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小學數教學反思

        時間:2022-05-04 10:28:56 小學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學數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教學反思

        小學數教學反思1

          這節課我就充分發揮了孩子自己的主動性,關注不同學生的不同發展,有了自己的方法也是可以的,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計算,但是也不任由學生沒有新的發展,老師也重點推出較好的計算方法。給予孩子尤其是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一個比較明確的好的方法。這樣即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算法多樣性又不是籠統的給予學生很多很雜的計算方法。對于較差一點的學生也有很好的指向性。不足:

          1、注意提高問題的質量,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的提高問題的質量不要給學生一個太大太泛的問題,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混亂。不利于教學進度和學生思維的啟發。

          2、計算教學的練習要多樣性,符合由簡單到復雜,練習有梯度。要有提高、提升類型的題目。

        小學數教學反思2

          核心提示:今天上第一節新課——數一數,問題有很多,最大的問題就是節奏慢,教學任務只完成了一半。新課上完了,習題沒來得及做。主要原因是維持課堂秩序,培養學生的課堂紀律意識,塑造良好的課堂紀律行為。

          今天上第一節新課——數一數,問題有很多,最大的問題就是節奏慢,教學任務只完成了一半。新課上完了,習題沒來得及做。主要原因是維持課堂秩序,培養學生的課堂紀律意識,塑造良好的課堂紀律行為。當然還有我的教學語言過于啰嗦,話多,實在值得反思。

          4班上課伊始,課前準備有待加強。收拾學具盒,擺好數學課本花了一些的時間。然后就是各種整紀律,但是效果卻是一般般,我一方面舍不得花太多時間整紀律,一方面孩子太鬧,又不得不停下來整紀律。這就導致紀律沒整透,孩子依然鬧。今天我用了投影,結果很多孩子很好奇,一直問:老師這是什么?上課的時候,郭林軒就在講臺前跑來跑去,一會兒動動幕布,一會兒摸摸投影機,我在展示學生作業的時候,郭林軒就在碰投影,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我就應該停下來好好整治他,只是隨便說一說,沒什么效果,他依然我行我素。最氣人的是郭林軒一會兒碰這個,一會兒碰那個,帶著其他小朋友也開始鬧騰。龔文軒就是極受影響的一個,今天很開心地在講臺上跑來跑去,被我吼回去了。5班的許睿聰也是,一直要上廁所,聲音很大,直接走到你面前,想不理他都不行。所以今天總結下來就是一半的時間在整紀律,但是也沒整透。

          一年級的課堂要做到以下幾點:

          1、使勁表揚。不只是回答得好的同學要發積分,只要站起來回答了問題,和答案相關的就可以發積分。像郭林軒只要他坐得住就可以發積分,安安靜靜地坐在課堂上就行。許睿聰也是。不要吝嗇,要用獎勵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2、不要吼孩子。才開始不能吼,不僅自己嗓子受不了,孩子也會對你厭惡。整紀律的時候一定要達到效果,不能因為時間問題就放松要求,我讓你們在什么時間內做完什么事情就要做完。切記拖拖拉拉。

          3、有些問題可以一帶而過,學生精彩的回答要大肆表揚,今天周優悠回答數小鳥的時候就說2個2個地數,已經會分群數數了,有乘法的基礎在里面。

          4、一定要讓孩子介紹自己數的方法。讓他們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數的。

          5、同伴交流合作的時候,左右不分。

          6、一定要有積分獎勵、物質獎勵。

        小學數教學反思3

          經過一周對萬以上數的認識(讀寫法)的教學,學生已經具備了大量的關于數的認識的直接經驗,尤其對萬以內數的組成和計數單位等有了較深的了解,這就為將數的知識擴充到萬級、億級做好了鋪墊。因此,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激活學生在前面所學的10000以內數的認識,以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等知識和經驗,促進知識的遷移。在教學中,我為學生提供了萬以內的各種形式的數,用“讀一讀”、和“關于萬以內的數,你還知道什么知識?”這兩個步驟,喚醒學生對萬以內數的已有認知和學習經驗,為下一步“遷移”工作做好鋪墊。在教學的第二階段,又用一個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對“遷移”這一方法進行了及時點撥,使學生在學會新知的的同時,學習方法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小學數教學反思4

