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有效教學設計實踐與反思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是面向教學系統,解決教與學的問題,為促進學生學習和成長而設計的一套系統過程。它是課堂教學的藍本,是落實教學理念和指導教學行為的方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和保證。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是一門科學,必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學規律,依據課程內容、學生特征和環境條件,運用教與學的原理,策劃師生學習互動活動;它也是一門藝術,必須融人設計者的豐富經驗,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生成的可能,設計出有效解決數學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一、強化基礎學情分析 找準教學設計的落腳點
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教學設計的其他內容有著緊密的聯系。是教學目標設定的基礎,是教學內容分析的依據,是教學策略選擇和教學活動設計的落腳點,學情分析是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具體落實。
1,學生的知識儲備。新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學生在學習新知時,一般會受到舊知的影響,在舊知的基礎上,認識新知,重構知識網絡。數學教師在教學設計前,要加強對學生知識背景進行有效分析,包括對學生已具備的有利于新知識獲得的舊知識的分析,還要對不利于新知識獲得的舊知的分析。因此,數學教師要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來設計富有情趣和針對性的數學教學活動。
2.學生的思維能力。埃德.拉賓諾威克茲在《思維.學習.教學》一書中說:“作為教師,我們教兒童。既然我們教兒童,那我們就要了解兒童怎樣思維,兒童怎樣學習!痹S多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往往關注的是“怎樣教”,而忽視學生“怎樣學”。新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注重啟迪和發展學生思維,使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得到形成和發展!币虼,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關注、分析學生已具有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方式,使教學設計與學生的思維方式有效對接。另外,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的分析也是不能忽視的內容。
3.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學生數學素養的判斷提供了理論基礎及基本思路,準確地判斷學生的起始數學素養是進行有效教學設計的前提。學生的綜合素養不僅僅在于掌握多少數學知識,也不在于能解決多少道數學難題,而是關注他們能否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形成進一步學習研究的能力。因此,教師要根據各個學生的能力差異,設計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設計不能過高,也不能降低教學要求,要做到因材施教,使設計的教學內容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培養學習數學的能力,加強學法的指導,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優化教學內容設計 批準教學設計的基本點
優化教學內容,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對教材進行整合、開發、創新處理,以分散教材的難度,減緩知識的坡度,使教學內容更趨于合理,讓教材的教育教學功能得到充分體現,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1.處理好四維目標。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結合數學教育的特點,確立了“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四維目標。體現了數學教學不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應用技能,體會數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加深對數學的了解,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但是四維目標,只是課程設計和教學設計的總體目標,不是每節課設計的具體目標,在具體的教學設計過程中,要進行分解、細化,生成具有導向性的具體目標。
2.設計好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既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方向。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不僅包括知識和技能,還包括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對目標的不同理解會形成不同的教學設計,從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課堂教學。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時,要緊緊圍繞“三維教學目標”,即“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設計教學內容。在設計中要做到重“知識”,也要重“技能”;重“過程”也要重“方法”;還要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注意“三維教學目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3.組織好教學內容。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一種依據,是學生從事數學活動、實現學習目標的重要資源。教材內容是一個靜止的知識庫,與學生接受知識的動態過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有效地組織教學內容是教學設計的一項重要工作。設計前教者要分析教材的編寫特點,領會編者的意圖,把握教學內容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注意知識的呈現順序,即先出現什么,再出現什么。要分析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在設計相應的練習時,要加強練習題的針對性、有層次性,真正達到知識的形成、鞏固與應用的目的。所以教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膽取舍教材內容,可打破章節順序,進行有選擇的、科學的再創造、再加工,合理優化教材結構。
三、優化學生學習方式 找準教學設計的關鍵點
教學目標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的選擇。教師要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的學習方法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提倡“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逐步改變教師講、學生聽、不停練的局面,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發展。
1.動手實踐。動手實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用外顯的動作來驅動內在的思維活動,從中感悟、理解知識的形成,體會數學學習的方法與過程。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結合教材特點、學生年齡特征,恰當地運用直觀操作,師生互動,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2.自主探究。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探究性學習應成為課堂教學實施創新學習的重點。對于教材中那些后繼性較強的教學內容,就應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本來就應是主動地構建知識的過程。創設有效的探索場,是學生進行有效探索的前提和保證,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開發,要勇于創新,在吃透教材、吃透學生的情況下,不斷創設行之有效的探索場。當然,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在不同教學階段創設不同的探索場,給教師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實證明,經常創設不同的探索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合作交流。當今時代科學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體研究,通常組建研究小組,按一定的方案,合作有序地研究并最終達到研究的目的。合作學習體現了教學活動中各動態因素的多邊互動,尤其是生生互動,對于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學設計中要合理設計合作交流活動,當學生自己獨立解決某個問題遇到困難,需要他人幫助時,主要在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處,在知識易混淆處,在概念、公式、規律的探索與歸納的過程中,而且要對合作交流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加以預測與估計,為它們預設好通道,預留足時間,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優化課堂教學流程批準教學設計的著力點
教無定法,但要得法。任何新知的教學都要通過一定的教學程序來實現。教學程序應體現所教知識的特點,并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顯然,教學程序應有一定的規律性和科學性。因此,要提高教學效率,必須優化教學程序,可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設計。
彈性化的教學設計。葉瀾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強調課的動態生成,要求教學方案的設計應“著眼于整體,立足于個體,致力于主體”,重在大環節的策劃上,讓過程的設計具有一定的彈性,為學生參與留出足夠的時間與空間,改變過去課堂活動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圍著老師轉的格局,為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大膽質疑,讓師生在互動中實現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靈的溝通,使課堂成為一個有豐富內涵的個性舞臺。
開放式的教學設計。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摒棄單調、生硬的一面。組織開放性教學,教師要把握好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供學生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積極地為學生創設開放的學習氛圍,讓每個學生在探索中成長。真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以人為本的教學設計。要優化課堂導入,重視誘發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過程設計中,要注意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在快樂的身心交流中學習、成長。設計的評價過程,要促進學生的主體發展,成為整個教學活動的一種“潤滑劑”。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設計實踐與反思】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12-23
有效教學的實踐反思12-20
淺談小學數學作業的有效設計與評價11-13
小學數學《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08-15
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實踐與思考10-27
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有效方法10-27
物理教學設計與反思12-24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2-03
小學數學課本材料有效開發的實踐與思考論文07-06
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有效探究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