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活動課程教學反思(11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活動課程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活動課程教學反思1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為了讓幼兒簡單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人們的活動,我們通過組織幼兒與同伴一起品嘗月餅和水果,共同用橡皮泥制作月餅,學習和欣賞中秋節的故事歌曲等形式,讓幼兒體驗過節的快樂,感受中傳統的文化習俗。
在活動開展前我先請家長配合,給每個孩子準備一個月餅和一個水果,以便開展慶中秋的分享活動。該活動得到了家長們積極響應,第二天,孩子們就把月餅和水果都帶來了。孩子們將月餅放在桌上,相互觀賞著,有的小朋友還主動向大家講述自己的月餅是什么形狀、什么味道的,看到孩子們認真的樣子,我真為他們高興。
在這個《中秋的來歷》的一日活動中,我先向小朋友講述了中秋節的來歷,結合圖片說了《嫦娥奔月》、《我給月亮姑娘做衣裳》等關于月亮的故事,孩子們深深的被故事中后羿和嫦娥期盼團圓的心情所感染,體會到中秋節也是團圓節的含義,同時也對月亮姑娘總是在變的身材產生了好奇,對此我給孩子們留下了小任務,請他們回去和爸爸媽媽一起觀察月亮的盈缺變化,激發了幼兒觀察探究的欲望;在活動中小朋友們朗誦了李白的《靜夜思》;一起用橡皮泥制作了不同造型的月餅;還一起唱起了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接著,大家輪流向同伴介紹自己從家里帶來的月餅和水果,在老師的幫助下將自己的月餅、水果切成塊與同伴交換品嘗互相交流分享。在歡快的氣氛中,老師借機向幼兒進行了情感教育,教育孩子回家要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送月餅,而且還要說上一句節日的祝福。 最后活動在小朋友們“八月十五月兒明呀,爺爺為我打月餅呀……”一陣陣甜美的歌聲中結束,這就是我們中二班小朋友在幼兒園過的一個愉快的中秋節。我們將活動的照片及時呈現在班級的主題墻飾里,一時間成為了我班幼兒和家長關注的熱點和津津樂道的話題。不少家長都說這種活動開展得好,甚至表示下次類似的活動能否親自參與。通過此次活動讓幼兒對中秋節有了初步的認識,感受到了節日的快樂。
幼兒園活動課程教學反思2
讀書可以使人獲取知識,提高文化素養,還可以通過書中不同的人物、事件、事物、案例等來強化自己的思想、觀點,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從而不斷反思、不斷進步。
我曾看過這樣一個案例,這本是身邊很普通的一件事情,但是通過不同的教育方式卻得到了另人難以想象的結果。所以這篇文章讓我依然記憶猶新。
這件事講的是:在某個幼兒園,新學期開始時,在新來的一批幼兒當中,有幾個幼兒有不愛睡午覺的習慣,針對這一情況,老師想了一個辦法,把他們的床都靠墻放,午睡時就讓那幾個幼兒面朝墻睡。老師覺得,這樣一方面孩子的注意力不容易分散,另一方面還可以阻止他們與其他小朋友說話。沒想到不到一個星期這種方案就失敗了。有一天,午餐散步活動結束后,老師正帶幼兒走向睡眠室。突然,一個叫欣欣的幼兒跑到老師面前說:“老師,您別讓我對著墻睡覺了好嗎?我對著墻睡覺心里難受!碑敃r老師愣了,彎腰抱起她說:“那好吧,老師不讓你對著墻睡覺了!彼犅犃死蠋煹脑捄芨吲d,還把這件事告訴了身邊的小朋友。