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小學科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科學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
《蚯蚓的選擇》這一課中,我以“我們在哪可以找到蚯蚓”引入。我原本設想他們會回答“在陰暗潮濕的地方”。結果,學生們回答我“在土里”,沒有達到我預期的設想。課后我深入地思考了這個問題:難道五年級的學生真的不知道蚯蚓生活的'環境嗎?不然,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我問的問題太籠統,指向不明確。
在做光亮、黑暗的實驗中,我用的盒子太短,使得明暗兩端區別不夠明顯,且蚯蚓對環境的反應不太敏感,不能馬上做出選擇,影響了實驗效果。做干燥、潮濕的實驗過程中,應注意,事先不要使蚯蚓粘上干燥的土壤,否則,蚯蚓會很難進行爬動。且土壤得堆成土堆狀,土壤不可太少,以便蚯蚓能準確地進行選擇。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2
《運動與設計》是五年級科學上冊第四單元運動與力系列的第七課,本課側重于科學、技術和社會三方面的內容,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對身邊的常見事物進行觀察和思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性、綜合性和開放性。
《運動與設計》中尋找自行車上的好設計這一教學環節,就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引導孩子們多去關注生活中的“精妙設計”,研究他們所熟悉的交通工具——自行車,將自己所學的運動和力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教學中,首先讓學生了解自行車各個主要部件的名稱,這樣他們才會言之有“名”。將自行車的'實物與課件結合,讓學生認識自行車的各個主要部位:車把、剎車(車閘)、腳蹬、齒輪、鏈條、前輪、后輪……這樣既有助于學生認識自行車的結構,又盡可能地給學生留有觀察和思考的時間,從而從自行車與運動密切有關的部件入手,引發師生共同探討自行車運動哪些地方需要摩擦?用什么方法增加摩擦力?自行車運動哪些地方不需要摩擦?用什么方法減少摩擦力?這個環節,學生根據課文插圖結合日常經驗,尋找自行車上的好設計,教學內容基本可以完成,如果上課時,將自行車實物搬進課堂,讓學生分組進行觀察研究,效果將更佳。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3
1.本節課讓學生掌握使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的方法,以及熱的水隨著時間的推移,溫度會下降到和周圍環境一樣的溫度。
2.在測量熱水的溫度變化規律時,實驗數據學生能很輕松的得到,本實驗也不是很難,但如何分析數據得到我們需要的'知識這一問題還需重點加強。這涉及到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能力。老師要幫助學生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獲得信息、學會整理歸納信息,學會判斷和識別信息的價值,并恰當的利用信息,以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總之科學課上,動手和動腦是并存的,而學生現在很多往往是分開的,特別是四年級的學生,看到新奇的、好玩的儀器時往往管不住自己的手,一動手之后,只關注一些現象,哪怕是與生活中相違背的現象,學生們也不去思考,這樣就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這也是今后值得去思考的問題:怎樣在動手的同時引導學生去思考如何自主、合作探究。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4
隨著期末的來臨,我所教授的三、六兩個年級都已經結課了,隨后的復習與考試也在一周之內進行完畢。閑下來的時間,翻看著教科書與教案,總感覺還有些什么事情該做而還沒做,看來看去才發覺一年的教學任務雖然結束了,但它留給我好多問題需要時間去慢慢的、細細的思考,下面便是我這兩天來所想到的一些想法。
