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回憶、生活中的情景等感悟知道什么時候要說“謝謝”為什么要說“謝謝”以及表達謝意的不同形式。
2.使學生通過活動和體驗,知道當接受了別人為自己提供的服務或幫助后,要表示感謝。
教學重點: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謝謝,感悟謝謝,學會謝謝。
教學準備:
1.動畫片《拔蘿卜》、教材圖片、歌曲《感謝你》《感恩的心》、詩歌《感謝》等。
2.學生準備卡紙、彩筆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孩子們,今天老師能和你們一起上課,看到你們一張張燦爛的笑臉,我感覺非?鞓,你們快樂嗎?為了感謝大家給我?guī)淼倪@份快樂,我給大家?guī)砹艘欢蝿赢嬈栋翁}卜》,看的時候可要仔細點,看完以后還要幫助老爺爺呢!
播放動畫片《拔蘿卜》,生欣賞。
師問:這個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么多人幫助老爺爺拔出了蘿卜,可老爺爺忘記對大家說什么了?教師板書。
師:為什么要說謝謝呢?
師:那我們一起去告訴老爺爺吧!老爺爺,你應該對老奶奶、小孫女、小狗、小花貓、小老鼠(說聲謝謝)齊讀課題
二、回憶生活,說聲謝謝
活動一:回憶生活中的謝謝:
1.剛才咱們送出了本節(jié)課的第一份感謝,當別人幫助我們時,我們要說“謝謝”,你在生活中說過謝謝嗎?你在哪些情況下說聲謝謝,給大家講講你的故事。
生回答。師適時給予評價。(板書:得到幫助)
2.剛才,同學們都談到得到別人的幫助后應該說謝謝,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時候,我們也應該說謝謝呢?(出示大屏幕圖片)你可以認真觀察大屏幕中的圖片,看看他們是誰,在干什么?為什么要對他們說謝謝,也可以結合生活中你遇到的、觀察到、聽到和想到的說一說。先在小組交流,然后再匯報。
3.學生匯報。(接受別人的服務)(板書:接受服務)
4.師小結:是呀,這一聲輕輕的“謝謝”太神奇了,它使人與人之間多了一份關愛,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尊重。其實,我們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他們,現(xiàn)在請同學們看一看,還有哪些你不認識的人在關心你、幫助你、默默地工作為你提供服務呢!
出示各行各業(yè)勞動者的圖片。
師小結:
1.的確,在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接受著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的服務,他們的服務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請不要忘記對他們說聲謝謝。
2.是啊,我們在得到別人的幫助或接受別人的服務后,都應該對他們說聲“謝謝!
三、體驗感悟,認識謝謝
活動二:你得到過感謝嗎?
1.我們經(jīng)常送出自己的感謝,老師想知道,你得到過別人的感謝嗎?說說你幫助別人得到感謝的事。
生回答,師適時給予評價。當時你的心情怎樣?
2.我相信同學們做過很多幫助別人的事情,都得到過別人的感謝,心里感到很快樂,這讓我想到了兩句名言: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3.那有沒有你為別人做了什么而沒有得到感謝的時候呢?
4.學生匯報。師相機問:當時你有什么感受?
5.師小結:生活中,有的人覺得為別人做了好事說不說謝謝沒什么,因為他們很善良,很大度,,幫助別人快樂自己,他們可以稱得上是活雷鋒,是不求回報的。不過一句簡單的謝謝會使幫助你或為你服務的人感到更加快樂,所以請不要忘記說聲謝謝。
有時,沒有來得及說出的感謝會讓人終生遺憾的, 有這樣一則真實的故事:“一個山里孩子考上了大學,卻因家庭貧困上不了學,這時,一位素不相識的外地人給了他無私的援助。他想當面向恩人致謝,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實現(xiàn)這一心愿,三年后,他專程按匯款地址找到恩人家,沒想到恩人已在幾天前去世了,臨死前,還給他匯去了最后一筆助學款。
他后悔萬分,悔不該一拖再拖,使這句沒有說出口的“謝謝”成了自己精神上永遠的負擔。他含淚在紙上寫了一萬個“謝謝”,淚流滿面,跪在恩人的墳前,點燃了這一萬個謝謝。
6.師:聽了這個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忘記說謝謝,是多么遺憾呀!別人幫助了我,我一定會及時說謝謝)
四、真情放送,表達謝謝
活動三:謝謝大行動
1.送出感謝:
、佟煟哼@位同學的話提醒了我,我也有忘記說謝謝的時候,上課前,班主任老師把你們帶到多媒體教室,我還沒有對他說謝謝呢!
②、平時的工作中,我經(jīng)常得到領導和同事的關心和幫助,現(xiàn)在我也要對他們說謝謝。
、、同學們,你們有沒忘記對別人說謝謝,你們想對誰說“謝謝” ?(生說)
說出了謝謝,心里感覺怎樣?
