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折紙船》的課后教學反思
《折紙船》是一首反映祖國大陸小朋友與臺灣小朋友建立深厚友誼的歌曲,在導入的環節中,我采用了在中國地圖中找尋臺灣來引入話題,好讓學生從大到小的范圍內去理解一個真正的臺灣,簡單的介紹了一下臺灣的兩個著名的風景區——日月潭和阿里山,并引入孩子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學過一首關于臺灣的兒歌,讓他們大聲朗讀,以提升學生對這堂課內容的興趣,只是這個環節并沒有好好的利用上來,后來想想其實可以創編一些節奏型添加在兒歌中,讓學生按節奏來讀,不至于顯得這個環節有些多余,有關折紙船課后教學反思。
然后我帶領學生進行了發聲練習,采用的是書中一首原有的歌曲,名叫《風兒的歌》。是一首要求學生能夠很好的發“U”音的練聲曲,我告訴學生想象一下火車飛過時的汽笛聲和喝水時候的“咕!甭暎寣W生如臨其境的感受“U”這個音,并告訴學生正確的唱歌姿勢。美中不足的是在發聲方法上并沒有過多的教導,以至于許多學生出現了喊叫的現象,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會注意的。
新歌教學的環節中,首先是帶領學生按節奏把歌詞讀了幾遍,再根據三年級小朋友好動的性格,帶領學生做創編好的動作。例如第一句“小小手兒巧又巧”,我讓他們把雙手伸出來,按節奏擺動雙手。第二句“折個船兒搖呀搖”,我便讓學生搖晃身體。只是這些律動編創的有些與歌詞內容不符,例如那句“船兒哪里來!來自臺灣島”,我選擇讓他們用拍手的動作而沒有編配動作,其實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學會創編動作,以發展他們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
因為知道學生對唱名掌握的還不是特別的到位,就讓學生用“La”對旋律進行跟琴模唱,再將歌詞加上去,教學反思《有關折紙船課后教學反思》。在新歌教學的環節中,歌曲里的一些難點我沒能好好的教出來,一個是在旋律中的附點,沒能讓學生準確的體會到附點的效果。另一個是倚音,在板書的時候沒能將這個難點重點的寫在黑板上,而是一筆帶過。歌曲的最后有個領唱和齊唱的互動環節,我先自己作為領唱告訴同學們領唱和齊唱所代表的意思和各自的不同,讓學生推舉兩個同學作為領唱,其他同學配合演繹這首歌曲。
整節課下來,雖然我能感受到課堂的活躍氣氛,卻也發現自己有太多的不足。
首先,結構過于的緊湊,每個環節的時間分配并不合理。在發聲練習的環節中,用了大量的時間,導致后面的主要內容的教學時間非常的短,許多東西學生還沒有學會又馬上跳到了下一個環節。其次,就是評價性的語言太少。我上課的時候說的.最多的就是“不錯”,便再無其他,特別是在看臺灣地圖的時候,我問學生“臺灣的版圖像什么?”有的孩子很可愛的說“像雞腿”、“像紅薯”,而我覺得跟自己想象的答案不一樣便沒有做出評價,課后想想覺得,老師不能把自己的想象強壓在學生的腦海里,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是非常值得高興的事,老師應該很好的表揚他們以鼓勵他們的創造精神。其實評價性的語言還可以更加活躍些,比如“你的想象真奇特”“你唱歌的姿勢真棒”等等。最后,靈活的教學機制也是需要注意的。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總是會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那么教師針對這些問題又應該做出怎樣的回答呢?我在這節課的最后總結的時候,對學生說;“希望你們能折個漂亮的紙船,將它放入江中,讓這個紙船隨著河水流到臺灣小朋友的手中!苯Y果就有學生突然問:“老師,這怎么可能流得過去噢!”我卻不知該如何回答。作為老師,在課堂上難免會被那些沒準備的問題而難倒,這就要求老師注意語言的藝術性,把握課堂的生成。
人們都說“細節決定成敗”,而教學又是非常嚴謹的事情,需要我們每位老師認真對待。我想一名優秀教師就是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起來的,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我會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爭取做一名學生滿意度高的教師。
【小學音樂《折紙船》的課后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哈里羅》課后的教學反思07-01
小學音樂的課后教學反思范文(通用6篇)07-08
小學音樂課后的教學反思(精選8篇)06-30
小學音樂《哈里羅》課后教學反思范文07-06
小學音樂課后教學反思(精選5篇)06-11
小學《音樂課節奏訓練》課后的教學反思范文07-01
小學音樂課課后的教學反思(通用11篇)06-30
小學音樂課后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06-18
小學課后教學反思范文06-12
小學音樂課課后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9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