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也是最關鍵和最有效的,就是重新梳理各崗位的考核指標。
企業效益不好而員工得分高,毫無疑問,考核員工的內容沒有和考核企業的指標掛鉤,不僅會出現上面的問題,如果在企業效益好時,員工的得分又該顯低了。
遇到很多企業的中高層管理在寫計劃時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雞毛蒜皮的、無關痛癢的都能列到計劃里去,當然這是在經濟不發達的內陸地區,經理人的職業素養相對較差的大背景下。
重新梳理的好處就是,抓住每個崗位的“痛點”,只保留最關鍵的、與企業經營相關的指標、與崗位工作質量相關的指標。這樣,企業的效益不好,個人得分自然高不到那里去,車輛未按時年檢,這一項只能得0分。
第二個,考慮到很多中小型企業對基層員工的考核用的等級評分法,這種方法的優點同時也是它被廣為詬病的地方,人為感情因素過多,不夠量化,對評分人素質要求較高,最好的應對手段就是強制等級分布,但這種方法要靈活使用,比如分布等級的比例與企業效益主指標關聯浮動,分布比例與考核得分參考確定等。
第三個,前面談到對評分人素質要求高,那么要想辦法提高評分人的綜合素質和管理技能。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管理風格,但總有一些共通的知識是可以拿出來作為規則,或者拿出來交流或探討的,通過這種思想碰撞,使雙方都能迸發出美麗的火花。
實際上,企業效益不好時,首先要研究的是如何提高效益,如何改進流程,而不僅僅是想辦法讓員工少拿獎金這種傷感情的事。
績效考核系統在設計初期,就應緊扣企業經營和業務流程,而不是在問題凸顯時再去補救。如果問題確實出來了,那就多想辦法去完善,仍然可以使績效考核發揮它應有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