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論文在形式上是屬于議論文的,但它與一般議論文不同,它必須是有自己的理論系統的,應對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一年級數學教學論文1
剛擔任一年級的數學科時,翻開教材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并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在實際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怎樣才能使學生愿意學并學好數學呢? 以下是本人從教一年級將近兩年的一點點體會:
1、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
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并不是一無所知,但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生活中的數》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他們新的學習環境--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的數,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的數,然后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了親切感。
2、有意識創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我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游戲、故事。如:在上“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 許多物體和圖形,先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 后放到一起數一數,看看每種物體、圖形各有幾個。這樣不僅使學生認識了數,還為以后的分類課打好了基礎,更培養了孩子的合作學習習慣。
3、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
大家都知道本冊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剛開始,當我問道:“誰還有不同的方法?”時,很多學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這時,只要有學生能通過思考來回答問題,不管他答對與否,我都給與相應的鼓勵,表揚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我講《跳繩》這一課時,大多數學生都列算式為:2+6 (2個搖繩的,6個跳繩的),這時,有個小女孩卻膽怯怯的舉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 我故作驚訝地問:“你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說:“有4個小男孩,4個小女孩,共有8個小朋友在玩跳繩。”我當時特別高興,就借機說:“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棒極了!”并獎給她一個“智慧果”。然后,我對其他孩子說:“其實通過這幅圖還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誰還能做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經過這一啟發,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據衣服、襪子的不同顏色來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學生列出了連加算式。從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題,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去尋找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梢姡灰覀兡苓m時抓住機會,并加以正確引導,相信孩子們是有潛能可挖的。
4、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
許多孩子在入學以前就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如果把它們拿到具體的生活實際中來就不是那么盡如人意了。數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系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如:上完《分類》課以后,布置學生到書店、超市等地方進行調查,看看它們是按什么規律把物品進行歸類的,之后又讓學生帶來了各種不同的東西,叫學生扮演“商場小經理”把各種物品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歸類。這樣,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把數學真正融入到現實生活.
一年級數學教學論文2
題目:淺談教育游戲在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摘要:當兒童步入小學生活之后, 就意味著他們要接受系統的數學啟蒙教育, 如何順利引導小學一年級學生順利適應小學生活與數學學習特點, 做好幼小銜接教學銜接, 是每一位一年級數學教師都應重視的問題。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 教育游戲在幼小銜接教學中發揮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對如何在一年級數學教學中開展教育游戲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教育游戲;
“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 一年級小學生心性簡單、直接, 數學教學活動是否能夠激發出他們的學習興趣, 直接決定了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思維活躍度。因此, 在一年級數學教學中, 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應成為教學的首要任務。游戲對兒童有著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在教育游戲中滲透數學知識, 可讓小學生快速理解知識內涵, 使其在娛樂中自然而然地習得數學知識與技能。另外, 幼兒園是以游戲、活動為主要教育活動的, 在一年級數學教學中應用教育游戲, 還可讓小學生感到熟悉、親切, 使其獲得心理安全, 而這則可使其更快速地適應小學生活。為了保證教育游戲的有效性, 下面, 筆者將從遵循教育性、豐富游戲教材、做好游戲評價三個層面, 討論一年級小學數學教師應用教育游戲的具體做法。
一、遵循教育性
將教育游戲應用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最主要目的是提升數學教學效率, 教育游戲是為小學數學教學服務的。因此, 數學教育游戲必須要符合一年級數學教學內容的要求, 切忌為了追求數學游戲的熱鬧化、娛樂化而割裂了游戲與數學課程之間的關聯。
就如在“位置”一課中, 小學生應建立基本的空間意識, 了解左、右這兩個方位特征。為了幫助小學生感知左、右方位, 筆者以“正話反說”這一游戲展開了教育游戲。游戲規則為:小學生所說出的方位詞, 要與實際動作相反, 若筆者說出“舉右手”, 小學生便應舉出左手;若筆者說出“向左轉”, 小學生便要向右轉。小學生必須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同時還應具備敏捷的反應能力, 否則便會失敗。在這個游戲中, 絕大多數小學生都投入了極大的熱情, 他們能在游戲中感知左和右, 了解左右位置的相對關系。
