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物理聲現象教學反思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聲現象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聲現象教學反思 1
一、設計思路:
本節課按照開放、高效的思路設計,盡量讓學生多活動、多設計、多回答,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我用一段沒有聲音的視頻進行聲音的引入,與學生一起復習本章內容,讓學生設計知識結構,教師點撥其中的重點,講解重點內容時,讓學生設計實驗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響度與振幅的關系,再讓他們展示出來實現知識共享,并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通過典型例題和練習題來鞏固本章知識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物理情境始終貫穿其中,讓學生在一個良好的物理環境中去體會物理的現象。
二、發現的問題:
復習課的要求是既要把復習重點讓學生掌握,還要做到提高課堂效率。針對這樣的目標我發現我在設計這一章的教學措施時出現了諸多問題,聲現象內容比較簡單,但是知識點較多。我在教學中發現給學生講解聲音的特性概念浪費了很長時間,有點越講越亂的感覺,課堂氣氛也不太活躍,進度比較慢。我的教學目的是通過這節課的復習再次讓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更深刻理解以前所學知識,提高觀察比較、歸納總結的能力和探究意識、創新意識。但是學生最后掌握的情況不太好。
三、解決問題的過程:
在復習知識點較多時,要分清重難點,分清主次。對于簡單的可一掠而過、對于重要的、難理解的概念重點復習,并對學生加以強調。例如對聲的產生問題就沒有必要重點講解,進行沒有必要地重復,占用了寶貴的時間。而對于聲音的三要素的理解則需要原原本本、從頻率、振幅概念的理解到音調、響度和音色都要給學生復習,學生才能對這個難點理解清楚。
在認識到這個問題后,我開始做了一些嘗試。在開始上課時,改變教師直接闡述課題的方法,可以讓學生觀看一個有意思的視頻。于是我找了一個外國人唱中國國歌的視頻,但把聲音去掉,讓學生猜一猜他唱的是什么歌,外國人夸張的表情和嘴型引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都踴躍的參與進來,當有同學猜到的時候,老師可以發問,“你們是怎么猜出來的,為什么有的同學猜不出來呢?”同學們很自然的想到是因為聽不到聲音,而一個小小的視頻為教師提供了一個引導學生新穎感的注意線索,既對認知的定向起到指導作用,也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與驚異感,喚起了學習動機。
在講授過程中,辨析樂音的三要素就是一個重點,同時也是這節課的一個難點。我利用了學生他們這個年齡的特點,提前錄制了幾位老師對同學說的話,上課作為音頻讓學生猜一猜是哪位老師說的,引起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欲。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猜老師聲音的“游戲”中,當他們猜出來后,我問他們“你們是如何
猜出來的呢?”學生告訴我,他們的聲音不同,“那么這反映了聲音的什么特性呢?”,這樣音色的概念在學生的“游戲”中讓學生得到了理解,這比老師在講臺上多么細致的講解都能學生印象深刻。這樣只花不多的時間就可講清楚有關的知識。如果我們可以將上課所提的'問題變成一個故事中的某個懸念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我想學生不用我們催促他們去思考,而是早已開動他們的腦筋,希望早日知道故事的“結局”了。當學生自己碰到未能“知其所以然”的問題,引發了他欲知原因的心理張力,學習也就變得有趣、有勁了。在教授學生如何進行對響度和音調的辨析時,我播放了“青藏高原”最高音的一句音頻,在學生都嘆為觀止的時候,我請學生來模仿一下,當學生進行模仿的時候,這節課也被推向了最高潮,甚至每個學生都可以體驗一下,當他們由于調太高唱不上去的時候,自然理解了音調的含義。在課后,我讓學生試著獨立對知識點進行總結,學生交上來的總結報告十分具體,而且很有條理性。學生在和我的交流中,對我說“以后可不可以多上一些這樣的課,這節課很有意思,感覺在玩中就把所有的知識點都學習到了,而且全部都理解了,很難忘記。”。這給我了一個啟發,我覺得物理其實是可以不讓學生感覺困難的,只要老師能夠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現象出發,為學生創建物理情境,搭設學習的平臺,學生就可以在輕松中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課堂的主人,可以和老師一起來共同參與教學,并對所學的知識點理解更加的透徹了。
在教學時應了解學生已有的基礎,盡可能地有針對性地選取習題,培養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理解理論知識的能力和應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宏觀現象理解微觀知識,應該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安排、處理教材,為學生創造有效的物理情境,搭建良好的學習平臺,不能盲目的按照自己的意愿組織課堂教學。對于其他教師給我提出的缺點我一定虛心接受,盡快改正。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應該吃透中考標準,搜集典型習題,利用多媒體的有利條件,既來增大教學效率,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該樹立以學生學習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應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利用提前預習等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學習知識的學習方式。
初中物理聲現象教學反思 2
