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10以內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時間:2022-06-09 14:48:28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10以內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通用12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后。那么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10以內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0以內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通用12篇)

          10以內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篇1

          在10以內數的加減法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對于數的計算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尤其是對于一些零基礎的孩子來說,數的計算是一時間難以接受,體現在不能迅速、熟練地去完成題目。而10以內加減法是數學的最基礎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必須要達到正確、熟練。所以,我就在思考怎樣幫助學正確、熟練計算10以內數的加減法?

          教材編寫的時候,在學習10以內數的認識以后,學習加減法之前,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數的分與合。如10可以分成9和1,10可以分成8和2,7和3 組成10,6和4組成10。分與合對于10以內的加減法來說是一個基礎,如果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分與合,那么計算是沒有什么大的問題的。

          在教授分與合這節課的時候,根據低年級兒童的特點,要采用多樣化的練習形式,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同時還可以組織一些游戲。如手指游戲,“我出 1,我出5,5和1合成6”。又如猜數游戲,“這一堆圓片有6個,我用手指蓋住一部分,露出的部分是4個,猜一猜,我蓋住了幾個?”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學生們一方面能夠感受到快樂,與他人建立良好的溝通;另一方面能夠對分與合加強練習,做到寓教于樂,很有意義。

          在新授10以內加減法的時候,一定要讓學生動手操作,這時候小圓片就派上了大用場。如3+2=,可以先擺3個圓片,再擺2個圓片,合起來是5個圓片。這樣用實物再過渡到數字,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同學是非常有輔助功能的。在做題目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再腦海中呈現擺實物的情景,然后再計算出得數。雖然一開始,對于學生來說,這樣是比較花時間大,但實際上是發展數學思維的基本途徑,在計算教學中的操作活動,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數感。

          一年級新生由于生活背景和學前教育的不同,對加減法的理解和計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我的兩班級里就有這樣的情況出現,有些孩子在一分鐘內能夠完成 15題以上,而有些孩子一開始只能完成10題左右。所以一開始,我要求孩子們在保證題目正確率的基礎上,再要求孩子慢慢去提高速度,絕不一蹴而就。

          在家里,家長也可以和孩子進行聯系和互動。比如玩手指游戲,利用家中的物品:筷子,牙簽,棉簽棒等等來擺一擺,數一數,算一算?沼嗟臅r間,也可以隨機地說一道計算題,孩子答對了就給予鼓勵。10以內的加減法要讓孩子特別熟練后再進入20以內的,同樣非常熟練后過渡到百以內。不要過快,循序漸進,效果最好。

          10以內加減法是對一個計算的基礎,一定要達到脫口而出的效果。同時,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這點在10以內加減法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講清楚,有助于孩子的理解。

          10以內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篇2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1-5的加減法和6和7的組成的基礎上,學習6和7的加減法。

          結合情境,引導學生。本課設計了參觀植物園的情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解決具體情境中的問題和計算方法放在重難點。通過兩位同學不同角度的觀察,列出兩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讓學生說明是怎樣看圖列式的。這一環節感受“一圖兩式”,感知根據一幅圖可以列出兩道不同的算式。在教學設計時我設計了一個猜數游戲,這樣既能提高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復習數的組成,讓孩子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入6和7的加減法的`學習。教學時,我還讓學生充分動手操作,在擺一擺,說一說,用手比一比的環節中引導學生,為學習應用題做好鋪墊。

          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合理安排教材內容。在教學設計中,我把6和7的加減法分開處理,先教學加法進行鞏固。再教學減法進行鞏固,這樣,學生能夠在很扎實的理解加法的“一圖兩式”和問號、大括線的含義的前提下,進一步學習減法。在最后的練習中,再出現加法和減法的綜合練習,使學生能夠整體、全面地理解鞏固新知識,而且練習題的設計有針對性能夠照顧到全體學生的學習水平。

          在教學本課后,我覺得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還很多。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有時語言不夠簡練,提問時不夠貼近兒童的語言,針對課堂上臨時出現的一些問題,處理的不夠巧妙,有時隨意性的語言不應出現,課堂結構密度不是十分緊湊,針對個別同學的問題沒有做到巧妙、妥善的處理等。針對這些問題,我要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多學習,誠心請教,改正不足,吸取經驗和教訓,加強自己的教師基本功練習,希望自己能夠不斷進步。