看到欣欣的舉動,老師心里有種說不出的滋味。晚上回家后,這個老師在想白天孩子說的話。于是她做了一次試驗,把家里的床搬到靠墻的一邊,然后側身對著墻躺下。這時她才感覺到真得很不舒服!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壓抑感。順著墻往上看,那墻顯得很高很高,而且像是要倒下來,于是心里就更加不舒服了。原來是這樣的感覺,并意識到自己真是大錯特錯了!第二天,老師早早來到幼兒園,把那幾個不愛睡覺的孩子的床,全部搬離了那面高高的墻,重新擺好。
后來這位老師又想了許多的辦法,比如,通過創編故事、詩歌,給他們講睡午覺的好處和不睡午覺的壞處,讓他們聽一些舒緩的搖籃曲,并自制一些小獎杯,獎給睡午覺時表現好的孩子等,對幫助那幾個孩子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很有效。
讀完這個案例至今都讓我受益匪淺,使我真正意識到無論做什么事情之前你都應設身處地的多替孩子想一下。在老師看來,孩子午睡有益健康,所以我們就想盡一切辦法讓幼兒入睡,甚至有時也像那位老師一樣,讓不愛睡午覺的小朋友對著墻午睡,為的是免得孩子們之間互相干擾,大家的午睡也就都有了保證。這種方法雖然符合兒童心理活動規律:減少刺激,從而較快的使孩子進入睡眠狀態,這似乎是個好主意,可是我們卻沒有想一想我們的“方法”是否給幼兒帶來了心理上的其他方面刺激,使孩子產生心理壓力。就像文中所說,欣欣對老師說:“心里很難受!辈乓鹄蠋煹姆此,老師自己試著像欣欣一樣對著墻睡覺,才發現真是很不舒服,用眼睛順著墻壁往上看,覺得墻體好高好高,像是墻壁要朝自己倒下來一樣,心里覺得難受極了。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欣欣是幼兒園里的一個小孩呢?其實心理上承受的壓力,不知要比大人大多少倍呢!有時也許孩子會想:“為什么其他小朋友都不這樣,而我卻一定要這樣!他們會把這看成老師的懲罰,一想起受懲罰心里更不是滋味。她越想越難受,越想越害怕,又怎能把事情做的如你所愿呢?也會感到自己被老師從小朋友的群體中分離出來,無依無靠,我們成人往往意識不到,但是,在孩子的心中,他覺得自己成了離群的孤雁,覺得自己獨立無援,孤獨沒有安全感。然而安全感對幼兒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欣欣對著墻午睡一樣,面臨好高的墻壁,看不到周圍熟悉的環境和小朋友們,這就使她失去了安全感。新學期開始階段,孩子從自己過慣了的家庭環境中,被送到幼兒園,一切還不習慣。這樣的新環境,已經使她很擔心,老師又要她對著墻午睡,本來已經出現的不安全感越發加重起來,真是雪上加霜。
有時我們正是這樣,往往是出于對孩子的關愛,曾經做過,正在做著或是將要做出一些類似”對著墻睡覺“之類的錯事,本來是片好心,卻辦成了壞事。到最后,歸根到底,就是我們不懂得也不善于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往往把自己的思想、觀點、方法,強加于孩子。好心辦了壞事,卻自己不知道,更沒法糾正,直至鑄成了大錯。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師,這正是《綱要》反復倡導的,而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有時我們所欠缺的,就是像欣欣小朋友的老師一樣的勇于反思,并設身處地為幼兒著想的精神。通過看書學習我才真正明白,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理解孩子的心理是多么重要呀!只有了解每個幼兒的心理,才能根據不同幼兒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
