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公司的年度計劃年年做,基本上都差不多,有些就是把去年的計劃改一下,就成為了明年的年度計劃。年度培訓計劃,不僅僅是什么時候給誰安排什么課程,更應該關注企業的發展戰略和培訓效果的落地,一般的流程、方法我們不細說,具體實施的時候,以下的幾個問題,你注意到了嗎?
1、需求調查,究竟調查哪些方面?
一般的培訓需求調查,大多是設計一個調查表格,發給各部門填寫,收集起來,以此為依據做出培訓計劃。當然這樣做,沒有錯,也是必要的,只是一個年度培訓計劃僅僅這樣調查是不夠的,表格是人力資源部設計的,是不是能夠真實調查到業務部門的培訓需求,是個問號?所以調查表收集完畢后,需要針對調查表格的結果和相關部門進一步溝通,又不足的地方及時補充,業務部門不能充分的參與,僅僅靠人力資源部,是可不能制定出切合實際的培訓計劃的。
除了填寫調查表之外,還需要分析員工績效數據,這是我們培訓需求的一個重要來源,通過分析近一年的績效,就能發現很多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制定相應的培訓課程,也能避免部分業務部門避實就虛,隱瞞部門的某些問題。
同時還需要關注公司的發展戰略,這是我們工作的總的方向,看看我們的調查的內容是否和公司戰略相關,是否有利于促進戰略實現,記得田俊國寫過一本書《上接戰略,下接績效,培訓就應該這么搞》,培訓的內容要緊緊圍繞這兩個方向,戰略是導向,在績效中體現培訓的價值,就是落實。
2、培訓課程如何定更科學合理?
課程是培訓計劃的核心,一個完整的培訓計劃涉及的課程很多,怎么定才合理呢?課程大致分為兩大類,橫向以技能分類,比如知識培訓、素質培訓、技能培訓,等;縱向以職位層級分類,比如基層員工培訓、管理人員培訓。具體課程設置以公司需要為準,關鍵是各個課程的比重,哪些課程應該多一些,哪些課程應該少一些,不同層級偏重是不同的,對于絕大部分基層員工來說,這里有一個參考標準,就是721原則,即以提高業務水平的技能類培訓課程占70%,心態、素質等課程占20%,知識類的課程的占10%,這是因為員工要提高績效,主要是要靠技能水平的提高,這方面的課程需要占的比例最大,知識、素質類的課程是一個補充。
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培訓課程,偏重于管理者能力的開發,激發個人潛能和創造力等,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執行能力,更好的教育下屬。其培訓課程以選擇外部課程為主,讓管理者多接觸新的知識、技能和理念。
3、創新培訓方法
一個課程沒有好的培訓方法和講師,也是起不到作用的,員工對培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過去傳統灌輸式的培訓,效果差是眾所周知的,所以在培訓方法上要結合時代步伐,不斷創新,結合課程本身,選擇員工喜歡的培訓方式,盡量減少課堂講授式的培訓方法,技能方面的培訓課程,可以多現場培訓,邊培訓邊演練。例如簡單的財務報銷培訓,也不要只是一個人講,可以拿一些發票,現場練習,告訴大家怎么貼是正確的,很多課程,只要愿意想辦法,總是可以找到既有趣又能到達培訓效果的方式的。
素質、心態類的培訓,不要一次上一整天,可以把課程分解成很多小的模塊,一次課程在兩個小時以內,一次只培訓一個知識點,講師也可以多豐富一下課程,讓課程更有趣,從而能把課程講得生動些。對于學員來說,每次培訓時間不長,也不會覺得累,更容易吸收,課程也不是那么枯燥,自然也愿意聽,就會達到培訓的效果。
現在是一個互聯網的時代,要加以充分利用,有些課程可以做成一個個的小課件,放在網絡上,員工可以利用零散時間學習,定期檢查更新,這樣的學習方式比較自由,每次也不用話很多時間,也是對工作很有用的課程,相信員工都會喜歡,這樣我們的培訓工作才有意義,不然總是以命令式的方式要求員工學習,很多時候都是適得其反,作為培訓工作者,要不斷學習提升,去挖掘好的學習方法。
4、重視計劃前的培訓評估
這個最容易被忽視的,大家可能覺得在制定培訓計劃的時候,可以暫時不考慮培訓效果,等到培訓實施的時候,再考慮。這個觀念是片面的,培訓效果的評估是在設計一個培訓課程之前就應該考慮的,不考慮培訓效果的課程,自然也就沒有多大的效果。
如果在設計培訓課程的時候,就考慮到如何評估效果,能夠使我們的在選擇課程的時候,更有針對性,能夠預測課程的培訓效果。需要考慮因素的包括:這個課程的評估方法,那些人參與評估,數據結果如何統計等。
在設計培訓課程之前,就需要確定這個培訓課程的效果評估方式,如果一個培訓課程沒有辦法評估,那么這個課程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技能類的培訓課程,以員工的的上級評判和績效為評估依據,培訓的效果是可以通過工作績效來體現。
素質、心態類的課程,是比較難評估的,一般以上級的評判和同事的反饋為評估依據,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看員工在行為上是否有改變。
在具體制定培訓計劃的時候,以上問題需要重視,考慮問題要全面、要深入,一切以實現企業戰略和培訓能有效落地為前提,這樣的培訓才是有用的培訓,培訓工作才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