、堋熜〗Y:說出了謝謝,心里感到輕松愉快吧,我也有這樣的感覺,這一聲“謝謝”真是太神了,它能給人帶去感動和快樂。
2.現(xiàn)在老師再給你們一個機會,對于那些為我們提供幫助或服務的人,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制作一份感謝卡,送給你最想感謝的人,寫上你們最想說的話。
3.老師這里有幾張我學生做的感謝卡,請同學們先看一看。
出示感謝卡,生讀,是適當指導感謝卡的制作(配上你最拿手的圖畫,寫上你最想說的話,這樣你的感謝卡才更美觀。)
4.生制作感謝卡,課件播放歌曲《感恩的心》,教師巡視。
5.展示感謝卡,(誰愿意展示你的感謝卡,讀給大家聽一聽)
四人展示,師相機鼓勵
6.謝謝同學們真誠的話語,那么除了送感謝卡,你還想通過哪些方式表達你的謝意呢?(寫信、去看望他們、給他們表演節(jié)目等)
五、總結生活,心存感謝
1.感謝是一種美德,學會謝謝,心中有愛,才能使生活變的更和諧,更美好,讓我們一起學會感謝吧!請全體起立,跟老師一起朗讀《感謝你》
2.課件出示師生合作配樂朗誦詩歌《感謝你》
3.這節(jié)課就要結束了,但感謝的話題是永恒的,今后的生活中希望大家用明亮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用真誠的心靈去感受,用誠摯的行動去感謝吧!
教學反思
一、學情分析:現(xiàn)在的孩子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倍受寵愛,對他們來說承受太多的愛,容易導致他們的心靈產(chǎn)生愛的麻痹。他們往往認為所有人對自己的關心、幫助、服務都是理所應當?shù)?,習以為常,不以為意。對父母都難說一聲“謝謝”,更難對其他給予自己幫助(或服務)的人真心誠意地表達感謝。本課重在引導學生觀察自己身邊的人和事,了解社會各行各業(yè)中為社會和他人服務而辛勤工作的人,在發(fā)現(xiàn)、體驗中有所感悟,激發(fā)他們尊重并感謝勞動者(包括身邊的人)的情感。學習參與社會,做有愛心、有感恩之心、有良好文明習慣的人,并以良好的文明行為回報他人。
二、針對以上分析本節(jié)課我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了五個活動:
。ㄒ唬┕适聦耄觥爸x謝”;
。ǘ┗貞浬睿f聲謝謝;
(三)體驗感悟,認識謝謝;
。ㄋ模┱媲榉潘,表達謝謝;
。ㄎ澹┛偨Y升華,心存謝謝。
這些活動都是在深入了解學生興趣、需要、體驗和能力基礎上設計出的活動方案,這些“活動” 力求很好地為實現(xiàn)“目標”服務,增強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在故事導入,引出謝謝這一環(huán)節(jié),我用孩子們喜歡的童話故事引入,童話故事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在故事中設置懸念,不僅激發(fā)了孩子們的興趣,而且引發(fā)了他們的思考,使得課題在孩子們的交流中很自然的引出。
2.在回憶生活,說聲謝謝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從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和親身經(jīng)歷入手,引導學生梳理往事,學會觀察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助、服務、鼓勵和關愛,讓學生感到在接受別人幫助和服務后需要說聲“謝謝
3.在體驗感悟,認識謝謝這個環(huán)節(jié),我主要拋出兩個問題,“你得到過別人
的感謝嗎?和有沒有為別人做了什么而沒有得到感謝的時候呢?”學生通過回憶自己生活中的事例,體驗到得到別人的感謝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同時也懂得了幫助別人不一定要得到什么,提高了人的文明素養(yǎng)。并且通過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告訴學生說謝謝的重要性。
4.在真情放送,表達謝謝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注意了學科整合,把用于美術課制作感謝卡用在品德課上來抒發(fā)情感,將美術課與本堂課聯(lián)系起來。孩子們真實的情感在美麗的卡片上盡情揮灑,表達的謝意更加細膩、感人。最后我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師生合作配樂朗誦《感謝》,學生的情感得到了美的熏陶,懂得感謝是一種美德,學會謝謝,心中有愛,世界才更加美好,更和諧。
5.在挖掘課堂資源方面,我靈活運用教材,如文本中的圖片,并且搜集了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的圖片,還配上了有關感謝的歌曲和詩歌,這樣既能活躍課堂,又能讓學生體驗、感悟、學會謝謝。我還特別注重課堂生成的資源,把自己的在課堂的親身經(jīng)歷,對班級老師把學生帶到多媒體教室上課忘記謝謝補上謝謝。對小組長幫忙分發(fā)卡片忘記說謝謝,也補上謝謝。從而影響了學生,當學生說忘了對自己班的同學說謝謝時,我馬上給他機會,叫他主動補上謝謝。把握好這些課堂生成的資源,對課堂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6.針對三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我采用孩子們樂于和適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設計了提前留心觀察、小組合作交流、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現(xiàn)、做感謝卡、詩朗誦等多種多樣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去自主探究,撥動他們的情感之弦。使學生獲得直接的感受和情感體驗。讓學生從“動心”到“動情”再到準備“行動”,發(fā)自內(nèi)心地表達自己深情的話語。
7.三年級的孩子是低年級剛到中年級的第一年,他們的注意力的時間還不長久,所以也要注重課堂的組織教學,所以在課的始終,我用小組競賽的手段調(diào)動孩子們發(fā)言的積極性,在課的結束,也有總結獎勵。
存在的問題:
1.《品德與社會》作為人們綜合性的學科,主要將學生置身于社會生活中,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形成良好的習慣品質,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但有的時候我還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學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學思路還不夠開闊,沒有多渠道收集資料、信息,課堂上貼近學生的生活不夠。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加強理論修養(yǎng),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真正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2.教學時感情投入不夠,缺少教學激情。一節(jié)成功的課首先肯定是教師要能在教學時自己打動自己,特別是品社課,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教師如果不能百分之百感情投入,不能打動感染自己,也很難打動感染學生。思想教育的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我覺得我這節(jié)課,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參與不積極主動,影響了我課堂教學的效果,以后在這方面一定要注意改正。