教育兒童必須走近兒童世界,理解兒童的心理,孩子的想法在成人看來比較簡單,但也有著他的道理。大人和小孩分別屬于兩個不同的世界,如果說大人的世界是現實的陸地,是顯而易見的陸地上的一切事實,那么孩子的世界就是海洋,是海底里那一切隱蔽的存在。陸地上有的,海洋里也有,但其中卻有著差別。因此,不能用大人的世界來套兒童的世界。在成人看來是變形的、錯誤的甚至是荒唐的,在孩子眼里卻是真實的和正確的,因為他們處理和分析問題的方法與成人不同。
兒童很小就問一些具有哲學意味的問題,如”我是從哪里來的?“”星星為什么愛眨眼睛?“在他們的眼中萬物皆有靈性,他們喜歡和花草講悄悄話,為布娃娃洗臉、穿衣服;他們愛憎分明,只理解”是“與”非“,對人評價不是”好“就是”壞“對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的問題無法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常以自己的思想方式去行動。如,對玩具汽車的構造產生好奇,但有不理解抽象的理論講解,索性拆開來自己琢磨,在自己拆裝的實踐中得出自己的理論,會用自己的哲學來構建汽車的原理。
所以我們應當用兒童的心理來看待孩子。孩子為什么拆壞汽車?下雨天為什么偏偏愛在水里跑來跑去,如果耐心些,孩子會告訴你他的道理,你也自然會從孩子的哲學中了解它的想法,了解他的思維方式。
我們常說要用一顆童心,一份愛心去對待孩子,其實無需扮演或偽裝,只要能理解”兒童的心理“,用”兒童的心理“看待兒童世界,就自然能理解他的言行,也自然能引領兒童從”海洋“走向”陸地“。
然而,我們有時正是缺少一顆童心而已。讓我們重新拾起那無瑕的童心和孩子們一起快樂成長。
幼兒園活動課程教學反思3
不難發現,現有的探討一般將常規教育看成是班級管理及教育的手段,較多關注其下面的用心好處。但在幼兒園中什么樣的常規才算合理,什么樣的常規真正有利于幼兒的發展,卻值得幼兒教師深思。
要去過幼兒園的人必須會看到許多老師在組織活動時整班幼兒整齊劃一的小手放在小腿上坐好;體育游戲開始之前孩子們總是規規矩矩的站好聽老師講解游戲玩法。老師總是夸獎小朋友,在活動中聽指揮、不亂跑;也經常會批評小朋友老是又跑又跳一點也不安寧。其實正常的孩子都是活潑好動的。這是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從生理上講,孩子需要跑跑跳跳、喊喊叫叫,不能像大人一樣安安靜靜地坐著。如果我們“強迫”他們規規矩矩,不跑不跳,他們的動作就得不到相應的發展,他們的性格也容易變得憂郁、孤僻、缺乏和別人合作的精神和潛力。同時孩子也是在活動中透過和周圍事物的接觸來認識世界,如果我們總要求孩子老老實實地坐著,他們怎能去真正接觸豐富多彩的客觀世界,從而去認識周圍事物呢?同時孩子正處于生長發育時期,其身心健康的發展是需要一個積極向上的環境,而有的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如發現幼兒有違反常規的行為便大聲喝斥,或當著全體幼兒批評、訓斥,使幼兒心理受到極大創傷,久而久之極易使幼兒構成自卑、怯懦的性格,這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另外許多老師將常規視為幼兒園教育有效的條件,即認為常規是教育的前提,似乎沒有了這個前提,教育效果就不能保證。于是她們將超多的時間和精力投放在幼兒的常規培養上,使教師的工作重心開始傾斜。