科學課的教學,幾乎每節課都是新授知識,很少有數學、語文、英語課那樣的練習與測驗,所以每節課的教學設計都完全不同,細數這一年來的幾百個課時,我發現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都值得我去好好的整理與歸納一番。
比如說:引入這一環節,該如何去設計才能在短短的幾分鐘內高效率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夠緊扣課題;教學過程中的步驟該如何銜接緊扣,才能夠自然而然而不是直接生硬的進入到下一環節;在學生對新知識感到迷茫時該用什么適當的辦法引導他們而不是直接搬出結論填鴨給學生;學生們特別感興趣的實驗是我直接講述怎樣去做還是讓學生自己先動手體驗發現問題后再指引他們想辦法去解決;板書設計又需要做到什么;課堂時間該如何合理調配,等等。
這么多細節該如何去做才能做到更好,我覺得首先要熟悉教學內容,通覽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抓住重心確定教學內容,分析難點制定突破措施;其次還要了解學生,小學生雖有一定的生活常識與經驗,對科學又充滿了好奇心,但到底該怎樣正確引導他們把這種生活常識與經驗轉變成科學概念,是一個需要研究與探索的問題;再次考慮教法,采用什么樣的方法能帶領學生走向科學知識殿堂,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科學的樂趣所在。
思考是為了能夠更好的'提高,不斷的思考才能不斷的尋求自己的問題所在,才能改進不足,這個過程離不開慢慢的摸索,前進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長的,我將在下一個學期的開始繼續摸索著前行。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5
本節課,我依據《課標》理念,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著“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路,設計了情境引入、初步感知、經歷探究、模擬實驗、拓展知識這幾個教學環節。
一、情境引入,以激發學生們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學生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要探究的問題當中去,所以在課程的開始我便以學生最感興趣的“旅游”來展開聯想,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去感受一次特殊的旅行!焙茏匀坏囊稣n題:食物在體內的旅行。然后學生自然而然的產生疑問題:旅游時需要導游,而我們今天的旅行會由誰來當導游最合適呢?食物導游會帶我們去哪里呢?旅游路線又是什么呢?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就油然而生了。當學生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他們并不能夠做出準確的回答,他們就用自己已有的經驗進行解釋,所以這個活動的主要意義是調取學生對于食物消化過程和消化器官的初始想法,在這些初始想法的基礎上由后續的活動構建新的認識。
二、將猜想、實驗、思考、交流這些探究的科學過程充分讓學生經歷,在探究中學會探究。從而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在學生提出了這么多問題之后,我們要想辦法解決問題呀,怎么辦呢?讓學生掀開老師早已準備好的各種食物,讓每個人都選擇一種自己最喜歡的食物吃一口,然后感受一下食物在口中和食管中的運動狀態并進行假設和猜想,食物旅行還會經過我們體內的`哪些地方?為了更貼切的感受食物在食管中的運行,當下咽食物的時候學生可以主動摸一摸自己的脖子,對于食物在體內的其他地方的旅行學生可能感受得不是很明顯,在此環節我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討論研究食物在體內的旅行路線并繪制出一幅旅行圖。
三、讓學生學會探究。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這便是科學教育的全過程?拷處熤v書本知識,讓學生死記硬背那些知識結論,絕不是科學教育。所以在學生猜想之后把正確的旅行圖展示給大家,讓學生觀察對比,找出差異,可以和同學之間將剛才有爭議和有共同意見的地方找出來共同研討,加深理解。將發現的規律應用于實踐,并進行反思,生成新的探究主題:各器官具有什么特征,分別起什么作用?
