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教案反思
(一)開放性的教學處理。我在教學中重視用開放的視覺處理教學。其一,課程內容的開放。我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運用教材,通過師生共同收集與主題相關的信息資料,豐富了課程資源,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有利于教育目標,有實效性,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其二,學習方式的開放,學生的學習沒有局限在課堂的40分鐘,學生的學習更多地來自于課外,來自于自己的生活經驗。課堂為學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臺,課堂氣氛自由、開放。
(二)多樣性地選用教學活動形式。我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引導他們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想一想、畫一畫、演一演、跳一跳,在多種活動體驗中不斷深化學習主題。童話的故事情節把課堂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充滿了童趣。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愿望。加上一首首悠揚的春天樂曲,一幅幅美麗的春景圖,多媒體手段使學生愉快地融入春之旅程。學生以手工制作、唱歌、舞蹈、彈奏、快板、朗誦和種植等各種形式的表演贊美春天,寓教于樂,豐富有趣,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也是課程綜合性的體現。
(三)學生參與的自主性突出。新的教材,注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鼓勵學生自主參與,自覺實踐。我在教學中很注意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教育的主人自主探究。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不是通過聽講來學習,而是直接參與的,以調查、觀察、討論、制作、表演等多種方式進行學習,積累直接經驗。在各個環節中舞臺的主人是學生,我只作為一名引導者和組織者。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實踐、探究搭建一個廣闊的舞臺。
(四)讓兒童在活動中學會合作。我首先重視學生與學生合作:如讓學生找好朋友說說自己看到的春景;小組里介紹自己的百寶箱;小組合作制作送給春姑娘的禮物等環節,鼓勵了學生相互學習,共同分享、交流和體驗合作的樂趣。在小組合作中,還非常注意從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時刻提示學生在小組活動中互相學習,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學會合作,也把活動的機會提供給每個小學生。同時,還注重教師與學生合作,倡導了一種師生合作探究式的互動關系。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教案反思】相關文章:
思想品德公開課教案與教學反思09-26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創新教學初探論文08-08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方法分析論文07-13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方法淺析的論文06-16
品德與社會高效教學模式創建分析論文07-31
小學品德與社會《歡樂水果大餐》說課稿范文01-16
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學生品德的實踐建構論文08-01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15篇01-05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精選5篇)05-20
品德與社會教學中道德情感培育探析論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