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圓的教學反思(通用8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數學圓的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數學圓的教學反思 篇1
這節課主要是圓的標準方程的推導和一些簡單的運用。它的研究方法坐標法不僅是研究幾何問題的重要方法,而且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其他領域的重要數學方法。如果學生掌握得好,后面的學習“圓錐曲線與方程”會輕松許多。
標準方程的推導,先通過學生的切身體驗,來發現決定圓的要素圓心和半徑,讓學生明確一個圓對應一個方程,在此基礎上借助求曲線方程的基本步驟,由學生自主探究推導出以(3,5)為圓心,4為半徑的圓的標準方程,再由特殊到一般,歸納出以(a,b)為圓心,r為半徑的圓的標準方程。并引導學生找出方程的特征,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
例題教學的設計,主要加深對圓的標準方程的理解及一些簡單的應用。例題安排不多,但變式較多,變式的設計由特殊到一般,由簡到繁,由淺入深,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這樣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容易。
課堂練習,是對本節課目標落實情況的檢測,讓學生明確本節課應該到達什么樣的目標。
這節課幾乎是按自己的教學設計順利完成。在學生動手,雙基落實方面還不錯,學生的活動也比較充分,教師僅是及時的引導和點評,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體現。另外,在教學中不斷的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讓學生思維得到提升。
初中數學圓的教學反思 篇2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和初步認識圓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結合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激活已經存在于學生頭腦中的經驗,促使學生逐步歸納、內化,上升到數學層面來認識圓。
從設計的角度反思:
1.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
設計時改變許多教師在探究前為學生提示或者出示探究步驟的做法,充分讓學生感受跳起來摘蘋果的樂趣。我認為那樣看起來是學生自己探究,但是還是在教師條條框框的約束下進行的,到底為什么要這樣做學生并不清楚。這樣失敗的幾率可以說微乎其微,當然就談不上分析失敗的原因。積極主動的教學時間準確把握固然重要,學生探究的結果也很重要,但是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失敗經驗更重要,我們沒有必要害怕學生得不出結果。
2.敢于跳出教材。
在備課過程中,我發現先畫圓然后認識半徑、直徑并不合理,造成學生在交流中難以準確表述。所以就先認識再畫圓,這樣做也得到了許多教師的肯定。
3.重視知識的自然生成。
我認為新知識的提出、新結論的生成應該是自然而然的。教材中半徑、直徑的作用放在課后練習中,我認為不符合學生的認知,學生已經在課堂中進行了幾次畫圓,不可能不出現這樣的疑問,我們為什么不能在學生出現問題時就引導學生反思呢?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找畫圖中的問題,自然引出圓心決定圓的位置,設計新穎,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次畫圓要求學生畫大一點的圓,學生自然會通過改變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或直接量地辦法,盡管學生并沒有非常清楚半徑的作用,但實際已經有意識,所以教師一出示:半徑決定圓的時,學生很順利的得出。
從課堂效果的角度看:
整節課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勤思、勤動手中積極探究,課堂參與度較廣。
幾點不足:
1.教師應變能力有待提高。
在課堂中出現了教師意料之外的問題時,我沒有很好的處理,致使課堂教學受到了影響。
2.細節設計不夠合理。
在出示半徑和直徑的定義時,只是口頭的進行描述,沒有進行明確展示出來,使得學生對定義沒有明確概念。
初中數學圓的教學反思 篇3
在九年級上冊我們學習了圓的各部分名稱:弦、弧、圓心角和圓周角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九下的圓二主要是講點、直線、圓與圓的位置關系。點與圓的位置關系是圓二的第一節,是一節基礎課,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但它也為下面的學習做了一個鋪墊。
這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通過一個動態圖展示點與圓的位置關系,然后讓學生總結出圓與直線的三種位置關系,然后再在簡單的應用中體會它們的應用,并提煉出判斷點與圓的位置關系的思路,最后再進行一個提升練習。這節課的內容沒有難點,主要是掌握了方法,再針對方法進行一定量的訓練。在做練習的過程中,感覺學生掌握的還可以,基礎題大部分能掌握,程度好一些的學生能夠獨立的完成一些拔高題。
相信通過課上的講解和課下的練習,學生能夠掌握好,并能為下面的學習做好準備!
