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芻議和諧企業文化的內核
我國自古就有“天人合一”與“一體論”的思想,它深刻地說明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周圍一切的和諧與統一。和諧既是一種倫理道德,也是一項管理準則。我國當前正在努力構建以和諧為目標的未來社會,在這種大環境和整體要求下,企業以“和諧管理”為指導思想便是應有之義。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這不但是企業實現與外部環境和諧的重要途徑和標志,也是創建和諧企業的基石和保障。
美國歷史學家戴維·蘭德斯在《國家的窮與富》一書中斷言:“如果經濟發展給了我們什么啟示,那就是文化乃舉足輕重的因素。”同樣,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企業文化的哺育。有資料表明:只有大約30%的經濟合作是由于在技術、財務或戰略方面出現問題而擱淺;與之相對,大約70%的失敗是由于文化溝通方面出現的問題造成的。這說明克服“文化障礙”,進行文化溝通,在現代經濟合作中的意義,說明建設開放的、有成效的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一個成功的企業不僅要有完善的治理結構、有競爭力的核心技術、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和管理團隊,更要有積極和諧的優秀企業文化?v觀各成功企業的背后無不有優秀的企業文化做支撐。一個沒有優秀企業文化的企業,很難自強于市場競爭中,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企業健康成長的基石。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一種力量,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它對企業興衰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關鍵性的作用。因此,在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要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就要力爭建立優秀而獨特的企業文化。而這種企業文化的核心便是“和諧”。
從企業自身所處的地位看,主要體現在以滿足社會和顧客的正當需求和欲望為導向的.企業經營哲學。它要求把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看作是一個不斷滿足社會和顧客正當需求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簡單制造或銷售某種產品或服務的過程。從企業構想,到商品服務的設計、定價、促銷、分銷的規劃與實施的全過程,不僅要努力滿足社會和消費者的正當需求和欲望,并由此獲得利潤,同時還要求整個經營全過程都要與消費者和全社會的長遠利益一致。正確處理企業自身利益與消費者的正當需求和全社會整體利益之間的關系,做到統籌兼顧,全方位考慮,求得三者利益的平衡、統一。當三者利益關系發生矛盾和沖突時,企業首先考慮和保證的是社會整體利益,其次考慮和保證的是消費者的利益,最后才是企業自身的利益。也許,企業會因此暫時犧牲一些眼前的利益,但是企業也必定會因此獲得長遠和更大的利益。 這種規劃與實施包括了產前與售后的一系列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它不僅僅限于生產與消費之間的流通領域,而且還滲透到生產和消費領域之中,即決定生產和銷售產品的主權在于三者的共同利益與全社會長遠利益的協調和統一。其具體內核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與生態文化有機的結合,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生態文化是一種新型的管理理論,它包括生態環境、生態倫理和生態道德,是人對解決人與自然關系問題的思想觀點和心理的總和。生態文化屬于生態科學,主要研究人與自然的關系,體現的是生態精神;而企業文化則屬于管理科學,主要研究人與人的關系,體現的是人文精神,但是本質上二者都屬于一種發展觀,運用系統觀點和系統思維方法,從整體出發進行研究。在世界日益倡導“綠色”的社會里,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生態化”是其必由之路,生態文化融入企業文化后不僅可擴大企業文化的外延,而且有利于企業樹立良好形象。
二、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相互融和,提升企業文化品質
1.企業與顧客的關系
從價值鏈理論中我們可以得到兩個啟示:第一個就是企業的價值鏈從供應商開始,到終端用戶結束,只有每項活動都是有價值的增值活動,才能為最終用戶提供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因而企業必須摒棄無價值的活動;第二點就是在價值鏈上,下一個活動的執行者是上一個活動的客戶,在企業內部也是如此,這樣客戶的含義就突破了一般意義上的客戶概念,從“外部客戶”(即一般意義上的客戶)擴展到“內部客戶”。
要深入理解客戶導向,還有一個關鍵的概念需要弄清楚,那就是“需求”。就最普遍的理解而言,“需求”就是客戶需要什么。但我認為這是遠遠不夠的,要滿足客戶需求,不僅需要了解客戶需要什么,也需要了解“客戶的客戶”需要什么。換言之,就是不僅要了解用戶的顯在需求,也要了解用戶的潛在需求。