          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他們在幼兒園大多已接觸10以內的數,絕大多數的小朋友會指物數數,結合他們已有的數學經驗,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教學生數數的方法,并會按一定的順序數數;難點是讓學生體會數數的方法,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開學第一節課同學們對新的校園環境比較好奇,結合這一特點,我用“校園圖”(課件)導入,讓他們先看看圖上都有哪些自己感興趣的人和物?而不急于給出數數的任務,待小朋友們一一說出校園圖里的人和物后,再給出數數的任務,此時小朋友會說:“有1面紅旗”、“有7只小鳥”、“有4個垃圾桶”“有5朵花”等等,這時,教師因勢利導地發問:“同學們真聰明,數得很好,圖上那么多東西,哪些數了?哪些沒數呢?你們能不能想個好辦法既不多數也不少數?”學生會說:“數了的用手蓋住”,“數一個做一個記號”、“編號”,還有的學生說:“從上面數,再數下面的”這些想法都很好,教師都應及時給予表揚,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教師問“紅旗有幾面啊?”,“單杠有幾個?”……引導學生按數目從小到大的順序數出圖中的事物個數。數完圖中的數,我讓學生數數自己身上或同學身上的數,再數教室里的數,比如“窗子幾個?”、“電燈幾盞?”等。

          課后我布置學生口頭作業,回家數數家里的東西,幾口人?吃飯的時候數數幾個菜碗?幾個飯碗?幾把椅子?等等。讓學生知道數學無處不在,數學知識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小學數教學反思5

          本節課的教學導入是采取如何記住學生最喜歡的小猴、桃子的樣子來進行的,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學習記憶方法,吸引學生學習新知識。接著以小猴、桃子的問題為線索認識物體。教學中給學生創設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做到創設教學情景、以情促動、以動激趣、以趣求知,做到思考與實踐、討論與交流相結合。

          教學中給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讓學生積極的動手摸一摸,開口數一數,用眼睛觀察物體的樣子,猜一猜物體的形狀,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使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區別中記憶。同時教學的最后安排小建筑師的游戲,目的在于讓學生有空間的感覺,同時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他們建立自細心,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不足之處就是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我沒有能很好地引導他們,以至于學生對有的活動參與的太過投入,玩瘋了到最后總結時收不回來了。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應該多注意自己的教學目標的實現問題,不能一味的跟學生玩游戲,以至于最后被學生被動的不知該如何把教學進行下去。

        小學數教學反思6

          眾所周知,近年來數學試題的新穎性、靈活性越來越強,不少師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難度較大的綜合題上,認為只有通過解決難題才能培養能力,因而相對地忽視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教學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證拿出來,或草草講一道例題就通過大量的題目來訓練學生。其實定理、公式推證的過程就蘊含著重要的解題方法和規律,教師沒有充分暴露思維過程,沒有發掘其內在的規律,就讓學生去做題,試圖通過讓學生大量地做題去“悟”出某些道理。結果是多數學生“悟”不出方法、規律,理解浮淺,記憶不牢,只會機械地模仿,思維水平較低,有時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蘆畫瓢,將簡單問題復雜化。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過于粗疏或學生在學習中對基本知識不求甚解,都會導致在考試中判斷錯誤。不少學生說:現在的試題量過大,他們往往無法完成全部試卷的解答,而解題速度的快慢主要取決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練程度及能力的高低?梢,在切實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中同時應重視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養。

          滲透教學思想方法,培養綜合運用能力

          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有:轉化的思想,類比歸納與類比聯想的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換元法、待定系數法、反證法等。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滲透在中學數學教材的條章節之中。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恰當在講解與滲透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從而達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靈活運用和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

          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圍繞著學生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習的領路人。

          在一堂課中,教師盡量少講,讓學生多動手,動腦操作,剛畢業那會,每次上課,看到學生一道題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點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們即將做出答案的時候將方法告訴他們。這樣容易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學生的思維本身就是一個資源庫,學生往往會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來。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0分鐘的學習效率,要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就應該多思考、多準備,充分做到用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學機智,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