一個幼兒違反了常規,教師就在全班幼兒面前花較長的時間來糾正,使別的孩子也不能進行活動;在進行活動區活動中,玩具沒收拾好,教師也要應對全體兒童花超多的時間指錯,并強調常規,最后使幼兒真正活動的時間所剩無幾。活動中常規的確有它存在的必要,但幼兒真正的紀律性與自制力來自他(她)對活動的投入而非外部的約束,一味強調常規與紀律,把它當作教育活動的前提條件,無異于本末倒置。值得指出的是在幼兒的常規教育中,孩子們往往得到的是“指示”,如小朋友吃飯不能說話,上課要坐好,平時要聽指揮等……孩子們總是在“我說你做”中建立起各項常規,老師的話成了孩子們心中的“圣旨”。孩子們也總是說“如果這樣老師會批評的!彪y道我們想象中孩子遵守常規的理由就就應是老師會批評嗎?如果孩子們沒有老師的批評就能夠做任意的一件事嗎?這顯然是不對的。孩子雖小,但與成人一樣同樣有自尊心。如果老師只一味地用自己是“老師”這一主角的優越感去壓倒、管住孩子,從而使孩子構成一切聽從他人的習慣,而沒有主見與缺乏創新意識,這顯然與新時代所需的人才素質是極不相稱的。
幼兒園活動課程教學反思4
時間過的真快,一轉眼來到市保,每一天和這群孩子們生活在一齊已經半年多了。這半年多來,從對他們不熟悉,對工作中的每個細節的陌生,對保育院的常規的不了解。到此刻,一點一點的進入狀態,這其中和領導的關心,班主任林教師的幫忙,保育院周教師的配合,以及家長們的寬容、理解是分不開的。
回顧這半年多來的生活,能夠說一向生活在壓力和努力之中。徐教師的優秀從一開始就給了我很大壓力。對于我這個轉崗教師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本來,我想利用我在小學的工作經驗結合幼兒園的工作實際,做點創新。可是,實際操作起來我才發現,自我想的太簡單了,畢竟年齡及各方面的發展需要、目標及方法都是存在很大差異的,簡單的結合根本起不了作用,反倒適得其反。慢慢地,孩子們的常規、習慣開始發生變化了,有些孩子被一些好動的孩子帶著變化著?粗劾,其實急在心上,我覺得是我沒有及時的鞏固他們的行為習慣,才造成他們的變化。應對家長們的信任的目光,我心里很虛。
幾次家長開放日的活動,讓我深刻的感覺到,我的工作有個致命的問題,就是不夠細致,細節問題總是研究的不夠全面。這個幼兒園的工作中是很大的問題。經過和林教師、周教師的討論,也跟徐教師溝通的幾次,加上從家長口中了解到的孩子的情景。我開始靜下心來研究細節的問題了。我覺得,幼兒園的工作最重要的是細節,大多比較瑣碎的事情,小朋友隨時會制造很多狀況,如果不研究全面一點的話,到時就會措手不及。之后,我也著重在這方面下功夫,從平時的日常工作,到后面的家長開放日及孩子的才藝展示,我都盡量研究到細枝末節的事情,學期末的匯報活動和本學期的“”節半日活動,我們都獲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也讓我的挫敗感有了點點小恢復。
這個學期,我覺得還要繼續堅持這種把事做細的做法,無論是對孩子常規的管理,還是自身的教學工作,及孩子們的日常保育工作,本學期幾次活動的組織,都要盡量靜下心來,做細做全。當然,我的工作中仍然還存在浮躁和懶惰,時常會偷偷懶、耍耍小聰明,在今后的生活中要盡量改正。把孩子的安全放在首位,把孩子的發展放在心里。能夠做讓家長放心,孩子喜歡的教師。
幼兒園活動課程教學反思5
新的學期,迎來了中三班所有新的小朋友,雖然已經開學有一周多的時間了,但有的孩子在來園和離園時,還是不免哭鬧,除此之外,部分幼兒在老師組織活動時,坐在那里,目光呆滯。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完全有必要組織一次活動,和孩子們共同討論:我們為什么要上幼兒園呢?我們來幼兒園做什么呢?