二、豐富游戲素材
為了迎合小學生好動、活潑的心理特征, 以及小學生喜歡通過趣味性實踐活動獲取知識的認知特點, 各個地區的數學教材都收錄了許多教育游戲, 教師應予以利用與實踐。另外, 除了教材中已經存在的數學活動, 教師還應充分利用生活資源、現代信息技術等來豐富游戲素材, 使小學生可一直對教育游戲保持興趣。
在“1~5的認識和加減法”一課中, 筆者利用電腦中的“青蛙過河”游戲組織小學生進行了加減法練習。這個電腦游戲的規則是這樣的:在一片荷塘里, 有一群小青蛙, 每個小青蛙上都有一個1~5以內的加減法算式, 小學生只有通過電腦鍵盤錄入正確的計算結果, 才能幫助小青蛙順利過河。以電腦游戲展開計算練習, 可為小學生呈現一個十分生動、鮮明的游戲畫面, 這種近乎真實的游戲畫面更有代入感, 對小學生的吸引力也更高。在“分類與整理”一課中, 筆者直接利用小學生的書包, 要求小學生與自己的同桌兩兩分組, 在小組內對二人書包中的物品進行分類整理, 每個小組都應說出自己的分類標準。在分類整理中, 小學生會自發思考各個學習用品的相同點, 而這便可使其初步建立分類思想。
三、做好游戲評價
一年級小學生的紀律意識、自我管理能力都比較薄弱, 在教育游戲中, 會出現許多不可控問題, 如游戲紀律渙散, 游戲意外, 小學生對數學教育游戲不感興趣等。為了及時了解教育游戲在數學教學中所發揮的功效, 教師應做好游戲評價, 根據評價反饋及時調整教學方針, 保證游戲的有效性。
在每一輪教育游戲活動結束之后, 筆者都會先讓小學生分享他們在游戲中所獲得的感受。就如在上述“青蛙過河”游戲中, 有的小學生認為這種計算游戲可讓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有的小學生認為可在課下自覺進行游戲, 有的小學生認為自己在游戲中熟練掌握了1~5的加減法計算方法……從本質上說, 讓小學生分享自己的游戲參與感受, 屬于小學生的自評活動, 而這不僅可讓小學生了解數學教育游戲的意義, 還可幫助筆者了解小學生參與游戲的學習情緒與態度, 掌握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待學生分享結束后, 筆者會通過練習檢測、談話等多種方式來進行教師評價, 反思教育游戲是否促進了預期目標的實現, 以及教育游戲存在的不足, 確定需要改進的方向等多個問題。
總而言之, 教育游戲可實現寓教于樂, 讓一年級小學生以游戲展開數學學習, 可充分開發小學生的想象能力、創新能力, 使其對數學課堂充滿期待。在教育游戲的引導下, 小學生也會自發開動腦筋, 思考獲取游戲成功的最佳途徑, 只要教師能夠將教育游戲與小學數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 便可發散小學生的數學思維, 使其形成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張薩.小學低年級數學游戲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 20xx.
[2]裴敏瓊.游戲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少年, 20xx, (21) :168.
一年級數學教學論文3
題目:小學一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對學習數學知識、參與數學活動、提升數學素養都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目前一年級學生在數學語言表達方面存在不會表達和不愿表達的問題。經過課堂實踐與思考, 我認為可以通過學會傾聽, 在傾聽和示范中學習數學語言表達的方法;有序指引, 給予學生提供更多表達的機會;豐富閱讀, 在課外延伸中發展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等策略對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進行有效訓練。
關鍵詞:核心素養; 數學語言; 表達能力; 小學一年級; 提升策略;
數學核心素養是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 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 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由此可見, 語言表達能力是數學核心素養實現的重要內容之一。而當前小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參差不齊, 存在著部分學生不能完整地、清晰地表達出自己想法的現象, 嚴重影響了其數學學習的效果。因此, 如何在一年級時對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進行培養成為教師需要思考與研究的問題。
一、小學一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現狀
(一) 不會表達
不會表達, 指的是學生有表達的欲望, 但由于自身的年齡特征或所受環境、家庭等多方面的影響, 尚不能做到表達得很好。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 表達不完整。一年級的學生, 語言組織能力較弱, 不能夠完整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他們的回答常常是一些零散的詞組或短語, 缺乏完整性。比如, 在教學《數一數》這課時教師提問:“在這幅圖里, 你看到了什么?”學生會回答:“蝴蝶。”教師接著問:“蝴蝶有幾只?”學生回答:“5只!睆脑撋幕卮鹂梢钥闯鰯祵W語言表達不完整, 這里的“5只”指的是什么, 并不能從他的回答中得出。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說出完整的話:“5只蝴蝶!鄙踔潦翘岢龈叩囊螅骸拔铱吹搅5只蝴蝶。”
(2) 表達不規范。數學語言因其特有的學科性質, 應該是嚴謹的、規范的。但是一年級的學生由于其邏輯思維能力較弱, 在進行語言表達時也往往缺乏一定的規范性。比如, 在教學《幾和第幾》時, 教師提問:“涂色的燈籠排在第幾個?”學生會回答:“第4個!焙苌儆型瑢W能說出:“從左往右數, 燈籠排在第4個!边@部分內容學習的重點就是要讓學生清楚且規范的表達物體的位置, 很多同學其實是能夠理解這個意思的, 但是在進行口語表達時卻不能說得很規范。
(3) 表達缺乏條理。數學的邏輯性要求數學語言的表達必須具有層次性和組織性。有條理的表達對思維的過程有著較高的要求, 而一年級的學生由于缺乏思維的高度, 因此在表達的時候往往是無序的。例如, 在教學《分與合》時, 教師會提問學生:“7可以分成幾和幾?”這時學生會回答:“7可以分成3和4, 7可以分成2和5, 7可以分成6和1……”顯然學生大都是想到什么就說什么, 這樣的回答是雜亂無章的。
(二) 不愿表達
不會表達是基于有表達的欲望, 而不愿表達則是出于個人性格、情感等方面的原因, 對表達產生了畏難和抗拒的心理。在日常教學活動中, 我們經?梢钥吹皆跀祵W課堂交流時, 班級里積極舉手發言的總是那么幾個同學, 絕大多數學生都是光聽不說, 即使是被點名發言時也是吞吞吐吐, 甚至有的直接站立不語。這樣的現象首先說明一年級學生在進行數學語言表達時遇到了障礙, 不能很好的通過語言表達出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其次是在情感方面, 對數學的學習缺乏興趣, 進而對數學課堂上的提問與回答也缺乏表現的欲望。
二、提升小學一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實踐策略
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要達到有效的數學交流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在一年級時教師就應有意識的對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進行訓練。
(一) 學會傾聽, 在傾聽和示范中學習數學語言表達的方法