        小學數教學反思7

          本周執教了一節《數對確定位置》這樣的小型的公開課,全體數學老師和華靜老師來聽課。對于這節課,去年我講過,猶記得當時也是在教研的時候講的課,如今拿出來舊菜炒新書,也是上出了另外一番韻味。經過評課和我自己的反思,有這樣幾點反思:

          一、如何考慮學情轉變下教學方式的轉變

          《數對確定位置》這一單元從原來的第四單元調整到現在的第一單元,我們就應該要考慮到學生對于新書、新知的一種好奇性,適當的改變教學策略。如按照我自己的預想讓學生描述出小強在圖中的位置,學生應該是不知道自己正確的表達方式的?墒俏液雎粤瞬糠謱W生有預習的習慣,對于第一單元的知識,即使是最懶的學生也會或多或少的翻閱第一單元的知識,對于新知他們不可能不知道。當學生站起來說出“第三列第二行”的時候我就知道原本在第二環節出現的在第一環節就出現了,瞬間我的思路就有點被打亂的感覺,在這樣的情況下,經驗尚淺的我又不敢順著桿子往上爬,只能自動屏蔽正確答案一步步按照原來的套路走。這也是我們絕大多數青年教師最容易忽視的問題:備課不考慮學生,不關心學生的已有經驗,遇到事情沒有隨機應變的能力。

          二、問題設置是一門學問

          在講課中遇到這樣的兩個小問題。第一個:認識了數對之后,我讓學生做了一個小練習,小芳的位置是(1,5),小亮的位置是(5,1),你能在圖上找到他們的問題嗎?在這里的重點是想讓學生把握用數對表示位置的時候,列在前行在后的規定很重要,但是我的問題設置出現了問題,我問了一句:面對這兩個數對,你有什么疑問?學生有種被我問蒙了的感覺,現在想一下,如果我站在大屏幕前面,指指數對,指指位置,然后像華靜老師提出的那樣問一句:你發現了什么?問題會不會更有指向性呢?學生的疑問會不會立馬就出來了呢?同樣的問題出現在數對(x,x)出現的時候,我問學生:x能表示不一樣的數嗎?學生毫不猶豫的回答:能,我現在依然在想學生為什么會回答能,除了慣性思維,剩下的就是我的問題范圍太廣,x確實能代表任意一個不同的數,可問題的關鍵在于x同時出現的時候,他們只能表示相同的數,我覺的當時如果我引導孩子:x可以表示任意一個數,我們來試一下,當x等于1的時候,這個數對就是。。。。。。這樣孩子順勢就可以說出(1,1)?磥韱栴}的提出不僅要適時,還要恰到好處。

          三、心急總是年輕老師的一大弊病

          本節課我自己上完出了一身汗,不用別人說我自己都感覺出來——這節課又說多了,說多了不要緊,還說的比較心急。這也是我從教四年來一直在努力改,但收效甚微的一個大毛病。其實我最煩在課上自己呱呱講不停,但又怕學生聽不懂,所以經常說著說著就多了。所有的時候自己把自己的課錄下來,仔細觀摩自己的弊端也是好的。

          通過這節課我也總結出,一節再簡單的課,上過多少次,每一次的韻味、感覺,都是隨著不同的學生發生改變的。我們在上課的時候,不僅要備教材、備教參,更要備學生,才能把自己和課堂有效地發揮到最好,再好的教案也要隨著自己學生的轉變而適時地作出調整,所以我們更不能以教過一年五年級,作為自己的優勢,或許這會是我們最大的弊端。

        小學數教學反思8

          在一段時期的實踐中,我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著幾點問題:

          1、很多問題都要靠我講他們聽,我講得多學生做得少,同學們不善于擠時間,獨立動手能力比較差,稍微變個題型就不知所措,問其原因,回答不會,做題沒思路,一沒思路就不想往下做。平時做題少,很多題型沒有見過,以致于思維水平還沒有達到一定高度,做起題來有困難。

