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通用)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我在教學十幾減9這節課時,一開始,通過復習20以內的加法口算,后面的想加算減做了鋪墊。一開始,同學們通過觀察主題圖,能夠很快找出數學信息并列出算式15-9,當我問到15-9等于多少時,大部分學生立刻說出是等于6。當我再問:你是怎么算15-9時,學生似乎不知道從何下手去思考。提倡算法多樣化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讓學生用學具來擺一擺,想一想,再與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算法,相互啟發,激活思維。實現算法多樣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這節課還有一種“破十減”需要學生掌握,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我在上課之前想了很多種方法,最后選擇創設情景的方法,我希望通過擺圓片,讓學生領悟到“破十減”法的過程。給學生一些引導,讓回答的學生一點一點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最后再向大家介紹了此方法的名稱。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起始課,它是學習十幾減幾的.基礎,因此學好它非常重要,但計算課比較枯燥,學生不感興趣,特別是一年級小朋友;谶@一思考,在教學設計中,我努力創設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將計算教學融入到具體情境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是極為重要的,讓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設計這個有趣而熟悉的游園活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知的學習,并貫穿全課,使乏味的運算與學生熟悉的生活、喜歡的活動聯成一體。通過解決“還有幾個氣球?”“還有幾個沒套中?”等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不只寫在紙上的算式,而是蘊藏在生活中的一個個的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機。
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在低年級教學中,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獨立思考是小組合作的前提,只有經過了獨立思考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本節課中在探討“15-9”算理時,就先讓學生自己通過獨立思考,并借用小棒來幫助和驗證,再和小組同學進行交流學習“15-9”的算法,最后全班反饋與交流,從這些算法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法正確計算。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在動手、動口、動腦中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并且同時體驗到了同伴合作學習成功的樂趣。
三、鼓勵算法多樣,并注重算法最優化
提倡算法多樣化是新課標關于計算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在匯報交流“15-9”的算理時,先充分尊重學生自己發現的方法和他們的選擇,只要思維的方法和過程合理、合乎邏輯,就應加以肯定。然后在眾多的方法中,比較和感受出哪種方法最好,算法最優化的過程成了學生自己體驗的過程、感受的過程,使二者得以完美的統一。
本節課還有不足之處:
1.當揭示了想加算減和破十減兩種方法之后,應該回過頭把復習的內容和新授的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的印象更為深刻。
2.每上完一個環節應該給這個部分做個小結,最后還要給整節課做一個總結,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很清晰的思路。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今天數學課,郭老師和幾個實習生來聽課。我的教學內容是15的認識及書寫,課后郭老師和組里的其他幾位老師給我指出了課堂教學中的幾點不足,并向我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
一、課堂行為規范方面
1、 學具使用
這節課用到了學具小棒,我在早上才把學具袋里的小棒發給每一個孩子,學具袋放在他們的小抽屜里。而郭老師們的建議則是:應該在前幾天就把整袋學具發給孩子們。這樣做,孩子們就不會在上課的時候總是玩學具,因為他們在前幾天就可能玩膩了。是的,今天上課的時候,我看到有好幾個孩子一直在玩手中的小棒,一直需要我的提醒,F在想想,這也不能怪我們的孩子,因為他們第一次接觸學具,好奇的天性喚起了他們的玩心。因此,我把這階段常會用到的小棒給孩子們自己保管,用橡皮筋綁好放在鉛筆盒里。
上課使用小棒的時候,有的孩子用好了就會亂放,或者手上拿著停不下來。這時候,就需要用統一的指令性語言把小棒放到桌子的左上角或推成一堆放在一旁等。這樣做不僅不會造成學具的丟失,還能控制學生的.注意力這也是幾位老師傳授給我的經驗之一。
2、紀律問題
