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人才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卻是擁有正確的人才觀。下文是小編收集的民辦學校發展的人才戰略資訊,歡迎大家閱讀!
1、人才觀的辨析。
大多談及人才,都會從綜合素質出發,從出類拔萃的表現來認定,而如此下來,幾乎可以定論,這樣的人才在哪里都是鳳毛麟角,都屬于極少數群體。而實際上,從人力組織架構的角度來認識這一問題,或許我們應該改變一下觀點。我以為,一個組織就像一部運轉的機器,不管你屬于核心部位還是普通的一顆螺絲釘,只要你能把本職工作做好就是人才。這叫做人盡其才,也叫量才使用,用到最合適的位置。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用人就是布局,布局合理的情況下,人人都可以叫做人才。
上述觀點可以舉例:一個踏實肯干的老師,年年被評為勞模。但若因此認為這是人才并提拔為校領導,或許就會出問題,因為他的長項是能管好自己,短項是不會管理別人。所以,一旦當上領導就毀了他,甚至由此大家會說他不是人才,而是庸才。反之,他若沒有得到這樣的提升,依然在老師的崗位上,那么,他還是大家心中難得的人才。
2、人本觀的落實。
把“以人為本”當作口號很簡單,可落到實處卻不易。而且,如何落實的前提取決于態度,這個態度就是對人和人性的尊重。我們可以這樣做一個推論:人才就是把人的工作才能發揮到最大程度,而人只有在幸福的工作狀態下才能釋放最多的能量,所以,只有在受到尊重的環境下,人才能享受工作的幸福。于是我們得到一個結論——尊重是人才戰略得以實施的前提。
然而,在有的民辦學校中,特別是在商業味道很濃的辦學者眼中,老師就是打工者,我給你高薪,你只有干活和聽話,甚至動輒就炒人。在企業界曾有,“你要把我當人看,我就當牛干,你要把我當?,我就不干。”這是員工對老板說的話,意味中透出了人文期求。所以,在民辦學校中,當現有人事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管理好人心尤為重要。為什么這樣講?原因很簡單,試想,如果我們只有制度約束,沒有人文管理,那么,教師在工作中找不到幸福感,只有疲憊的工作壓力,這時就會抬腿走人,因為制度從根本上講是約束不了人的自由。
3、成長觀的堅守。
在人才戰略的實施中,教師成長很重要,因為成長是每個老師的“內需”,也是學?沙掷m發展的基本要素。然而,事實上有些民辦學校辦學者忽略的就是這點,只看重既得利益,不顧及老師的發展,甚至用“榨取”教師資源來講也不過分。
對比下來,湖北棗陽陽光學校和長沙金海學校,以及贛榆華杰雙語學校等,這些辦學者在這個問題上就能想得清楚做的明白,都在每年的辦學經費中劃撥出幾十萬培訓經費,而且屬于?顚S。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鮮明的態度,所以,只要有機會外出學習或請專家指導,他們都堅定不移的認為這是“開卷有益”,是辦學發展的“軟投資”,是辦百年名校“必須的”人才通道。用棗陽陽光教育集團董事長祝佩勝的話講:只有教師成長學校才能發展。
4、價值觀的體現。
我們可以這樣定論,任何一個普通的人,在這個社會上存在都是有價值的。然而,卻有兩種不當的認識影響著這樣一個重要的人本觀,一個是個人對自身價值認識的不到位和偏差,眼睛“向上看”,不敢平視自己行走的平臺;另一個是辦學者對普通老師的價值忽視,這是眼睛“向錢看”的問題,也是無視學校賴以生存與發展的根基的問題。尤其是后者,體現的就是不懂人才戰略是辦學根本,不懂一切管理當從尊重人開始。
幾乎每個新學年開學的時候,面對新加盟的老師培訓時,我都把當年參與創業的老師念叨一遍,都把那年的一些故事再重講一遍。為什么要這樣做?我的想法不僅于文化傳承,也是對一個人的價值認同,盡管我們不能從物質上對這些老師做更多的給予,但一定不能忘記他們對學校發展做出的貢獻,因為這不僅是屬于他們自身的價值,也是學校對普通老師價值的一種肯定。
當然,任何一個個人的價值是與集體無法分割的,正如一滴水和大海的關系一樣。所以,價值觀的內涵體現的團隊的建設。
上述四點為人才觀的理解。就此我曾常說一句話:擁有人才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卻是擁有正確的人才觀。也可以說,在未來民辦學校走向規范發展,走向優勝劣汰時,必須堅持健康的人才觀,必須立足于人才發展,因為,學校的第一核心競爭力當屬人才。