          2、基礎知識掌握的不扎實,有些該記憶的公式沒有記住、該理解的概念沒有理解,尤其是立體幾何基本問題的求法,復合函數的求導法則等,導致做題時不知該用哪個公式,還得去翻書。

          3、上課聽課的效果不好。大部分同學都說,課堂上我講的東西極大部分能聽懂,但一到自已做題就不會。其實這部分同學聽懂的只是對某一道題表面上的東西,其實質的東西,它所蘊含的思想方法,沒有融入到其大腦中,不會舉一反三,沒有從問題的表面看到本質,思維沒有得到升華,課下又不鞏固復習,導致講過的題型仍然不會做。

          4、現在有少數學生比較懶,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些問題他知道思路后,就只知道說不動手,數學課桌子上不準備草稿紙,以致于每次考試都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得不了高分。

        小學數教學反思9

          教材分析:本節課是北師大教材四年級下冊36頁的內容。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在數圖形的過程中體會找規律的過程,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圖形特征,有序思考等良好習慣,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

          學情分析:我班學生課外知識比較豐富,有的學生早已會套用公式來計算圖形個數,但對公式是怎么得來的不是很清楚,而且大部分學生還是比較喜歡用數的方法來計算。因此教學中我利用我校電教設施齊全的優勢,制作課件,讓學生充分體會數的過程及方法,自主參與找規律的過程,最終達到能列式計算出答案為目的。

          教學目標:

          1、通過數一數,說一說等活動,使學生體會找規律的過程。

          2、通過數圖形的過程,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培養認真觀察、有序思考的良好習慣。

          重點目標是教給學生有序觀察、尋找規律的基本方法,培養總結歸納、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法與學法:數學課程標準第二學段目標中明確指出:要讓學生經歷探索給定事物中隱含的規律,使學生的數學思考有條理,并具有一定的歸納能力。因此在四年級下冊安排“數圖形中的學問”這一學習內容,是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初步理解和掌握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最好體現。

          圖形計數是研究一個圖形中包含基本圖形個數的問題。數出某種圖形的個數是一類有趣的數學問題。怎樣數圖形的個數就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全部數出來呢?其實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類數。通過讓學生親自數一數的活動,經歷從簡單到復雜圖形計數方法的探究,學會按照一定的順序與規律去數,可以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有序思考的思維品質。所以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讓學生自主探究,在經歷多次數較簡單的圖形地過程中發現規律并總結歸納出方法,得出公式,然后運用所得解決較復雜的問題。在《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整合》的研究過程中,我深感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所以在教學中我充分借助多媒體設備的演示,較好地呈現了學生數角的過程和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并有助于學生歸納、總結數角的方法,使學生的抽象能力得到發展。通過讓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學生在探究討論、交流、歸納、總結中,我盡量尊重學生自己的體驗,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幫助學生認識了自我,建立信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作為數學老師都知道,數圖形的內容非常豐富,變化莫測,這節課所接觸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所以我把重點放在教給學生數的方法上,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

          教學程序:1、激趣引入,揭示課題;2、檢查舊知,初步練習;3、探索方法,尋找規律;4、運用發現,總結歸納;5、拓展延伸,體驗快樂;6、回顧過程,全課總結。

        小學數教學反思10

          教學價值是在教師完成教學目標,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下,教學意義、思維培養、陶冶道德情操的升華,是教育教學的更高境界。有一句教育格言說得好“教育是一項事業,需要我們無私的奉獻;教育是一門科學,需要我們刻苦的鉆研;教育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不斷的創新!狈此冀虒W價值,就是挖掘該節課富含的認識教育價值、情感教育價值、行為教育價值。