《聲音的產生》是蘇教版小學科學第三單元的起始課,在本單元起啟下的作用,基于探究聲音是怎樣產生,為后面《聲音的傳播》等課時的探究活動做好充分的知識準備。小學生對于聲音的認知是具體的,但是產生的原因是抽象的。如何讓學生找出發聲體發聲時的共同現象振動是本節課的重點,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是本節課的難點。
因此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采用了觀察法和間接觀察法的實驗,分層次設計實驗,層層遞進,從直觀的看到振動現象,到借助其他物體感受肉眼看不到的振動現象,再到反證實驗,聲音停止,振動也就停止了。本課還提供大量的發生物體,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發聲現象,用看、聽、摸、畫、說的形式,引導學生將注意力從發聲的動作落到發聲體發聲時的現象,從而總結出物體的發聲來源于振動這一科學知識,來突破重難點。本課在設計上最大的亮點就是豐富的材料準備,且材料的結構性是隨著教學任務遞進的。比如橡皮筋、尺子、撒有豆子的鼓都是很好的發聲材料且感知明顯,同時延伸教材中僅探究固體和氣體的發聲體,引入了水這一液體發聲體,為后面一課的學習打下基礎。吹小瓶這一環節,做了兩個調整,一是將教材中的鹽換成了塑料泡沫,因為在課前的下水實驗中發現鹽根本吹不起來;二是將這一分組實驗改成了演示實驗,因為學生在分組時只關注了好玩,而忽視實驗現象的思考,同時由于是冬季,濕氣大,學生分組在輪流反復吹的時候,會出現吹不起來的現象,影響實驗結果。而演示實驗會將學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一個點,通過一個空瓶、一個裝有塑料泡沫兩個瓶子的對比,發現空氣在振動,帶動塑料泡沫在振動,從而解決氣體的振動引起發聲現象這一知識。在反證實驗環節,用小鑼取代小叉,因為小鑼的聲音延續時間長,振動明顯,而用手去按住小鑼停止發聲,振動也停止,現象直觀好操作。
此外,本課設計中重視學生的良好實驗紀律和實驗記錄填寫的好習慣。從猜測—驗證—結論,用事實說話,善于觀察,學會傾聽,敢于表達。最后的兩個問題,為后續聲音的傳播和聲音的大小兩課埋下伏筆,讓孩子們在好奇中繼續研究。
不足之處,通過這節課,雖然學生的學習效果達到了自己的預期,但是課堂中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注重和關注程度不夠,其次,我放手程度不夠,雖想讓學生自己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但是引導過多,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抑制。還有,我在課堂上對某些學生的細節表現關注不夠,對學生的指導過多,對學生探究能力挖掘的不夠。若是在探究階段有學生不同觀點的爭論,就能更好凸顯出科學課的探究的特色。此外板書整理方面應將本節課的結論用一句話表述出來,更好的總結本節課的科學知識。
初中物理聲現象教學反思 3
《認識聲現象》教學反思《認識聲現象》一節中,教材中力圖通過實驗,讓學生在體驗與探究中了解聲音產生和傳播;為了有效達成教學目標,我事先進行了較為充分的準備,通過實踐教學的體驗,感覺效果不錯。成功之處大約有如下幾點:第一,以生活為背景,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探究、討論等方式由表及里、深化思維,培養合作能力和理論聯系實踐、物理結合生活的意識。第二,以媒體為依托,通過精心備課,理順各知識點的銜接關系,做到過渡自然、流暢,方法科學、有效,語言簡潔精練。從始至終,教師都是學生的學習合作者、點撥者、促進者。第三,以問題為平臺,通過解疑過程導引學生的思維,循序漸進、注重發散,層層推進;在問題的設置上堅持面向全體,”橫看成嶺側成峰”,使每個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和情感信念上都能有所得。但是,在具體教學中,也發現一些問題:
1、自身素質不過硬,在板書的課題上出現了錯別字,實屬馬虎。
2、情境引入,學科東西突顯不強。能用實驗引入的今后一定要用實驗引入
3、學生的表達能力不夠強,一方面是由于對物理概念的把握不夠準確、熟練,更重要的.還在于平時的自我要求不高,缺乏對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視和訓練。對于基礎的知識,一定要夯實。
4、今后要加強小組建設,關注加減分情況,讓他們比著學。
5、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觀察和思考不夠,缺乏對物理現象觀察的針對性和敏銳性,這也說明學生物理聯系生活的意識比較淡薄,這一狀況的改變同樣需要平時的日積月累。
初中物理聲現象教學反思 4
學生剛接觸物理,因此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去解決感興趣的.問題,在探究中體驗成功的樂趣,應該是教學成敗的關鍵。
這節課是一節“探究型的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相信學生的思維能力,相信學生集體智慧,決不能將教師思考的結果強加給學生,剝奪學生動腦的權利。本節重點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采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通過分組實驗解決問題。在教學中采用了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及小試驗,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因此,通過這一節的教學使學生對聲音的產生、傳播以及接收有了一個全面的理解。
本節課個別演示實驗觀察困難,采用視頻展示,得到的很好的效果,但總覺得沒讓學生親身體驗,以后演示和視頻二者結合會更好。
【初中物理聲現象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中中考物理聲現象復習指導10-13
中考物理復習資料:聲現象10-24
初中物理引入現象教學探究論文09-15
初二物理聲現象知識點總結07-30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精選)07-08
初中物理教學的反思05-25
初中物理的教學反思06-13
【經典】初中物理教學反思07-05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