初中數學圓的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種平面直線圖形的基礎上展開的,也是小學階段認識的第一種常用的曲線圖形,教材的編排思路是先借助生活中的圓的例子,引出課題,學生通過舉出生活中圓的例子,感受到圓與現實的聯系,在引導學生借助實物,圓規等等多種作圖方式畫圓,初步感受圓的特征,并掌握正確畫圓的方法,幫助學生認識半徑、直徑、圓心等概念,在引導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的活動,掌握圓的基本特征。學生在生活中看到過許多圓的例子,而且他們會判斷一樣的東西是不是圓,我通過提問黑板上的圖形是什么圖形以及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圓的例子引出課題。
為了讓學生感覺圓無處不在,我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圓的例子,并提問說的完嗎?學生回答說不完,這個環節教學效果比較好,學生學習的熱情高。我設計了兩個層次來教學畫圖,第一層次,借助實物畫圖,學生可以借助身邊的圓形工具來畫圓,由于木有讓學生準備一些畫圓的實物,所以學生大多數是用膠帶和硬幣花的圓。本節課的后面我會介紹古時候的人畫圓的方法來擴充畫圓的方法。第二個層次,用圓規畫圓。我介紹了用圓規畫圓的步驟,鼓勵學生嘗試畫一個圓,和學生分析畫圓的不追,鼓勵學生畫一個圓,和學生分析圓畫不好的原因,強調畫圓的注意點。書本上的知識不夠全面,學生對于圓所內涵的文化無從感受,
對于圓的歷史文化沒有了解,我設計了車輪為什么是圓的拓展學習,學生看的很起勁,我還讓學生看了一些用圓設計的美麗圖案,讓學生感受圓的美,并說所有圖形中,圓是最美的。
初中數學圓的教學反思 篇5
一、聯系生活,體現生活數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
我引導學生說出身邊的物體哪些是圓形的,讓學生初步了解圓形的。課末引導學生開展游戲活動選擇汽車,不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加深了學生對圓的認識,而且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身邊有數學,伸出手就能觸摸到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培養創新精神。
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設計一些具有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實驗、討論、交流、合作學習中,理解新知識,使所有學生都能獲得成功感,樹立自信心。如教學圓心、直徑、半徑,不急于傳授,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折圓,發現圓中心的一點,比一比、量一量、畫一畫,發現圓的一些特征;通過觀察、比較,自主看書,發現同圓中,所有半徑都相等,所有直徑也相等,半徑是直徑的一半,直徑是半徑的2倍,教師適時引導,使學生懂得歸納知識的一般方法,同時學會了觀察、實驗、操作、發現等學習方法,并伴隨新知識的獲得,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增強了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
初中數學圓的教學反思 篇6
本學年擔任初三數學教學工作,中考復習階段是學生最關鍵的學習階段之一,復習工作做得好,考試成績會有明顯的提高。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科學的總復習?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性取得較好的復習效果呢?下面就結合我校近幾年來九年級數學總復習教學,談談具體做法和體會。一般采取三大輪復習方案。
第一輪重視教材的基礎作用與示范作用
全面復習基礎知識,加強基本技能訓練這個階段的復習目的是讓學生全面掌握初中數學基礎知識,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實、系統,形成知識網絡。
1、重視課本,系統復習,F在中考命題仍然以基礎題為主,有些基礎題是課本上的原題或改造,后面的大題雖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還是教材中的例題或習題,是教材中題目的引伸、變形或組合,所以建議第一階段復習應以課本為主。教師在這一階段的教學可以按知識塊組織復習,可將代數部分分為五個單元:實數和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統計初步等;將幾何部分分為五個單元:幾何基本概念,相交線和平行線;三角形;四邊形;解直角三角形;圓等。復習中可由教師提出每個單元的復習提要,指導學生按“提要”復習,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個人具體情況把遺忘了知識重溫一遍,邊復習邊作知識歸類,加深記憶,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掌握法則、公式、定理的推導或證明,例題的選擇要有針對性、典型性、層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題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2、重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導;A知識即初中數學課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學生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理清知識結構,形成整體的認識,并能綜合運用。