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長壽之道格言
篇一:中醫長壽之道格言
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治風先治血,血足風自熄。 人之所病病疾多;醫之所病病道少。
世上只有不知之癥,沒有不治之癥
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
扶正即所以祛邪,祛邪即所以扶正
六腑以通為補
少年進補,老來吃苦
心主血、脾統血、肝藏血
暴怒傷肝,五志化火
上工(高明的醫生)治未病,不治已病
夫業醫者,當先明臟腑??治病不明臟腑,何異于盲子夜行!——清 王清任《醫林改錯》
緩則治其本,急則治其標
治急性病要有膽有識
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岳美中
風為百病之長
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六腑以通為用
行欲方而智欲圓,心欲小而膽欲大
胃以通為補,脾以健為運
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機
不為良相,則為良醫
凡藥能逐邪者,皆能傷正;能補虛者,皆能留邪??于此知無藥之不偏矣??何必朋參芪而仇硝黃哉。
——莫枚士《研經言·用藥論二》
夫病有宜補,以瀉之之道補之;病有宜瀉,以補之之道瀉之 ——程杏軒《醫述·藥略》
必先歲時,勿伐天和
氣聚則塞,氣散則通
是痛之休作由氣聚散也
故治疝必先治氣
--金翼匱
邪在脾胃,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中寒腸鳴腹痛
------靈樞?五邪 善言天者必有驗于人 善言古者必有合與今 善言人者必有厭與己
大醫精誠.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
學到知羞處,方知藝不精。
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臨證多,更要熟讀王叔和。
學醫從傷寒論入手始而難既而易,從后世分類書入手初若易繼則大難矣。
治病必先識病,識病然后議藥,藥者所以勝病者也。識病,則千
百藥中任舉一、二種用之且通神;不識病,則歧多而用眩。 久立傷骨,久坐傷血,久視傷神,久行傷筋 ,久臥傷氣。 養生在動,養心在靜
修和無人見 存心有天知。
疾雖久,猶可畢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
醫為仁人之術,必具仁人之心。
學不博無以通其變,思不精無以燭其微。
藥為治病之器,可以除疾,亦可殺人。若知之不詳,用之不的,小錯則貽誤治療,大謬則關系性命。故醫者于藥不可不精。 讀仲景書,須于無字處求字,無方處索方,方可謂之能讀。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用藥難,識證難。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醫貴乎精,學貴乎博,識貴乎卓,心貴乎虛,業貴乎專,言貴乎顯,法貴乎活,方貴乎純,治貴乎巧,效貴乎捷。知乎此,則醫之能事畢矣。
話傳三遍假成真,藥方抄三遍吃死人。
清瀉不用醫,餓到日沉西。 撐痢疾,餓傷寒。
瘡大瘡小,出頭就好。
不服庸醫藥,勝請中流醫。
吃藥不忌口,枉費大夫手。
久病成良醫。
春捂秋凍,無病無痛。
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痘要結,麻要泄。
壯水之主以治陽光,益火之源以消陰翳。
壯火食氣,少火生氣。
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勝而泉源不竭。
人受天地之氣生,天之陽氣為氣,地之陰氣為血,故氣常有余,血常不足!斓は锤裰掠嗾摗
見痰休治痰,見血休治血,
見汗不發汗,有熱莫攻熱;
喘氣毋耗氣,精遺勿澀泄,
明得個中趣,方是醫中杰。
——明·李中梓《醫宗必讀·腎為先天本、脾為后天本論》 十問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
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
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
婦人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
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
——清·陳修園《醫生實在易·問證詩》
凡醫者之于病人,必事事體貼,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藥無誤
醫之為道,全在身考。
——清·徐靈胎《慎疾芻言·用藥》
暴眩為風火與痰,漸眩為上虛氣陷(陳修園醫學實在易) 土虛木必搖(尤在涇靜香樓醫案)
肝風上升于巔頂,原屬陰虧;
痰濁彌漫于中宮,多因脾弱.(王旭高王旭高醫案)
諸風掉眩,皆屬于肝(內經至真要大論)
無虛不能作眩(張介賓景岳全書)
無痰則不作眩(丹溪心法)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天人和一。
見病醫病,醫家大忌!