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與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密切相關。在小學數學課堂上, 學生只有在認真傾聽了教師的講解和提問之后, 才能更好地理解學習的內容, 明確自己的想法并組織好語言。同時教師的講解和提問中蘊涵了對數學語言運用的規范方法, 學生通過認真傾聽, 可以幫助自己完善表達, 使自己的表達能夠更嚴謹、規范、有條理。
從示范的角度而言, 意味著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 數學語言的語言應是邏輯完整、規范而有條理的。例如, 在學習《比一比》時, 教師的提問應該是“誰比誰多, 誰比誰少”, 而不是簡單的問“誰多”, “誰少”。規范的提問不一定會得到規范的回答, 但不嚴謹的提問方式一定不會得到滿意的答案, 這就是示范的作用。在課堂上, 除了教師以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角色就是同學。一部分同學的表達同樣會對另一部分的同學產生影響, 在思維的碰撞中可以提升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因此, 教師也應指導學生認真傾聽別的同學的發言, 求同存異, 取長補短。
(二) 有序指引, 給予學生提供更多表達的機會
小學數學的課堂應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 而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在課堂上, 教師應該學會“讓學”, 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對學生來說, 講給別人聽, 往往比聽別人講更高效。學生能表達到什么程度, 就證明他們的理解到什么程度。因此, 教師應該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的發言的機會, 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只要他愿意說, 教師應毫不猶豫的給他機會說。而對于缺乏表達欲望的學生, 教師也應該鼓勵其嘗試表達。學生受到了鼓勵, 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 這也許會是表達的良好開端。
在給與學生說話機會時, 對于學生的表達也要進行相應的指導。因為有的學生很有表達的欲望, 啰嗦冗長的語言使得班級里的其他學生無法理解到該生表達的意思。這時就需要教師對其進行有序的指引、相機的指導, 幫助學生找到正確表達的方法。例如, 在教學分與合時, 教師一般會提問:“8可以分成幾和幾?”可以讓學生一邊說, 一邊在黑板上板書, 這時學生的答案可能是沒有順序的, 一般是想到哪個就說哪個。隨后教師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嗎?”排好之后,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和反思, “在說分與合的時候為什么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這樣有什么好處?”通過討論后可以得出有序可以做到不遺漏。有序的表達是縝密思維的一種表現, 而數學就是這樣一門嚴謹的學科。
(三) 豐富閱讀, 在課外延伸中發展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閱讀是人類獲得知識的主要手段, 是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徑。讀書是學習的先決條件。閱讀并不是語文學科的專利, 學習數學同樣需要閱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在閱讀過程中, 也可以潛移默化的感悟數學的語言。數學的文本除了基礎的數學教科書外還有很多課外的數學讀物。對識字量較少的一年級學生而言, 數學繪本是個不錯的選擇。在豐富多彩的故事圖片中, 學習數學的語言, 學生可能會更有興趣。興趣是最好的教師, 有了興趣, 才會學的更好。
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還離不開家長的幫助。我們可以鼓勵學生與家長多進行交流, 讓學生把在數學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說給父母聽, 并告訴他們你是如何知道和思考的。利用這樣的方式也可以對孩子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進行訓練, 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 思維過程需要依靠語言表達來呈現。教師只有通過長期的、有計劃地加強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培養, 使學生具備良好的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學生才能夠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 參與數學活動, 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史寧中.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教學——以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為例[J].中小學管理, 20xx, (01) .
[2]季蕓.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有序表達的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 20xx, (05) .
[3]席愛勇.數學表達: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發展的實踐范式[J].江蘇教育研究, 20xx, (11B) .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論文(通用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篇1
最初打開一年級的數學教材,給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并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在實際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還有學生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的培養,怎樣才能使學生愿意學并學好數學呢?
1、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并不是一無所知,但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生活中的數》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他們新的學習環境--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的數,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的數,然后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了親切感。
2、有意識創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我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游戲、故事......如:在上"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許多物體和圖形,先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數一數,看看每種物體、圖形各有幾個。這樣不僅使學生認識了數,還為以后的分類課打好了基礎,更培養了孩子的合作學習習慣。再如:上《小貓釣魚》一課時,先讓學生觀察貓家四兄弟的不同神態,再讓學生戴上小貓的頭飾,進行模擬表演,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自編、自演故事,真正使學生在"玩"中獲得了知識。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篇1