例如初中代數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二次函數圖形與x軸交點之間的關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內容,在復習時,應從整體上理解這部分內容,從結構上把握教材,達到熟練地將這兩部分知識相互轉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與幾何知識的聯系的題目有非常明顯的特點,應掌握其基本解法。每年的中考數學會出現一兩道難度較大,綜合性較強的數學問題,解決這類問題所用到的知識都是同學們學過的基礎知識,并不依賴于那些特別的,沒有普遍性的解題技巧。
中考數學命題除了著重考查基礎知識外,還十分重視對數學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換元法,判別式法等操作性較強的數學方法。在復習時應對每一種方法的內涵,它所適應的題型,包括解題步驟都應熟練掌握。
第二輪搞好專題復習,要有綜合性
專題復習,就是從某一重要的數學知識、技能或數學方法加以展開、縱向深入,對知識和技能的內在聯系及數學思想和方法進行較為深入的剖析,圍繞某些典型問題對學生進行集中訓練。
(1)專題復習要根據《大綱》,按照《考試說明》確定好專題。初中數學可確定下列專題組織復習:
①方程思想及其應用
、诤瘮邓枷爰捌鋺
、酆瘮、方程、不等式綜合
④幾何中有關變換
、萁庵苯侨切
、迗A中比例線段
、邎A中有關計算
、嘀锌贾械臄敌谓Y合問題
⑨中考中五大新題型問題
、鈱嶋H問題中轉化思想的運用。
(2)專題確定之后要以每一專題的教學目標為核心,編寫專題復習教案,其中精選范例是編寫專題教案中最費時費神的一項工作,專題復習內容量大、時間短,因此對例題必須精選,使所選例題具有代表性、聯系性和綜合性。
(3)歸納知識,總結規律,概括方法。每一專題復習教學中,在引導學生分析,解答范例之后要及時引導學生對本專題所涉及的重要基礎知識進行歸納,總結規律,概括主要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常見的數學思想方法包括:數形結合分類討論,函數與方程思想,化歸的思想,具體的數學方法:配方法、換元法、待定系數法、分析法、綜合法等,使學生對這些問題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4)加強練習、反饋改正、鞏固提高。專題復習和其他階段的復習一樣,最終都是通過練習落實到學生身上,因此每一專題復習中,要按照精選范例的要求,根據本專題內容精選題組對學生進行專題的訓練,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老師通過巡視指導,抽查作業等方式進行反饋。根據學生練習中反饋的信息,通過作業點評及時矯正,以便鞏固復習效果,提高復習質量。
第三輪專題訓練
一般來說,影響考試成績最主要的因素是:知識因素、速度因素和心理因素。因此,在復習過程中,不但要解決知識問題,還要解決速度問題和心理問題。專題訓練得當,可以熟練地掌握知識和技能,有效地提高運算答題速度,穩定考試心理.正常發揮水平,專題訓練要在全面復習的基礎上,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逐步解決問題.
。ㄒ唬┙忸}模式訓練
有些試題的解答結構基本穩定,具有一類試題解答結構的代表性,如果掌握了這些試題的解答要點,加強訓練,形成基本穩定的模式,再來解答此類試題就輕車熟路迅速準確,簡明扼要,中考數學復習,要加強解題訓練,但不能無目的地解題陷入題海,要學會一題多用、多題一用,舉一反三。
。ǘ┠M考試訓練
模擬考試是按照正規考試有計劃安排的模仿性考試,能綜合檢測學生的應試能力。在全面復習,專題訓練之后,才能考試,為了取得較好的效果,必須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1、出好或選好試卷:測試試卷要在題量、知識覆蓋面、難度、考查知識、重點、各部分知識的比例、分值安排等方面,盡量接近或達到中考試卷的要求。
2、認真評閱試卷:認真評閱試卷能有效地發現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3、做好講評工作:對存在問題及時糾正。
(三)、考試方法訓練
考試過程,既是考知識能力的過程,又是考方法策略的過程,因此,知識能力故然重要,考試方法策略也很重要,復習工作中,要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考試方法的訓練:準備三份試題,第一份教師講每題及每種題型怎樣做,學生聽,然后學生仿教師所講去做;第二份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每道題考什么知識點及數學思想方法,并用鉛筆寫在試卷上,然后套用知識點去做;第三份由學生在前二份的基礎上獨立完成。
總復習工作要從本校、本班、本學科的實際出發,面向全體學生,分層次開展教學工作,即因材施教,分類推進,全面提高復習效率。
切實提高復習實效是九年級數學復習教學的最終目標。