          10以內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篇3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1-5的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6和7的加減法。這節課以獎勵小朋友智慧星提高學生興趣為情境引入新課:學習6和7的加減法,教學時讓學生充分動手操作,在擺一擺,寫一寫,說一說的環節中展開學習活動。課堂教學中滲透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以及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

          在教學6。7加減法時,我首先復習5以內的加減法,再復習6、7組成,目的是為后續學習6。7的加減法做鋪墊,利用師生對口令方式把學生很快引入課堂學習中來。結合情境,引導學生理解圖意,充分感受“一圖兩式”。然后讓學生數梨子,通過兩位同學從不同角度的觀察,列出兩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讓學生說明是怎樣看圖列式的。這一環節初步感受“一圖兩式”,感知根據一幅圖可以列出兩道不同的算式。

          再后通過學生用手中的小棒擺一擺直觀圖,然后再自己獨立列算式。使學生能夠由具體的實物到看直觀圖列式,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遵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

          但本節課教學任務沒有完成,重點和難度都沒有突破,從課堂來看,教學效果也不太好。課后,自己總結了以下,原因如下:

          1、教師想表現的過多,造成目標不單一,任務沒有完成。

         。1)因為教研組組織聽課,結合縣教研室高效課堂精神,本人本節課力求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故設計了很多的活動和游戲。由于學生只注重了活動和游戲,而缺乏了對于數學知識的探究與思考,導致學生紀律較差,課堂散亂無序,加上教師缺乏課堂組織教學的經驗,因而廢話很多,沖淡了教學內容。

          (2)我為了突出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引入了很多的實例,6和7的看圖應用題是下一節課的內容,本節課介入太多,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

         。3)為了體現分層教學,鼓勵后進學生,本節課過多的關注了雙差生,忽略了大部分學生,也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

         。4)活動和游戲設計過多,可只保留一個,比如我是停車管理員,在黑板簡筆畫出畫境,借助這一個活動反復練習即可。

          2、教學準備不足。本人設計出教案以后,才去找磁性演示學具,安排學生學具,學生沒有重視,加上家長也不配合。致使學具擺拼游戲無法進行,調整后的“車庫管理員”游戲沒有很好組織,加上教師思路不清晰,沒有很好的借助這個游戲讓學生掌握“一圖兩式”甚至“一圖四式”。課堂的應急預案和教師的機動處理都做的不夠好。

          3、研究性的教育教學不夠。

          (1)本班學生特殊較多,好動學生的管理方面也經驗不足,單方面的激勵和鼓勵學生,讓學生對教師沒有了畏懼感,常常感覺對學生管理無力,經常出現課堂教學為課堂管理讓路的情況,甚至出現課堂失控現象。

          (2)本人沒有認真地研究過小學數學的課標和本冊書,疲于完成當天的教學任務,因而教學知識缺乏系統化;首次執教一年級數學,也缺乏相應的`教學經驗。

         。3)教學中的家長老師和學生小助手作用沒有充分發揮。雖然很多家長也能給學生輔導,但輔導不得法,有的家長經常提前于教師給學生輔導,且教學思想不對,學生接受的東西不單一。學生小助手的的幫扶在課內較少,課外缺乏調研和指導。

          4、教師的基本素質差。

         。1)語言不簡練

         。2)教學思路不清晰

          在以后的教學中,本人從以下幾方面做起,以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提升教學能力:

          1、認真學習。認真學習新課標,多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效果;自身嚴要求,規范自己的課堂言行,不斷摸索小學低年級的教學方法,盡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逐漸讓課堂有效、實效、高效。

          2、端正思想。教學目標盡可能單一,備課多用心,除了備教材外,要重視備教法、備學法、備學生,上課嚴格按計劃執行并保持一定的機動性。

          3、做好學生家長和學生小助手的培訓和指導,讓他們切實發揮作用。

          4、重視大面積教育教學,不能注重了個體忽視了全體。

          10以內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篇4

          教材在有關6和7的加減法的安排上由以前的一幅圖表示一個算式過渡到一幅圖表示兩個算式。這項內容就成為本節教學的重點,為了突破這個重點,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前我深挖教材,精心設計教案,使得整節教學能夠順利開展,現將教學內容反思如下:

