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如果一個人走上管理者崗位,他們都會在借鑒和學習了一定管理知識的基礎上信奉、秉承和踐行自己的管理哲學。因為每個人的成長經歷和所受的教育有差異,所以會表現出不同的管理思維。這種管理思維和性格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許多管理思維看似有相似之處,但究其根本還是千差萬別,一萬個管理者有一萬種管理思維模式,但是千千萬萬種管理思維模式都沒有跳出中國化哲學和中國化管理方略的范疇。因為大家都是中國人,骨子里和思維中自覺與不自覺的流淌著中國特有的處人和處事的傳統哲學觀念。雖然管理思維每個人不盡相同,但不同中卻有共同的“中國化”的思維定式。
相對于中國化管理來說,西方管理學以其科學化,具有操作性的特點,受到中國廣大管理者的青睞。但是它的目的指向性很強,目標也很單一,方法是一個固定的技術流程模式,沒有個體化的差異。而中國化管理卻有個性化的成份,因為中國化的哲學理念不但教給企業家思維方式和管理規律,更重要的是能夠提高和豐富企業家的精神境界和心靈覺悟,而精神境界和心靈覺悟到達一定階段時就會形成特有的管理方略。管理方略是管理的思維統領和管理的核心,但中國管理方略沒有一個正確與否的評判標準,由于不同的管理者的精神境界和心靈覺悟的深度是不同的。所以管理方略也不盡相同,在中國管理界基本達成一個共識,擁有西方科學管理知識不一定能管好企業,管理者必須具有中國化的管理方略和西方科學的管理定性方法,才稱為優秀的管理者,才有可能管理好企業。我們先拋開西方管理手段不講,就中國化管理方略而言,管理者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管理方略呢?早在2500多年前的孔子告訴了我們這個答案,現在的管理學過去叫執政學,過去的執政能力也就是現在的管理能力。
《論語-堯曰第二十》里記載:子張問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日:“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這段話的意思是:“子張向孔子問道:”怎樣做就可以從政了呢?“孔子說:”尊崇五美,屏除四惡,就可以從政了。“于張問:”什么叫五美?“孔子說:”君子要給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卻無所耗費;使百姓勞作而不使他們怨恨;追求仁德而不貪圖財利;莊重而不傲慢;威嚴而不兇猛。“子張又問:”什么叫給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卻無所耗費?“孔子說:”借人民能夠得利的事情而使他們得利,這不就是給人民以恩惠自己卻不需什么耗費嗎?選擇老百姓內心樂意勞作的時候去使他們,誰會怨恨呢?干什么事以仁為前提,又有什么貪心呢?君子無論人多人少,事大事小,從不敢怠慢,這不是就是泰然自若而不驕傲嗎?君子衣冠整齊,目不邪視,莊重地讓人望而生畏,這不就是威嚴卻不兇猛嗎?“子張又問:”什么叫四惡?孔子說:“不經教化便加以殺戮叫做虐;不加告誡便要求成功叫做暴;起先懈怠而突然限期叫做賊,同樣是給人財物,卻出手吝嗇,叫做小氣。”
孔子的尊五美,除四惡被人們稱為孔子的執政方略,是孔子哲學思想的精髓,是儒家治國平天下的方法論,也是當代企業管理者管理企業最好的管理方略,如果企業家真正領會和能做到尊五美,除四惡,并作為管理企業的行為指導。
那么管理就會達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孔子的五美中的“惠而不費”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中的人文關懷的重要性。
人文關懷是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重要體現。領導者應該真正了解員工的工作和生活的各種實際要求,并切實的從員工的角度考慮問題。在追求企業的利益的同時一定要兼顧員工的利益,掌握好企業與員工利益的平衡點。管理上要寬嚴結合。這樣即使增大了企業的運營成本,但不會使企業遭受損失,因為員工從內心對企業有了歸屬感,員工的創造性和工作熱情就會大大增強。就會提高工作效率,從而創造出更多的效益。這就達到了“惠而不費”的境界。如果對員工的管理過于苛細,縱使暫時能提高效益,但時間一長必然會衍生其它問題。五美的“勞而不怨”,就是如何讓員工既任勞也任怨,俗話說:任勞易,任怨難。做到讓員工從事繁重和高難度工作的同時,心中沒有“埋怨”,甚至是愉快主動地接受任務是很難的,這也是每一個管理者所希望達到的理想管理狀態。