病有標本,多有本病不現而標病見者,有標本相反不相符者,若見一證即醫一證,必然有失。唯見一證,而能求其證之所以然,則本可識矣。
——明·周慎齋
治病必先識病,識病然后議藥。
——清·喻嘉言《寓意草·先議病后議藥》
病經議明,則有是病即有是藥,病千變藥亦千變。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素問·至真要大論》
張景岳注云:“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
篇二:中醫長壽之道格言
養生是保護生命、延年益壽。我國中醫學十分重視預防保健,稱為養生,通過精神調養、食療藥膳、養生功法等等整體綜合措施。達到體質增強、防治疾病、防止衰老,延長生命的目的。
以德養生 養生先養德。揣幾本美德書刊、交幾位良師益友、添幾種高雅愛好、多參加公益活動、多幾份道德儲蓄,使道德養生形成了彩虹般春意盎然的人生風景線。
勤于動腦 “心為君主之官”,中醫所說的“心”與西醫所說的“大腦”有相通之處,大腦乃生命的活動中樞,五臟六腑的功能及肢體活動都由大腦控制,只有大腦健康,才有可能長壽。
動以養生 養生運動如打太極拳、散步,都是不錯的選擇,堅持做這些比較舒緩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延緩衰老。
節制飲食 中醫認為,脾為后天之本,只有節制飲食,愛護脾胃,脾胃才能不生病,從而吸收足夠的營養來補充元氣,維護人體的健康。
中藥保健 中藥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用于防治疾病的植物,動物礦物及其加工品。中藥相對于西藥的毒副作用較小。
養生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養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養生是我們的先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認真總結生命經驗的結果。
老年人腿腳部的保健小秘招!
現在醫學發展快,身體的保健方法許多,F在我就介紹局部的身體腿和腳部的保健小絕招。有興趣的話無妨跟我學一學。
干洗腳
用雙手緊抱一側大腿根,稍用力從大腿根向下按摩之足踝,再從足踝往回按摩之大腿根。用同樣的方法按摩另一條腿。重復10~20遍。這樣可使關節靈活、腿肌能力增強,還可預防小腿靜脈曲張、下肢水腫及肌肉萎縮等。
甩腿
一手扶樹或扶墻,先向前甩動小腿,使腳尖向前上翹起;然后向后甩動,將腳尖用力向后,腳面繃直,腿也伸直。兩條腿輪換甩動,每次甩80~100下為宜。
此法可防下肢萎縮、軟弱無力,或腿腳麻木、腿抽筋等癥。
揉腿肚
以兩手夾緊小腿肚子,旋轉揉動,每次揉動20~30次,然后兩腿交換揉動。此法能疏通血脈,加強腿的力量,防止腿腳酸痛和乏力。
扭膝
兩足平行靠攏,屈膝微向下蹲,雙手放在膝蓋上,順時針扭數10次,然后再逆時針扭動。此法能疏通血脈,治下肢乏力、膝關節疼痛等。
搓腳
將兩手掌搓熱,然后用兩手掌搓兩腳各100次。此法具有滋腎水、疏肝明目、降虛火等作用。還可以防治高血壓、失眠、足部酸疼、耳鳴和眩暈等。
蹬腿
晚上入睡前,可平躺在床上,雙手緊抱后腦勺,由緩到急進行蹬腿運動,每次可做3分鐘。
這些對于下身,腿和腳不太靈便的老人家絕對實用。是否有效果,體驗一下就知道了哦!