這節課總體說來紀律不錯,郭老師說我們班學生挺安靜的。但是,上課期間我也看到有幾個愛說話的孩子總是時不時地跟周圍的孩子交頭接耳,這也是我比較頭痛的一點。郭老師給我提了一些好建議:
a. 利用小組爭星,給紀律好的小組加星,不好的小組減星。
b.表揚和贊美行為上做得好的孩子,比如xxx,你做得真棒,老師真喜歡你!值得注意的是,課堂內所有的表揚和批評都要及時,只有及時的才是有效的(這個注意點是林老師告訴我的)。
二、課堂教學方面
1、加強對數的強化和深化
這節課學習的是 15的認識及書寫,那么對于數15需要進行強化和拓展。比如,在教學1的過程中,我用課件里的圖片,讓孩子們說出1個太陽。其實孩子們都知道1,因而對于1個太陽的認識肯定不在話下。所以,郭老師給我的建議是可以從1個太陽說到班級里的1個小朋友,再到1群小朋友最后到1根小棒。這樣的知識拓展與延伸,不僅使得學生對1的認識從直觀到抽象,還能讓我的教學順利而又自然地得到過渡。
2、生動有趣的課堂語言
在課堂語言方面,我需要更多生動的元素。是的,只有豐富生動的語言才能喚醒孩子們求知的心靈,才能使教學達到滿意的效果。比如,今天學習15的認識時,我們可以說數字寶寶等,還有數字王國,動物樂園等等。這一方面,我想多去聽聽語文老師的課,應該會有很多的收獲。當然,數學語言的精煉性也是必須要有的。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在本節課中,我通過創設童話情景、生活情景、游戲情景三方面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數學學習不再是單調的數字、運算,而在童話世界、游戲和生活中,也可學到許多數學知識。
一、創設童話情景,給數學插上五彩的雙翼
孩童時代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時代,在童話中,學生能找到現實中沒有的東西,神秘、有趣都吸引著孩子的好奇心,在這里,孩子們的眼里平凡的現象往往會變得非同尋常。教學中,教師設計了“小兔采蘑菇”、“四弟采蘿卜”的故事,學生們激情投入。
1.從“小兔采蘑菇”的故事中,他們初步感知到0的存在,他們也明白到:如果像四弟那樣做事三心兩意就“一無所有”了,有的學生還聯系到學習上,如果學習不專心也會什么知識也學不到了。
2.故事情景的'創設應該貫穿在探究的過程之中,所以在探究有關0的計算時設計了“四弟采蘿卜”的故事,學生在情景中深入探究,并通過對具體事例的研究發現數學的內涵。在此,教師進一步滲透思想教育:要有四弟那份知錯能改的心。
這樣,運用現代代技術手段,把學生一個學期所學的知識內容,整合到一個連貫的、生動的故事情節中,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播放出來,學生邊看邊思考,邊捕捉故事中的數學信息,將知識的邏輯發展順序與故事的發展順序緊密聯系起來,并且在故事中引申出做人的道理,對學生的啟發多么大呀。
二、創設生活情景,讓數學走進現實的生活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且能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除了學生平常無意識的觀察、感受以外,有意的生活體驗的積累也很必要。在課中可以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感受生活的機會。
因此,在課中我先讓學生自己嘗試找生活中的0,然后老師利用課件顯示生活片斷,和大家一起尋找0的足跡。有的找到電話、遙控、住房號碼、計算機……,還有同學想到100元、50元、10元上也有0。學生越找越多,像開了鍋似的,不愿意停下來。
學生身臨現實情景,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就會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在課堂上,學生就會興趣盎然,毫無倦意。
三、創設游戲情景,讓數學成為快樂的驛站
一年級孩子剛入學,對學習目的尚未樹立明確的認識,全憑好奇心和新鮮感,他們的欲望往往是從興趣中產生的,因此創設游戲情景,重在激趣。因此我在教學中根據教材的特點,創設游戲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節課在學生理解知識的基礎上設計游戲的練習“小貓釣魚”。老師把得數是0.5.4的小背簍貼在黑板上,把寫著算式的小魚送給上課認真的同學,請他們把小魚貼在對應得數的小背簍下面。既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又把學習的氣氛推向高潮。
愛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為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環境,把數學知識“蘊藏”在生活常見的游戲中,無疑是讓學生樂學、愛學的最佳途徑。
實際上,創設情景的途徑是各種各樣的。還有角色扮演情景、電腦模擬情景、圖畫再現情景等等,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情景創設就在我們的身邊。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下面,是我在上《1~5的認識》時,一學生創造火花綻放瞬間的片斷,在此展示給各位同仁,望賜教。
師:請同學們仔細看這幅圖(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14~15頁主題圖),說一說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找出數量分別是1、2、3、4、5的事物嗎?
生(很快地):圖上有1頭大象、1個太陽;2只河馬、2棵大樹、2個樹樁、2個書包、2個女生、2個男生;3只長頸鹿、3只山羊;4只小鳥、4個小朋友、4朵云;5個人、5朵小花等。
師:同學們的眼力真不錯!一下子找出了這么多!請再仔細觀察,看誰還能發現數量是5的事物?