HR必備之五大人才戰略
運籌帷幄
無論我們學習了多少知識,也無論我們獲得了多少成功,我們有沒有把這種感性的業績歸納成規律、原理呢?我們有沒有用這些原理來指導日常業務呢?如果我們沒有作到,那就代表我們在企業管理方面還沒有開悟,許多觀點往往涉及不到根本,盡管自己感覺理由充分,但它離客觀真實還差得遠。
當然,“術業有專攻”,在謀略方面沒有開悟,不代表在其它方面不精進,只能說當事人缺乏這方面的能力罷了。
賞與罰
正如高起、王陵所言,劉邦的確有些流氓習氣,但這個流氓皇帝有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本領,就是賞罰的分寸把握得非常準確。其實,激勵員工的士氣,說一千到一萬,就是“賞”與“罰”。然而,這兩個字的分寸把握,是一門深奧的,可欲而不可求的學問,甚至一生都難以掌握。
作為企業領導者,必須使用好自己的“賞罰”之權,把握賞罰的火候。如筆者在《跟著農民學管理》中所講的四季——春天,多賞不罰;夏天,多賞少罰;秋天,少賞多罰;冬天,不賞多罰。
統領法度
丞相,相當于今天的國務院總理(首相),和平時期要統領群臣、治理國家,戰時要向軍隊提供錢糧軍需,這些都是首相的職責。
倫理,就是一種等級秩序。在古代倫理社會中,任何兩人走到一起,都存在高低、尊卑、貴賤。比如說,張三30歲,李四35歲,即使他們的一切地位都相同,僅就年齡一項,張三就得喊李四哥哥,而在英國無論兄弟之長幼都只喊“brother”。
盡管大家都是臣子,但依然會排個名次,蕭何是首相,是百官之長,他就像是家中的長子,他講的話必須是有分量的,他辦的事必須講究禮法的,他的治國必須是有法度、條理的。在企業中,我們看到N個部長,那么,N個部長的地位一樣嗎?當然不一樣,在私底下,他們依然會排個次序出來,由于企業中沒有“首相”的職務,所以,這個“老大”不像蕭何那么名正言順。
由此可見,蕭何是個倚重自己的德高望重、法度嚴明、治國有章、老成穩重、成事有余而自然成為皇帝認同的百官之長。我們有這樣的能力嗎?
這是劉邦認同的第三種人才!
勇冠三軍
企業的擴張戰略需要英勇的生產、銷售人才,他們就是企業中的將軍。
在20歲時,人們有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膽識;到了30歲,對一些不公道的事,還有一種伸張正義的沖動;到了40歲,很多事都感覺無所謂了;到了50歲,再想想20歲時的作為,有些后悔;到了60歲,想想20歲時的莽撞,會有些后怕。難道真是“人老奸,馬老滑”?
一個勇冠三軍的人,必定是元氣充足的人,他有膽有識,不會有害怕的感覺,會不斷領導隊伍沖鋒陷陣,他的一番講話往往極具煽動性;一個小心謹慎的人,一定元氣暗弱,凡事總是瞻前顧后,并不是個理想的將軍。
如果一個企業的生產、銷售人員,是個優柔寡斷、唉聲嘆氣的文人書生,那他是不適合的,做生產、銷售的人員必須有魄力。另一方面,他們必須有謀一域的謀略。他們不必像張良那樣謀全局,但必須可以謀劃好自己一域。
這是劉邦認同的第四種人才!
人才戰略
把握賞罰分寸的能力(劉邦)、謀劃全局的能力(張良)、統馭全局的能力(蕭何)、執行全局的能力(韓信),擁有這四種能力的人,應該算是全才了。
事實上,沒幾個人能是全才。有些企業,擁有為數眾多的生產、銷售類的將軍,企業總是希望將軍們能夠文武雙全,可獨自策劃、統領、完成整個過程,F實中,將軍們經常把握不住賞罰的分寸,導致民怨不絕于耳;他們常常進行武裝割據,使企業幫派林立;他們的策略更多著眼于眼前,只能由企業為喪失的長遠利益埋單。
一個有擴張意愿的企業,也應該積極建立這四種人才的培養、招募機制,在這個機制的基礎上,再去探討,他們到底是做財務、人力,還是生產、銷售的工作。比如說,李四具有賞罰嚴明之能力,那么,可以按照他的水平之高代,放到某個專業領域,任某課、部、本部、子公司作為這方面的首領,再給其配備相應的人才以組建團隊。
無論是工資、福利、培訓、專業分配等等,這些事項都必須圍繞企業戰略項下的高端人才戰略開展。也就是說,什么樣的經營戰略,就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戰略,什么樣的人才戰略,就需要什么樣的福利、工資、培訓的配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