語言活動“我愛上幼兒園”,就是通過對兒歌的學習,能講述上幼兒園的愉快經歷,喜歡上幼兒園,并且能說出老師如何關心和照顧幼兒及愿意與同伴分享上學的經驗。
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我直接進行了提問:小朋友,爸爸媽媽為什么把我們送到幼兒園呀?孩子們沒有經過太多的思考,就逐一的舉手來回答:馬立新說:因為我們長大了,王浩楠說:我們上幼兒園學習本領來了。順著孩子的回答,我很自然地將活動過度到下一個環節,引導幼兒觀察了解幼兒園的主要活動:畫畫、唱歌、游戲、講故事、學數學等。激發幼兒來幼兒園的愿望,引出兒歌《我愛上幼兒園》,整個活動,孩子們參與的都很積極,并能和老師一起帶動作,說兒歌。
整個活動,不僅調動了幼兒來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積極性,還改變了幼兒對幼兒園的看法,使孩子們明確了上幼兒園的目的,能帶著愉快的情緒來幼兒園。
幼兒園活動課程教學反思6
今天組織幼兒上樹葉貼畫活動,我首先請幼兒說說拾樹葉時的心情,以及樹葉都有什么形狀的?幼兒們都爭先恐后的爭著說,有的說拾樹葉時特別高興,有的說拾樹葉很好玩,還有的說拾樹葉時把樹葉放在一起像一朵花(組織幼兒拾樹葉時,我確實看到他們把銀杏葉放在一起真的像是一朵花)至于樹葉的形狀,有說像心形的,有說像眉毛形的,還有的說像金魚尾巴形的……看幼兒們說得這么起勁兒,我也說出了自己拾樹葉時的心情,拾樹葉時我也特別高興,我覺得用這些樹葉可以做樹葉貼畫,可以用樹葉裝飾作品,還可以玩樹葉拓印游戲,還可以玩我小時候玩過的拔根游戲……
接著,我拿出幼兒們拾的樹葉,讓他們看一看,想一想用這些樹葉都能做些什么?有的幼兒說可以燒火,有的幼兒說拿著玩,還有的幼兒說畫畫。由于我今天向讓幼兒練習用樹葉貼畫,于是我讓幼兒觀看了有關樹葉貼畫的圖片,幼兒們非常激動,看著這些樹葉貼畫作品他們都急切地想動手做了。這時我適時的邊示范邊講解做樹葉貼畫的注意事項,幼兒們看得可認真了。
這時孩子們分組做樹葉貼畫了,他們小心地選著自己需要的樹葉進行粘貼,從他們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們是非?鞓返,不一會有的幼兒就粘貼完一幅作品,季月含粘貼了一只小蝴蝶和一條小金魚,張桉萱粘出了一條小金魚,蘆夢粘貼出一頭大象,蘆茁粘貼了一座小房子,張小琬粘貼了一只小烏龜……總之幼兒們都粘出了自己喜歡的作品,他們都非常快樂!
分析:孩子們喜歡動手操作,樹葉貼畫活動充分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們小肌肉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活性得到了鍛煉,也體驗到成功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幼兒園活動課程教學反思7
《動物怎樣保護自己》這個教學活動我感覺是幼兒會很有興趣的一節課,由于幼兒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見到動物,所以我準備了《動物怎樣保護》的幻燈片讓幼兒欣賞。
一開始的故事《老虎來了》雖然短小,但是很有意思,所以緊緊抓住了幼兒們的注意力,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講述出小動物們是怎樣保護自己的。在看幻燈片了解其他動物是怎樣保護自己的時候,孩子們的興趣一直很高,一直跟隨著我的環節走,回答問題很積極,幼兒沒想到的動物我一提示,就開闊了好多幼兒的思路,爭著把自己知道的告訴老師。
整個教學活動的氣氛很活潑,幼兒們的回答也很積極,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在活動中感受最深的是孩子們知識面的差異有些太大了,有的知道的多,每個問題都爭著回答;有的卻一個問題也回答不了,只是單純得跟著老師學說。這可以明顯的看出家長在家是否帶領孩子們看書學習的狀況。
案例分析:家長來園接待
情況描述:李鴻宇是一個很調皮的孩子,喜歡跑來跑去,在椅子上坐不定,還很喜歡去招惹別的孩子,反正從吃飯、穿衣相對都比其他的孩子差一點,他的爸爸媽媽對自己的孩子很關注,也知道自己孩子的不足和調皮,經常對老師詢問李鴻宇的情況。又是新的一天,孩子們陸陸續續的來到了幼兒園,開始投入到自己喜歡的游戲中,我聽到了熟悉的聲音,李鴻宇來了,每次他與爸爸媽媽都要依依不舍的說再見,我一看,今天來的是媽媽,我就說:“李鴻宇早李鴻宇媽媽早,有沒有告訴媽媽昨天我很棒的,自己穿衣服,塞衣服,老師還給你發了一個貼紙呢!”李鴻宇媽媽就高興的說:“真的嗎?李鴻宇,你真厲害!”我就說:“今天還要自己穿衣服對不對,吃飯也要吃的很快好嗎?老師再給你貼花紙好不好?”李鴻宇點點頭,說:“媽媽,再見!”媽媽高高興興的離開了。
