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考核制度應該廢除
上周,我們辦公室里流傳著一封電子郵件,就如何改進我們的績效考核體系征求意見。我的建議絕對簡單,成本也低到了家:干脆徹底廢除整個體系。
正常情況下,如果我對于如何改善這份報紙的管理有什么好主意,都會私下里提出。家丑不可外揚嘛。但說到考核,其它任何一家公司的“丑事”一點也不比我們報紙的少,因此,建議當眾抖摟抖摟“家丑”似乎也沒什么丟臉的。
過去30年,我先后以銀行家、記者和非執行董事的身份,接受過30多次考核。我經歷過對又長又復雜的表格的抓狂,也見識過不拘禮節的形式:將考核稱作是“職業閑談”,而空氣中彌漫著一股虛偽的平等氣息。我曾在桌對面、沙發上、甚至就餐時接受過考核,也曾在別人的陪同下,接受過一對二和一對三的考核。
但我從未通過考核了解到自己的表現,也從未制定過后來得以實現的目標。相反,我總感覺自己是在玩一種尤其沉悶的猜字游戲,這種游戲與傳統的室內游戲相比有三大缺點:沒有化妝盒;沒有正確答案可供猜測;且毫無樂趣可言。通常做法是一個小時令人倍感折磨的談話,其間,你要強忍著不順耳的褒貶雜陳,提到的還都是老早以前的事情。這會讓你頗為沮喪,對最基本的一個問題都會產生困惑:我工作表現好嗎?之后填寫的表格會存檔,讓你有些含糊的猜疑,盡管根據以往經驗,你清楚這份表格以后會受到多大關注:根本沒人去看。
至少我只需接受考核,還從未——謝天謝地——考核過誰,那肯定更讓人生厭,因為你必須對每一位下屬重復同樣的程序,不厭其煩地告訴別人,他們的工作表現還算不錯,因為要是扔個“炸彈”——說出他們的表現根本不怎么樣,實在是太累人了。
我有一個朋友效力于一家大公司,每年要花整整一個月時間考核她的團隊。她表示,考核體系已有所“改進”,她不再將員工分為“杰出表現者”、“優秀表現者”等級別。相反,她通過一些令人費解的名詞——例如“杠桿掌握”和“整體創新”——為每個人選出三個優點和一個“發展需要”(以前的叫法是“不足”)。
她承認,這套全球范圍內近10萬人使用的體系極其白癡。但當我建議將其廢棄時,她看上去大為震驚。“不可能的,”她表示。“這會被解讀為我們公然宣稱毫不在乎員工培養。”
看上去并不是所有人都這樣認為。上周,美國加州大學商學院教授塞繆爾·卡爾伯特(Samuel Culbert)在美國一個廣播節目中表示,所有考核體系都是騙人的。他比我還鄙視它們。他表示,這些體系是倒退回過去那種糟糕的目標管理,之所以能延續下去,就是因為它可以讓邪惡的管理者壓制員工,而在收集情報方面,人力資源經理就像是克格勃。
卡爾伯特在新書《取消績效評估》(Get Rid of the Performance Review)中,闡述了他的替代措施——老板應該和下屬定期進行平等談話,并且該這樣表達:“你需要我做些什么,以實現我們雙方都必須完成的目標呢?”
這個主意太妙了。唯一的問題是,據我所知,它完全不現實;經理們不會那樣說話或考慮問題。
當前考核體系最險惡的一點是:它讓管理層自欺欺人地以為,自己是在管理員工。
這種幻覺被打破后,一部分管理人員可能會親自出馬。他們甚至會開始說“這很好”和“這可不太好”,而且是在事情剛發生這個唯一有用的時刻。這就叫管理,而管理的美妙之處在于,它讓形式上的考核變得完全多余。
即使是那些管理層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彌補這一缺口的公司,廢棄考核還是只會帶來好處——可以節省時間和人力,而損失的僅僅是憤世嫉俗和疑神疑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