          1.結合情境,引導學生操作,充分感受“一圖兩式”。我把課本中小朋友擺小棒的圖,變成學生喜歡的卡通小動物(小雞和小青蛙)。由小動物在草地上蕩秋千的情境,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畫面生動活潑,既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又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把1只小雞和5只小青蛙放到每個組的草地秋千上,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動物?通過兩位同學不同角度的觀察,列出兩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讓學生說明是怎樣看圖列式的'。這一環節初步感受“一圖兩式”,感知根據一幅圖可以列出兩道不同的算式。

          2.獨立操作,形成概念,理解“一圖兩式”。我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一圖兩式”。而接下來的第二個環節,是讓學生在情境中獨立地進行操作,進一步鞏固和理解“一圖兩式”的意思。在秋千數量不變的情況下,讓學生思考,還可以擺成幾只小雞和小青蛙,用小棒和圓片代替小雞和小青蛙自己來擺一擺,并看著自己擺的圖列出兩道加法算式。這樣便出現了兩組6的加法算式,加上我讓同桌兩人互相講解是怎樣看圖列出算式的,又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合作能力。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使學生從感知中樹立“一圖兩式 ”的概念。這樣處理,既給學生提供了自由的操作空間和充足的思考余地,又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用數學意識?赡苁亲寣W生合作得多了,加上孩子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有部分孩子開小差,說話,今后,還要加強這些學習習慣的培養。

          3.建立表象,由具體操作到看圖列式。第三個環節,便是學生根據教師出示的直觀圖,自己獨立列算式。使學生能夠由具體的實物抽象到看直觀圖列式,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遵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

          4.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合理安排教材內容。在教學設計中,我把6和7的加減法分開處理,先教學加法進行鞏固。再教學減法進行鞏固,這樣,學生能夠在很扎實的理解加法的“一圖兩式”的前提下,進一步學習減法。在最后的練習中,再出現加法和減法的綜合練習,使學生能夠整體、全面地理解鞏固新知識。如:在綜合練習中,出現了四道看圖列式。由于難易程度不同,可以讓學生任意選擇其中一幅圖,進行列式計算。這樣安排提供了充分的學習選擇機會,而且練習題的設計有針對性,能夠照顧到全體學生的學習水平。

          5.活動形式多樣化,語言貼近學生生活。課堂上,我們設計了這樣幾個活動:

          a。你還想讓幾只小青蛙和幾只小雞來玩秋千,自己擺一擺;

          b。你們草地上的小動物也累了,你想讓哪種小動物先回去呢?

          c。綜合練習讓學生在這四幅圖中任意選一幅圖,喜歡哪一幅就做哪一題。

          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讓學習靈活地選擇,同時也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孩子們的學習興致較高,只是由于放得太開了,有的孩子說不到點上。整節教學中,我深挖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節,運用多種教學形式,貼近學生生活的語言,和有趣的、學生喜歡的卡通動物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了教學目標,掌握了所學內容,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10以內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篇5

          通過上近兩個月一年級的數學課,讓我深刻體會到了那句話——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所以,我想今后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更注重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運用多種方法,靈活的進行教學,使學生在快樂中扎實的學習知識。通過今天的教學,我感覺有以下不足:

          1、對于5+1和1+5的同一幅圖,教材的設計意圖是根據一樣的圖,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學中有些學生還是不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這時候教師應該在學生解決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到事實就是一種擺法而已,這樣有利于學生的掌握,清楚的明白一圖兩式的由來。

          2、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到一圖兩式,應充分利用數的組成,并引導學生聯想,看到一組還能想到哪組,這樣有助于學生在看到1+5=6的時候馬上可以想到5+1=6。還可以讓學生舉例你還能想到哪些像這樣得數是6的“好朋友算式”。

          3、對于本節課的計算,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是會的,那么老師就應該選擇“你的想法、你是怎么算的”,引導學生思考計算的過程,引導學生從加、減法的意義出發,借助數的組成知識來解釋,要使學生不僅知道得數更能說出算理,在此基礎上再使學生理解“一圖兩式”滲透“一圖四式”。