3.在制作感謝卡時,我只定格在一張感謝卡,所以學生也定式思維,大多都只寫給父母,思路不廣,所以在這里邊聽音樂,邊制作時,可循環(huán)播放幾張給各行各業(yè)勞動者的感謝卡,這樣就開拓了學生的思路。
4.學生如果能在一定的情境中去感受體驗,效果就更理想。如在體驗感悟,認識謝謝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把生活在現(xiàn),學生的感謝就更加深刻。
5.教學評價較單一,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diào)動起來。這個得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的學習,總結,提高。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2
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自己看書,然后舉例說明,在此基礎上,請學生分組討論,談感受。不僅重視了“知識和技能”,而且注重“過程和方法”的引導,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領悟思考問題的能力和方法,并在師生互動中,使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真正得到提升。在本堂課中我重點引導學生了解了弱勢群體的生活困難,學習弱勢群體自強不息的`精神。
對學生來說,弱勢人群一般難以成為他們的關注對象,通過教學使他們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對弱勢群體的關愛不再是出于同情,而是出于尊重,再為他們喝彩的同時,給予關愛。學生通過搜集和了解弱勢人群頑強奮爭、自強不息的典型事例,了解他們每一點成績的來之不易,激發(fā)敬佩之情,學會尊重和關愛弱勢群體。為他們喝彩。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3
本課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生產(chǎn)與生活”的第三課。通過教學反思如下:
一、做到了在理念上努力接近“以生為本”。盡量讓課堂貼近學生生活,努力尋找學生易于接受的方法,運用談話法、討論法、探究法,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中熟悉了解各行各業(yè)。感受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給自己生活帶來的方便,懂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尊重他們的人格,感謝他們的勞動成果。
二、教學過程每一環(huán)節(jié)比較流暢,先讓學生了解了各行各業(yè),然后給各行各業(yè)分類,最后了解社會各行各業(yè)分工合作而又相互聯(lián)系的關系。上課如流水般嘩嘩嘩下來了但自己沒留下印象,總感覺好像有什么東西沒落到實處,比較膚淺。從備課到上課感覺沒有找到任何一個閃光點。更沒有從學生角度出發(fā)給學生切身體會。最后一個“創(chuàng)建工廠”環(huán)節(jié)比較亂,準備好的小組躍躍欲試,都在準備自己的發(fā)言,沒有認真聽匯報交流?傮w上講沒有起到好的教學效果。
三、每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的很倉促,沒有解決明確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平均用力導致課堂沒有閃光點,沒有突破重難點。
四、學生的課前預習不夠,對生活中各行各業(yè)的了解并不多,所以老師總在牽著孩子走。
雖然設計了幾個活動,比如:讓孩子聯(lián)系自己一天到晚的生活說說各行各業(yè)和自己生活的關系;在了解各行各業(yè)之間關系的`時候,了解方便面的生產(chǎn)過程和怎樣收看電視節(jié)目。整個過程中牽著孩子走的痕跡特別重,沒有在孩子的調(diào)查、了解、探究之后進行教學,然后在課堂引導孩子梳理知識。品德與社會課就是一門以生活為出發(fā)點的學科,盡量讓孩子從自己身邊找到各行各業(yè),可以提前布置作業(yè),讓孩子聯(lián)系生活實際自己去調(diào)查研究,把“球”拋給學生,比如讓學生采訪爸爸媽媽和周圍的人們,他們都在從事什么行業(yè)的工作,他們怎樣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的?哪些行業(yè)和自己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的生活會怎樣等?
了解方便面的生產(chǎn)過程以及怎樣收看電視節(jié)目的環(huán)節(jié),直接出示圖片讓學生看,有點塞給學生的感覺,最好讓學生自己事先了解方便面的生產(chǎn)過程,收看電視節(jié)目單,需要哪些工作人員付出怎樣的辛苦?孩子事先查資料,引導孩子自己交流發(fā)現(xiàn)知識。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好奇心、探究性趣,更能體現(xiàn)以生為本。
在給各行各業(yè)分類時,在了解社會上有哪些不同行業(yè)之后給孩子留下時間自己分類,不要強加給學生。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4
《當危險發(fā)生的時候》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第二單元的第三個話題。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定位為:1、通過交流學習,使學生掌握火災發(fā)生時的自護自救或互救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我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2、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了解火災發(fā)生后的危害性,增強學生的珍愛生命、遇事沉著冷靜的態(tài)度,逐步提高學生應對危險的素質和能力。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了解火災發(fā)生后的基本的緊急求助和自救辦法。
本課教學我采用利用煙味的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問問同學們,煙味意味著什么,“有火災!”接著說明剛才發(fā)生的一幕就是九月的一天東東家發(fā)生的事情!