生(互相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正在茫然之時,夢妮欣喜地站起來向我報告:“老師,我還發現圖上一共有5種動物!
師(非常興奮):這可是個偉大的發現呀,我們一起來跟著夢妮同學數數看,好不好?
眾生:跟著夢妮一起數著。大象、河馬、長頸鹿、山羊、小鳥。果真是5種動物啊!同學們高興極了。一下子把贊賞的目光都投向了她。我激動地對她說:“你真是個數學小發明家,連老師沒看出來的你都發現了!闭麄課堂也在這里被推向了高潮。
下課后,我迫不及待地向同組其余三位老師匯報這一發現。她們奇怪地對我說:“你班上的學生咋這聰明呢?我們怎么就沒有同學想到‘一共有5種動物’呢”?老師們不經意地回答卻引起了我的思考。
課后反思:荷蘭學者弗賴登塔爾說:“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其實學生的“再創造”并不像科學家那樣是“真創造”,而是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明或創造出來,老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有老師經常抱怨學生沒有創新,其實那是我們的錯誤。
難道真是我的學生更聰明嗎?當然不是。應該說同齡的孩子在思考水準上都比較接近,就看老師在課中如何組織引導而已。這節課中,因為孩子們在幼兒園學過數數,相對來說知識比較簡單。所以在他們直觀地看出了每種事物的數量后,我沒有就此罷休,而是對圖中隱藏的“5種動物”這個數量進行了再次挖掘。個人認為,像文中這個孩子的想法在課中就是一種創新,因為她想到了其他同學都沒能找到的答案。也許在大人眼里,這是個再簡單不過的內容,可是對于剛上小學的6歲孩子來說,能從不同的角度找出數量是5的,已經很了不起了,所以也得到了我毫不吝嗇的夸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老師是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边@就給一線的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樣落實“雙基”,提高教學效率,一般老師課前都有思考。但如何把數學的創新教育落到實處,關鍵在于課中老師的有效引領了。我認為學生的數學學習貴在方法的引導。只要我們老師能認真備好每節課,把每節課中本應出現的.創新及生成預設到,也許每節課就不會因為學生沒有創新而抱怨和煩惱了。
細想這個“奇跡”的出現,回味老師們平時的抱怨,我體會到“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會的學生”的深刻意蘊。是啊,如果我們在課前能認真領悟一下教材的編排意圖,如果我們能在課中有效地把握讓學生探究的數學活動時間,如果我們能拋棄孩子還小不會創新、教的知識太簡單不需要提前閱讀教材這些老套的理念,我相信,無數瞬間的創新會陪著我們愉快地走過每一節數學課,并留給我們美好的回味。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5以內的減法》這一課是主要的基本減法運算,要求學生在理解掌握計算方法的基礎上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一,結合課件,理解減法含義。
而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我還是先讓學生從基本出發,從認識減法的意義出發,讓孩子自己通過理解來說出為什么用減法來計算?什么時候要用減法來計算?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課件演示“原來有5個小朋友,后來走了兩個”和“秋千上有3個小朋友,走了一個”等等這樣的情境,讓孩子們看圖來說一說他們看到的`,進一步讓他們去理解,“飛走了、掉下來了、開走了”等等要用減法來計算,滲透減法的意義。當孩子們把減法的意義理解了,計算起來就會明白多了。
二,結合說圖意的過程,列減法算式。
減法列示相對于加法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列式前,我都讓學生結合圖意,用三句話說說圖的意思,并根據圖意列出算式!霸瓉碛校 ),走了( ),還剩( )”并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從哪部分減?減去那部分?總結要從原來的一共當中去掉飛走的,跑掉的部分,不能用剩下的去減。雖然有一定的好轉,但仍有錯誤,需要多加鍛煉,養成說圖意列算式的好習慣。
三,運用多樣方法,練習口算,提高能力。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發現口算方法不是難點,而口算的正確率和速度是重點。因此,要把重點放在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上。通過創設情境、進行各種競賽等手段來進行,在教學中,利用口算卡片,采用搶答、開火車、小組比賽、男女擂臺賽等游戲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其中,讓學生在比賽中提高了口算速度。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統計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特點與認知規律,采用適合低年級學生的教學方法,收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1、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看、想、問、做
低年級的統計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規律,重視學生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基礎上,逐步體會統計的必要性。因此,我緊密的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了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我利用班會課舉行聯誼會,問要買什么水果?學生比較感興趣,而且樂于關注。有了這樣的情感,學生學起數學知識來,當然是事半功倍了。讓學生自己去調查,,如此以來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通過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親身體會調查的過程,有助于學生對統計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并懂得如何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了數學問題。
2、抓住時機,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張揚個性。
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個性,鼓勵他們想自己所想,問自己所問的,說自己想說的,同時要引導學生會想、會問、會說。要學會肯定別人做得好的地方,幫助別人彌補不足之處。對別人做法不理解的不要指責,而是學會提問。形成一種老師、學生平等的在一起研究問題的氛圍。教師不但要尊重和肯定學生個性化的思維方式與結果,還要抓好時機,激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優勢與長處,促進他們個性素質的不斷優化。整節課學生不是靜靜的聽教師教,而是熱鬧的“動”起來。這是我呼喚學生“積極參與”與“合作交流”的成功之處。同學們在我創設的民主、平等的氣氛下思維開始了,頭腦靈活了,參與意識增強了,合作交流的效果漸佳了。