不足:在學生實驗之前沒有針對實驗的目的和作用進行相應的闡述和說明,而且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出現的不準確的地方沒有加以強調,有些操之過急,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和討論的時間,我想在今后教學中這些問題值得注意和研究解決。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6
降落傘制作課在設計上突出了“由理論(原理)→實踐(制作)→操作(放飛)的過程。教學成功與否,立竿見影。不但讓學生學到了有關降落傘的知識(空氣阻力的利用,降落傘的作用、形狀、顏色、結構、材料),而且激發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望,通過親自動手制作,增強了動手能力,獲得了成功的喜悅。我要求學生在制作時,必須仔細,在畫好傘面之后,進行折疊粘貼,使傘面成為一個飽滿的圓形。拉線長度要合適并一樣長,線固定在傘上位置要適中,要粘牢等一系列技術問題。降落傘放飛時要指導學生學會折傘,折得好,扔得高,傘打得開,傘在空中停留時間長,放飛效果就好;折得不好,傘扔得不高或傘打不開,放飛效果就差。
降落傘制作活動課特別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如把學生分成兩人一組,互相配合,不僅制作起來方便,而且增強同學們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
2、向學生進行環境衛生教育,剪下的廢塑料不能亂丟,要扔在指定的地方。記號筆不能亂畫等。
3、特別是放飛時,要特別注意安全,不能爬欄桿等。
孩子們有著與科學家一樣的好奇和探索欲望,這是與生俱來的,他們生機勃勃,精力充沛,對周圍的事物偶發興趣或探索,正因為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每個孩子都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他們每天都有著千奇百怪的想法,而且勇于探索與實踐找出答案。而我們教師不能圖省事,去忽略孩子探究的過程,而應該為他們提供大量的可塑性的材料,讓他們自己去嘗試操作,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學習的態度,使他們逐漸具備敢于設想,敢于嘗試,敢于面對挫折和失敗,同時教師也在與孩子的互學互動中得到提高了。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7
。ㄒ唬
這節課主要有三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比較四種資料的吸水性;第二個活動是觀察一張紙的特點;第三個活動是我來造一張紙.記得以前的教材是沒有第一個活動的,第二個活動是一節課,第三個活動又是一節課.想不通現在的教材為什么把兩課時合二為一,還要加一個活動內容!難道我們的課堂時間35分鐘就這么好用?還是要我們走馬觀花的進行教學?
分析這三個活動,都是很花時間的.比較吸水性這個活動涉和比較實驗,對三年級的同學要做好并不輕松,假如用學具袋里的那幾種資料,滴好水得等上五六分鐘的時間才會有現象.觀察紙這個活動要簡單可以只指要害----觀察纖維,但這就足夠了嗎?顯然,三年級的同學我們必需指導他們怎樣深入的觀察,切忌浮躁,去發現更多紙的特點.最后一個造紙的活動,對同學是很有吸引力的,也是很有意義的一個活動,根據以往的經驗,這個活動花一節課的`時間是很有價值的.但現在......
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教材進行了刪減,對資料進行了改進.第一個環節選擇了現象更加明顯的資料,而非學具袋中有的;第二個環節我選擇放棄,直接讓同學撕紙,進行纖維的觀察,引出古代蔡倫的造紙術,介紹造紙的過程.并馬上利用剛剛撕碎的紙展開我來造一張紙的活動.這樣下來一節課還是很緊張,基本沒有滲透德育內容!(原本,這節課是滲透節約紙張節約資源等德育思想的好時機!)作業也無法完成!(也納悶了,這節課的作業還有這么的多!)
對這節課,小朋友們是非常開心的!這可以從他們絢爛的笑臉中可以得知.但我還是感覺有點異樣,可能是因為刪減了一些教材的環節,也可能是因為展開的還不夠充沛,心里總不夠塌實!
發一點對新三上教材的感慨:總課時量大,每一課時的量也大!為這個學期的教學進度擔憂!