2l世紀,企業競爭除了人才與科技的競爭以外,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誰最先發現消費空擋,并以良好的形象占據消費之心,誰就能占居市場,不斷擴大經營效益。
創造財富的人比財富本身更具價值,人才是創新的關鍵。“如果把我們公司20個頂尖人才挖走,微軟就會變成一家無足輕重的公司。”比爾·蓋茨如是總結微軟成為世界級企業的秘訣。所以,處理好企業內部領導與員工,員工與員工之間的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
2.企業內部人員之間的關系
(1)領導與員工之間的關系
企業文化作為微觀的文化范圍,構成了企業內部的心理環境,企業領導者怎樣避免企業文化建設流于形式,關鍵在于領導者按照心理學規律,采取相應措施,營造適宜內部的心理環境,使全體員工在感染熏陶中形成共識。在企業文化建設應注意遵循運用心理定勢、重視心理強化、利用從眾心理、培育認同心理、激發模仿心理和化解挫折心理等心理機制。
(2)員工與員工之間的關系
企業只有具備一流的素質,才能創造出一流的產品。凡是人本企業都有它明顯的管理特征:一是在信任員工的基礎上激發員工的創造性和能動性;二是倡導員工進行有效學習,推動企業整體素質的提高;三是培養有利于員工與企業共同發展的價值觀。為此,企業應以品牌文化建設為契機,帶動企業綜合素質的提高,尤其是人的綜合素質的提升。企業品牌的培育過程必須是一個全面提高企業整體素質的過程。
培養企業整體意識與企業團隊精神是企業文化管理的實質。儒家學說中“禮之用,和為貴”的思想,以維護社會穩定和群體和諧為宗旨,強調個人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自覺把個人融入群體之中,以求保持整體的和諧與穩定。這充分說明了以“和為貴”的價值觀在培養企業整體意識與團隊精神過程中的作用。在當代企業文化管理中,其目的無外乎是謀求內外團結的氛圍,員工之間相互了解,關系和諧共融,員工歸屬感強,愿意參加企業活動并承擔工作中的相關責任,維護企業利益和榮譽,企業具有強大的凝聚力。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通過以“和為貴”價值觀培育為主的各項有效措施來塑造企業團隊精神,激勵群體意識,構筑員工與企業的命運共同體,強化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鼓勵職工全身心投入工作。企業要培養員工良好的敬業習慣:操作認真的習慣、負責任的習慣、使命感和事業心的習慣。號召員工為實現企業目標同心同德,開拓進取,為企業發展形成強大的“合力”。要培養員工樹立起“以企為家”的思想,企業的命運與自己的利益息息相連,自己努力工作就會有好的回報,進而激發他們的勞動熱情。
確立職工的主人翁地位。依靠職工群眾共同辦好企業,使職工真正成為企業的主人。從而想主人事,操主人心,干主人活,真正把自己和企業融為一體。同時鼓勵職工積極參與企業管理;重大決策廣泛征求職工的意見;廣泛開展合理化建議活動;鼓勵職工加強自我管理。使企業上下和和睦睦,相親相融。
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企業要努力培育“生死與共”的價值觀,使企業全體員工增強主人翁意識,能與企業同呼吸、同成長、同發展、共生死,做到企業精神與企業價值觀的人格化,實現“人企合一”。價值觀是關于價值的一定信念、傾向、主張和態度。價值觀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靈魂,是員工心中的燈塔,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依靠。任何文化建設都是以某種價值觀的傾向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建設也不例外。經營思想的革新、企業綜合素質的提高都要以某種價值觀為指導,中外企業概莫能外。
優秀的企業文化,應該以人為本,以顧客為中心,努力服務社會,同時,平等對待員工,平衡相關者的利益,提倡團隊精神,并鼓勵創新。企業文化絕對不是片面的發掘職工體力,更重要的是發掘職工的智力資源,更注重于人的因素。況且,企業文化理論的本質特征是倡導以人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學。所以企業不能再受商業化的束縛,在企業文化建設中,要把精力投向人,大力加強“人”的建設,努力構建和諧一體的企業文化。
參考文獻:
[1]王文元:企業文化探討[J].中國經濟快訊周刊,2001(30)
[2]秦在東:現代企業管理新方略[M].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3]鄭羅平:儒家文化對中國企業管理實踐影響力研究.經濟與管理,2004年10月
[4]唐駿:中國式管理.21世紀經濟報道,2005年6月2日
[5]劉迎秋等:2004中國民營企業競爭力50強分析報告.中國工業經濟,2004年12月
【關于芻議和諧企業文化的內核】相關文章:
和諧時代的企業文化管理09-04
構建誠信和諧先進企業文化08-25
如何構建和諧企業文化09-14
php內核知識解讀11-13
Linux內核中的RCU機制10-08
關于學科教研論文的寫作芻議09-07
企業文化建設與創建和諧企業的關系09-11
Linux內核和驅動考試題08-27
Linux內核源代碼的閱讀和工具介紹10-06
芻議公共危機的管理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