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中醫四季養生之道

        時間:2024-04-11 10:18:47 偲穎 中醫助理醫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醫四季養生之道

          春三月,此謂發陳;夏三月,此謂蕃秀;秋三月,此為容平;冬三月,此謂閉藏。中醫養生就是根據四季特點采取不同的滋補方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中醫四季的養生之道,歡迎閱讀。

        中醫四季養生之道

          養生之道1:

          1、春季養生

          春天氣機升發,植物都長出了嫩芽,此時人也一樣,氣血經肝氣的疏調漸走于外,對于體質較差的人,特別是老人和小孩,因肝血外行而使肝血不足,因而容易出現春困,春天我們可服一些補養肝血、疏調氣機的中藥,如生地、白芍、當歸、枸杞、柴胡、麥芽等中藥組成的方劑。

          另一方面,由于春天氣溫漸熱,肝氣升發,肝開竅于目又主藏血,所以春天我們還易患一些與肝氣有關的疾病,如:俗稱“紅眼病”的急性卡他性結膜炎等,由于血熱所致的濕疹、牛皮癬在這個時候也常常發作加重。

          2、夏季養生

          夏天陽熱已盛,萬物繁茂。中醫認為夏天內應于心,心主血脈,其液為汗。夏天我們的氣血都走到了體表,毛孔張開,因而汗出較多,以利暑熱的排出。這時千萬不可過于貪圖涼快,使毛孔閉塞,汗流不暢,暑熱內閉不能外泄,輕則感冒不適,重則暑熱內迫心包,致神昏譫語,變證多端。

          夏天開空調溫度最好保持在26-28度為好,以不熱為度,并且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房中。在夏天的時候,我們要保持情結的平穩,不要使情志過激,以保持心神的飽滿。如果暑熱過盛,汗出過多,容易損傷心氣,導致胸悶,心慌等心氣不足癥狀。可服用生脈飲,方用人參、麥冬、五味子。方用人參、麥冬、五味子。人參補養心氣、麥冬清心養陰、五味子固攝心氣,以益氣養心,生津止渴。亦可用黃芪、生石膏為方,黃芪補氣升陽,生石膏清熱解暑生津,以補氣清暑。夏天一定要多喝水,主動喝水,及時補充鹽分,特別是老年人一定要做到這點。

          3、秋季養生

          秋天,五行屬金,對應人體的器官是肺,應該多吃水果等酸性食物。秋天,自然界景象因萬物成熟而平定收斂。此時,天高風急,地氣清肅,宜早睡早起,收斂陽氣,以使意志安寧清凈、神收氣斂。同時秋季主收,要收斂自己的神氣,不要使神志外馳,借以緩和秋天肅殺之氣對人體的不利影響。秋高氣爽,濕氣減少,氣候變燥,樹木因此枯黃落葉,保持津液,養護自身,等待冬天的到來。人體也要將津精收斂,以養內臟。此時適宜吃些養陰潤燥、滋陰潤肺的食物。

          老年人津液不足,容易出現肺燥傷津、口鼻干燥、皮膚干燥等表現,應在飲食方面進行調節,多食用滋潤的食物,多喝粥,如百合粥、杏仁粥、貝母粥等。秋天的時候勸大家吃點秋梨膏、秋梨貝母粥等。大家都應該知道梨可生津止渴,梨得秋氣最重,入肺經有潤肺、止咳的作用,建議大家秋天的時候,要用一點秋梨膏。

          4、冬季養生

          冬季草木凋零,水寒成冰,大地龜裂,樹木已成枯枝,許多動物也已入穴冬眠,不見陽光。人此時也順應天地閉藏之勢,氣血內收,運行于內,這時我們不要過分的擾動陽氣,應早睡早起,日出動。在精神上,使神志深藏天內,安靜自若,像個人的隱秘嚴守而不外泄一樣。再一個,中醫說恐傷腎,恐則氣下,我們常聽說一句話,“嚇地屁滾尿流”就是因為恐則氣下的原故,所以在冬天的時候,我們不要有恐懼感,這樣損傷腎氣不利于腎氣的閉藏。