。ǘ
在紙的觀察記錄表里,原來的觀察方法一欄是讓同學自身寫的,但幾次試教都發現同學來不和記錄,而且也不會記錄。于是,在實驗時,為了記錄,浪費了許多時間,導致實驗時間不充沛,觀察不細致,發現也不多。后來經過商討,決定用多媒體,在同學匯報觀察方法時,只要同學說到的方法,我就演示,并用多媒體在表格里出示觀察方法的圖片,同學只要把自身觀察到的現象畫或寫下來。經過這樣修改以后,同學不但能細致觀察,還能有目的的去觀察了。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8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探索了多種物體的振動情況,聲音的高低強弱與振動的幅度和振動的快慢關系的基礎上進行的探索學習。將聽到的聲音與看到的振動聯系起來,明白振動產生聲音。在本課,學生將探索可以改變振動長度的物體——尺子的聲音。為學生提供積極觀察振動產生聲音的機會。學生要將尺子與桌子邊緣成垂直放置,然后用力彈壓尺子。前面的教學學生已經了解到物體的長短、大小、松緊的不同,會使物體發出聲音的.高低發生變化。本節課的重點是使學生通過觀察發現,伸出桌外的長度不同,尺子振動的頻率不同,會使它發出聲音的高低發生變化,這涉及到音高的本質的探索。
上新課前,首先復習前面學習的聲音的音高強弱與振動幅度的關系,引出新課,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水平上進行學習,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較少,探索也比較簡單,向學生講明注意事項以及要求,由于大部分學生的尺子都在20cm左右,因此我將四個數據改成,8cm,12cm,16cm,18cm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探索,在實驗前先將預測的結果寫下來,再進行實驗,并將觀察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并畫出音高變化的柱狀圖,對照自己的猜測和實驗的結果是否一樣,最后請學生上來說明自己的實驗結果,讓學生總結出尺子發出聲音的高低與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有關,尺子伸出越長,振動越慢,聲音越低,進一步總結,加深學生印象。
在本節課中,主要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實驗并總結實驗過程,效果較好,但在實驗前應提醒學生,要注意按緊尺子的另一端,以免尺子跟桌面碰撞發出聲音,而影響實驗效果。這一點一定要吸取教訓。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9
四年級科學主要圍繞“運動與變化”這組統一概念,整合課程標準中科學探究,學知識及科學態度、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資料。本冊圍繞“變化”這一概念統整教學資料,共設計5個單元,25個課題。在教學中,我精心地設計教學過程。激發學生觀察事物變化現象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自然界中各種變化的奇妙。同時也在獲取資料,設法記錄各種變化的本事上得到了有效訓練。經過教學,發現我所設計的教學過程既有成功之處,也有需改善的地方。首先,談一談我在本冊教學時比較成功的地方。
一、教學中注重科學探究,促進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
在科學課程標準中明確科學學習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還是學習過程。本冊教材十分注重以科學探究為主,設計了“物質的狀態”“趣味的變化”單元,經過學生動手實驗、觀察體驗、游戲等各種活動,引發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并想辦法驗證設,分析試驗數據,獲得科學結論的本事。針對這一情景我在教學《雨的構成》《讓癟乒乓球鼓起來》《鹽到哪里去了》這幾課時注重讓學生獨立設計實驗進行科學探究,而在《固體液體和氣體》、《冰水和水蒸氣》《鹽到哪里去了》三課教學時,又注重學生對天平、酒精燈、量筒量杯、漏斗,過濾等實驗器材的正確使用,促進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
二、在教學中以形式多樣的活動吸引學生更愛學科學
科學教材最大的特點是活動數量多,活動類型全,活動可操作性強,并且每個活動都有明確的目標,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科學學習興趣,讓學生們在玩中科學素養和探究本事得到培養。本冊教材涉及50多個活動,其中還包括10多個拓展活動。在教學中我和學生一齊“搜集天氣資料”“養小雞”,“種花”,“發布天氣消息”等等。學生在這些不一樣類型的活動中扮演著的不一樣主角,極大豐富了孩子們學習生活;在教年《水的三態變化》、《蒸發》、《小水珠從哪里來》、《固體、液體和氣體熱脹冷縮》、《混合》、《分離》、《混合的變化》、《燃燒》、《生銹》幾課時我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象尋找材料,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本事,學生十分喜歡。雖然收獲很多,可是在教學資料多,容量大,課時少的情景下,怎樣更合理的安排教學時間這一問題我處理的還不夠好,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將不斷探索與學習,在理解理念,深挖教材上下功夫,為學生供給闊的探究空間。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0