          要知道每一種數學思想都包含著一種人生哲理,每一種解題方法都豐富著學生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每一點滴的數學知識都凈化著學生的心靈。只要我們細心觀察、認真分析、深入思考、努力拓展,不放過課堂教學中的蛛絲馬跡,不放過教材中的一字一句,我們一定能做到,我們也一定能做好。如分類討論的思想教學生辨證地看問題,函數的思想教學生既要注重問題的現象更要認識到問題的本質;數形結合的方法教學生認識什么是數學美、怎樣欣賞數學美、如何運用數學美,反證法讓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不一定要正面出擊、有時側面迂回效果更好;數學家的成長歷程可以給學生樹立榜樣、激勵學生刻苦學習;我國悠久燦爛的數學發展史可以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激起同學們的愛國主義熱情,從而奮發讀書獻身祖國的現代化建設,F代教育不是要教出一群書呆子,不是要教出一群高分低能兒,而是要為學生未來著想,為他們豐富多彩的人生作必要的知識準備和心理準備。知識是死的,不知道是可以從書本上學到,而能力素質卻是無形的'、是無法教會的。一個人的素質決定了他的生存能力和發展前景。歸根結底,教學的價值在已經在塑造人,交給學生做人的道理,交給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自我發展的基本素質,讓他們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小學數教學反思11

          一般地講,到了高三復習階段,每個學科都會選配一種復習資料,如何用好復習資料,讓它發揮最大的效益;如何處理好課本與復習資料的關系;這是高三復課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基礎性問題。

          為了解決好這個問題,我采取的做法是:在第一輪復習時,先將課本上的知識編制成基礎訓練題供學生自我檢測,查找知識上存在的漏洞和缺陷;然后針對學生作練習時暴露出的問題,再有目的的選編練習題、例題進行精講精練,從而消除學生知識上的盲點,對知識上的薄弱環節進行鞏固和加深。每復習完一章以后,再次透過單元檢測、試卷講評查漏補缺,并讓學生詳細閱讀課本上的本章教學資料,以便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不留空白點。實踐證明,這樣做,效果較好。

        小學數教學反思12

          《數一數》是孩子入學的第一節課,要讓孩子從一開始就感到數學不是枯燥的,數學聯系生活。所以這節課一開始我就利用了數學光盤,動畫的數學樂園果然引起了學生的注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總的來說,這節課還算順利。

          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在數一數的過程中絕大部分學生都能數正確,但也有極個別學生會把9個氣球數成10個,5只蝴蝶數成6只,但在我一句追問下又全部改口了,又數正確了,在觀察飛機時也錯看成了3架,這些都是觀察不夠仔細造成的,在這里就提醒同學引起注意,另外強調數的方法,這樣就不會少數或是多數。應該說這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不僅僅在于數出具體個數,而要指導學生按照一定順序一定規律去數一數。所以這里我安排了學生上來拿著教鞭介紹自己數的方法,并帶著大家一起數,用教鞭指一個數一個。

          在這里我沒有提出有兩個兩個,五個五個這樣更快的數法,我也沒有追問有沒有不是一個一個的數的?只是要求學生按照規律一個一個數,雖然那并不是重點,但或多或少會因為這樣的處理束縛學生的思維,影響數的速度。利用美麗的數學世界教育學生平時玩的時候也要注意觀察作個有心的小主人,讓數學與生活實際聯系得更緊密,讓學生明白學習數學是有用的,有價值的,這樣才體現學習有意義的數學。我教兩個班的數學,所以這節課我上了兩遍,第一遍上的時候時間相對較緊張,沒有安排學生打開數看一看,對教材有一個整體上的把握,也沒有指導學生完成書上的點子圖,僅僅是觀看了光盤出示的點子圖。在接下來的課上我稍做調整,留有時間完成書上的題目,但是并沒有詳細指導學生怎樣整齊的畫,只是強調要花的整齊,要像書上畫的一樣,我應該從前面點子的關系以及點子的擺放規律指導學生,這樣就會把點子花的更好而且可以引導學生數數不只是一個一個的數。

          另外,通過這節課親自體會以及指導教師提出的建議,我發現一節課不僅是要完成教學內容,還要有一套教學方法,組織能力,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而言,一開始寧可不能完成教學任務也要多花點時間培養學生的習慣,從小抓起利于以后的教育及孩子的個人發展,而且作為一名一年級教師上課一定要把問題說清楚,布置的任務要明確,利用一些口令開始活動。上課內容要新穎,形式多樣,語言要豐富。