老年人養生八要
我們這一代老年人體弱多病者多,何以如此?一因青年時狂熱、猛拼、身體基礎打得差;二因中年時"自然災害"和"極左運動",身體虧空過多,使人從心理到生理都活得過累,積累一堆債,到老年,"債主"上門,嘗到了"超負荷支出"的苦果。從人的機體來講,從幼到老是自然規律,不論身居何位、何職,概莫能外。延緩衰老的主動權,只能掌握在善于養生的人手中。
自我養生應具備以下八要:
1.每年查體防疾病
疾病是每個人都避不開的,所不同者只在于輕重而已,醫家提倡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非?茖W的。在平日,自己應當多學點疾病自查知識,發現不適時應及早求教醫生,力爭每年檢查一次身體,以防微杜漸。對已查明患了各種慢性疾病的老年朋友,有兩點忠告:一不要按廣告吃藥,應按醫囑服藥;二不要人云亦云、道聽途說,盲目服藥,新藥的臨床驗證時間較少,還是以少用為妙。
2.根據體能選補藥
我們這一代老年人由于身體底子差,大多存在多種虛癥。我體會根據自己體能選用一些補藥,常年服用,對抗衰延年是有補益的。城市內流行的各種成品補藥很多,但多價格昂貴,老年朋友可斟酌自身財力,根據醫囑適當選用;財力不足者如能堅持服用黃芪、枸杞子、靈芝、當歸等價廉補品也可獲效。補鈣是每位老年朋友必須認真注意的,人到老年骨密度降低是必然的,除了飲食注意補鈣外,還應適當補充鈣劑,這類藥以睡前用豆漿沖服,吸收效果最好。
3.適當運動強筋骨
運動對防衰抗老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運動的學問很多,不要人動己動,人跑己跑,那是很危險的,我目睹過因超量運動而猝死的實例。一句話,老年人不適合激烈運動,過去沒有跑步史、游泳史的老人,不要貿然去參加,因為你的心臟負荷可能承受不了。我認為,適合老年人的運動一是氣功、二是散步,如果每天能做半小時氣
功,再漫步半小時,對保持良好的體能、體態、體型均會有益。老年人的心、腦猶如一張弓,不能超體能地去繃弦!
4.平衡膳食多吃素
主食要粗細搭配,每餐不宜飽食,以100克至150克為度;副食要多菜、果、魚、蛋、奶適量,最好戒烈性酒,洋蔥或大蒜每餐必備。根據我的經驗,多吃黃豆制品對人體大有補益。我在大學讀書時曾患肺結核,那時國內尚無抗結核藥,我是靠喝豆漿治愈的;中年時期患腦血管病也是靠豆漿佐藥復原,到目前每天仍堅持飲豆漿。除豆漿外,每天最好喝500毫升酸奶。酸奶可自制,第一次可購一小袋市售酸奶作酵母,把鮮奶燒開放涼后兌入酸奶,在常溫下早晨配晚間即可飲用,用時留100毫升作第二次配的菌種。
5.自我放松養氣血
自我放松目前已被國內外養生家一致推崇為健身良術。自我放松具有調和氣血、恢復體能的作用,堅持做下去還有治療慢性疾病的效果,自我放松的方法很簡單,一是要選擇一處空氣清新的環境,園林綠地最佳,室內空氣清新亦可,坐姿、臥式均可,但一定要選擇一種自我感覺最舒適的姿勢,保持呼吸自然、通暢;呼吸的調節很好掌握,在你不干預自己的呼吸時,呼吸就會達到自然,既緩慢又勻細,使人處于一種舒適、安逸的狀態中,在悠然自得中忘掉呼吸;呼吸自然后要轉入意念導引,心想全身放松、入靜、人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逐漸使心神進入一種恬淡虛無的境界中;如果你有慢性疾病,再加上一種默想意念:"宇宙光能照我××"(有什么病照什么臟器),每天大約30分鐘,如能逐漸使大腦靜到處于一種虛無飄渺的狀態中,就真正進入最佳心
態。此放松功日久可明顯感到氣血充盈的效果,做此功時必須選一靜處,不受外界噪音干擾。
6.要淡泊處世避喜怒
人進入老年切忌過喜和暴怒,在自己心態中要徹底悟透一個"淡"字;钤诘校瑯吩诘,淡忘了年齡,淡忘了生死,淡忘了疾病,淡忘了名利,以淡養身,壽也就在淡中化生。有些老年人易于激動,不懂以淡養生,以至在狂喜暴怒中暴卒。
要想悟透一個"淡"字,首先要遵循與世無爭的準則,應時刻想到名利、錢財均屬身外之物,生帶不來,死帶不去,何須去爭;應時刻想到為人處事,和為貴、忍為高。對此,我曾為自己立下兩句座右銘:忍一言風平浪靜,退半步海闊天空。但其內涵絕非要朋友們消極地忍氣吞聲,如是那樣,全憋到肚子里倒會生病。這里指的是積極的忍讓,對小事小非均應避之讓之,對積德行善、助人為樂的事,則應當仁不讓。
7.睡前晨醒兩按摩
這種周身按摩如能持之以恒,對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促進新陳代謝、養生健身,有極好的效果。
按摩方法:
① 晚睡前按摩:洗腳后
篇三:中醫長壽之道格言
1
事貴預防,醫治未病
別等渴了再去挖井,別等要上戰場了才開始磨刀,也別等病了再去治療,預防第一啊!
