員的錄取一般也要到次年的4、5月份才能有結果。為了“保底”,小王于去年12月與一家公司簽訂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協議》(俗稱“三方協議”)。今年5月,小王被某國家機關通知錄取。于是小王決定與原先簽訂了三方協議的公司解除協議,該公司要求小王按照雙方的約定交納3000元的違約金,小王找到就業指導辦公室的老師咨詢自己是不是必須得交這3000塊錢。
案例二:小張是某高校畢業生,2005年12月的時候與一家自己比較滿意的公司簽訂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協議》。協議簽訂以后小張就沒有再找別的工作,開始撰寫畢業論文和做一些其他的畢業和就業準備工作。今年4月,小張得到簽約單位的通知,說由于該公司經營策略上的變化,原本計劃招收的20名應屆畢業生現縮招為5名。該公司打算與小王解除就業協議,并提出愿意按照三方協議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小張認為自己因為和該單位簽訂了三方協議,失去了很多其他的就業機會,現在該公司給一筆違約金就可以和自己解除協議,自己再找工作時間上很倉促。他找到就業指導老師咨詢可不可以通過訴訟或其他方式強制該單位履行三方協議。
違約責任,也稱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是指合同當事人因違反合同義務所承擔的責任。違約責任的產生以合同的有效存在為前提。合同一旦生效以后,將在當事人之間產生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該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面地、嚴格地履行合同義務,任何一方當事人因違反有效合同所規定的義務均應承擔違約責任,所以違約責任是違反有效合同所規定的義務的后果。我國《合同法》第107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因此,上述案例一中的小王應當按照三方協議中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交納違約金。在教育部關于《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協議書》管理辦法規定中也規定:畢業生在協議書上簽署個人意見之后,用人單位或學校兩方之中只要有一方在協議書上簽字,畢業生即不得單方面終止協議的簽訂工作。畢業生違約時,必須辦理完畢與原簽約單位的解約手續,然后將原協議書交還招生就業工作處,并換取新的協議書。
由于用人單位與畢業生在三方協議中達成的合意是關于畢業生畢業以后到用人單位工作的內容,關系到雙方日后建立具有較強人身屬性的勞動合同,筆者認為,不適合采取強制實際履行的違約責任形式。因此在案例二中,不能強制該公司履行就業協議。但小張有權要求其按照就業協議的約定支付違約金。
違約的后果
就業協議書一經畢業生、用人單位簽署、學校審查同意即具有法律效力,雙方應嚴格履
行協議內容,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解除,否則就是違約。違約方應向守約方支付協議條款所規定的違約金。
目前,多數畢業生由學校根據社會需求直接和用人單位見面,或由畢業生本人和用人單位在一定范圍內“雙向選擇”。這些畢業生經供需見面和“雙選”后,都要以就業協議書的形式固定下來。國家為維護廣大畢業生的利益,要求用人單位維護就業計劃的嚴肅性,就業計劃一經形成,用人單位不得拒收畢業生。否則按違約處理,用人單位繳納違約金,并給畢業生一定的經濟賠償。同樣也要求畢業生不能違約,隨意更換單位。倘若有的畢業生單方面違約,隨意更換單位,學校應視情況予以批評和教育,并征求用人單位一方的意見,應向學校和用人單位交納一定數額的違約金。
畢業生違約,除本人應承擔違約責任支付違約金上,往往還會造成其他不良的后果,主要表現在:
第一,就用人單位而言,用人單位往往為錄用一名畢業生作了大量的工作,有時甚至對畢業生將要從事的具體工作也有所安排。同時畢業就業工作時間相對比較集中,一旦畢業生因某種原因違約,勢必使用人單位的錄用工作付之東流;用人單位若另起爐灶,選擇其他畢業生,在時間上也不允許,從而給用人單位工作造成被動。
第二,就學校而言,用人單位往往將畢業生違約行為認為是學校的管理不嚴,從而影響學校和用人單位的長期合作關系。用人單位由于畢業生存在違約現象,而對學校的推薦工作表示懷疑。從歷年情況來看,一旦畢業生違約,該用人單位在幾年之內不愿到學校來挑選畢業生。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用人單位需求就是畢業生擇業成功的前提,如此下去,必定影響到今后學校的畢業生就業工作。
第三,就其他畢業生而言,用人單位到校挑選畢業生,一旦與某畢業生違約,有些當初希望到該用人單位工作的其他畢業生由于錄用時間等原因而無法補缺,造成就業信息的浪費,影響其他畢業生就業。因此,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應慎重選擇,認真履約。
【畢業生就業協議違約的案例分析】相關文章:
就業中的違約案例分析11-28
就業中違約案例分析07-06
應屆畢業生就業協議違約案例分析07-17
就業中的違約案例11-28
畢業生就業協議違約分析03-20
就業陷阱案例分析02-17
就業協議書違約分析07-12
就業協議的違約責任設定與分析07-07
畢業生就業協議書違約金條款分析07-07
就業協議書違約金條款分析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