3、評價形式多樣化,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本節課我注意到了對學生的評價,實現了方式多樣化,既有語言上的激勵,也有體態語的觸摸。雖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動作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這樣評價方式我除了用以關注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也關注了學生情感態度的形成和發展,另外我還進行了一個學生自我反思,自我評價的嘗試,我看到了學生在自我反思的矛盾斗爭中增添了一份勇氣,更增添了一份自信。
但本課也反映出了一些不足之處:
學生對統計知識掌握的不夠到位,收集數據沒有好的方法和順序,結果有的學生統計了兩遍,有的學生忘記統計了,以后應先指導學生方法,再讓學生去做。另外,學生的合作意識的培養還需要有意識,有計劃的逐步培養。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看圖寫四道算式是一年級數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掌握好這部分知識,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還能對三個數量之間或加減法之間的關系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因此這部分內容很重要。于是我告訴學生看一幅圖寫四道算式就是根據這幅圖寫兩道加法和兩道減法,也就是用左邊個數加右邊個數;右邊個數加左邊個數;總個數減左邊個數,總個數減右邊個數。
本以為這樣學生都能準確無誤地寫出這四道算式,誰知竟有四、五個學生錯的一塌糊涂,要么是算錯數,要么加法寫對而兩道減法寫成5-4=1,4-5=1; 更有甚者寫出的`算式根本就沒有5、4、9 的事,而是胡亂用幾個數寫上,且每一道中的三個數都不相同...真真氣煞我也!氣過之后也只能是:再教!給會的學生布置好其他練習,讓那四、五個落后分子排列到講臺前,一遍又一遍, 苦口婆心地講,口干舌燥地說,不厭其煩得引導,總算沒白費口舌:又有六七個過關了。還有十多個牛尾巴,可在課堂上沒時間再給他們“開小灶”了,只好利用休息時間給他們一一“加營養”。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加班加點”,雖然搞得自己筋疲力盡,可總算松了一口氣,盡管還有兩個“不可教也”之徒!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今天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可愛的企鵝》這一課,本節課利用“可愛的企鵝”這一學生熟悉的有趣情境,引導學生發現、提出有關加減法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并進一步鞏固8和9的加減法。
本節課教學時我比較重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先讓學生觀察企鵝圖,找出圖中隱藏的兩個信息,再讓孩子根據這兩個信息進行提問,并要求用完整的數學語言表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對于大括號的認識,學生還是不夠清楚,由于一年級同學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要讓他們理解這個大括號和問號到底代表什么意思真的很花時間,還有列式的時候,書上那副圖問冰山后面有幾只企鵝,就應該用9-3=6,有幾個孩子認為是9-6=3,孩子們上課精力又不集中,給他們講了一共有9只企鵝,我們看到冰山前面有3只,冰山后面有幾只我們能看到嗎?回答不能,冰山后面有幾只企鵝是我們用總數減去前面的企鵝之后,計算出來的,所以應該這樣列式,講完這道題,就讓他們做練一練,但是孩子們需要時間,我相信他們多做一些題慢慢就會懂了。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9
在上課時我在課前的談話中,設計了情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入部分,我通過讓學生認識、觀察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物體動手操作等經常見到的物體根據不同的形狀進行了分類。另外我能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所分物體的不同形狀抽象概括出了三角形、圓、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名稱,從現實的生活中引出數學內容。通過教師提供的大量實物素材,使學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就有數學知識,對要認識的這些圖形有了最直觀的感受,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來源于生活。通過小組合作、動手給物體分類、觀察分類后每種物體的特點,抽象概括出了每種立的名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對于每一種圖形的認識都經歷了引入抽象給出圖形名稱三步,幫助了學生在直觀的'基礎上建立三角形、圓、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表象。通過,列舉生活中見到的物體,有利于學生把課本上的使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
不足之處:
1、上課時學生好動、注意力不夠集中。
2、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對長方形的認識是一個難點,由于長方形的的形狀種類較多,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我設計的作業拓展性不夠。
教學改進的措施:
1、讓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這些形狀的。把數學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慢慢學會發散地思考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加學生用數學的樂趣。
2、精心設計練習,通過小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以達到加深各類物體特征的認識的目的。