摘要:
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對學習數學知識、參與數學活動、提升數學素養都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目前一年級學生在數學語言表達方面存在不會表達和不愿表達的問題。經過課堂實踐與思考,我認為可以通過學會傾聽,在傾聽和示范中學習數學語言表達的方法;有序指引,給予學生提供更多表達的機會;豐富閱讀,在課外延伸中發展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等策略對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進行有效訓練。
關鍵詞:
核心素養;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小學一年級;提升策略
數學核心素養是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由此可見,語言表達能力是數學核心素養實現的重要內容之一。而當前小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參差不齊,存在著部分學生不能完整地、清晰地表達出自己想法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其數學學習的效果。因此,如何在一年級時對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進行培養成為教師需要思考與研究的問題。
一、小學一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現狀
。ㄒ唬┎粫磉_
不會表達,指的是學生有表達的欲望,但由于自身的年齡特征或所受環境、家庭等多方面的影響,尚不能做到表達得很好。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認識圖形”一課的實踐式教學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認識圖形”一課的實踐式教學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摘要:圖形的認識作為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為例,根據實踐式教學的特點,在具體的圖形認識教學過程中,把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教學設計結合起來,從設計實踐式教學目標——擬訂小組,布置任務——動手操作,感知體驗——主題分解,提出問題——實踐探究,感受領悟——評價總結,思維構建等方面組織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關鍵詞:實踐式教學;圖形的認識;小學教學;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的能力,數學教學逐漸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這樣的趨勢下,如何充分運用實踐式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實踐式教學模式概述
。ㄒ唬⿲嵺`式教學的概念及特點
實踐式教學是在空間環境、設備、材料滿足條件的情況下,學生通過直接參與和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一系列活動,在觀察操作中獲取知識與技能的教學形式。實踐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活動為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為獲得某些直接經驗或解決具體實際問題進行探究性、綜合性的學習。實踐式教學是基于扎實的理論基礎,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它強調創設真實的、綜合性的問題情境,學生通過合作探討、操作實踐,從而理解蘊藏在問題中的理論知識,形成理論聯系實際的思維方式和自主探索的能力。因此,實踐式教學的主要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理論聯系實際,重視給學生創造實踐機會,著眼于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保持教學的探索性。
激趣方法在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現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借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那么一般論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激趣方法在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數學成績得以提升,首先要激發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采取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興趣;激趣方法;
由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剛開始學習數學知識,會有些不習慣,通常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都會花費很多心思,采取各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對多種教學方法應用中要體現出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基于此本文將對激趣方法在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展開論述。
一、在數學教學中激趣的重要作用
從心理認知上看,小學生已經開始從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知的階段,加上一年級是學習基礎知識的開端,所以在這個關鍵的階段,教師花心思的教授和科學的輔導非常重要。對于剛開始接觸數學學習的小學生來說,數學是有一定的邏輯難度的,理解起來不太容易。所以教師不僅要對基礎知識加以注重,也要對學生的興趣加以培養。在教學中教師若不重視對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會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恐懼感,對日后的學習生涯產生不利影響。
二、激趣方法應用
(一)激趣教學應體現出生活化
中國的教育一直處于教條與固化的模式當中,教師一邊講,一邊聽,這樣的課堂既顯得枯燥,又乏味。一年級的學生處在6-7歲這個年齡階段,這個年齡階段想象力、好奇心較強,對于任何事物興趣都很高,天性好玩。但是,這種天性對既枯燥又無趣的課堂不會很感興趣。因此要對學生積極學習的主動性加以培養,對教學模式加以逐漸改變,突出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特點,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使學習效率得以提高。
有關《淺談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教學論文