在整節(jié)課的各個活動中我也緊緊通過東東家著火這一情景創(chuàng)設開展如何撥打119火警電話、如何進行逃生自救和救人。并通過三種生活中常見的著火(當然小火)情景交流簡單有效地滅火方法。這里重點講述如何使用干粉滅火器進行滅火的方法。最后結合我校經(jīng)常開展的消防演練活動進行非常有實效的消防演練。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認為課程目標我確定的非常準確,并且活動也都緊緊圍繞目標開展,且很有實效性。
本節(jié)課最為成功的我認為是如何撥打119這一重點的處理,首先播放東東同學撥打119的.情景,學生進行評議,總結出撥打方法,學生根據(jù)總結的撥打119的四要素進行情景模擬,練習匯報。這里教師也作為一個活動的參與者高興的說太好了,下面我就用手機撥打119驗證一下我們撥打119的方法是否正確,孩子們說不能打,我問為什么,在爭議中我們進一步了解《消防法》中有關亂撥打119是違法行為,加深了學生的理解,也進行了相關的法制教育。
安全是關系到學生正常生活和學習,乃至生命的重要問題,學生的安全教育已成為我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也結合學校的消防安全工作安排了火警演練。
總之,這節(jié)課引導學生要“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充分運用媒體資源通過系列活動把空洞的說教變成激發(fā)學生情感的有效手段,使學生在多種感官的參與中得到啟發(fā),受到深刻的安全教育。明白當危險發(fā)生的時候要沉著機智,不蠻干,提高學生的自救能力,以積極的方法保護學生的安全。
不足之處為各種活動的練習時的方法說明,待孩子們聽明白后統(tǒng)一進行。這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進行長期訓練的。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5
為了很好的教育好學生,上好每一節(jié)課,我特制訂了如下教學反思,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更好的發(fā)揮出全部的能量。
一、明確課程標準,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本學科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定為總目標,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yǎng)的內(nèi)在統(tǒng)一,尤其關注正確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更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能全面把握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xiàn)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
二、讓品德與社會教育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jīng)驗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會生活中處理人們相互關系的需要才產(chǎn)生道德。同時,社會常識和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只有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對其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兒時的生活經(jīng)驗會給人的一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上課時都特別關注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教育的內(nèi)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需要為根本。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guī)范,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如:在教學《社會生活中的民主》這一課時,我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思考在我們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規(guī)則,以及這些規(guī)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方便。在學生列舉社會生活事實的基礎上,我們又適當幫助學生歸類,以使學生對生活中的規(guī)則有一個總體認識,并自覺遵守這些規(guī)則。
三、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yǎng)一個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guī)范、規(guī)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這些社會知識、規(guī)范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tài)度,以及思考問題的取向,如換位觀(嘗嘗苦滋味)、雙贏觀(我們的國粹)、依存觀(我們的地球村)、分享觀(擁有好心情)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具有共生性特點的現(xiàn)代人必須具有的基本觀點、基本態(tài)度,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并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獲得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在教學中有機地結合校本教材《生活中的快樂》和《生活在地球村的人們》,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真正學會生活、感悟生活。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6
在本堂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力求在教會學生寫愛心留言條的同時,通過與學生情感的交流,感悟家的溫暖,體諒天下父母心,并且愿意付諸行動。課后,我從學生日記中,看到了許多留言條的內(nèi)容。有寫給父母的.,有寫給爺爺奶...在本堂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力求在教會學生寫愛心留言條的同時,通過與學生情感的交流,感悟家的溫暖,體諒天下父母心,并且愿意付諸行動。