3、給學生提供充分動手實踐的機會,通過觀察、操作、發現,用感觀來體驗不同立體圖形有不同的特點,加深對各平面圖形的認識,培養學生動手操做,用腦想的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合作與創新。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0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學好數學的最好方法。學生如果對數學產生了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就會愿意學習數學了。我有這樣幾點體會:
一、在教學中可以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數學。
有趣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體驗用數學的樂趣。在教學中,可以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在玩中輕松學習數學。例如:教《6的組成》時,在主題圖講完后,我請6個同學上臺,然后出示水果(蘋果和梨),問:同學們,這是什么?喜歡吃嗎?最喜歡吃什么?請喜歡吃蘋果的`同學站在左邊,喜歡吃梨的同學站在右邊,然后引導學生說一說6由幾和幾組成,并寫出6的組成。
二、以游戲為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學數學。
游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眾所周知,每一個學生都愛游戲,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在教學中可以采取“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教師可以先告訴學生手里拿的是什么,一共有幾個?左手有幾個,讓學生猜猜右手有幾個,這樣反復進行幾次,學生就在“猜”中掌握了7的組成,加深了對數的認識,為學習得數是7的加法做好鋪墊。
三、在比賽中增長學生的學習信心,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學生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所以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如:在復習口算教學時,進行“奪紅旗”比賽,先把學生分成兩組,比賽口算,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從而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總之,為了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多創設他們樂學、愿學、善學的情景,調動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久而久之,既激發了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培養了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1
1-5的認識”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在入學前,學生對1~5的數大多已經會讀、會認、會寫了,但是對于1~5的書寫還不是那么規范。同時,學生對于數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楚,但是數的概念的建立對于學生學習數學是非常重要的'。基于以上這些原因,我在設計本課的教學環節時,旨在幫助學生建立基本的數感,并能規范地書寫1~5這五個數字。對于這節課的設計,我積極地進行思考,分析學生的學情和原有的知識經驗背景,然后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編寫意圖,凸現數學教學生活化,使教學切實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創設情境,增強數學課堂魅力。新課程標準突出強調了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的傳授,更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特別是小學一年級階段,學習準備期的數學教學,更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數學素養!霸⒔逃跇贰笔冀K是小學教學應遵循的教學原則。教學時,我說老奶奶家的院子里有很多的東西,你瞧!從圖中你發現了什么?通過讓小朋友看課本上院子的情境圖,這么多可愛的動植物中,你們喜歡哪一種?數出你們喜歡的動植物的個數,用相同的小圓片表示出來,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2
這節課主要利用了做游戲和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得數是6、7的加減法,學生在一種活潑、開放的氛圍中輕松地學習,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達到了設計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在課一開始,創設情境引入游戲,學生都覺得非常有趣,氣氛相當活躍,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可以集中起來,進行下面的游戲。同時我還體會到不僅要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還要設法保持住他們的學習興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本課時的題目就有兩道題都是開放性的,答案不唯一,只要學生能夠做出合理的說明,就應肯定并且鼓勵學生作出不同的答案。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放手給學生,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為主體,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放飛思維的舞臺。
不足之處:
內容比較多,有游戲、有故事、有習題,所以在處理各部分時間的問題上把握得不是很好,有的部分用的時間應該再長一些,而有的就應該短一些,所以在處理課堂用時方面還要多花心思。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3
《長短》是第二單元中的第二節,教材將多少、長短、高矮作為一個單元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比“長短”是學生在了解比“多少”、“同樣多”的基礎上學習的,同時又為比“高矮”作了必要的準備。教材以一幅主題畫作為教學資源,呈現出物體有長有短,通過兩枝鉛筆的比較,抽象出長短兩個概念。做一做是啟發學生用自己身邊的物體比較,進一步體驗比較的一般方法。練習一中的第5、6題,滲透比較的其他方法。本節課的教學通過引導觀察,使學生初步感知物體有長有短;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學會比較長短的一般方法,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本節課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逐步培養學生會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聯系,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首先讓學生觀察學具袋中的物品,把觀察到的情況在組內交流,使學生初步感知物體有長有短,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可能說紙條有不同顏色等,教師在巡視中加以指導或提示。