分析與反思:
早晨的來園接待是老師和幼兒一天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也是老師和家長作簡短接觸的機會,早晨來園我們首先要與幼兒與家長熱情的打招呼,快速回憶起孩子昨天在幼兒園的情況,例如在案例中我向李鴻宇詢問貼花紙的事情,其實在與孩子對話的時候,家長是很仔細的聽著,他們就會知道昨天我的孩子表現的很好會穿衣服了,老師獎勵他貼花紙,我的孩子進步了,媽媽聽著是很高興的,也會信任這位老師。并且在最后也提出了今天希望和提示,讓家長和孩子知道還有哪方面的不足。
案例分析:牛奶打翻的風波
這天餐點時,何老師剛給小朋友倒好豆漿才一轉身,就聽見幾個小朋友一起叫起來:“老師,牛奶打翻了!”我轉過頭去一瞧,可不是嗎,牛奶正順著桌沿往下滴呢,可還沒等我們說什么,佳佳和昆昆就用手指著對方,一起說:“是他(她),是他(她)把牛奶打翻的。”我生氣的問:“到底是誰打翻的?”“是他(她)!彼麄儺惪谕暤慕衅饋!笆菃?”我陷入沉思,佳佳是班里的比較乖巧的孩子,而昆昆則是個十分調皮搗蛋的孩子。于是,我又問了他們倆幾次到底是誰把牛奶打翻的,可他倆都說不是自己,是對方,周圍的小朋友也說是昆昆。我聽了很生氣但靈機一動,想出一個好辦法說:“現在老師也分辨不出到底是誰把牛奶打翻了,我找警察叔叔來查,警察叔叔的本領很大的,他們一看就知道是誰把牛奶打翻的!闭f完我就要去打電話。沒想到我剛想走,昆昆就低下頭去開始哭起來,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了,后來,昆昆告訴我,說她不小心把牛奶打翻的。
分析與反思:
孩子們一起生活在一個集體中,老師就像孩子的媽媽一樣,在孩子的心里,老師就是絕對的權威,但是每個孩子都同樣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愛,不論是漂亮的,能干的,聰明的孩子還是調皮搗蛋,他們都渴望老師是關心自己,愛自己的。如果因為個人喜好,將私人感情融入到對孩子的愛中,那么愛的天平就傾斜了,對于孩子是不公平的。在以上案例中,兩個孩子互相指責是把牛奶打翻的',我并沒有主觀的認定是佳佳干的,而是深思熟慮:“不能在沒有弄清楚事實真相前隨便批評人,否則會深深的傷害到孩子!崩蠋熡谜_、公正、客觀的方法評價每個孩子,才會讓佳佳免受傷害。
幼兒園活動課程教學反思8
這節公開課,我是想要探索如何進行活動課的教學,并希望與同行們互相探討,共同解決長久以來在綜合性學習方面存在的困惑。我主要嘗試了以下三點:
第一,創建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模式。針對以往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學生興趣不大、置身事外的現象,把教學的起點定位在學生現實的學習狀態上。為了激起學生濃厚的自主探究興趣,我對本單元的教材進行了再處理。結合我校學生實際,變“漫游語文世界”為“走近孔子”,目標直指《論語》及孔子,有的放矢;顒訙蕚潆A段,以公開課為契機,鼓勵學生勇于展示,為集體和個人增光,把局限于課堂的時間和空間擴大到課堂之外,變被動的完成學習任務為積極主動的參與。
第二,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組織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去解決問題,體會合作的成功與分享的喜悅。在活動目標的設置上,突出強調小組的核心凝聚力,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養成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努力使學生形成一種對知識主動探究并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的學習方式。
第三,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讓課堂真正“活動”起來。課堂上教師的的作用應該是“拋磚引玉”,一堂課的最終目的不是展示教師,而是讓學生學到知識,掌握方法,領悟道理,受到熏陶感染,并能夠自由地享受學習之樂。這節課,教師只在開始上課時激情導入,結束時總結并指導作業,中間部分只是隨機點評和補充,其余的時間都交給小組代表做匯報發言。