          4、 沒有顧及到成績不是很好的同學,其實對于一開始說圖意列算式的那些,可以給予一些引導,帶著他們說一說,并給予鼓勵,提高他們的興趣,膽量與信心,也可以運用他們說把教案引出來,避免一開始請好學生一下子就把答案說出來的現象出現了。

          5、 表揚與鼓勵方式單調。好學生在回答有價值的精彩的地方,給予表揚,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只要回答問題就鼓勵,增強其學習的興趣與信心。

          6、 教師說的太多,有些問題說的差不多就可以了,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不需要深究。例;最后開放題說了差不多就行了。

          10以內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篇6

          我上了一節數學展示課——6和7的加減法,這是一節計算課,但是仔細讀過教參后,會發現在計算的同時,要讓孩子感受從不同角度觀察問題,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初步感受,在加法算式中,兩個加數互換位置,其結果不變,另外還要學生從會列一圖兩式到一圖四式。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這節課的反思。

          一、學生的閃光點

          這次課,我覺得劉欣榮同學,讓我眼前一亮,平時上課他就積極舉手發言,這次課上,他依舊如此,而且積極思考,到最后自己總結出了什么時候能列“一圖四式”,什么時候只能列一加一減兩個算式,這是讓我感到比較驚喜的地方。

          二、需改進之處

          1、教學內容方面

          教完這節課,我整體的感覺就是每個環節都急急忙忙的,因為我又要講算理、算法,又要滲透我上面提到的教參中希望孩子掌握的其他知識,所以導致時間不夠用,另外我的設問有些多,而且都是重復的',我其實是想告訴學生,解決這一類題是有他的一種流程的,但是由于我沒有總結,所以導致孩子沒能很好的體會。對于算法我也沒有很好的進行總結,導致孩子再說算法的時候,無法說清,應該進行總結,算法有三:

         、僦苯訑

         、谶\用組成與分解

         、奂訙p法的含義

          如果提前對算法進行總結,那么會節省很多時間,讓孩子理解除算理算法以外的其他知識點。還有教學中有一點疏忽,就是圖與所列算式之間的關系,我們由圖想到如何列式,這里沒有重點強調,有可能會造成孩子只是簡單的模仿老師進行列式,而不是真正的理解算式的含義,應該多多加強圖與式之間的聯系,讓孩子自己說說為何這么列式。

          2、習慣培養方面

         、僭诮虒W中,需面向全體。而我只關注了回答問題的同學,所以導致在大約15分鐘后,有的學生坐不住了,而我卻沒有及時發現并提醒。

         、趯τ凇耙怀、一拳、一寸”的落實還不到位,不能只停留在會背上面,應該落實到“做”這一層面。

         、塾行虮磉_和說完整話,以后還要加強訓練。

          10以內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篇7

          自從新課標實施以來,很多老師都喜歡創設一定的聲音、圖片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的課有時我覺得是十分必要的,有時卻覺得會沖淡數學味,總之要因課而異。

          比如在“6和7的加減法”一課中,我看到了這樣的一個教學設計:在結合情境,引導學生操作,充分感受“一圖兩式”時,把課本中小朋友擺小棒的圖,變成學生喜歡的卡通小動物(小雞和小青蛙)。由小動物在草地上蕩秋千的畫面,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把1只小雞和5只小青蛙放到每個組的草地秋千上,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動物?通過兩位同學不同角度的觀察,列出兩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讓學生說明是怎樣看圖列式的。

          這個設計畫面生動活潑,既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又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我覺得這樣的主題圖和教材上的小棒圖相比,出現“一圖兩式”的效果更加明顯。因為在這節課之前,學生列式時往往是左邊的個數加上右邊的個數并求出總數,如果利用上面的圖的話教師可能需要一定的引導才能得出“一圖兩式”。但是利用小棒圖卻有很多優勢:

          1、讓學生擺好的話前后兩個學生在不同的方向觀察,就會很自然的列出兩個不同的算式,突破一圖兩式這一重點。同樣在教學減法時利用小棒圖讓兩個小朋友從不同方向觀察列式,也會很自然得出減法的.“一圖兩式”。

