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德育中的倫理兩難及處理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常會遇到一些學生因自控能力差,道德判斷能力低而出現故意違反紀律、不講禮貌、撒謊、小偷小摸等行為,如何對這些學生進行教育,如何在教育中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如何采取學生適應接受和樂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教育方式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應積極探索的問題。
一.德育中的倫理兩難問題
德育是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培養的重要途徑和方式,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是對學生進行引導,是排擠掉學生思想中錯誤的雜草,扶正學生的行為,是讓學生感知自己生命的躍進,從而產生更大的前進動力。在德育過程中,常會涉及到一些倫理問題,涉及到一些教師應該做,但做了對某些學生有傷害的兩難問題。遇到倫理兩難問題時,有些教師往往根據自己的'直覺和經驗,感情用事,損害了另一些學生的利益,降低了教師自己的形象,也使德育的開展增加了難度。下面是日常教育中很可能發生的幾個案例。
案例一,某班的教室門被學生踢壞,盡管該班主任確信班里有學生知道這是誰干的,但仍末找出踢門者,于是教師決定把全班學生留在教室里,直到有學生告訴他是誰踢破了門為止。
案例二,某教師為了規范全班學生的行為習慣,根據學生因違紀而扣分的多少將學生分成a、b、c三個等級,讓c等級的學生每天放學后打掃教室,直到c等級的學生變成a等級為止。
案例三,某班一學生放在鉛筆盒中的50元錢被人偷走了,班主任在確定真的有人偷了錢后,就去搜他覺得可疑的學生的口袋。
以上的幾個案例是教師在教育學生時面對的倫理兩難中較典型的。在第一個案例中,教師要找到破壞公物的學生,然后教育他,而不是懲罰他,更不能懲罰那些與此事無關的無辜者。如果有學生問:“為我沒做過的事而受到懲罰,這在道德上允許嗎?”那么我們教師將無言以對。案例二中,教師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無可非議,但讓個別學生因此而每天打掃教室,這對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如果有學生說:“教室是全班同學學習的場所,就讓我們幾個人來掃,對此我表示不服。”我們教師也將無話可說。案例三中,教師為找遺失的錢而搜學生的身,侵犯了學生的人格尊嚴。如果有學生問:“老師,你有權搜身嗎?”那么我們將無地自容。又假設三個案例中的結果都舅教師所預料的,找出了踢破門的學生,被偷的錢回到了失主的手中,扣分多的c級學生變成了不再扣分的a級學生,那么我們的德育工作是否做到家了呢?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長著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土地!蔽覀兊挠行┬袨橐苍S在殘踏著這塊土地。那么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去處理這些事件呢?怎樣才能既教育了學生又不陷入道德的兩難境地呢?
我們確實應該仔細地考慮我們的選擇,應該仔細地考慮其中的道德因素。
二.德育中倫理兩難問題的處理原則
。保孀畲蠡T撛瓌t主張我們要尋求使利益最大化的行為方式,去做盡可能使每個人都受益的事,為大多數人帶來最多的好處。作為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一定要考慮到全體學生,不要因為個別人而侵犯了大部分人的利益。
。玻降茸鹬卦瓌t。該原則要求我們的行為要尊重道德主體(他人)的平等價值,必須把他人視為有其內在價值的主體去尊重他們,不要按我們個人的價值觀去貶低他們,或改造他們。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應把學生的理性和自由人格放在首位,教師要相信每位學生都是有理性的,會思考的,而且有著自己的人格尊嚴,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我們應該像我們希望學生尊重我們一樣去尊重每一個學生。教師能做的只是給學生提幾條建議、給幾個忠告、樹幾個榜樣,而不是強迫學生這樣做或那樣做。(責任編輯:)
【德育教育—德育中的倫理兩難及處理】相關文章:
淺談學校中的德育教育08-22
儒家倫理思想與當代高校德育教育研究03-08
談儒家倫理思想與當代高校德育教育研究03-05
關于儒家倫理思想與當代高校德育教育研究08-24
淺析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11-01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06-17
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10-07
初中物理中的德育教育論文10-23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的研究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