但是,課堂最后生成的效果并非完全如我課前預設的那樣。首先,表現在時間和節奏的把握上。前期的組織過程有點疲沓,小組代表人數偏多,有部分資料重復的現象未加以調控。因而最后教學用時不夠,沒有進行活動評價和小結,鞏固練習的部分處理也太快。其次,活動的分組缺乏科學性。我是按座位就近的方式分的小組,事實證明,這樣分組是不科學的。因為沒有照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所以在交流匯報中,有小組內容重復的現象。還有,活動成果的生成方式單一。在活動課結束時,為了鞏固活動的成果,我讓學生每人完成一道成語和名言積累題,此外,建議各小組把活動的內容辦成手抄報。但我在指導的時候,太過粗糙,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長和興趣,反而局限了學生的思維和表現形式。
幼兒園活動課程教學反思9
我們學校是以小班化為特色,首先就是比其他一些學校人數少,這個確實比較有優勢,九年級實際的教學中更為明顯:
一、讓學生獲得更多的關注。
每一個孩子都是教師不可缺少的關注對象。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我都注重尊重理解學生,善于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失時機地予以肯定和贊揚。盡量的留意每一個孩子,希望能和孩子共同學習,學生積極向上的個性會得到發展。課堂中,我會盡量站低一些與學生交流,教學中每一個問題的設計我會更加細致、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學習實際,讓學生喜歡被關注,感受到自己是班級中不可缺少的一員,不管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成績差的學生都能得到老師一樣的關愛。
二、讓師生獲得更多的交流。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以前自己教過的學生中,和自己親切交流的大多數往往是自己經常往辦公室“請”的同學, 小班化教學體現的是對全體學生的關注、是對學生生命的呵護,我想之中間也應該有更多的學生之間交流,因為他們相處的時間會更久一些。小班為我們提供了師生、生生親密接觸的機會,無論是課堂上的關注、課后的交流都體現著一種濃濃的情意,在這樣關愛下,學生的自信心在增強,學生的自主能力在提高。
三、讓學生有更多合作機會。
任務要想完成的更好、更快、更有效就需要教師有很好的組織能力,如果教師組織的好,學生練習就可能更充分,有許多教師一個人做不了的就能讓能力較強的同學去做,這樣不僅帶動了后面的學生也鍛煉了水平高的同學更強的能力,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更好的發展。
總之,小班化教學應該有更多更新更有效的內涵,我希望我以后能慢慢摸索出一些更好點路子來。
幼兒園活動課程教學反思10
一、帶托班的感想
帶托班這么長時間以來,我和孩子們一直配合的很默契。記得剛開始時,我特別沒經驗,認認真真地準備了一節課,可孩子們似乎一點也沒興趣,活動中間各種狀況都有,尿尿的,打鬧的。是內容不新穎,還是形式不靈活呢?弄得我沒有了信心。但仔細想想,覺得還是沒有抓住托班孩子的特點,他們這個階段的學習是傾向于無意識的呀!
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再為孩子們的“不聽話”而感到煩惱,而是跟著他們的思維走。結果到后來我發現,寓教育于游戲中,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才是托班教育的重要途徑。
于是,我帶孩子們拾揀樹葉、樹枝、石頭等,和他們一起玩。在玩中,幼兒充分觸摸了各種東西,還學會了清理、分類和收藏。而且,吃飯、睡覺也是幼兒學習的內容。吃飯時,我們不再是把飯盛給孩子,讓他們“不能說話”地吃了,而是和孩子一起先來認識今天的飯菜,和孩子一起用右手拿勺子,盛起飯,熱了就吹一吹等等。這樣,不但養成了很好的就餐習慣,而且也對個別幼兒做到了照顧。
總之,做到“教得有意,學得無心”才是托班教育的根本。一點體會,愿和大家一起討論。
二、一次有意義的觀察活動
今天劉魁志小朋友從家里帶來一個塑料瓶,里面裝著許多蟲子,我們俗稱的“瞎眼碰”。乍一看,瓶子里黑乎乎的,臟臟的,真想讓他扔了,可是看到他像寶貝似的,就隨他去吧。
可沒想到的是孩子們都圍了上來,有的用手碰一碰,有的干脆把它抓起來。我看孩子們這么有興趣,就走過來說:“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長得什么樣?”