最初打開一年級的數學教材,給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并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 在實際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還有學生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的培養,怎樣才能使學生愿意學并學好數學呢?
1、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并不是一無所知,但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生活中的數》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他們新的學習環境--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的數,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的數,然后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了親切感。
2、有意識創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我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游戲、故事。。。。。。如:在上“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 許多物體和圖形,先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 后放到一起數一數,看看每種物體、圖形各有幾個。這樣不僅使學生認識了數,還為以后的分類課打好了基礎,更培養了孩子的合作學習習慣。再如:上《小貓釣魚》一課時,先讓學生觀察貓家四兄弟的不同神態,再讓學生戴上小貓的頭飾,進行模擬表演,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自編、自演故事,真正使學生在“玩”中獲得了知識。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論文范文
教學論文是教師教學經驗和教學研究成果在寫作上的表現,簡單的說,就是教師將平時教學中的一些經驗或研究進行了總結,并綜合運用綜合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和討論。小編為你收集了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論文范文,希望給你帶來一些借鑒的作用。
剛擔任一年級的數學科時,翻開教材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并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在實際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怎樣才能使學生愿意學并學好數學呢? 以下是本人從教一年級將近兩年的一點點體會:
1、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
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并不是一無所知,但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生活中的數》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他們新的學習環境--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的數,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的數,然后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了親切感。
2、有意識創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我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游戲、故事。如:在上“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 許多物體和圖形,先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 后放到一起數一數,看看每種物體、圖形各有幾個。這樣不僅使學生認識了數,還為以后的分類課打好了基礎,更培養了孩子的合作學習習慣。
一年級數學課堂教學反思論文
[摘要]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們要把學生當成學習知識、追求真理的朋友,還要與學生共同建立發言,討論,爭辯的新規則,養成尊重,理解他人,善于傾聽,接納他人意見的習慣,使課堂教學高效,有序地開展。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傳統的課堂教學,導致學生學習方式單一,表現為以教為中心,以教案為本,學圍繞著教,就是你講我聽,你問我答,課堂氣氛較沉悶。為了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地學習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更重要是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認知年齡特征,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抓住學生活動的興奮點,按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從學生喜歡聽的,喜歡看的實情,實物,實事入手,采用講故事,做游戲,模擬場景,比賽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使學生產生興趣,激發自主探索的欲望,發現問題,自主學習。如教學12—9,由具體情景引入后,先讓學生想,想不出來,就拿出學具來擺,擺明白之后再互相交流,在比較,吸收的基礎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學會計算方法。在練習的初始階段,也要強調多擺,多圈,多說,以表象來支持學生的思維。這樣讓學生動手動腦的學習,伴隨學生自身的情感成為他們自主學習的需要。數學是充滿樂趣的“學問”,在情境中學數學,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貼近生活去學數學,是最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
一年級數學的教學論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從生活經驗入手,通過多種形式,創設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激勵性的問題情景,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分享的一年級數學的教學論文,歡迎閱讀參考。
一年級數學的教學論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開始變得更自由、更靈活,學生也始終在愉快的狀態下積極地學習數學,這的確是我們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可喜變化。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就數學本身來說,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入迷才能叩開思維的大門,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發展。教師要善于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充分利用數學課堂,把它創設成充滿活力、魅力無窮的空間,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地感受數學美,去追求數學美。如何上好數學課,使數學課靈動起來呢?