初中數學圓的教學反思 篇7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種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也是小學階段認識的最后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圓的認識》是學生研究曲線圖形的開始,是學生認識發展的又一次飛躍。教材通過比著實物畫圓和用圓規畫圓的活動,使學生認識圓心、半徑和直徑,再通過畫不同大小、不同位置的圓,認識圓心的位置決定圓的位置、半徑的長短決定圓的大小。然后再通過畫一畫、量一量、折一折等活動,使學生了解半徑與直徑的關系等。使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圓心到圓上各點的距離都相等”這一圓特征的了解。
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本節課中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實驗、討論、交流、合作學習中,理解新知識,使所有學生都能獲得成功感,樹立自信心。比如:
1、教學圓心、直徑、半徑,不急于傳授,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折圓,發現圓中心的一點。在認識圓的特征教學中,讓學生運用圓片、直尺、圓規等研究工具,選擇研究材料,通過實際動手折、量、比、畫等手段,在獨立探索和小組合作中學習,獲得關于圓的基本特征的豐富的動態表象。
2、在畫圓這個教學片段中我沒有像以前一樣一邊示范,一邊講解圓的畫法,我發現很多學生都有畫圓的經驗了,就借助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嘗試著畫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構圓的畫法。在學生介紹畫圓的經驗時,我利用動態生成的資源教學,借助學生的實踐操作,我很自然地解決了“畫圓時,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圓規兩腳張開的大小是圓的半徑,圓的半徑決定圓的大小”的問題,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學會了圓的畫法。
在一般的關于圓的認識課堂教學中的練習階段,教師總會設計多層次、多角度的習題,以鞏固圓的概念,讓學生在應用中形成有關圓的知識和技能。我并沒有機械地進行所謂習題練習,而是更進一步彰顯圓的文化內涵:中國古代的陰陽太極圖;生活中的圓形拱橋、世界著名的圓形建筑、中國著名的圓形景德鎮瓷器、中國民間的圓形中國節、中國傳統的圓形剪紙、世界著名的圓形標志設計等等。最后,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我在課末引導學生探討車輪為什么是圓形的,不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加深了學生對圓的認識,而且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身邊有數學,伸出手就能觸摸到數學,從而對
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我發現有些地方還存在一些不足,譬如:
1、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方面明顯不足,顯得有些生硬,對于調動學生的情緒處理不夠靈活。
2、板書還不夠有條理,補充表格時,部分空格沒有填完,這樣板書顯得不是那么的完整。
3、關于畫圓的方法,語言表達不是很好,沒有呈現給學生自己最想表達的意思——先畫出指定的半徑或直徑再畫圓。
通過這次教學活動對自己有很多啟示,引起了各方面的思考,課堂教學反饋的目的是教師對教學過程中實施的教學影響的一種檢查、了解。從學生的學習表現中明確教學的成效,從而調整教學策略,或維持、或精簡、或加深、或推延,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從這次教學活動中,我明顯感到對學生動態生成的反饋信息處理不夠有效,使教學設想沒有完全展現而留下了遺憾。
初中數學圓的教學反思 篇8
段時間我們一直沉浸在對《圓》這一節課的研究中,通過不斷地琢磨、仔細地推敲,反復地修改,對這節課的認識越來越深,教學設計的思路也越來越清晰,形成了以下的反思:
一、關于導入的設計
本節課的導入分四個層次進行,首先通過老師用線繩工具在空中旋轉,讓學生清晰地看到形成的軌跡是一個圓。接著介紹含有圓的圖片,讓學生找出圓;再讓學生舉例生活中見到的圓;最后通過摸一摸的游戲,讓學生體會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的區別,從而認識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圓在日常生活中到處可見,學生對它也比較熟悉,在課的一開始我們就讓學生在老師的演示和圖片的觀察中清晰地看到這是圓,借助這樣的表象,讓學生在頭腦中搜索自己曾經見到過的圓,從而初步地感知圓。最后通過摸一摸的游戲活動,讓學生感受圓與其他圖形的不同,在比較中,進一步感知圓。通過這樣有層次的感知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了學生學習圓的興趣。
二、關于對圓的認識和特征的處理