然后通過操作探究比較長短的一般方法。比長短的方法學生可能說出以下幾種:a?闯鰜淼摹。第二根兩頭都比第一根少一點,所以第二個短。b。把一端對齊比出來的……只要學生能從生活經驗中體驗出物體有長有短就行,表達不一定非常準確,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再出示兩枝顏色不同、長短不同的鉛筆,說明長短是比出來的,進一步加深對長短的認識,引導學生從體驗中概括出誰比誰長,誰比誰短。通過分組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比物體長短的方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誰比誰長誰比誰短,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
最后通過游戲活動,讓學生體驗比長短的一般方法,進一步加深對學生對長短概念的認識?梢砸龑W生用自己身邊的物品進行比較,也可以提示學生:比一比每步多長,誰跳得遠等等。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游戲中去,與學生一起活動,對有創新的學生要給予表揚和肯定。學生結組活動,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體的某個部位比長短,使學生初步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師安排的一組練習,可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說出比長短的多種方法,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
本節課的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1。首先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放手讓學生操作、試說,探索新知。不要怕學生說不準,要求不宜過高。
2。要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比較的思想,放手讓學生自由活動,比什么都可以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4
面對一年級的教材,我真有點不知怎么教。數學《比多少》一課的內容太簡單了,而且孩子們在幼兒園大班學過這些內容,該教些什么呢?比誰多誰少是沒問題,可是為什么5比4多呢?對,就將重點定為“通過例題,訓練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算理。 為了訓練孩子們說話有理有據,我引導學生用上“因為……所以……”這個句式說。開始,幾乎大部分學生幾乎都說不好,我不厭其煩地指導著孩子們說。一個說不好,繼續找第二個孩子、第三個……慢慢地,做過了幾道題之后,孩子們大部分都會用因為所以說算理了。很高興看到孩子們的進步。
也許他們并不是很清楚因為所以是表示因果關系的關聯詞;也許他們也不是很清楚為什么這樣回答,但我清楚這樣做的目的:數學,不能只培養做題的.機器,既要知道題怎么做,還要知道這樣做的道理。慢慢地,學生的思維能力才會有所提高。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
《讀數與寫數》這節課,內容比較多,在教學設計時,我先引導學生畫計數器,在此基礎上讓孩子們用2捆(即20根)應擺在計數器的哪個數位上?4根呢?孩子們帶著這樣的疑問在畫好的計數器上畫珠表示24,邊畫珠邊敘述:2個十在十位上畫2顆珠,4個一在個位上畫4顆珠。
教師再擺出42根“簦猛姆椒ㄍ瓿梢隕瞎蹋醚員24與42中的“4”、“2”的意義,加深對不同數位的數所表示的意義的理解。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突出了一個“學”字。我讓學生通過感受具體的事物。課堂上通過個位和十位上的珠子換位子,激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生觀察、思考、對比,加深了他們對不同數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的理解。
達到了預定的學習目標。在例5的。教學中,通過開展整十數寫法的練習,學生明確了,當個位上一個也沒有時,應用“0”占位。加深了對數位意義的理解,并且在讀、寫、中,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在例6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一個一個撥到10,再十個十個的撥到100,通過操作,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十進制計數法的基本原理。
《讀數寫數》已經講完了,我感覺挺滿意的。用心上好一節課學生不但受益,自己也是快樂的.。無論從教學的設計,還是從學生的認識狀況來看自我感覺比較成功。在整節課中,要求學生用準確、簡練的語言,條理清楚地回答,對有錯誤的學生面對面給予指出及時更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學生掌握的也非常好。但本節課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如:在上課的過程中,如果能更及時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增加一些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多鼓勵和表揚一些學生,學生學習情緒一定會高漲。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教學反思11-10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06
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12-14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11-15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1-09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6-13
小學一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04-12
有關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07-03
小學數學減法教學反思11-27
【推薦】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