《我像誰》通過研究遺傳和變遺現象,知道科學是不斷發展的,同學們愿意合作交流,珍愛生命。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遺傳的,了解遺傳和變異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
活動時可以讓學生拿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進行觀察,可以利用鏡子邊觀察邊比較,還可以讓學生結合課前填寫的調查表進行研究,觀察自己的哪些身體特征與家人相似?哪些地方與他們有差異?要提示學生從多方面進行比較,不要限制比較的內容,體現活動的開放性和自由度。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全班進行交流,交流的方式可以運用實物投影儀或課件展示介紹,也可以采取演講匯報的形式。學生通過大量的事實能夠認識到人的某些特征與長輩相似,有些特征與長輩不同,兄弟姐妹之間的身體特征有相似之處,也有差異。讓學生記錄研究的'情況?梢詫⒃O計的表格提供給學生,表格中的記錄內容是開放的,目的是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和自主性,通過小組討論可以確定更多的比較項目,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其他方式進行比較研究。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1
通過兩節課的時間,完成本節課的教學。本節課用時這樣多的原因是食鹽占用較多的時間,一個實驗室食鹽溶解蒸發析出的過程,還有一個實驗室水泥凝固的過程。在這兩個食鹽上需要用大量的時間,特別是水泥凝固需要較長的時間。
在教學中,我實驗的方法進行改革。原來加熱蒸發食鹽水是鐵架臺、燒杯,石棉網,酒精燈。這次利用是試管夾,試管。因此現象出來的比較快,效果比以前要好。因此我認為這樣的改革還是有必要的,特別是學生看到了食鹽析出來的.過程。 水泥的實驗較為簡單,但是需要將水泥晾干凝固。這個過程比較緩慢,學生需要在課下繼續觀察自己的食鹽。這也是鍛煉學生持久觀察,探究的能力。 在學生進行匯報的時,學生能夠較好的得出實驗現象。但是有少數的小組在實驗記錄上下的功夫較少,需要進行督促和教育,采取適當的措施使他們積極的記錄。
還有個別學生停課不認真,我想一方面有學生的因素,另一方面需要我將課設計的更加的完美。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2
我這次承擔的是我們雨山實驗學校中小銜接的科學課,和中學部的徐業剛老師共同執教六年級的《能量的轉換》一課。徐老師是中學生物教師,在指導實驗這一塊比我經驗豐富的多,所以就由他來指導學生實驗?梢哉f這節課最能體現中小銜接的特點,同樣的內容,同樣的學生,不同的老師,給學生肯定留下了不同的印象。小學老師的慢節奏和初中老師的快節奏、小學老師語言的重復啰嗦和初中老師的簡明扼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節課的形式是比較新穎,學生很感興趣,小學科學最主要的是要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還怕孩子學不好科學?其次聽課的`老師也很感興趣,因為畢竟像這樣兩位老師共同完成一節課的模式是比較罕見的。
本節課的授課內容是六年級下冊《能量的轉換》一課。學生對“能量”這個抽象的概念應該說比較陌生。所以在導課時我便從體驗活動開始,通過搓手讓孩子感覺到了熱能和聲能,通過開燈讓學生感覺到了光能和熱能,這樣就自讓而然地引出了能量的重要特點:能量可以從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進而揭題——能量的轉換。緊接著由徐老師指導孩子們實驗,孩子們興趣盎然地做著實驗,進行記錄,匯報,實驗進行地有條不紊。
做完實驗,由我繼續為同學們上課。課堂生成的部分是“讓學生說說身邊能量轉換的例子!边@部分內容最能體現整個課堂的成效,孩子們積極舉手、踴躍發言。涉及到多方面,教室內、家里、馬路上、大自然中到處都有能量轉換的事例,看著孩子們舉得高高的小手,我真不忍心打斷他們。
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由于前面的時間拖延,課堂的最后時間有點緊,導致最后的探究性制作玩具沒能完成。如果我當時不發工作紙給學生寫的話,最后一項探究性性小制作完全有時間做好。我在設計的時候既想展示小組合作的形式,又想讓孩子在課堂上表現對飛旋扣子的興趣。就在最后的5分鐘,我還沒有選擇舍棄其中的一項。所以導致課未上完,留下我深深的遺憾。這次教學經驗告訴我,在的今后的課堂教學中,你不一定要教條地根據你事先的教學設計來上課,課堂上的情況有些是你預料不到的。一定要根據課堂實況,該舍棄的時候就舍棄,不能面面俱到。有時面面俱到反而適得其反。
課上完了,不但沒有輕松,反而有了很多值得思考的問題,感覺今后還有很多事要做。要認真鉆研和“科學”相關的資料,認真上好每一節常態課,多聽聽初中一年級老師的課,對照自己的課堂,做好中小銜接……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3
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學習科學課程,有利于小學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并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現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點反思談一下。