但是如何才能達到這樣一種狀態,卻常常讓管理者困擾不已。要解決這一問題其實就涉及到確立企業的愿景、企業的用人戰略和薪酬問題?鬃诱f:“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這里面有兩層意思:一是讓員工帶著希望去干活并有相對應的報酬;二是要求用人得當,人盡其才。讓員工帶著希望去干活就要明確企業的“愿景”,管理者應該不斷地向員工宣傳企業的愿景,讓員工了解自己為企業所做的一切,會在未來獲得怎樣的回報,會達到人生什么目標,在確立愿景后還要制定合理公平的薪酬制度及公平的人才戰略,讓員工感到他們不僅是在為公司創造利益,更是在為自己的利益和人生目標而努力。并在企業感到有公平的發展空間和環境。這樣員工工作起來才有干勁,這樣就會勞而不怨。
孔子五美中的“欲而不貪”中“欲”不是廣義的欲望,而是積極向上的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是向善的力量。“不貪”指的是對欲望的追求不超過合理的限度,否則,欲望就發展為貪婪,最終反受其害。對于企業而言,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樹立正確的企業價值觀問題。企業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時候一定要堅守一個道德的底線,F在有些企業的管理者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或者為了謀求企業利益而偷工減料或生產假冒偽劣產品,在損害消費者權益的同時,也毀掉了公司的聲譽和個人的前程。三鹿和雙匯兩家企業就是一味的追求利益而不顧消費者的利益,結果企業遭到了滅頂之災。正確的樹立企業價值觀是關系到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問題,對于管理者個體而言一定要“君于愛財,取之有道。不能貪污受賄,利用職權謀私利,要廉潔清明。”欲而不貪“是企業價值觀和企業家人生價值觀很重要的內容。
孔子五美中的“泰而不驕”也有兩層意思。一是對于管理者來說一定要既保持不憂不懼的心態,心平氣和,遇事泰然自若,不要矜己傲物,裝模做樣,色厲內荏,給人以盛氣凌人的感覺。二是對于企業來說一定有憂患意識,雖然企業現在發展很好,但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要考慮企業長遠的發展目標,做到泰而不驕。這樣企業才會基業常青。
孔子五美中的“威而不猛”是告誡管理者應該時刻注重自己的行為舉止、衣著打扮,莊重得體以作為下屬的榜樣。只有嚴格律己,才能贏得員工由衷的敬畏,從而樹立自己的威信,產生強大的向心力,保證團隊高效運作。管理者既要有威嚴,要讓人畏服,但又不能給人以兇猛可怕的印象,如果威嚴過度則會讓人避之猶恐不及,時間一久肯定會導致人心渙散,最終只能成為孤家寡人。
做到了孔子的所說的五美,管理者有了一個好的管理方略。
但要做到優秀的管理者還要摒棄一些不好的毛病,這就是孔子的“摒四惡”?鬃拥摒四惡其實是管理中如何處理制度和企業文化作用的問題。
一惡“不教而殺”意思是在管理中管理者要對員工加以教育引導,避免員工犯錯誤,而不要一味的用規章制度懲處員工,如果一味的處罰員工,員工就會與管理者離心離德,管理者就會失去民心,告訴管理者在企業管理中一定要靠企業文化的軟實力去管理員工,一定要把企業文化與制度的作用和關系理清楚,搞明白。
二惡“不戒視成”也是告誡管理者要注意過程監督,要有規范的制度去考核和約束員工。不要事先、事中沒有監督和指導而只要結果。這很容易導致失敗的結果。
三惡“慢令致期”告誡管理者要有一個寬嚴相濟的常態管理機制。不要管理朝令夕改,平時對員工要求不嚴格,又突然要求人家如期完成任務,這不是一個優秀管理者應有的作風。
四惡“出納之吝”意思是管理者一定要有胸懷和魄力,格局決定布局,視野決定高度。在制定企業戰略時一定要高屋建瓴。不要像個小管家小管帳一樣,小氣吝嗇,那樣企業不可能發展和壯大。
孔子的五美和四惡雖然論述的是執政方略,但是對現代管理有著很為深刻的借鑒意義。尊五美,摒四惡是企業管理者最重要的也是最應該學習的管理方略。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孔子在2500年前就已站在了管理智慧的巔峰。
尊五美,摒四惡其實也是在論述企業在建設企業文化時應該遵循的哲學理念和注意的幾個問題。企業家在踐行自己的管理方法時一定要牢記孔子的諄諄教誨,因為孔子的執政理念是當代從政者和管理者最好的學習教材,是構建中國化企業管理體系最好的哲學思想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