        小學數教學反思13

          一、有機地整合學習素材,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蘇霍姆林斯基曾言: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無痕的教育。新課程也認為,課程不是孤立的,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機構成;課程不能把學生與生活割裂開來,而應使學生與生活有機融合,“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將教學活動置身于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為他們提供觀察、操作、實踐探索的機會。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因此,開始我并沒有直接出示本課的教學內容,而是以學生喜聞樂見的特殊標志引入,從而充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也為后面的學習設下了良好的鋪墊。

          二、適時地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數學教學并不是要讓學生掌握多少的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體驗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因而,在我的課堂中總是力求充滿數學的思考。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經歷和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感受符號化思想,發展抽象和概括能力。

          如:教師讓學生根據擺出的三角形個數用式子表示小棒的根數,然后使得學生在認知的沖突中產生用字母表示數的需要,這里就蘊涵著一種抽象的思維過程。再如:當學生由運算定律而聯想到可以用字母表示無窮無盡的三角形的個數時,教師不失時機的進行了數學方法的滲透“利用以往學過的知識來解決面臨的新問題是一種極好的學習數學的方法!薄澳銈兡芊駨臄祵W的角度思考一下,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這些事物的名稱呢?”“數學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簡潔美”……在本課中我抓住了每一個細微之處,給學生以數學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力求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三、自主地建構知識,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標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創設了一個個生動而有意義的情景,讓學生始終將自己處于“探索者”“研究者”以及“發現者”的位置,從而真正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

          如:“你能根據不斷增加的三角形的個數,用式子表示出所需要的小棒的根數嗎?”教師明知道那是寫不完的,但不急于點破,而是說“那就把你們能寫的都寫出來吧”,等學生寫的不耐煩而產生新的認知需求時,教師才一語點醒夢中人“太煩?這可不是數學的風格。∧銈兙蜎]有辦法讓這寫不完的算式簡單化?”,在這里教師沒有刻意的牽引,也沒有主觀的給予,而是學生真正的內在需求。

        小學數教學反思14

          《數的世界》是一節數學概念課,即教學因數和倍數。在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礎上認識因數倍數;而現在是在未認識整除的情況下用乘法算式直接認識倍數和因數。數學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較難教,而這部分內容學生是初次接觸,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根據本節課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中我注重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理念,努力為學生的探究發現提供足夠的空間。

          由于這是節概念課,因此有不少東西是由老師告知的,比如因數和倍數的概念。在認識了各類數之后,我創設有效了數學學習情境,讓學生動手操作把12個小正方形擺成不同的長方形,再讓學生寫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直接告知因數和倍數的意義。這樣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從動手操作,直觀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從具體到抽象,讓學生自主體驗數與形的結合,進而形成因數與倍數的意義,使學生初步建立了“因數與倍數”的概念。

          為了突破本課的難點,我通過變式拓展,實踐應用,促進了學生的智能內化。

          在理解因數和倍數中,我認為有兩個關鍵性的問題是學生比較容易混淆的。

          第一就是因數和倍數的范圍(非零自然數),我是這樣處理的:通過一組算式讓學生說誰的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如3×5=15 6×8=48 9×4=36 12×5=60等,學生越說越順口,越說越有勁,我突然拋出了1.5×6=9這個算式,結果有同學陷入了沉思(我認為這些同學感覺到了與剛剛的哪些算式有點不一樣),但也有同學還是舉手這樣答道:1.5和6是9的因數,9是1.5和6的倍數,話一說完,就見那些沉思的同學有幾個高高舉起了手,迫不及待的說:我們說研究因數和倍數是在非零的自然數范圍里,可這里的1.5不是自然數,所以不可以說1.5和6是9的因數,9是1.5和6的倍數。

          我就趁熱打鐵,組織學生進行熱烈的討論,同學們統一了認識,真正認識到了因數和倍數的范圍,從而為理解概念打好了堅實的基礎。而第二個關鍵性的問題我認為就是因數和倍數的相互依存的關系,我采取了幾個遞進的環節進行處理:一開始我就直接告知,讓學生鸚鵡學舌。如通過學生寫的3×4=12這個算式,我就說,這時3和4是12的因數,12是3和4的倍數。

          通過一些類似的乘法算式讓學生試著說,很快學生就有了第一感性認識;接著我用一個游戲讓學生理解因數和倍數的相互依存,我舉了三個數字卡片,分別是3、6和12,讓學生很快說出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

          為什么?

