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特色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特色是什么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工作的主線。它與西方供給學派在基本內容、產生背景、所針對的問題及采取的對策方面都有本質不同。這些區別也構成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特色。
理論內容: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
西方供給學派的理論內容主要有兩點:一是信奉薩伊定律,即相信供給自動創造需求,主張刺激供給側以實現充分就業、消除通貨膨脹、達到經濟均衡;二是批判凱恩斯主義,否定需求自動創造供給的假設,主張市場自動調節,反對政府干預。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內容則是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從而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
產生背景:發展中國家轉型發展
西方供給學派產生于發達國家的經濟發達階段,決定經濟規模邊界的主要變量都已經達到最大。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產生于發展中國家的轉型發展階段,決定經濟規模邊界的變量大都處于發展之中,是在經濟規模還在不斷擴張的背景下討論側重供給側還是側重需求側管理問題。具體來說,經濟背景主要有以下不同。一是人口增長態勢不同。人口規模是決定經濟增長邊界的重要因素。我國人口規模還未達到頂峰,仍然擁有人力資源優勢。而大多數發達國家人口規模早已越過峰值,進入人口零增長或負增長階段,人口和勞動力構成了對經濟增長的制約因素。二是基礎設施完善程度不同。如果一個經濟體的基礎設施已基本完善,則此經濟體的經濟增長潛力很可能接近枯竭。近30多年來,我國基礎設施有很大改進,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仍具有較大發展潛力。三是城鎮化程度不同。城鎮化率從人口區域結構變動角度決定經濟規模邊界,其制約作用是綜合性的。我國城鎮化還遠未完成,2015年我國城鎮化率是56.1%,但按戶籍人口計算只有約40%,這一水平遠低于發達國家城鎮化水平。城鎮化仍是支撐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所以,西方供給學派完全不適用于我國國情,中國的經濟實踐只能由中國的經濟理論來指導。
解決的主要問題: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
西方供給學派產生時面對的主要是發達國家普遍出現的“滯脹”難題,即通貨膨脹與經濟增長停滯同時發生、失業率高企。凱恩斯主義等需求調控理論對此束手無策,從而催生了西方供給學派。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對的問題與之迥然不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擴大有效供給,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具體來說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我國經濟與發達經濟的增加值質量和財富含量不同。同樣新增1億美元的GDP(國內生產總值),發達經濟增加值中的技術含量和產品質量都比我國經濟要更高些。二是我國經濟與發達經濟在新產品的配套水平方面有差別。一些新生產產品因配套不全而無法實現實際消費或在生產中難以被使用,增加了庫存量。這是我國經濟中庫存量大大高于發達經濟的一個重要原因。三是我國重型經濟結構與發達國家輕型經濟結構不同。我國經濟相對而言還是屬于重型、汗水型、資源消耗型。2016年前三季度,我國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5%,而發達經濟體通常達到70%以上。四是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水平和供給產品的豐富程度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我國作為后發經濟體,目前還處于中等偏上收入階段,而且供給產品的品種、款式、功能等豐富程度較低,消費者的選擇性較小。因此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擴大有效供給為目標,通過一系列政策舉措,特別是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實體經濟、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解決我國經濟供給側存在的問題。這從根本上不同于植根于富裕經濟基礎之上以消除“滯脹”為目標的西方供給學派。更何況,西方供給學派并沒能從根本上解決西方國家的“滯脹”問題。
政策思路:用改革的辦法釋放要素潛力、推進結構調整
西方供給學派認為“滯脹”的產生主要是政府對需求不當干預的惡果。他們認為,供給自動創造需求,只要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產品就不會過剩,失業就不會存在,主張政府通過減稅等政策刺激供給,認為減稅可以促進增長、增加就業、抑制通貨膨脹,實現經濟總量均衡。西方供給學派對市場的迷信并不科學,其治理思路和方法著眼于改變調控方式。與此不同,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在正確認識和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的基礎上,主張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將供給側的生產要素如土地、勞動、資本、科技等所包含的經濟潛力充分釋放出來,以提供足夠的有效供給。在改革中需要抓住一個基本線索,即投資體制改革,確定投資方向、激發投資主體活力、增加各生產要素的有效投資量。同時,繼續推進行政體制、稅收體制、金融管理體制改革,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加快企業體制、教育科技體制、戶籍制度、社會保障體制、土地制度等改革,促進經濟平穩增長。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上述理論特色,決定了這一改革的有效性和科學性。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中國經濟必將產生持續健康發展的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特色】相關文章:
成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條舉措」08-08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含義08-08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那些事08-08
審計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09-19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前景看好09-19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新常態08-08
如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08-08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物資采購及庫存管理論文05-28
為什么要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08-08
如何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含義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