一、鼓勵學生敢問
我認為教師首先應更新教育觀念,采取更適合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于學生來說有的內容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松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積極鼓勵,贊揚他敢于提問的勇氣,而后再給予點撥和啟發,讓他們帶著成就感體面地坐下。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勵學生敢問,愛問。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會質疑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愛迪生“我能孵出小雞來嗎”、牛頓“蘋果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體事例,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使學生懂得“疑而能問,已知知識大半”、“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道理。還要告訴學生,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才能得到發展。
二、引導學生會問
學生不會提問,是因為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通過示范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范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啟發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由易到難,逐步上升。
1。從課題上質疑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如:鐵為什么會生銹?聲音是怎么產生的?學生帶著問題產生好奇,走進文本。
2。從課題的重點、難點處質疑
對課題重點、難點的質疑,既有利于學生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如教《空氣》一課時,一個學生提到:“為什么地球上會有空氣 ”其他學生聽后哄堂大笑,當我反問他們怎么解釋時,他們卻啞口無言。其實,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提得很有價值。
3、從矛盾之處質疑
有些課文中有看似矛盾之處,那正是編者匠心獨具所在。從而悟出道理,提高認識。如《冷水和熱水》一課,有這么一個實驗:向燒杯中加入280毫升熱水(80度左右)向錐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將錐形瓶放入燒杯中,用紙板蓋住杯口,在紙板上打兩個小孔將兩個溫度計分別放入熱水和冷水中。觀測兩個容器中的初始溫度和每間隔1分鐘的溫度變化。(到5分鐘時;到8分鐘時)在實驗前讓同學說一說將要出現的結果。同學們只說出了兩個結果:溫度一樣,熱水比冷水高一點。我說冷水比熱水溫度高點,同學們說“那是不可能的!蔽艺f“那好吧,我們來試一試再說。”同學們都非常好奇,認真地看和記錄,結果正是冷水高一點,這樣一來同學們的積極性上來了,紛紛討論為什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學生熱愛科學,對科學現象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科學課的開設正是為了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的。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仍沿用那種僵死的教學方法,其結果只能是倒學生的胃口,抹殺學生求知欲望。我們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去認識科學,并鼓勵他們去探索科學的諸多奧秘。只有這樣才體現了新課程教學理念。
我覺得作為一名科學課的教師,應該時刻把自己放在學生的角度,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每一節課,才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好的體驗、探究的過程,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4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弊鳛橐幻W科學課教師,我們在擁有高超的教學藝術和精湛的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學會經常性地進行教學反思,因為僅有不斷進行教學反思,才能有效提高自身本事水平和素質,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更好地從事教學活動。本人結合多年實踐教學經驗,就小學科學課教師怎樣進行教學反思進行簡單闡述,與廣大教育同行交流。
一、深刻理解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的重要意義