2
先天之本在腎,后天之本在脾
腎水、脾土是人體的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猶如樹根對于大樹一樣,無論是治病還是養生,都務必要把握這兩個根本,養護好脾腎。
3
調養心神,寧靜致遠
養生要內外兼修,對外,順應四時避開自然界致病邪氣;對內,要做到淡定淡定再淡定,在此推薦兩種活動,一是練書法,二是養花。
4
忍三分寒,吃七分飽。
忍受三分寒冷,吃飯只吃七分飽;經常揉腹;不宜常吃生冷、堅硬的食物。
5
一睡解百病
若要養生,應當以睡眠為先,只有睡眠才能使全身細胞處于放松和休息狀態,尤其是大腦神經細胞,從而使人的精力和體力恢復正常。
6
冬夜勿覆其頭得長壽
冬季睡眠應將頭部外露。即古人所說的“凍腦”,使呼吸通暢,腦補供氧充足。
7
疾病三分在治,七分調養
治療疾病首先應當重視調養,包括飲食清淡、五味調和,使得陰陽調和,正氣充盈。
8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
四總穴與人體臟腑器官聯系密切,經常按摩列缺、合谷、足三里、委中這四個防病保健要穴,能疏通徑路、調和氣血、扶正去邪、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9
服藥千裹,不如一宵獨臥;服藥千朝,不如獨臥一宵。
10
百病起于情,情輕病亦輕
篇四:中醫長壽之道格言
老子:享年160歲。他有長壽三寶,慈、儉、謙!绊樒渥匀;恬然寡欲;氣功養神;咽津養生”是他的長壽格言。
孔子:享年73歲。他的格言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莊子:享年83歲。他的格言是“心地坦蕩;氣足神寧;知足常樂”。
孟子:享年84歲。他的格言是“勤於動腦;四處旅遊;飲食平淡”。
華佗:享年90歲。他喜歡運動,他的格言是“運動能暢其積郁,舒其筋骨,活其血脈,化其乖暴,緩其急燥”。
梁武帝:享年85歲。他酷愛讀書,篤信佛學,苦讀佛經,習練琴棋書畫。
陶弘景:享年81歲。他的格言是“調攝情志,順應四時;調攝情志,節制飲食”。
武則天:享年82歲。她的風格是雍容大度、興趣廣泛。
孫思邈:享年101歲。他的主張是“四體勤勞;節制食欲;細嚼慢嚥;飯後盥漱;睡眠充足”。
段玉良:享年100歲。他的主張是四不??不閑、不饞、不沾、不燥。
李秀文( 李宗仁 夫人):享年102歲。他的格言是“吃飯留三口;飯後百步走”。
帥夢奇:享年102歲。他的特點是堅持鍛煉、樂觀豁達、忘私心慈。
張學良:享年101歲。他的格言是“心胸坦蕩;意志堅強;經常運動;鍛煉身體;起居有時;飲食節制;觀花讀書;修身養性;廣交朋友;自尋快樂”。
王忠義:享年105歲。他的格言是“去旅遊山清水秀;食油膩三分足矣;宰相肚與人為善;喜事臨只樂三分;艱難阻進三尺;笑口常開樂悠哉!”
俞有之:享年105歲。他的長壽三字經是“夙興跑;夜寐早;晨半飽;午餐好;晚餐少;讀書妙;?磮;常常笑;莫煩惱;動為寶;
痡`要;忙到老;壽自高”。
陳納遜:享年104歲。他的格言是“凡事忍耐;心情寬容;加強按摩;血脈流通;重視環境;預防意外;腦體並用;老而不衰!”