課后,我從學生日記中,看到了許多留言條的內(nèi)容。有寫給父母的,有寫給爺爺奶奶的,他們希望“媽媽少打點牌”、“媽媽不要太累了”、“爸爸早點回家”、“爸爸少抽點煙,注意身體”、“希望與爸爸媽媽平等對話”……所有這些真的使我感到很欣慰。我教會了學生通過愛心留言條交流感情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7
這學期我們使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品德與社會》,通過參加聽課和評課一系列活動,使自己的教育理念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傳統(tǒng)的課程中,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臺,只有教師講學生聽,沒有學生的天地,而如今課程的改革也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這種一個在上,多人端坐的滿堂灌已不復存在,讓學生走進課堂,成為課堂主人,在活動中體驗,在動手操作的環(huán)境中做到師生交融,生生互動,教學活動應是一種相互交往,在教學過程中,強調(diào)師生間的動態(tài)信息。使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得到情感的體驗,正好符合新課程中的探究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
課堂中的活動應是教師在指導或參與下的學生的.自主活動,在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指導其行為,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間,教師真正地成為引導者,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如《自主選舉班干》這一課,我選擇了真真正正地進行一次學生自己選舉班委會的活動,教師只對選舉程序做說明和解釋,然后放手讓學生去做,讓學生懂得自己應有的權利,并學會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和他人。
課程改革后教學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內(nèi)的教與學,而是體現(xiàn)在課前任務、課堂的活動、課后的延續(xù)和知識的連續(xù)這樣一個完整過程。強調(diào)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從班集體中的小事入手,緊抓集體中常見的不良現(xiàn)象,如在《在集體中成長》一課中,我們召開了“我的心里話”發(fā)布會,事先要求學生搜集各自的心里話,以便于活動的順利進行,目的在于提升學生在集體中與人交流、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品德與社會》作為人們綜合性的學科,主要將學生置身于社會生活中,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形成良好的習慣品質,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讓學生走進歷史,在認識祖國輝煌歷史的基礎上,了解祖國遭受屈辱和人民頑強抗爭,進一不增進愛國主義情感。
但有的時候我還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學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學思路還不夠開闊,沒有多渠道收集資料、信息,課堂上貼近學生的生活不夠。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加強理論修養(yǎng),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真正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8
(一)開放性的教學處理。我在教學中重視用開放的視覺處理教學。其一,課程內(nèi)容的開放。我根據(jù)實際需要,靈活運用教材,通過師生共同收集與主題相關的信息資料,豐富了課程資源,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有利于教育目標,有實效性,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其二,學習方式的開放,學生的學習沒有局限在課堂的40分鐘,學生的學習更多地來自于課外,來自于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課堂為學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臺,課堂氣氛自由、開放。
(二)多樣性地選用教學活動形式。我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引導他們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想一想、畫一畫、演一演、跳一跳,在多種活動體驗中不斷深化學習主題。童話的故事情節(jié)把課堂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充滿了童趣。引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參與活動的愿望。加上一首首悠揚的春天樂曲,一幅幅美麗的春景圖,多媒體手段使學生愉快地融入春之旅程。學生以手工制作、唱歌、舞蹈、彈奏、快板、朗誦和種植等各種形式的表演贊美春天,寓教于樂,豐富有趣,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也是課程綜合性的體現(xiàn)。
(三)學生參與的自主性突出。新的教材,注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鼓勵學生自主參與,自覺實踐。我在教學中很注意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教育的主人自主探究。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不是通過聽講來學習,而是直接參與的,以調(diào)查、觀察、討論、制作、表演等多種方式進行學習,積累直接經(jīng)驗。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舞臺的主人是學生,我只作為一名引導者和組織者。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實踐、探究搭建一個廣闊的舞臺。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9