家成說:“有翅膀呢!”
赫羽說:“有腿!”
梅永旭說:“有兩只眼睛呢!”
這時,我拿起一只蟲子,告訴大家,這是一種昆蟲,有兩只觸角,六條腿,兩對翅膀,它和小蜜蜂、蜻蜓是一樣的。
聽了我的話,孩子們似乎更大膽了,更仔細地觀察起來,這時琦琦小朋友突然說:“啊,老師,這只蟲子剛才還爬,怎么現在死了?”小朋友們聽她這么一喊,都跑過來了,我拿起來一看,啊,觸角輕輕動了一下,呀,裝死,我高興地告訴大家,“它是害怕了,以為我們不喜歡它,會傷害它,它就裝死!我們把它放在一邊,別打擾它,看看會怎樣!焙⒆觽兂銎娴匕察o,終于奇跡出現了,它真的突然地一動不動到飛快地爬起來了。孩子們著下更興奮了大聲地喊起來:“活了,活了!”
看到孩子們的樣子,我真恨自己懂得不夠多,我下決心,去搜集資料,和孩子們一起科學地認識昆蟲。
幼兒園活動課程教學反思11
《食品超市》教案來自教材豚豚包本月主題《香噴噴的食物》,在設置課程之前,我做了相應的課前分析,考慮到小班的小朋友大部分是新進幼兒,對吃的方面比較感興趣,于是我就設計了有關于"食物"的活動--《食品超市》。本次上課方式與以往公開課方式不一樣的地方是要運用多媒體,于是我收集了很多圖片,有關于超市的標志,小朋友逛超市的情景,以及幼兒在平常生活中喜歡并常吃的零食圖片,也預知到課程中可能會出現小孩子情緒異常高漲的時刻,并做了相應的調整。
在課程開始階段,我以幼兒熟悉的手指操《飯團子》作為律動,引出吃東西的話題,提問:哪里能買到吃的?孩子們都說不知道,于是我就告訴孩子們,我們可以上電腦上查查哪里有好吃的,引出PPT課件,播放幼兒逛超市的情景,這時候班上年齡稍大的幾個幼兒以平時已有的生活經驗說出了答案"超市",這時候教師接著問,平常你們逛超市都買些什么?有的說紙,有的說橘子,有的說西瓜,教師再提出疑問,那超市到底能不能買到吃的?幼兒帶著好奇心往下看,導出各種常見的零食,幼兒在看到常吃的零食后興奮度提高,這時候教師挑選幾名幼兒分別上來說出零食的名稱,認知目標完成,孩子們都知道超市有吃食物賣。
課程第二階段是教師通過展示食物柜,在挑起幼兒濃厚的興趣同時,親自以顧客的身份進行"逛超市"的角色游戲,起到示范作用,在角色游戲中教師故意把禮貌用語"你好"和"謝謝"說得很大聲;示范過后進行提問:剛剛老師做了什么,幼兒都能回答:買東西。師再次提問說了什么?這時候,幾個機靈點的幼兒就回答出:你好,謝謝!
【幼兒園活動課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幼兒園活動課程教學反思11-25
幼兒園活動課程教學反思11-30
幼兒園活動課程教學反思通用11-30
幼兒園活動課程教學反思11篇11-30
幼兒園活動課程教學反思(通用15篇)05-30
幼兒園主題式課程教學反思01-10
幼兒園課程教學反思(精選7篇)11-23
初中課程教學反思11-26
幼兒園課程游戲《玩繩子》教學反思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