一、從生活經驗入手,創設情境調動課堂氣氛
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是有密切聯系的,新教材中也給出了許多例子,教師要盡量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經驗入手引出學習內容,這樣學生樂于接受。也可以讓學生例舉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小學生有著好奇心、疑問心、愛美心強和活潑好動的特點。數學教師要從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發揮小學生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在課堂中創設出學與“玩”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一課時,我運用事先準備好的漂亮的圖片創設情境,講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飛來飛去捉蚊子,忽然飛來了一只美麗的小蝴蝶,繞著小蜻蜓飛來飛去,小蜻蜓生氣了,小蝴蝶卻笑著說它們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帶著小蜻蜓去找它們家族的成員,它們找到了樹葉,小蝴蝶說在圖形王國里它們三個是一家人。同學們,為什么小蝴蝶要這樣說呢?這樣引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主動去探究對稱圖形的共同特征。
一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我國當代教育家葉圣陶曾明確指出:“什么是教育?1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獲得成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扎實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我在教學實踐中著重抓了以下幾點:
1、認真聽講的習慣。
聽講是課堂上接受信息的第1道大門。學生聽講能力強弱與否,是決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課上我要求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講,主要采取正面引導的方法,看到某某學生聽講特別認真,我就適時的表揚。如,“武瑞思聽講多認真呀,有的小朋友真應該向他學習。”而看到個別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教師可用目光加以暗示。1年級學生很單純,都愛受表揚,因此正面引導的效果會好1些。
1年級學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齡特征,其思維更具形象性。在具體教學中,我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直觀性,盡量利用教學掛圖、教具等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種游戲的方式進行練習,這樣學生在課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課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
2、積極思考的習慣。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如果不積極動腦思考就不可能學好數學。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不是單純地“教”知識,而是通過引導幫助學生去做、去想知識。如在學習“10的分與合”時,在復習鋪墊的`基礎上,提問:“10可以分成幾和幾呢?”引導學生1邊分計算棒1邊思考,從而自己得出結論。多問幾個“為什么”比直接告訴學生“是這樣的”要好得多。
關于淺談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打開一年級的數學教材,它就像是一本故事書,每一課的學習類容,甚至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描述出來,并且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在實際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用數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那么怎樣讓孩子們喜歡數學并愿意學好數學呢?
首先,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來到新的學校,一切既感到陌生,又是那樣的好奇,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生活中的數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他們的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的數,再領孩子們參觀校園,發現校園中的數,然后告訴孩子們:“這就是數學,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這樣抓住孩子們的好奇心,把每個孩子帶入學習情境中來,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的愿望。
其次,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活躍起來,放手讓孩子們動手操作演示,切實掌握知識。我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有意識的創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有趣的學習情境,讓孩子們動手、動腦。比如學習鐘表的認識時,我發給每組一張紙,一板圓圖釘 ,請他們自己制作一塊鐘表,孩子們可高興了。組長分工后,小組成員立刻行動起來,剪的剪,寫的寫,5分鐘后,六塊形狀各異的表呈現在大家面前,有的組做的中規中矩,有的組則別出心裁,把表做成各種形狀,畫上漂亮的圖案,成了出色的小設計師。說實話,我還真沒見過這么多別具一格的鐘表。在這節數學課中,孩子們不僅告訴我:他們明白了新知識,而且發揮出了我們想象不到的創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我想”變成了“我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