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讓品德與生活課的課堂充滿笑聲,活動貫穿始終。后來發(fā)現(xiàn)并不是每一種課的類型都適合讓學生在動態(tài)中學習,或者說教學活動的體現(xiàn)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讓學生全身活動起來,如果能通過某種形式在讓更多人參與活動的同時更好地促進學生處于一種積極思考的狀態(tài)那才是有效的教學方式。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教學《我和小伙伴》一課中,我從整體上對本課進行設計,思路清晰,環(huán)節(jié)緊湊,學生能夠從各個活動中感受與伙伴交往的快樂,知道與伙伴交往的原則與方法。我認為其中幾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本課的亮點:
1、介紹小伙伴:教師能夠以范例的形式向學生介紹自己的好朋友,給學生做示范,啟發(fā)學生有條理地介紹自己的小伙伴。在這種爭先恐后的氣氛中,教師再鼓勵學生講一講自己和伙伴間發(fā)生的有趣、難忘的經(jīng)歷,回憶體驗與小伙伴交往的快樂就顯得很自然,孩子們有話可說,這對于培養(yǎng)一年級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是很必要的。
2、兒歌補充:形式新穎,通過具體情景的創(chuàng)設,請學生們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把兒歌補充完整,再一次強調(diào)伙伴間應該互相幫助。這一教學活動的設計不僅發(fā)展學生擴散性思維,同時在游戲中具體指導了學生的`日常行為,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緊密,具有針對性和實踐性。
3、故事明理:恰當?shù)倪x擇生動有趣的故事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明白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要主動幫助,應該學會包容別人的缺點,懂得這樣的同學才能結交更多小伙伴的道理。
4.游戲創(chuàng)設:教師有意制造矛盾沖突,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在共同解決“如何選擇游戲”這一問題時,巧妙的激發(fā)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明白在與伙伴交往過程中當遇到意見不一致,產(chǎn)生矛盾沖突時應該商量著解決,并遵循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遵守游戲規(guī)則、互相謙讓等原則和方法。
5、交流卡制作:通過互贈交流卡活動,讓學生學會通過合適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祝福、感謝、歉意和愿望。學生能夠發(fā)自內(nèi)心的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寫出感受,并表現(xiàn)出與伙伴交往的強烈愿望。
同時我也一直在思考:如果才能引起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去體會、感悟,真正有所得?所以,在本課中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形式,在與學生的初步交流后,調(diào)動起學生的參與熱情,通過設疑問供學生做選擇來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判斷:當和小伙伴意見不一致時應如何處理?學習怎樣才能與伙伴交往的快樂?并將“聽故事”作為獎勵講給學生聽,孩子們在沒有任何影響的情況下靜靜體會故事人物中的喜、怒、哀、樂,能夠投入其中去感受,這樣再請學生去交流,去領悟時他們便有話可說,更說出了自己的心理話。雖然遇到了分歧,但孩子們會用自己的語言思維去辨析,這才達到了真正的教育目的。讓學生用他們自己的語言去影響身邊的伙伴要比老師單純地講,效果好得多。每一個故事都有它自身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孩子們會根據(jù)自己看待問題角度的不同,從不同側面進行分析,在快樂中主動學習、思考與伙伴交往的正確方式。當孩子們從內(nèi)心中真正理解了其中的道理后再在進行故事續(xù)編活動,就更有意義,故事內(nèi)容也更活潑,更生動了。這才更好達到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體現(xiàn)了品德與生活課程的特點。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10
《亮出我自己》是教科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三個主題“心中有陽光”中的內(nèi)容。這一單元體現(xiàn)了《品德與社會》課程實驗標準(實驗稿)》“了解自己的特點、發(fā)揚自己的優(yōu)勢,有自信心”等內(nèi)容。前兩個主題“我的自畫像”“別人眼中的我”側重于學生對自己的多方位了解,本主題“亮出我自己”重點在于讓學生開展自我完善、自我展示的實踐活動,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自我表現(xiàn)意識,啟發(fā)他們發(fā)掘自己的閃光點,鼓勵他們勇于嘗試,幫助他們增強自信。
教學需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亮出自己的機會,于是我開始策劃班級“亮出我自己”的活動。每個孩子都有他獨特的一面,每個孩子課余也有各種不同的興趣學習,個個身手不凡,在各個領域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正愁沒地方?jīng)]時間在集體里展示一下自己。我作為品德老師,要給他們搭建展示自己的平臺,讓他們亮出獨特的“我”,亮出自信的“我”,亮出樂觀的“我”,亮出勇敢的“我”。
我在設計這堂課的時候,我把這堂課定位在以孩子為整堂課的主體,完全由孩子們自己從策劃到展示參與整個活動。始終扣住一個主題——亮出我自己:亮出什么?怎樣亮出自己?
提前準備、照顧部分自信心不足的孩子,盡可能讓每個孩子找到自己的長處。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亮什么?”孩子們首先想到的唱歌、跳舞、彈琴這樣一些才藝表演,如果“亮出自己”僅僅停留在這些方面,有很多孩子很可能沒有拿得出手的,不符合全體亮出自己的要求。提前一節(jié)課挖掘,告訴他們:只要是你與眾不同的、健康的東西都可以亮出來。我請同學們說說自己拿手的,有一個孩子說會玩魔方,馬上表揚他,肯定他的特別之處,這樣一來,孩子們的思維也放開了。接下來孩子們說得可多啦:有的會魔術;有的會講笑話;還有的會玩雜技……此時,有一個坐在前排的孩子低聲的嘀咕著:“我沒有什么亮的,我沒有優(yōu)點。“課后了解到這個孩子確實在學習能力上、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上有待挖掘他的潛能,引導他跟自己比有進步就是他的亮點。
