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的忌諱
很多企業都認識到了企業文化的重要性,這是一件好事。企業文化的作用這里不用具體談,很多人都已經深刻認識到。但是必須明確指出,無論我們把企業文化上升到怎樣的高度,無論我們運用怎樣的策略來塑造企業文化,如果我們犯了如下的“四忌”,那么,我們塑造的企業文化只能是涂脂抹粉,對企業的“身心健康”最終是一種摧殘。
一忌:塑造企業文化當作買花瓶
很多企業在塑造企業文化的過程中,并不能切實發揮企業文化的作用,只是把企業文化當作一種“面子工程”,辦公室張貼張貼文化海報,走道里擺放擺放文化框,車間里懸掛一些“催人奮進”的口號,公司展廳里放上幾本企業文化詞典,結果是“多有人‘觀賞’,而少有人問‘精’,更無人‘力行’”。這實際上是把塑造企業文化當作買花瓶,把企業文化當作一種花瓶,一種供來訪客人觀賞的花瓶,實質是在曲解企業文化。
眾所周知,企業文化要協助企業統一思想,規范員工的行為,增加員工的工作激情和信心,增強團隊的凝聚力,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為企業創造實實在在的價值,而不能當作一種供人參觀的擺設。換句話說,企業文化要以效益為導向,必須為企業創造實實在在的效益,而不是一種單純的成本,更不是一擲千金后,卻只換來文字里的宏偉和宣傳上的繁榮。
說到底,企業文化的建設是企業在戰略層面的投資。既然是投資,就必須講究相應的回報,就要努力讓投資收益率最大化。而花瓶般的企業文化只能讓企業獲取最簡單、最淺層次的投資回報,根本無緣更深層次的長期回報,實質是一種企業資源的巨大浪費。
所以,我們會看到這樣的現象:許多企業的文化理念常年在變,而且每次變更都會從經濟上帶來一定程度上的直接損失,比如,重新制作企業文化手冊或企業文化詞典等等。當然,企業更大的損失在于,企業員工無法從心中感受到企業文化的作用,甚至不能真正感受到企業文化的存在。
當然,需要指明的是,我們在這里談的企業文化是指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而不是那種類似“朝令夕改”的消極企業文化。
而且,必須進一步指出的是,企業努力塑造企業文化固然是大勢所趨,但是,對于我國大部分企業來說,其還根本沒有到達需要大張旗鼓的來塑造企業文化的階段。因為,企業文化需要長時間的沉淀,不是依靠某個人的主觀意志,來一次“企業文化急行軍”,就能在短期內快速形成的。
所以,對于我國當前的企業來說,應該通過積極的系統的引導來逐漸建立企業文化是一條較為符合客觀實際的道路,而不是急于把企業文化弄得多么轟轟烈烈,或多么美麗壯觀。例如,遠卓品牌策劃機構首次提出并廣泛運用的“121模式”,其主張先通過“提煉”,再“內化”和“傳播”,然后在企業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后,再結合企業實際狀況進行“再提煉”,如此循環堅持,企業便能夠在發展過程中真正建立起自己的企業文化。
總之,企業文化不是花瓶,企業不能用買花瓶的思想來塑造企業文化。企業家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塑造企業文化根本上一種投資,必須用投資的心態來建設企業文化。不過,企業文化產生的效益,不單是指經濟效益,還包括社會效益,這一點也絲毫不能忽視。因此,企業應該實事求是的,一步一個腳印的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通過有意識的系統的引導來逐步建設自己富有特色的`企業文化。
二忌:道德標準“捏在手上”
很多企業都在強調企業文化的重要性,都希望企業文化能夠給公司帶來效益,以促進公司的可持續發展。也就是說,大家都知道了企業文化的重要意義,但是企業很少認真想過:企業文化優劣的根基是什么?勿庸置疑,是主要決策者以及其他所有員工的整體道德水平,而不僅僅是主要決策者的道德水平。但是不少企業決策者把道德標準“捏在手上”,導致道德標準十分模糊,甚至很多時候根本不把道德放在眼里,致使企業缺乏基本的道德底線,這些都必然制約著企業的整體道德水平的提升。于是,我們看到許多企業的道德標準相當模糊,而這種模糊的道德標準又一步步在企業的具體行為中造成惡劣的影響,“侵蝕”著企業的品牌形象。直接表現出來的則是,企業全體員工的道德水平差異決定了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文化水平和文化層次的差異,通俗點說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薄肮蠁T工”形成“瓜文化”,“豆員工”形成“豆文化”,不少企業存在著“道德標準‘捏在手上’”文化及相應的行為表現,這應該是一種必然。
【企業文化的忌諱】相關文章:
公文寫作的忌諱10-10
吉他練習的忌諱09-26
簡歷寫作忌諱09-06
德國留學忌諱08-21
HR招聘時的忌諱07-10
女性職場禮儀的忌諱11-10
學位論文寫作的忌諱10-16
孩子心理健康的忌諱11-16
歐式家具的顏色搭配忌諱09-19
學習吉他的忌諱與套路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