在研究圓的認識與特征這一知識點時,我們比較了兩種不同的設計思路:第一種,把介紹圓的各部分名稱和它的特征結合起來,即認識半徑以后,馬上研究同一圓中有無數條半徑并且長度相等等特征;另一種:是先介紹圓的各部分名稱再研究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我們覺得第一種方法比較傳統,由于這一環節的知識點比較多,而且研究幾個知識點的方法雷同,這樣老師的講解就比較繁瑣,學生缺乏研究的.興趣。所以我們就選擇第二種方法,先讓學生通過自學書本,找到圓各部分的名稱,并認識它們,能在自己畫的圓中標出。接著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通過有目的的探究活動,討論交流半徑的特征、直徑的特征、半徑和直徑的關系以及圓是軸對稱圖形等相關知識。這樣的設計避免了教師冗長的講解,學生學習方式的單調,而且通過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有興趣的,主動的進行探索。
三、關于數學史料的運用
本節課中我們兩處引用到數學史料。這些凝聚著智慧的數學研究史料,我們不僅僅把它們作為引語或欣賞,而且還力求讓史料成為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的素材、發揮其數學的文化價值。
首先在學生對圓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以后,聯系古希臘的一位數學家曾說過:在所有的平面圖形中,圓是最美的。以此引發學生研究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的不同。在探究圓的特征結束之后,借助多媒體呈現墨子的一句話:圓,一中同長。讓學生用掌握的一些知識解釋這句話的含義。這樣不僅讓學生了解了古代關于圓的史料記載,還可以鞏固對圓的特征的認識。引用《周髀算經》中關于圓的記載,圓出于方,方出于矩,拓展對圓的認識。在播放錄象,理解意思以后,進一步引導思考:如正方形的邊長是16厘米,你能從中獲得關于圓的哪些信息?讓學生進一步關注圓與正方形之間的關系,為后繼學習埋下伏筆。
四、關于媒體的處理
隨著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越來越多的運用于小學數學課堂。這節課我們把多媒體和其他傳統手段有效結合,力求找準最佳作用點進行有的放矢,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導入新課時,為了讓學生初步感知圓,先借助多媒體呈現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帶有圓形的實物圖片,利用這些學生熟悉的,色彩鮮艷的圖片,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事物的興趣。接著運用動態演示,從實物中勾勒出圓,使學生清晰看到圓是有曲線圍成的。
在教學畫圓時,運用多媒體播放兩段錄像。第一段在學習用圓規畫圓時播放,通過展示一個完整的畫圓過程,為學生提供清晰地、正確的畫圓方法,為學生獨立用圓規正確畫圓奠定基礎;第二段在介紹用線繩畫圓時播放,通過體育老師在操場上畫圓的過程,重現生活場景,讓學生體會到用線繩畫圓的實用價值。
在研究圓的半徑、直徑的特征時,當學生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知道在同一圓中半徑可以有許多條,在此基礎上運用多媒體動態演示:同一圓中,從圓心到圓上可以發散出無數條線段。通過強烈的視覺刺激,讓學生體會到同一圓中半徑有無數條,感受初步的極限思想。
在研究車輪為什么是圓的?車軸應裝在哪里?這兩個實際問題時,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結合媒體的動態演示,讓學生隨著畫面和聲音效果的逐步展示,體會當車輪不是圓時或者車軸不在圓心位置時,車子行駛的感覺是不穩當的。從而體會到車輪要做成圓的,車軸要裝在圓心位置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價值。
五、關于細節的處理
1.在導入環節的摸一摸游戲中,為了使全體學生參與這個游戲。我們考慮裝的器皿應該是透明的,而摸的同學蒙住眼睛。其他同學通過觀察摸的過程,共同感受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的不同。另外為了讓學生的探索活動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我們在器皿中裝的就是用硬紙板剪成的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和圓。
2.整節課的知識點比較多,而且知識的呈現是逐步完成的。為了完整地展示這一節課的重點,我們準備跟隨課堂流程,在黑板上板演各個知識點,一步一步地完成板書。這樣的設計避免了多媒體展示的不足,使得學生在全課小結之時,能根據板書,迅速在頭腦中形成知識網絡。
3.在探究圓的基本特征時,組織學生借助圓規畫出任意大小的圓進行探索。在認識半徑以后,學生通過量一量,量出半徑的長度。在學生的交流反饋中,引導學生發現自己量出的所有的半徑都是一樣長的,但自己量出的半徑和別人量出的半徑長度是不一樣的,從而體悟出只有在同一圓中,所有的半徑長度才相等。
【初中數學圓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圓的教學反思04-08
初中數學圓教學反思10-31
初中數學圓教學反思06-26
初中數學圓教學反思范文01-14
初中《圓》單元教學反思10-25
小學數學《圓的周長》的教學反思11-06
小學數學《圓的面積》的教學反思10-07
小學數學圓的周長教學反思01-10
小學數學《圓的認識》教學反思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