晏濟元:享年105歲。他的格言是“質樸自然;心理健康;腦體並用;心地敞亮”。
朗靜山:享年104歲。他的'主張是“不胡思亂想、不發脾氣、做事不急不徐,順其自然”。
劉海粟:享年100歲。他的格言是“寵辱不驚;凡事放得下、看得開、忘得掉;應該記住的不能忘,不該記住的要趕快忘掉”。
陳椿:享年110歲。他的格言是“穿衣三分冷;吃飯留點饑;食前湯小碗;飯後果半斤;住房宜整潔;光氣常使通;常行宜急走;一日三哈哈,神靈得慰籍”。 ? 吐地沙拉依:享年133歲。他認為“養身在動;養心在靜;動靜結合,養生之本”。
鄭集:享年100歲。他的特點是一生喜歡旅遊,曾十上黃山;他十分重視預防疾病和預防意外傷害。
馬寅初:享年100歲。他的特點是飲食素淡、心境開闊、堅持鍛煉、喜歡冷水浴和游泳。
賴亞明:享年105歲。他的主張是“戒懶惰、戒不良嗜好、戒縱欲、戒憂愁”
張秀熟:享年101歲。他的特點是隨遇而安、少欲知足、十分重視飲食營養的搭配(常飲綠茶、常喝綠豆粥、常吃土豆、地瓜、羅蔔、菠菜、黃花菜以及
豆製品)。
夏征農:享年100歲。他的特點是飲食四瓜(冬瓜、絲瓜、苦瓜和南瓜)當家;十分重視自我按摩。
張群(國民黨元老):享年102歲。他的格言是“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飽;常跑跑;多笑笑;莫煩惱;天天忙;永不老” 陳新憲:享年100歲。他的格言是“五個不---不久坐、不久立、不久視、不久寫、不久臥”。他主張一切要有度,運動要有度,飲食也要有度。
吳西(將軍):享年105歲。他的格言是“老身如拇指,要粗壯,要常捏以健腦;老伴如食指,要相隨,常捏可健胃;老友如中指,要知心,常捏可強心;老本如無名指,要充裕,常捏可強肝;老小如小指,要通順,常捏可壯腎”。
陳立夫(國民黨元老):年已106歲。他很重視‘四老養生’(老友、老伴、老本和老健)。主張“足不宜 冷;頭不宜熱”。
蘇步青(數學家):享年101歲。他的習慣是“早起喝一杯蜂蜜水;睡前喝一點酒安眠;熱水泡腳;冷水擦身”。
保健歌謠:
“六十、七十不算老,延年益壽有訣竅:晨起一杯白開水 ;
以步代車逛市郊;甩手踢腿彎彎腰;每天做套保健操;
吃罷早餐散散心;聽聽廣播看書報;中飯宜精吃得好;
多吃請淡勿過飽;少油低鹽高蛋白;豆腐蔬菜好佳餚;
家務小事勤動手;市場天天瞧一瞧;發現小病早去治;
防癌防毒防感冒;勤動腦子多思考;增強智力防衰老;
聽聽音樂訪親友;觀看影劇樂逍遙;池塘河邊走一走;
靜心養神去垂釣;欣賞文藝聽音樂;書畫下棋廣愛好; 整理資料集事物;寫點小品去投稿;精心處世排干擾; 心胸豁達莫煩惱;寄語人們要記牢;健康長壽永不老
篇五:中醫長壽之道格言
想不長壽都難的中醫養生之道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休閑、養生、健康有著更高、更為迫切的需求。中醫養生首先要做到“天人相應、道法自然”。因此,首先要做到生活有規律,不吸煙、少喝酒,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若是“逆于生樂、起居無節”,時間長了,健康肯定會受到影響。 “精神樂觀,積德行善”。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的概念。因此,提倡民眾用樂觀的心態、積極的態度去看待和解決問題。因為樂觀是一種開放的心態。人高興時身體會分泌內啡肽,它能使人心情愉快,性格變得樂觀、開朗,對身體健康非常有益。 “飲食有節、各取所需”。《素問·六節臟象論》中說:“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比说拿つ恐饔^規定不符合客觀規律是不行的,當你想吃什么東西的時候,就是你的身體缺乏這種東西,就應該攝入這些食物!霸缟弦院、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的養生觀點并不能適用于所有人,應該按照不同人群的生活習慣、工作情況而決定飲食的次數和數量。 生命在于運動。對于任何一個年齡段的人來講都應當增加散步的時間,當散步后身體微微發熱最為適當。科學的散步方法應是,保持一顆從容又清閑的心態,“左顧右盼,勝似閑庭散步”。此外,對于寒冷的冬天,應要適當地減少在戶外的活動時間。
【中醫長壽之道格言】相關文章:
散文長壽之道英譯賞析10-31
中醫四季養生之道10-24
淺談中醫學養生之道10-12
長壽企業何以長壽11-10
長壽花怎么養-長壽花的養殖方法08-20
看透生死更易長壽08-31
長壽花怎么扦插08-21
硬盤長壽的維護方法07-07
窮人創業之道10-10
李嘉誠管理之道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