提前準備,策劃一堂展示課。孩子們都有自己的亮點,課堂上要給足時間讓每個孩子都能展示,樹立自信。所以在準備課的時候請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特點報名,美術比較強的孩子負責設計亮出我自己的黑板設計,被聘請為板報設計師,平常在家學會攝影的孩子被聘請為攝影師,組織能力強的孩子負責統(tǒng)計展示內(nèi)容的,作文寫得好的孩子負責撰寫活動精彩記錄,被聘請為小記者,還有人踴躍報名要當活動主持人,別看他們小,能力是相當?shù)膹姟?/p>
一切準備就緒,期待一周的品德課終于到了,每個“工作人員”各負其責:布置黑板的上一節(jié)一下課就開始布置黑板,短短的幾分鐘時間,“亮出我自己”的主題黑板設計還真的被他們畫好了;攝影師帶來了照相機正在捕捉每一個精彩的畫面;小記者們拿出了自己的記錄本,開始快速的記錄素材;小主持拿好早就準備好的節(jié)目單有模有樣的開場了,要知詳情,跟我一起去看看孩子們的真實記錄——亮出我自己系列報道。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11
如果說語文課是以知識為線索,那么思品課就是以感情為線索.《我愛我的家人》就是一篇感情極為濃厚的思品課。在設計本節(jié)課時,我通過感受愛,思考愛,體會愛,回報愛,升華愛五個環(huán)節(jié),來達到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的目的。
愛是人們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但它又是無形的東西。每個孩子無時不刻都在家人的關愛中成長,他們把家人對自己的愛當成是一種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很少會去體會家人的愛。其實媽媽一個小小的擁抱,奶奶一頓可口的晚餐,或者是爸爸一個嚴厲的目光,都代表著家人對孩子的關心。但這些如果不是用心地去體會,孩子無法感受到家人對自己的濃濃愛意。為了讓孩子更能感受到這些愛,我在教學中設計用天平來測量愛,把無形的大愛轉化為有形的砝碼,讓學生通過天平兩邊力量的對比,深刻感受到家人對我們的愛是永遠無法回報的,從而刺激他,從小體諒家人,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進而學會愛自己的家人。
在每一次試教中,大家都會給我提一個問題,環(huán)節(jié)設計得很精彩,但是對課文的深度挖掘不夠深。在最后一次上課時,我用的是四年級的學生,而且是一個非常活躍的班級,所以備課時我一直在想如何把這堂課深度挖掘出來。其中我認為做得比較好的“我對家人的愛也可以是一個小小的舉動”這一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上我是讓學生打開課本直接看圖來理解的,學生說這四幅圖,我對學生進行評價。其中一幅圖是有說一個孩子對家人謙讓,之前我一直都沒有說到這個階段,因為不知道如何說到這個深度,所以只是教學知識停留在孩子愛奶奶的程度。但在這節(jié)課上我突然想到,孩子把最好吃的菜夾給奶奶,不和古時候的孔融有些相似嗎?于是我的表揚語馬上換成:“謙讓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同時也是愛的表現(xiàn)!边@樣既有了深度,也可以讓我的表揚語更為豐富。
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升華愛中,我在和學生交流要用什么方式來回報家人的愛時,我臨時加入的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學生的感受引起了一個共鳴,所以整個班級的孩子都被我感動了,那一刻我覺得自己驕傲極了。但是也正因為我沒有提前設計好,所以在組織語言這方面做得不夠好,如果再斟酌一下語言,相信可以把這個環(huán)節(jié)用得更好。
有人說:“教學就是一項有遺憾的藝術!彼晕以诒咎谜n中也有一些遺憾。課前過高估計學生,所以當學生沒有回答出我的問題時,我沒有很好的組織語言來引導學生,希望下次課能做好一些。通過這節(jié)課,我更為深刻的理解預設和生成之間的關系,體會到教案不是死的,要隨著學生的不同而變化,解決的辦法只有多聽課,多研究,多總結,爭取下堂課上得更好。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12
5月30日虞校聽了我的一節(jié)《品德與社會》課,內(nèi)容是第12課《可愛的家鄉(xiāng)人》。
課始我便用講解加討論的方式讓孩子們明白“家鄉(xiāng)人”這一概念的外延是變化的:一個村一個鄉(xiāng)的是家鄉(xiāng)人,一個市的.是家鄉(xiāng)人,在外地求學碰到同一省就是碰到家鄉(xiāng)人。嘿!一個小家伙按奈不住了,還沒舉手站起來就說,同一個國家的也是家鄉(xiāng)人,如果在國外碰到就算啦……真不錯!
雖然課前做了一些布置:讓他們收集家鄉(xiāng)名人、身邊可愛人之例,也的確有些孩子如此完成了,但課堂上教學資源仍顯匱乏,所以也未能營造出那種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氛圍來。
在讀“家鄉(xiāng)美麗的傳說”時,不謀而合竟有三個孩子都質疑“既然濟公和尚法力無邊,為什么不直接把飛來峰搬走呢?”倏地有三五人搶著作答,有的回答還頗有幾分道理,搬到另一處去另一處不也要遭殃嗎?……最終我沒有作出所謂的正確答案(說實話,我也無法作答),只是大加贊賞了這三個提問的孩子,還有那三五個搶著作答的孩子,前者和后者都是邊看書邊思考的孩子,告訴他們“善于思考”對于學任何一門科、做任何一件事都很重要。我想,此刻答案的正確與否已索然無味,我們需要咀嚼品嘗的是這一份難能可貴的學習品質。
“我是小小家鄉(xiāng)人”本來是要激發(fā)學生的小主人翁意識的,但課堂上顯然很“冷清”,近乎冷場了,一方面有客觀原因——30分鐘的鈴聲響了,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孩子們主人翁意識的薄弱。
家鄉(xiāng)是可愛的,家鄉(xiāng)人也是可愛的,帶領孩子們發(fā)現(xiàn)真善美是我——一個教師的本意。從教近十年還是第一次執(zhí)教《品德與社會》,教材資源的開發(fā)真的不那么得心應手,有時面對著書上一頁僅兩三幅圖、兩三句話甚是苦惱,但沒有捷徑只有摸索。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13
我講授了《吃穿住話古今(二)》一課,學生們學會了很多的知識,他們認識到了建筑的地域特點,了解了我國的服飾文化,孩子們的學習效率很高。
在教學中,我注重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了表演的`方式,孩子們很喜歡,他們在表演中進一步理解了所學內(nèi)容,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我很關注學困生,為他們設計了一些簡單的問題,同學們勇敢地舉起了自己的手,孩子們嘗試到了成功的喜悅,他們笑得是那樣開心。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對他們要多表揚、少批評,讓他們多在學習中找到一些樂趣。
不足:
1。 有個別學生發(fā)言不積極。
2。 學生們的知識不夠豐富。
改進措施:
1。我們要多關注學困生,應為他們設計一些問題,爭取讓孩子們都能嘗試到成功的喜悅。