          2、學生再次的動手操作,進一步鞏固6和7的組成和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3、體會觀察的方向不同,引起加數交換位置,但總數是不變的。

          4、省去十分煩瑣的課件制作。

          因此,我想我們在備課時因仔細分析教材,然后再精心設計適合本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不要一味的去追求生動活潑的情境創設,這樣可能會沖淡數學味,失去數學最本質的東西。我們應該仔細琢磨教材為我們提供的素材,合理利用教材資源。

          10以內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篇8

          本節課教學6、7的加法和減法,要求引導學生經歷根據一幅圖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并算出得數的探索過程,感受調換兩個相加的數的位置得數一樣的客觀事實,同時也利用“一圖兩式”的學習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在上課伊始,我首先復習了5以內的加法口算題,復習6、7的組成,為本課6、7的加法做鋪墊。在新課講授過程中,運用了學生自學,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教學加法和減法時,讓學生合作擺小棒,通過擺的小棒來說明圖意,并列出算式,引導學生說出:因為學生坐的方位不同,觀察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寫出的算式就不同。并利用數的組成來計算出結果。在這個環節上應該注意組織好教學,因為一年級小學生在現階段對相對性的概念還沒與建立,對左、右的概念也是剛剛接觸,所以讓學生從左至右來看圖列式有一定難度。這點在教學效果上也體現了出來,教學切不可急于求成。同時,在擺小棒的環節,更應該注重組織好教學,個別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學生參與氣氛不濃,這都是我引以為戒的地方。

          從教學效果和目標達成情況看,本節課基本達到預期教學目標,教學效果沒有達到我的預期設想,主要是我教學時的語言還不夠精煉,課堂教學中應變能力還有待提高,在課的設計上對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了解還不夠,各環節之間聯系還不夠緊密,教學方法缺少靈活性。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注重課堂教學的組織,讓學生動而不亂,使課堂活而有序,同時深入挖掘教材,進一步了解學生,使課堂教學少留遺憾,多些精彩,也期待自己有更大的進步!

          10以內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篇9

          本節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6、7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基礎上展開的,是對前幾節課的一次應用。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將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同生活的實際情況相聯系,并初步體會到原來數學是一門有用的學科,它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整個知識網絡來看,它也標志著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的開始,是向后面的文字應用題過渡的橋梁。所以在教學中,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圖畫所表達的意思,知道所求問題的所在。

          教材從易到難,先教學用加法列式解決問題。在書本創設的情境中,我先讓孩子們根據看到的信息(左邊4個小朋友,右邊2個小朋友)接著,就讓小朋友認識了這兩個符號,因為大括號和問號比較熟悉和形象,小朋友也掌握得較快,也能根據圖意很快列出算式。

          接著,要教學用減法解決問題了,這是一個教學難點,需要學生一定的逆向思維。也是一樣的,先從創設的情境入手,我引導小朋友們解釋圖意:一共有7個向日葵,已經摘了3個,還剩下幾個?當讓學生列算式時,有一部分小朋友就寫成7—4=3,我發現其實他們并未理解題目的意思,如果這題是自由列式,我相信很多小朋友將會列成3+4=7。一個原因是答案過于顯而易見,不能讓孩子們感覺到問題的所在,還有一個原因是對于難點的教學,我并未讓孩子們親自去探索新知,去試著理解題意的不同。

          對于第一個外因,我應該在教學中引導孩子學會收集信息,根據知道的信息來提出問題,這樣來貫穿全課,可能孩子才能準確的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第二個原因,我想,我應該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我得先讓同學們比一比兩幅圖中大括號和問號位置的區別;然后再讓他們想想問號的位置不一樣了,書本老師的問題是不是也不一樣了呢;接著,經過分組討論,說出圖中隱含的問題,最后在根據問題列算式。

          一節課下來,我發現大部分小朋友還是做對了,還是有一部分小朋友還會想當然,將應該用減法的題寫成加法,或者不用總數減,而用大數減小數。他們并不會特意的去看問號所在的位置,做題容易跟著感覺走,第一印象對他們來說尤其深刻。若要讓一年級的他們學會初步的辨別和分析,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只有通過不斷地練習、改正,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來克服這個定勢。

