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克說:“企業必須有足夠的老年人,以保證年輕人有晉升的機會,有足夠的年輕人,以保證企業的繼續生存,有足夠多的老年人,以提供經驗,有足夠多的年輕人,以提供推動力。”
這不是我們當年的國企倡導的“老中青三結合”嗎?年輕人愛沖動,不怕加班,初生牛犢不怕虎,可以沖在前面,讓他們去解決問題,去趟地雷。中年人處事穩重,閱歷豐富,可以在后面坐鎮指揮。老年人經驗豐富,處變不驚,可以在最后面掌舵。這樣的企業有沖勁,還不容易犯錯誤,可以說是完美組合。
就像德魯克說的一樣,這樣的企業還有個最大的好處,總有人不斷地退休,總有空崗位留出來,下面的中年人,下面的青年人,總能看到晉升的機會,他們在滿懷希望中,不斷地努力工作。但很多本土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不是“老中青三結合”,老板喜歡用年輕人,企業高管、中層、基層,都是20到35歲這個年齡段。下屬往上一看,崗位都是滿的,崗位上的那個人,不像要退休或去世的樣子,下面的人沒有了希望,當然要跳槽,或工作不賣力。
各位管理者,你們在設計組織體系時,可以設計得很完善,符合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甚至花了大價錢,請咨詢公司來設計。但崗位上不一定都要有人,崗位上不一定要全部選用年輕人。你這個管理者,可以不給下屬一個崗位,畢竟高層職位有限,你也可以不給下屬高薪,畢竟企業成本負擔很重,但你總要給他一個希望吧?人都是為希望活著。你連希望都不給下屬了,下屬在可以預見的10年內,都是干這個工作,都差不多是掙這么多工資,那他為什么要給你干,他為什么要賣力?沒有理由!
當然你這個管理者可以告訴員工,努力工作是為他好,為他不斷積累經驗,提升能力,為他今后的發展打下基礎。但等他能力強了一些呢?跳槽是必然的。企業就像一棵大樹,有嫩葉,有主干,有枯枝敗葉,有蟲子,有鳥窩,這棵大樹才在茁壯成長。對于企業來說,不完美的結構才好用。
郝志強說:“管理者可以不給下屬職位,可以不給下屬高薪,但無論如何,你要給下屬希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