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世紀,英國要把大批囚犯押到一座荒島,船只都是租用私人的。為了賺到更多的錢,船老板都盡可能多地裝運犯人,還克扣他們的伙食等費用。惡劣的生存條件使不少囚犯死于途中,即便逃過此劫,未死的還得躲避被船老板推下海之難。這樣一來,真能運到荒島的只剩下不到20%.
殘酷的現實令英國政府大傷腦筋,雖想了很多辦法但都沒收到好的效果。后來,有人發現了問題的癥結之所在,便提出一種新的結算方式:不再按上船的人頭付費,而按運到荒島的人頭付費。此舉果然奏效,押運犯人的死亡率由原來的80%以上一下子降低到1%.)
故事很古老,道理很績效:制度建設至關重要。
對國家如此,對企業更是這樣。沒有必要的培養機制和制度建設,企業哪怕采用“師傅帶徒弟”這樣的好方法,也會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制度建設至關重要,新近某企業的一個實例就是很好的證明。該企業很重視人才,也舍得花代價培養新人,但遺憾的是,他們招了一批又一批新人卻總是留不住,就算留住了,其成長卻很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建議企業讓老業務員帶新業務員,即師傅帶徒弟,以為師傅經驗豐富、實戰經驗強,有他們“傳、幫、帶”,徒弟容易熟悉業務、上手快;然而,想法看似不錯,效果卻不盡人意,沒出2個月,該企業新招的6個徒弟跑得一個不剩。對此,師傅牢騷滿腹,徒弟怨聲載道。之后,類似情況接連發生過2次。
難道,這種極為有效的知識轉移方式與該企業無緣
經過認真調研與分析,我發現在采取師傅帶徒弟前,沒有弄懂弄通3個問題:老業務員有沒有帶新人的能力?有沒有時間去帶?會不會影響自己的收入?
事實回答了我的問題。由于缺少必要的考核與激勵制度,老業務員大部分把帶新人看成額外工作,為了完成任務,有的甚至搶新業務員開發的客戶,導致徒弟不堪忍受師傅盤剝而選擇離開,而流失的員工將給公司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對此,該企業調整了戰略,重新進行制度設計,營造了一種知識分享文化,讓老員工樂于帶新人,新人愿意向老員工學習。很快,企業的績效就明顯提升
簡要來說,該企業現在實施的是剛性管理,強調“以規章制度為本”,即制度文化。其中,規范化和標準化是企業大規模生產的基本要求,是任何先進管理思想得以實施的基礎。特別是在一些規模大、工序繁多而且生產戰線長的制造企業,只有制定嚴格的規范,企業具體工作才能按章進行,主管人員才能集中精力研究企業的大政方針和處理少數“例外事件”,工人的行動才有章可循。
與古老故事的道理一樣,制定適當的制度是企業應該首先解決的問題。這就要求,制度必須植根于企業現狀,針對企業的具體問題,結合企業實際來建設。只有建立嚴密的規章制度,才能使生產指揮、經營決策、監督和執行各循其章,職責分明,相互制約,才能有利于企業的穩定和人心的安定,才能真正提高企業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