          10以內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篇10

          在教學《10以內加減法》這一課時,為使學生更快的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更為了讓學生能夠對10以內加減法更有興趣,于是,我通過網上搜集資料、集思廣益等多種手段,最后設計了一個與實際生活貼近的“購物商店”的活動,活動過程中,我在課堂上布置一個生活用品、學習用品等物品的.小型商店,并且每個物品都標有10元以內的整元的價格標簽。一名學生扮演購物者,一名學生扮演售貨員,要求正確地付錢、找錢;顒娱_展中,同學們面對商店內的貨物興趣高漲,他們不斷地進行著交易,從買方和賣方兩個方面不斷的變換角色,讓自己在做與評的過程中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

          一節課的教學讓我深深明白:這樣的游戲活動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而且讓學生深深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及學習生活中數學的樂趣,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今后的課堂中,我一定會抓住一年級孩子的特點創設更多的有意義的活動,讓課堂更具有魅力!

          10以內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篇11

          我如果教《10的加減法》時,我先出示采松果的圖,然后讓學生認真觀察圖后提問"同學們,從這幅圖上你知道了什么?學生經過討論后發言:大森林里松鼠媽媽采集了7個松籽,小松鼠采了3個松籽。我當即表揚同學們觀察得很認真,接著我又問現在你能根據這些條件提出哪些問題呢?

          受到表揚的同學情緒很高,有的說:"我會提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集幾個?有的說:“我想知道松鼠媽媽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個松果?”。有的說:“小松鼠比松鼠媽媽少采集幾個?”……我又表揚同學們:提的問題可真多,那么,你們準備怎樣去解答這些問題呢?出示第一個問題:一共采了多少個松果?學生經過思考后回答應該用加法,即把7與3合并起來,列出的算式是:7+3,這時我又提問:你會計算這個算式嗎?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把你計算過程表達出來。

          小組討論后派代表上來說說:方法一:7+3等于幾,那就在7后面接著數出3,即8、9、10,也就是7+3等于10。方法二:左邊擺7根小棒,右邊擺3根小棒,把這兩部分合起來數一數是10根。這樣的教學,完全尊重學生,而學生始終處于主人地位。

          問題由學生自己發現,學習目標由學生自己決定,探索材料由學生自己選擇,并根據目標自主尋找規律,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就是研究經過自己的努力就能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的`教學,有效地培養并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意識,激發了自主探索的積極性,為學生的主動發展奠定了基礎。

          10以內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篇12

          小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和好動,喜歡做游戲,因此在教學中我計了一些游戲活動:找朋友、歌謠、搶答等等。通過游戲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學習氣氛,讓知識的學習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進行。

          我是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的:

          第一個層次是檢查復習:利用找朋友的游戲練習學過的加減法,使用口算條練習,全員參與,體現了面向全體,又極大的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

          第二個層次是授新知:這部分教學又分成三部分,先是看圖說圖意,再說出四個算式,初步感知10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然后是看算式直接計算結果,讓學生們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在肯定了學生們說出的各種方法后,指出想數的組成的方法快而且好;最后通過口算條鞏固計算方法。

          第三個層次是利用各種形式考查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先是找朋友相加得10,再是做書上的練習10的減法,最后搶卡片的游戲,培養競爭意識。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所以要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勝不驕,敗不餒。

          今后,改進措施:

          1,加強備課環節。認真研讀教材教參,多向同組教師請教,正確把握知識的重難點。使教學環節更加合理。

          2,課上認真關注學生的反應,隨時調整教案,使其更加適應學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講易懂。

          3,更多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更大的發展空間。

          我們常說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法寶,如何在課堂上真正用上這個工具,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問題。我們要根據兒童自身的特點,激發學生快樂學習,創造地學習,就要采取多樣的教學形式。

        【10以內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認識1000以內的數教學反思04-14

        小學數學《認識1000以內的數》教學反思04-07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7篇)05-25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1篇)06-13

        小學數學認識1000以內的數教學反思11-11

        小學數學認識1000以內的數教學反思(4篇)04-14

        小學數學認識1000以內的數教學反思4篇05-04

        小學數學認識1000以內的數教學反思(精選15篇)05-31

        小學數學十以內數的減法教學反思(精選5篇)11-24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