教學反思能否真正意義上到達其作用和效果,主要是看教學反思是否有利于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是否有利于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以及是否有利于培養學生深厚的學習興趣等等。
小學科學課的教學與其他學科有所不一樣,其對教師的專業知識儲備要求更廣,因為小學科學課涉及領域眾多,自然、地球、宇宙、物質、生命等領域無所不包;其對教學前的課前準備活動要求更充分,因為小學科學教學需要結構性很強的探究材料,并且經常進行小組合作探究。隨著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已經成為整個教學的主體,然而部分教師新舊教學理念存在沖突,所以必須經過教學反思才能迅速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知識,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滿足現今的教育發展需求。
小學科學課作為小學生的科學啟蒙課程,其教學宗旨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然而,學生科學素養的構成并非短時間能夠實現,它需要學生經過不斷理解和內化才能逐漸完成。更重要的是,在學生科學素養的構成過程中早期的科學教育起著決定性的影響和作用。所以,小學階段的科學啟蒙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這就需要小學科學課教師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從而使小學生能夠學到科學知識、體驗科學魅力、激發科學興趣,這對于學生科學素養的構成將產生深遠影響。
由此可見,小學科學課的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小學科學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最佳途徑,更是提高小學科學課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方式。所以,作為小學科學課教師,能夠按照“成長=經驗+反思”的公式認真做好教學反思,并深刻理解教學反思的重要性。
二、理性認清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的誤區
縱觀現今的教育現狀,雖然小學科學課同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相比其社會重視程度相對較低,但進行教學反思活動仍然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教學反思活動中,要避免進入教學反思的誤區。
。1)避免過于強調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
要明白科學探究只是眾多學習方式當中的一種,而不是惟一的學習方式。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整合多種學習方法,有機結合教學資料、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活動,例如,在科學實驗課上采用探究活動為主教學;在科學考察課上采用觀察為主的教學;在科學閱讀討論課上采用閱讀和討論為主的教學,經過多種學習方式到達有效教學的目的。
。2)避免過于追求學生自主探究的知識構成。
根據新課程要求,學生的知識構成主要應經過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然而,這并非是說全部知識都需要學生去自主探究,受學生個人閱歷、探究條件、器械、空間等諸多因素影響,學生不可能進行所有探究活動,這也是不現實的做法。
。3)避免過于重視學生探究本事的培養。
小學科學課教學中,需要重視學生探究本事的培養,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科學概念的構成,二者之間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實際教學活動中,科學概念需要依靠探究活動構成,而探究活動又與具體科學資料密不可分,學生的探究活動不可能也無法脫離科學資料而孤立進行。
三、全面做好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的活動
按照新課程的理念,小學科學課的'教學反思能夠從教學目標是否科學、教學資料是否有序、教學結構是否完整、教學方法是否切實可行、學生參與是否進取熱情、反饋矯正是否及時有效等多方面進行。那么,如何才能使教學反思活動能夠深入并取得實效呢?筆者認為應當結合小學科學課的具體特點,主要進行以下幾方面的反思。
(1)是否能夠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
課前備課是教師的重要工作。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能夠認真梳理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這樣在課后進行反思時,就能夠結合自我確定的教學重點難點是否妥當,自我確定的重點難點知識在教材中的地位是否正確,自我教授的重點難點資料在教學預設中是否有所突破等方面來進行。
。2)是否能夠進行科學嚴密的活動設計。
科學概念的建構與構成,往往需要科學課教師經過具體的活動設計來完成,經過活動能夠使學生構成交流、合作、探究等方面本事。所以,科學活動是否科學嚴密理應成為科學課教師在課后反思的一項重點資料。
