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引進了西方國家績效考核,引進了KPI,希望這些管理手段能幫助我們促進企業發展,激勵優秀員工,促進表現欠佳員工,提高整體業績——愿望是好的,結果是否也好呢?
有考核,無溝通
績效考核中,員工自己對自己工作的評價、打分,之后管理者會根據自己的了解、觀察,對員工的表現進行打分,然后讓員工簽字確認,這就丟失了績效考核中最重要的一環——“績效溝通”!良好的績效溝通可以使員工和管理者雙方在績效考評上達成一致,使員工對自己表現好的地方有清楚的了解,對需要改進的地方心悅誠服,如果對每個員工都做到這樣,就可以使績效考核盡量向“公平”靠攏,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
而實際中,許多管理者或許怕麻煩、或許擔心在溝通中無法與員工達成一致,或許認為考核只是人力資源部門的事、只是流于形式,或許認為這個溝通無關緊要,等等,就“省”去了這一環節,結果是員工打員工自己的分、管理者打自己認為的分,最后直接讓員工簽字了事,這兩次打分完全成了兩件完全不相干的事,這樣的考核何以讓員工心服口服、何以起到激勵、促進作用?最后只能讓那些認為領導“考核”不合理的員工感覺 “不公平”!因此要么消極怠工,要么離職。這樣的狀況頻頻發生,將導致所有員工離心離德,缺乏動力,績效下降,績效考核成了“績效毒藥”。
有溝通,無效果
雖然提供了績效溝通的渠道,但卻無法達到溝通的效果。當員工提出反饋意見,認為領導對自己的考核有失公允時,領導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場來考慮問題,而員工迫于領導的淫威不得不接受這樣的考核,但在內心里卻產生了足以毀滅其工作熱情的抵觸情緒,留下了永遠的陰影。這樣的溝通完全流于形式,依然沒有與員工達成績效考核的契合,甚至比沒有績效溝通的效果還要差,績效考核不但無法促進業績提升,反而完全變成了績效毒藥。
盲人摸象,只看局部
公司經常會安排所謂“360度”調查,對員工的相關部門領導、同級、下級就員工的工作表現進行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給出員工的績效考核結果。360度調查本身沒有錯,錯就錯在,在進行了360度調查后,沒有進行“原點”調查,不與當事者本人溝通,不與員工本人在績效表現上達成一致意見,更不會把所謂“360度”調查結果與當事人進行溝通、核實。每個人對其他人的了解,都只是局部的,更何況在對他人做出評價時,無法不帶有個人的感情色彩,這樣的評價難免有失偏頗,這樣的調查完全變成了瞎子摸象,久而久之,這樣的“360度”調查就演變成了“小報告”式調查,而且是公司鼓勵的“小報告”式調查,嚴重破壞公司氛圍,成了績效毒藥。
只看表面、不問本質
我們的管理對象,都是知識工作者(知識型員工),他無法像體力工作者一樣通過計件、計時等簡單的工作方法進行績效考核,這就需要管理者對員工有深入的了解,根據其真實情況進行有效考核。但現實中,有的管理者對于員工的考核,只看表面現象,不問背后情況,武斷的得出結論(甲很忙,績效考核打高分,乙經常無事可做,考核必然不佳),豈不知,這背后還有效率問題、有工作方法和技巧問題,我們不能把高效打入冷宮,而把低效捧上了天。有一則笑話(現實中未必是笑話),有兩個人分別被任命為甲、乙兩個相鄰城市的領導,甲市領導上任后勵精圖治,興修水利,可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乙市領導上任后無所事事;某天,突發洪水,甲市安然度過,百姓無恙,乙市洪水泛濫,百姓遭災,但乙市領導親臨抗洪一線,不辭勞苦指揮抗洪救災,頻上電視;不久,乙市領導榮升,而甲市領導則原地不動,但從此,甲市領導也變得無所事事,期待下一場洪災的到來……績效考核變成了績效毒藥!
個別管理者在考核中帶有濃重的個人感情色彩,那將更使績效考核變成破壞公司發展、使公司走向滅亡的利器;我們需要學習西方企業先進的管理手段,但更要全面的學習,切忌邯鄲學步。做事的方式不改、心態不改,任何管理方法、技巧都是徒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