          中醫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在冬季這個藏的季節,我們可順勢而為,適當地補養腎精,女性可服用一些補腎養血之品,如阿膠、當歸、枸杞、核桃仁等等,特別是到了更年期的婦女,在冬季更要重視補養腎精。男性腎氣弱者,冬季可服鹿茸、枸杞、核桃仁、龜板等,也可服用一些成藥,常見的有桂附地黃丸、六味地黃丸等。冬天也可以多吃點羊肉,本草綱目記載,羊肉有益精氣、療虛勞、補腎氣、養心肺、解熱毒、潤皮膚之效。《本草食療》中,更記載著凡味與羊肉同煮,皆可補也。羊肉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鈣、鐵、磷等多種營養物質,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食材,對于患肺結核、咳嗽、氣管炎、哮喘、貧血的人,特別具有益處。

          養生之道2:

          人秉天地之氣而生,四時之法而成,大自然界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一年四季的變化同樣隨時影響人體。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九竅,皮肉筋骨脈等的功能活動與季節變化息息相關。人應順應自然環境、四時氣候,即春暖、夏熱、秋涼、冬寒的變化,根據四季變化主動調整飲食,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1、春季,陽氣初生

          春季氣候變化無常,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不可驟然減少衣被,避免傷風感冒。春屬木,與肝相應,“養肝之體用酸,舒肝之氣用辛”。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清淡可口食物如豆芽、柑橘、香菜、豆豉等。亦可有目的的選擇一些柔肝養肝、疏肝理氣的草藥如枸杞、郁金、丹參等放入食物中進行配方選膳。但對于體質過敏,易患花粉過敏、蕁麻疹、皮膚病者,應禁食如羊肉、蟹之類易過敏食品。

          2、夏季,萬物生長

          夏季,氣候炎熱,萬物生長,是天地之氣上下交合之季,是一年之中陽氣最旺盛的季節。中醫把夏季分為夏和長夏,夏五行屬火,長夏五行屬土,在五臟中分屬于心、脾。心作用為藏神,脾作用為運化水谷。夏季氣候炎熱,皮膚腠理開而外泄,人體陽氣外發容易外泄,若不及時處理,容易耗傷津液,擾動心神。且暑多夾濕,容易內犯困脾,表現出食欲差,乏力等癥狀。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補心。冷食不宜多吃,少則猶可,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夏季出汗較多,在飲食方面多喝水、多食水果,宜適當食酸味及咸涼食品。酸味可起到收斂作用,防止出汗過多;咸性寒涼,可起到清火散熱的作用,同時補充出汗過多丟失的鹽分,如西瓜、綠豆湯、酸梅湯、生脈飲等。

          3、秋季,養陰清熱

          進入立秋以后,天氣由熱逐漸轉涼。秋季五行屬金,秋季在五臟關系中屬肺,而肺的生理機能是主氣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脈,主治節,同時肺為嬌臟,喜潤惡燥。燥為秋季的主氣,侵犯人體,易損傷津液,出現各種干燥的癥狀,如口鼻干燥、皮膚干澀、大便干結等。

          在此節氣期間,根據中醫“燥則潤之”的養生原則,飲食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靜心安神的食品為主,可多食一些芝麻、蜂蜜、百合、銀耳、秋梨、山藥、蘿卜、柿和橘之類的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秋天肺氣宜收不宜散,所以立秋期間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盡量少吃蔥、姜、蒜等辛味之品。水能解“燥”,所以秋季最重要是補水,最佳飲料是淡茶水、白開水,也可喝些添加蜂蜜的水果汁和蔬菜汁。

          4、冬季,草木休眠

          立冬后,草木凋零,蟄蟲休眠。冬季五行屬水。冬季人體受外界寒冷氣候影響,陰氣也相應增加,傷及人體的陽氣。此時人體為抵御嚴寒,需要儲存更多的能量和營養物質,因此冬季到來時,營養物質在體內也最易吸收和儲存。冬令進補能夠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儲存于體內,從而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進補以食補為上。飲食要以溫熱為主,如食用糯米、狗肉、羊肉、大棗、桂圓、芝麻、韭菜等,少吃冷飲、海鮮等寒性食物?啥喑孕﹫怨愂澄,如核桃仁、榛子、松子、栗子等。煮粥熬湯可以加一些沙參、黃芪、麥冬,但量不需要很多,因為畢竟是食補而非藥補。

        【中醫四季養生之道】相關文章:

        武術養生之道03-04

        太極拳的養生之道03-25

        中醫中醫內科重點知識梳理03-08

        中醫助理醫師考點:冠心病的中醫分型03-25

        中醫助理醫師考試《中醫基礎》鞏固題及答案12-08

        中醫執業醫師試題03-09

        立夏中醫養生法03-31

        中醫角度看養心01-23

        中暑的中醫防治措施03-30

        中醫俄語醫療詞匯06-07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