。3)是否能夠恰當地準備和出示材料。
小學科學課的學習需要借助一系列探究材料來完成。這就要求科學課教師必須根據具體課堂探究的問題精心準備材料,還要研究所供給的材料之間是否存在特定聯系,相互作用后能否充分體現出科學概念和事物規律。總體而言,就是看所供給的材料是否具有結構性。此外,還要反思材料的出示時間是否恰當,因為在科學課上,學生對于教師供給材料的關注很大程度上會直接影響整堂課的教學效果,所以,恰到好處的出示材料會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和學習興趣。
。4)是否能夠有效地探究合作。
從目前科學課的學習方式來看,主要是以小組合作為主。然而,大部分的小組活動雖然表面上看熱鬧無比,實則卻淺顯缺乏深度,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只注重活動形式而缺少合作目標以及組內分工不明確等原因造成。所以,在小組活動設計中,教師必須要事先分工明確、目標清楚,在此基礎上還要研究學生的思維深度和活動頻率。要明白,小組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以及理解科學的本質,絕不能丟掉本質而搞形式主義。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小學科學課教師,我們必須深刻認識教學反思的重要意義,理性認清教學反思的誤區,全面做好教學反思活動。經過教學反思活動,提高自身本事水平和素質,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促進小學科學課教學工作的開展,使小學科學課教學更上一個新臺階。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5
布萊希特說過:“思考是人類最大的樂趣。”每次看到這句話,我都沒有多大的感觸,但這次在教完四年級四個班《水能溶解一些物質》這課后,再來咀嚼這句話,覺得非常有道理。根據課表的安排,本節課分別是在周三、周四和周五上,因此我每上完一堂課,都有充分的時間修改和完善教學設計,將其運用于接下來的教學中。
在修改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不單單認識了多思和善思的重要性,同時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本節課的教材呈現了三個活動:(1)食鹽在水中溶解了;(2)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嗎;(3)過濾實驗。首先,觀察、記錄物質的溶解需要一定的等待時間;其次,過濾是學生首次接觸的實驗,在學生操作前肯定要進行細致的講解和演示,因此若按照教材的順序進行教學,不可能在35分中內完成如此大的課堂容量。
于是,我將教材中的前兩個活動合二為一,將三個活動變為兩個:(1)食鹽、沙、面粉溶解了嗎(2)過濾實驗。將食鹽、沙和面粉放入燒杯的實驗一起展開、一起匯報,在保證實驗效果的同時,大大節約了課堂的時間。
二、視頻播放代替教師演示。
過濾實驗的操作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溶解本質的理解,因此我對過濾的講解內容準備的非常充分。但在第一個班級進行實驗演示時,有一個坐在后面的同學提出“看不清”的問題,比如:玻璃棒指向三層濾紙的那邊、漏斗下端要靠著燒杯內壁等等注意事項,學生只能聽,而看不清楚。
于是,我在接下來3個班級的教學中,引入了視頻,通過視頻演示濾紙的折法以及過濾的操作。因為視頻播放,錄制的.時候鏡頭可以拉近,所以學生十分清晰地看到了濾過的整個過程。
我們不能死板地認為只有教師演示的實驗才是最真實的,必要的時候用視頻代替,有時候會有更好的效果。
三、實驗準備的重要性。
判斷物質是否溶解的一個重要的辦法,就是通過觀察顆粒。對于面粉,許多學生在攪拌后看到其分散在水中,就會誤認為是溶解了;但面粉不像沙,要觀察到其沉在杯底,靜置的時間需要很久。
因此,我在課前不單單要準備好過濾裝置、燒杯、沙、食鹽、面粉和玻璃棒,還要準備靜置好后的面粉與水的混合液,在匯報面粉是否溶解時適時展示,利于學生觀察面粉在水中的狀態是更接近于食鹽還是更接近沙。
布瓦羅說過:“你們要學習思考,然后再來寫作!睂懳恼氯绱耍虒W其實也一樣,多多思考能促進我們的成長,就如洛克威爾的見解:真知灼見,首先來自多思善疑!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06-14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07-03
[熱]小學科學教學反思05-30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薦】11-03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優秀02-15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熱】11-03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熱門】11-03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精】11-03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通用09-22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實用)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