          學生很快找到了3是6和12的因數,6也是12的因數;6和12都是3的倍數。我追問:那我說,6是因數,12是倍數可以嗎?通過這個例子,學生認識到6相對于12是因數,而相對于3卻是倍數;而12相對于6才是倍數,它相對于其他的數就說不定了,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相互依存的含義,更好的理解了概念的;最后我讓同坐兩人一組,一人說任意一個自然數,另一個同學則找出它是誰的因數,誰的倍數?并說出判斷的依據。

          由于答案不同,學生思考問題的空間很大,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本節課,學生都沉浸在自己的角色體驗中,享受到了數學思維的快樂,我想這才算是真正的“有效教學”。

        小學數教學反思15

          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萬以內數的認識”并非一無所知,他們在以前學習的基礎上或生活中已經積累了大量萬以內的數的知識,有的甚至能夠讀出萬以內的數,只是尚未形成系統的認知,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進行歸納總結,逐漸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整理歸納新知,為了有效地突出重點,我把教程從三個方面進行分解:

          一、聯系生活,感知大數。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數學強化生活性,讓學生學習有價值數學,使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因此,在本節課,我首先將生活數學化,通過讓學生課前調查發現生活中的大數,課堂交流生活中的大數,從而感受到生活中原來有這么多大數,進而產生研究生活中的大數、學習數學的必要性。再讓學生探索,將生活化的大數抽象成數學知識。

          二、動腦思考,體會十進制關系。

          學習萬以內數的認識之前,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先認識計數單位“千”,通過數大正方體的方法到數出大正方體的個數這樣的過程,重新將數學知識回歸到生活,將數學生活化,讓學生在交流中體驗學習數學的實際意義,進一步感受學習數學的必要性。其中在數大正方體時,引導學生數的方法尤其重要,并在其中讓學生感知10個一是1個十,10個十是100,10個一百是1000,由此得出大數:一千。并使用課件演示一個個、一條條、一片片數的過程,加深對“千”的認識,體會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為認識萬以內數的認識做好鋪墊。

          三、以活動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數感。

          學生在數一數活動中,經歷數數的過程,繼而認識計數單位“萬”和10000以內的數,能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簡單地交給學生“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過于生硬和說教,學生很難掌握個、十、百、千、萬之間的關系。為此,在本節課安排以活動,促進學生數感地發展,豐富學生對數的認識。首先,課前讓學生調查發現生活中的大數,課堂交流中生活中的大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大數有了初步的認識與感受。接著,安排“猜一猜?”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出“一個小正方體是大正方體的一份子”,給學生估計地標準,進而估計“大正方體有多少個小正方體?”讓學生在估計中思維得以碰撞。學生對“萬”的認識是困難的,如何突破這一難點,讓學生建立“萬”的理解呢?在學生認識“十個一百是一千”“一個大正方體里有1000個小正方體.” 緊接著我通過活動:觀察1本100頁的書,再把10本100頁的書放在一起,讓學生體會感知1000頁到底有多少。那么10個大正方體合起來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讓學生建立“十個一千是一萬”的初步認識,而“一萬”究竟是多少呢?學生還是模糊的。我再通過體會“猜學校的人數”,幫助學生理解大數的含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我們二年級每班大約有50名學生,有10個班,全年級大約一共有500人。全校有6個年級,每個年級有500人,全校大約一共有3000名學生,3000還差7000才到一萬。學生會覺得全校學生看起來已經很多人了,但是全校人數3000人距10000人還差那么多,說明一萬這個數很大。

        【小學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與形教學反思11-24

        小學數學認識1000以內的數教學反思11-11

        用字母表示數教學反思11-22

        初中數學《有理數》教學反思08-18

        幼兒園猜數游戲教學反思08-11

        小學奧數教學計劃08-18

        10以內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11-30

        初中數學《有理數》教學反思3篇04-27

        百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1-25

        百分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1-23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