2。教師應讓學生多看書,要多查閱資料,爭取使孩子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一些。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我們要不斷地去探索、去實踐,爭取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14
本課我以三個環(huán)節(jié)呈現(xiàn),首先通過談話調(diào)查,了解知道自己的生日、爸爸媽媽的生日和爺爺奶奶的生日數(shù)量,然后進行對比,讓學生發(fā)現(xiàn),知道自己生日的很多,而知道爺爺奶奶生日的卻是少之又少,我想通過這個對比讓學生知道自己對爺爺奶奶的了解真是太少了,而學生也知道了這一點。
接下來我以教材為例,讓學生小組分析爺爺奶奶的心思,在我巡視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不光分析了我給他們的幾個場景,還想到了爺爺奶奶還有在很多很多想法和行為與年輕人不同,并分析了原因,真正達到了爺爺奶奶的心思我知道。但是理解老人的心思,不是我們知道了這幾幅圖就能體會的,于是,我找到了中央電視臺的公益廣告《;丶铱纯础穪碜屚瑢W們體會一下老人的孤獨。這時,班里的有些孩子的眼睛就已經(jīng)紅了,我馬上即使發(fā)問:孩子,這個短片讓你想到了什么?孩子說想到了自己的姥姥每天的孤獨和寂寞,自己還不理解他,同學們也隨著他的心情和傾訴沉默了。有個孩子提到每次長輩來電話還不愿意接,正好我馬上就出示了教材的另一個畫面,大家來說說明明做的對不對?如果你是明明的姥姥你會怎么做?學生換位思考后,又進一步理解了老人的想法。
隨后,我飽含感情的朗讀了一首詩《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由于我的感情流露,也想到自家老人的辛苦,我的情緒也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同學,孩子們泣不成聲,我趁熱打鐵,讓孩子們制作了小心卡,把自己想對爺爺奶奶說的話都寫在孝心卡上,孩子們通過這節(jié)課,真的是有好多話想說,巡視一圈,我發(fā)現(xiàn)每個同學都寫了好多好多心里話,并且發(fā)自內(nèi)心的說了“對不起”,讓想這樣就激發(fā)起了學生的愧疚,并且知道了以后應該怎樣對待爺爺奶奶讓他們高興。
回顧本節(jié)課,我覺得達到了預先的效果,讓學生能夠發(fā)自內(nèi)心的,深切的感受到了爺爺奶奶的辛苦,并知道了從現(xiàn)在開始應該怎么對待長輩。我能感受到孩子的傾訴時發(fā)自內(nèi)心的,我相信他們會在今后的生活中會對長輩很好,會是個非常孝順的孩子。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15
今天,我上了粵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第3課《讓煩惱走開》,這是我跟崗學習的第二次上課,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根據(jù)導師和同行們給我反饋的意見,我總結反思如下:
一、導入課題簡潔明了
開課依始,引用歌曲《小小少年》切入,請學生說說有什么煩惱,并設計了“煩惱樹”,突出了“美的教學思維”活動的教學關鍵性問題,既尊重了學生已有的情感認識,也為揭示課題巧設伏筆。
二、主線清晰目標明確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解析不能只停留在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上,教學要源于升華,又高于生活,以促進兒童發(fā)展,要不斷地豐富和深化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闭(jié)課層次清晰,緊扣“煩惱”這一主題,設計巧妙“感知煩惱——了解煩惱——解決煩惱——健心教育”四個板塊,使凝固的教材文本溶化成了生動的課堂,使“教學關鍵性問題達到二級思維深度”,幫學生排除煩惱,讓我們驚喜的看到,孩子們已走進文本,做到回歸生活,建立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三、構思新穎尊重體驗
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在課堂上圍繞“美的課堂教學思維”開展了“傾訴煩惱”、“小品表演”、“解煩錦囊”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其目的是把盡可能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說、主動議、主動探究,積極地表達思維,課堂上達到有百分之60以上的學生發(fā)言。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且層層遞進,學生的情感一次又一次地接受著洗禮,良好的行為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得以形成。
四、校本拓展情感升華
在拓展環(huán)節(jié)中巧妙展示了孩子們在校本活動中“健心”“立美”的圖片,把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結合起來,讓學生談生活體會,排除煩惱。說明黃老師設計的教學內(nèi)容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因地制宜的;不是老調(diào)重彈的,而是與時俱進的。學生思維是活躍的,情緒是飽滿的,我們也看到了課堂生成的精彩!
在回味之余,我也在認真地思考,如何讓課堂教學更趨于完美?品德課堂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舞臺,在這節(jié)課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但是每一次的互動,當學生的情感接收碰撞時,教師和學生可否教學具有個性的評價,讓情感的體念更深入內(nèi)心?使我深深地反思和觸動,學生的成長是離不開教師的適當?shù)馁p識評價。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11-02
品德與社會的小學教學反思11-18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11-27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總結01-04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反思12-06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11-27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01-17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教案反思11-25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學反思范文11-05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匯總」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